第一篇:博湖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工作总结2010年
博湖县二0一0年就业工作总结
今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自治州关于就业的方针政策,我县四个充分就业社区、诚信社区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对我县体制转轨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已基本妥善安置。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新增就业难度加大,劳动者失业风险增加我县根据新的形势和工作要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稳定就业局势,为维护我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切实做好我县的就业工作。
一、紧密结合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一)我县切实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调动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促进就业再就业。加强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扩大内需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结合,帮扶困难企业与稳定就业岗位相结合,着重做好企业职工稳定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民工流动就业和复员军人安置就业工作。今年我县求职登记2508人,安置就业再就业人员921 1 人,(安置“4050”就业困难人员50人,完成州局下达目标任务55人的90.9%)完成州局下达目标任务1350人的142.3%,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7866人,完成州局下达目标任务3000人的262.2%。
(二)发挥好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作用。我县把就业岗位增加和人力资源配置作为重要内容。在项目实施方案中,明确扩大就业的具体安排,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群体就业,并落实相关的就业扶持政策。在我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我县2006年投资170万元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2008年塔温觉肯乡已建成人力资源市场,2009年4月底乌兰再格森乡、查干诺尔乡、博斯腾湖乡人力资源市场相继动工,现已交付使用。在三个项目建设中,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276人,其中富余劳动力103人。
(三)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保护和提高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落实鼓励企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健全企业服务体系,为企业季节生产提供政策、信息等专项服务,着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切实发挥企业吸纳就业的主体作用。今年我县凯泽公司招聘大中专毕业生26名;下岗失业人 2 员328名;复转军人6名;农村富余劳动力302名。蓝翔食品水产有限责任公司春季招收工人586人(招聘合同工40人;下岗失业人员312人;农村富余劳动力234名)。博湖县众合源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博湖县万福辣椒制品有限公司;博湖县红多多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芦苇公司、新建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宏傅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72家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外来劳动力上18000多人。
(四)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优势。
我县大力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等服务业新领域和新门路。充分利用新建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等的配套服务扩大就业。突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放宽服务业准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使服务业在扩大就业中发挥更大作用。今年我县卫生部门、公安部门、渔政部门、教育部门等各党政机关吸纳公益性岗位人员62人。我县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餐饮服务业、芦苇手工艺编织业等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86人。
(五)最大限度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渠道。
我县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力度,大力发展我县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 3 构,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支持农村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农民联合创办经济实体,拓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空间。利用巴州农村经济信息网发布我县的各类招聘信息和农作物对接信息,我县经常与兄弟县市业务上的联系,弥补各县市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二、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我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措施办法,通过缓缴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率,运用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引导困难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等措施,稳定就业岗位。
引导我县企业稳定并增加就业。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推动企业做强做大,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企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尽可能不裁员或少裁员。鼓励企业通过多种稳妥方式分流安置富余人员。
三、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就业 我县进一步宽松创业和投资环境,完善落实市场准入、场地安排、税费减免、小担保贷款、免费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切实落实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扶持政策。今年我县有274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新政策扶持。8月26日县人事劳动 4 和社会保障局,为下岗失业人员81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96万元。9月8日我局为2010年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80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贷款贴息补贴335042.5元;在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个体工商户有104人享受国家的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占新增就业岗位1921人的14.3%。
四、贯彻落实就业政策过程中创造的新经验、新方法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总体部署,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有关规定。
(一)统一思想认识。我县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创业,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吸纳带动更多失业人员就业,促进了社会就业的增加。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是我县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县新时期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任务。我局高度重视,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更多失业人员成为创业者。
(二)明确指导思想。我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着手,逐步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格局。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强化创业服务和 5 创业培训,改善创业环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失业人员的创业激情,增强创业意识,鼓励更多的失业人员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三)突出工作重点。我县紧密结合优势产业、特色经济,确定鼓励创业的产业指导目录,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创业者进入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企业发展,扩大创业领域。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实现失业人员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失业人员成功创业。
(四)健全服务组织。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开发创业指导技术,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提高创业服务效率,充分发挥企业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各类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的作用,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五)完善服务内容。根据城乡创业者的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诂、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 6 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创业信息、政府发布平台,搭建创业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建设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设立创业服务热线,接受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注重对创业失败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新树信心,再创新业。
五、农民工就业政策落实和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博湖县认真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按照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权益维护“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认真履行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职责,为推进劳务输出、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服务,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7866人完成县目标任务6730人的116.9%。完成州局目标任务3000人的262.2%。主要做法:
(一)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培训工作,按照“政府引导、齐抓共管、整合资源、注重实效”的原则,调整充实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相关地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健全了工作网络。各乡 7 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严格按照“输出有组织,求职有服务,就业有能力,权益有保障”的“四有”工作思路,帮助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2、纳入目标考核。年初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各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绩效作为考核各乡镇党委、政府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目标责任制,与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有人抓,有人常抓。
3、调查摸底,建立档案,培训转移做到了有的放矢。年初开展对富余劳动力调查摸底、建档立案的基础工作,全面掌握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做到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底数清、情况明,有的放矢搞好培训和转移工作。各乡镇根据县上的统一安排,对劳动力状况及农村青年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其次是分阶段、按步骤,由各乡镇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进行了普查登记,做到“全面登记、重点突出、底数清晰”,同时进行社会、市场调查,收集了大量用工信息。在摸清农村劳动力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就业特长、就业愿望以及健康状况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整理归档、自上 8 而下建立和完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动态信息档案。有条件的乡镇将农村劳动力个人信息录入微机,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同时按照县统一标准格式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动态工作台账,按季统计上报相关报表,为开展好转移、培训和输出等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
4、注重思想引导。我县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出了“输出一人,带富一家;输出一片,带富一村”的口号,大力宣传走出家门务工、经商、学艺的现实意义,引导他们改变守家恋土、靠田吃饭的传统观念,鼓励农村劳动力到劳务市场去闯,学会本领,增加收入。
5、强化市场建设。为给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牵线搭桥、提供服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实行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劳务输出等“一站式”办公,劳动力市场信息和人才交流市场信息共享,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开展。2008年塔温觉肯乡已建成人力资源市场,2009年4月底乌兰再格森乡、查干诺尔乡、本布图镇、博斯腾湖乡人力资源市场相继动工,预计今年秋季可交付使用。
6、以“春风行动”专场和企业招聘周活动为桥梁,以“进城求职,帮您解难”为主题,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长效 9 机制。
今年1-6月份我县开展了企业招聘周活动、“春风行动2010”活动,重点是为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服务。专门制定了《关于开展“春风行动”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活动》的实施方案,并开展了形式多样化,服务全面化的“春风行动”。组织了“春风行动”专场活动4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000余份,参会企业18家,提供680个工作岗位。组织以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主要对象的企业招聘推荐活动,参加人员达2800人次,达成意向1454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500人。
7、提供服务,加强管理。在城镇,县直部门对农村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在本地就业、子女入托、上学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同等对待,工商部门还为他们减兔了部分管理费用;在农村,乡村两级坚决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保护外出劳务人员的土地承包权和收益权,明确规定农民进城务工保留30年土地承包经营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积极培育农村劳务中介组织,多渠道开展劳务信息服务,提高农村劳动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利用巴州农村经济网平台,及时下载、发布用工信息和致富信息,协助富余劳动力机构建立了农村劳动力处出就业档案;切实掌握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分布与就业状况。
(二)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素质。
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以培训促就业,以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以开展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为重点,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明确目标责任。根据《三级联创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职业培训目标任务,对全县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意向和就业意向开展了一次摸底调查,进行了分类汇总,建立了农村劳动力信息库,同时与各乡镇签订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目标责任书。将培训任务分解到各乡镇,确保培训任务顺利完成。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本着对政府负责、对农民负责的原则,在进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之前,对各乡镇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摸清拟转移且具有参加培训意愿人员的数量、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技能培训需求等情况,准确掌握当地劳动力资源数量及发展走势,根据劳动力用工需求,制定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技能培训。为了节约开支,减轻农牧民群众的经济负担,我们邀请具有培训资质的机构,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班在乡村举办,在农牧民的 11 家门口举办,请老师到乡村讲课,由政府出资免费为农牧民进行培训,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参培率,同时为农牧民减轻了劳动力技能培训经济负担。
2、抓好技能培训。为切实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使之不断适应劳务市场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实现输出劳动力同劳务市场的有效对接,我县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发展劳务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一是开展信息技术进农村培训。通过印发资料、咨询服务和利用广播电视宣传等途径,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培训,使大部分农民掌握了外出务工的一些基本知识,今年引导性培训500余人。二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按照劳动力市场需求预测,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项目,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砌筑、计算机、汽车驾驶、餐厅服务业、市场营销、家政、餐饮等相关专业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同时对具备相应条件并有创业意向的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在培训中,除驾驶专业收取一定的培训费用外,其他专业的技能培训全部免费。今年参加技能培训人员共计2008人,其中参加餐厅服务、客房服务培训80人;营业员培训172人;饮食服务256人;汽车驾驶700人;计算机培训300人;建筑工人培训500人。培训后有508名城镇下岗失 12 业人员实现了就业,48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实现了就业。通过培训,全面提高了全县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和整体素质,呈现出由苦力型输出向智力型、技能型输出的良好趋势。
3、挖掘培训资源。动员和支持各类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发挥优势,积极承担劳务输出的专业技能培训任务。充分发挥农业、农机、劳动、教育、科技、工青妇等单位部门协调配合,搭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加大劳动执法力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等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政策,督促各用人单位不断完善三方调解机制,努力提高劳动者自我维权意识,切实发挥劳动监察在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的作用。通过劳动用工年审、劳动合同签订、专项检查与日常巡视相结合的方法减少了劳动纠纷,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依法维权意识。通过劳动用工检查、就业培训、来信来访接待、新闻媒体宣传、设立咨询台等形式,充分利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等有利时机,面向农村劳动力广泛开展《劳动法》、《自治区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工伤保险》及相关的劳动保障法规及政策宣传,为农民工提供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工资支付、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等方面政策咨询;对初次进城务工农民免费开 13 展引导性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促进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2、加强法律知识培训。由劳动保障、建设、计划生育等部门联合举办了涉及农民工自身权益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组织建筑企业、建设单位的负责人、工会主席、劳资人员学习社会保险、劳动争议处理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培训学习,增强建筑企业和建设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减少企业纠纷,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劳动保障环境。
3、多措并举,开展劳动监察工作。经常性开展劳动用工检查,能够有效地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件发生。今年已对全县各类企业进行了两次“拉网式”的劳动用工检查,涉及用人单位40余家,重点对新建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私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和执行《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追发工资17.9万元。其中:拖欠民工工资案件6起,涉及民工296人,解决农民工工资达17.9万元。
4、执行欠薪保证金制度。县劳动、建设、水利、芦苇等部门联合督促相关企业完善工资发放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相关生产企业拖欠农民工资问题,随时对全县使用农民工的企业的劳动用工、交纳欠薪保障金、发放工资等情况进行了督查。
5、强化劳动争议处理,维护社会稳定。以建立健全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减少劳动争议发生为重点,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着力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突出矛盾,目前我县各乡(镇)、企业全部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节组织,挂牌开展工作,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劳动争议调解体系。
6、开展劳动保障“守法诚信企业”评选活动。为进一步引导劳动者依法维权,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行为,我县在各类企业建立了劳动用工“守法诚信档案”,劳动保障部门对企业的用工行为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及时纠正企业在劳动用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企业自觉讲诚信,依法用工。年终对模范地遵守劳动法规的企业授予“守法诚信企业”牌匾,并将获得诚信企业资格的用人单位向全社会予以公布,增加诚信企业的知名度。
六、存在的问题
(一)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外出或进城务工依靠体力获得劳动报酬、劳动技能较薄弱。
(二)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吸引力,培训工作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外来及本地农村劳动力法律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不愿意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无法拿起法律 15 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自发性。我县短期外出的劳动力绝大多数保留着对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每年除外出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属亦工亦农性转移,而且一部分劳动力今年外出而明年可能不外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间隔性和随意性。很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低层次、自发性阶段,外出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大都是多年在外务工的带动当地一大批人员出门务工,劳务派遣公司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七、2011年的工作打算
虽然我县在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今后的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将以一以贯之地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不断加强宣传、组织、服务、培训等各方面的工作力度,把富余劳动力转移推向快速发展轨道。
(一)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机构,为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各乡镇党委、政府也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进一步健全机构,配齐人员,服务到位。做到领导力度不减,责任制不变,工作机构不撤,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发展不仅要“扶上马、送一 16 程”而且要长期坚持下去。
(二)加强政策宣传工作。通过宣传,让农民知晓政府对农民外出务工的各项鼓励、支持政策,知晓当地出台的各项措施,增强信心。
(三)狠抓劳务经济人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民营劳务派遣公司。对做出贡献的经济人进行物质奖励、精神鼓励、政策扶持,吸引更多的农村“能人”加入经济人队伍。
(四)坚持“三挂钩”,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一是培训与市场需求挂钩,实行进行“订单”培训。发挥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的作用,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意向调查,实行“订单式”培训。二是培训与发证挂钩。通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由劳动部门发给职业技术等级资格证书,提高农民工参与市场竞争就业的能力。三是培训与输出挂钩。建立培训与输出衔接的机制,按照先培训、后输出的路子,使“农民工带着技术进城”,形成技能培训与劳务输出的良性循环。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职业培训,切实提高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质量。
(五)鼓励扶持农民创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要把鼓励全民创业,作为减少农民数量,增加非农产业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扶持农民在商贸、运输、旅 17 游、中介服务、民族特色产品制作等各个领域创业。
(六)改善县内务工环境。加强农民工环境整治和专项检查工作,定期进行整治和检查。重点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规范企业招用工行为;在农民工集中地、工业园区,工伤和职业病风险程度比较高的建筑、芦苇采割等行业实行强制劳动保护工伤保险;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来保障用工单位按时支付民工工资。
(七)以依法推行劳动合同为出发点,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在做好宣传的同时,劳动保障部门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分组划片,定期对全县所有企业进行全面的用工大检查,对有问题的企业下达限期责令整改通知书,对既不签订劳动合同又不履行义务的企业,按《劳动法》及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在新闻媒体进行爆光。
(八)以开展清欠民工工资等专项整治活动为切入点,积极开展民工维权工作。一是公布举报投诉热线,做到有报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二是对全县范围内的所有用工企业进行定期摸底调查,掌握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工资发放等情况;三是结合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对辖区内建筑工程项目工地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克扣、拖欠民工工资行为。
(九)抓住番茄、辣椒、渔业、芦苇等季节性生产企业开 18 工需大量用工 和采摘番茄、辣椒、渔业加工、芦苇采割拉运用工多时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组织领导是基础,技能培训是关键,引导就业是根本,服务管理是保障。今后我们要积极推行“组织、培训、就业、维权”四位一体工作模式,狠抓组织领导、宣传培训、典型带动、协调服务四项措施的落实,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博湖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0一0年十一月八日
第二篇: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
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
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
以来,我局各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开展思想大讨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加强人事人才、就业再就业、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劳动关系等各项工作,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就业和劳动保障需求,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促进平安、和谐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工作回顾
强化教育、狠抓管理,不断推进部门自身建设
局领导高度重视部门自身建设,以四项制度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按照“强素质、树形象、创佳绩”的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队伍建设总体目标,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不断推进部门自身建设,巩固学习型、效能型、廉洁型机关建设的成果,推动我县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发展。一是以推进工作规范化为目标,健全完善规章制度。二是以促进人事人才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发展为目标,抓好基本资料库建设。三是以提高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干部队伍素质为目标,强化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干部教育培训。四是以贯彻落实四项制度为契机,积极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机关服务水平。五是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与时俱进,不断促进工作创新。
圆满完成考核工作
我局与县委组织部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开展了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严明纪律,规范程序,力求做到考核过程精、细、严,确保考核工作客观、公平、公正。,我县政府系列国家公务员参加考核601人,优秀111人,称职490人;事业单位参加考核3062人,优秀589人,合格2470人,不合格3人。
认真做好企业军转干部维稳工作,我局认真做好了全县企业军转干部相关统计上报工作,发放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贴元,并为企业军转干部缴纳医保费用。向财政争取资金47088元,为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贴和医疗保险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保证。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强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
为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我局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了对各类人员的培训,加
强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管理。一是圆满完成全县729名公务员实施四项制度培训考试,889名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内容》培训考试及2886名专业技术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培训考试工作。二是按照市劳动保障局的安排,对我县符合培训条件的81名工勤人员进行了统计上报。三是完成了37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模块报名考试。四是审批副高职指标19个,中职指标136个,推荐评审高职17人,中职121人,评审及考核确定初职158人,为我县人才建设工作作出了努力。
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严把人才“入口”关,推进人才有序流动
一是办理公务员转正手续54人,并确定行政职务,办理《公务员任命证书》;办理事业单位人员转正手续53名,专业技术人员辞职1人;辞退工人1人;指导签订专业技术人员《协议书》443份,《聘书》2883份,办理《专业技术资格证书》175本。二是坚持“凡进必考”
制度,严把人才“入口”关。县乡机关计划招考20人,实际录用15人;事业单位紧缺专业招聘计划24人;实际招到高中教师2人,卫生6人。非教育类事业单位计划招考22人,实际录用17人,确定招考教师76名。三是为51人办理调动手续。
贯彻执行工资、福利及离退休管理政策,确保各类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严格执行上级文件规定,为行政事业单位达到退休年龄的12人办理了退休手续,为符合条件的13名退休人员办理了修建房补助费共53700元。办理及补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一次性抚恤金137人,共元,办理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22人,每月共1305元。为9名同志落实了工龄。
严把工资审批关,为全县3826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审批年终一次性奖金总额3923171元。为1098名机关单位人员审批正常晋升级别档次工资,月增资45565元。为120名机关单位人员审批级
别工资,月增资2219元;为3268名事业单位人员审批正常晋升薪级工资,月增资82367元。审批职务变动324人,月增资47261元;审批工人晋升技术等级17人,月增资1305元。
规范机关工作人员津补贴1535人,月增资152796元。调整警衔津贴28人,月增资825元。审批检察官、法官津贴64人,月增资13640元。审批人民警察执勤岗位津贴205人,月增资38950元;审批纪检岗位津贴1人,月增资44元。
审批事业单位知浮工资123人,月增资2150元。审批农林水等一线浮动津贴260人,合计70152元。审批教龄津贴360人,月增资953元,审批护龄津贴4人,月增资9元。
审批调整提高已故离休干部无固定收入配偶生活补贴14人,月增资3750元。审批高龄津贴1人,月增资100元,审批因瘫痪等原因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离休干部生活性补贴2人,月增资800元。
审批提高特级教师津贴3人,月增资740元。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出台的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三个文件”精神,组织学习了《云南省机构编制管理条例》,通过开展机构编制法制知识网络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明确了机构编制工作纪律,增强了机构编制管理意识。
二是从严控制机构设置。为迎接下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解决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从紧的矛盾,县编办充分利用现有机构、人员等资源,通过内部整合、调剂的办法,整合机构,明确职责,为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了保障。
三是从紧控制编制增长。对编制继续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管理办法。根据《昭通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核销各级机关混用编制的通知》要求,县编办对全县党政群机关混用事业编制、自定编制情况进行了认真清理
核销,重新核定了党政机关行政编制。对机构职责任务发生变化的,所需编制采取内部调剂的办法,不突破编制总量限额。
四是做好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年检工作。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开展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及办理法人变更登记。全县63个事业单位年检合格,为5个事业单位办理了法人变更登记,并在《昭通日报》登报公告。
贯彻落实“四项制度”工作
全县贯彻落实“四项制度”办公室设在我局,具体负责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的各项工作。其中行政机关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的督促、检查、考核落实工作由我局主要负责。
1、多举并措,切实加大四项制度宣传力度,确保四项制度贯彻落实到位。一是认真组织培训考试。根据省监察厅、省人事厅关于在全省行政机关公务员中开展“四项制度”的学习培训和考试的通
知精神,我局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对全县58个行政单位的729名干部职工进行“四项制度”理论知识统一考试。考试采取统一时间、统一试卷、县政府设主考场、各单位分设考场进行。县推行“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及相关部门领导对全县各考场考试情况进行了巡察,广电部门对考试情况进行了实况报道。
二是通过制作宣传手册、宣传牌,进行新闻采访报道等方式,切实加大四项制度宣传力度。,我局印发了《县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工作手册》余册,在全县大范围内进行宣传发放。并在县内公路要道和政府办公楼大厅内制作了大幅永久性 “四项制度”宣传牌、并要求各乡镇各部门以不同形式大力宣传“四项制度”,做到了“四项制度”人人皆知。5月9日至6月30日,由县广电局负责对全县行政机关和已批准参公单位贯彻落实四项制度情况进行新闻采访报道,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
2、“三个强化”有效落实“四项制
度”。按照服务承诺制规定,一是强化“三项制度”的实施。“四项制度”办公室要求各部门各乡镇及时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公布本乡镇服务项目、服务标准、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理时限、办理结果等承诺事项。直接服务于社会的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公示姓名、职务、工作岗位、业务范围和投诉方式,方便服务对象了解工作人员身份,接受监督。联系广电局制作服务承诺专题节目,现全县行政机关服务承诺专题节目已在电视台播出完毕,共17期。各乡镇各部门公开了监督电话,“四项制度”办公室公开了投诉电话,正确对待舆论监督,积极支持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充分运用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监督形式,及时发现应该问责的行为;同时,四项制度办公室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要求各单位组织职工加强学习,要求干部职工要树立大局意识,凡事以大局为重;树立法制意识,依法办事;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敢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善于承担责任;树立不能以管理者自居而凌驾于群众之上。要求干部职工做到“热情服务”、“急事急办”、“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坚决防止拖着不办。
二是强化督促检查。我局围绕县委、县政府交办的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了专项督查计划,从“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抽出工作人员,成立了四个督查组于9月5日至9月15日到全县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采取听、看、查、访的办法,督促检查服务承诺事项的公开、兑现情况及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实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各乡镇、各单位存在的问题,责令整改,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
三是强化四项制度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四项制度”办公室要求各乡镇、各部门把抓好本乡镇本部门的工作和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同“四项制度”的实施有机结合,全力推动工作开
展。在四项制度的推动下,全县各部门、各乡镇纷纷采取措施,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效益进一步提高。
实施民心工程,促进就业再就业
今年我局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联系群众、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一是强化再就业政策的落实,把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的下岗失业人员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积极开展下岗失业人
员认定,免费为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支持下岗失业人员通1 2 下一页
第三篇: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2007-12-07 16:23:3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2)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今年以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的大力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大力推动各项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2004年工作情况
(一)圆满完成2003考核奖惩工作我们与组织部门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开展了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奖惩工作,严明纪律,规范程序,力求做到考核过程精、细、严,确保考核奖惩
工作客观、公平、公正。2003年,政府系列国家公务员参加考核688人,优秀73人,三等功13人,嘉奖60人;事业单位参加考核9122人,优秀892人,三等功2人,嘉奖890人。为奖惩、培训、辞退、调资、任职等提供了有力可靠的依据,使考核奖惩工作起到激励作用。
(二)认真做好企业军转干部稳定工作企业军转干部曾为国家做出过重要贡献,关心照顾好他们的晚年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按照省市通知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案,建议县里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分包人员,积极组织经常性的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形势需要,提请县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企业军转干部的困难,为他们安度晚年创造条件。截至目前,全县企业军转干部44人,已办理退休19人,提前退休17人,在职2人,有4人正在办理病退,其余2人自谋职业。发放慰问金1000元。目前我县企业军转干部的思想稳定,生活有保障,无一人参与串联或集体上访。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为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工作效能,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各类人员的培训。一是圆满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按照自愿报考为主的原则,认真组织全县报考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计算机培训考试工作,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分类,按不同专业、不同级别严格把关,顺利完成683名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报名工作;二是积极组织经济、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经济类报名28人,卫生系统30人;三是组织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业务能力的培训考试考核工作,完成33名初级工职能业务、公共科目的考试考核,合格率为100。严格标准、严格条件、严格审查、严格把关,排除各种不利因素,为200名符合中级工申报条件、233
名符合高级工申报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及时申报。完成33名高级工晋升技师培训考试报名工作。
(四)实行人事代理,推进人才有序流动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大中专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择业已成趋势,在突破陈旧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变被动为主动,对新增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从报到之日起,实行人才登记制度,建立毕业生信息资源储备库,为用人单位主动推荐毕业生,给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双向选择”的机会。对就业的毕业生特别是到私企、民营和外地就业的毕业生,及时办理人事代理,确认身份,为其办理职称申报、调整档案工资、办理人事调动等,用便捷的服务解除毕业生后顾之忧。今年以来,共为45名人才办理人事代理手续。
(五)落实工资政策,发挥经济杠杆调节作用我们认真贯彻国家工资政策,严肃工作纪律、严把工资审批关,在完成转正定级、抚恤金、遗属生活补助的审批等日常工作的同时,认真落实冀政
[2003]37号文件精神,为10959名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调整工资标准,月增资663267元;为2663名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月增资183799元。圆满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审批工作,共涉及10510人,月增资455157元。圆满完成全县离退休干部、在职工作人员国办发[2001]14号、冀政办[2001]10号文增资工作,共涉及离休干部118人,退休干部1691人,在职人员9488人。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到了每位干部职工身上,把国家工资政策落实到了实处,充分发挥出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增强了干部职工的责任感,调动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实施民心工程,促进就业再就业今年我们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联系群众、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一是落实工作责任制,调整充实了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订了控制失业率、净增就业岗位目标和再就业资金投入计划。定期召开例会,调查情
况,分析全县就业再就业的形势,做到了工作有部署,汇报有定性,督导有目标,呈现出全社会关心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局面;二是强化再就业政策的落实,把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的下岗失业人员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积极开岗下岗失业人员的认定,免费为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支持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努力早日实现再就业;三是围绕中央、省、市五项目标任务,大力推进“八个一批”工程,努力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就业领域,拓宽就业渠道,妥善安置下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
第四篇: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
结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2007-12-07 18:30:24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2)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2005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立足于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抓住职工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加强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覆盖,稳步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加大劳动行政执法监察力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保障事业得到了新的发展。
一、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抓好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又上新台阶
(一)按照“三化”要求,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市场就业机制。
一是积极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开办各类职业介绍服务机构46家,形成了覆盖全市各镇、街道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向社会提供包括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训练、劳动力供求信息发布、就业岗位开发服务等内容的公益性服务,建立了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统计和分析报告制度,为我市明确就业方向、制订就业政策提供参考。
二是努力提升市场信息化程度。着手建立了我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站,并被纳入中国劳动保障部中心网站,开展网上招聘、政策指导、法制咨询、建立劳务信息协作等服务。全年网上求职人数达到1098名,招聘成功率达,扩大了市场影响力。
三是大力促进市场就业。全年共举办劳动力市场洽谈会47期,进场交流人数达55300人,入
场招聘单位1791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6460个,入场应聘登记9860人,达成就业意向64人,交流成功率为65。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逐步成熟,市场在劳动力资源中的优化配置作用日益明显。
(二)建立帮困机制,健全服务手段,促进再就业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就业帮困机制。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全市失业人员建立生活和就业状况台帐,对特困失业人员建立个人档案,动态掌握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就业愿望,开展“一对一”结对帮困活动。节日期间,对174名困难失业人员开展帮困慰问活动,发放慰问金万元,对2348对双失业人员发放生活补助金万元。同时,对有就业愿望的特困失业人员开展“送岗位上门”活动,输送适宜岗位200余个。
二是抓好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工作。市再就业管理服务中心代理缴纳养老保险费人员18364名,失业保险费人员17893名,大病保险费人员15627名,代收代缴三项保险基金万元,解决
了原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分流到社会就业人员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关系衔接问题。
三是采取综合措施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认真贯彻全国、省、宁波市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研究拟定了我市进一步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并突出以开拓就业岗位为重点,认真落实技能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定向输送、税费减免、劳动和社会保障关系代理等各项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并动员企业、社区、新闻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再就业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全市共有失业人员3487名,其中当年新增2516人,上年结转971人,通过各种就业途径实现再就业2334人,再就业率达到%,城镇登记失业率为%,继续保持了稳定的就业局势。
同时,为探索农村劳动力特别是离地农民的就业工作路子,xx街道开展的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试点工作顺利启动,完成了组建组织网络、组成工作班子、培训工作
人员、基本情况调查等工作。
(三)抓好再就业转岗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努力减少结构性失业因素。
一是抓好再就业培训。全年投入培训经费15万元,举办再就业培训57期,累计培训人数达2417人,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2300名考核指标的105%,培训再就业率达84%。积极开展创业培训,举办创业培训2期,培训150名。
二是抓好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和开发。积极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层次,全年共举办9期中级技术职称培训班,1期高级技术职称培训班,累计培训9987人,比上年增加%,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努力扩大技能鉴定覆盖面,形成了以市鉴定中心为龙头,6个技能鉴定站为支撑的网络体系。通过考核鉴定,2413名获初级职业资格证书,995名获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29名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4名获技师职称,共获职业资格证书3441人,比上年增加%。
三是进一步加强了技校教育
管理。以“双高”为培养目标,进一步拓宽办学路子,全面普及计算机教学,新开设CAD、Proe及数控等课程,狠抓教育质量管理,应届毕业生毕业率和四级工合格率均达到100,教学质量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同时,积极配合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设立新的培训基地,开展电工、CAD等各类培训28期,培训1360余人,鉴定合格率达88。
二、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改革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明确目标,加大力度,养老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
第五篇: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
2010年,区人劳社保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区工作中心,按照工作计划,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圆满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
一、2010年主要工作
(一)抓管理、重服务,不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2010年,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人事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规范人事管理、强化人事服务,不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坚持“凡进必考”和“编委审批”制度,认真开展教师招聘、政府雇员(城管综合服务大队)和文秘人员公开招考工作。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人事人才保证,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我们组织开展了教师招聘、政府雇员和文秘人员公开招考工作。全区共招聘教师25名,城管综合服务大队人员80名,文秘人员20名。在公开招录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程序和规定,组织开展了报名资格审查、面试、体检、考核等工作,并多次公示、接受监督,所有拟录用人员一律上编委会研究,实行阳光操作,整个招考工作纪检、监察、组织部门全程参与,组织严密、程序到位,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得到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考生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二是建立完善台帐、规范各种程序,严格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2010年,我们对所有单位的台帐进行了检查比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更新。目前,全区201家单位,已全部建立台帐,建立率达100%,并按照要求保持了日常人员变动、《机构编制管理台帐》和“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三者同步动态管理。为加强对机关事业人事管理,始终坚持机构编制管理“三个一”审批制度,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在去年出台《关于新华区人事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规定了编制增减、人员调配、退休、死亡等情况办理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三是加强督查力度、抓好制度落实,认真开展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核查工作。
为确保各项人事政策执行到位,我们加强了政策落实督查力度,组织精干力量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开展一次全面核查。2010年我们对全区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开展了工资核查专项活动,经核查共清理出长期未上班人员10名,借调人员165名,进一步规范了人事管理,也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是研究制定改革配套政策,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2010年,及时转发了人事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规范了干部年休假制度;做好规范津贴补贴审核工作,审批各类津贴补贴2660人、工资正常晋升3562人,审批学历变动、职务变动工资334人;核发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等级证书315本;办理区直机关事业单位正常退休77人,病退2人,办理抚恤金、遗属困难补助16人;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发放工作,组织了2010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人等级考核报名工作。
(二)抓建设、促规范,扎实推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今年,全区机构编制工作坚持贯彻落实省、市机构编制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推进机构编制政务公开,扎实开展机构编制管理创新和体制改革,积极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台帐。对台帐的内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宣传,规范了统计口径和尺度。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和卫生系统全部建立好了台帐,建立率达100%,并按照要求保持了日常人员变动、《机构编制管理台帐》和“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三者同步动态管理。
二是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今年,我们在原有的编制台账管理基础上,借助资源,综合运用信息,重新研究推行了库、证、薄三位一体管理的新模式,即机构编制电子数据库管理、人员编制异动凭证管理和机构编制登记簿台账管理的信息数据相互一致,功能运作相互转化,配套管理相互制约的新机制。
三是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今年,我们强力推进《关于新华区人事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的组织实施,建立了举报电话的受理、登记、落实、回复等制度,并积极会同组织、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问题的专项督查,实行机构编制管理责任制,加快机构编制监督管理步伐,其中开展对全区教育系统工作人员进行核查,发现借调现象较为普遍,出现结构性失衡。
四是做好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登记工作。按照市编办的要求,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强参照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稳慎推进参照管理工作。截止目前,我区上报市编办的75家事业单位已审批下达75家,并且各单位都已填写表格,录入微机。
五是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认真做好教师、文秘人员和城管综合服务大队招聘工作,先后完成了25名教师、20名文秘人员、80名城管综合服务大队人员的招录工作。出台了《新华区政府雇员管理试行办法》,加强对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指导。
六是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今年年初,制定了《新华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并严格按照《实施细则》,对年检资料不全,所填内容缭草,主办单位证章不全,法人证书遗失等情况,严格把关。同时,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初始登记、法人变更、检查、事业单位注销的办事程序,依法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全区80家单位,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和年检70家,登记率87.5%,年检率100%,年检合格率100%。
(三)抓就业,促发展,着力开拓民生之路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着改革、发展与稳定。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2010年我们把就业再就业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制定工作计划,量化细化任务,分解落实到人。通过开展岗位对接专项活动,实施就业援助,完善就业再就业培训机制,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发挥小额担保贷款的助推作用,以创业促就业。今年,全区新增就业人数23964,完成目标任务1XX人的199.7%;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135人,完成目标任务3500人的175.3%,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845人,完成目标任务1000人的184.5%;再就业培训1451人,完成目标任务600人的241.8%;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806万元,完成目标任务800万元的225.8%;城镇失业率控制在0.6%;新增劳动力转移人员3566人,完成目标任务3000人的119%;组织实施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200人,完成目标任务500人的240%。
(四)抓创业、促就业,不断拓展工作新途径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巨大挑战,新华区结合“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 大讨论活动和“改革创新年”活动,开展“全员创新、岗位创新”,较好地走出了一条就业创业的路子。一是在争取政府投资近百万元,新建220平方米的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并在各镇、街道、管委会成立就业创业服务所,在社区成立就业创业服务站,为创业者提供“一条龙”、“一站式”服务。二是创建创业指导团,及时对创业者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三是在各社区成立了创业者互助组,实行信息资源共享,流动资金相互拆借,经营商品相互调配,仓储设备相互借用等互助服务。四是建立创业项目储备库,解决部分想创业、能创业人员市场信息闭塞、筛选创业项目困难的问题。五是打造就业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平台,为给有创业欲望、有创业能力、有创业基本条件的人员充“电”输“氧”。六是在西市场街道武庄市场设立了下岗职工创业孵化园,为“二次创业”提供免费“试验田”。七是创建创业者信用体系,解决再就业小额贷款自觉主动还款难、上门催款的工作人员遭打骂、部分公务员害怕担保、不良预期贷款金额过大、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超负荷、计划外经费的支出过大等问题。2010年共为385名创业者提供了1806万元小额担保贷款,扶持613名创业者成功创业,累计带动4460名下岗失业无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五)抓征缴,保发放,努力构筑社保“长城”
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基石。2010年,我局以农民工、非公经济组织、灵活从业人员为重点,扩大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拓展社会保险费筹措渠道,实行失业保险工资总额统征;创新举措,实行分片包干,推进高危高风险行业参加工伤保险;完善基金管理制度,强化基金监管机制;启动全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完善“三位一体”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严格依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对各参保单位进行征缴。今年以来,全区共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182家,参保职工7712人;征缴医疗保险费71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600万元的118%,支出职工医疗费656万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人数达4020人,征收失业保险费100万元,清理追缴欠费3.8万元,失业保险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工伤参保2780人,征收工伤保险金89万元,完成目标任务40万元的220%,支出工伤保险金10万元。
(六)抓监察,促维权,为劳动者撑起“保护伞”
2010年,我们在维护农民工权益、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方面加大了执法力度。先后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活动,并组织工商、公安、煤炭、安监、工会等对辖区内小煤矿、小砖瓦窑厂、小石料厂、小作坊及其他使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场所进行拉网式检查。共检查用人单位428户,涉及职工1.2万人,下达询问通知书73份,限期改正指令书47份。接到群众投诉案件73起,受理立案73起,结案73起,涉及劳动者506人,追回工资及押金56.3万元,其中农民工工资47.1万元。“5.12”汶川地震后,在半个月内,区劳动监察大队及劳动仲裁委员会连续及时处理了3起四川农民工投诉案件,确保了当日反映的问题当日解决到位。我们还严格依据劳动争议受案范围、仲裁时效和办案时效,克服自身条件限制,积极主动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切实提高办案质量,对所受理案件做到受理一起,及时处理一起,并对每个劳动争议案件做到了立案有记录,结案有存档。今年就累计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7起,接待群众来信来访70余人次,为劳动者讨回工资和各类待遇21万元,其中多年积案工伤职工郭朝伟信访案件的圆满解决,不仅受到上访人的感谢、群众的欢迎,也得到省信访局和市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
(七)统筹兼顾,全面做好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其他工作
2010年我局进一步转变观念,改变作风,深入基层,文明服务,结合区委、区政府和市局的中心工作,认真做好招商引资、档案管理、信访、科教兴区、综合治理、通讯报道等工作,完成了包村、秸杆禁烧等区委、区政府临时性中心工作。总之,团结的班子、精干的队伍、过硬的作风,确保了2010年各项工作目标圆满完成。
(八)优化服务环境、树立良好形象
一是执行“十条禁令”,加强廉政建设。2010年,我局将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到日常的业务工作中,严格执行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和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十条禁令”,以“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为重心,以“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为抓手,以树立公道正派人事劳动干部新形象为目标,大力弘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解决突出问题。重点抓好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和廉洁自律。重点抓好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重点抓好源头治理、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把我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落到了实处。
二是结合“两转两提”,执行承诺服务。“两转两提”工作开展以来,我局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创新载体。认真履行服务承诺,严格执行首问首接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服务承诺机制,积极开展优质窗口服务活动,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为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服务。今年以来,即办件和承诺件按期办结率100%,服务回访群众满意率99%以上,政风行风评议较去年有大幅度提升。
三是开展文明科室创建,建设“五型”机关。2010年,我局始终把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作为转变职能、推进依法行政、优化人事人才环境的重大举措来抓,做到了“三个结合”。首先,结合开展文明科室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机关“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其次,结合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做到“爱心、耐心、诚心、尽心” 服务,树立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第三,结合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开展的建设学习型机关活动,大兴比学习、比原则、比作风、比服务、比创新之风,努力建设“学习型、和谐型、创新型、服务型、节约型”机关。
二、存在问题
2010年,我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人事工作阳光操作,受到群众和区委、区政府的好评;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得到市委赵顷霖书记的充分肯定;创业成果展和项目推介会充分展现成果,赢得普遍赞誉;在全市率先建立创业项目库,多家媒体给予了报道,展示了形象;信访工作以人为本,维护了大局稳定。这些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爱,离不开有关部门的协作和支持,更离不开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的团结拼搏;但面对当前形势的发展、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认真查摆自己,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有:一是全局上下面对劳动保障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学习、调查研究的不够;二是改革创新的力度不大,满足于小改小创,还没有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运行体制和机制;三是面对当前突如其来的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开发就业岗位,解决就业压力的办法和对策不多;四是面临外出民工返乡潮,如何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实施全民创业促进就业思路不多,措施不力。
三、2010年工作思路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2010年,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开展公务员培训,努力提高人事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的水平。二是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为就业、创业人员创造宽松的环境。三是创新社保征缴工作,研究出台一套机关企事业社保征缴、高危行业工伤保险征缴新路子。四是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外出民工返乡潮。
1、开展全面普查。对返乡民工的基本情况逐人登记,以镇、街道、管委会为单位进行登记造册,尔后输入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微机。
2、开办座谈会。在镇、街道、管委会举办返乡民工座谈会,征求和听取他们对就业创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开通返乡民工就业创业绿色通道,让他们在挑选就业岗位、筛选创业项目、享受小额担保贷款、接收就业创业培训等方面坐上直通车。
2010年我们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坚定信心,团结奋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力争把我区的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做的更好,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促进我区“又快又好发展,率先实现崛起”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