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3 17:2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通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通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第一篇:南通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南通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

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省交通厅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在全市公路水运工程领域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治理目标

通过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我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0~1.5倍范围内。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石、外加剂、锚夹具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公路水运工程保护层厚度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

(四)蜂窝、麻面、裂缝等显著减少,消除露筋现象,混凝土外观质量明显提高。

(五)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建立一套成熟、有效、先进的混凝土质量控制工艺,建成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混凝土工程,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混凝土工程建设人才队伍。

二、治理范围

1.在建干线公路工程项目的桥涵(通道)、混凝土支挡工程; 2.在建船闸、航道工程项目的混凝土工程。

三、治理内容 1.管理通病

质量意识薄弱、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设计审查、交底、现场服务、变更管理不到位;试验人员数量、资质,检测设备、频率,操作过程、台帐资料等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合同有关质量条款履约不到位,人员变更率高、流动性大,监理持证率、培训率不满足规定,分包等无审批手续;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不规范,整改结果不闭合;“两创三比”活动开展不够深入,实施细则流于形式,未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位人员。2.施工工艺通病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随意改变配合比、未根据砂、石材料含水量进行调整,未对外加剂、商品混凝土进行检测;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计量不准确,分层层厚过大、振捣不到位、保护层垫块不合格、通道沉降缝控制不严,养护不及时不规范;预应力施工不规范,张拉机具未标定,工序安排不合理,张拉强度、弹性模量不明确,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3.实体质量通病

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钢筋布设偏差超标、保护层厚度偏差大,桥梁立柱轴线偏位、竖直度超标,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混凝土外观存在蜂窝、麻面、露筋、色差大,轮廓线不顺滑、边角破损,通道沉降缝歪斜、裂缝超限等质量存在缺陷;原材料堆放场地未硬化,砂、石材料混堆或杂质过多,钢材、水泥保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钢材锈蚀、水泥变质。

四、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动员部署(2009年6月底前)。

各县(市)交通局、市公路处、市航道处等单位进行动员和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地区或本单位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并于2009年6月25日前报市局质监站备案。

各单位应重视典型引导,抓点带面。各县(市)交通局相应确定1个干线公路项目,市公路处确定1个干线公路项目,市航道处确定1个船闸(航道)项目为通病治理典型示范项目。各典型示范项目应确定1个合同段作为项目的典型示范标段。

各单位应将典型示范工程和合同段于2009年6月25日前报市局备案。市局结合实际情况确定221省道海安段改建工程、吕四船闸技术改造工程作为我市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典型示范项目。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

各县(市)交通局、市公路处、市航道处等单位要按照省厅治理方案及所管工程特点,负责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内容,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组织检查。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和各自职责,提出具体可行的治理措施,并认真加以落实,确保质量责任到人,通病治理取得实效。上述单位对确定为质量通病治理典型示范的项目每年应组织不少于2次专项督查;市交通局对确定为我市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典型示范项目将组织不少于2次专项督查,并对其他示范项目组织适当抽查。

上述单位应分别于2009年、2010年12月底前将本单位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年度总结报市局质监站。

(三)第三阶段:总结表彰(2011年4月至2011年6月)。

各县(市)交通局、市公路处、市航道处等单位要总结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经验,总结成熟的工艺、工法,加以推广,形成长效机制。同时,各单位应于2011年4月底前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总结报市局,市局将进一步加以总结,视情况对各地区、各单位成熟的工艺在全市范围加以推广,并根据各单位质量通病治理实际成效,对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项目和单位、个人予以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责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熟工法,推广典型示范工程先进经验,以点带面,形成长效机制。

(二)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要完善工作联动机制,把通病治理与招投标、实施过程、工程验收结合起来。精细设计,深化勘察、优化设计,从设计角度提出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和质量要求;精细施工,细化施工组织设计,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并落实责任人;强化监理职责,细化监理实施细则,加强全过程监理,坚决采取有效措施;规范试验检测,严格工地试验室检查考核,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分析,掌握质量状况,指导混凝土施工。

(三)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确保原材料质量,慎重选用外加剂,严格控制配合比,确保施工工艺规范,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重点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和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管理。

(四)做好总结,信息畅通 各单位要建立定期研究分析会制度,做好混凝土通病治理活动总结,定期以月报等形式通报治理工作总结,传递经验,协同配合,实现信息共享。

第二篇:上海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上海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是影响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已成为制约结构工程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混凝土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裂缝超限、保护层厚度偏差超标、混凝土结合面处理不当、预应力孔道压浆不密实等。这些通病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降低了其可靠性和有效使用年限。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实现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交通运输部决定开展以提高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为重点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根据交通运输部的要求,为加强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结合上海公路水运工程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治理目标

通过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公路工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水运工程保护层厚度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

(四)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五)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隧道衬砌厚度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

二、治理范围

在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工程项目的桥涵(通道)、隧道、混凝土支挡工程,在建大中型水运工程项目(航道为三级及以上航道整治项目)。

三、治理内容

(一)管理通病:质量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设计及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审查不规范,商品混凝土指标控制不严,混凝土施工控制、保证资料可追溯性差,施工现场管理较乱,分包工程和劳务队伍管理薄弱。

(二)施工工艺通病:钢筋锈蚀,施工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确,振捣和养护不规范,预应力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密实,模板制作和安装质量差,混凝土施工缝处理不规范,混凝土工艺要求不符合施工条件,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落后,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偏差大,混凝土修补质量欠佳。

(三)实体质量通病: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裂缝超限,钢筋布设偏差超标,保护层厚度偏差大,蜂窝麻面及露筋,混凝土松顶,预埋件偏差大,小型预制构件外型尺寸控制不严、外观粗糙。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市建设交通委及市交通港口局根据本地区工程特点负责制定上海市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责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熟工法并推广,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工程项目进行表彰,形成长效机制。

市建设交通委负责上海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市交通港口局负责上海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

(二)完善体系,提高水平。

1、加大政府监管力度。结合信用评价体系,规范项目招标行为,限制失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生产企业进入建设市场。加强商品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过程的质量动态监管和督查,对生产企业的试验检测能力进行跟踪监控,将其试验检测能力的考核纳入统一管理范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行施工单位现场见证、监理单位试验验证的制度。

2、落实建设管理责任。建设单位应坚持“合理标价、合理工期、合理标段”的原则,根据各自工程特点,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治理措施,落实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责任,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和有效的激励制度,及时总结交流治理经验,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对项目上使用的商品混凝土和预制构件,建设单位应明确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对生产质量的监控责任。

3、提高勘察设计水平。勘察设计单位要深化勘察,优化设计,使勘察设计切合工程实际,便于实施,且安全可行。要加强现场服务和技术交底工作,特别要加强涉及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交底。

4、推行精细施工管理。施工单位应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加强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管理,层层落实责任人。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加强商品混凝土和预制构件生产环节的管理,对原材料稳定性和商品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并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取现场见证。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筑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实行不合格检测报告24小时快报制度。

5、强化监理工作职责。监理单位应深入开展“监理企业树品牌、监理人员讲责任”行业新风建设活动,细化监理细则,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监理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对涉及结构物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必须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对混凝土质量通病易发环节要加强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对于商品混凝土和预制构件,监理单位应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半成品出厂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并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试验验证。

(三)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1、开展标准化作业。推行标准化作业工法,明确作业标准,优化施工工艺,细化作业工序,规范作业方法,强化过程控制。

2、确保原材料质量。加强原材料进场检验,发现不合格必须立刻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规范原材料存放、保管和使用,不同规格材料要采取明显标示分开堆放。碎石、砂子均要水洗、过筛后进入棚内存放,确保其清洁度、规格、温度和含水量的稳定。混凝土拌和用水应符合规范要求,不影响水泥正常凝结、硬化或促使钢筋锈蚀。

3、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应重视对碎石、砂子含水量的检测,并留档备查,确保配合比的稳定性。混凝土生产应保证计量准确性,必须采用电子计量装置。混凝土用水计量要准确,严禁使用流量计,应采用称重法确定用水量。应严格控制石粉等非活性替代掺合料的用量,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4、保证混凝土拌和质量。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保证搅拌均匀,防止离析。混凝土应采取集中搅拌,必须采用强制式搅拌设备,严禁使用自落式搅拌设备。应加强混凝土最短搅拌时间的控制,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增加其可泵性。根据不同季节温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入模温度。在常规检测的基础上,增加检测混凝土的含气量、电通量等检测指标。

5、提高结构物外观质量。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强度、尺寸和布置密度应得到有效控制,宜采用高强度垫块。模板质量应符合要求,制作安装必须牢固,并在正式使用前进行检验和试拼,确保模板的强度、刚度和安装稳定性;应优先采用大型组合钢模板;严禁使用废机油作脱模剂,宜采用长效漆质脱模剂。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筑厚度,避免过振和漏振。应确保混凝土最短保湿养护时间,保湿养护一般不得少于14天。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单位应采取辅助措施,避免内外温差较大时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并适当延缓混凝土初凝时间和拆模时间,延长保温材料覆盖的保湿养护时间,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早期裂缝。

6、改进梁板施工工艺。桥梁空心板宜使用聚苯乙稀泡沫或钢芯模代替充气胶囊,解决梁板预制中充气胶囊上浮导致顶板厚度不达标的问题,保证内模定位准确,提高结构物尺寸合格率。严格控制底板和侧板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确保混凝土整体联结,避免产生施工冷缝。预应力混凝土张拉要实行强度和龄期双控;张拉机具及仪表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全面校验。钢绞线严禁使用氧气乙炔割除,应使用砂轮机切除,并在切割处洒水降温。对于箱梁腹板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特点,腹板厚度不宜太薄;施工单位在进行腹板的钢筋、模板制作安装和混凝土浇筑、振捣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规范施工,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避免出现裂缝超限、露筋、过振等现象。梁板若需采用蒸汽养护方式时,宜采用低温蒸养方式。

7、推行足尺试验制度。墩身、预制梁施工前应采用足尺试件进行工艺试验,在合适的场地(预制梁在已制作好的台座上)按照设计的结构尺寸和配筋数量,选择适当的长度进行工艺试验,以验证施工工艺是否需要修订完善,检验模板的刚度和强度是否满足需要,使施工人员掌握混凝土的分层浇筑厚度、振捣方式、振捣间距、振捣时间等,便于根据拆模后的效果选择合适的脱模剂,同时检验施工人员对技术交底内容的掌握情况。

8、提高桥面铺装设计标准。二级公路以上的桥梁应优先采用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和钢筋混凝土调平层相结合的铺装结构。对于钢筋混凝土调平层,应使用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结构。应保证钢筋混凝土调平层最薄处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不得低于C40。调平层内应配置焊接钢筋网,间距不宜过大;钢筋应采用Ⅱ级以上钢筋,直径不宜过小。应增加调平层混凝土的密实性,提高混凝土的防渗等级,防止氯离子渗透引起钢筋锈蚀和碱含量高导致碱集料反应。

9、增强梁板横向联结。为保证梁板之间联系可靠,避免单板受力,要高度重视梁板铰缝设计和施工。合理改进铰缝细部构造和工艺设计,增大铰缝的结构尺寸和深度,并增设铰缝钢筋。提高填缝混凝土浇筑质量,不得以砂浆代替细石混凝土作为铰缝填充材料,细石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得低于梁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同时不得与桥面铺装混凝土一次浇筑。保证铰缝底模牢固稳定,与梁板结合平顺,混凝土填筑振捣要密实。养生期间要限制施工机械通行,防止梁板挠动引起铰缝混凝土脱落。

10、确保孔道压浆密实。为控制孔道压浆的密实度,宜采取措施事先控制,尽量采用后穿钢铰线,孔道摩阻力要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孔道压浆应在预应力张拉完成后的14天内进行。要求必须采用真空压浆工艺施工。压浆用水泥浆,强度等级宜与梁板混凝土等级等同。为减少收缩,建议水泥浆添加膨胀剂和减水剂,并通过试验确定膨胀率和收缩率。

11、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外加剂要熟悉其品种性能,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宜选用新型优质高效减水剂,并且与水泥、掺合料的匹配性能良好。必须准确控制外加剂掺加剂量,外加剂宜采用水剂型,通过称重法计量入仓。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12、加强施工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有针对性地开展施工作业人员技能培训,使之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落实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切实做到层层交底,确保工程质量。

五、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动员部署。2009年6月底前,召开上海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动员会,对上海地区的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生产等单位进行动员布置。

采取典型引导、以点带面的方法,确定沪杭高速公路为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公路工程典型示范项目,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外高桥港区六期、洋山深水港西港区为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水运工程典型示范项目。每个在建重点公路项目由建设单位确定1个合同段作为项目的典型示范标段,报市建设交通委备案。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市建设交通委及市交通港口局按照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组织检查。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生产等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和各自职责,提出具体可行的治理措施,并认真加以落实,确保质量责任到人,通病治理取得实效。

自查自纠:2009年7月至2009年9月,在全市在建公路水运项目中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自查自纠工作,组织从业单位,调查在混凝土施工中实体质量、施工工艺以及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对策措施,提出具体可行的治理措施。

专项检查:2009年10月至2009年11月,2010年6月至2010年7月,对全市在建公路水运项目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的专项检查。对检查结果及时进行总结,通报表扬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项目和单位,通报批评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差的项目和单位。

观摩交流:2010年3月至2010年4月,2010年10月至2010年11月,选择质量通病治理工作开展较好的典型示范项目和若干个质量通病治理效果明显的典型示范标段,进行工地现场观摩,交流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

(三)第三阶段:经验总结。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总结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经验,总结成熟的工艺、工法,加以推广,形成长效机制。

成果推广:2011年1月至2011年4月,对于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成熟的工艺、工法进行总结,编制《上海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指导书》,在行业中推广应用。

总结表彰:2011年5月至2011年6月,召开“上海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会议”,对在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取得优良成绩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成绩突出的向交通运输部推荐,并形成长效治理机制。

第三篇: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1

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

施方案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落实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交质监发[2009]174号),结合我市实际,决定在全市交通系统开展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为加强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确保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治理目标

通过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我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有效控制施工配合比保持与设计配合比的一致,计量准确和均匀,精心做好配合比设计,避免水泥用量过大、有效控制混凝土碱含量满足规范要求。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集料、钢筋、水泥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公路工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水运工程保护层厚度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

(四)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五)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隧道衬砌厚度、隧道衬砌平整度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推广一批混凝土质量控制有效、较为先进的工艺和工法。不同时期浇注的混凝土结合面采取有效措施全部进行处理。

二、治理范围和主要内容

1.治理范围

在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工程项目的桥涵(通道)、隧道、混凝土支挡工程。(农村公路参照本方案执行)

2.主要内容

(1)管理通病:质量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设计深度不够,设计及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

(2)施工工艺通病:混凝土拌和设备差,计量不准确,原材料质量差,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模板安装不规范,混凝土新旧接触面施工不规范,振捣和养生不规范,钢筋锈蚀及保护层厚度偏差大,桥面铺装厚度不足,支座垫石不合格,预应力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实,隧道一次衬砌厚度、平整度差,仰拱厚度不够,衬砌接茬错台严重,桥梁排水设施不完善。

(3)实体质量通病: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裂缝超限,含碱量大,出现剥落,蜂窝麻面,钢筋及预应力筋锈蚀,隧道衬砌开裂、变形大。

三、有关要求及主要措施

(一)组织机构

市局成立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全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

交通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各县(区)交通局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成立相应的工作组,负责本单位、本地区所属项目的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

(二)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1、建设管理要科学。建设单位应坚持“合理标价、合理工期、合理标段”的原则,根据各自工程特点,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治理措施,落实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责任,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和有效的激励制度,及时总结交流治理经验,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

2、勘察设计水平要提高。勘察设计单位要深化勘察,优化设计,使勘察设计切合工程实际,便于实施,且安全可行。要加强现场服务和技术交底工作,特别要加强涉及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交底。

3、施工管理要精细。施工单位应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加强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管理。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4、监理职责要强化。监理单位应细化监理细则,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监理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对涉及结构物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必须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对混凝土质量通病易发环节要加强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

(三)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

集料:对于进场的砂石材料经检验合格后,用于桥梁立柱、盖梁及上部结构等部位的砼拌和前石料必须经过水洗,消除其中的粉尘,砂子必须过筛消除其中的泥块,提高砼的强度,降低水泥用量;

水泥:水泥要求全部采用低碱水泥降低碱骨料反应,提高砼的质量;

外掺剂:选用外加剂要熟悉其品种性能,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必须准确控制掺加剂量,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筋(钢绞线);

拌制混凝土用的水应满足规范要求;

加强水泥、钢筋(钢绞线)、集料等原材料进场检验,建立原材料进场台帐和检验台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刻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

规范原材料存放、保管和使用。砂、石料经过过筛、水洗后应堆放在封闭的料场,夏季防止阳光暴晒,冬季使用热水拌和,保证砼的拌和温度和浇筑温度;

对混凝土各种原材料应进行氯离子含量检测,应控制混凝土拌和物中的各种原材料水溶氯离子总量。

2、严格控制配合比

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推行集中拌合,保证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采用强制性拌和机,并具有电子精确计量的设备,延长拌和时间,保证砼的均匀性。

3、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模板质量要符合要求,高速公路必须使用钢模板,制作安装必须牢固,选用合适的脱模剂,制定合理的支设方案,注意模板接缝的处理;钢模首次使用前要打磨、除锈,周转使用前要将表面残渣清理干净,并均匀涂刷脱模剂。

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建议采用专业厂家生产的高强垫块,施工方便时也可以采用穿心垫块,并且采用设计合理的垫块支设方案,如梅花形;

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防止振捣棒触及钢筋;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预应力混凝土张拉严格按照强度和龄期双控的要求进行作业,孔道压浆采用真空压浆;

4、加强施工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操作工人应进行固定,不得随意调换。有针对性地开展施工作业人员技能培训,使之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落实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切实做到层层交底,确保工程质量。

5、监理应切实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把关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工作,严格试件抽检工作,杜绝施工单位代作现象。

四、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1月1日~3月1日)

2010年3月1日前,各县(区)交通局、市海事局、市公路管理处、市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将制定本单位所属项目的实施方案报市局备案。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0年3月-2011年3月)

各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组织检查。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和各自职责,提出具体可行的治理措施,并认真加以落实,确保质量责任到人,通病治理取得实效。

(三)第三阶段:总结经验(2011年4月-6月)2011年4月至2011年6月,各单位要总结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经验,总结成熟的工艺、工法,加以推广,并形成报告报市局。

2010年1月15日

第四篇:湖南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湖南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为适应我省交通建设大发展的新形势,强力推进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厅研究决定,在全省交通系统开展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以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

一、治理目标

通过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我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石、外加剂、锚夹具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公路水运工程保护层厚度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

(四)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显著减少,消除露筋现象,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五)预应力张拉及孔道压浆、超限裂缝、隧道混凝土衬砌厚度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形成一批达到领先水平的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工法及成果,建成一批在国内具有品牌效应的混凝土工程,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混凝土工程建设人才队伍。

二、治理范围和主要内容(一)治理范围。

1、公路工程:在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工程项目的桥涵(通道)、隧道、混凝土支挡工程。

2、水运工程:在建港口、航道、航电枢纽工程项目的混凝土工程。(二)主要内容。

1、管理通病

(1)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质量责任划分来覆盖到所有施工内容;部分关键工序质量责任人未落实;质量责任奖惩不落实;部分参建人员缺乏培训,质量责任意识薄弱。

(2)设计管理不到位:施工图审查不够细致;设计强制性条文没有严格执行;设计和涉及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不及时、不全面;设计代表未驻现场或设计服务不到位;设计变更手续办理不及时。

(3)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委托试验管理不规范;试验检测单位超资质、超范围;试验人员数量、资质不能满足规定要求;砼配合比设计、验证、审批不及时、不规范;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指标内容未检、漏检或检测频率不足;检测设备或仪器不满足试验要求;试验检测适用标准错误;试验台帐建立不完善或台帐不能与报告相符,试验检测资料虚假;标养室设施、试块养护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试验检测原始资料记录、签认不规范。

(4)监理人员持证串低、监理没培训,监理人员不稳定,变更后的人员数量、资历、资质、职称低于合同规定。

(5)施工单位的合同有关质量条款履约不到位:主要管理、技术人员变更手续不完善;变更后的人员数量、资历、资质、职称低于合同规定;主要管理、技术人员不能保持相对稳定,转包及非法分包;施工组织设计无针对性、可操作性、审批手续不全。

(6)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不规范: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到位;整改结果不够明确,未附相应证明资料;出现质量事故未及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

2、施工工艺通病

(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外加剂未检测;雨季施工未增加砂、粗骨料含水率检测频率,施工配合比未及时予以调整,正浇捣的混凝土模板内积水;未经批准随意改变配合比,(2)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计量不准确,生产记录不全;现场塌落度检测频率不足;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层厚过大,层与层之间间隔时间超过初凝时间,混凝土运输时间过长;钢筋密集区振捣不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不到位,不能及时规范养护;冬季,雨季、高温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水化热控制措施不力,导致混凝土温度梯度,引起温度裂缝:缺少同条件养护试块;通道沉降缝分隔控制不严,漏浆严重;通道涵洞在雨季施工时,正浇捣的墙体内堆积雨水,影响水灰比及强度;建成通道出现裂缝或过大沉降变形;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落后,浇筑前出现变位偏差。

(3)预应力施工不规范: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够合理,穿束后放置时间过长;张拉顺序不符合设计要求,张拉时龄期控制不规范,张拉时强度、弹性模量不明确;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

3、实体质量通病

(1)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布设偏差超标;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差大;桥梁立柱轴线偏位、竖直度超标、立柱钢筋笼垂直度不符合要求;码头桩基工程沉桩偏位超标,(2)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缺陷:蜂窝、麻面、露筋、色差大,施工缝明显;轮廓线不顺滑,有歪斜、错台现象;边角破损:通道、涵洞沉降缝歪斜;裂缝超限-结构物出现温度裂缝、张拉裂缝、沉陷裂缝。

(3)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原材料堆放场地未硬化或硬化效果不好,砂、粗骨料混堆或杂质过多;钢材、水泥保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钢材锈蚀、水泥变质。

三、治理要求和主要措施(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1、省交通厅制定全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对各单位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并组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项目和有关单位、个人进行表彰。

2、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负责全省高速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省公路管理局负责全省干线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省地方海事局和省湘江航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分别负责所管水运上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市州交通局负责本区域交通基本建设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具体组织管理工作。

3、各地各单位应根据省厅治理方案及所管工程特点,负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责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熟工法,推广典型示范工程先进经验,以点带面,形成长效机制。(三)健全体系,执行到位。

1、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全省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等单位应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各单位要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源,群策群力,保证项目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项目建设管理要科学,一是建设单位在新开工项目招标文件编制时,要列入质量通病治理的措施内容,并注重对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方案的审查;工程验收时注意督促有关单位对质量通病治理进行效果评价。二是建设单位应坚持“合理标价、合理工期、合理标段”的原则,根据各自工程特点,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治理措施,认真组织制定治理贡量通病实施要点,落实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等单位责任,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对治理通病行之有效的单位予以奖励,对治理不当、措施不力的单位要予以处罚。三是要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进一步创新建设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创新、创优和精细、环保、节约、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施工工厂化、集约化的导向要求,以及现代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合理纳入到制度化管理轨道。四是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定期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单位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和指出存在的问题。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抽检合格率低、质量问题突出的工程项目(或标段)应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加大检查频率。五是对质量通病中反映出的技术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做到创新与集成并重,进一步发挥技术创新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的重要文撑作用。

3、勘察设计水平要提高。一是勘察设计单位要深化勘察,优化设计,使勘察设计切合工程实际,便于实施,且安全可行。以创建精品工程为着眼点,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减少设计差错,特别是结构工程的布筋设计应有利于工程施工,特殊部位钢筋布筋设计中应能充分考虑普通钢筋与预应力管道、预埋件位置的冲突、交叉问题,适当调整布筋设计。二是要认真执行桥涵结构的强制性条文,抓好配筋率和预制梁的锚固端的强制性条文规定,以确保不出现结构性裂缝。三是要加强现场服务,做好技术交底、变更设计等工作,特别是要加强涉及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设计交底,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四是要加强对工程质量通病的研究,从设计的角度、施工的角度提出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和质量要求。

4、监理职责要细化、强化。一是监理单位要细化监理实施细则,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责任,严格实行工序责任制落实到人。二是要分析混凝土质量通病易发环节和因素,规范工作程序,加强事前控制措施,提高预控能力。三是要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的全过程监理,严格把好材料设备进场、施工组织设计审查、现场管理、试验检测、工程验收等各个重要关口;对涉及结构物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必须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做到重点盯防、严格旁站、及时检测。四是对现场监理工作中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要坚决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整改到位,切实将监理指令落到实处,对模板质量和安装、钢筋加工及安装、预应力筋的加工和张拉等分项工程要及时进行平行抽验,并对相应实体工程质量技术指标和质量保证资料进行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同时进行相应的质量状况分析,及时提出下一阶段施工重点注意事项。

5、施工管理要精细、实施要严格。一是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二是坚决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确保质量稳定可靠.三是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四是要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五是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六是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七是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及时检测和监控混凝土强度的波动。

6、试验检测工作要规范、科学。一是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交流,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二是严格工地试验室检查和考核,确保现场试验室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设备满足要求,同时相应母体试验室应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三是积极推广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和方法。四是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并对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指导。

(三)精细管理,确保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严控材料供应商。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尤其隐蔽工程的材料,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伸缩缝、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支座、隧道防水材抖等进场检验,预应力筋,锚具、夹具、支座和连接器在产品进场验收方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建设单位应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对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原则上按进场批次各进行一次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末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2、慎重选用外加剂,加强实验监控。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现场监理单位应组织对每批产品进行抽检,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3、严格控制配合比和塌落度.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4、严格按施工工艺施工.模板材质和制作质量应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离析松顶和漏振;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问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尤其要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和钢筋笼的刚度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加强对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应由专人管理,必须仔细记录使用台帐,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张拉顺序应按设计要求,预应力筋张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放松时应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应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孔牛抽查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应填写施工记录。

5、要重点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和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混凝土浇注前要作好周密安排,保证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大体积混凝土浇注要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控制。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应密切关注施工环境,做好气温突变的应对工作,认真制取相同数量的试件与结构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试件强度以指导施工。在重视大型结构物施工的同时,不忽视小型预制构件制作,做到精益求精,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6、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保持稳定的作业班组。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同时,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同时依托典型示范工程,探索和总结质量管理经验,组织交流与推广,以点带面,推进质量通病治理工作上台阶,使通病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7、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无损检测,施工、监理单位应在每一混凝土构件到达龄期后进行回弹法强度简易普查,尤其要注重加强对现浇结构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检测,发现异常认真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应检测记录,使整体混凝土构件强度得到保证。

四、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动员部署(2009年7月至8月)。

7月底前,省厅制定并印发《湖南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方案》印发后,各地各单位要立即组织进行动员和部署,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地区或本单位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于2009年8月底前报厅(厅质监站)备案。要重视典型引导,抓点带面。各市、州交通局相应确定1个干线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为市通病治理典·型示范项目,干线公路建设项目由省公路管理局汇总审核,港口、航道工程建设项目由省地方海事局和省湘江航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确定并汇总审核.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确定2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国有投资及BOT项目各1个)为通病治理典型示范项目及每个在建高速公路的一个合同段作为项目的典型示范标段。各单位应将典型示范工程和合同段于2009年7月底前报省厅(厅质监站)备案。省厅将结合实际情况从中选取1个高速公路、1个干线公路、1个航道工程项目作为我省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典型示范项目。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

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组织检查。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和各自职责,提出具体可行的治理措施,并认真加以落实,确保质量责任到人,通病治理取得实效。

对确定为本地区,本行业砼质量通病治理典型示范的项目,各地各单位每年应组织不少于2次专项督查.省交通厅对确定为我省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典型示范项目将组织不少于2次专项督查,并对其他示范项目组织适当抽查。

各地各单位应分别于2009年、2010年12月底前将本单位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报厅(厅质监站)。

(三)第三阶段:总结表彰(2011年4月至2011年6月)。

各地各单位要总结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经验,总结成熟的工艺、工法、成果,加以推广,形成长效机制.同时,各单位应于2011年4月底前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总结报厅,省厅将进一步加以总结,视情况对各地区、各单位成熟的工艺、工法、成果在全省范围加以推广,并根据各单位质量通病治理实际成效,对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项目和单位、个人予以表彰,

第五篇:关于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通病治理活动工作总结

东营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公路水运工程

混凝土通病治理活动工作总结

2009年以来,东营市交通运输局在省厅的正确领导下,以深入开展“四化管理”活动为契机,认真按照省厅《关于开展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通知》和《山东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应对全市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结合创建“平安工地”活动,严格落实全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通病治理工作方案和措施,混凝土通病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工程质量显著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全市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市构筑立体大交通、加快实施黄蓝两大战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引导教育,充分认识开展混凝土通病治理活动的重要意义

2009年至今,我们认真按照厅质监站的安排部署,每年年初都召开一次由市局有关处室、市港航局、市公路局、各县区交通运输局及在建和待开工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参加的全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通病治理工作宣贯会,引导和教育有关单位和人员,充分认识混凝土质量通病这一影响工程质量突出问题的重要性,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 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年限,关乎人民群众的安全便捷出行,关乎交通基础设施巨额国有资产安全的重要意义。督促各有关单位始终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认真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

(二)制定实施方案,全面规划了全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步骤措施

按照省厅《山东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实际,市交通质监站制定了《东营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全市开展混凝土通病治理活动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开展活动的工作重点、实施步骤以及保障措施,并编写了活动配档表,全面规划了3年来活动的计划安排,确保了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进行的科学性和连续性。

(三)严格落实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责任,按时考核督查活动进展情况

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和责任落实制度,成立了由 市交通运输局分管副局长为组长,市港航局、市公路局分管局长和市交通质监站站长为副组长的全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质监站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质监站。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 通病治理工作的规划、监督和指导工作;局质监站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有关活动的组织以及工作措施的实施,确保全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市港航局、市公路局、各县区交通运输局及各工程建设单位也分别设立了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目标,落实了具体责任人,专人负责活动开展情况每月总结报送工作。

(四)加大质量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落实质量事故追究制度

把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与日常安全监管工作结合起来,切实落实建设各方责任,全面提升行业安全管理水平。实行工程质量查处问责制度,督促建设单位根据治理目标,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建设单位与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分别签订工程质量责任书,明确各参加单位的责任义务。积极加大全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监督检查力度,把治理活动开展情况列为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严格混凝土通病治理活动的督促、检查、考核,把定期检查与临时抽查、明查与暗访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边检查边指导,落实整改措施,扎扎实实提高创建水平。

各县(区)交通局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量化考评指标实施细则,监督检查和考评过程中坚持高标准、严 要求,对存在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和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情况的,责令其停工整改至符合要求。对治理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工程和工地的参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对在治理活动中走过场,工作措施不得力,工程现场管理混乱的单位,坚决依法处罚,发生责任事故的要严肃查处。

重点加强对工程材料堆放场地、拌合场、钢筋加工场、预制场的规范建设,主要结构物混凝土的集中拌合,钢筋混凝土工程的钢筋加工、布筋、绑扎和安装,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振捣和养生,结构物混凝土的强度,构造物的外观、小型构造物结构尺寸,预应力张拉、压浆等方面的治理监督检查工作。

二、经验总结

(一)正确的选用和堆放原材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基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核心环节,它是根据原材料的性能和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通过计算和试配调整,确定出满足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的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用量,它的设计应满足:结构设计强度的要求;施工工作性的要求;环境耐久性的要求;经济性的要求;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确保工程所需的耐久性,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增强对钢筋的保护作用。混凝土配合比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动态控制,动态控制在基准混凝土配合比基础上进行,由试验 室掌握,根据工程情况、设计要求、气候变化、运输距离、原料状况等因素,结合实践经验进行调整,同时加强过程检测,当班人员除随机抽样检测外,还应该在出厂前目测每车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如果有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坍落度及和易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准出站,有效地控制混凝土强度的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上。

(二)严格施工现场管理,提高防范意识和技能。加强对原材料拌合、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它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手段。一是把好五关、做到三个不准:即原材料检验关、配合比设计关、计量关、混凝土搅拌时间关、坍落度及强度关;不合格材料不准使用、计量不准的设备不准生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准出站,确保混凝土符合质量要求。二是做好事前控制,预防质量事故,通过原材料和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及时掌握混凝土的质量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预防发生工程质量事故,使混凝土的质量处于稳定状态。三是加强信息反馈,通过对检验资料的分析整理,掌握混凝土的质量情况和变化规律,为改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保证混凝土质量、充分利用外加剂性 能、加强管理等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下列通病的发生。

三、几点建议

一是请省质监站多举办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方面的经验交流、现场观摩和理论培训活动,促进兄弟市质监站间的交流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提升监督管理能力。二是请省质监站加大对各市质监站的指导和帮助力度,促进各市质监站工作人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尽快提高。

我们在已经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将继续深化混凝土通病治理活动,认真总结经验,加强示范引导和监督检查,研究建立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和耐久性的长效机制,推行专业化管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施工,积极推动工程质量进一步提升。但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不是一项短期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常抓不懈,还有很多难题需要我们去破解。我们在专业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方面还有很多欠缺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争取通过省质监站的达标验收为契机,加大资金投入,购置一批检测仪器设备和各种办公设施,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标准,全力推进我市公路水运工程监督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东营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下载南通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通市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