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防止青少年犯罪(修改)
如何防止青少年犯罪
摘要: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分为自我预防、家庭预防、学校预防和社会预防,其中以学校预防和社会预防为重点。在学校好社会的预防工作中,学校应当注重全面教育,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是同等重要的。学校不能只片面追求生学率,而忽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导致学生在其它方面的教育欠妥。社会应当狠抓预防工作,使青少年犯罪的几率降到最低。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防止、青少年犯罪
一、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最近几年中,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征以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的复杂性,对待青少年犯罪,应采取“以防为主、打击为辅、防打结合、标本兼治”的方针,促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合力,全民参战,齐抓共管,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为何青少年犯罪的数量会逐年上升,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1、家庭的教育与关爱不够,导致青少年过早受外界不良风气影响。例如:某法院2007年审理的王某某、祝某某故意伤害案,在开庭前会见被告人王某某时,法官了解到其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就是因为父母在他小时候便离了婚,父母离婚不久其父病逝,母亲则对他不管不问、听之任之,以至于平时的生活都有居委会照管。因缺乏父母的关爱,感到寂寞和孤独,便结识了街上一些和他年龄相仿的人,和他们一起打架、喝酒、抽烟,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法官们希望为人父母的家长们要切实承担起监护人的职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尽心尽力。
2、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认知能力低,抵御能力差。例如:张某某、王某某,都是十五、六岁的青少年,在郏县某中学就读,在上小学和初中时,两人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听话的好学生。自从迷上了网络后,他们的学习成绩开始下降,经常逃学;并多次离家出走。最先是偷家人的钱,家人发现后,断绝他们的经济来源。而后张、王就开始偷人家的东西,最终走上不归路。
3.社会不良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加剧。例如:陆某,女,14岁,是个非常听话,成绩优异的女孩子,邻居家10岁的章某一直拿她当榜样,放假时两人经常在一起学习、玩耍,可是有一天,章某像往常一样去陆某家玩,却被陆某砍死,警察在调查此案中,陆某声称:“我看电视里,杀人的镜头很过瘾的,于是我就想试试。”本案中陆某就是因为受外界影响,使其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4.学校对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不力,在德育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上存在薄弱环节。例如:航 某某就读某校读职高,成绩一直不太好,因为未完成假期作业,老师怕影响到班级成绩和荣誉,在开学时,不准其注册,故辍学在家,后因没事就到社会上玩,而结识了一些行为不良的同龄人,以致走上犯罪道路。本案王某的犯罪就是因为学校、教师采取了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将其推出校门,使其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二、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犯罪的发生和变化,犯罪的原因和和危害后果,均具有有社会性、综合性。是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不良影响。恶劣环境等在青少年身上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犯罪实际上是社会消极面的“综合症”。从青少年犯罪的产生原因看,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就客观原因而言,有的是自身方面的原因,如自身素质不高,认知能力差,对外界的防御能力低;有的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如父母离异。教育、监护不力。父母。监护人有不良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有的是学校方面的原因如政治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不力。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属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尤其是对“双差生”的冷落或歧视等;有的是社会方面的原因,如不良书刊或含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内容的影视作品。和出版物的不良影响;由此可见,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是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既然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 问题的综合反映。就不可能靠一个部门解决,也不能靠某一方法解决,而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通过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只有这样。才能标本兼治,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
自我预防在青少年犯罪的年龄阶段来看,往往是青少年滋生认知能力低。预防能力差以及能力不够,应当认真学习《预防青少年犯罪法》,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立。自尊、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家庭预防家庭结构失调、家长不良言行的熏染以及教育方法不当,都极有可能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发现青少年犯罪蛛丝马迹的当首属其家庭成员。特别是初犯阶段。父母如能及时制止、教育,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家庭安定则社会安定,家庭和睦则社会和睦。抓好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就是抓住了青少年犯罪的源头。我认为有关部门可与少年家庭预防犯罪的责任状,明确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通过落实承包责任制,巩固家庭这个堡垒,对于整天忙于生意、事业,忽视子女教育的家长,要促使其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落实。如果父母与孩子常交流,有感情,孩子就有爱心,有同情心,有责任感......这些都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学校预防在学校预防中,学校首先是传道,教学生做人的道理以及如何做人,其次才是传授文化知识。学校应改变有不当的教育模式,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学校的德育及其非法的原因。德育本身没有过错,错的是教育的不当内容和方式,片面的追求。且德育仍然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最初的和最有力的屏障。因此,要发挥德育教育自身的有效作用的同时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几率。
社会预防现在的社会多姿多彩的,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财富积累可观,大多数人富裕程度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精神文化的同时,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涌了进来。即便是收视率很高的频道,也免不了武打凶杀、异性亲热等演示传递的信息。所以有的青少年边看边模仿,甚至对身边的家人、朋友动手动脚。“泡网吧”更是成了青少年们的乐园,在那里,他们可以整天整夜地玩游戏、上网聊天或看形形色色的影视、图片,不管好的坏的、高尚的腐朽的、科学的、迷信的,他们照单全收,他们从不担心老师或家长去找他们,因为门口有老板在放哨。渐渐地由逃学到辍学,因享乐到手头拮据而诱发盗窃、抢劫、强奸、杀人等犯罪累见不鲜。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在“全民经商”的潮流中,恭喜发财、赚钱光荣不再被中国人羞涩避讳,不读书照样可以挣大钱已成为部分家长和学生的共识。导致青 少年价值观念的迷惘,物质享受的强烈诱惑,物质生活的高度追求,使意志薄弱者跌入迷途,走向犯罪。
鉴于上述诱发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原因,我们应当按照中央综治委的要求: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一、是净化社会环境,整治搞好校园和周边环境。各级党委、党政府、领导要组织好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宣传、新闻出版、公安政法等部门的制度,在共青团、妇联、群众、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下,下定决心治理好学校内部和周围社会治安,坚决打击危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不法行为,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二、是加强法制教育,要积极争取有关单位的支持,建立一支优秀的校外辅导员或者配备专职法制教员,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纪律法制教育;要结合当前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组织好学习《预防青少年犯罪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三、加大打击引诱青少年犯罪的力度,把校外的青年人组织起来,开展一些积极向上,文明健康活动等等,对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实行教育、感化、换救的方针,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使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社会及 司法部门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职责及预防
《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的职责是:1.制定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规划:
2、要组织、协调公安、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 电视、工商、民政、司法行政、等政府有关部门和其它社会组织进行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
3、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的实施和工作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4、总结、推广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经验,树立、表彰先进典型。
例如:某人民法院在办理青少年刑事案件中,严格执法,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采取六条措施,切实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收到很好的效果。
指定辩护,切实保护青少年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凡被告人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或开庭时不满十八岁的青少年没有委托辩护人的,都为他们指定辩护人。在2002年所办理的57人中,有12名青少年没有委托辩护人,法院都为他们指定辩护人。如:陈某盗窃案,由于陈的父母离异,家庭经济困难。法院通知陈的父亲到庭后,他虽然愿意为儿子委托辩护人,但却无钱。法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即为陈某指定了一名律师作为辩护人。
多方配合,共同做教育、挽救教育。凡是作有罪判决的,均组织家长、所在村委会干部、公诉人、辩护人等参加帮教座谈会。从犯罪的主客观原因、犯罪根源、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违法性、应收惩罚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青少年犯提高认识,深刻反省,汲取教训。通过座谈帮教。青少年犯及其家长都受到深刻教育,表示接受法院判决,真诚悔改,重新做人。对被判缓刑的青少年犯,法院主动与学校联系,做 学校的工作,使其重返校园学习,有效地遏制了青少年缓刑犯流入社会再次作案。
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确定庭审方式、方法,防止伤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如在审理刘东和刘强抢劫案中,法庭针对刘东对自己犯抢劫罪的认识不到位的情况决定休庭,制定辩护人、家长在一起共同对刘东进行教育。当他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后痛哭流涕,当即承认自己的行为构成犯罪,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据此,法庭判处二人缓刑。法庭采取这种方式,既不伤害其自尊心,又达到了教育、挽救的目的。
广泛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该院派出法官到中小学担任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帮助学校普法。在法官们的指导下,这些学校普遍举办了法制展览、法制报告会、学法用法演讲会、模拟法庭等活动。法官们还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到中学开庭审判,收到了良好效果。使学生学法、知法、讲法、用法、守法的好效果。
法院执行需保证“三要”:一要维护少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做到在开庭时将有关诉讼权利告知被告人:未请辩护人的依法为其指定辩护人;在审判区为监护人安排专席,保证其参与诉讼,为少年被告人辩护,并享有阅读审判笔录和为少年被告上诉等权利。宣判后安排监护人与少年被告见面;二是要把法律教育贯穿于庭审全过程。在审判活动中,注意 做到法律用语通俗话,审判语言简单易懂,绝不使用讥讽、挖苦词语;法庭设置简单,形式灵活,做到在严肃与温和相济的气氛中进行审理,把感化的亲切语言印在被告人的心中,把教育关怀的情感体现在促进失足少年的自我悔悟改造上;三要正确适用刑罚,体现依法从宽精神。在对其定罪量刑时,对偶然失足,罪行较轻,悔罪表现好的,一般都减轻处罚;对同时具有从重和从轻情节的,都体现从轻处罚;对符合宣告缓刑条件的,决不收监,依靠社会和家庭力量加强教育和帮助;对少年被告人一般不适用附加刑,不再公判会上宣判,以保护其自尊心和悔罪自新的信心。
综上所述,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但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可塑性和可造性。从某种意义上看,对青少年犯罪,社会的责任大于青少年犯罪自身的责任。打击仅是低层次的预防,预防才是最有效的手段,而防治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只有社会各方面力量协调一致,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才能保证这一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刑法。
2.2004年3月14日新华网云南频道。
3.北京大学法学院刘中法《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基本原则 和特点》.4.1999年6月28日《预防未成年犯罪法》.5.1999年6月28日《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第四条.6.2004年4月27日中国法院网.7.《未成年犯罪案例》.10
第二篇:防止青少年犯罪实施方案
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中央综治办《关于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试点的通知》(综治委预青领联字〔2010〕2号)确定遂宁市作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试点城市。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加大关爱留守儿童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遂宁”的工作主题,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协作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主开展关爱行动,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切实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在开展排查摸底基础上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对16岁以下在校和不在校的农村留守儿童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服务措施。着力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在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长效机制,乡镇(街道)、村(社区)牵头做好不在校留守儿童的管理服务工作;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牵头单位加大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力度,逐步实现全覆盖;要加大留守儿童转化工作力度,广泛开展教育、感化、挽救教育,特别要发挥工读学校作用,尽力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和扭曲心理,做好跟踪服务。
三、重点工作和目标
(一)加强学校教育,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1、建立留守学生情况登记制度。各中小学校要及时掌握在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学生档案。2011年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学生全部实行电子学籍管理,对留守学生基本情况实施动态管理。
2、加强留守学生法制教育和思想引导。引导留守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注重留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对留守学生法律和自护意识教育,到2011年各中小学校全部配备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课程,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有效预防和减少留守学生违法犯罪。加强生存教育和安全知识教育,引导留守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他人非法侵害和其他意外事件伤害留守学生。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激发教师对留守学生的爱心和感情,提高教师对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责任心。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每年培训农村教师1000名以上,为做好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4、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2011年,全市建设和改造农村“留守学生寄宿制学校”20所。强化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加强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良好校风、班风、学风,为留守学生提供安全、卫生、和谐、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
5、做好农民工子女就学工作。不断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和工作机制,切实保障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子女就学。
(二)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素质
1、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开办留守儿童祖辈和返乡农民工家庭教育培训班,开展亲子互动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增强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发展壮大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巾帼志愿者队伍,对100名巾帼志愿者开展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能力培训。
2、规范家长学校建设。在进一步规范管理现有各级各类家长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托留守学生之家,大力发展社区、乡镇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村级家庭教育服务站。到2011年,全市新建5个留守儿童家长学校、5个村级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服务站。
3、开展典型经验专题调研。针对当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的新成就、新情况、新问题,广泛开展专题调研,推广经验,提出对策建议。
(三)加强社会教育,净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1、净化生存环境。试点期间每季度召开1次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度,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开展“未成年人维权行动月”活动,对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成长环境进行专项集中整治,重点做好文化市场、网吧、校园周边娱乐场所的整治和监管,严厉打击侵害留守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做好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矫治和感化工作,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2、优化社会环境。按照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多角度、全方位、有声势地宣传报道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在市电视台、市电台、《遂宁日报》开设“关爱留守儿童”专题栏目,对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进行动态和集中报道,积极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做好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工作,及时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留守儿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构建留守儿童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网络,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卫生服务环境。
3、提升人文环境。针对社会各界特点和需求,为社会各界、爱心企业、慈善人士提供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项目策划,激发他们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资源整合的力度和广度。从机关企业青年干部、西部计划志愿者、大学生村干部、大学生、青年自组织、“五老”志愿者中招募一批文化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组成稳定、富有爱心的志愿者骨干队伍,覆盖到每个村、社区。精心设计留守儿童乐于参与、全社会便于参与的关爱活动,有效对接留守儿童的需求与社会提供的服务,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关爱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推进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各区县、园区要结合自身实际,抓住重点,针对留守儿童的不同状况实行分类管理引导。对普通型(行为正常)在校留守儿童,要以学校教育管理为主,加强结对帮扶,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心理抚慰等方面从不同角度将关爱惠及留守儿童,对不在校留守儿童要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区作用,加强法制宣传、技能培训、就业扶持等增强教育帮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高危型(行为异常可能有违法倾向)留守儿童,要加强培训和指导,由教育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将此类留守儿童进行统计,加强普法教育、亲情教育,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及时纠正有不良倾向的留守儿童;对问题型(违法犯罪)留守儿童,要根据留守儿童违法犯罪性质、思想动态、家庭背景等加强心理干预,进行一对
一、多对一的结对帮扶,特别是发挥工读学校、社区司法员作用,采取“教育、感化、挽救”等各种关爱帮教活动对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和扭曲心理调节。
四、推进步骤
试点时间:2010年9月—2011年7月。
(一)动员阶段(2010年9月):市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市综治办联合下发通知,各地认真摸清本地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底数,按照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形成具体实施方案,于9月中旬前上报团中央。
(二)推动阶段(2010年9月中旬—2011年6月):市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市综治办组织开展调研,形成工作意见和建议,召开试点工作座谈会,推进试点工作开展。各区县团委要按照统一部署,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对留守儿童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服务措施。
(三)总结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市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市综治办联合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对工作情况、成效和经验进行检查评估,通报情况,归纳提炼有效经验和普遍性规律,形成专门报告。在总结的基础上,召开全市关爱留守儿童试点工作总结交流会,总结有效的工作模式和理论成果,提炼内在的工作规律,建立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研究,把握规律。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准确掌握本地农村留守儿童的底数和实际情况,深入研究留守儿童思想意识形成的规律,根据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的基本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管理、服务措施。
2、立足基层,专业推进。要积极创造工作条件,充分依靠、大力支持基层职能单位开展工作,注重发挥他们在第一线接触、联系留守儿童的优势,注重感情、友谊、信任等因素的作用,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明确任务,强化监督。市直相关职能单位要根据工作任务,建立工作责任制,各区县、园区要积极细化工作方案,建立领导机构,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和专项经费。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的机制建设,构建以学校为重点,乡镇、街道、村、社区为主体的服务管理网络。定期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相关活动情况,市综治委将试点工作纳入全市综治工作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目标考核,适时进行检查、考核。
附:
1、遂宁市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2、遂宁市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遂宁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 遂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罪 工 作 领 导 小 组 委 员 会 办
第三篇:“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发言稿
“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发言稿
-----职业技术学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有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这个话题,我感到非常荣幸。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如今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继环境污染、贩毒吸毒之后的第三大世界性问题。下面,我就以“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加强青少年法制意识”为题,做以下发言。与大家共勉!
古人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然而,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在中学生犯罪人员中职生学校学生又占有相当的比例,职校生违法犯罪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加强教育,预防和制止职校学生违法犯罪已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那么,是什么让这些原本应该长身体、学知识的“盛开的花朵”过早的凋零?
一、职校生违法犯罪的成因
(一)主观原因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分辨是非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较差,意志力比较薄弱,由于没有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凡事喜欢攀比,具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一旦自己的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步入歧途。(二)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指出,犯罪是社会不协调的产物,而非仅仅教育导致的结果。社会上的负面影响,会使所有正面的教育功亏一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5+2=0现象(五天学校教育后,学生在社会上受两天的影响,学校正面教育就等于零)。
(三)家庭教育给孩子造成难以矫治的人格障碍。
在我校,任课的班主任教师都有这样深刻的体会。凡是在班内出现过问题的学生,在经过与家长沟通交流后,都基本有这样一个共性。这些家庭分别是:父母离异、双亲不全或隔代抚养家庭等情况。由于要求不严,教育不当,致使学生在小学、中学时就养成不良习惯。
二、我校在法制安全教育方面的主要做法及措施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起关键作用,我校在青少年法制安全教育方面特别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教师高度重视,形成了各项检查机制。
学校每天分别安排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及学生在三个大门组织开展校园实践活动。对学校外来人员进行登记排查,从大门处切断学生与社会闲杂人员接触。在日常上课期间,学校专门成立了领导巡查小组。对无故不在课堂,校园内溜达的学生予以严处。晚自习结束后,由值周领导、教师、保安等人员留宿,整夜巡查。
(二)定期举行专题讲座
今年三月中旬,我校邀请了中卫市检查院刘检查长到我校进行了“法制讲座”。4月8日,工商局严副局长与我校开展了“防止传销进校园”活动。8月27日,滨河镇派出所张永铸教导员进行了“法制讲座”;公安局交警支队法制科吕振华开展了“安全讲座”等。通过一系列的法制讲座,使我校学生提高了法制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
(三)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演讲、团支部园地、橱窗、校报、校园广播等多方位的传播媒介,多角度的时常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
从外界看,职校的学生是最调皮的,当然,职校的学生也是最难管理的。为此,我校特别重视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然而,这个主题也时常困扰着我们教育者。比如:我校占地面积506亩,绿化区多,出入口也多,就在这样的管理下,总会有社会闲杂青年乘虚而入。在学校发生打架事件。
我们职校人经常在思考,如何管理好学生。如何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社会中发挥技能,创造社会价值,奉献出应有的贡献,这就要有我们不懈的努力,将这个在社会上很容易被忽视的学生团体,通过我们的教育和正确引导,才会被扭转、改变,变成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预防青少年犯罪,加强请爱护你法制意识,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相信,在我团市委、校领导的带领下,在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一定会不断完善,抓好中卫的职业教育,成为我们中卫人骄傲的职业教育。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合家欢乐,幸福安康!谢谢大家的聆听!
第四篇:如何防止青少年犯罪
如何防止青少年犯罪
信息来源:中国佛教网发布时间:2012-07-10 10:08:58[圣严法师]
如何防止青少年犯罪
近年来,台湾地区随着经济的成长和繁荣,社会结构不断地快速转变,使得许多青少年既缺乏家庭的温暖,也受不到社会制度在精神上的照拂,他们的心态因此走向极端,做出许多令人叹息的行为,用来表示内心对于家庭社会的抗议和不满。有心人士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纷纷提出家庭制度问题、学校教育问题、社会型态问题、法律条文问题等,作为改进方案,可是很少人会想到,甚至故意忽略了宗教信仰对青少年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农村社会中,绝大部分的青少年都循规蹈矩,不敢逾越本分,这原因有二:1.农村社会中,邻里之间关系密切,做了坏事,怕被乡亲看不起;2.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观念,自历代祖宗以来,便深印在脑海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更令人恐惧戒慎,不敢造次。但自从社会结构现代化以来,邻里守望相助的风气,日益冷淡,打着科学的旗号,物欲主义的浪潮充斥弥漫,既不怕做了坏事让人耻笑,又没有因果报应的观念,来约束行为,形成了青少年容易堕落和犯罪的根本原因。
青少年问题在今日的西方,也相当严重,但在移民西方的中国家庭中,多半还能维持良好的伦常关系。中国学者们因此向西方人解释说,因为我们有儒家学说作为立国的根本,而儒家的伦理思想,正好发挥了维系善良人心的功用。这样的说法,其实忽略了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所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譬如你问一个中国人,信仰什么宗教?大多数都会回答信佛教。也许他未必就是一位正信的佛教徒,但至少表示他们对善恶因果、六道轮回等观念是肯定的。
在我们的邻邦新加坡,已经在提倡儒家的伦理教育和宗教教育,并实行于中学的学校教育中。因为新加坡的国民,百分之八十是华人,而华人大多数信仰佛教,故他们的宗教教育是以佛教为主流,也可以说他们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佛教。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虽然有他可贵之处,但对一般人而言,还缺少一种说服力,不能肯定因果的必然性。今天的台湾,佛教徒也占总人口比例的大多数,所缺乏的是佛教对于中小学生教育的灌输,也缺少佛教对于为人父母的因果观念的建立。因此,为了挽救我们的社会风气,防止青少年犯罪,本末兼顾的方法,就是加强佛教教义在社会教育方面的努力,同时也要把佛教的因果观念普遍地带进中小学生的心田,从扎根做起。但愿这个期望能够很快地见其实现。
(一九八四年七月十五日《人生》一二期)
第五篇:青少年犯罪
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调研报告(2009-09-21 16:41:16)
转载▼
标签:
杂谈
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调研报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也呈现出青少年犯罪人数逐年增加,并且有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发展的趋势。为深入研究我市青少年犯罪的情况和问题,探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措施,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升的势头,从八月上旬开始,市政协就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专题调研情况及工作建议报告如下:
这次调研活动由市委办和政协办联合下发了调研方案,市政协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有关工作,并于8月14日召开了由各乡镇(办)、市政法委、宣传部、关工委,市公、检、法、司,市教育局、文化局、妇联、团委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预防青少年犯罪座谈会,共同研究确定了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调研的任务、要求以及调研内容。随后,市政协成立了调研组,相继走访了市公安局、文化局、法院等部门和单位,了解了我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相关情况。调研组还专程到我市看守所、五方乡宁城村、五方初中,通过与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及其祖父母、学校教师的座谈交流,多层面的了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经历,并听取了看守所民警、学校教师等人员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建议。参与这次调研的各成员单位能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认真落实,按照确定的调研内容安排,积极开展各种形式调研活动,及时向市政协办上报调研材料20余份,为形成最后的调研报告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一、近年来我市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情况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总体上看,近三年来,我市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升趋势明显。据市公安局统计,2007年至2009年上半年,我市共发生青少年犯罪案件54起,涉案青少年人员达133人,其中07年9案29人,08年22案41人,09年上半年23案63人。青少年
违法犯罪占全市各类刑事案件的比率分别是5.9%、6.5%、6.9%,每年均以0.5个百分点速增。
从法院受理各类刑事案件的情况来看,我市青少年犯罪案件占案件数的比率分别是70%、75.7%、77.8%,犯罪人数比率分别是52.7%、56.6%、61.8%,我市青少年犯罪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案件类型主要为抢劫、盗窃、故意伤害、寻衅滋事。
我市青少年犯罪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恶性化犯罪突出。从犯罪类型看,青少年参与盗窃、抢劫犯罪最为突出,未成年人更是如此。近三年来,我市未成年人作盗窃案件起数、人数分别为:2007年3起3人,2008年4起12人;2009年上半年无。抢劫案件情况:2007年为3起11人,2008年5起15人,2009年上半年5起15人。未成年人甚至参与强奸、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抢夺、诈骗等犯罪,无所顾忌,手段残忍,情节恶劣,对被害人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之心,行为令人发指。从目前案件类型增幅上看,增势最为明显的是抢劫罪,近几年上升幅度很大,说明当前未成年人犯罪中暴力劫财型犯罪的严重性。这些犯罪中,作案成员年龄最小的只有十三、四岁。例如,今年3月发生在五方乡的宋某(系五乡初中初二学生)等五名学生伙同辍学人员刘某抢劫10元钱一案,五名学生年龄全部刚满14周岁;5月发生在玉泉广场西侧的学生抢劫案,其中熊某、贾某年龄均刚满14周岁,而嫌疑人苗某作案时只有13岁。
二是团伙化犯罪居多。青少年违法犯罪大多是团伙犯罪,一般以纠合型为主。未成年人由于心理和生理处于未完全成熟时期,单人作案胆小害怕,加之经常游荡于社会,与一些无业人员纠合在一起,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逞一时之气,或进网吧歌厅,或聚集在一起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或在成年人的引诱带动下参与犯罪。从检察院去年办理的未成年人案件看,团伙犯罪有25人,单人作案只有1人,而从公安局提供的数据来看,仅2009年上半年我市就打掉未成年人犯罪团伙12个,涉案53人(部分人员不够刑事立案,按照治安案件处理),且其发展势头较快。尤其以今年发生的3月30日卫峪乡初中生和4月30日岳庙办小学生伤害致死案件最具典型。
三是低龄化发展趋势明显。从发生的案件来看,犯罪年龄相对集中在16至18周岁,但15周岁以下的人数也呈逐年递增趋势。近几年来,我市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当中,2006年,14—16周岁的4人,16—18周岁的17人;2007年,不满14周岁的1人,14—16周岁的6人,16—18周岁的20人;2008年,不满14周岁的1人,14—16周岁的5人,16—18周岁的27人;2009年上半年,14—16周岁的8人,16—18周岁的13人。从这组数据也可以看出,14—16周岁年龄段为未成年人犯罪发展阶段,16—18周岁年龄段为高发阶段。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已提前了2—3岁。例如,检察院办理的吴某等4人(抢劫城关初中学生1元钱)以及张某等3人(持刀抢劫奶羊1只、山羊2只)抢劫案,嫌疑人均为14周岁。
四是成人化作案方式日渐突出。受到影视、网络的负面影响,未成年人犯罪时的作案方式逐渐向成人化发展。表现在犯罪使用的工具越来越现代化,在通讯工具上使用手机、网络等,在代步工具上使用摩托车甚至小轿车。同时犯罪智能化。有模仿成人作案的心理痕迹,实施犯罪之前精心部署,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转移证据。例如发生在仙峪河道里的张某等3人持刀抢劫山羊一案,就有明显的预谋性质。3人在持刀抢劫之前,就将事先准备好的安眠药碾碎后放入矿泉水中,让放羊的喝,因其闻出水有异味没喝,三人没能得逞后才进行持刀抢劫。而有的青少年甚至因为刑法有“未成年人犯罪减轻或免予处罚”的法律规定,有恃无恐,借助“年龄优势”故意犯罪。
五是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比例高。目前,违法犯罪青少年多数是辍学生、失学生,或者是毕业后还没有就业的,这些人闲散在社会上,无所事事,有不少人整天泡网吧,出入卡拉OK厅、游戏厅,极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例如,在看守所提审的王某(17岁,犯案时16岁),小学六年级辍学后,在社会上流浪,08年9月,伙同郭某(犯案时18岁)、李某、崔某、王某(17岁)四名社会闲散人员抢劫蓝光学校学生100元。这五名嫌疑人均为早早辍学的社会闲散青少年。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很多,既有青少年个体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等诸多客观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两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的形成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青少年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从生理因素来说,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强,情绪、情感的社会化还很不完善,行为易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难以有效控制自己的心理冲动。加之青少年心理状态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容易激动和感情用事,以及强烈的争强好胜心理和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遇到挫折时,往往会寻求精神上的平衡与满足,容易走上犯罪道路;自我意识强,文化素质低,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弱,缺乏真正的独立性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感染,容易受骗上当而犯罪;好奇模仿心理和青春叛逆心理的作用,加上哥们意气、报复心理,在不良社区环境和社会诱因的作用下,使得一些缺乏正确引导的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而且逐步向低龄化发展。
(二)、家庭教育的诸多缺陷。家庭的不良环境是形成青少年违法犯罪倾向的重要原因。现在的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往往侧重于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精神需求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从而造成家庭教育往往存在偏差及片面化教育情况较为严重,而家庭结构的失调、家长的不良言行及教育方法的不当都有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家庭经济上贫困使一些青少年失去学习的机会和信心;家庭宠爱、溺爱使青少年从小就形成以自我为核心,随心所欲,骄横任性,我行我素的性格;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使青少年承受了过大的竞争压力,幼小心灵受到撞击和伤害;家庭的暴力的影响,会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了逆反的种子和实施暴力犯罪的祸根;父母的离异造成家庭不稳定,使青少年失去家庭温暖,缺少亲情的呵护,极易误入歧途。(家庭环境和气氛的恶化,家庭教育的失当:家长的言传身教不够、沟通不够、溺爱等)
(三)、学校教育的偏差。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学校教育未能摆脱应试教育体制的约束,许多学校没有实现从应该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学校在教育上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片面追求升学率和经济效益,法制、道德教育方式滞后,内容简单且流于形式,使得青少年错过了接受法制教育、培养法制观念的最佳时期。加之个别教师缺乏对“双差生”的关怀和帮助,任其发展,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逃学、辍学,过早地流入社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学校教育的短视、功利、强制性和片面化)
4、不良文化的侵蚀。社会不良文化是现代校园暴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引起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文化市场上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等所充斥的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等不健康内容对青少年带来了消极影响,其中宣扬的有血性、讲义气、嫉恶如仇、生活洒脱等人物形象,很受青少年青睐,容易诱使青少年进行模仿,个别青少年在一些侦察破案片的剧情指引下完成了与其年龄并不相称的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一些网吧、不健康的娱乐场所及一些灰色民谣、黑话,也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如7月29日《焦点访谈》所曝光的“黑帮”游戏就是典型的一例。这些黑帮游戏充满暴力,内容低俗,以“江湖”、“黑社会”、“黑手党”等“黑帮”情节为主要题材,渲染血腥暴力,严重威胁、扭曲社会的法制和道德规范,极易引起青少年思想混乱、价值观扭曲,导致短期化行为增加和越轨行为的泛滥,诱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此外,社会违法犯罪团伙的诱骗、教唆、威胁、对缺乏分辨力的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诱惑力、侵蚀性。(影视、网络等暴力亚文化及不健康娱乐场所的影响)
5、升学率低、就业难。初中升高中的比例太低,而且我市职中的办学水平低,吸引不了初中毕业生前去就读,使部分青少年过早地走向社会;就业渠道不多、岗位不足,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找不到就业岗位,游荡于社会;社会上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使得这部分青少年产生更不平衡的心理,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6、“齐抓共管”的缺失。(社会治安投入的不足,社会控制成本过低,打击犯罪力度小)目前,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所谓“齐抓共管”,实际上变成了谁都不抓、谁都不管,既没有问责的制度,又没有问责的主体、程序,多数闲散游荡在社会上的青少年,得不到关爱、教育、管理和服务;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帮教和转化;对解释后的违法犯罪青少年缺乏帮教与救助。对于在校生来说,寒、暑假期间,学校管不上,家庭管得少,管不了,又缺少社会相关机构的管理,其中所出现的管理漏洞,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少年违法犯罪埋下了隐患。而政府对社会治安投入的不足,社会控制成本过低,所造成的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减小,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因素。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意见及建议
1、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并完善青少年犯罪的防控体系。
(家庭、社区、学校、政府部门“四位一体”)党政部门要把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作为创建平安华阴、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充分认识到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和要求,进一步夯实责任,建立家庭、社区、学校、政府部门“四位一体”的立体防线,共同做好
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负起政治责任,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统一组织协调,实行综合治理,全社会共同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其次,要建立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状况监测系统,经常分析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状况,认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实行职能部门包社会成员、单位包职工、学校包学生、家庭包子女的教育承包责任制,社区、村组要分片包干,联系到户,务求实效,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第三,成立以村组、社区为单位的监管组织,落实村组、社区干部对重点监管对象的帮教,扎实开展日常教育工作,公安、法院、司法等基层单位要主动参加本辖区内监管组织的青少年教育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法制宣传,积极参与预防青少年犯罪活动;第四,严格工作绩效考核,实行问责制。对有关职能部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履行职责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2、改进家庭教育,构筑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家长学校建设)搞好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谐,社会和谐才有可靠的基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不当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市妇联、教育局和中小学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规划,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基层组织要教育引导职工、居民重视子女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思想启蒙和道德品质培养,支持子女参加道德实践活动;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子女作表率。全社会都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3、突现学校教育,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
(素质教育、德育、法制教育,问题学生、留守学生)全市各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摒弃“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优等生、轻后进生”的错误办学倾向,把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和权利意识。要防止歧视“问题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积极引导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在严格控制“辍学生”的同时,认真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将“问题学生”推向社会,针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要根据其生理、心理的不同特点,开展相关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要高度关注留守学生,建立农村、社区留守学生教育和监护体系,成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引导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的个人兴趣和专长,使留守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4、加大打击力度,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大环境。
(娱乐场所、网吧的监管、路段巡查、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场馆建设)
首先,要加大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相关部门要严格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建立健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整治和管理,解决过多、过滥的状况。对违反规定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营业性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要依法严肃查处,对屡教不改的要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要全面取缔黑网吧。对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市场要加大巡查力度。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坚决打击歌舞厅内猖獗的营利性陪侍活动;坚决打击非法使用童工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其次,要加大对社会治安重点地段、复杂场所的巡查力度。落实对特种行业的监管措施,定期与不定期检查遍布大街小巷的小宾馆、小旅社,取缔黑旅店。加大对管制刀具的收缴力度和贩毒犯罪的打击力度。此外,还要加大对吸毒人员强制戒毒的管理力度,建立市戒毒所,对吸毒人员进行强制戒毒。第三,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清理整顿校园周边的网吧、美容美发等各种不良场所。第四,重视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鼓励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多方筹建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馆等,建立德育、素质教育基地,解决青少年的专门活动场所问题,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一些积极向上、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丰富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有效陶冶青少年的道德情操。
5、努力拓宽渠道,有效解决青少年升学就业难的问题。针对初、高中毕业升学、就业难的现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尽量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增办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扩大招生比例,减少闲散社会青少年,让大部分初中毕业生能够继续在校园生活,继续受到严格的管理和教育;建立扶贫济困教育基金,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贫困和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学费之忧,满足他们求学的愿望;建立健全就业服务机制,对应届和往届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提供劳务需求信息,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样以来,既能减轻社会的承载力,又能降低青少年犯罪率。
6、不断强化措施,积极探索构建青少年司法保护体系。
司法机关要充分发挥专政职能,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严厉打击各种侵害青少年权益的违法犯罪分子,保障青少年的民事、经济合法权益。要进一步探索审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新方法、新途径,遵循寓教于审、审教结合的工作思路,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聘请妇联干部、政协委员等作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的人民陪审员,初步建立起惩处、教育、矫正、预防等完整的少年审判工作新机制,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被告人的司法保护,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要创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案机制,推行“恢复性司法”,建立专门的少年司法审判机构,制定单独的少年刑事审判规范和量刑原则,采用更加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审判方式,运用特殊的教育手段促进犯罪青少年的转化,以有效矫正问题少年。同时要进一步延伸司法机关的社会帮教职责,完善对犯罪青少年的矫治机制和帮教安置机制,积极推进实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员制度,全面落实未成年罪犯的村组、社区矫正工作及回访考察工作,让全社会都主动去关心、帮助他们,使其转化为合格的社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