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材料——提高群众意识 发展区域经济 加快建成小康新农村

时间:2019-05-13 17:2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研材料——提高群众意识 发展区域经济 加快建成小康新农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研材料——提高群众意识 发展区域经济 加快建成小康新农村》。

第一篇:调研材料——提高群众意识 发展区域经济 加快建成小康新农村

【调研报告】

切实发挥民政工作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保障作用

安定区符家川镇人民政府民政工作站办公室主任

马习文

主题词:群众意识,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区域经济,新农村建设 当前,全国贫困地区正在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随着顶层设计的不断优化,牵涉贫困地区贫困村及村内贫户的各项政策也随之叠加实施,各项工作机制不断建立完善,精准扶贫成效逐渐凸显。自从事农村民政工作和驻安定区符家川镇红庄村开展工作以来,随着对村情民意的不断深入了解和群众发展意愿的探讨摸索,既看到了现代农村的发展前景,也归纳了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些病症。

一、基本区情

安定区符家川镇位于安定区西南部,距离城区35公里,辖10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万人,人均耕地面积4.4亩,年降雨量380毫米左右,蒸发量高达1526毫米,是一个半干旱、冰雹、霜冻、低温等自然灾害频繁的农业区。

二、贫困原因分析

全镇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大沟深,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薄弱,生产生活条件差。全区旱山地占总耕地面积的90%以上,年降雨量仅380毫米左右,并且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秋季,十年九旱,是一个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全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差,返贫率高,解放以来大部分群众靠国家救济生活,直到1999年,全区才整体基本解决温饱。全区现有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基础条件极为恶劣的地区,脱贫难度大,解决温饱相当困难。根据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类情况: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不到位。不注重产业结构调整,计划不周到,投入极少,收入甚微。部分村社基础条件差,土地质量不高,交通不便。家庭成员劳务输出少,个别输出人员因观念、技能等的制约,劳务收入低,仅能维持输出者个人基本生活,没有给家庭带来多余的收入。此类家庭约占1.2%。此类情况因加大对结构调整的指导,通过扶贫措施,加快脱贫步伐。

二是因灾返贫。大部分贫困家庭正常年景勉强能维持基本生活,丰收年景略有节余,灾害年景返贫。有些因各类事故,造成经济困难,劳动力减少或丧失,形成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此类家庭约占1.97%。此类情况因在纳入低保的同时,通过自然灾害救助等途径,实施多方面的救助。

三是因残致贫。家庭主要劳动力残疾,失去劳动能力,或丧失部分劳动能力,或主要劳动力存在智力问题,造成家庭贫困。此类家庭约占1.51%。此类情况应纳入重点保障。

四是因病致贫。家庭成员因长期患病,或者突然患重大疾病,造成家庭困难。此类家庭约占1.35%。此类情况应结合大病救助的实施,尽量一次性解决困难。

五是供学生上学致贫。这些家庭子女上高中或大学,花费较多,造成家庭困难。此类家庭约占1.4%。

六是分家致贫。家庭成员多,耕地少,或因分家,造成人均耕地减少,基础薄弱,短期内形成困难户。此类家庭约占1.77%。以上两类情况应先期纳入,动态管理,逐步退出。

三、几点体会

实施农村低保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关注民生,解决民生的重大举措。实施农村低保,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有效解决了农村特殊人群的基本生活,对主要劳动力丧失、残疾人、病困户等特殊群体生活救助实现了定补,对二女户、独生子女户中的困难户又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照顾;二是规范了农村的救济工作,使之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三是制止了农村救济中的胡花乱支,有效避免了优亲厚友等问题;四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五是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村低保虽然刚刚启动,但已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要搞好这项工作,特别是在农村低保实施的初期,还存在以下难点:一是对农民收入的准确合理测算比较困难,对有些收入难以介定,存在核算标准不一等问题;二是资金筹集困难较大,财政负担重,为此,对有脱贫能力的特困群众,应确定较小补差,重点在鼓励发展生产,通过扶贫开发带动收入的增加。

第二篇:XX市XX区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X X 市 X X 区 委 农 工 委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按照上级统一部署,XX区委农工委安排专人,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对我区农业农村现状、群众所想、所盼、所需进行了走访调研,通过走访村干部、农户,发放《XX市农村基础现状调查表》,基本摸清了底数,掌握了相关情况,现汇报如下:

一、农村现状

XX区共有23个乡镇,566个行政村,其中好评班子410个,占总村数的72.4%,能够正常开展村工作班子152个,占26.9%。全区村址总占地27.5万亩,总户数23.86万户,农村总人口70.55万人。

1、村内道路建设情况

全区农村村内应硬化主副道路6390.12公里,截止到调研结束,累计硬化主副街道3571.86公里,硬化率55.9%;

2、自来水供应情况

区内566个行政村有485个村开展了自来水户户通工程,目前这485个村中,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98.68%;

3、村民中心建设情况

在全区村民中心建设中,活动广场、健身器材、办公室、卫生室、图书室和综合活动室等硬件设施累计建设资金1.36 亿元,教育培训、科技信息、生产流通、文体卫生和法律保障等服务功能覆盖率均达到60%以上;

4、农村资产状况

到目前,全区566个村集体资产总额达到12.1亿元,总负债1.98亿元,年经营收益额1.06亿元,公益金公积金投入额达到3273万元;

5、新农村建设情况

目前全区已有517个村开展了文明生态村镇创建活动,71个新民居示范村获得省级批复,并开展新民居建设,完成总建筑面积256.5万平米,建成新民居8510套,实现入住4752户,获周转用地1997亩,可臵换土地4858亩。

二、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距离群众要求还有一定差距。①全区农村主副街道尚有2840公里未硬化,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较为落后地区仍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路况较差,农民运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农村的发展,即使在已建成的农村公路中,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 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②农村群众饮水尚未实现自来水户户通。目前我区566个村中有485个村实现自来水入户,还有一部分群众没有解决吃水难的问题。③农村村民中心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服务功能不够健全,仅有345个村建有超市并可以正常运行,想要为农民开展多渠道、多方位的生产生活服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农村群众增收速度趋缓。①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下滑,农民务工收入趋缓,一是务工人员减少7.6%,二是务工单月收入与往年持平,但务工月数减少2.1%。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业增产不增收形势严峻。如生姜今年2元/斤,去年同期5元/斤,单价下降了60%。②多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较多,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尽完备,还有很多设施已经严重老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隐患。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普遍存在数量少、规模不大,综合实力偏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尚未形成品牌和规模优势,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不紧密,带动农民增收、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较弱。④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农业生产中如化肥、农药、种子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小农的粗放经营对人力和农资都存在的浪费等也是群众增收速度的制约因素。

3、群众建房意愿强烈。通过调查,全区有建新房意愿的群众有40500户,占农户总数的16.9%,其中,结婚需建新房分户的25163户,富裕户想建新房的14147户。

4、信息服务还有待加强。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致富道路上,农民不仅关心生产信息,而且对消费信息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如服装、建筑、家用电器、家具、日用品等方面的信息渠道来源片面已日渐难以满足群众对才此的渴求。

三、几点建议

市第九次和区第三次党代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把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关键在于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而要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基础设施配套完整齐全是最主要的衡量指标。建设新农村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这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当前紧迫而繁重大的政治问题。针对新农村建设和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抓紧抓实:

1、提高农民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素质问题的核心 是教育问题。一方面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培训范围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办不同层次的、更能贴近富余劳力的“实际、实用、实效、实惠”的实用科技培训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围绕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做好各类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和应用工作,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技能。要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质量。要正视农民素质的差异,加大宣传教育,推动观念更新,给农民讲市场经济,讲外面的世界,让群众看到差距,奋起直追,树立发展的决心和信念,营造发展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新一轮的思想解放,为农民增收创造主观条件。

2、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管理。要严格控制涉农物资的价格水平,首先,认真执行国家的价格政策,坚决稳定农资价格,抑制农资价格不合理上涨。其次,加大对农资价格的检查力度,组织不定期开展农资专项检查,建议由政府牵头,物价、工商、供销、技术监督、农牧等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行为,坚决维护正常的市场供求秩序。第三,加强化肥市场和价格的监测。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化肥生产,市场供应和价格的监测,全面掌握化肥生产、库存和化肥成本价格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

3、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新机制。一是积极探索以土地股权化等方式分离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采取转包、转让、租赁、土地入股、抵押、技术承包和土地融资等多种办法拓展土地流转途径。二是引导农户将承包土地统一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工作。三是提高规模经营水平,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模式,鼓励农村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和各类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土地规模经营。四是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机制,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五是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转移工作,支持鼓励农民自愿放弃承包土地,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更多的农民进入城镇转变身份,推动农村规模经营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

4、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为农民增收夯实基础。一是针对我区实际状况,将全区工作重点和政策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倾斜,迅速恢复灾后重建,安定民心。二是采取“以奖代补”、“以钱养事”等形式搞好农田水利、道路和文化、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强化政策资金的导向作用和使用效益,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调动农民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三是积极拓展农业机械作业和服务领域,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机械化技术,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四是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农村环境治理。

5、认真抓好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快新民居建设进度。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建设规划设计,一是落实村镇空间布局规划;二是完善村庄建设规划;三是搞好新民居建设,充分利用空间,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加强施工管理,有关职能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把各项监管职能向农村延伸,加强对示范村、示范户项目建设的施工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抓好新民居建设试点示范,善于发现典型、培育典型、宣传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抓好示范带建设,从新民居建设、产业发展、社会管理、村容村貌、生态环境等方面,打造高水平的示范点。以点带面,将我区新民居建设推向高潮。

6、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特色产业水平。一是大力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扩大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培育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农业新格局。二是坚持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工业反哺农业的路线,大力培育名特优农产品加工产业,培育、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序。三是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创农产品名牌和驰名商标,加强安全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申报成功的建议给予一定的资金奖补。四是加快开发农村旅游项目,探索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发展的新型经济,走观光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 发展之路,积极吸收以前本镇优秀项目经验,推陈出新,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7、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为农服务的能力。由于农业是弱质性、公益性的基础产业,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现代农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因此,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职能作用,给予必要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支持,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整合乡镇基层站所管理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和充实乡镇基层站队伍,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二是积极争取各级的偿债资金,多渠道化解村级债务,减轻村级集体组织压力。三是在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内适当引进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提高了农村公共服务生产和提供的质量和效率。四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业技术措施推广力度,把新技术、新品种带进来。五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后顾之忧。

8、拓展农村信息服务领域。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以体系建设为基础,推进农民上网和农业信息网站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建设农业信息支持系统,设立全区乃至全省统一的对外门户网站,面向农村基层组织、涉农部门和企业、种养殖专业户等提供农村政策法规、用工信息、财税信息、农科知识、灾情预警信息、农产品市场价格等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农村经济生活信息,为农 村、农业和农民提高生产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实用信息服务。面向“三农”生产、经营、投资、销售领域开展咨询服务。重点解决制约农村信息服务的三大瓶颈:一是信息进村入户,要开发和应用贴近农民需求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终端,利用公共网络和各种专网,通过恰当的接入方式,使信息进村入户;二是信息内容,要开发、整合和利用涉农信息资源,特别是本地化信息,充分依靠涉农部门,以保证信息内容的准确及时;三是长效机制,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以农民普遍能够接受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

我区是农业大区,没有农村的繁荣就谈不上全区的繁荣、没有农业的发展就谈不上全区的发展、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更谈不上全区人民的富裕。所以全区各党委、各部门应当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服务,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把做强农村、做活农业、服务农民作为首要目标,使我区的农民生产生活面貌发生根本改变,为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争先进位,走在全省最前列做出应有的贡献。

XXXX年XX月XX日

下载调研材料——提高群众意识 发展区域经济 加快建成小康新农村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研材料——提高群众意识 发展区域经济 加快建成小康新农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