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下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3 17:0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下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下教学反思》。

第一篇: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下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1.《寻访大师的童年》这一课是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的第一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的亲密朋友。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的、可以学习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习目标,引导孩子们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二年级的孩子年龄比较小,识字不多,而且孩子这方面的一些课外知识也不是特别丰富,他们对于听大师童年的故事兴趣浓厚,但对于自己去准备故事,自己来讲故事还是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在课前,教师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收集资料的指导。

2.《大师成才的故事》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大师的成长经历,体验大师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过程中的喜悦和坚信,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提升大师成长的奥秘。让儿童深入地了解大师的成长经历,激发其情感共鸣。对学生从大师成长故事中总结诀窍的过程,应及时鼓励,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加以尝试运用,以此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3.《大师在我身边》: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大师们童年的、成才的故事,对大师们的优秀品质有了全面的认识。本课试图通过学生中有创意的生活事例让大家明白:少年儿童有发明创造也不是天方夜潭,只要我们能像大师那样开动脑筋,多多观察,多多动手实践。课前,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课余创造发明的事例,在课中以此为话题展开教学,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会很强,积极性会很高。

4.《班级风景线》是第二单元《班级的荣誉》第一课的教学内容。通过一年半的学校生活,孩子们已初步具有自身班集体生活的经验。对班级的环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呈现教室不同角度的布置,使孩子认识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消除不利于健康发展的因素,从而在教室里更愉快地生活和成长。

5.《一次运动会》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班级的荣誉》的第2课。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对《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我在班级中”主题教育的延伸,目的是让儿童在自身班集体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可爱,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从而学会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一次运动会》是从运动会的准备入手,在帮助儿童参与运动会的全过程中,引导他们学会为班级争光的方法,学会合作。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学校里体验了较多的由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对运动会和三跳比赛等都已经有了一些直观和感性的认识。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班集体的建设也已经日趋成熟。对于为班级争光的集体荣誉感,有了较大的增强。对于运动会的热情参加是不需要老师做太多的激励和鼓动,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一次如运动会这样的大型学校活动的参加,在合作和方法上,还不是非常的成熟,需要老师的指引。需要老师通过对运动会的组织,进一步教会学生相互的合作和学习,深一层的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感受自己的利益应该服从集体的利益。

6.《班级小明星》是第二单元第三课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进一步通过孩子采访班级中不同类型的小明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知道在某一方面做得好,就可以成为班级的小明星,培养孩子发现他人优点的能力;同时掌握采访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以及采访的基本礼仪,培养和锻炼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采访后的汇报,孩子们能更加清楚他人的优点,同时也了解到这些优点背后的努力,使自己的认识有了巨大收获,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习惯,为形成良好的班风打下基础。活动通过采访交流、记者招待会等形式展开,虽然形式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教师做好一定的指导,孩子们有了二上采访的经验,就一定能达成目标。

7.《我们的班级报》: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欣赏、讨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想要编报的主动愿望。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报纸的内容要反映自己的生活情趣,了解到报纸的基本模版,这样,对自己将要编的报纸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布置和张贴自己的报纸,学生的成就感很强,对下一个环节的进行产生期盼,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赏报评报之前制定评判标准,赏评目标明确,态度严肃认真。赏报评报过程中,重在欣赏鼓励,同时向别的同学学习优点,改进自己,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在交流中感受班级生活的美好。对班级的热爱还应该延伸到以后,让班级的新闻常常在同学们中间传播,经常感受班级的美好,增强学生对班级的热爱之情。

8.《美丽的大自然》是《品德与生活》第二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本课由“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一起玩”两部分组成。以儿童身处大自然中由五官引起的直接感受引入,从他们看、听、闻、触摸等各种途径的真切体验出发,展现大自然的美好;小调查“七彩的大自然”旨在通过观察了解“校园内的植物有多少种颜色”这一可操作的活动,帮助儿童关注身边的、同时又是最易于疏忽的自然环境,体会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二年级的学生对自然和四季的变化已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可以动用感官,充分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基本上能体验在大自然中游戏和活动的乐趣,并喜爱大自然。但这种观察大部分还停留在表层,比较零散、模糊、缺乏主动性,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由于学生的生活面各不相同,而且很多活动在户外进行。因此,教师在学习中,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必要的安全教育。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的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大自然的一些景物让自己感受到美好,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可能一片叶子、一些水声,让学生的记忆闸门打开,带领学生比较顺利地进入记忆的提取。通过学生的视角,呈现眼中独特美丽的大自然,有助于学生增强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9.《美丽的大自然》第二课时:抓住四季中典型的户外活动进行交流。依托学生的真实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介绍、照片、实物等加深对自然美的体验,以及在大自然游玩中的体验,进一步增进学生喜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感受。同时,随机穿插组织学生进行简单有趣的户外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加深真实感受。运用图片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辨析,让学生了解到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让学生在大自然广阔的怀抱中真切感受,并有意识地观察自然界细微的变化、细节,记录真实的感受。并通过绘画等形式,以学生真实独特的视角展示人与自然亲密依存的关系。学生对动物和植物有浓厚的兴趣。一部分学生有饲养小动物或种植植物的经历。通过参观动物园、植物园、花圃等地方已了解了一些有关动植物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保护动植物意识,但是保护动植物的能力比较欠缺。学生具有一定的搜集资料的能力,但是根据主题把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完成简单的研究报告还是有一些困难。运用直观发现法,了解动植物的生命现象,同时促使学生自然萌发出怜爱动物植物之情。运用拟人手法,让小朋友体会动植物的生命现象。

10.《动物、植物和我们》第二课时:通过多种途径认识一些有特色的动植物,并能对其外形、特点、生命习性、作用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将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完成简单的研究报告,以激发学生热爱小生命的思想感情,让已经做过准备的小朋友畅所欲言,人人参与介绍,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使其他的小朋友听有所得,使整个课堂生机盎然。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说给同学听,可以充分展现个体感受,同时,教师及时归纳小结,便于学生整体、多元感知。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编小报的行动中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升华学生热爱动植物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动植物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责任感。

11.《动物、植物和我们》第三课时:认识到动物、植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和人类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知道一些动、植物保护的规则和方法,培养儿童珍爱生命、保护动植物的意识和能力。以“关爱生命,保护动植物”为主题,请学生把自己设计的警示牌布置成展板,在校园里展览宣传。让每一位介绍自己喜爱的动植物,充分展现学生个体的感受,同时,教师及时归纳总结,便于学生整体、多元感受该事物,获取对该事物更多的信息。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制作保护动植物警示牌的活动中来,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在制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保护动植物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对学生的设计结果给予肯定,是对学生延后学习的一种激励。进行力所能及的爱心实践活动,更能激发学生成功的喜悦,培养爱心和责任心。欢快的拍手歌,既愉悦了课堂氛围,又提升了学生保护环境的使命感。

12.《美好的家园》课文一开始就,学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激发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体验了生命的奇妙与神圣,培养了他们珍爱生命的意识和能力。“美好的家园”通过学生对周围居住生活环境的认识,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和动植物共同生活的家园中,应当友好相处,才能和谐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生态意识和爱护家园的责任感,并激发学生美化家园的创造能力。通过从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中了解的信息,学生对破坏自然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是环保行为的落实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通过对周围居住、生活环境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和各种动植物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只有友好相处,才能和谐快乐。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研究,认识到大自然、周围环境和人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破坏大自然会造成严重后果,初步了解美好家园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尽力创设美好的生活环境。

13.《美好的家园》第二课时:用画面、音乐让学生体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与美丽。引起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向往。通过两幅环境反差巨大的画来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思考。在“加油站”里,学生学习制定环保公约的办法,并指导学生通过讨论一致通过约定,从而明白如何来维护家园的美好。通过阅读进一步明白哪些是环保的行为,哪些行为是危害环境的。设计、玩“环保棋”,让学生在一些趣味活动中提高对环保参与的热情。从学生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到游戏自己拼一个美好家园,充分调动学生自己设计美好家园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儿童初步的生态意识和爱护家园的责任感,激发儿童美化家园的创造力。

14.《我们的社区》本课为第四单元热爱家乡主题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第一课。学生跨入小学阶段虽然一年了,但对于自己所住的社区只有初步了解,大致能够说出社区的名称等,对于社区里超市等经常用到的生活设施相对较为熟悉,对警务室、医务室等较少用到的设施不熟悉。教学中通过对设施的寻找和自己的社区生活体验,使学生发现社区为人们提供的服务。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如游戏、实地走访等各种方式,观察社区生活细节,说说自己的双休日生活,体悟社区工作人员的辛劳,进而激发其对社区的热爱与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尊敬。

15.《我们的社区》第2课时:通过对社区及工作服务人员的调查,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社区的情感,同时学会尊敬社区工作人员。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爱护社区的设施的良好习惯,并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为人们提供方便的服务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后,让学生对社区有更深入的了解,产生自豪感。在交流中的过程中加深对社区设施的了解。建议补充一些学生所在的社区图片和工作人员服务的图片。在回忆的交流活动中引出社区工作人员为社区居民服务的项目,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社区服务。发现、体味社区人员提供的服务,从而激发其热爱社区、尊敬社区工作人员的情感。

16.《社区的文明》本课为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的第二课。学生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自己所生活的社区。而对于“文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中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因此,这一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形成保护周围生活居住的环境的责任感。另外,学生通过体验、辨析、游戏等方式,感受个人与社区的紧密练习,引导学生从提高自己的文明言行出发,激发他们担任社区文明小使者的意愿。在书上所示的画面中,不文明的现象有十几处,必须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归类处理。根据学生的经验以及对教材的分析,联系生活实际,重点对“乱扔垃圾”、“乱晒衣物”、“乱停车”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这些不文明行为的认识,为后面的导行奠定基础。

17.《社区的文明》第2课时:让学生够辨析邻里相处时是否文明,愿意做社区的文明使者,搜集整理与社区文明有关的资料,确立主题,制作社区文明宣传卡。制作社区文明宣传卡的纸、笔等。对于书上出示的这些图,不仅仅以简单的是非判断作为教学目标。而是通过判断——换位思考——行为矫正——实例解决——小结建议等环节层层深入,实现学生从简单的认知到掌握一些基本的邻里和睦的方法,利于他们平时的实践。宣传卡的制作和文明公约的制定不仅仅是局限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实践,学生将这种学习的收获转化到实际生活中去,对学生和周围人都是一种宣传和教育。

18.《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本课的教学主题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是一篇让学生处在一个“主人翁”的位置,借向“远方的朋友”发出“请你留下来”的邀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让朋友留下来的理由。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家乡的认识是相当浅层次的。学习能力也较弱,对收集来的资料不能很好地处理。本节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在指导学生搜集资料时,具有针对性,同时初步培养学生选取、处理、概括资料的能力。在教学中,针对二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希望通过以当当小导游、创编小儿歌、图片浏览等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从点到面认识家乡风景及资源,从而由衷地产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19.《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第2课时: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将自己的资源和小组里的伙伴分享,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通过图片资源、录像资源、音乐资源、文字资源、教师资源的有机补充,使学生感受家乡风景美,文化底蕴的深厚,从而激发学生喜爱家乡的情感。这里以“龙井虾仁”为例,是给学生介绍家乡美食以示范,并让学生对家乡的美食、饮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图片资源、设计“看图猜一猜”这一环节,试图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在看、猜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美食的丰富,从而激发学生喜爱家乡的情感。可以简单了解并适时地补充特产、游乐、购物场所等相关资料,扩展学生对家乡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0.《我长大了》本课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的第一课,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将近两年的小学学习生活经验,他们已经渐渐有了自己熟悉、喜爱的小伙伴,也有了自己快乐的课余生活,因此,这一课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回顾、小结快乐的生活,他们一定是非常喜爱并且很有感触的。教师要利用情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精彩的业余生活。并且通过范例帮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最精彩的内容和大家交流分享,使学生深刻体验生活的乐趣,同时倡导学生拥有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让学生朗读小诗“我有一个小秘密”,然后和朋友交流自己的愿望,感受心中有快乐的愿望和秘密的甜美,从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二篇:二下品德与生活教案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 我生活的地方

1、我爱家乡山和水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读读文中的小诗,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五音戏,并介绍五音戏的由来。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2、家乡的物产多又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

2、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教学难点: 知道一些物产的来历和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一些家乡物产资料、录音机、磁带等。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有两位小朋友,一名叫小红,一名叫小丽,想带小朋友去他们的家乡去看一看,你们愿意去吗? 生:回答(略)。

师:演示电脑课件(小红、小丽介绍自己家乡的物产)。生:看电脑课件(边看边观察)。

师:提问:你觉得小红、小丽家乡的物产丰富吗?你喜欢他们的家乡吗? 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吗?物产多吗? 生:回答问题。

师:今天,老师想听一听小朋友的家乡有些什么物产?(板书课题)生:读课题。二:活动过程

1、介绍家乡物产。

师:小朋友你们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物产有哪些?你们是用什么方法了解的,告诉大家。生:说一说:(自己家乡的物产)

师:你们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吗? 生:说一说:(物产的来历及特点)

师:老师让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家乡物产带来,大家带来了吗? 生:回答:

师;那么,我们今天开个家乡物产展览会好吗?各小组赶快准备一下。(教师放录音)生:各小组准备自己的展览台。

2、展示自己家乡物产

师:你们找到些什么?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吧。你们可以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夸夸家乡的物产?

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唱、跳、弹等)夸一夸家乡的物产 师:同学们评一评哪组搜集的家乡物产多,哪组表演精彩 生:小组互评 师:小结活动

二、总结全文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些什么感受? 生:谈自己的感受。

师:老师感觉到小朋友个个都很棒,搜集和了解到这么多家乡的物产。老师相信你们长大后一定会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的。

3、我家门前新事多

主题目标:

1、对生活周边的事物有探究的兴趣,能留意自己周围生活的变化。

2、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

3、憧憬家乡的未来,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教学流程:

(一)采风活动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先让小明带领大家去看看他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课件演示小明家乡的变化)

2、引发采风兴趣:

师:同学们,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自由畅谈)

师:好,我们来组织一次“生活新风貌”采风活动,大家可以用各种办法去收集我们生活中的新鲜事,摄影、录象、画画都可以,最好能从环境变化、交通变化、生活状态等多方面去调查,希望大家踊跃参加!

3、活动计划:

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自由组合,讨论采风的时间、地点,以什么方式收集材料,从哪些方面着手。

各小组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完善活动计划。

4、聘请校外辅导员(社区负责人、摄影师、画家等)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本次采风活动。

(二)整理活动

1、师:家乡的变化真大呀!让我们各展风采,一起来说说家乡的变化!

(学生畅所欲言,谈变化)

2、交流讨论

师:听了大家的介绍,老师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你可曾知道,我们的家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同学们说的对,是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气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生活还将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同学们,放开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共同来设想一下家乡的未来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未来畅想

学生们情绪高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交谈。

4、激趣引导

师:同学们,老师真是感动极了,今天的家乡是美的,明天的家乡会更好!让我们共同来记下这美好的时刻,让我们用全部的感情来歌颂我们美丽的家乡吧!

接下来,我们一起动手,以小组把收集来的资料集中到一起,开启每个同学智慧的大脑,我们共同来开一次“家乡的今天与明天”主题活动。唱歌跳舞、评书快板,请同学们各尽所能,展示家乡的变化,畅想家乡的未来!

5、小组合作,做版面、写串词……

(三)“家乡的今天与明天”主题活动

同学们将家乡的变化编成儿歌、快板、评书、歌词,介绍自己收集的家乡变化的资料。

第二单元 让家园更美好

4、我们的大地妈妈 主题目标:

1. 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2. 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学准备:

搜集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图片、音像、文字资料。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课

1. 同学们,在空闲时间你会不会和家人一起到湖边走走,到公园去逛逛呢?呼吸湖边新鲜的空气,欣赏公园的美丽景色,这是件多么令人神往,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2. 生活当中除了咱们这有这么优美的地方,其它的城市也有。世界各地都一样,因为我们拥有同一个地球。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大地妈妈。活动一:追寻记忆,寻美搜索队。

1. 游戏:跟老师一起做这些动作。Ø 眨眨眼睛,Ø 鼻子嗅嗅,Ø 摸摸耳朵,Ø 擦擦皮肤。

2. 请告诉老师,这些都有什么作用。

3.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眼、耳、鼻、皮肤等),充分感觉大自然的美。

4. 同学们在节假日里都会去哪些地方,哪些地方都给你哪些感觉了。把你们体会到的,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吧。

Ø 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们怀着高兴的心情。Ø 那可爱的小草,那漂亮的小花……

Ø 那清清的小溪,蓝蓝的大海……一切是那么的美好。5. 指名学生说。

6. 师:看看咱们书上的插图,读读他们所说的话,细细品味一下吧。

7. 师:如果阳光不再明媚,空气不再清新。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如果在我们生活里,没有了这些花草树木等植物、没有了小鸟、小鱼等动物,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8. 学生讨论,自由回答。

9. 小结:阳光、空气、水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三元素,我们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它们。动物、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活动二:焦点访谈:我们的环境怎么了?

1. 现实的生活与理想永远都会隔很远。人类生活周围的环境(空气、水、环境卫生、光、声音等)都存在着被污染、被破坏的情况。

2. 同学们好好想想造成污染与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呢?

3. 小结:环境被污染、被破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的急功近利或愚昧无知造成的,有的污染与破坏的后果一时一刻看不出来,但最终还是会给人类带来不利。美好的环境人人喜爱,但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来创造与维系。活动三:留住美好的家园。

1. 在同学们的眼中,世界是美妙的,家园是美好的。那咱们就用画笔把大自然的美景画下来;用相机把大自然的美景拍下来;用录音机把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录下来;用美好的语言把大自然的美描述出来。

2. 让大家把他们画的画,录的音,拍的照片,等等展示给大家看看。

第二课时 活动一:小调查。

1. 大家一起看看书上的小调查,我们和小兔贝贝一起参详一下吧。

2. 四人小组讨论,书上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你能解决吗?说说你的理由。(通过插图去想想当时周围是怎样的环境。)

3. 刚才大家谈论了书上的环境,那现在我们就商讨一下,我们周围的环境吧。(1)咱们周围的水清吗?

(2)你每天呼吸时觉得困难,空气新鲜吗:

4. 刚才同学们评论的结果,大家都看到很清楚了,那老师请大家好好的想一想,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是我们造成的?我们能为美化环境做些什么呢?(1)在实际生活当中,你有没有乱扔垃圾。

(2)是不是经常放鞭炮,这对环境有很大的污染。活动二:缺水王国历险记。

1. 在生活中,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被污染最严重的部分。别看现在咱们水资源丰富,但大西北那边水资源非常的紧缺,如果说我们现在还熟视无睹,那我们会像大西北一样缺水的。不如咱们现在就来体会一下缺水的感觉吧。(1)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口渴找水喝而不得的难忘经历,(2)衣服脏了要用水洗,可身边的水都很脏,衣服又怎么洗得干净呢?(3)身边只有脏水,现在又急需用水煮饭……怎么办才好呢? 2. 组织大家一起表演。3. 刚才老师所说的这些都是缺水王国发生的事情。你们想这些事情发生在你身边吗?从大家的表演可以看出,我们人类和动植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我们应该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活动三:保护水、节约水。

1. 把学生收集自来水、洗衣服和洗碗筷的水各一瓶,展示给大家看。2. 活动过程。(1)请自愿带水来的同学到讲台上做介绍:哪瓶是自来水,哪瓶是洗衣服和洗碗筷的水。请座位上的同学边看边思考:什么水是干净的,什么水是脏的?

(2)请该学生将三瓶水混合放在另一个透明的容器中,让大家思考:这时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原来可以饮用的自来水还能再被我们使用吗?怎么才能让那瓶自来水不脏?

(3)小结: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资源之一,但水很容易被弄脏、被污染。如果我们不小心用了被弄脏和被污染的水,我们的健康就会被破坏。

3. 给同学们看一些环境被污染、被破坏乃至导致生态环境改变(如河、湖被工厂废水、生活污水污染前后)的图片、音像或文字资料。让学生体会我们的生活中水是如何被污染的。4. 全班学生思考:我们可以为减少水污染做什么?

(1)不在饮用水源地游玩,(2)不往江河湖海中倾倒垃圾。5. 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水?(1)随手关闭水龙头。

(2)建议大家使用节水型水具。(3)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4)衣服攒够量再洗。

5、美化家园

教学目标:

1.体验美好家园的好处,知道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做起,愿意做好身边的整洁工作。2.知道丢垃圾时应注意的问题,学会分类扔垃圾。

3.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扩展其想象力,培养动手能力。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观察周围每天所做的整洁工作,搜集一些能变废为宝的废品,准备课上做手工。教学过程:

活动一:干干净净每一天。.教师开场白: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调查了周围的生存环境,然后和动物交了朋友,也和很多花草树木交了朋友,我们还能为大地妈妈作些什么?对了,我们还要美化我们的家园,要干干净净每一天。(出示课件).你周围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每天都会做那些整洁工作? 学生间交流观察所得,全班交流,自由发言。.你在家里和学校里,都做了那些整洁工作?做的怎样? 学生依据生活实际自由发言。

在整洁工作中,我们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垃圾问题。为了能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现在,咱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来个垃圾大处理。活动二:垃圾回家 .垃圾也有自己的家,垃圾的家在哪?是垃圾箱。怎么能让垃圾安全到家呢?大家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将结果整理,鼓励学生不仅要想到,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做到不乱扔垃圾。(出示课件).丢垃圾还有很多讲究,你知道吗?把你知道的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大家都说的非常好!垃圾不仅有家,而且,不同的垃圾还有不同的家。日常的垃圾大致分为三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出示课件)这儿有些垃圾,他们找不着家了,现在咱们来给这些垃圾找一下家,看谁找的又快又准。(做活动)刚才咱们研究的是垃圾的回家问题,是不是没用的废品都要扔掉,都要送他们回家呢?当然不是,有些废品是没必要急着送他们回家的,比如一些塑料袋,能再次使用,就不要急于扔掉;还有咱们能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既减少垃圾,又能节约资源;还有……咱们还能来个废品回收再利用,让他们变废为宝。活动三:废品大变身 1 .(出示课件)这里有一些废品,可不要小看他们,他们变身后,会让你大吃一惊的。(出示课件)瞧,怎么样?神气吧!我这儿还有这样的例子。你能说说他们都是怎么变的吗? 学生仔细观察,小组交流。.这样的变身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开动脑筋,就一定能样废品变成装点家居生活的亮点、宝物。怎么样?拿出你搜集的废品,试一试吧!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动手做一做。并展示给大家。3 .你的家一定很漂亮,拿你的作品再打扮一下,相信会更漂亮!把你最满意的一处画下来,画到书上,比一比,谁的最漂亮!

你们做的太棒了!不过,这只是开始,美化家园需要不断的努力,加油干吧!你们看,大地妈妈再冲你们笑呢!她是在感谢你们大家呢!

6、花草树木点头笑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植物的名称,愿意探究植物奥秘,能感受和发现植物对人们生活的积极作用。

2、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愿意以实际行动爱护花草树木。

3、在护绿行动中,能尝试有挑战性的活动,并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植物名称,感受植物对人们生活的积极作用。

2、能尝试有挑战性的活动,并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

突破方法:充分利用远教资源,以欣赏、教学游戏等形式进行教学。

三、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盆景 头饰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以盆景引入,师说:“同学们,我们的窗台美吗?”(美)师又说:“是花草装扮了我们的窗台,是花草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走进植物世界,去认识花草树木。”(板书花草树木)

2、欣赏图片(课件展示植物图片)师说:“植物世界色彩绚丽,植物世界奥秘无穷,你想和老师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植物吗?”(想)

[这种以儿童的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会增强学生的学生兴趣,从而有探究植物的欲望。]

(二)说一说植物名称

1、师说:“同学们,这些植物美吗?在我们的校园里也有很多花草树木,它们绿化着我们的校园,你能说说它们的名字吗?”

2、学生自由答。(紫薇、玫瑰、铁树、小叶榕、法国梧桐……)

3、师说:“除了校园里这些常见的花草树木,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你还认识哪些植物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4、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让学生说校园外的植物是活动的拓展,教师对生活中的花草树木细心观察的同学给予表扬,激发了学生探究植物的兴趣。]

(三)森林舞会

1、课件画面导入森林舞会。(1)师说:“同学们,瞧,植物王国里正在举行森林舞会,你们想去吗?”(想)“那就闭上眼睛,跟老师一起数1、2、3(老师以森林仙子的身份出现)。嗨,大家好,我是森林仙子,欢迎你们来到植物王国,孩子们,想参加舞会呀,必须先作自我介绍,瞧,这几个伙伴。”课件展示柳树、桃树的自我介绍。

[利用生动的课程资源为孩子们作了一个自我介绍的引领](2)师说:“柳树和桃树已经加入我们的舞会,有几个伙伴也想来到舞会,却不知道怎样介绍自己,请你们帮帮它们吧!”(课件展示:我是荷花……;我是枫树……;我是白桦树……)老师指名学生补充。生说:“我是荷花,夏天,我开出粉红色的花,美丽极了……” [让学生了解荷花、枫树、白桦树的特点,并贯穿乐于助人的思想教育](3)师说:“有了你们的帮助,荷花、枫树、白桦树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舞会,让我们随着音乐快乐地舞蹈吧!”

律动环节,课件播放音乐。

(四)花草树木本领大

1、以智慧乐园导入这个环节 师说:“舞会进行到这儿,森林姐姐再带你们到”智慧乐园“去转转。(师在黑板上画上两棵智慧树)师说:“苹果树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请你们为智慧树结出美丽的智慧果吧!(生激情答:好!)师说:“姐姐把你们分为A组和B组,然后进行知识抢答,答出一题,就结出一个智慧果,比一比,哪组孩子最聪明,结出的果子最多。

2、课件展示:花草树木是保护环境的能手,它们的本领可大了,你能说出它们都有哪些本领吗?

3、学生自由抢答,师随之画果子。

4、师小结比赛结果:

B组通过全组成员的努力,结出了4个智慧果,我们掌声送给他们。

[以结智慧果的游戏进行知识抢答,儿童兴趣很浓,参与的积极性更强了。]

5、课件展示:花草树木本领大 环节二:师说:“除了保护环境,有些植物还可以食用,用作药材、香料、木材等。(1)课件展示:“芦荟、桂花、松树……”(2)指名学生来补充。(3)师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本领呢?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4)学生回答。

6、课件展示:森林资源的作用 师说:“花草树木的本领可真大呀,作为地球陆地生物圈重要组成部分的森林,对我们人类又有哪些作用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五)爱护花草树木 师说:“森林为保护人类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地球上的一草一森林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花草树木,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生:爱护花草树木),教师同时板书。

1、课件展示:我们能为花草树木做些什么呢?

2、学生举手答(给小树浇水、帮花草晒太阳……)

3、师利用课件展示几幅护绿的图片。

4、请每小组为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设计一条广告标语。

5、师小结: 有了你们的爱,植物王国里的花会更美,草会更绿,花草树木也会高兴地点头笑(提示课题)。

(六)师总结

同学们,在植物王国里你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也长大了许多,教师希望你们能把护绿的好点子付诸于实际行动,争当校园环保小卫士,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保护花草树木,珍爱绿色家园。

7、我和动物交朋友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2、充分感受动物可爱,激发学生喜欢动物的情感,愿意和动物交朋友。

3、能够善待动物,知道戏弄、虐待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

教学重难点: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喜欢和动物交朋友,能够善待动物。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挂图、动物图片、录音机等。

2、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照片、动物玩具、彩色笔、图画纸等。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游戏导入

1、教师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动物。

2、介绍谜底动物对人类的好处。

【设计意图:以猜谜语并介绍谜底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玩中自然而然的产生对动物的喜爱,想和动物交朋友的情感。】

二、看图画,表达情感

1、看教科书34页。

2、学生汇报与自己亲密无间的动物。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动物的喜爱。

【设计意图:通过看书中图画,让学生感受人类和动物无比亲密,联系实际生活并产生共鸣,动物真的很可爱,愿意与动物交朋友。把课本和生活联系起来,上升到情感上愿意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动物的爱。】

三、听故事,悟道理

1、看图画播放长颈鹿妈妈诉说的故事。

2、联系实际说一说你是如何爱护动物的。

【设计意图:以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与教材内容互动,使课堂教学有现实感,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学生不仅知道要喜爱动物,还要爱护动物的道理。】

四、画朋友,总结全文

让学生用自己的画笔,把动物朋友画下来。

【设计意图: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强调,进一步深化主题。】

板书设计:

我和动物交朋友

动物图片

喜欢动物

动物故事

第三单元 快乐的少先队员

8、鲜艳的红领巾 教学目标:

1.了解红领巾的意义,为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感到自豪和光荣,并能用红领巾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2.体验少先队活动的乐趣和生活在少先队组织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了解红领巾的意义,用少先队员的标准要自己的行为。

教学难点:了解少年先锋队的来历,正确理解少先队员的义务,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

教学活动过程实录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平时一样吗?

生:不一样,哈──哈──,老师戴着红领巾。

师:大家觉得老师戴上红领巾以后有什么不同吗?

生:更漂亮。更精神。

师:老师还感到很光荣和自豪,我们班的同学是少先队员的请举手。请告诉老师你们是什么时候戴上红领巾的?

生:我们是一年级过“六·一”的时候入队的。

师:谁能给我们再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生:是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给我们戴的红领巾。

生:是在学校大大的教室(多功能室)里戴的红领巾,那天学校的乐队还吹奏哩。

生:那天爸爸还来照相、摄像,要给我做纪念。

生:是一个接一个的按顺序上去戴红领巾的。

师:听你们一说,老师想起自己当年入队的情景。你们加入了少先队以后,感觉和以前一样吗?

生:不一样,感到更光荣更自豪。

师:的确,戴上红领巾感觉就是不一样,因为红领巾有着特殊的意义。谁能说一说红领巾的意义?

生:是革命的鲜血染成的。

生:是和红旗一样的。

师:对,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少先队员的标志。那你们还知道少先队组织的其他标志吗?

生:队旗。

师:(老师展示中队旗和大队旗)这就是队旗。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是五角星加火炬的红旗,它的寓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我们在什么时候用到队旗?

生:星期三队活动的时候。

生:三月五号学雷锋的时候。

生:……

师:在大型集会和少先队员活动的时候我们要出旗、退旗,少先队员要肃立、敬礼。

(教师边讲边敬礼,学生也跟着敬礼)

师:除了队旗,大家还知道什么?

生:我们还要唱队歌。

师:我们少先队员还有自己的歌曲,全称叫《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大家一起唱好吗?

(师生齐唱队歌。)

师:同学们对少先队组织了解还真不少,作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以后我们还要参加许多有意义的活动,想不想了解更多的少先队组织的知识? 生:想。

师:那我们现在就去少先队大队部去看一看,作为一名少先队员讲秩序和讲文明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有序地、轻轻地走,不影响其他班的同学。参观以后请你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老师按顺序带领学生到少先队员大队部参观,10分钟后带回教室。)

(注:学校大队部里陈列着队旗、仪仗队的鼓号,学校大队部队干部一览表,历年学校少先队组织和个人获得的奖杯、奖状。优秀少先队员照片、少先队员活动图片展板、学生获奖科技作品等。)

师:同学们现在回到教室还很兴奋,谁想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里面有许多的奖状,我们学校太了不起啦。

生:我看到里面放着的号,我想吹一吹,我想成为号手。

生:我看到墙上有许多大哥哥大姐姐的照片,我也想把我的照片放进去,让其他同学看。

生:我看到同学获奖的科技作品,有机会我还想好好的再看一下。

师:大家看了少先队大队部以后,对我们少先队组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很光荣,我们要爱惜这个光荣的称号,努力学习。同学们升到了三年级,学校新增选一些大队干部和仪仗队员,学校还要组织许多丰富多彩活动,到时候,同学们的愿望就可能实现,大家要努力啊。

生:好。

师:我祝愿你们的愿望早日实现。除了同学们在大队部看到的以外,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少先队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想不想听一听、看一看他们的故事,下一节课见。

9、红领巾胸前飘

一、主题目标:

1.喜欢参加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愿意为少先队活动出谋划策。

2.懂得作为少先队员应该积极勇敢、诚实守信、互帮互助。在活动中能提高道德辨别和道德选择能力,增强上进心。

二.教学重点:主动参加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并积极献计献策。

三.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积极勇敢、诚实守信、辨别是非,做到互相帮助。

四.课前准备:少先队活动的海报或音像资料、课件,歌曲《红领巾胸前飘》的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去年同学们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带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成为了一名少先队员,你们高兴吗?”……(播放歌曲《红领巾胸前飘》)

(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1.“少先队活动丰富多彩,请看:(出示录象——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校刊、义务劳动……)学生仔细观看并回忆。

2.实践导行

“少先队活动有趣吗?我们一起去参加好吗?”

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少先队活动项目进行模拟活动。(音乐)

3.“你还能为我们少先队活动做些什么呢?”(出示标题:我为红领巾出金点子)

学生们分为两个大组,互相交流之后派代表发言。

4.小结:作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要积极参加少先队活动,并为少先队活动出谋划策,使我们的活动更加有意义。

(三)红领巾告诉我

1.“有一位少先队员在买东西时,遇到了一些难题,大家愿意帮助她出主意吗?…… 2.出示图片——多找了钱,怎么办?(学生看图并各抒己见)

3.深化理解

(1)在现实生活中做为一个少先队员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你看……(2)出示课件:遇到难题怎么办、忘了做作业怎么办、看到了需要帮助的残疾人该怎么办、遇到霸道的学生该怎么办、答应了别人要做的事情却做不了,该怎么办?

(3)学生观看并想办法

4.小表演

“遇到以上这些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1)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各自选择主题进行准备(3分钟)

(2)各组分别上台表演。

(3)师生共同评价。

5.说一说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优秀的少先队员,你们见到了吗?快说一说,他们都是怎样表现的?” 6.小结:我们一定要要求自己做事守信、勇敢、助人…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少先队员。

7课后延伸:要求学生为自己设计自测表,做到的给自己画一面小红旗,学期末,向全班介绍。

10、快乐的“六一”

教学目标:

1、知道六一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体会全社会对儿童的关心。

2、愿意参加各种形式的儿童节的活动,并能与同伴分享节日的快乐。

3、能以自己的方式关注不同国家和和地区儿童的生活,并表达对不幸儿童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调查、了解,能体会到自己的亲人和全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

2、通过自己搜集到的信息,了解到生活在战争中和贫困中的孩子是多么不幸,并能以不同的方式对不幸儿童表达关爱之情。

课前准备:

1、有关六一儿童节的歌曲、诗歌、VCD等资料。

2、有关生活在战争中和贫困中儿童的文字、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播放《快乐的节日》和去年同学们召开六一联欢会时的录像

师:这些同学们在干什么?

生:庆祝六一。

师:你们喜欢过六一吗?为什么?说说自己以前是怎样过六一的?

生:……

二、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师: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家人和社会对自己的关爱?

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三、我们需要和平

师: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和我们一样幸福吗?

展示生活在战争与贫困中儿童的图片、文字资料:

报道:

《六一”特别关注:战争中的儿童》

《枪口下的“六一儿童节”》

《美国伊拉克战争中的儿童》

《战争与儿童》

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老师小结:我们在高高兴兴欢度六一儿童节时,不要忘记那些不幸的小伙伴,更要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第二课时

活动课 我们过六一

活动一: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结合本校的活动,设计一个六一活动方案。

活动二:自己动手布置教室,准备节目等。

活动三:设计祝福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制作小礼物和祝福卡,为战争中和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儿童送上祝福。

活动四:除了学校的活动,同学们畅想还可以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把自己的畅想写下来。

第四单元 我们在长大

11、我们长大了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过程。

2、能例举父母对自己的种种关爱,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学重点: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学过程:

活动

一、听故事看脚印,体验长大

1、师: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家,让我们看看小动物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它们的。(看电影片段)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游戏“猜猜我是谁”

出示某学生三张不同年龄阶段的照片(包括从小到大的脚印),让学生猜。

师:你们看,这一行行脚印有什么变化?这一行行渐渐变大的脚印,就是我们成长的脚印。

1、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第11课,成长的脚印。

【说明:通过观看电影片段及一双由小到大的脚印,使原本静止不动的画面变得鲜活起来,这样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活动

二、收集资料,体验长大

1、师:脚印变大说明我们长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朋友们还发生了许许多多变化,有的是看得见的,有得是看不见的,那还有哪些变化能证明我们在长大。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说明:课前让学生寻找、发现自己从小到大的变化,把教学内容回归生活,倡导自主探索、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在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为学生创设自己的舞台。】 活动

三、体会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关爱

1、师:从小到大在我们身上发生了许多事情,有些也许你已经不记得了,有些可能模糊记得一些片段。小朋友,你们瞧,这是什么?对呀,是一片树林。树林里种着一棵棵的成长树,每一棵成长树就代表着一个小朋友的成长经历。看,这儿有一棵成长树特别漂亮,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为小朋友的成长经历。

2、小朋友听后谈谈感想

3、师:小朋友能健康地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辛勤的养育 出示儿歌:小小脚丫,天天长大,是谁养育,爸爸妈妈。

4、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一颗爱心,是长辈对我们的关爱之心。有了他们的关爱,我们才能如此健康的长大。(看看书中插图,说说图意)

5、结合自身,说说你家人对你的关爱(找好伙伴说一说)

6、出示儿歌:教我走路,教我说话,使我聪明,使我挺拔。

7、学生对爸爸妈妈说心里话

8、出示儿歌:我对爸妈说心里话: 你们的爱我会报答。

【说明:通过媒体效果让学生体验自己成长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我长大了;并从结合自身,说说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中,体验到父母的养育之恩,真正做到突破重点,全面渗透。】 暑假生活我安排

教学目标:

1、学会记录自己的成长进步,从而懂得做事情应该持之以恒。

2、能够在成人的指导下合理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

3、懂得放暑假的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并懂得做事情应该持之以恒。课前准备:

了解本地区儿童在暑假中可能有的实际生活,并与家长联系,了解家长在暑假中怎样安排孩子的生活。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我们就要进入休整阶段了,这就是暑假。暑假时间比较长,你还记得以前的暑假生活是怎样过得吗?在今年暑假的这段时间里,你打算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二、活动一:我的暑假愿望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各自以前的暑假生活,再说一说现在自己的暑假愿望。

目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暑假。

2、全班范围内交流:说说自己的暑假愿望,想一想:这样过暑假好不好?为什么?

3、全班同学讨论。

4、教师小结:有意义的暑假生活,应该是学玩结合、动静结合、劳逸结合。

三、活动二:学习制定计划表

1、引导学生想一想:

(1)教材中的举例包括哪些内容?

(2)还可以添加哪些内容?

(3)修改哪些内容?

(4)哪些内容是每天都要做的?

(5)哪些内容可能不能实现?

2、学生自己制定暑假计划,并与小组同学交流,作些补充、调整。

3、教师小结:

1、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暑假计划,并持之以恒地实施,就会让我们的暑假生活过得有意义。

2、如果自己暑假任务完成得好,就为自己画个笑脸,以资鼓励。

下学期,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反思:

教师通过对学生以往暑假生活的了解,做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心中有数。同时,教师没有生硬地告诉学生哪个对哪个不对,而是让学生把各自的想法都说出来,引导学生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讨论哪些做法对,哪些做法不对,经过讨论、商量,最重要的是由学生自己说出来的理由,学生自己更容易接受。并且给学生一个可以有自己的小秘密的天地,就是可以说出自己的愿望。同时,他们自己也明白这些愿望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实现。这样,也满足了学生们的心理愿望。给学生设置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应该言而有信,这样,教育的延续性、发展性才能充分体现。这一点由为重要。

第三篇:二下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6至16课)苏教版

6春天的种植

二年级学生已懂得优美环境会给人的身心带来益处,也懂得花草树木需要人的呵护,本课旨在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用实际行动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和美化环境。本课教学中值得改进的是最好把这次教学活动放在室外绿地进行,在讨论游戏中注意组织管理,提醒学生

注意绿化,不破坏花草树木。

7——《我和春天一起玩》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中之重——“玩”。怎么玩?玩什么?怎么样才能玩的开心,玩的健康,玩的有乐趣?我先让孩子们去说说春天给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组讨论春天可以做哪些有意思的事情。课前我请同学们带了自己以前在春天拍的照片,同学们交流的非常带劲,迫不及待的想要把自己的活动介绍给别人。接着我又让小组再次讨论,推选一个本小组最喜欢、觉得最有意思的活动。答案精彩纷呈:爬山、放风筝、郊游、骑自行车、烧烤、野餐„„不亦乐乎!老师也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课堂上就可以玩的游戏——做风车。孩子们兴致高涨,但是做风

车的过程花费了很多的时间,没有能够让孩子走出教室去玩一玩,很遗憾。

8《我心中的春天》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亲历春天,感受春天美景,想把这美丽的春天留下,孩子们通过相机拍下的照片,吟诵优美的诗句,小手画出美丽的春天,制作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留住春天。他们对春天的感触是发自内心的、真切的,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小组合作中,引发了学生进一

步观察探究的乐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获得快乐。

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教学应是是一种人与人、我与你的意义存在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与生人格上独立,关系上平等。但我在试教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兴趣成果,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在学生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时,我只是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捧在手里让大家看一看,一晃而过。然后,我在黑板上用精心装裱好的一张纸,写上“书趣”两字,贴在黑板上。从学生的茫然表现中,我感到这样做肯定是失败的,这时我想起杜威的一句话;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绝不可以按着马头让它饮水”。它让我重新审视我的教学,重新审视教室中的儿童。我不断在思考,是咽,孩子们也许会想到,黑板上为什么只贴你的一幅作品呢?也许会想到我们写的不好吗?也许会想到„„。我不断地反思,上课不应是在展示自我,教师只是平等的首席,只一个参与者。我应把所有学生的作品都贴到黑板上,因为,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我们应是平等的,只有平等才是最动人的。在调整后的教学中,我看到同学们兴奋的眼神,你瞧,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贴在那儿,他们都有一种被欣赏、被发现的感觉,都有一种获得成功的喜悦,我想与以前的黑板上只有一幅孤零零作品相比,这才是真正的美1我觉得这是课堂上的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这是我们师生共同来完成的。

10游戏快乐多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生活的一。游戏是学生个性的,是每个人生活的组成,游戏与工作、学习一样,对人来说,同样不可或缺的价值。但在前不久《教育》杂志上刊登了“现在的孩子不会玩了”感触很深,确实,纵观身边的孩子,除了玩电脑、看电视,很少看到学生热衷于玩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游戏,即使玩也只会肤浅地模仿着玩,不善于思考,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只顾,不顾别人,不注意安全,不遵守游戏规则而与同伴矛盾常事,玩游戏带来的乐趣。本课活动设计一尽情游戏,让学生体验到在游戏中遵守规则,游戏才能,才能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另一要在游戏过程中张扬孩子个性,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和力。

11-----《我与小动物》教学反思

本环节的任务是将学生对动物单纯的喜欢,转变为对动物的保护,对生命的热爱。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片段四中,蒂皮和动物之间友好相处的画面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愿望。在片段五中,动物的遭遇极大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现实,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怜爱之情,激发他们保护动物的情感体验。片段六是这节课的高潮部分,教师在分析学生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将学生悲喜交加的情感引导成为保护动物的实际行动。至此,师生一起走过了从喜爱——悲情——行动的心路历程。

12、我最爱读的书

在教学过程我善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助推荐好书,以“同伴互助”的形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推荐班级“小书虫”。在激励优秀学生的同时,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另外,在教学中能抓住学生的阅读心理,针对学生的“阅读误区”,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读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通过讨论,加以具体化的指导。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

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课无完课,课堂中还有几个细节之处,我处理得并不是最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

13、做事不拖拉

“做——实践体验”这个环节,开展教学时,时间掌握不好,课前预设不够充分。我让学生在书包里找出古诗文书,因为大家都不想落后,学生找得快。我就采访学生“为什么能很快找到?”这个环节我的预设是让孩子说出方法,是对学生渗透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了“东西要放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不拖拉的方法,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应该有所感知。后面我让学生互夸、自夸,总结做事不拖拉的方法,感觉学生不能很自信地展示自己,变成了我一个人自说自话,结果两条准备好的方法都没有出示,更忘记了让学生一起读一读,加深印象。因此感觉这个环节完成的不是很成功。

14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

本课教学遵循新课标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原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学会合理的安排一天的时间。但本课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没有深入研究学生情况,对学生的生活实际挖得不够深,没有深入展开。如:让学生写完一日生活安排表后,要让他们通过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再让学生自己去评一评,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学会借鉴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今后教学中要力求:让孩子充满活力的生活,在生活在勃发张扬,教育回归于生活并成为一个生活的过程,这样课程就变得对儿童有意义了。成长记录袋

“懂得感激、学会感激”是美好的,他会使人获得真诚、友善的回应,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关怀,获得生存的力量,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首先学会感激身边的人和事,然后才能懂得去感激社会、感谢世界,处事接物有一种宽容的心态,让我们一起努力尝试吧!最后,同学们,把自己的成长记录袋拿给你喜爱的人或者你感谢的人去看,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16《更上一层楼》教学案例及反思

兴趣是学习之魂。《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它所呈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力求“童心”、“童趣”。如果教师能够把握教材和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强烈情绪,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

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注意了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和交流的机会。先和周围的同学说,再指名发言。从畅谈远大理想到梦想展示二十年后的自己,从名人事迹到同龄人的成功经验,再引起共鸣,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谈实现目标的喜悦,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定下新的目标。以互赠格言,吟诵古诗,歌唱愿望的生动形式放飞理想。把握活动的内在联系,注意展开,设计生动活泼,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

第四篇:人教版二下品德与生活总结

《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

本学期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进入尾声,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成绩分析

从本次考试中可以看出:初步培养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二、各类目标达到的程度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方面的培养:(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2)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2)、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2)、尝试了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取得的经验和体会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思品教学主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四、下学期的教学设想

1、广阔的教学阵地。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

教学活动。领学生在校园内甚至到学校附近的小公园、街道进行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打扫落叶”、“你丢我捡”的活动。强化“知”、“行”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互动的动态式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 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

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并为儿童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盼盼迟到了》遵循了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教材说的是儿童在生活中的事。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尽量让教学活动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儿童生活,下面我就谈谈对本课教学活动的体会和思考。

一、创设情境,唤起儿童对已往生活的回忆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课的引入源于儿童身边或周围的事情,容易令他们产生愉悦的情绪和兴趣,而兴趣是儿童思维的内驱力,它使儿童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成为可能,使体验、感悟这种心智活动成为可能。因此在课的引入上我就源于儿童的生活。一首欢快的《上学歌》很自然地将儿童带回早晨上学的路上,教师几句简单的话语就让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到主要人物“盼盼”的身上,为后面的帮盼盼打下基础。

二、教学活动贴近孩子的生活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1、话题的设计来自孩子的生活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学习的情绪化、兴趣化非常严重。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内在需要,是教学的关键和魅力所在。孩子们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能促使他们自主地观察、体验和感受。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我问:“你迟到过吗?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因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入学不久,这样的经历还是有的,这样一问,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很着急;有的说我怕老师批评我;有的说我怕小朋友笑我;有的说我对自己说下次一定不再迟到了……在分析盼盼为什么迟到的时候,孩子们的话就更多了:有的说我觉得是因为盼盼爱睡懒觉,才会迟到的;有的说我认为他可能是晚上看动画片看的太晚了,有一次我也是看动画片看到很晚,第二天就迟到了;有的说他可能是吃早饭时动作太慢了,我吃早饭时妈妈就会提醒我:吃快点,呆会迟到了;有的说盼盼可能在路上玩……孩子们在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着这一切,使得盼盼成为孩子们中的一员,盼盼的经历就是孩子们的经历。在这种真实的体验中孩子们更积极地融入到课堂当中来。

2、活动的设计符合孩子们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如果保护、满足了儿童的精神需要,把他们置身于智者、勇者之中,容易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能增强其自信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孩子都是天真的,喜欢互

帮互助是他们共同的特性。因此在教学中我开展了“出主意、想对策,帮盼盼”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盼盼怎样才能不迟到?”孩子们立刻热情高涨,马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从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上寻找办法,教师适时地进行价值引导,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应自觉养成按时作息、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应自己的事自己做,产生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好胜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课堂上开展“穿衣服”、“整理书包”的比赛,既给儿童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又让儿童在比赛中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为今后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增添了可能。

三、让生活促进孩子们成长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知识和能力、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养成。在第二课时中我就设计了“争做生活小主人”活动,鼓励孩子们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做力所能及的事。使课堂向生活延伸,向社会延伸,让子们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在体验中不断锻炼,在锻炼中茁壮成长。

但想法与现实总有一定的差距,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在分组讨论时,由于一年级小朋友还没有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讨论有点流于形式,到汇报时他们还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重复意见很多。又如在模拟生活,分组表演时,特别是分组竞赛,整理书包时,孩子们太兴奋了,场面有点失控,原定“掌握整理书包技能”的目标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

总之,教师在品德教育中应服务于学生,引导学生用心地认识、感悟、体验生活,让积极的道德认识、体验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美化学生的心灵。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2

"好"、"坏"这两个词语是人们对他人进行的经常性的总体评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也经常使用这两个字眼来片面的形容每一位同学,新课程改革进行一个学期以来,静下心来,我再次细心的解读新的课程规范,新课标中对同学的评价也进行了相应的新的改革,《新课程规范》中指出:全面实施评价机制,应该注重教师的评价、同学的自我评价与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相互结合,加强同学的自我评价能力和相互评价的提高,还应该让同学家长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对同学的日常表示,应以鼓励、褒扬等积极的评价方法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由此,使我想起了自身的新课程实践。

在一节《品德与生活》活动课上,我组织全班同学"憧憬新学期"让他们说说新学期里想学会什么身手?自身还有哪些缺乏需要改进?同学们开始窃窃私语,有的说:"我想学会打乒乓球。"有的说:"我想学习成果比上学期更好。"有的说:"我想拥有更多的好朋友。"有的说:"我想这学期一次也不再迟到。"突然,坐在角落里的家强同学怯生生地伸起了小手,望着这难能可贵的手,我毫不犹豫地请他站起来,他说:"老师,我有一件事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微笑着点点头,说:"什么苦恼?老师能够协助你吗?"他说:"文吉的爸爸说我的字写得好看,谢军的爸爸说我的字写得不好看,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望着平时学习不好,字迹潦草,纠正了好几次都改正不过来的同学,我脑子里闪过了一个念头:这是一个教育的好机会,既然他有此烦恼,说明他就有认真练好字的决心。于是,我恳切地说:"你上学期的字确实不好看,但最近老师看到你写的字进步了。"家强原本怯生生的脸上,顿时从嘴角边露出笑容:"老师,那新学期里我想把字练得漂亮些。"我微笑着说:"老师相信你。"这节课也因为有了我与这位同学的一番对话,课堂气氛更浓了……

课后,我不得不再一次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对同学的学习成果,以和各个方面的能力,我经常以单纯的"好"与"坏"两个字来评价他们,对于学习比较好的同学,从来都疏忽了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对于学习相对比较坏的同学,经常采用"罚""抄"的方式,一味地以追求"快速进步法"来取得自身设想的教学效果。像家强这样的同学,一页页难看的字不知道被自身撕下多少,然而不见效果,同学发生逆反心理不说,自身也被气得够呛,从来没有想到试着用别的方法来教育同学。其实,每一个同学都有他自身"闪光"的一面,关键在于教师善于发现和捕获,也许这位同学的作业本从外表上看的确是糊涂潦草,但只要做为老师的认真去找,应该会找到一个或者两个特别工整的字,若能抓住这个字来加以鼓励和褒扬,那可能就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了。

新课改提倡:对同学的评价的多样化是从主体多样化、角度的多样化、尺度的多样化来进行评价的,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示。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的方式和家长以和其他有关人员的参与,分析儿童的言语或非言语表达。假如说,这位同学的进步是老师的教育,那应该感谢那位给予他鼓励的同学家长与这位同学的求知和进取,更应该归功于新课程的理念。

"一切为了同学,为了一切的同学,为了同学的一切",让我们关注每一位同学的生长,多用鼓励和褒扬,注重对同学的过程性评价,把同学的优点和亮点用爱去"筛选",加以肯定并且"发扬光大",犹如播种希望,将会收获一个金灿灿的秋季;循序渐进的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课改实践中,使课改下的同学真正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3

《我们的校园》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上学拉》的第二个分主题。主要是让儿童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对于编写教材目的、指导思想等我个人非常认同。教材从内容、结构、学习过程、活动方式、主题题目等诸多方面也做得很出色,体现出了儿童文化,创造真实,鲜活的活动情景,凸显品德教育的核心地位和价值导向,在构建主题方面,凸显新的学习方式,开放了学习过程。

《我们的校园》旨在使一年级学生熟悉学校生活,可以利用学校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根据课时安排,这一课最快也要从第3个课时开始,从而忽略了学生对学校的陌生感和惧怕。

所以,在教材主题编排方面可以稍微变动一下,应该会有不同凡响的结果,或者我们教师也可以在课时安排上作以调整。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4

赏识,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成长的'脚印》例谈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洛舍中心学校张芬

一、案例——一堂《成长的脚印》课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著名赏识教育家周弘,凭着感天动地的父爱和独特的赏识教育方法,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全国十佳少年、中国第一聋人大学生、留美博士。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树立自信心。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学生自身充分发展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性格开朗、树立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其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

前段时间,我上了一堂《品德与生活》课——《成长的脚印》,其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有谁愿意把自己近两年来的变化讲给大家听听?

生:我跑步更快了。

师:是比上学期跑得更快了吧?可真是个进步生呀!

生:我变聪明了,老师提出的问题我都能答出来了。

师:老师也注意到你这个变化了。

生:我以前的字写得不好,现在写得好多了。

师:能把你写的字展示给大家看吗?

生:行!(孩子出示了以前和现在不同的作业本,现在的作业本上整洁、端正的字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孩子们在回答和展示中,在教师充满赏识的目光和言语中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而又自信的微笑)

(这时,一个女孩子站起来了)

生:(满脸自信)老师,我会拉二胡,还得了奖呢!

师:(竖起了大拇指)呀,你可真了不起。你能不能现场演奏一回给同学听听?

生:好!(生拿起二胡拉起来,二胡声断断续续,有音阶变化但并不成调)

(下面的孩子笑了起来,孩子们议论纷纷:“拉得一点也不好。”“你拉的什么曲子呀?太难听了。”听了这些话,那个女孩子停止了演奏,低下了头,不知如何是好)

师:(看着那些哄笑的孩子,亲切地说)你们笑什么?

生:(争先恐后)拉得不好,难听。

师:哦,那你们中间有没有会拉的?

师:不会拉也不要紧,上来试试吧!

(在教师的“盛情”邀请下,几个孩子上齤台了。他们拿着二胡,要么不知如何下手,一脸茫然;要么拉不出声音,干着急;有的拉出怪声音,弄得全班孩子哈哈大笑)

师: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现在才知道拉二胡可真难呀!

生:(看着最初演奏的同学)我先前以为拉二胡是件很容易的事,现在看来,你比我们棒!

(听了他的话,那个小女孩的眼睛亮了)

生:坚持下去,你的二胡一定会拉得很棒的。

(听了他的鼓励,那个小女孩笑了)

师:(面对最初演奏的小女孩)大家说得对,你今天拉得不错,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一定会拉得更好的。(面对全班同学)让我们为她的进步鼓掌!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那个小女孩在同学和教师的赞许声中,头抬得更高了)

我在课堂上始终贯穿赏识教育,关注、赏识、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从跑步快了、字写得好了等细微处入手,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尤其是当孩子自信地拉二胡时遭遇尴尬,积极地创设了“试拉二胡”的情境,用我的赏识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小女孩的表情由“低下了头”到“眼睛亮了”,到“笑了”,到最后的“头抬得更高了”。同时,也使许多孩子在实践中获得感悟,使他们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课堂教学非常成功。

二、反思——有感于赏识教育

这堂品德与生活课,我最大的收获应该是,一堂成功的课背后蕴含着的教师赏识教育的思维,它引导着学生认识着自我,发现着自我,培养了乐观、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引领着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觉得执教者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对赏识教育进行有效的实践:

1.源于对学生深深的师爱

教育是一种高尚的职业,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而且还要有无限的耐心和爱心,还要有发展的眼光,有诲人不倦的情怀和能识千里马的慧眼等。而这一切都源自教师对学生深深的爱。本堂课上,无论是我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点滴进步,还是欣赏地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还是到最后课堂上孩子满脸自信的微笑,无一不是师爱作用的结果。它在孩子心中种植下希望、依赖、感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5

进入新课改后,原来的思想品德课已改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新课标规定,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核心,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活动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教学中儿童的参与、感悟、体验,这门课程将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在儿童的面前,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中的引新、明理、激情、导行模式已不适应该课程,因而该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既然为活动型课程,就应体现活动的特点,笔者认为活动型课至少要体现如下特点:一是要有教育性。品德与生活的教材编排就已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我上学啦”就是要让学生逐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知道自己是个小学生了,该做什么?按什么要求去做。接着是“祖国的生日”一课,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爱国主义教育。二是要有知识性。新课程并非单一的思想品德教育课,不只是过去的强调道德认知,引导道德行为,还增加了儿童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教育。要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就有不少的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要交给儿童。三是实践性。过去的品德教育大量的都是用“高”、“大”、“全”的人物、事例进行干巴巴的说教,而现在是寓教于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四是趣味性。儿童不同于成人,有他们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童真、童心、童趣是他们的固有特性,因此教育方式、活动方式一定要适应儿童,为他们所喜欢、所接受,让他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去参与、感悟、体验。

要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的设计要遵循活动课的特点,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其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可少,何为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新课标已有界定,在实际教学中其内涵和外延相当丰富。我们的教育对象遍布城市、农村,所处的生活环境千差万别,他们所在的学校、学校的教学设备也各有不同,我们开展的活动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适应儿童之别,有些就地取材的活动往往效果很好。课程资源的开发应从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因地制宜。大城市的学校可利用学校的先进设备,有声有色地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可利用他们早晚都看到的、现代化的高度文明的社会;小县城的学校可利用他们见到的离他们很近的现代文明;而农村的学生可开发他们的乡村世界、自然界。二是因课制宜。品德与生活共有五个单元和若干主题。如:“我是小学生啦”、“祖国的生日”、“美丽的秋天”、“我爱我家”、“冬天来了”。第一单元可开发本校优秀班级、优秀学生。第二单元可开发离校很近的人文环境,学生手中的图片资料。第三单元可开发学校的周边环境,走近工厂,走进大自然。第四单元可开发家长。三是因校制宜。文化积淀较深的学校,可开发校史、校情,学校培养出的杰出人物、优秀人物;各种藏书、电子读物较多的学校可发挥此优势。四是因人制宜。这里的“人”既指学生,也指成人,实际上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开发,用他们的优秀品格,优秀素质可以影响其他学生,素养较高,内涵丰富的成人(含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

资源既已开发,就要会使用,如何使用课程资源也是品德与生活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工作实践中,本人分析研究了若干课,有的在资源使用上很成功,有的则欠妥,在资源使用上可以这样处理。一是因课利用。如“祖国的生日”一课,不一定要用多媒体,就利用学生搜集美丽的家乡、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建设辉煌成就的图片也行。“美丽的秋天”一课就可以利用孩子们搜集的秋天的各种果实,秋天采集的各种枝、根、叶。二是巧妙利用。利用学生搜集到的各种材料,启发学生有创意地制作,有创意地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巧妙地播放音乐,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三是灵活运用。品德与生活强调课堂的开放性,开放的课堂就会出现很多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这时教师可抓住这个契机进行教育。三是因人利用,自己在听课时曾见过这种情况,全班同学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可一个同学在悄悄地哭泣,何故?究其原因是他妈妈不久因车祸死亡,教师巧妙地讲了一个故事,鼓励他坚强,引导孩子说些鼓励他坚强勇敢的话……使课堂气氛发生转化。也曾见过课堂出现意外教师不知所措的情况,因此,因人而异利用资源也不可忽视。

总之,要上好品德与生活课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以上只是在工作过程中的思考,属一孔之见,只要我们肯动脑筋,灵活机智,品德与生活课程就会丰富多彩、富有成效。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6

我们知道《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活动的形式为儿童开辟了一个宽阔的舞台。我们怎样利用好这个舞台,把枯燥无味的说教融入到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活动中呢?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更多关注的是课堂中随机生成的教育信息。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因此,本节课在目标达成方面落实得比较到位,体现在以下几大亮点:

一、关注开放性课堂对孩子能力的培养。

《品德与生活》是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在这节课里,我打破了课堂上仅有的40分钟的局限,把学习的空间拓展到课前。课前,我带领学生与阳光亲密接触,在阳光下玩“找影子、踩影子”等游戏,从中启发他们留心观察影子的特点。还利用课余时间观察一天当中不同时间影子的长短与方向的变化等。课堂上,孩子提出了“影子有没有眼睛、鼻子、嘴”等问题,可见,学生的观察是很敏锐,思维是十分活跃的。这都是他们在课前愉快的探究活动中,自己去体会、去感受,去发现,切切实实为课堂的学习交流打下基础。

二、关注课堂的生成。

在课堂上,我围绕“实验启示——交流发现——了解利用,感受乐趣——学会科学利用”这一主线,为他们创设了多个活动交流情景,如:指导做实验,探索影子位置和长短大小变化;动手操作,证实影子除了黑色,还会有其他颜色,学会在实践中修改自己的发现;利用手影表演故事,体会影子带来的快乐。这些都是由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机生成的,虽然说没有按预设的前后顺序进行,但从课堂上的讨论声音:“原来影子有长有短的”“原来影子还有彩色的”“原来手影戏是那么精彩的”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讨论中已经不断加深了对影子的认知。

三、关注孩子的生活。

《影子的探索》中包含了大量的科学小知识,怎样在教学中凸现品德课的特点呢?我把教学的重点定为“体验影子这一自然现象的奇妙和有趣,感受影子为生活带来的方便与乐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从而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生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发现影子测量时间、指点方向的作用;利用手影表演故事,体会影子带来的快乐;了解皮影戏,感受影子艺术的神奇;结合生活实际,让孩子根据影子的特点,想办法减少影子对我们的不良影响,如课堂中让孩子把台灯摆在合适的位置,手术台上无影灯的发明等。

品德教育是无痕的,整一节课,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科学的熏陶,感受到科学的神奇,体会科学带来的快乐,产生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发展了探索科学的能力。所以说,在整一节课的处理上还是比较满意的。要是能在“无影灯”这块教学时多给一两分钟,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先让他们说说如何设计手术台灯后,才展示“无影灯”的话,我想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7

《商品无国界》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品德与生活》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第三课《我们手拉手》中的第二色块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到自己置身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并对这种现象的根源进行深入的探究。如何能将比较成人化的经济问题,变成简单易行的、乐于被学生接受的手段,是这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现在看来,这节课成功在以下几点:

一、创设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精彩的导入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融入课堂、参与课堂,这为课堂上深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如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我和你》,通过音乐画面学生感受到了音乐无国界,从而导入本节课题:商品也无国界。

二、多元化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实效。

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实用的的评价语言,更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孩子因为老师启发式的评价爱上动脑。如在交流身边的各国产品这一环节,学生一开始交流的大部分是汽车、手机、家电类的商品,范围比较窄,我就引导孩子“我注意到了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家电、汽车、手机,那我们的身边有没有国外的食品或动画片、电视剧、电影呢?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

在比如,在交流加入世贸的好处时,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通过引进别人的技术,在他的基础上再加以创新,提高我们的水平。”我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你太了不起了,将来一定是个优秀的企业家。”一句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犹如一缕春风,轻轻拂过,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被激发的淋漓尽致,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每个孩子的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所以在课堂上他们的每次发言都希望得到老师与众不同的评价,这时候我们就要根据孩子独具个性的发言给予差异化的评价,如在交流中国有哪些产品走出国门时,我根据学生的发言,给了他们差异化的评价。

生:伊利牛奶走出国门。师:嗯,奥运会上选用的伊利牛奶,让他走进了世界各国。

生:海尔的家电走出国门了。师:是啊,我们家就特别喜欢用海尔的冰箱。

生:李宁的服装出口到很多国家。师:嗯,李宁奥运冠军龙服,伴随着奥运会国旗一次次升起,确实受到中国迷的追捧。

师:我还知道青岛啤酒也远销海外。师: 对,这也是我们山东的骄傲。

三、将课堂与社会现实连接起来。

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学品德课程是为关注现实而生,为解决问题而立。在设计你我共赢这环节中,怎样从身边那么多的商品中挑选出学生感兴趣的商品来研究,是我们当时一直在犹豫不定的问题。后来,我们想到目前争议最大的苹果手机,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而在苹果的案例分析上,我们主要研究两个问题

(1)圈出苹果的供应商和参与组装的国家。

(2)根据苹果的利润分配图,谈谈你的发现。

第一个问题,旨在让学生理解“世界科技的发展,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理解世界人民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一目标,而第二个问题,引发的学生的思考比较深远,可以是创造与制造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不同,一个是中国的现状:人力资源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价格比较低廉。这些都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都引发学生深深的思考。再如,前些年,有个美国记者发起了一次“抵制中国制造”的活动,并且写了一本书《离开中国制造的日子》。所以在“你中有我”的环节中,我们将这个社会焦点拿到课堂上,既让学生感受到世界人们离不开中国,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原来身边的很多事件都折射出品社课中的问题。

四、活动为主,超越文本,促进学生成长。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综合课程。活动是品德课的灵魂,在交流“我国出口的商品”这环节时,学生一一起来回答,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国力的增强,于是我设计了“借助资料,将出口的商品在世界地图上插上国旗”这一活动。最后学生看到鲜艳的国旗在世界各国高高飘扬,自豪感油然而生。使教育的目的真正达到了“无痕”。

总之,本节课通过多样的活动、多元化的评价将比较难、深的经济问题演变成学生能够乐于接受的、勇于积极探索、思考的品社课堂,相信本课之后,学生会以崭新的思维方式审视身边的经济问题。最终回到新课标提到“学生通过教材、教学所学得的一切能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的生活、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等。”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8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标准,新的教材,给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使教学生命力更加旺盛。作为担任《品德与生活》教学的老师,我也在努力探索、实践,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少一点距离,多一份亲切。

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往往是师教生学,进行权威性的“对子”交往,而《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则变成了平等的师生参与性交往。教师放下了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如在教《拉拉手交朋友》一课时,为了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学一开始,我先自我介绍:“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华庄中心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是你们的班主任杨老师,我们以后会在一起学习语文、品德与生活等各科知识,做各种有趣的游戏。你们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来找我,我会帮助你们的,你们愿意和杨老师成为好朋友吗?”一席话,师生之间的距离顿时拉近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也始终作为一位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用活泼生动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整堂课的气氛热烈融洽,学生学得更积极了。

二、少一点束缚,多一份空间。

《品德与生活》与以往传统的思品课相比更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如《我们的校园》一课我就主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方式。参观时,我根据学校实际设计了几条不同的参观路线,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分组开展参观活动。在参观校园过程中,我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适当的记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无拘无束地活动,从不同角度思考、观察,思维始终处于较积极的状态。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学生们在表达校园中自己喜欢的地方时用了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剪一剪、贴一贴等多种方法,不仅体现了教材的选择性,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同时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加深了对学校的认识。

三、少一点说教,多一份体验。

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材一般是通过一两个生动的故事或事例来传授一个道德观点。尽管这些故事大都是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但这些事例毕竟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从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是不同于直接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的。《品德与生活》扫除了空洞说教,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让学生有了亲身实践的体验,使思想品德课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像《盼盼迟到了》、《上学路上》等课文都可以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将自我融入情境,自觉地生情,潜移默化地移情,达到自悟的效果。另外还可以组织各种竞赛活动让学生来体验,我在教《坐立走有精神》一课时就开展了“坐立走比赛”,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尽情体验,自由展示其潇洒、优雅的仪表,最后评选出班内“坐立走”小明星并颁奖。活动中,学生们热情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在颁奖时,充分体验到了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少一点呆板,多一份童趣。

《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的评价更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和表现,重视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更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对于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单调机械地重复“你真棒!”“你真好!”等套语少了一份童趣,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那些类似颁奖、送礼物等比较生活化的激励方式却常常能掀起意想不到的高潮。在《送给新年的礼物》一课中,我就针对学生喜欢童话这一特点扮成了童话里的新年老人将准备好的有关的“小明星”证书、奖状、小奖品等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学生。送礼物时,我更关注那些“不起眼”的学生,尊重那些“不听话”的学生,让他们增添信心。这堂课上,每一位学生都欢欣鼓舞,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充分体验到了当“小明星”的喜悦。

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一堂生动有趣、充满热情的课,能对思想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让教学发挥出最大效能。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9

一、在实践中感悟。

对于儿童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对他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对于品德教学来说,只有引导儿童关注和“实践”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意义的教学,只有引导儿童学习和学会创造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效的教学。因此,在品德教学中,应引导儿童重视、关注、观察、感受、体验、提高和创造他们自己的生活。设计“游戏去认识风,寻找风”既可让孩子们学到了有关风的知识,又引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还满足了天真好奇的天性,进而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融会贯通,然后进行自己的再创造,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可谓一举多得。

二、在竞争中感悟。

有竞争就有动力,当今社会更是充满竞争的时代,教师若能利用学生的这种上进心,引导他们进行正当的竞争,不仅能增长他们的知识,锻炼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上进品质,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别的同学能做的,我也能做到,这是一种竞争,别的同学不能做的,我能不能做到呢?这更是一种自我激励,正是这种永不言败的竞争意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一种高涨的学习情绪。这种竞赛活动,教师融入其中参与活动,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又拓宽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还能点燃同学们创新的火花,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它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的同时,又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同样的事物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让学生初步懂得要全面地看问题。

三、在游戏中感悟。

让学生回归自然,去感受风,去追逐风,与风儿尽情地玩。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真正的放松,在游戏中,学生全身心参与,口动、脑动、情动、行动,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风带来的乐趣。并在玩中发现,在发现中玩,使教学得以更进一步的深入。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0

《穿衣服的学问》是广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纵观我们现在的生活现状,大多数幼童生活的自理能力较差,存在着依赖思想,特别是衣服的选择、搭配,基本上都由家长包办。同此可见,我们很有必要与孩子们一起探讨穿衣服的学问。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入手。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的最好老师,能否激活课堂活力显得极为重要;其次,本课题材来源于生活,我便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学,又把所学内容放回到生活中去。与孩子们一同学完《穿衣服的学问》一课后,我真是收获不少!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一开篇,就利用悠扬的背景音乐、色彩明丽的图片明确地告诉学生——冬天要到了。孩子们通过回忆在生活中的一些认识,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同时,通过小品表演再现生活内容,学生看后,进行热烈地讨论,无形中也让学生意识到课堂和生活是融会贯通的,在生活中可以学习,课堂学到的知识也可以回归到生活中去。

此外,为了更好地创设情境,我恰当地运用了各种教学手段。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主探索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生活为载体,把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在教学中,我非常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资源。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让学生动手操作,设计颜色搭配合理的服装以及让旧衣换新貌,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怎样穿衣服才最美的生活常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让学生学会了节约,一物多用。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举办的“谁的衣着最美丽”评比会非常地成功。活动中,学生各自发挥想象力,利用自身的特长,大胆地展示自己选配的美丽的服装,一个个学生俨然一位位魅力十足的小模特,他们的精彩表演把课堂学习推向了高潮。通过欣赏模特的展示活动,学生从中也感悟到怎样着衣才是最美的,进而达到了我预定的教学效果。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1

要改变长期以来保守思品课的弊端,就必需改变陈腐的教学方法,就必需紧密联系同学实际、生活实际,就必需让我们的课“活”起来,让我们的同学动起来,在活动中促进同学自主发展,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加深感受、体验、探究和感悟,这样做才可能达到此项活动课程的总目标。

在本堂课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巧妙活化教学素材

新课程明确指出:本课程教材主要不是作为知识载体来供老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的活动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和时地把社会中科技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和时吸收到教学内容中去,不时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所以我们应该打破教材框架,灵活地处置教材、运用教材。例如活动一开始,我就改变教材平铺直叙的手法,通过课件比较“爱爱”和“淘淘”在家截然不同的表示,感受到作为小朋友要多替家人着想,并发生在家做“开心果”的情感动力。又如在让同学了解相关生日常识时,并不是翻开教材读一读就算了,而是巧妙改变为竞赛台,让同学把课前的调查通过竞赛的方式展示出来,增强了兴趣,发展了课外搜集资料的能力,体验到胜利的乐趣,充沛提高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

(二)、灵活选择活动形式

兴趣是学习之魂。《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它所出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力求“童心”、“童趣”。假如教师能够掌握教材和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采的活动形式,就容易激发同学的强烈情绪,调动同学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如在“做个开心果”这一环节中,先让同学通过课件的对比,讨论怎样才干在家做个“开心果”,然后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扮演反馈,展示出同学对家庭和家人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甚至把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融为一体,通过自编、自导、自演、互评的形式,不时对照自身的言行,实现生生互动的自我教育目的。

品德与生活课主要以同学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同学良好习惯,激发同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在给母亲过生日时,能结合生活实际让同学自身动脑筋、自身出主意为妈妈过生日,充沛体现了自主性。在送礼物时,教师设计了让同学自身用所学的知识制作礼物,不只燃发了对母亲的敬爱之情,而且在活动中锻炼了同学多方面的能力,如:歌唱能力、泥工能力、绘画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把美术、音乐、品德进行有机地整合,增强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开放性、发明性。看来,教师巧妙选择活动形式,:让同学感到新鲜,得到锻炼,让课堂充溢活力,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注重课后活动延伸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儿童的实际生活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教师虽然通过课堂教学,使同学明确了生活中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的道德行为准则,但是事过境迁,同学往往会淡忘课堂内所要求的。所以我们教师应把视线转移到家庭、社会中,与家长携手并进,形成家校合力,一起关注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在全课尾声中安排与家长一起填写“向日葵”图:把每天为家人所做之事填入到向日葵中,并将此项习惯锲而不舍,使活动真正开展起来,以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2

《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以它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深受我和孩子们的喜欢。这种课型为低年级儿童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的奠基石。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而且传统课堂的纯粹传授也不再受学生的欢迎。有幸接触两届一年级“品生”课的教学,我觉得“品生”教学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努力在教学中架设从学习到生活、活动的桥梁。

1、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搭建活动舞台让他们去体验

体验是维系认知和行为的重要中介环节,没有体验德育过程就不完整,因此强化体验是增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如《家里的我》这一主题单元教学中我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细化这一主题。如:“全家福展示”、“为家人做一件事”让孩子体验———我是家里的一分子,从而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接着通过“洗衣服比赛”、“剪指甲比赛”、“缝纽扣比赛”以及“叠衣服比赛”等让孩子在活动中展示———我已经长大。一系列的活动过程我还特意为孩子们留影为他们制作“成长的足迹”,给孩子的成长留一分宝贵的回忆。

2、及时交流,升华认识

《课程标准》指出“讨论是最常用的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辨析在思想品德中能起到既明理又导行的作用。”因此在活动过后我们要及时让孩子们就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或心理感受进行有效的交流分享。如在《家里的我》每一活动过后我都及时辅导小组长组织交流。在交流中孩子们认识到了“妈妈(奶奶)每天给我洗衣服,很辛苦,所以我以后要听她们的话,还不乱弄脏衣服。”“衣服很难叠整齐,但是我一定要学会,再帮妈妈,让她不辛苦。”“指甲里有很多脏东西,以后我不留长指甲,还要经常洗手。”……每一句话都让人感动,所以我建议学生把话写在“爱心卡”上回去说给家长听。

从体验到认识,胜过千万遍说教。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做到润物细无声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品生课的教学决不是孤立的,而是立体的多角度的。我们应该注重它与其他学科间的整合让思想品德教育无处不在又不露痕迹。再说,农村教师一师任多课又为这一做法提供了方便。如《我上学了》这一主题单元的教学我就整合了语文课第一单元《上学了》和心理健康课中《我是小学生》。《我的同学和老师》我将它整合到体育课的游戏中,让孩子在玩耍中与老师和同学亲密接触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师生、生生间的感情。这样一整合既为活动的开展积攒了时间,又将品德课上的思想教育很好地渗透到各个角落,做到润物细无声。

三、开发课程资源,发挥地方资源与校园资源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课程窄化为“学科”,窄化为“教材”,甚至“教科书”,那么课程资源也无非是一些书面的材料。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走出教材的狭隘视野,广开思路,因地制宜,让课程资源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素材和条件,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专家认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在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我试着这样做:《大自然真美丽》的教学中我则充分利用大海这一地方便利带领学生“亲亲大自然”,然而海边的载沙行为引起学生的兴趣,我索性讲起载沙的危害性,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有效制止这一行为,当然,一年级孩子所能做的便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写“爱护沙滩不载沙”等标语。过后就这一主题我开展了“保护大自然”的班队课,学生通过一组组照片和一段段声情并茂的解说认识到:大自然很美丽,但很脆弱。并签名表示从现在开始从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爱护我们的大自然。接下来,我将充分利用学校的绿色资源带领学生定时开展“护绿”活动。教材或教参只是为我们提供个参考,而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借助“参考”努力向社会、生活延伸,让孩子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

四、借助家长的力量让学生的行为习惯真正得到落实

随着计划生育的有效落实,家中的孩子几乎是独生子女,这更增加了中国家长溺爱孩子的情感。因此对学生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得到家长的配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家访,把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评价策略作为“建议”向家长提出;接着,通过不定时的“信访”、“电访”将每一个活动目标实现。如《我长大了》要求学生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且不会的事学着做。这就要求家长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去锻炼。《我是家里的开心果》就要求家长配合接受孩子的关怀或问候。《在学校的一天》中孩子作息时间的安排并执行更是需要家长的全力辅导和督促。......总之,只有家庭与学校形成一股合力才能让学生的行为习惯真正养成,才能让学生更茁壮地成长。

《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更广阔的生活世界中去,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3

这节课的活动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立足于学生的经验世界,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一些损坏眼睛的不良习惯,通过亲身实践,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孩子们懂得了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增强了保护眼睛的意识;通过诵读儿歌,请校医作现场指导,使学生加深对科学用眼的认识,确实学到了一些保护眼睛的基本技能。

1、努力创设开放、活泼的教学情景。

活动的设计着眼于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珍爱生命,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让孩子们在猜谜,蒙眼睛看东西,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诵读儿歌、请医生作眼保健操的现场指导等一系列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中获得思想上的认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2、关注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活动的开展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参与,评价以正面鼓励为主,让学生猜一猜、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在活动中,我始终尊重孩子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实践,懂得保护视力的重要,从而主动地关注自己视力情况。

不足的一点是:最后课堂延伸阶段,除了倡议举行一次眼保健操比赛之外,如果能附加一份讲究视力卫生的评比表,作为持续性的激励,就能进一步把教学活动引向深入。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4

新课程为德育课堂注入了活力。我们以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涨的热情投身于教学改革的研究中,使课堂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着“形似而神异”的现象,甚至在某些地方也步入了误区,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去关注思考。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我们的班集体》一课中,我们召开了“我的心里话”发布会,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话,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通过《品德与生活》的教学,通过一系列的生活体验,生活探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具有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自律、自信,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要扎实的上好这门课程,首先应了解《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性质,它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生活发展的综合课程。根据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生活和品德形成的需要,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行为规范,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文化教育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

体验产生理解,体验产生情感。体验是对具体的社会事物或情境的亲身经历,它不仅仅发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还会作为活动的结果而存在,并且作为活动追求的结果。体验学习活动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活动的模拟活动,它可以分为直接体验和模拟体验。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断地积累经验,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我知道了要上好一节品德课教师要根据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亲身体验,提高教学实效;要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更要加强自身修养,要以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带动学生。

这就是我在这门学科的教学实践后所得,所思,所感。我想:我会朝着我奋斗的方向,不断完善自己,把《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很好地用于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课堂中。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5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对生活、学习充满热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与小动物》这一课的内容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为一体,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小动物为切入点,将学生带入“动物世界”,感受小动物的可爱,生命的可贵。以正确的科学观引导学生要珍爱动物,热爱大自然,以激起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上了这一课后,对于自己的教学我作了一些反思,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努力体现《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希望能将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感兴趣的题材上;鼓励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希望孩子能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根据教学大纲对本课的知识要求和行为要求,我从知行两方面制定出本课教学目标,目标完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上,紧紧围绕“激发学生珍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展开教学,借助形象生动的课件,调动学生的一系列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了解到许多有关动物方面的知识,树立起要爱护动物、和动物做朋友的情感愿望。这样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本课教学分为“游戏导入——我和动物交朋友——活动总结”三大部分,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次清楚,目的明确。通过制作“动物明星卡”及开展“动物知识竞赛”活动,使学生增长了许多有关动物方面的知识。通过“我和动物交朋友”这一环节,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爱护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片断]:“我们是朋友”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人与动物朋友相处的画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配乐欣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

师:喜欢这些图片吗?为什么?

生:喜欢,因为这些动物真可爱。

生:因为有了动物,真快乐。

生:我想说我们与动物是好朋友。

生:我想说……

师:是啊,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不光是照片上的这些人喜欢,全世界的人们都非常喜欢,和它们生活在一起快乐又亲密!这都是些幸运的动物,因为他们有人疼,有人爱。可是有一些动物朋友生活的并不快乐。(教师播放课件动画“我是一只小小鸟”。动画讲述了一只小鸟生活在树林里,要经常面对“歹徒”的枪杀,又因人类的乱砍乱伐而无家可归,在风雨中小鸟无处可躲,被淋湿的小鸟只能到残破的水泥管中躲雨,瑟瑟发抖。小鸟多想回家,它想家,看着自己的家被无辜毁掉,小鸟泪水直流;下雪了,小鸟冻晕在地里……凄婉的画面再加上扣人心弦的歌声,小鸟的悲惨遭遇紧抓住了每个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心。诺大的课堂里悄然无声,许多学生的眼里已经充满了泪花,所有的人都在体会、思考……)

师:小朋友,看了这些你的心情怎样?如果你就是那只可怜的小鸟,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生:(哽咽)这只小鸟真可怜。

生:我很想帮助它,让它快乐点。

生:如果我是小鸟,我想说求求人们给我一个家吧!

生:我想说人们别再乱砍树了,救救我吧!

生:我真害怕,谁能帮助我!

生:我们也有生命。

……

[感触]: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高潮部分,在分析学生心理活动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教学素材——录象和动画,给学生视觉、心灵上的刺激,师生一起走过了从喜到悲的心路历程。“喜”让学生体会到人与动物是朋友,和谐相处多快乐!“悲”使学生知道了现在还有许多小动物正遭受人类的伤害,它们急需我们的保护。这环节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动画《我是一只小小鸟》那震撼心灵的画面和略带悲伤的音乐成功地渲染、营造了课堂氛围,不仅感动了学生,而且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自然地引发了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真情。从学生的表情、眼神、语言看,他们的体验是深刻的,发自内心的,必将会影响他们今后很长的人生路程。

下载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下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下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受到一年级三个班在习惯养成方面有很大不同,这些点滴的行为习惯,给课堂教学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说:一班各方面的习惯......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标准,新的教材,给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使教学生命力更加旺盛。作为担任《品德与生活》教学的老师,我也在......

    人教版二下品德与生活期末复习

    一、填空 1、地球是人类共同的 家园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大家要共同 爱护 。 2、生活垃圾要 分类 。废旧电池要 扔在有毒有害垃圾箱 里 。 3、我的家乡在 新疆 ,我最喜欢家乡的......

    二下品德与生活《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二下品德与生活《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态度与情感: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体验成长的乐趣 。 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春天的脚步》教学反思 这一课主要通过观察来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融入到情境当中,愿意把他知道的、听到的、想到的、甚至猜到的告诉给大家,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听觉感官,“......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应密切联系生活,品德来自于生活,生活中也必定有道德。 第一、课堂上,教师珍惜可生成的以及突然生成的教学资源,可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反思 本学期开始,我承担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第一次担任这个学科的教学,我做了许多尝试,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四个一 一、转变教、学的方式,感受学习的乐趣 本堂课采用了“活动化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学习知识。例如让学生通过朗读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