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的收入与负担调查
农民的收入与负担调查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正逐步增加,农民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通过对同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结合自己家中收入情况,我认为去年我村农民收入情况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此外。通过综合概括统计,写出次调查报告。
现在农民收人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的兑换。小麦、玉米、大豆等是农民的生活资料,在卖出的同时—定要留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作为—年的口粮。红薯、芝麻等经济作物自然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粮食收入以后,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农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副业养殖也是农民的收入之一,在农村几乎每家都养一两头猪,此外还有牛、羊、鸡等家禽,这些卖掉以后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农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种植上除去种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养殖上,除去幼苗、饲料以及家禽的医药费等,农民一年净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这个数字还是可观的。
由于粮价上涨,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都比往年同期高得多。小麦由往年0.69元/斤上升到去年的0.90元/斤,玉米价格也有明显上涨,价格十分可观。一般的农户,种上4~5亩田,就可收获3000多斤大米,留下口粮,大概可卖2000多斤获1000多元,一年两季水稻,一般都可通过种水稻卖2000多元,若是种田较多的农户,卖稻谷有时可达4000~5000元,这是一份可观的收入。粮价上涨,粮食的价值不言而喻,农民的重要性也从中显现。所以,我认为粮价上涨,对农民较有利。正因如此,农村居民收入较往年一般都有所提高。其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饮食的追求也提高了一个档次,对肉类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去年全年,市场上猪肉的价格都久高不降,常维持在10元/斤,比往年的6~7元/斤高得多。猪肉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市场价值规律自发的影响下,猪价自然上涨。这对于饲养猪的农民而言,又是一件幸事。一般的农户,都会喂养两头肉猪,待饲养到200斤左右,将其卖出,便可卖2000多元,除去成本,大约每次就可以赚1000多元。那些喂有母猪的农户则更是幸运,全年一个母猪最少能产两窝小猪,有时还能产三窝。对于30斤左右的小猪,价格维持在8.5元/斤左右,因此每窝小猪便可卖3000多元,除去买饲料的成本,每窝小猪最少也可赚2000余元。村里几家农户都称,去年养猪都大大地帮了他们一把。
可是农民拿着这些钱并不是很开心,接下来钱就要向外拿了。到了年底每年必不可少的是村统筹、提留。家里孩子增几件新衣服,那拖拉机的大轮子用了好几年了也该换了。剩下的要全部给孩子来年的学费、生活费,或许到了春节还得借—些才能过个好年。要是遇上了灾荒,天气不好,收不到粮食。剩下的恐怕填肚皮都不一定够。要是万一家里有个人生病,恐怕不借钱是看不好了。这借来借去,家里就欠债了,以后的每年得节约,少吃几顿好饭,少穿几件新衣服,还了钱,才能松口气。农民收入除去支出,剩下的只能维持简单的生活,万一有了天灾人祸就得借钱,可这也不是办法,借了钱总得要还,现今农村居民种田、耕地面积逐渐减小,很多农民长年在外打工,家中只种有够吃的小麦,根本没打算以此为生。因此,如今真正以种田、耕地为生的农村居民人数正逐步减少。很多农民只在农忙时节在家劳作,平常时候都外出工作,以满足生活上的需要。因为农业上人员的减少将意味着工业上将有更多的劳动力,可能会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但这也可能是一件坏事,因为如今市场上下岗职工人数久久居高不下,市场上原本就有很多闲余劳动力,农村居民若仍一心向往城市的生活,放弃耕种,那么很可能使我们最基本的农业生产水平下降。
目前,绝大多数的农村老人靠子女供养。伴随人口流动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凸显。据南方某贫困县2003年调查统计,外流人口已占农村人口的46.8%,72%的留守老人依然干农活,90%的老人需要照看子孙,83%的老人没有任何积蓄。有的老人不堪生活重负,导致极端事件发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受城乡二元结构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工缺乏社会保障、工资偏低与工伤疾病使他们的家庭生活相对贫困,而70%以上的农民工在进城时把父母、妻子和子女留在了农村,催生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俗称“386199部队”这一特殊社会群众。农民收入增长滞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情况经历了四个明显的不同阶段:1978—1984年农民纯收入从改革前的134元增加到35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加1.3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7.7%。1985—1988年是农民收入继续缓慢增长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98元增加到53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增长率为5.0%。1988—1991年是农民人均实际纯收入停滞徘徊的阶段。农民人均纯收入从602元增加到709元,名义上增长率为17.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1989年农民人均收入比上一年实际下降了1.6%,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实际纯收入的首次下降,出现了负增长。1990和1991年虽有好转,但3年平均实际增长0.3%。1992年至今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恢复增长阶段。农民人均纯收入由784元增加到2090元,增加了1.7倍,年均增长率为21.7%,实际增长率5.4%,恢复到缓慢增长时期的水平。总的看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滞缓,而农民人均负担率却逐渐提高。
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医疗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农村教育费用负担过重。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担主要压在乡村两级政府上。《中国经济导报》全国农村住房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998年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159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主要是学杂费增加较多,人均增加额占该项支出的73%,对低收入和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讲增幅更加突出。许多地方农民在交“三提五统”(内含教育费统筹)之外,还要交人均数十元的教育费附加。巧立名目乱收费。有些村干部和乡镇干部,为了谋求个人的政治前途,置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于不顾,甚至肆意践踏国家法律。要维护机构的“运转”,满足腐败官员的挥霍,一些地方的农民就像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农民合理负担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农民承受的不合理负担则越来越沉重。据农业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统计表明,1991年能够统计到的农民支出的行政性事业费高达17.7亿元,各种罚款23.1亿元,集资摊派41亿元,其他社会负担38.1亿元。上述各项合计,人均13.8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2.5%。但是地方调查结果表明,不合理负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大大超过农业部的统计结果。有关数据表明,不合理负担远远超过了中央规定的5%的警戒线。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轻农民负担提出的“八个禁止”1严禁超标准收取农民负担。②严禁搭车收费和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③严禁强行收取村提留乡统筹。④严禁在农民家中拉粮食、牵牲口、搬家具等。⑤严禁动用警力、警械和“小分队”、“工作队”上门收款收物。⑥严禁在收取统筹提留中,非法打人、抓人、关押人。⑦严禁将收取统筹提留与乡镇干部的工资、资金挂钩。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谈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时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重民生、促和谐。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温家宝总理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讲到的令人振奋的政府对民生工作的思路。
政府始终把人民的安危冷暖记挂在心,乐百姓乐、苦百姓苦,这样的政府,农民还愁过上好日子吗?日子会越过越好,农民的收入会越来越多。
第二篇:关于农民收入及负担社会调查问卷
关于农民收入及负担社会调查问卷
亲爱的农民朋友们:
您好!
我们这次的调查目的是为了要了解农民收入状况,包括收入水平、收入来源、收入结构,并据以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为了解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希望您能按照问卷中的说明打√",或在----填写,谢谢您的真诚合作。
调查时间:____年___ 月___日,问卷编号:_____
您的姓名: 您是不是专业养殖或种植户?是不是
是专业养殖或种植户的,请填上养殖或种植何种物种及数量:
(1)您的年龄多大?______________岁
(2)您家有几口人?______________口人
(3)您家的主要劳动力有几口人__________口人
(4)您家的土地有多少亩?___________亩
(5)您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______________
A.依靠农业生产B.依靠基本工资C.依靠手工制造业
C.外出务工D.其他______________
(6)您家中外出务工人员几人______月薪多少______
(7)影响您经济收入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
A.自然灾害B.经济形势C.粮食价格D.其他______________
(8)您家去年的纯收入是:
A.1500元以下 B.1500-3000元 C.3000-4500元D.4500-6000元 E.6000-7500元F.7500-9000 G.9000-11000元 H.11000-13000
元 I.13000-16000元J.16000-20000元 K.20000-30000元 L.30000元以上:______ 元
(9)除了农业收入外,您家还有其他兼业收入吗?
(10)您是否了解政府的富民政策:
A.了解B.不了解
(13)粮食生产在您的家庭收入中的位置:
A.重要B.不重要
(14)您对对今年粮价的看法:
A.基本合适B.偏低C.偏高 D.不了解
(15)您打算如何安排粮食种植面积:
A.想扩种,但无农田B.肯定扩种粮食C.增加经济作物生产
(16)目前影响您家庭增加收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缺乏资金B.缺乏技术C.缺乏劳力
(17)您家庭今年的春播资金是否够用:
A.够用B.不够用
(18)资金不够用时如何解决:
□向亲朋好友借贷□出售农产品筹措 □其他____
(19)今年您家人均纯收入与上年相比是否增加
A.收入下降 B.收入上升 C.没有变化
(20)收入为何下降:
A.自然灾害 B.农产品价格过低 C.经营管理不善
(21)您家人纯收入上升原因: ____
(22)您家庭中最高的受教育程度是:
A.小学及以下 B.初中 C.高中或中专 D.大专 E.大学 F.研究生或以上学历
(23)您家去年的教育支出是多少元?_______________元,约占您总收入的-----%
(24)您的家庭中开支最多的是:
A.家庭生活费B.子女教育费C.医疗费D.生产支出E.其他一些必要开支
(25)你希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镇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的措施:
A.发展大棚蔬菜,壮大规模农业
B.招商引资办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扶持私营企业)
C.培养农村经纪人队伍,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
D.农产品结构调整不仅要科技,还要资金支持
(26)你最盼望、最迫切、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7)最后谈一谈家庭主要收入有何看法和见解?
谢谢您的配合!祝您身体健康,往事如意。
第三篇:农民收入与支出情况调查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题目
学校名称:河北经贸大学 所属院系:经济管理学院商务系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2010级网络工程1班 联系电话:
农民收入与支出情况调查实践报告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的经济收入低,增收难,素质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大。
“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万家富;农村定,天下定!”因此,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基础设施不齐全,经济不发达。
农业问题: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的东西卖不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土地资源不足,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及土地产权模糊。中国由于人多地少的国情,因而农民得到的土地很少,甚至有些地方的农民没有土地,所以在农村种就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农民的负担重。虽然国家推行农业税,要求减轻农民的负担,但一些地方政府还是压榨农民,农民的负担并没有得到减轻,使农民的收入减少,这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作为“三农”问题里的主要参与者,农民的财政情况究竟怎样,生活质量究竟达到了怎样的水平,对于这些我们了解的还不够多,于是利用这学期暑假,我们对几户农民家庭进行了访问,调查了一下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及大致比例和主要支出款项及大致占整体支出的比重,据此总结出整个乡村居民的家庭财务情况。由于时间及所采访的家庭有限,这次实践还不够全面,不能准确的反映出当地居民的实际状况。以下为实践结果。
第一类,有家中成员外出打工的家庭。
由于农民人均分配的土地有限(调查的村为每人1.4亩,但听说将要修路,这个数据还要减少),不足以供整个家庭的劳动力劳动,因此这种情况如今在农村比较普遍,可谓十中有八九个都为如此,有的是年轻子女外出打工,父母在家种田,有的则是父亲或母亲出外打工,留下一人看家,甚至有的全家都外出打工了,当然,还不止这三 种情况。我们访问的是第一种。
户主:李学军,42岁,在家种田
妻子:田立新,40岁,在家种田
儿子:李亚飞,19岁,外出打工
女儿:李亚楠,16岁,外出打工
主要收入:父母两人在家种了十多亩(特殊情况,开荒得来)棉花,每年大约能卖个一万块钱,儿子打工装配件,一年能有5000元的收入,女儿在电池制造厂上班,一年也有6000元的收入,打工与种田的收入比约为5:2。
主要支出:儿子女儿在外面主要是饮食和衣服方面的花费,而且由于厂中有免费的午餐和晚餐,这方面 每人每年消费不到两千元,父母在家中主要是农资品的消费,化肥、农药、地膜等,一年大约要花费3000元,食物方面,由于院子中一年四季都有青菜,花费倒是不大,但因为面粉需要购买,因此每年也要花销1000元左右,不过家里攒着钱最后基本上都要用于儿子结婚时盖房、装修、下聘等,总共大约需要10多万元。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大致分析出,打工已经成为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家中有一人打工时纯收入就基本超过了种地的收入,这也是这么多农民为何选择外出打工的原因之一。
第二类,家中有孩子的新家庭
这种情况在农村也比较普遍,大约占到6成左右,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家中需要有人照顾孩子,很难干其它的活,孩子长大点以后情况就比较好了,在此我们是一并来讨论的,以下为调查所得。
户主:刘海良,24岁,外出打工
妻子:李晓燕,24岁,在家看孩子
儿子:刘罗成,3岁
主要收入:妻子在家照看孩子,大部分时间呆在娘家,没有收入。丈夫打工砸石头,一年能挣四万多元(但实在太累,一般人承受不了)。
主要支出:除了夫妻二人饮食 起居的花销(一年一万元左右)外,就是宝宝的开销了,吃药、买玩具、奶粉、零食等一年大约花5000元(现在的孩子基本上学都被如此宠着)。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孩子是现在家庭的一大笔开销(农村城市都是如此),不但母亲要照顾他不能赚钱,而且孩子本身的花费也很惊人。
第三类,家中有上大学孩子的家庭
户主:梁瑞,56岁,在家种田
妻子:王杰,54岁,在家种田
女儿:梁彩霞,25岁,工作
儿子:梁龙,22岁,上大学
主要收入:父母在家种棉花,十二亩,年收入15000元左右,女儿刚找到工作不久,挣钱不多,除去房租吃饭等一些花销,几乎不剩,儿子没有收入。
主要支出:儿子上大学,一年学费、住 宿费、饭费、书本费等加起来大约9000元,家中农资一年花销3000元,食物花销1000元左右。由上面数据可知,农民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很不容易,他们不但没有收入来源,花销也是巨大。
第四类,老年家庭
这类情况是比较少的一种了,因为大部分老人都跟着儿子一块儿生活,很少有自己独立的。
户主:王通,65岁,经商
主要收入:儿子每年给1500元,自己卖菜籽一年大约赚1000元。主要支出:买食物一年1500元左右。
由以上数据可看出,老年人收入不高,花销也单一。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综合不同类人口多占比重大致得出,方营乡人均纯收入约为6000元,人民收入水平还算可以,但我们知道这个数据虽然应该与实际差距不大,但我们所调查的类别实在太少,太不够全面,与农民真正的收入与支出相差很大。虽然如此,这次实践加深了我们对农民的了解,对我们认识农村情况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篇:农民收入情况调查
唐山市丰润区农民收入情况调查
一、收入情况比较
过去唐山市丰润区农民收人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的兑换。小麦、玉米等是农民的生活资料,在卖出的同时—定要留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作为—年的口粮。花生、地瓜等经济作物自然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主要是指花生等种植较多地区)。粮食收入以后,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农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副业养殖也是农民的收入之一,在农村几乎每家都养两三头猪,此外还有牛、羊、鸡等家禽,这些卖掉以后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农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种植上除去种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养殖上,除去幼苗、饲料以及家禽的医药费等,农民一年净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
如今唐山市丰润区农村经济增长居唐山首位,关于此问题该区区委书记刘彦华回答:“这得益于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
优种化种养增产。唐山市丰润区有冀东粮仓的美称,可在前几年中,丰润农民却出现了增收难。为此,丰润区把优种优育作为农民增收的第一步,近5年来,丰润帮扶农业优种投入就超过了亿元。区里为农民引进和选育了新西兰的荷斯坦奶牛等10多个畜禽品种和牛妈妈鲜枣、阳红桃、迷你西红柿、果味黄瓜等上百个农作物品种,所产生的效益超过投入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标准化管理增效。丰润区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到“三个抓好”,加强种养业的标准化管理:一是抓好标准制定。二是抓好示范引导。三是抓好检查落实。通过这些措施,丰润区先后建立了石各庄、丰润镇、火石营、韩城、李钊庄五大蔬菜标准示范区,其中蔬菜无公害基地认证达到了23.5万亩,还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奶牛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县”。
产业化经营增利。如何让农产品赢得市场?丰润区的办法是“两靠”:一靠有实力的大型龙头企业,二靠精明的农产品经纪人。(http://.cn 2007年05月24日13:33 国际在线)
二、存在问题
1.农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
2.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力图通过调优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农民自身对接市场能力弱、信息少,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增收空间尚未彻底释放,农业生产收入还很低,甚至没有什么收入。
3.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从农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从企业用工看,企业认为本地农民不好管理,对超劳动时间、超强度的工作不易接受。因此,我们的农民难以充分业变,就业困难很大。
4.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据统计,农村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占绝大多数,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绝大多数缺少必须的技能。因此,在农村中,“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民人数最多,“创业无心”、“创业无门”、“创业无能”的现象十分突出。
三、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什么农民增收如此困难?究其原因,农村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人的因素。突出表现为文盲半文盲的农民较多,劳动者素质不高。多数农民市场意识 1
淡薄,适应市场的能力差,缺乏进市场、闯市场的劲头,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富也安;部分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未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要求,沿袭着传统的工作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
2.政策因素。突出表现为由政策推动农民增产增收的效果不够明显。近年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但除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外,我们的农民切切实实得到的实惠较少,农村和农民状况变化不大,效果不够明显。
3.科技因素。科技因素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农民身上,我们的绝大部分农民不懂也不会用新技术,一些新的技术也不愿接受,年复一年地沿袭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变;另一方面体现在科技服务体系上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农业技术人员不足,服务机制不活,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面较小。
4.资金因素。首先,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其次,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因此,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5.农户信息不灵。改革把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与建议
在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畏在民怨。”农民增收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在解决这个事关全局的问题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运用综合措施,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富裕的新农村。这是我们广大农民群众之所盼和之所求,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思路。通过此次调研,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做好促进农民增收工作。
1.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促进农民增收问题,并且要把这种重视体现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坚决把主要精力从处理一般事务性工作当中解脱出来,真正投入到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当中去,多谋促进农民增收的门路和渠道,切实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力为民所使、智为民所谋。
2.要不折不扣地全面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三农”政策,做到在逐级贯彻落实过程中政策精神实质不折损、不走样,特别是国家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要切实做到用途不变、金额不少,把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真正落到农民手中。
3.把全面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在转变干部作风上实现新突破。
4.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使其树立起三种意识。一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必须面对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不仅要以当前市场行情为导向,还要以未来市场变动趋势为导向,要重视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二是树立竞争风险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既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又要增加抗御市场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三是树立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做到新增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财政支农预算安排和实际完成数的增长幅度分别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安排和实际完成数的增长幅度,并且要把绝大部分的投入主要用于培训农民,用于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用于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用于扶持经济薄弱的村民小组和贫困户。
6.用城乡统筹的思路促进农民增收。城乡统筹是考虑和解决所有“三农”问题的大思路。城乡统筹实质上是统筹城乡生产要素。首先是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村人多地少,要想致富,必须鼓励农民“走出去”。其次是统筹城乡信贷。目前农村全部贷款所占比例很低,与农村对GDP的贡献率不相称,信贷资金不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货币信贷政策,建立健全融资体系,逐步提高对农村经济发展贷款的比重,切实解决好农民发展资金极缺的实际困难问题。
7.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农民负担是实现农民生产成本最低化、变相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之举。因此,当前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首要的是要切实减轻农民的各种负担。一是要切实解决好农家子弟上学难的问题。二是要切实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三是要严格控制农用物资价格上涨。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第五篇:农民收入情况调查
农民收入状况调查
问卷:
姓名:年龄:性别:
一、您是:
1、土生土长的村子里的人
2、嫁过来的人
3、迁过来的人
二、你的学历:
1、没上过学
2、小学
3、初中
4、高中
5、大学
6、其他
三、15年前您的收入方式是(多选):
1、耕地
2、种菜
3、养猪
4、养鸡(鸭、鹅)
5、养鱼
6、外出打工
7、其他:——
四、十五年前您一年的收入是:
1、5000元以下2、5000-15000元3、15000以上
五、现在您的收入方式是(多选):
1、耕地
2、种菜
3、养猪
4、养鸡(鸭、鹅)
5、养鱼
6、外出打工
7、其他:——
六、现在您一年的收入是:
1、10000元以下2、10000-25000元3、25000以上
论文
关于农民收入状况的调研
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农民的收入现状如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原因是什么?以及怎样才能让农民增加收入?为了寻求答案,2013年7月份开始,以我的家乡——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新城镇大稳村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形式,加上我多年来的自身的了解和感受,对全村农民收入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有关情况如下。
农民的收入现状:
15年前,大稳村的农民大部分的收入来源于种植水稻,这是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农民取得收入的最主要方式,也是最稳定的方式。在调查问卷的数据中和访谈中得知,52.2%村民的主要收入为务农,村民以此为基础,寻找其他途径去增加收入。村民在其分得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或改为养殖。农作物多为稻谷,还有有小部分人拥有多一点的土地去种果树,另外,还有一部分家庭靠种西瓜卖西瓜来赚钱;养殖业多为渔业、养猪。即使是这样,村民的年收入还是不高。接近60%的农民年收入不超过10000元。减去各种支出,村民们勉强算过上了温饱的生活,但离小康生活还有很大的差距。
现在村民的主要任务还是务农,但是务农所得的收入远远不够家庭开销。从调查中了解到,大稳村的村民绝大部分都有了自己家庭的第二副业。10%的村民办起了自己的养鸡场;有四户人家里有养鸭场;两户人家里有养猪场,9%的村民家里养有几头猪。还有一个老板在村子里办起了一个农场,养兔子,鸡鸭鹅猪等。还有大部分的农民靠着打零工来赚取一些收入。所谓零工,就是在村子里要修河道,除草要请人。还有的是去帮忙捉鸡,建房子等等。大部分是妇女干这些活来赚取生活费用。
家庭在乡从事非农经营收入是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农民收入多样化的一个新亮点,主要包括农民在家庭农业经营之外进行的诸如工业、商业等第二、第三产业收入。在平时的走访中观察到,不少家的门前都经营一些小店、维修、理发等。村民都是在家干活的时候,就开着小店增加收入。
伴随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民工潮”的出现,改革开放浪潮下,外出务工成了农民获得农业收入以外收入的新选择。调查 中了解到,村民中的年盛者,多有外出打工经历,他们说,外出打工的收入更有利与供养家庭生活。而且现在在村子里,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比较年长的人。我村有40%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男丁的外出务工,其次就来源于庄稼的一些微薄收入。对于外出务工的男丁来说,每年基本上可以为家里带回两万元左右,这部分的钱基本上可以提供一个四口人家基本的生活、子女的学费以及就医等。之所以说庄稼的收入是微薄的,是因为我村土地少,每户人家所分的土地也就几亩,再加上劳动力外出,或者遇上灾荒,收获的粮食只够家里吃,更不用说拿去换钱了,如今粮食的价格也不高,所以大多数年轻的劳动力宁愿出去,也不愿呆在家里。
从村民的口中了解到,务农收入的确比以往有很好的上涨,但并没想象中的那么好,虽然有时会有所增长,但也很牵强地过日常生活。而非农产业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新来源,也在支持着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表现为二、三产业经营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因此,家庭农民通过外出务工和在乡从事农业经营生产的收入方式在农民增收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了解到虽然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但是农村农民增产增收情况还不是那么地乐观,我们村子农民收入虽然比以前增加了一点点,但是离真正意义上的“小康水平”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还有一些农村家庭甚至还没有摆脱贫困,任然在温饱线上挣扎。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原因:
通过调查来看,我国农民收入虽有一定增长,但农民收入增长仍面临许多制约因素。
1、农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下跌。随着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造成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出理农产品卖难、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现象,造成农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逐年减少,直接影响农民人均农业收入。
2、农业生产成本连年上升。由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度,随之出现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制约了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劳动手段的推广应用,导致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很多农产品生产费用居高不下,农业平均利润率连年下跌,造成了农民“增投不增收”、“增产不增收”,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3、从村民中了解到,一个村的耕地面积是根据该村的人口总数划分下来的,然后再按比例划分到每家每户,因此村民要想争取跟多的土地耕作,要不就增加人口数,然而人口数的增 加意味着更大的额外支出。这就造成了村民的劳动力有余,不能更好地务农,争取更多的利润。如果是租赁别人的土地,又不能保证该年的利润收成。所以,农民想要很好地通过务农致富是有很大的极限的。
4、由于外界的影响,比如说天气、禽流感等等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特别是水稻、蔬菜类的种植和收成就会受到很大的破坏,有时候甚至是没有收成。而禽流感就会导致鸡鸭猪卖不出去或者只能低价卖出。无论是哪一个,农民损失都很严重。就拿今年8月分来说,下了好几场大雨,在20-24号这几天,台风来袭,伴随而来的是几天的大雨。村子里16个鸡舍都遭受到了或大或小的损失,其中最严重的是有一家死了一千多只成年的鸡。蔬菜、水稻都被淹了。所以说这也是限制农民致富的一个很大的因素。
5、农家孩子上学、农民看病、物价上涨等问题也会使农民收入增不高。怎样才能让农民增加收入:
1、农作物作为我们粮食之本,政府应适当提高回收价格,促使务农者有理由继续务农,才能保证粮食的供应;政府可适当提供务农者劳动工具及提供保养维修,减少务农成本;政府提供更为及时的信息,使分散经营的小农户根据市场供应变化理性调整自己的生产。
2、政府可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分给村民耕作;在耕地分给过程中,充分考虑村民的耕作水平,防止个别的土地过剩,使分给更有成效;政府协助,在不允许开垦的山上种植农业果树等。
3、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各项政策。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不断减轻农民的负担,不断解放思路,寻找农民致富的新方法。还有为想外出工作劳动力提供必要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使之能适应更广泛、技术含量更高的岗位。设法为外出的农民工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服务,方便他的外出打工。
4、进一步加强农村的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建设。在教育上要加大投入,把好乡村教师的师资水平这一关,树立起一种加强教育的思想;在医疗卫生方面要做好村民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养成有病就医的意识。还有的就是要农民注意买医疗保险,还有各种其他保险。使得灾害来临时,能将损失减到最少。
我认识到作为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我应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带回到农村去,并在农村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去帮助去带动当地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家乡的农民朋友从贫困中迈着大步走进小康,也让更多的农民子弟走出农村,进而更好的服务农村。也希望党和国家,各级政府
和部门出台一些更好的政策,服务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