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森防条例
森林防火事业的里程碑
——解读修订后的《森林防火条例》(上)
王胜男
中国绿色时报12月17日报道 在森林防火期内,如果有人驾驶没有安装森林防火装置的机动车进入森林防火区,按照现行《森林防火条例》规定,可以对其处以10元~50元的罚款或警告。按照修订后的《森林防火条例》规定,他将面临200元~2000元的罚款。
12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541号令,公布修订后的《森林防火条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这是《森林防火条例》施行20年来的首次修订。
“《条例》的修订对于我国森林防火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的负责同志说,“修订后的《条例》更体现了以人为本、依法治火的理念和原则,进一步完善了森林防火责任制、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健全了森林防火组织,着力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 1 全和生态安全。”
现行《森林防火条例》共7章38条,经修订的《条例》共有6章56条。有新增的条款,有细化的条款,但“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始终没有变。
从行政领导负责制到行政首长负责制
现行《条例》第一章第四条: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
修订后的《条例》第一章第五条: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现行《森林防火条例》共7章38条,经修订的条例共有6章56条。其中,关于森林防火责任制的表述变化最为引人注目。
从行政领导负责制到行政首长负责制,森林防火的第一责任明明白白地落实到了具体人。“领导”可以有很多,但“首长”只有一个。森林防火的第一责任人就是省长、市长、县长等行政一把手,进一步强调了森林防火不仅仅是部门行为更是政府行为。
这一处修订也是对《森林法》的进一步落实。《森林法》第21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
常言道,“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高层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保证。11月30日,随着秋季森林防火期结束,吉林省宣告实现连续28年无重大森林火灾。从一个曾经的森林火灾频发省份到现在的森林防火先进典型,落实从省长、市(州)长、县(市、区)长到乡(镇)长、村长和林业局局长、林场场长,各级行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七长”负责制,是其公认的最关键的成功经验。
从单纯预防迈向日常林火管理
现行《条例》第19条:开发林区和成片造林,应当同时制定森林防火设施的建设规划,同步实施。
修订后的《条例》第18条:在林区依法开办工矿企业、设立旅游区或者新建开发区的,其森林防火设施应当与该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在林区成片造林的,应当同时配套建设森林防火设施。
先成片造林,再砍树开设防火隔离带,这样的无用功至今仍然是部分地区见怪不怪的现状之一,因为造林和防火两套规划、泾渭分明。如今,根据修订后的《条例》,森林防火设施建设应该从规划设计环节就纳入考虑范畴,并作为整体工程的一部分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此外,修订后的《条例》还新增了森林防火检查监督方面的内容。第24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 3 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森林防火区内有关单位的森林防火组织建设、森林防火责任制落实、森林防火设施建设等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森林火灾隐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有关单位下达森林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消除隐患。被检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阻挠、妨碍检查活动。
近年来,每到森林防火期,国家和地方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都会派出工作组,明察暗访,发现并及时责令整改火灾隐患,收到良好成效。如今,检查监督的举措也被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标志着森林防火工作不再是简单地预防森林火灾,而是向日常林火管理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条例》修订“赶时髦”也重实用
现行《条例》第8条:林区的国营林业企业事业单位、部队、铁路、农场、牧场、工矿企业、自然保护区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村屯、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相应的森林防火组织,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系统、本单位范围内的森林防火工作。
修订后的《条例》第6条: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在其经营范围内承担森林防火责任。
改革开放近20年,中国在变,林业在变,可《条例》却始终没变,一些条款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业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承包、租赁等已经成为森林经营的主要模式之一。修订后的《条例》在强化政府责任的基础上,明确了森林、林木、林地经营单位的防火责任,并新增了对经营单位和个人防火义务的规定。
此外,还增加了鼓励开展森林火灾保险和航空护林等新生事物、先进技术的内容。
《条例》的修订既“赶时髦”,也重实用,实实在在地下决心解决森林防火经费落实难问题。修订后的《条例》第8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森林防火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森林防火经费从何而来,一直是困扰地方森林防火部门的问题。虽然《森林法》规定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承担森林防火责任,但经费落实问题却常常被避重就轻。由此造成我国很多地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设备落后陈旧、森林防火队伍不稳定等一系列沉疴。
2001年4月14日,全国重点省区春季森林防火工作现场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提出了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的五条标准。其中提到,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当地林业发展总体规划;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如今,这两条标准也被写入修订后的 5 《条例》,经费的保障对于我国森林防火事业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霖。(中国绿色时报)
从单纯预防到日常林火管理
——解读修订后的《森林防火条例》(下)
王胜男
中国绿色时报12月18日报道 时间退回到1987年5月6日。
大兴安岭一场燃烧了27个昼夜的大火夺去了213人的生命,毁掉了5.6万多民众的家园,烧掉了一大串官员头顶的乌纱帽,更烧出了我国森林防火应急处置和法律法规体系的漏洞和空白。
森林防火怎么防?发生森林火灾后怎么救?火灾责任该由谁来承担?一连串待解的问题使得我们对森林防火行政法规的需求迫在眉睫。
1988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现行《森林防火条例》,并于3月15日起施行,确定了“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从此,我国森林防火工作步入依法治火的轨道。
这部制定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条例》至今已施行20年,对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据统计,1968年~1987年的20年间,我国年均森林火灾次数为12967次;而在1988年~2007年,我国年均森林火灾次数减少到7626次,比上一个20年下降41.2%。
然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20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林业事业发展日新月异,森林防火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在于去年12月递交到国务院法制办的关于森林防火条例送审稿的说明中有这样的表述:《条例》的一些规定明显滞后,“已经不适应森林防火工作的需要”。
“修订后的《条例》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森林资源固然重要,但人民生命安全更加重要;新增的应急预案方面内容有利于指导基层在森林火灾应急处置时,更加有条不紊,更具可操作性。”一名基层森林防火工作者说。
以人为本,尽最大可能避免人员伤亡
现行《条例》第5条: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23条:扑救森林火灾,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组织和指挥。接到扑火命令的单位和个 7 人,必须迅速赶赴指定地点,投入扑救。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参加。
修订后的《条例》第34条: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按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统一组织和指挥森林火灾的扑救。扑救森林火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扑救,及时疏散、撤离受火灾威胁的群众,并做好火灾扑救人员的安全防护,尽最大可能避免人员伤亡。
第35条:扑救森林火灾应当以专业火灾扑救队伍为主要力量;组织群众扑救队伍扑救森林火灾的,不得动员残疾人、孕妇和未成年人以及其他不适宜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人员参加。
假设发生一起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下,但死亡人数在30人以上,如果按照现行《条例》第28条规定,它不是特大森林火灾,但按照修订后的《条例》第40条规定,则应该被归类为特别重大森林火灾。
现行《条例》仅仅根据受害森林面积衡量森林火灾,修订后的《条例》将伤亡人数也纳入了森林火灾的分类标准。抛开受害森林面积不谈,只要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就要定性为相应级别的森林火灾。
古语云:“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森林资源固然是国家的宝贵财产,但生命的价值更加不可估量。从“必须迅速赶赴指定地点,投入扑救”,到“尽最大可能避免人员伤亡”,从资源为重到安全第一,考量角度的变 8 化既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充分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和实践。
预则立,力保森林火灾损失降到最低
修订后的《条例》第16条: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国家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批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备案。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制定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办法;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办法的规定,协助做好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必要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演练。
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各级地方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挥机构以及相关单位和个人应该如何反应?
立即扑救、及时报告,这是现行《条例》给出的答案。
修订后的《条例》进一步捋清了火情报告、启动应急预案等程序,规定了预案的内容,并进一步明确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职责,以及气象、交通运输、通信、民政、公安、商务和卫生等相关部门的责任。
同时,将从国家到地方各级的森林火险等级区划、森林防火规划和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提升到了法规的高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建立健全应急体系,在处置森林火灾时,才能做到反应及时、准备充分、决策科学、措施有力,把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2006年1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这次《条例》的修订也据此对森林火灾的分类标准作出了相应调整,以适应《预案》的分级响应机制。现行《条例》中森林火警、一般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特大森林火灾的划分将改为一般森林火灾、较大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
据了解,根据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和森林防火实际需要,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编制了全国森林防火规划,目前已报国务院待批。
责任追究,向外也向内
现行《条例》对于违反森林防火规定的行为处罚为警告或10元~500元的罚款。
修订后的《条例》对违反森林防火规定的,除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和给予警告外,还对个人处以200元?~5000 10 元的罚款,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处以2000元~10万元的罚款。
对比新旧《条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对于地方政府还是林业主管部门,森林防火的责任都更重了;违反条例规定所付出的成本更大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必须负责森林火灾的预防、管理、检查、监督、扑救和保障等,切实承担起《森林法》所规定的职责。因为责任如此明确,一旦出现森林火灾,追究责任谁都无法推脱。
都说“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儿”,但修订后的《条例》不仅严于律人,也严于律己。不仅对违反条例的单位和个人的板子打重了,还制订了自我监督的条款。如按照第47条规定,如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或不依法履行相关职责等,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依法受到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的负责同志说,修订后的《条例》施行后,还有一系列的工作需要跟进。国家林业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加紧研究制定森林火灾评估标准等。各地则要加大对修订后的《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力度,相应地修订本地《森林防火条例实施办法》,对照新增或修改的规定,改进工作。在全国森林防火规划通 11 过后,各地应结合实际,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规划,编制或完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或应急处置办法。此外,在今后工作中,还要注意一些用语的变化。如修订后的《条例》不再说“森林防火戒严期”和“森林防火戒严区”,而改称“高森林火险期”和“高森林火险区”。(中国绿色时报)12
第二篇:森 林 防 火 条 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541 号
《森林防火条例》已经2008年11月19日国务院第36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森林防火条例》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八年十二月一日
森 林 防 火 条 例
(1988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 2008年11月19日国务院第36次常务会议修
订通过)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但是,城市市区的除外。
第三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第四条 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国的森林防火工作。
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森林防火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承担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森林防火工作。
第五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森林防火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承担本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森林防火工作。
第六条 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在其经营范围内承担森林防火责任。
第七条 森林防火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森林防火联防机制,确定联防区域,建立联防制度,实行信息共享,并加强监督检查。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森林防火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九条 国家支持森林防火科学研究,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森林防火科技水平。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经常性的森林防火宣传活动,普及森林防火知识,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工作。
第十一条 国家鼓励通过保险形式转移森林火灾风险,提高林业防灾减灾能力和灾后自我救助能力。
第十二条 对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在扑救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由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当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森林火灾的预防
第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森林火险区划等级标准,以县为单位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向社会公布,并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和实际工作需要,编制全国森林防火规划,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后组织实
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全国森林防火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森林防火规划,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储备必要的森林防火物资,根据实际需要整合、完善森林防火指挥信息系统。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森林防火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现有军用、民用航空基础设施,建立相关单位参与的航空护林协作机制,完善航空护林基础设施,并保障航空护林所需经费。
第十六条 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国家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制定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办法;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办法的规定,协助做好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必要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演练。
第十七条 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森林火灾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二)森林火灾的预警、监测、信息报告和处理;
(三)森林火灾的应急响应机制和措施;
(四)资金、物资和技术等保障措施;
(五)灾后处置。
第十八条 在林区依法开办工矿企业、设立旅游区或者新建开发区的,其森
林防火设施应当与该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在林区成片造林的,应当同时配套建设森林防火设施。
第十九条 铁路的经营单位应当负责本单位所属林地的防火工作,并配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做好铁路沿线森林火灾危险地段的防火工作。
电力、电信线路和石油天然气管道的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应当在森林火灾危险地段开设防火隔离带,并组织人员进行巡护。
第二十条 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林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森林防火责任制,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确定森林防火责任人,并配备森林防火设施和设备。
第二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成立森林火灾专业扑救队伍;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指导森林经营单位和林区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建立森林火灾群众扑救队伍。专业的和群众的火灾扑救队伍应当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第二十二条 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配备的兼职或者专职护林员负责巡护森林,管理野外用火,及时报告火情,协助有关机关调查森林火灾案件。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和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划定森林防火区,规定森林防火期,并向社会公布。
森林防火期内,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根据森林火险预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急准备措施。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森林防火区内有关单位的森林防火组织建设、森林防火责任制落实、森林防火设施建设等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森林火灾隐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有关单位下达森林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消除隐患。
被检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阻挠、妨碍检查活动。
第二十五条 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森林防火区野外用火。因防治病虫鼠害、冻害等特殊情况确需野外用火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按照要求采取防火措施,严防失火;需要进入森林防火区进行实弹演习、爆破等活动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因处置突发事件和执行其他紧急任务需要进入森林防火区的,应当经其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
第二十六条 森林防火期内,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应当设置森林防火警示宣传标志,并对进入其经营范围的人员进行森林防火安全宣传。
森林防火期内,进入森林防火区的各种机动车辆应当按照规定安装防火装置,配备灭火器材。
第二十七条 森林防火期内,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林业主管部门、国务院确定的重点国有林区的管理机构可以设立临时性的森林防火检查站,对进入森林防火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森林防火检查。
第二十八条 森林防火期内,预报有高温、干旱、大风等高火险天气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划定森林高火险区,规定森林高火险期。必要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发布命令,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对可能引起森林火灾的居民生活用火应当严格管理。
第二十九条 森林高火险期内,进入森林高火险区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严格按照批准的时间、地点、范围活动,并接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森林防火需要,建设森林火险监测和预报台站,建立联合会商机制,及时制作发布森林火险预警预报信息。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无偿提供森林火险天气预报服务。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及时播发或者刊登森林火险天气预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541 号
《森林防火条例》已经2008年11月19日国务院第36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森林防火条例》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八年十二月一日
森 林 防 火 条 例
(1988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 2008年11月19日国务院第36次常务会议修
订通过)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但是,城市市区的除外。
第三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第四条 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国的森林防火工作。
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森林防火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承担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森林防火工作。
第五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森林防火的监督和管
理工作,承担本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森林防火工作。
第六条 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在其经营范围内承担森林防火责任。
第七条 森林防火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森林防火联防机制,确定联防区域,建立联防制度,实行信息共享,并加强监督检查。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森林防火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九条 国家支持森林防火科学研究,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森林防火科技水平。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经常性的森林防火宣传活动,普及森林防火知识,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工作。
第十一条 国家鼓励通过保险形式转移森林火灾风险,提高林业防灾减灾能力和灾后自我救助能力。
第十二条 对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在扑救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由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当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森林火灾的预防
第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森林火险区划等级标准,以县为单位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向社会公布,并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和实际工
作需要,编制全国森林防火规划,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全国森林防火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森林防火规划,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储备必要的森林防火物资,根据实际需要整合、完善森林防火指挥信息系统。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森林防火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现有军用、民用航空基础设施,建立相关单位参与的航空护林协作机制,完善航空护林基础设施,并保障航空护林所需经费。
第十六条 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国家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制定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办法;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办法的规定,协助做好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必要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演练。
第十七条 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森林火灾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二)森林火灾的预警、监测、信息报告和处理;
(三)森林火灾的应急响应机制和措施;
(四)资金、物资和技术等保障措施;
(五)灾后处置。
第十八条 在林区依法开办工矿企业、设立旅游区或者新建开发区的,其森林防火设施应当与该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在林区成片造林的,应当同时配套建设森林防火设施。
第十九条 铁路的经营单位应当负责本单位所属林地的防火工作,并配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做好铁路沿线森林火灾危险地段的防火工作。
电力、电信线路和石油天然气管道的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应当在森林火灾危险地段开设防火隔离带,并组织人员进行巡护。
第二十条 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林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森林防火责任制,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确定森林防火责任人,并配备森林防火设施和设备。
第二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成立森林火灾专业扑救队伍;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指导森林经营单位和林区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建立森林火灾群众扑救队伍。专业的和群众的火灾扑救队伍应当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第二十二条 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配备的兼职或者专职护林员负责巡护森林,管理野外用火,及时报告火情,协助有关机关调查森林火灾案件。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和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划定森林防火区,规定森林防火期,并向社会公布。
森林防火期内,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根据森林火险预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急准备措施。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森林防火区内有关单位的森林防火组织建设、森林防火责任制落实、森林防火设施建设等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森林火灾隐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有关单位下达森林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消除隐患。
被检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阻挠、妨碍检查活动。
第二十五条 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森林防火区野外用火。因防治病虫鼠害、冻害等特殊情况确需野外用火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按照要求采取防火措施,严防失火;需要进入森林防火区进行实弹演习、爆破等活动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因处置突发事件和执行其他紧急任务需要进入森林防火区的,应当经其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
第二十六条 森林防火期内,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应当设置森林防火警示宣传标志,并对进入其经营范围的人员进行森林防火安全宣传。
森林防火期内,进入森林防火区的各种机动车辆应当按照规定安装防火装置,配备灭火器材。
第二十七条 森林防火期内,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林业主管部门、国务院确定的重点国有林区的管理机构可以设立临时性的森林防火检查站,对进入森林防火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森林防火检查。
第二十八条 森林防火期内,预报有高温、干旱、大风等高火险天气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划定森林高火险区,规定森林高火险期。必要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发布命令,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对可能引起森林火灾的居民生活用火应当严格管理。
第二十九条 森林高火险期内,进入森林高火险区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严格按照批准的时间、地点、范围活动,并接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森林防火需要,建设森林火险监测和预报台站,建立联合会商机制,及时制作发布森林火险预警预报信息。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无偿提供森林火险天气预报服务。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及时播发或者刊登森林火险天气预报。第三章 森林火灾的扑救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公布森林火警电话,建立森林防火值班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森林火灾,应当立即报告。接到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核实,采取相应的扑救措施,并按照有关规定逐级报上级人民政府和森林防火指挥机构。
第三十二条 发生下列森林火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立即报告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由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按照规定报告国务院,并及时通报国务院有关部门:
(一)国界附近的森林火灾;
(二)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
(三)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重伤的森林火灾;
(四)威胁居民区或者重要设施的森林火灾;
(五)24小时尚未扑灭明火的森林火灾;
(六)未开发原始林区的森林火灾;
(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地区危险性大的森林火灾;
(八)需要国家支援扑救的森林火灾。
本条第一款所称“以上”包括本数。
第三十三条 发生森林火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立即启动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发生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立即启动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启动后,有关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在核实火灾准确位置、范围以及风力、风向、火势的基础上,根据火灾现场天气、地理条件,合理
确定扑救方案,划分扑救地段,确定扑救责任人,并指定负责人及时到达森林火灾现场具体指挥森林火灾的扑救。
第三十四条 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按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统一组织和指挥森林火灾的扑救。
扑救森林火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扑救,及时疏散、撤离受火灾威胁的群众,并做好火灾扑救人员的安全防护,尽最大可能避免人员伤亡。
第三十五条 扑救森林火灾应当以专业火灾扑救队伍为主要力量;组织群众扑救队伍扑救森林火灾的,不得动员残疾人、孕妇和未成年人以及其他不适宜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人员参加。
第三十六条 武装警察森林部队负责执行国家赋予的森林防火任务。武装警察森林部队执行森林火灾扑救任务,应当接受火灾发生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执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林火灾扑救任务的,应当接受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
中国人民解放军执行森林火灾扑救任务的,依照《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发生森林火灾,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做好扑救森林火灾的有关工作。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提供火灾地区天气预报和相关信息,并根据天气条件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优先组织运送森林火灾扑救人员和扑救物资。
通信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提供应急通信保障。
民政部门应当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供应点,紧急转移并妥善安置灾民,开展受灾群众救助工作。
公安机关应当维护治安秩序,加强治安管理。
商务、卫生等主管部门应当做好物资供应、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等工作。
第三十八条 因扑救森林火灾的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可以决定采取开设防火隔离带、清除障碍物、应急取水、局部交通管制等应急措施。
因扑救森林火灾需要征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扑火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被征用的物资、设备和交通工具,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补偿。
第三十九条 森林火灾扑灭后,火灾扑救队伍应当对火灾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清理余火,并留有足够人员看守火场,经当地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检查验收合格,方可撤出看守人员。第四章 灾后处置
第四十条 按照受害森林面积和伤亡人数,森林火灾分为一般森林火灾、较大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
(一)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下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或者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人以上10人以下的;
(二)较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
(三)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
(四)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或者死亡30人以上的,或者重伤100人以上的。
本条第一款所称“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对森林火灾发生原因、肇事者、受害森林面积和蓄积、人员伤亡、其他经济损失等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调查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调查报告,确定森林火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依法处理。
森林火灾损失评估标准,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对森林火灾情况进行统计,报上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并及时通报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森林火灾统计报告表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家统计局备案。
第四十三条 森林火灾信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或者林业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信息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发布。
第四十四条 对因扑救森林火灾负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抚恤。
第四十五条 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人员的误工补贴和生活补助以及扑救森林火灾所发生的其他费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由火灾肇事单位或者个人支付;起火原因不清的,由起火单位支付;火灾肇事单位、个人或者起火单位确实无力支付的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支付。误工补贴和生活补助以及扑救森林火灾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可以由当地人民政府先行支付。
第四十六条 森林火灾发生后,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采取更新造林措施,恢复火烧迹地森林植被。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
(二)发现森林火灾隐患未及时下达森林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的;
(三)对不符合森林防火要求的野外用火或者实弹演习、爆破等活动予以批
准的;
(四)瞒报、谎报或者故意拖延报告森林火灾的;
(五)未及时采取森林火灾扑救措施的;
(六)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或者个人未履行森林防火责任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个人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森林防火区内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拒绝接受森林防火检查或者接到森林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逾期不消除火灾隐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个人并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森林防火期内未经批准擅自在森林防火区内野外用火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对个人并处2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森林防火期内未经批准在森林防火区内进行实弹演习、爆破等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个人并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森林防火期内,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未设置森林防火警示宣传标志的;
(二)森林防火期内,进入森林防火区的机动车辆未安装森林防火装置的;
(三)森林高火险期内,未经批准擅自进入森林高火险区活动的。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森林火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本条例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责令责任人补种树木。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 森林消防专用车辆应当按照规定喷涂标志图案,安装警报器、标志灯具。
第五十五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地区发生的森林火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有关国家政府签订的有关协定开展扑救工作;没有协定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有关国家政府协商办理。
第五十六条 本条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森 林 防 火 条 例
森 林 防 火 条 例
(1988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 2008年11月19日国务院第36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但是,城市市区的除外。
第三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第四条 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国的森林防火工作。
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森林防火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承担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森林防火工作。
第五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森林防火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承担本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森林防火工作。
第六条 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在其经营范围内承担森林防火责任。
第七条 森林防火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森林防火联防机制,确定联防区域,建立联防制度,实行信息共享,并加强监督检查。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森林防火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九条 国家支持森林防火科学研究,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森林防火科技水平。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经常性的森林防火宣传活动,普及森林防火知识,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工作。
第十一条 国家鼓励通过保险形式转移森林火灾风险,提高林业防灾减灾能力和灾后自我救助能力。
第十二条 对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在扑救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由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当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森林火灾的预防
第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森林火险区划等级标准,以县为单位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向社会公布,并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和实际工作需要,编制全国森林防火规划,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全国森林防火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森林防火规划,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储备必要的森林防火物资,根据实际需要整合、完善森林防火指挥信息系统。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森林防火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现有军用、民用航空基础设施,建立相关单位参与的航空护林协作机制,完善航空护林基础设施,并保障航空护林所需经费。
第十六条 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国家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制定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办法;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办法的规定,协助做好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必要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演练。第十七条 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森林火灾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二)森林火灾的预警、监测、信息报告和处理;
(三)森林火灾的应急响应机制和措施;
(四)资金、物资和技术等保障措施;
(五)灾后处置。
第十八条 在林区依法开办工矿企业、设立旅游区或者新建开发区的,其森林防火设施应当与该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在林区成片造林的,应当同时配套建设森林防火设施。
第十九条 铁路的经营单位应当负责本单位所属林地的防火工作,并配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做好铁路沿线森林火灾危险地段的防火工作。
电力、电信线路和石油天然气管道的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应当在森林火灾危险地段开设防火隔离带,并组织人员进行巡护。
第二十条 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林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森林防火责任制,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确定森林防火责任人,并配备森林防火设施和设备。第二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成立森林火灾专业扑救队伍;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指导森林经营单位和林区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建立森林火灾群众扑救队伍。专业的和群众的火灾扑救队伍应当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第二十二条 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配备的兼职或者专职护林员负责巡护森林,管理野外用火,及时报告火情,协助有关机关调查森林火灾案件。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和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划定森林防火区,规定森林防火期,并向社会公布。
森林防火期内,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根据森林火险预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急准备措施。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森林防火区内有关单位的森林防火组织建设、森林防火责任制落实、森林防火设施建设等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森林火灾隐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有关单位下达森林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消除隐患。
被检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阻挠、妨碍检查活动。
第二十五条 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森林防火区野外用火。因防治病虫鼠害、冻害等特殊情况确需野外用火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按照要求采取防火措施,严防失火;需要进入森林防火区进行实弹演习、爆破等活动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
业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因处置突发事件和执行其他紧急任务需要进入森林防火区的,应当经其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
第二十六条 森林防火期内,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应当设置森林防火警示宣传标志,并对进入其经营范围的人员进行森林防火安全宣传。
森林防火期内,进入森林防火区的各种机动车辆应当按照规定安装防火装置,配备灭火器材。
第二十七条 森林防火期内,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林业主管部门、国务院确定的重点国有林区的管理机构可以设立临时性的森林防火检查站,对进入森林防火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森林防火检查。
第二十八条 森林防火期内,预报有高温、干旱、大风等高火险天气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划定森林高火险区,规定森林高火险期。必要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发布命令,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对可能引起森林火灾的居民生活用火应当严格管理。第二十九条 森林高火险期内,进入森林高火险区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严格按照批准的时间、地点、范围活动,并接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森林防火需要,建设森林火险监测和预报台站,建立联合会商机制,及时制作发布森林火险预警预报信息。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无偿提供森林火险天气预报服务。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及时播发或者刊登森林火险天气预报。
第三章 森林火灾的扑救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公布森林火警电话,建立森林防火值班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森林火灾,应当立即报告。接到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核实,采取相应的扑救措施,并按照有关规定逐级报上级人民政府和森林防火指挥机构。
第三十二条 发生下列森林火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立即报告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由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按照规定报告国务院,并及时通报国务院有关部门:
(一)国界附近的森林火灾;
(二)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
(三)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重伤的森林火灾;
(四)威胁居民区或者重要设施的森林火灾;
(五)24小时尚未扑灭明火的森林火灾;
(六)未开发原始林区的森林火灾;
(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地区危险性大的森林火灾;
(八)需要国家支援扑救的森林火灾。
本条第一款所称“以上”包括本数。
第三十三条 发生森林火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立即启动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发生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立即启动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
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启动后,有关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在核实火灾准确位置、范围以及风力、风向、火势的基础上,根据火灾现场天气、地理条件,合理确定扑救方案,划分扑救地段,确定扑救责任人,并指定负责人及时到达森林火灾现场具体指挥森林火灾的扑救。第三十四条 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按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统一组织和指挥森林火灾的扑救。
扑救森林火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扑救,及时疏散、撤离受火灾威胁的群众,并做好火灾扑救人员的安全防护,尽最大可能避免人员伤亡。
第三十五条 扑救森林火灾应当以专业火灾扑救队伍为主要力量;组织群众扑救队伍扑救森林火灾的,不得动员残疾人、孕妇和未成年人以及其他不适宜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人员参加。
第三十六条 武装警察森林部队负责执行国家赋予的森林防火任务。武装警察森林部队执行森林火灾扑救任务,应当接受火灾发生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执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林火灾扑救任务的,应当接受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
中国人民解放军执行森林火灾扑救任务的,依照《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发生森林火灾,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做好扑救森林火灾的有关工作。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提供火灾地区天气预报和相关信息,并根据天气条件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优先组织运送森林火灾扑救人员和扑救物资。
通信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提供应急通信保障。
民政部门应当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供应点,紧急转移并妥善安置灾民,开展受灾群众救助工作。
公安机关应当维护治安秩序,加强治安管理。
商务、卫生等主管部门应当做好物资供应、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等工作。
第三十八条 因扑救森林火灾的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可以决定采取开设防火隔离带、清除障碍物、应急取水、局部交通管制等应急措施。
因扑救森林火灾需要征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扑火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被征用的物资、设备和交通工具,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补偿。
第三十九条 森林火灾扑灭后,火灾扑救队伍应当对火灾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清理余火,并留有足够人员看守火场,经当地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检查验收合格,方可撤出看守人员。
第四章 灾后处置
第四十条 按照受害森林面积和伤亡人数,森林火灾分为一般森林火灾、较大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
(一)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下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或者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人以上10人以下的;
(二)较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
(三)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
(四)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或者死亡30人以上的,或者重伤100人以上的。
本条第一款所称“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对森林火灾发生原因、肇事者、受害森林面积和蓄积、人员伤亡、其他经济损失等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向
当地人民政府提出调查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调查报告,确定森林火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依法处理。
森林火灾损失评估标准,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对森林火灾情况进行统计,报上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并及时通报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森林火灾统计报告表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家统计局备案。
第四十三条 森林火灾信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或者林业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信息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发布。
第四十四条 对因扑救森林火灾负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抚恤。
第四十五条 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人员的误工补贴和生活补助以及扑救森林火灾所发生的其他费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由火灾肇事单位或者个人支付;起火原因不清的,由起火单位支付;火灾肇事单位、个人或者起火单位确实无力支付的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支付。误工补贴和生活补助以及扑救森林火灾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可以由当地人民政府先行支付。
第四十六条 森林火灾发生后,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采取更新造林措施,恢复火烧迹地森林植被。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
(二)发现森林火灾隐患未及时下达森林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的;
(三)对不符合森林防火要求的野外用火或者实弹演习、爆破等活动予以批准的;
(四)瞒报、谎报或者故意拖延报告森林火灾的;
(五)未及时采取森林火灾扑救措施的;
(六)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或者个人未履行森林防火责任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个人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森林防火区内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拒绝接受森林防火检查或者接到森林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逾期不消除火灾隐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个人并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森林防火期内未经批准擅自在森林防火区内野外用火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对个人并处2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森林防火期内未经批准在森林防火区内进行实弹演习、爆破等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个人并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2000元以
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森林防火期内,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未设置森林防火警示宣传标志的;
(二)森林防火期内,进入森林防火区的机动车辆未安装森林防火装置的;
(三)森林高火险期内,未经批准擅自进入森林高火险区活动的。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森林火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本条例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责令责任人补种树木。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森林消防专用车辆应当按照规定喷涂标志图案,安装警报器、标志灯具。第五十五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地区发生的森林火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有关国家政府签订的有关协定开展扑救工作;没有协定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有关国家政府协商办理。
第五十六条 本条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森防工作总结
森防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市林业局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坚持“预防为主全面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加强领导。
今年春,在全县造林工作动员会上,把森林病虫害防治作为专题进行安排部署。
县长张万双与各镇镇长签订美国白蛾防治目标责任书,要求各镇成立专业除虫队,有专人专职进行管理。县局还调整充实了森防站工作人员,保证了防控工作的有力开展。
二、加强预测预报。
春尺蠖是发生较早的有害生物,我县组织了多次踏查。共调查林地9543亩,树木4950株,掌握了该虫在全县发生分布情况,下达4份《限期防治通知书》防治面积651亩,检查验收,防治全部合格。
同时加强美国白蛾监测准备,维修杀虫灯15盏,确定监测点28个,聘用兼职测报人员36名。
三、做好物资准备。
购农药2吨及各种配套物资,包括喷雾器、打孔机等。
第五篇:森防站试题
森防站题
一、选择题(共31题)
1、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谁经营、谁防治 ”的责任制 度
A谁经营、谁防治;B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1983年1月3日发布《植物检疫条例》。
A《森林法》;B《森林防火条例》;C《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D《植物检疫条例》;3、1988年1月16日发布《森林防火条例》
A《森林法》;B《森林防火条例》;C《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D《植物检疫条例》;4、1989年12月18日发布《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A《森林法》;B《森林防火条例》;C《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D《植物检疫条例》;
5、开展产地检疫调查的单位有:种苗繁育基地、种子园、母树林、贮木场及加工场、集贸市场等。
A片林;B路林;C种苗繁育基地;D种子园;E母树林;F贮木场及加工场;G集贸市场;
6、检查林木种实携带的害虫方法有:直接检验、过筛检验、解剖检验、比重检验、染色检验和软X光检验等6种。
A显微镜;B解剖检验;C直接检验;D过筛检验;E比重检验;F染色检验;G软X光检验;
检疫机构备案。
A、人民政府;B、林业局;C、植物检疫机构;
13、对违反植物检疫法规调运林木种苗或者木材的,除 依照植物检疫法规处罚外,并可处50—2000元的罚款。
A、50-100;B、50-500;C、50-2000;
14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木种苗进行育苗或者造林的,责令限期除治,赔偿损失,可以并处100—2000元的罚款。
A、50-100;B、100-500;C、100-2000;
15、森检机构从受理调运检疫申请之日起,应当于15日内实施检疫并核发检疫单证。情况特殊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15日。
A、5;B、10;C、15;D、20;
16、植物检疫人员在植物检疫工作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徇私舞弊、玩忽职守;B、损公肥私;C、不负责任;
17、森林害虫的发生期预报的主要方法有物侯预测法、发育进度预测法、期距预测法和有效积温预测法等。
A、物侯预测法;B、发育进度预测法;C、期距预测;D有效积温预测法;
18、病虫害调查常用的随机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灾
24、种苗繁育基地的检疫调查应根据不同的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生物学特性,在病害发病盛期或末期、虫害高峰期或某一虫态发生高峰期进行,每年不得少于2次。
A、1;B、2;C、3;D、4;
25、森检机构从受理调运检疫申请之日起,应当于15日内实施检疫并核发检疫单证。情况特殊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15日。
A、3;B、5;C、7;D、15;
26、植物检疫机构对违反《植物检疫条例》规定调运的植物和植物产品有权予以封存、没收、销毁或者责令改变用途。
A、当地人民政府;B、林业局;C、植物检疫机构;
27、《植物检疫证书》由县级以上地方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森检机构中的专职森检员按规定签发。
A、工作人员;B、专职森检员;C、兼职森检员;
28、经产地检疫调查、室内检验,未发现检疫对象和其他危险性病、虫的,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产地检疫合格证》有效期为6个月。
A、1;B、3;C、5;D、6;
29、各地应严格按照《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产地检疫。
单位虫口密度是:7÷300=0.02
2、某林场对杨树病害进行调查,在样地内总株数100株,其中1级10株,2级10株,3级20株,4级25株,5级35株,求出病情指数?
答:病情指数是:
(1×10+2×20+3×25+4×35)÷(4×100)×100=66.2
3、某乡林场调查杨树病害,标准地内,总株数是300株,其中,1级是248株,2级是30株,3级是20株,4级是1株,5级是1株,求病株率为多少?
答:病株率是:(30+20+1+1)÷300×100%=17.3%
4、某林场有500亩林地,30000株杨树,对标准地内100株杨树进行调查,发现3株杨树上有7个网幕,求某林场发生虫(网)率?
答:虫(网)率是:3÷100×100%=3%
三、问答题(共61题)
1、何为森林病虫害防治?
答: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材的病虫害的预防和除治。
2、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方针是什么?
答: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墙处尤为集中。
7、为什么防治美国白蛾一般应在3—4龄幼虫前进行? 答:因为3—4龄前幼虫集中在网幕内取食,易于发现和消灭(包括人工剪除虫巢)。另外,幼虫抗药力差,防治效果好。而5龄后幼虫分散危害,抗药性增强,造成损失也大。因此,防治美国白蛾一般应在3—4龄幼虫前进行。5龄后幼虫分散危害,增加了防治难度。
8、测报的任务是什么?
答:测报的任务就是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调查和系统观察,结合分析有关资料,准确、及时地预报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提出防治意见。
9、何谓植物检疫?
答:植物检疫是以法规为依据,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对生产和流通中的某些感染特定病虫害的植物和植物产品采取禁止和限制措施,以防止这些病虫杂草和其它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国家农、林业生产安全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10、检疫的目的是什么?
答:其目的是防止危险性病、虫的传播与危害,保护农、林业生产的安全。
11、植物检疫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防止外来危险性病虫侵害,防止本国危险性病虫外
和密封的环境条件下,药剂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产生具有强大毒力的磷化氢气体,渗透入木材的天牛蛀道里,作用于天牛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使其中毒死亡。
16、灭幼脲类杀虫剂主要对哪一类害虫高效?其作用方式是什么?防治最佳时期是在什么时候?
答:灭幼脲药剂对鳞翅目幼虫高效,其作用方式是胃毒。防治的最佳时期是低龄幼虫期(即3龄以前)。
17、病害预测的概念是什么?
答:病害预测的概念是根据病害流行的规律和即将出现的有关条件推测某种病害在今后一定时间内流行的可能性,这就是病害预测。
18、检疫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是实施手段的法制性。植物检疫是依据植物检疫法规开展工作的,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
二是涉及范围的社会性。三是机构职能的行政性。
四是所起作用的防御和技术要求的特殊性。
19、美国白蛾一生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答:美国白蛾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20、美国白蛾发生危害特点是什么?
答:美国白蛾具有食性杂、取食量大、繁殖力强、适应性强和传播途径广5个特点。
1答:发生大面积暴发性或危险性病虫害,森林经营单位或者个人确实无力负担全部防治费用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补助。
27、《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对违反条例规定者,有哪些处罚规定?
答:(1)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木种、苗进行育苗或者造林的。
(2)发生森林病虫害不除治或除治不力,造成森林病虫害蔓延成灾的。
(3)隐瞒或者虚报森林病虫害情况,造成森林病虫害蔓延成灾的。
28、昆虫生长调节剂有哪些优点?对害虫的作用机理是怎样的?
答:昆虫生长调节剂是一类高效、低毒,具有一定选择性和特异作用,对环境相对安全的杀虫剂。它的作用机理是干扰破坏昆虫内分泌腺体的生理功能,导致虫体内激素失去平衡和酶活力的改变,使其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死亡。
29、应用B.t防治森林害虫有哪些优点?应用前景如何? 答:B.t是一种广谱性细菌杀虫剂,能防治上百种害虫,对鳞翅目害虫特别有效。并且对人畜安全,对植物无药害,不伤害天敌。
30、伐除的杨树天牛虫害木为什么要进行灭虫处理?有
335、应用黑光灯和性诱剂对害虫成虫进行测报调查利用了昆虫的哪些属性?
答:应用黑光灯和性诱剂对害虫成虫进行测报调查时利用了昆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趋光性是昆虫通过视觉器引起的趋向光源的行为反应。趋化性是昆虫通过感化器产生的趋向某种化学气息的反应。在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中,利用昆虫的这些特性,可以有效地检测害虫的发生和蔓延,是一种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的测报方法。
36、什么是农药残留量和安全间隔期?
答:农药喷洒到植物或土壤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尚残存在植物体内或体外以及土壤中的药量即农药残留量。
自喷药后到残留量降低到最大允许残留量所需要的时间即为安全间隔期。
37、什么是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包括哪三个等级? 答:森防目标中有关病虫害发生面积的确定是指森林病虫鼠害种群密度达到能造成轻级以上危害或已造成轻级以上危害的面积。
发生面积包括“轻、中、重”3个等级。
38、在森林害虫发生期测报中,如何划分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
答:森林害虫各虫态或虫龄期在林间出现的数量规律是:开始为个别零星出现,而后数量渐增,到一定时候急剧增加
542、植物检疫费的使用范围有哪些?检疫费应该如何管理?
答:森检机构收取的检疫费用用于检疫宣传教育、业务培训、检疫工作补助、临时工工资,购臵和维修检疫实验用品、通讯和仪器设备等。森检部门收取的检疫费属预算外收入,只能用于发展森检事业的支出,并按规定报送收支报表。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按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制度对森林植物检疫收支进行管理和监督,对违反规定者要及时查处。
43、何谓森林病害?分哪两种类型?它们的区别何在? 在林木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外界条件不适宜或遭受有害生物的侵染,就会使林木在生理上、组织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反常的病理变化,使产量降低,质量变劣,减少或失去经济价值,甚至引起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森林病害。
森林病害,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其中,侵染性病害是指引起森林病害的病原是生物性病原物,通过一定途径互相传染,因此,也叫寄生性病害,病原菌有真菌、细菌、植原体、类立克氏体、类病毒、线虫等。而非侵染性病害是指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遇到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水分、营养和有害物质等非生物因素影响,引起植物体的生理性失常,在形态上一般表现为变色、畸形、萎蔫、枯死等症状,该种病害不会传染,因此又
7取食,不易发现。
47、花木常见的地下害虫有哪些?怎样防治?(1)蝼蛄(2)蛴螬(3)地老虎 防治方法:①加强田间管理,中耕除草,消灭虫卵;②用黑光灯或糖醋毒液诱杀成虫;③用毒谷、毒铒等诱杀;④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浇灌,或用5%颗粒剂施于土壤中,每公顷约30kg。
48、何谓预测预报站、点?中心预报点与一般测报点,专职测报员与兼职测报员的区别是什么?
测报站、点是指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机构在森林病虫鼠害发生区设臵的专门从事一定区域森林病虫鼠情调查、测报工作的工作机构。其中,将从事测报对象系统调查、观测,或兼管若干个一般测报站点的,称之为中心测报站点。而把那些只对测报对象的主要发生虫态或发生阶段进行调查,直接为生产防治服务测报站点,称之为一般测报站点。在基层专职从事森林病虫鼠害的发生情况调查与测报工作的人员,统称为专职测报员。而把以从事其他工作为主,兼职从事森林病虫鼠害调查和测报工作的人员称做兼职测报员。
49、开展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有何法律依据? 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了测报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责任务:“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确定主
954、《森林法》在森检方面赋予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哪些职责?
《森林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规定林木种苗的检疫对象,划定疫区和保护区,对林木种苗进行检疫。
55、《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中对开展森检工作有哪些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建立无检疫对象的林木种苗基地。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应当依法对林木种苗和木材、竹林进行产地和调运检疫;发现新传入的危险性病虫害,应当及时采取严密封锁、扑灭措施,不得将危险性病虫害传出。
56、哪些部门负责制定检疫对象名单?
国家级植物检疫对象名单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补充植物检疫对象名单,并报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57、调入省提出检疫要求的依据是什么?
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发布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发布的补充森检对象名单;
58、《植物检疫条例》对植检人员违法违纪的处理有哪些规定?
1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第三十条,决定对每批次处以2000元的罚款,计罚款16.8万元。根据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及收费办法有关规定,不捡后收取了3-5倍检疫费,决定收取补检费1.2万元。林业局便依次下发了《处罚决定书》。
以上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分析:由林业局处理不正确。执法主体错误。根据《植物检疫条例》第三条第一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植物检疫任务。”的规定,森检机构是法律授权的森林植物检疫执法主体,所以,以林业局的名义进行处罚是错误的,应有森检站处理。
2、某县森防站查处某单位未办理《植物检疫书》调进一批苹果,森防站抽取样品20件,进行室内检验。10日后制作了《处罚决定书》,依照《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第三十条第一款第一项,决定对当事人罚款2000元。经检疫,未发现检疫对象,没有出具检疫单证,没有及时退回样品,使20件苹果腐烂。复议后当事人上诉到当地法院。经审理,法院判决:撤销森防站处罚决定;赔偿原告20件苹果经济损失800元;承担诉讼费1200元。
你认为法院判决是否正确?
分析:法院判决是正确的。森防站执法程序不正确。
① 抽取检疫样品不应整件提走,根绝检疫技术规
3检任务。木材检查站无权直接处理森检案件。
② 重复罚款。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③ 罚款应使用罚没同一收据,不能以收代罚。AC 木材检查站均使用收费收据罚款。
④ C检查站适用法规错误,根据《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 则(林业部分)》第二十条,检疫证书正本随货寄运,没有副本不能处罚。
五、论述题(共3题)
1、试述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主要内容? 答: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的主要内容是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发生期预报是对森林病虫害的各个危害阶段的始、盛、末期进行预测,以确定防治的最适时期。发生量预报是对森林害虫的虫口密度、虫株率或森林病害的感病指数、感病株率等进行预测,以否会造成危害,是否需要防治。发生范围预报是对森林病虫害发生地点和发生面积进行预测,以便确定防治范围。危害程度预测是对森林病虫害可能造成的林木的枝梢、树干、树叶、根茎、果实的损失程度进行预测,以便根据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定有无防治的必要。
2、试述诱杀灯诱杀害虫的原理?
答:趋光性昆虫的视网膜上有一种色素,它能够吸收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