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策扶持促龙头发展 健全机制推产业化进程
政策扶持促龙头发展 健全机制推产业化进程
宜宾县委常委、副县长 汪 渝
宜宾县位于四川省南部,金沙江、岷江下游,属盆周丘陵农业大县。全县辖8个乡、18个镇共535个村41个社区。幅员面积2957km2,其中耕地80.6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35%。2007年年末总人口100.27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0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以来,宜宾县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始终把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抓手,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以完善带动农户的组织制度和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加快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突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实施品牌战略,推进标准化生产,不断完善和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宜宾县被国家确定为产粮大县和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畜牧百强县和国家商品牛、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西南地区最大的种兔基地县和全国最大的油樟基地县。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也提出:“要突出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着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如何抓住机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乘势而上,开创宜宾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局面?笔者就从当前宜宾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作简要分析。
一、现状
(一)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全县新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家,龙头企业达40余家,新申报省级新农村明星企业5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新增3家),另有2家候补企业年底有望正式被批准为市级重点龙头。预计到今年底,全县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可达3家,增加1家(红楼梦酒业);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18家,增加2家。1-11月,重点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达9.1亿元;实现利税6000万元;出口创汇1438万美元;直接带动农户16.28万户(次),带动优质农产品种植基地136个、140.6万亩,养殖基地29个,带动农户户均年增加收入1100元以上。
(二)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08年,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71个,带动农户16.56万户,会员达4.93万户,实现营销额10.149亿元。在农业产业化的强力推动下,全县农村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粮食生产达到48.6万吨,比上年增长2.8%,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4800元以上。
(三)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打造初见成效。目前,全县无公害农(畜)产品达9个、无公害农(畜、水)产品生产基地达10个,面积达44.98万亩。全县有合什镇的“合什”手工面、喜捷镇的“紫茵红”茵红李等农产品注册商标34个。永兴莲藕、双龙花椒等部分特色农产品正在进行注册商标申报。
(四)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粮油、生猪、林竹、蚕桑、蔬菜五大特色产业化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2008年投入基地建设资金达1300万元。打造优质专用粮油基地26万亩;新建林竹基地建设2.05万亩;新发展的万亩蚕桑已嫁接6000余亩;扩(改)建圈舍面积29800平方米,引进种母猪518头;新建蔬菜科技示范园面积达2900亩,实施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40个。在五大产业的带动下,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全县各乡镇区域特色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五)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通过不断加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力度,有力地推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了优势产业集聚功能。优势产业带已现雏形,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步伐加快,正从点状发展向带状、块状经济突破。初步形成了以观音、柳嘉为代表的东大路片区优质生猪产业带,以柏溪、普安、安边等为代表的县城周边优质蔬菜产业带,以古罗、合什、观音为代表的优质花生产业带,以蕨溪、泥南等为代表的特色晒烟产业带,以隆兴、双谊代表的樟林竹产业带,以永兴、白花、孔滩等为代表的莲藕产业带。规模化优质原料基地开始形成,标准化生产逐步显现。目前,全县有2个省级、15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专业村”,1个市级“主导产业产值超千万元示范村”,“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优势特色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六)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不断创新完善。一是积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采取合同契约、订单收购、股份合作等方式,与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建立了稳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扶持农业产业化的政策保证机制和投入机制。2008年,全县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达1200万元(其中县本级220万元),用于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项目。同时,积极争取市级财政扶持龙头企业产业化项目资金160万元,重点支持了汇宝、中森等5个企业基地建设、技改扩建等产业化发展。
二、问题
总体看,宜宾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正朝着良性轨道在快速发展,但也应清醒的看到,全县在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中面临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龙头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县40余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仅只有3家,整体带动能力还不强,企业融资难,发展潜力还有待挖掘。
(二)优势特色产业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较好优势特色产业,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农产品加工营销网络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
(三)利益连结机制还不完善。农户、专合组织、龙头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相互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还不完善,产业链条还未完全形成。
(四)保障机制还不健全。政府在推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金融、保险、担保等机构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还未形成合力,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在发挥市场主体中的作用还未充分显现。
三、思考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牵涉面广、浩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县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九届六次全会作出的工作部署,坚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促进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联动互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继续加快推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全面提高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水平。
(一)抓主体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继续支持汇宝食品、红楼梦酒业、中森木业、横竖生物、天蚕丝绸、川兴酒业、富康芽菜及其他成长性较好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积极引导和扶持这些龙头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尽快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产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聚集的要求,着力抓好高捷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向高捷农业园区聚集发展,逐步形成企业集群。要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向优势特色产业聚集,围绕农业办工业、做强工业带农业,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分工协作好的大中小龙头企业。
(二)抓产业发展,巩固基地建设。一是坚持“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把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各具特色的产业开发带。扎实抓好粮油、生猪、肉兔、林竹、水果“五大”产业化项目建设,推动全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二是把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发展结合起来,激发龙头企业的发展积极性。各龙头企业要把基地建设当作自身的“第一车间”,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扩大基地建设规模,提高基地建设的质量和原料的品质,保障优质原料供应。三是把农业项目资金进行“拼盘”使用,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四是把农产品加工、流通与基地建设融为一体,大力推行“龙头+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三)抓协同推进,建立多方合作机制。要切实加强“政府(相关部门)+金融部门+担保公司+保险公司+重点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之间的“多方合作”。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为参与“多方合作”的各利益主体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在财政资金、税收优惠、用地保障和项目申报等多方面,重点加强对参与“多方合作”企业的扶持力度;银行要按政策规定向重点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发放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公司要为重点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向银行贷款提供一定额度的信用担保;保险公司要向协会农户提供品种多样、保费合理的农业保险,供协会农户选择;重点龙头企业要以赊销、配送等方式向专合组织提供质优价廉的种苗或仔畜,并按“优质优价”的原则订单收购协会农户生产的优质无公害农产品;专合组织要根据协会农户需求,向重点龙头企业订购种苗或仔畜,并组织协会农户按标准化生产要求,生产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订单交售给重点龙头企业。
(四)抓发展扶持,完善政策支持。按照今年出台的《宜宾县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优惠政策》要求,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土地及其他政策优惠方面对县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抓好优惠政策的落实,加速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五)抓机制完善,促进部门联动。发改、财政、国土、规建、环保、金融等部门要通力配合,在项目整合审批、资金安排、项目用地、建设手续、环境评价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服好务。农口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在全力推进本部门农业产业化的同时,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加强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乡镇的紧密联系,灵通信息;及时总结经验。金融机构要加强与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联系,配合政府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金融支农的强力作用。
第二篇:瓜州县十项扶持政策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瓜州县十项扶持政策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提出了今后5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力争到2012年,形成3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县级龙头企业;全县80%的农户与龙头企业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80%的耕地成为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80%的农产品通过龙头企业加工、销售。为实现这一目标,瓜州县将通过十项扶持政策:
一是设立龙头企业扶持专项资金,用于对龙头企业奖励、补助、配资等扶持。二是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将龙头企业大宗农产品收购资金列入信贷计划,统筹安排,确保满足需要。三是依据国家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将龙头企业优先列入项目计划给予支持。
四是根据企业意愿向重点龙头企业选派党建联络员和科技人员,帮助企业做好企业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五是县内制定的有关招商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凡符合相关条件的龙头企业均可享受。六是鼓励各乡镇和龙头企业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七是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订 单,推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八是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对销售农产品带动力强、数量大、贡献大、效益好的龙头企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表彰奖励。九是鼓励龙头企业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争创新品牌,对符合条件的技改贷款,财政可给予部分贴息;对获得省级以上认证的新技术、新产品给予扶持和奖励;对当年通过IS 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
十是对符合条件确认为县级龙头企业的给予5万元奖励,对符合条件晋升为市、省级龙头企业的,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奖励。瓜州县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定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广泛发动,多元筹资,科学组织,精心部署,认真落实行政、技术、施工“三位一体”责任制,多方面为工程建设创造有利条件,确保工程建一处、成一处、让农民受益一处,极大地推动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顺利进行。
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1.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把“三农”作为投入重点。2.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 3.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 4.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二、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5.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6.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油料等经济作物生产。
7.加快发展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
8.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9.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
三、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
10.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11.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12.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3.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14.推进生态重点工程建设。
15.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1 6.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
四、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17.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18.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19.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20.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1.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
五、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22.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2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4.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25.推进农村综合改革。26.增强县域经 济发展活力 27.积极开拓农村市场。28.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今后五年农业发展方向确定瓜州县坚持“一特四化”方向 发展“三品两化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今后五年全县农业发展方向,即: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一个重点,主攻六大产业,解决好十大问题,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围绕一个目标:即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目标。五年内实现全县老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1万元;移民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35%以上,达到4000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7000元以上的目标。
突出一个重点:即突出“高效农业”这个重点。到2013年,全县蜜瓜、葡萄、番茄、酒花、枸杞等特色高效产业面积达到24.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大棚面积达到5000亩,农民从发展特色高效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50%以上。
主攻六大产业:一是做强以酿酒葡萄为主的葡萄产业。到2013年葡萄种植面积要达到5万亩,建成万亩优质葡萄生产基地3个,千亩葡萄专业村12个以上。二是要做大蜜瓜产业。到2013年蜜瓜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建成万亩蜜瓜生产基地3个,千亩以上蜜瓜种植专业村7个,做响做亮瓜州蜜瓜品牌。三是做精酒花产业。到2013年酒花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发展集中连片种植规模。四是做优番茄产业。到2013年番茄种植面积要发展到3万亩以上。五是做亮枸杞产业。到2013年种植面积要达到3万亩以上,培育建立枸杞生产基地。六是做深草食畜产业。到2013年全县“1245”规模养殖户达到1.5万户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250个以上,标准化养殖场达到10个以上,全县肉牛饲养量增加到4万头,肉羊饲养量发展到80万只,全县畜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
解决好十大问题:一是解决好专业化布局的问题,二是解决好节水型特色农业的问题,三是解决好产业化经营的问题,四是解决好标准化生产的问题,五是解决好技能化培训的问题,六是解决好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七是解决好政策扶持的问题,八是解决好科技服务的问题,九是解决好以项目作支撑的问题,十是解决好土地流转的问题。
瓜州县积极为农产品正名,今年全县有4个农产品产地被省上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有七种农产品被国家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西湖乡中沟、城北、北沟、四工、向阳等五个村的辣椒、番茄、萝卜、黄瓜等蔬菜产品,西湖村的哈蜜瓜,瓜州县兴隆养殖场的猪肉,西湖乡的猪肉等4个农产品产地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地规模为10020亩和15000头。西湖乡西湖村的哈蜜瓜,河东乡的“梦城牌”西瓜和“梦城牌”甜瓜,锁阳城镇的羊肉,瓜州乡、南岔镇、三道沟镇、锁阳城镇四乡镇生产的西瓜、甜瓜、哈蜜瓜等7个农产品,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量为69200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实现特色产业向规模化和高效优质方向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和标准化生产具有促进作用。
大力发展“三品两化”农业 加快瓜州新农村建设步伐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基础。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快慢、成果大小,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和成效。近几来,瓜州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现代农业方向,按照酒泉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一特四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精神,结合全县发展实际,提出了坚持“一特四化”方向,发展“三品两化”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思路,即以优品种、高品质、创品牌,产业化、高效化为目标,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加快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三品两化”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还不明显
2、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3、技术含量低,名牌产品少。
4、农业标准化水平低,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5、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对农民的指导服务不够。
6、老乡镇和移民乡镇差距大,发展不够均衡。
二、加快发展“三品两化”农业的目标及对策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推进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使“三品两化”农业得到快速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经济基础。在2008年基础上,经过四年努力,力争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8亿元;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蜜瓜、葡萄、番茄、酒花、枸杞、畜牧业等六大主导产业,产业化带动农户面达8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达到2.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5800元以上,其中:原有乡镇年均增长12%,达到9000元以上,移民乡镇年均增长35%,达到1700元以上。
1、以专业化布局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农业规模效益。一是立足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生产基础优化特色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产业化发展规划,按照老乡镇和移民乡分类指导的原则,重点规划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基地建设的发展规模和区域布局,并结合“251”种植增收计划(改造亩收入千元以下的低效田,大力发展“双千元田”、“五千元田”,扶持推广“万元田”,确保户均发展一亩“万元田”)的实施,努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布局。二是面向市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集中精力主攻蜜瓜、葡萄、酒花、番茄、枸杞和草食畜牧等六大产业,培育一批万亩以上特色产业专业乡(镇)、千亩以上专业村(组)和畜禽养殖专业村(组),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三是立足规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反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2、以设施农业发展为突破口,促进农业高效化发展。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是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重要途径,要帮助农民解决好设施农业前期投入、技术服务、市场销售等关键问题,助推设施农业发展。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以反季节蔬菜、名特优水果、花卉、食用菌等为重点的温室大棚和以葡萄、酒花为重点的特色设施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积极发展设施规模养殖。以整村、整组推进为重点,狠抓品种改良、短期育肥、总量扩张和贩运流通等关键环节,积极推广“1245”(1户饲养20只基础母羊或4头基础母牛,一年实现纯收入5000元以上)新型牛羊养殖模式。三是着力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把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纳入农业科技培训的重点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增强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能力。
3、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地域特色品牌。一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完善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标准化种养技术,扶持和引导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突出把好品种、品质关,不断提高区域优势产业、地方特色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建立健全特色农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组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特色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制定农资经营市场准入标准,规范农资市场,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力度,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标准化生产,净化产地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在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扶持发展绿色食品的同时,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原产地命名、品牌标注,鼓励扶持农产品申报注册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和知名品牌。
4、以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为关键,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突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引导扶持神州棉纺、禾麟棉仁蛋白、龙兴畜牧、惠安牛羊屠宰加工、西域阳光番茄酱加工、馨绿峰公司等现有龙头企业,密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参与种养基地建设,带动基地和农户的标准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切实增强产业带动能力。围绕全县蜜瓜、甘草、酒花、枸杞等特色产业,下大力气引进一批蜜瓜营销,瓜干、瓜汁加工,酒花、甘草、枸杞等加工企业。二是大力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鼓励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现有专业协会积极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在传递产销信息、推广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方面的作用。三是完善农产品销售市场体系。认真实施以“外部市场为主,内部市场为辅”的营销策略,开发建设瓜州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集贸市场和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培育各类农贸公司和购销联合体等农产品流通经济实体,培植各类农产品运销专业大户,千方百计拓展外部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
5、以技能化培训为重点,加快培育新型农民。一是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力度。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阳光工程”,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重点围绕特色产业、设施农业、设施养殖业发展,日光温室栽培、畜禽品种改良等先进适用技术培训,每年完成农业科技培训2万人次,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科学养畜。二是强化对农民转移就业的培训力度。整合社会各类教育资源,依托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各类职业学校,采取校企联培、用人基地和单位联培、委培、举办短期专项对口培训班等方式,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层次不同、形式灵活的职业技能培训,争取每年完成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0.5万人以上,切实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水平。三是健全劳务供求信息服务体系。扶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建立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为农民转移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坚持本地就业与外地输转并重,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重点加大移民乡镇劳务输转力度,把劳务输转作为增加移民收入的大项目、大产业来抓,实现每户至少输出1名劳务的目标,确保移民人均纯收入中有一半以上来自劳务收入。瓜州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瓜州县积极引导扶持禾麟粮油、龙兴畜牧、西域阳光、惠安牛羊、馨绿峰等龙头企业建立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参与种养基地建设。围绕蜜瓜、枸杞、葡萄、畜牧养殖等重点产业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架起市场与农户的联结桥梁。同时,按照“市场连产业,基地带农户”的思路,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资新建了布隆吉酒花加工企业,建成3个蜜瓜销售市场、1个畜禽交易市场,全县已建成龙头企业16家,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6个,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力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全县共发展订单面积7.2万亩。
第三篇:阳国秀:加大政策扶持 舞活农业产业化龙头
阳国秀:加大政策扶持舞活农业产业化龙头
发布日期:2011-3-9发布人:网站管理员来源:永州网浏览次数:401
“温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看到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希望。”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国秀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充满兴奋。
——访全国人大代表 阳国秀
永州网-永州日报讯(记者龙亚芳饶爱玲)“温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看到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希望。”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国秀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充满兴奋。“报告中提及今后五年,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报告中提出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这些都是助推我们企业发展的利好消息。”
阳国秀被誉为“把小柑橘推向大世界的永州奇女子”。近年来,她开始把目光从国外转向国内。尤其是经历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阳国秀觉得罐头食品工业必须从完全依赖出口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协调发展转变。为了促进罐头食品行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振兴的目标,阳国秀在议案中提出,建议通过政府指导、政策引导、企业主导和行业联动,在继续稳定出口和尽快扩大国内市场方面有所突破和进展。
阳国秀建议,政府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她说,龙头企业建立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有利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带动农民致富。注重整合水利、农业等项目建设资金,设立专项补助项目,支持设施农业发展。采取国家投入、财政贴息贷款、社会帮扶、企业及农民自筹等多元化投资的方式,增加对设施农业的投入。阳国秀特别提到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她说,食品质量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消费群体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食品农产品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她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出口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支持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建食品安全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辖内出口食品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从原料、中间产品及加工过程控制的实验室检测,为企业检验检疫、过程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增加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食品安全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的检测经费的财政预算,降低或减免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检测费用。
阳国秀还希望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建立品牌,扩大内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品牌建设。比照出口退税政策,对农产品出口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