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日报郑青原:在大有作为的时代更加奋发有为(精选)
人民日报:在大有作为的时代更加奋发有为
——一论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郑青原
中国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刻。
距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留给我们的时间只剩下十年。往远看,中国的日益繁荣和进步,已经是无可怀疑、难以阻挡的了。往近看,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正面对新的风险考验,外部复杂环境带来的各种挑战,国内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不断显露,不容回避。
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我们还能不能继续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国际环境?这是一个涉及科学判断和正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认识问题,也是一个事关胜利实现我国改革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问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牢牢抓住历史机遇,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战略判断,指明了今日中国的历史方位,确定了我们走向未来的方向。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依然存在,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长,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各方面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这些都为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广阔空间。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存在的基本条件和我国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的基本面,并没有因为形势新变化而发生根本性改变。
机遇稍纵即逝。无论从我国发展历程看,还是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历程看,能不能抓住机遇,推进发展,是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对于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而言,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正是改革的攻坚时期、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属性没有变。
这三个没有变,与战略机遇期紧密相连,勾勒出当代中国一系列阶段性基本特征,呈现出当今时代我们所面临的责任与使命。它告诉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我们确定的远大目标相比,今天的中国还有很大差距。它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紧紧抓住和奋力推动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它提醒我们,只有倍加珍惜难得的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难得的战略机遇给我们提供了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1 / 3 必须奋发有为。怎样才能奋发有为?那就是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在发展中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必须为之奋斗的重要任务。
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作为一个在发展之路上疾驶了30多年的13亿人口大国,当前中国所处的环境和状态,不允许我们有任何松劲情绪和懈怠思想。“十一五”期间我们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抵御汶川、玉树地震和舟曲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实践充分证明,没有3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的雄厚基础,我们就不会有应对复杂局面、抗御风险的实力,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实现民富国强也就无从谈起。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坚持不懈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成功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的后半程,各种“两难”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更加凸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加急迫,统筹兼顾的任务更加繁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也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课题。因此更需要我们不断深化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以科学发展观审视问题、化解矛盾、统领发展。
当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旧的发展障碍尚未完全破除,新的发展模式还在孕育成型,不少薄弱的环节有待克服。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效率与公平,诸多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博弈,考验着我们的能力和智慧。
认清挑战,应对挑战,战胜挑战,需要我们全面准确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利益要求,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这样我们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力量。
发展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放眼全球,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深度变革和调整,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这场竞争中,每个国家的发展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历史正向我们敞开机遇的大门。能不能始终牢牢抓住机遇,积极用好机遇,推动科学发展,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关系中华民族2 / 3 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3
第二篇:在基层播种希望.郑友青
在基层播种希望
春草孕育希望,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心中的滋养;夏荷孕育希望,在“出淤泥不染中”贮存心中的圣洁;秋叶孕育希望,在飒飒之萧条中汇聚心中的归根;冬雪孕育希望,在漫天之素美中饱经心中的飘然。世间无物无不播种希望,他们要创造的是前面的光明,我们更应如此。
诚然,希望于心,永存信念,终会迎向成功。
就像我看到的这篇故事一样深深的打动了我。也让我体会到希望的力量。
本是成都名校的音乐教师,只因偶然的一次旅行拨动了爱的琴弦,她毅然带着年仅3岁的女儿,到500公里外的高原学校支教。3年后,她主动前往更偏远的学校,甚至转了工作关系,举家扎根高原……
放弃成都的一切到高原,那是一种怎样的勇气?
淡定从容地安家高原,那是一种怎样的纯净?
担当1000个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那是一种怎样的挚爱?
带着疑问,驱车数百公里,前往平均海拔3800米的塔公草原,听她上课,看她排练,陪她查寝室,跟她一起吃泡面……我们希望,以这样贴近的姿态,去近距离感受她那颗高洁美丽的心,去探问她不同于常人的人生追求。
这个教师节,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位从成都到高原支教的老师:谢晓君。
正午气温10摄氏度。8月底,海拔3800米左右的甘孜州康定县塔公草原,已经笼罩着深秋的寒意。
在塔公乡江巴村牧民定居点,村长吾吉正在打电话通知村里各个小组长,9月10日教师节,他们要代表全村给6公里外的学校老师送去自家产的酸奶和省下来的白糖。这是高原人表达感激的至高礼节。
这所九年制乡村学校,海拔比塔公乡镇还要高200米。在塔公,人们都知道一位叫谢晓君的汉族女老师,她来这里8年了。记者见到谢晓君时,她正在学校指挥400名学生排练她编排的舞蹈《祖国你好》,热情奔放的锅庄配上欢快激昂的乐曲,这是学校的保留节目,将会在教师节表演。
舞蹈中有一个让谢晓君情有独钟的动作,同学们举起双手,手腕相抵,手掌和十指做出花的手势,一圈圈地围起,由低到高,400名同学拼成一朵巨大的花朵,“那是格桑花,草原的花朵,像孩子们一样。”谢晓君说。
在她眼中,两腮透着高原红的孩子们,像极了草原上最美的格桑花。谢晓君说,格桑,藏语为幸福的意思。格桑花就是幸福的花朵,别看它们杆细瓣小,却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的花。
改变人生的草原之旅
与丈夫胡忠一起在成都石室联中教书的谢晓君,人生轨迹的改变,缘于2000年国庆大假的塔公之旅。
工作上,谢晓君也面临转型考验,学校最需要生物、数学、生活老师和图书管理员,而她是音乐老师,一双弹钢琴的手,初来乍到帮不上什么忙。
“既然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打退堂鼓。”不服输的谢晓君,让朋友从成都邮寄生物教材、数学教材、图书管理书籍,一个人在夜里自学。她转型任教,只用了不到5个月。
2003年的六一儿童节,谢晓君作出了让丈夫也感到惊奇的决定:“留下继续支教一年。这里的孩子和天空一样纯净,他们需要老师。”
五颜六色格桑花的召唤
谢晓君说,成都的学校没有她,会有更多的好老师。而在塔公,她的作用更大,这里缺老师。
谢晓君去康定支教后,石室联中曾收到她的两封延期支教申请书。2006年初,是谢晓君支教的第三个年头。得知成都石室联中已经安排她在新学期任班主任,同时教初一14个班的音乐课,谢晓君只好放下写第三次申请支教的笔。
2006年秋季开学,谢晓君回到石室联中。但,她的内心经受着另外一番挣扎。她在工作日记中写道,“回到成都,再也没有停电和寒冷的困扰,再也没有繁重课时量的负荷。成都的一切都很好,领导好,工作好,孩子好,家长好,当名校班主任的感觉更好。但,我内心常常涌动的却是一种歉疚和失落,因为我的眼前常常浮现塔公孩子们期待的双眼……”
谢晓君收到高原孩子们寄来的信,里面是五颜六色的格桑花,夹在书里做成了标本。“谢妈妈,我们想您!”“谢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啊?”这样的话语让谢晓君那么牵挂,“每次一读就落泪,就想回到塔公。”
决心已下。谢晓君悄悄瞒着父母,开始调动自己的工作关系。“给我办手续的工作人员很纳闷,为什么坚持去那么偏远的地方,是不是爱上了那里的小伙子?”谢晓君想起当年的调动场景,就忍不住地笑,“我当时就回答,差不多,不过我是爱上了那里的一大群人。”
“摔跤的山坡上也有浪漫”的扎根
康定县教育局王康乾局长现在还很感慨,谢晓君是这么多年来第一位从成都教育系统将工作关系调入康定的,“仅凭这一点,她就感动了我们整个康定!”
2007年春季,谢晓君来到康定县教育局报到。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她没有继续选择位于塔公乡上的西康福利学校,而是到了条件更艰苦,距离塔公乡镇20多公里外的一所九年制乡村学校。当时,这所学校刚刚选址完成,四排白色的板房和一顶帐篷就是学校的基础设施,600多名学生在此上课、住宿。
“这样的工作环境,很多当地老师都受不了,但是谢老师坚持下来了。”学校校长德吉央宗说。
谢晓君和另外4个教师姐妹挤在一间板房里。吃饭,要从100米以外的食堂端到大帐篷里。冬季风雪大,两层风雪帽和厚厚的围巾遮得眼睛连路也看不清,走一步要停一步。
4月风沙最大。大风一刮,漫天的黄沙扑面而来,让人无法躲闪。出门上一趟厕所,刚刚换上的干净衣服,就会变成土黄色。“这些都不算什么,大家团结一致,克服学校初创期的困难。”而今,随着学校工程建设的加快,一座现代的教学楼正在拔地而起。
刚到的一年半时间里,通讯,曾经是谢晓君与家里联系的最大障碍。“学校驻地没有手机信号,每次打电话要到一公里外的山顶上去打。”谢晓君指着校外的一座山丘,高原的山,看似平缓,实际行走却艰难,冬天冰雪覆盖,走一步滑两步;夏天浇过雨的土层,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这段路,谢晓君光上山就要用1个小时。
胡忠仍然在塔公,由于交通和工作太忙,夫妻俩一个多月才能见上一面。于是,每个周末中午,大家都会看到谢老师踽踽独行的深一脚、浅一脚的爬山身影。
“看得我们都不忍心啊,谢老师付出了太多。”德吉央宗说,但身边的老师从来没有听到她对这里的艰苦环境抱怨过一句。
而在谢晓君装着五线谱的音乐情怀中,让自己多次摔跤的山坡上也有浪漫,“蓝天白云,大地青草,你可以躺着大声地跟父母聊天,跟丈夫交流工作和生活感受,那一刻,很幸福……”
事实上,这样的幸福是“骨头里面挑出的鸡蛋”,谢晓君选择在中午爬坡打电话,是怕遇到狼,尽管如此,她还是碰上过几回白天出来觅食的野狼。
随时装着创可贴的文具盒
“你看草原上的格桑花,太阳下每一朵都是这么精神抖擞。”谢晓君说,老师对待孩子,就应该像太阳照耀草原上的格桑花。
谢晓君给孩子们讲述草原以外的世界——
走出草原,翻过群山,有一个地方叫天安门,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从天安门广场上升起;走出草原,翻过群山,有一些更大的学校叫大学,那里有家乡草原最需要的知识力量;走出草原,翻过群山,再回望自己的故乡,它有最美丽的草原和最善良的乡亲,值得我们去爱,不管走到哪里……
这些谢晓君自己编写的励志话,和她的关爱一样,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学生们的心里。
学校创建时有600名学生,她是600名孩子的“妈妈”。现在学校有1000名学生,她是1000名学生的“妈妈”。师生们都知道,谢老师房间里的灯,是学校里熄得最晚的。
每天早上6点起床到晚上10点半学生就寝,谢晓君的心思一直在课堂和校园。晚上,当学生们睡觉后,她还要查寝,为蹬被子的学生盖被子。等学生宿舍响起均匀甜美的鼾声,谢晓君才拖着一天的疲惫回到宿舍。
师生们都知道,谢老师晚上要用艾条灸敷她的风湿病。那是一个塔状的木盒,点燃艾条,用一个棉布做的罩子罩上,等木盒发烫,放在肚子上、腿上,慢慢地敷。“这个法子是其他老师教我的,对付风湿关节痛很有用。”敷热完后,谢晓君会披上军大衣,打开电热器,批改作业、备课,经常至凌晨两三点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谢晓君说这样的日子:充实。
而孩子们还看到了其他。六年级6班、来自江巴村的14岁女孩泽仁巴姆,最揪心的是谢晓君的手指,这双弹奏钢琴的手,来到高原后粗糙了很多。
“谢老师手上总是缠着创可贴,每次我们问她是不是手指伤了,她总说这样写粉笔字比较快。”泽仁巴姆小声地说,“其实我们都知道,谢老师手指甲都裂了,所以每次我们听讲都很认真,不让谢老师多写字。”
每次谢晓君上课,会拿出一个文具盒,里面有两层,上面放着彩色的粉笔,下面放着几张创可贴。“在高原本来皮肤就缺氧,冬天皮肤开裂也是正常,很多老师都用创可贴缠手指。”谢晓君说。在这所乡村学校的4年多里,谢晓君用掉了近5000个创可贴。
不能叫声“妈妈”的女儿
女儿在学校六年级6班就读,妈妈是班主任,但她在课堂上从没有叫过一声 “妈妈”。“学校里有些孩子是孤儿,考虑到这一点,我和胡忠让女儿在公共场合叫自己老师。”谢晓君说。
“我和妈妈有默契,别人都不知道。”小胡文吉笑着说。这个住在学生宿舍,会说一口流利藏语的汉族女孩,脸上也有两朵红彤彤的高原红。胡文吉的藏语名字叫曲桑拉,不仅同学们叫,连谢晓君上课点名也会叫一声“曲桑拉”。
胡文吉所说的 “默契”是什么呢?原来,谢晓君夜晚查寝时,总会来到女儿床前,裹一下被角,然后轻轻地在女儿额头上留下暖暖的吻。
谢晓君与丈夫都感到对女儿亏欠太多,夫妇俩没少和家里人争论。谢晓君的母亲郑文馨希望外孙女能回到成都读书,“父母去实现人生价值,不能让孩子也在高原上受苦。”
而从三岁就跟父母来到高原的胡文吉,似乎已经适应了高原生活,“这里的同学都很好,大家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能相互照顾。”胡文吉说爸爸妈妈已经答应了,读高中的时候她就可以回成都了,“成都有好多好多好吃的!”她对记者说。
胡文吉最喜欢寒暑假,“放假了可以回成都,可以和妈妈一起看电视剧。”
在高原学校,“每周给学生放录像,肯定不能照顾到每个人的口味,而我一天到晚都在忙,根本没有时间看电视。”谢晓君说。
这个暑假,谢晓君和女儿在家里待了一个月。这一个月里,娘俩很少出门,她们窝在家里看电视剧。“人家孩子放假回来总要到处耍,她们母女俩倒好,一天到晚在家看电视剧。”郑文馨说。
暑假,谢晓君终于能把心思全部放在女儿身上,这是迟来的补偿,虽然很少;对女儿而言,这是最幸福时段,可以在家里跟妈妈撒娇,即使只是叫声“妈妈”给自己拿一瓶饮料。
“忠孝不能两全”的理解
谢晓君说,能够支撑自己在高原坚守下去,也有来自父母的力量。“从小父母给我讲,忠孝不能两全,现在才真正体会到。”话里藏着她心里永远的痛。
2008年春节,大年初三,谢晓君的父亲谢景熹选择了女儿在身边的时候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他还不知道,女儿已经把工作关系调到了康定。
“只要您当初说一声不让我去,我肯定在家照顾您。”谢晓君撕心裂肺地呼喊没有唤醒父亲,这位经历过朝鲜战场洗礼的父亲给女儿留下了太多的愧疚……
原来,调转工作关系这件事,谢晓君一直瞒着父母,也没有告诉大姐、二哥。
回想2003年,当谢晓君离开成都奔赴康定支教的前夜,父亲站在门口,看着女儿收拾行囊,竟落泪了。他曾在朝鲜战场上流过血负过伤,却从没流眼泪。谢晓君的眼泪也扑嗒扑嗒地滴在了背包上。
是母亲郑文馨过来相劝:“老头子,哭啥子,女儿支教是好事,你应该支持!”谢景熹的童年是在孤儿院长大的,他不希望女儿再受苦。“就是因为不让更多的孩子在孤儿院受苦,我们的女儿才要去帮助他们!”这句话果真劝止了谢景熹的眼泪。
“要去就把工作干好,当成是战斗,别怕吃苦。”父亲这句话,成为了谢晓君的一个精神支柱。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支教这件事做下去,我会像谢晓君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贡献力量,为家乡的孩子们开启一片新的天地。
第三篇:奋发有为 乘势而上——在共青团青水畲族乡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li改
奋发有为 乘势而上
为实现青水“十二五”跨越发展建功立业
——在共青团青水畲族乡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范 丽 萍(2011年8月30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受共青团青水畲族乡第十四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过去三年我乡共青团工作的回顾
三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团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全乡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和共青团青水畲族乡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的目标任务,面对新形势、把握新机遇、找准新定位,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党政工作,服务青年团员为出发点,不断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团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为我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过去三年是团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的三年。三年来,乡团委始终坚持把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作为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适时引导,主动提供服务,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向心力。积极开展道德教育。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展主题 1
班会等有效手段对团员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团知识教育等社会道德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反邪教宣传、毒品知识宣传,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积极组织理论学习。充分利用业余团校、青年之家,紧密结合农村青年思想和团工作实际,围绕党在农村的工作中心,采取以会代训、讨论座谈、文化活动等形式,组织团干部和团员青年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使全体团员青年树立热心服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意识。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回乡大中专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他们深入农户、田间、乡办企业参观学习350余人次,使团员青年进一步了解农村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培养他们献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志向,鼓励他们返乡创业。
过去三年是团组织向心力不断强化的三年。一是坚持党建带团建。在全乡拓展完善“168”党建工作机制过程中,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生力军作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团的自身建设,重点抓好队伍、组织、阵地、活动等四个环节,对全乡团支部的阵地建设进行整顿,进一步完善团组织的各项制度,支持和鼓励团的基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娱、体育活动,过好团组织生活,团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涌现了青水村、龙吴村和民族中学等“五四红旗团支部”。二是全面抓好以团带队工作。乡团委坚持做到一手抓教育活动,一手抓基础建设,在辅导员队伍、少年团校、推优入团等方面有新突破。开展了“手拉手”、“五自”等活动,制定奖惩措施,以中队为单位,组织少先队员围绕礼貌、艺术、劳动、体育、清洁、自立等开展“定章、争章、护章、颁章”等系列活动,全面推进“雏鹰行动”深入开展;同时,每年通过开展庆“六一”文艺汇演系列活动,丰富少先队活动的内容。
过去三年是团组织服务力不断提高的三年。一是积极组织文体活动。开展青年文化活动是农村团组织增强凝聚力、吸引力的关键,是共青团各项工作的有效载体。以新春座谈会、建国90周年庆晚会,五四篮球赛等为契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宣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新文化,使广大群众在娱乐的同时受到了很好的文化熏陶和教育。2010年乡团委通过与永安移动公司合作开展了全乡篮球联赛,全乡青年踊跃参加,共有13支队伍参加,通过这次篮球联赛大大的增强全乡各村之间友谊,各所站之间的交流,增强了畲乡青年的身体素质及体育精神。今年,沧海村支部的“打黑狮”表演在福建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荣获表演项目比赛银奖,为传承和宣传民族文化启了重要作用。二是积极引导就业观念转变。乡团委积极引导青年“走出去就业,回家乡创业”,为返乡农村青年创业提供有效的服务,利用我乡丰厚的资源,结合各支部的工作实际,树立团员青年创业榜样,让致富青年现身说法,鼓励团员青年创业,并在全乡营造建功社会主义新农村、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近年来,在乡团委的宣传带动下,如钟双彬的永宁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钟宏旗的养殖基地等一批合作社和种养殖基地蓬勃发展,给广大团员青年创业之路指引了方向。三是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宣传。三年来,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月”活动,邀请律师、派出所民警、法院少年庭法官到民族中学、小学及各完小开展以预防青少年犯罪为主题的法制报告,受教育学生达1000余人次。
过去三年是团组织影响力不断扩大的三年。三年来,乡团委紧扣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中心工作,带领广大青年艰苦奋斗,建功立业,为社会发展作贡献。计生工作方面:乡团委充分发挥团组织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扎实开展“宣传教育进村入户、婚育新风进万家”、“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等活动,号召全乡广大青年模范遵守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积极配合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做好全乡计划生育工作,三年来,共协助发放计划生育工作宣传单6500余份,受教育青年群众近2100人次。新农村建设方面: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绿美亮净人居环境”的要求,乡团委定期组织各村团员青年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广大团员青年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积极参加“家园清洁行动”,推进“三清六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优化村里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做贡献。环境保护方面:2010年,由乡团委主办,全乡21个村及中小学共同参与,开展保护母亲河倡议活动。活动以“保护母亲河—苏坑溪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主题,介绍了母亲河的污染问题及曾经的美丽,倡议全乡各位村民、青少年朋友、妇女同胞们行动起来,特别是青少年从自己做起,并勇于与污染母亲河的不文明行为做斗争。在 4
积极引导、组织团青年服务社会,发挥作用的同时,深入开展青年创业标兵、致富能手、岗位标兵等的培养宣传表彰活动,提倡科学,树立典型,鼓励青年创先争优,共求进步。
过去三年是团组织执行力不断提升的三年。一是扎实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和献爱心活动。乡团委委员每人挂包一个贫困残疾儿童,“六一”期间,为他们送去了书包、笔盒、新华字典等节日礼物;各团支部重点帮扶1-2个弱势群体人员。开展了“1+1”救助学生26对,确定“一助一”送温暖对象20对,共捐资13600元。乡团委还定期组织共青团员到乡敬老院帮助打扫卫生和开展送温暖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到弱势人群中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墟天便民服务日”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农技咨询、电器维修、衣物缝补等服务,扩大了团组织在社会上的积极影响。二是扎实开展具有畲乡少数民族特色的活动。乡团委发挥民族特色开展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三年来,乡团委以立足畲乡、弘扬畲乡文化为出发点,开展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在“畲乡文艺晚会”上团员青年大展风采,其中民族中学选送的畲族舞蹈《竹竿舞》、沧海村选送的民俗表演《打黑狮》、龙吴村团员青年蔡秀华演唱的山歌《美丽畲家谣》等节目将畲乡青年多才多艺、热爱生活的美好品德充分展示给广大人民群众。三是扎实开展畲乡青年创业服务活动。乡团委结合了团市委的培训项目,重点对种植、畜牧养殖、自主创业安排培训,共推荐团员青年参加培训班2期,人数达35人次,还组织一名团员青年赴上海参加由团省委组织的“上海种都”培训,5
学习高效作物种植等相关知识,更有效的促进我乡在农业生产方面取得更有效的突破。同时,通过团市委与市邮政储蓄银行共同扶持有创业目标而苦于无起动资金的农村青年,为他们解决了创业起动资金,为创业青年照亮创业之路。
过去三年是团组织战斗力不断加强的三年。一是班子能力不断提升。乡团委抓住2009年村级团支部换届的契机,切实配齐配强支部班子,把支部班子建设成为素质高,能力强,能胜任共青团工作的好班子。积极推广农村青年科技带动人、团支部书记、经济能人三位一体的做法,目前全乡已有6名村团支书进入村两委,为进一步发挥团组织作用创造了条件。二是团员队伍稳步发展。我乡团委始终把发展团员的重点放在农村和中学,严格按《团章》规定条件,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三年来,共发展团员357名,使我乡团青比例由24.1%上升到36.8%。在做好发展团员的基础上,乡团委也十分重视团员的升学、转学、毕业团籍跟踪管理和接转工作,避免和减少口袋团员的存在,切实保障团员档案有地方存,活动有地方开展,权利有地方行使。与此同时,乡团委把推优工作摆在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有68名优秀团员、团干部被乡团委列入“推优”考察,有36名优秀团员、团干被吸收入党。
回顾三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正确把握团的事业发展方向和客观规律;必须在党政中心工作大局中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构建党领导下 6 的青年群众工作新格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基层团组织的服务能力,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团要管团,以增强凝聚力和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推进团的自身建设。
成绩鼓舞人心,经验弥足珍贵。回顾过去的三年,我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离不开上级团委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离不开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和热情帮助,离不开各级团干部、青少年工作者和广大团员青年的无私奉献和共同努力。在此,谨让我以本次大会的名义,向关心和支持共青团工作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广大团干部、少先队辅员和青少年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
今后三年的任务
今后三年我乡共青团的工作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夯实组织基础、提高发展能力,努力实现共青团的各项工作与党政工作中心工作的紧密结合与全面促进,为推进青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奉献青 7
春力量。围绕上述工作思路,今后三年,我们要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实施青年培养工程,组织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活动,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教育青年。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团干部和团员青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教育团员青年,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教育,强化道德习惯养成教育,帮助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筑团员青年健康成长的精神支柱。用伟大的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激励团员青年,以“五四”、“十一”、建党90周年等重大节庆、纪念日、活动为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二、深化青年创业行动,组织引导青年为青水发展建功立业 深化青年创业行动,着力引导青年在加快青水发展中建功立业,竞展风采。发挥农村青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创业观念、管理知识和生产技能培训,帮助农村青年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增收成才。实施农村青年培训和转移就业促进计划,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有针对性的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帮助团员青年提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本地就业。通过举办创业知识讲座和培训,转变农村青年的思维和经营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团 8
员青年进行自主创业,帮助他们筹资金、定项目、谋发展,促进他们创业致富。
三、实施青年文化工程,组织引导青年投身畲乡文化建设 青年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要充分发挥青年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青年文化节、青年风采展示等富有时代气息、符合青年特点的文化活动,加强青年文化人才培养,发展团属文化事业和产业,推动文化精品生产。一是在文化传承上下功夫,在民族中小学开“畲族山歌”、“打黑狮”、“射弩”、“民族乐器”等课程,使畲乡优秀传统文化能得到有效传承。二是在文化发扬上下功夫,积极抓好各类文化队伍建设,抓好畲族山歌队,打黑狮队,鼓乐队的平常训练工作,争取在各类大型会议上出演,进一步发扬我乡的优秀民族文化。
四、实施凝聚力工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团的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加强团建创新工作,重点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学校团的组织建设创新,积极探索推进团组织“三级联创”活动的新途径、新办法、新载体,努力提高农村团建工作水平。全乡各级团组织要切实肩负起全团带队的使命,带好少先队这支充满希望的队伍。从思想上带好少先队,帮助少年儿童从小追求高尚情操,逐步养成良好道德习惯。从组织上带好少先队,帮助少先队更好地开展工作,把少年儿童更有效、更广泛地组织起来。从工作上带好少先队,促进少先队工作生活活泼、富有成效。从队伍上带好少先队,切实加强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9
二是加强团的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团干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素质高的团干队伍,努力提高团干部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继续推行团支书、致富带头人和科技带头人“三位一体”的模式。二是加大发展团员工作力度。注重在生产第一线中发展团员,严格按《团章》规定条件,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力争三年内团青比达40%。切实解决团员在流动中流失的问题。三是把“推优”工作落到实处。重点推荐思想文化素质较高,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特长,懂经营善管理及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这样的优秀团员;重点推荐基层优秀团干特别是团支部书记,为党组织推荐后备干部;重点推荐党的力量薄弱村中的优秀团员,使其在相对后进村整顿中得到更多的锻炼,提高综合素质。
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激发新活力,开启新征程。让我们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高度的理论自觉、鲜明的实践品格、深厚的群众根基、奋进的创新精神,为把我乡建设成为“生态青水、魅力青水、富裕青水、和谐青水”建功立业,贡献青春,以优异的成绩向党和组织交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