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洪涝灾区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 技术指南(2017年版)
附件6
洪涝灾区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 技术指南(2017年版)
一、监测与控制原则
病媒生物监测原则:洪涝灾害受影响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及时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和风险评估,确定是否启动规模化杀虫灭鼠工作。在实施杀虫灭鼠的区域,根据病媒生物监测科学评价杀灭效果。
病媒生物控制原则:病媒生物密度未达到启动参考指标或未发生媒介生物相关疾病时,以环境治理为主,辅以药物杀灭,加强个人防护;媒介生物密度达到或超过启动参考指标或在发生媒介生物性疾病流行时,应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个人防护和环境治理措施。
二、病媒生物监测和控制工作的组织
(一)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有具体分工,做好蚊、蝇、鼠等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的组织工作。
(二)应该安排专人负责,做好杀虫灭鼠药物的集中管理、合理配置、及时分发和回收工作,做好病媒生物监测控制工作宣传、动员和科学防制。
三、病媒生物监测方法与控制指标
参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和病媒生物监测相关国家标准(GB/T 23796-2009 蝇类,GB/T 23797-2009 蚊类,GB/T 23798-2009 鼠类),因地制宜地制定洪涝灾区的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一)蚊虫成虫密度监测可用诱蚊灯法、栖息蚊虫捕捉法;蚊虫幼虫密度监测可用幼虫勺捕法、路径法。
1.诱蚊灯法。
将诱蚊灯悬挂于帐篷、临时住所等室外,悬挂高度离地面约1.5米,挂灯位置要远离二氧化碳源(厨房、火堆等)环境,避开强光源,周边5米内没有大的遮挡物,两个诱蚊灯之间相隔至少200米。于日落时开灯,次日日出时,收集蚊虫,计算密度指数。
蚊虫密度指数=诱蚊灯捕获蚊虫总数/灯数(单位:只 / 灯•夜)
2.栖息蚊虫捕捉法。
每个灾民安置点选4个帐篷(活动房、临时住所等),定点定人,日落后1小时,用电动捕蚊器,室内分别捕蚊15分钟,收集蚊虫,计算密度指数。可以用电蚊拍代替电动吸蚊器。
蚊虫密度指数=捕蚊数目总和(单位:只/人工•小时)
(二)蝇类成虫密度监测可用粘捕法、成蝇目测法;蝇类幼虫密度可用幼虫目测法。
1.粘捕法。
每个监测点(灾民安置点)选10个帐篷(活动房、临时住所等)(以12平方米左右为一个房间计算),分别悬挂3个粘蝇条,总计30个粘蝇条,24小时后查看粘蝇条上的蝇种及数量,记录粘住蝇类总数及蝇种(特别是优势种)。
蝇类密度指数=粘住蝇类的总数/粘蝇条总数(单位:只/条天)
2.成蝇目测法。
每个监测点(灾民安置点)选①厕所和垃圾堆(桶)周边、②帐篷(活动房、临时住所等)内、③帐篷(活动房、临时住所等)外三类环境各5处,目测苍蝇数目。每处选一点站立,观察蝇类停留面的蝇类数目,3分钟之内计数两遍,以数目较高者数字为准。除以停留面面积即为密度指数。每天定点定时观察,观测时间为10:00~16:00时。注意,当蝇类数量超过50只,计数时间不以三分钟为限。条件允许时,可以用数码相机对蝇类停留面照相后再计数。三类环境的蝇类密度指数分别取平均数,作为相应环境类型的密度指数,以总均数作为监测点蝇类密度指数。
蝇类密度=观察到的苍蝇数/停留面总面积(单位:只/平方米)。
3.幼虫目测法。
每个监测点(灾民安置点)选①厕所、②垃圾堆(桶)等两类环境蝇类孳生地各3处,调查孳生物内有无蝇类幼虫和蛹孳生。记录检查的孳生物数、阳性孳生物数和每处孳生物或每单位(如100g)内的蝇类活幼虫数和蛹数。两类环境的蝇类密度指数分别取平均数,作为相应环境类型的密度指数,以总均数作为监测点蝇类密度指数。
蝇类幼虫孳生密度=发现的蝇类幼虫和蛹数/阳性孳生物数(单位:处或百克)。
(三)鼠类的密度监测方法可用夹夜法、盗食法或鼠迹法。
1.夹夜法。
在现场每晚放鼠夹100只以上,其中外环境每5米布放一个,室内每15平米布放一只。翌晨收齐所投鼠夹,记录有效夹数、捕获鼠种及数量,折算成每100只夹的捕获鼠数即为鼠密度。
鼠密度=(捕获鼠只数÷有效夹总数)× 100%(单位:捕获率%)
2.盗食法。
在灾民安置点室内外放置至少30堆诱饵或灭鼠毒饵,诱饵放置范围为灾民安置点及其周围环境。每堆诱饵之间相距至少5米,24小时后观察诱饵是否被鼠类取食,记录被取食的诱饵堆数。
鼠密度=(被鼠类取食的诱饵堆数÷诱饵总堆数)×100%(单位:盗食率%)
3.鼠迹法。
检查灾民聚居区帐篷内、周边环境、垃圾站点、厕所等累计2000延长米的鼠迹(包括鼠洞、鼠粪、鼠咬痕迹及鼠道),记录鼠迹数目。
四、应急控制措施
(一)蚊蝇控制措施。1.孳生地控制。(1)要定期清除有蚊幼虫孳生的小型和中型水体。其中小型容器积水可以将积水容器清除或反扣来清除积水;积水坑洼可以用泥土填平。
(2)要定期清除暴露的人畜粪便,公共厕所或简易厕所的粪便需及时清除。
(3)各种生活垃圾和厨余垃圾需要日产日清,转运到专门的垃圾处理场所。
2.成虫的化学控制。
(1)在临时居住帐篷或住所内与周围5 m~10m范围外环境,喷洒杀虫剂,防止蚊、蝇、蚤等病媒生物的侵害。
(2)集中供餐点、厨房及其周围环境,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进行滞留喷洒,每2周一次,若蚊蝇密度仍较高,可采用含氯菊酯和S-生物烯丙菊酯的杀虫水乳剂超低容量空间喷雾快速杀灭蚊蝇,每1~2天一次。
3.幼虫的控制措施。
(1)对垃圾点、简易厕所粪坑等蝇类孳生地,可使用0.5%吡丙醚颗粒剂进行孳生地处理,厕所内墙壁及其周围可用0.025%溴氰菊酯或0.05%顺式氯氰菊酯滞留喷洒。
(2)对蚊幼虫的孳生场所,要及时清除生活区周围的小型积水,减少蚊虫孳生地,对有大量蚊虫孳生的容器、水坑或池塘,应喷洒可控制蚊幼虫的化学杀虫剂。
4.个人防护。
(1)在居所内装置纱门、纱窗等防蚊、蝇设施,可使用蚊香防蚊,尽量使用蚊帐、药物浸泡蚊帐或长效药物蚊帐防蚊。
(2)在蚊密度高的地方,可对现场工作人员和群众要进行必要的个人防护,穿长褂长裤或使用驱避剂防蚊驱蚊。
(二)鼠类防制措施。
1.要管理好粮食,防止鼠类取食;生活垃圾和厨余垃圾日产日清;临时搭建帐篷内的地面尽量做到硬化,减少鼠类孳生的可能。
2.使用高效、安全的抗凝血杀鼠剂,在潮湿环境中应使用蜡块毒饵。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急性鼠药。
3.灭鼠前做好宣传、告知。
4.投饵工作由受过培训的灭鼠员承担,诱饵放置在儿童不易接触到的位置,投饵点应有醒目标记和警示标示,以防误食。
5.投放毒饵后及时搜寻死鼠,集中深埋或焚烧。6.投饵结束应收集剩余毒饵,医疗部门要做好抗凝血剂中毒急救的准备。
7.灭鼠时,应在居民安置点喷洒杀虫剂,消灭离开鼠体的游离蚤。
五、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启动和终止
实施杀虫灭鼠工作的参考指标:蚊虫的停落指数大于1只/(人•次)或蚊虫路径指数大于0.5处/km或采样勺指数大于3%,可实施灭蚊工作;粘蝇条法蝇密度超过10只/(条•d)或目测法蝇密度超过1只/m²,可实施灭蝇工作;鼠迹法检查路径指数大于3处/km或鼠夹法捕获率高于1%,可实施灭鼠工作。当群众对病媒生物投诉增多或有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发生时,应实施杀虫灭鼠工作。
六、风险评估和工作总结
洪涝灾害发生时,由病媒生物专业人员通过对洪涝灾情、传染病疫情和洪涝灾害现场病媒生物监测情况的了解,结合当地本底资料,分析确定病媒生物种类、发生范围、发生强度,并判定病媒传播疾病发生风险和趋势。风险评估应贯穿整个洪涝灾害病媒生物应急监测控制全过程。风险评估可以采用专家会商法或风险矩阵法,或者两种方法结合使用。风险评估过程中,主要围绕重要病媒生物的密度监测结果、当地以往相关传染病流行情况,以及灾区当前的整体卫生状况,对相关传染病的风险和趋势进行分析和评估。
在洪涝灾害现场工作结束前,应完成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洪涝灾害现场基本情况、组织机构、人员及分工、病媒生物监测结果、控制措施及控制效果评价,经验和建议等。
第二篇:病媒生物监测培训班主持词
金昌市2013年病媒生物监测培训班主持词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为巩固我市已取得的国家卫生城市成果,迎接国家爱卫办三年一次的检查考核,扎实有效的做好病媒生物监测工作,今天我们受卫生局的委托,在这里举办“金昌市2013年病媒生物监测培训班”。出席今天培训班的领导有市卫生局副局长刘凤、市爱卫办、市疾控中心主任张威。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参加今天培训班的有区疾控中心病媒生物监测股股长、各社区病媒生物专干,共计20余人。
今天的培训班有项仪程:1、2、3、4、5、6、首先请卫生局刘凤局长讲话。
(刘局长讲话)
刚才刘局长就举办此次培训班的目的、意义以及举办的重要性和今后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望大家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到今后的工作当中去。
下面请疾控中心主任张威讲话。
(张主任讲话)
下面请慢病科刘科长为大家讲解金昌市2013年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方案。
(刘科长讲方案)
刚才刘科长为大家讲解了金昌市2013年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方案,此方案从监测目的、监测方法、工作内容流程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讲解,希望大家在今后监测工作中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去做。
这次培训班时间紧、任务重,大家一定要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希望各位同志,一定要把这次培训作为
完善自我,提高素质,吸取经验,推进工作的良好机会,认真学习,力求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效,自觉遵守纪律,关闭手机或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
(授课)
今天的培训班时间短、内容多,我们所有参训人员都学到了很多知识,丰富了知识层次,提高了业务理论水平,受益非浅。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人员都要认真学到新知识,运用到我们所从事的病媒生物监测工作中。
第三篇:2017年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
2017年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中心各科室:
为科学、规范、统一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全国爱卫办《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试行)及年初创卫办工作会议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掌握监测对象的密度、分布,进行趋势分析,确定病媒生物孳生地,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分析病媒生物的密度变化和当地媒传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四)评价病媒生物控制效果,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组织实施
(一)疾控中心地病科负责组织实施,检验科协助实施。技术负责人: 技术组人员:
(二)职责。按《2017年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开展现场监测工作,并做好监测记录,收集相关监测资料及影像记录,做好监测分析总结,并上报爱卫办和创卫办。
三、监测范围
(一)监测点的设立。选定城区5个监测点为病媒生物监测点,由地病科负责、检验科协助开展监测工作。
(二)监测范围。监测点辖区内宾馆饭店、招待所、餐馆、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医院、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居民区、公共绿地、垃圾中转站、汽车站等场所内外环境。
四、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鼠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1)外环境:公共绿地,垃圾中转站,单位或居民区院内,汽车站等场所外环境等环境延长线,共计2000m延长线。
(2)室内:餐馆10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5个、商场超市5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5个、农贸市场2个。
2.监测时间:2、4、6、8、10、12月,每月中旬各监测1次。
3.监测方法。
外环境:采用路径法。记录外环境2000m延长线范围内所观
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密度单位为:处/km。
室内:室内:目测鼠迹法。目测法记录房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密度单位为:鼠迹阳性房间/总房间。
4.统计与计算
(1)外环境鼠密度的计算公式
路径指数(处/km)鼠迹数(处)检查距离(km)(2)目测鼠迹法
密度单位为:鼠迹阳性房间/总房间
(二)蚊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监测点同鼠密度监测点。
(1)幼蚊密度:监测场所为居民区、道路、公园、废品收购站、废旧轮胎厂、池塘、河流各2个。
(2)成蚊密度:监测场所为医院、城镇居民区、公园各2个。
2.监测时间。
(1)幼蚊:4、7、10月,每月中旬监测1次。
(2)成蚊:4、7、10月,每月上旬和下旬各开展一次。3.监测方法。(1)幼蚊密度:
路径法:适用于小型积水,设定好计步器,沿监测路径,以均匀步伐前进,并记录沿途发现幼虫(蛹)阳性容器数和小型积水处数,结束后记录路径长度。
大型水体:对池塘或河流,用500ml长柄勺取水,检查有无蚊虫的幼虫(或蛹),每隔5m取水1勺,不少于20勺。
(2)成蚊密度:每处使用诱蚊灯1只,于日落20点后,连续诱集12小时,收集蚊盒取出,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
4.统计与计算
路径指数(处/km)=阳性容器数和小型积水处数(处)/监测行走距离(km)
蚊幼密度(阳性率)=[有蚊幼或蛹的积水处数(或勺数)/检查积水总处数(或总勺数)] ×100% 成蚊密度(只/小时)=捕获成蚊总数(只)/捕蚊时间(小时)×灯数
(三)蝇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餐馆、农贸市场、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商场超市、医院、公园、宾馆酒店、车站、居民区各2个。
2、监测时间
4月、7月、10月,每月中旬监测1次。
3、监测方法。室内成蝇密度:采用目测法和笼诱法同时进行。成蝇目测法:监测人员于室内房间目测计数,以每15m为一个标准间进行折算,记录标准间数、阳性间数和每一间内的成蝇数。笼诱法:每处放1个诱蝇笼。放置时间:每次放置6小时,上午9~10点之间布放,下午3~4点间收回。
24.种类鉴定、数据统计和记录。收笼后,用乙醚或氯仿杀死后分类,统计各蝇种的数量。记录监测当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湿度,风力)。
5.成蝇密度计算:
(1)目测法室内房间蝇密度
蝇密度 =蝇总数(只)/有蝇房间数(间),密度单位:只/间。
(2)笼诱法室内蝇密度 成蝇密度(只/笼)=蝇只数笼数
(四)蟑螂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监测点同鼠密度监测点。监测场所及数量为:餐馆5个、农贸市场3个、居民3户、宾馆饭店或招待所2个、医院2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2个、食品制售或商场超市2个。
2.监测时间:2、4、6、8、10、12月,每月中旬监测1次。3.监测方法。采用粘捕法或者目测法。粘捕法:将粘蟑纸放置在蟑螂经常活动或藏匿的部位,检查记录放置24h后粘捕到的蟑螂数。密度单位为:粘捕只数/张。每个餐馆和每户居民分别布放2张粘蟑纸,每个农贸市场、宾馆饭店(或招待所)、医院、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食品制售或商场(店)各布放10张粘蟑纸。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为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蟑纸必须更新。每次监测共在7类场所布
放126张粘蟑纸。目测法:在监测房间内选择蟑螂栖息活动场所,用手电筒照明,检查并记录每个场所3min内观察到的蟑迹(空卵鞘壳、死尸、残尸等)数。
4.统计和计算
(1)粘捕法:捕获蟑螂总数是指粘蟑纸粘捕到成(若)虫总数。登记粘捕到的蟑螂种类和成虫或若虫数。同时记录回收的粘蟑纸总数。
蟑螂侵害率=[阳性粘蟑纸数(张)/回收的粘蟑纸数(张)] ×100% 蟑螂密度(只/张)=[捕获蟑螂总数(只)/回收的粘蟑纸数(张)](2)目测法:房间按15m为1间折算。
阳性率(%)=有蟑迹的房间数(间)/监测总房间数(间)×100%
五、数据收集、分析、反馈
(一)数据收集内容,详见附表
(二)定期报告、反馈资料
每次监测结束后,由县疾控中心将监测点数据汇总,并于1周内将本次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录入汇总,并上报县爱卫办和创卫办。并在监测全部结束后,进行全县病媒生物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写出综合监测分析总结。
六、保障措施
2病媒生物监测是我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县疾控中心应把这项工作纳入目标工作内容,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建立病媒生物监测队伍,落实监测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监测设施和工作防护条件。县爱卫办负责监测工作的督促检查、考核;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监测方案,技术指导和培训,并具体实施监测点监测工作。
2017年2月14日
第四篇:2017年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方案
普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7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
今年是我市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关键之年,为扎实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消除“四害”等病媒生物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巩固我市病媒生物防制成果,使我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全面达标,特制定2017年病媒防制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印发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根据全市爱国卫生工作会议,坚持标本兼治,立足治本,普及病媒生物防制知识,建立除害防病的长效管理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改善我镇卫生环境,为促进全镇科学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工作原则
坚持“科学施药、防制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以环境防制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建立专群结合、群防群治长效管理机制,全方位开展消杀,“四害”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程度。
三、消杀范围
门诊诊疗区、住院病房、垃圾桶、卫生间、下水道、花园绿地等
四、具体安排
(一)准备工作阶段:春季3月1日至31日,秋季10月1日至31日。一是要层层召开动员会,广泛开展宣传,组建病媒 生物防制消杀队伍;二是要开展调查摸底和技术培训(重点对管理人员和具体实施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三是购置药物和器械。
(二)环境治理阶段:春季4月1日至15日,秋季11月1日至11月10日,一是要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广泛发动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开展室内 外环境治理,清杂去乱,清除垃圾、污物,硬化绿化环境、堵洞抹缝等,彻底根治“四害”滋生场所;二是要完善卫生设施和防害设施。
(三)药物消杀阶段:4月、10月要开展乡村春秋季灭鼠活动,春季4月10日至20日,秋季11月10日至20日统一投放灭鼠毒饵;5月开展灭蟑螂活动,5月10日至20日统一投放灭蟑螂毒饵或药物喷洒。
(四)灭蚊蝇消杀:从4月至10月要开展灭蚊蝇药物消杀活动。
(五)检查考核阶段:5月上旬和11月下旬对春季灭鼠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通报检查情况。
五、责任分工
明确职责任务,认真履职到位,切实抓好除四害工作,爱卫办负责抓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宣传教育、监督检查和药物、器械的组织供应;各部门负责抓好本部门区域的灭鼠和除四害工作。
六、技术措施
(一)灭鼠 堵鼠洞。鼠洞是老鼠栖息地,常见于墙脚、篱笆、灌丛、绿化带等环境。将磷化铝制剂放于鼠洞口,再用泥土或水泥浇筑密闭洞口,随时观察新产生的鼠洞并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同时,采取门下沿包铁皮、下水道口编制铁丝网等完善防鼠设施。投放毒饵,选用慢性抗凝血杀鼠剂—溴敌隆、大隆等制作灭鼠毒饵,采取多次饱和投饵法投放毒饵。投饵必须做到全方位,室内外环境不留死角。投饵方法为 每一间房(以16平方米计)投放3—4堆,室外按4米距离投放一堆,每堆15—20克。室内应放于房间四角或沿墙根及老鼠经常出没的道口、洞口等处,室外 应将毒饵投放于有鼠活动的隐蔽处。室内外投放毒饵均应采用灭鼠毒饵盒盛装,下水道采用灭鼠蜡快毒饵,用铁丝挂蜡快,铁丝上端固定在井口,下端蜡快离下水道 底或水面2公分距离。第一次投饵后次日应进行检查毒饵盗食情况,盗食多少补充多少,全部盗食应加倍补充,直至老鼠不再盗食为止,毒饵盒中的毒饵保留率达到 100%。
物理防制。投放粘鼠板或鼠夹板灭鼠。
(二)灭蟑螂
选用奋斗呐、凯素灵、残杀威、速灭、卫害净等化学制剂开展消杀。饱和投饵和药物滞留喷洒。灭蟑螂毒饵室内应投放于没水和无食源的场所,即衣柜、书柜、办公桌抽屉、墙脚、库房等处。药物滞留喷洒应将药物喷洒在蟑螂经常出没的地方。热烟雾药物 喷杀。下水道灭蟑螂采用专用机械进行热烟雾药物喷啥,跑出地面的蟑螂采用人工扑打。
(三)灭蚊灭蝇
主要采取环境防制、化学防制和物理防制等办法开展灭杀。
1、环境防制。广泛发动群众进行搬家式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疏通阴阳沟渠,彻底根除蚊蝇滋生条件。同时,要采取设置纱门纱窗等完善防蚊蝇设施。
2、化学防制。选用菊酯类药物、有机磷类药物进行滞留喷洒和空间喷雾。外环境灭蚊蝇,使用有机磷类药物或有机磷类药物与菊酯类药物混合每旬进行一次喷洒。对阴阳沟渠、垃圾屋、卫生间等重点部位每周消杀2—3次。室内灭蚊灭蝇,使用滞留时间较长的菊酯类药物进行喷洒,重点对蚊蝇栖息地、墙面、天花板、门窗等地喷洒药物。
3、物理防制。灭蝇,可采取人手一拍,见蝇就打,或在室内悬挂粘蝇彩条、灭蝇灯等进行粘捕或诱杀。灭蚊,可采用灭蚊药片、蚊香、用青蒿烟熏等进行熏杀。
七、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由爱卫办公室负责统一组织实施,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要把开展除四害作为搞好卫生防病工作的有效措施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2015年我镇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顺利开展。
(二)广泛宣传动员
大力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宣传,普及除害防病知识,增强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加大力度宣传除害防病工作的目的、意义和紧迫性。
(三)科学进行消杀
各部门要落实具体消杀人员,负责本部门除害消杀工作,要层层开展除四害技术培训。要坚持按照“五统一“要求,(即统一领导、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药物、统一方法),科学选药配药,全方位施药,做到不漏一间房屋、不漏一处环境,鼠药必须投放于规范设置的毒饵盒内,使药物到位率、覆盖率、保留率均达 100%。
(四)加强检查督导
层层组织开展除四害工作的检查督导,做到不留空白和死角,对行动迟缓、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八、具体要求
1、大面积杀灭:由全镇统一组织,各部门要积极配合,每年开展四次(每季度一次)大面积统一灭鼠活动;每两周进行一次灭蚊、蝇、蟑活动。
2、经常性杀灭:各部门要组织每季度灭鼠至少一次;每月灭蚊、蝇、蟑至少两次。
3、科学杀灭:病媒生物消杀工作要采取净化环境、消除和控制病媒生物地及直接杀灭病媒生物等综合防制措施。
4、防护措施:各部门应有防鼠、防蝇设施;食品、饮食、仓库等特殊行业应有更加严密的防鼠、防蝇设施;加强防范。
(1)灭鼠、灭蟑螂施药期间,要收藏好食物,断绝老鼠、蟑螂食源。
(2)放药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施药时要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施药后及时清洗。
(3)施药前各单位要张贴安全告示,严防误食中毒等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
5、每年四月爱国卫生月期间,各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统一的环境整治,消除病媒生物孳生地。
6、病媒生物消杀工作要有记录、购药发票或与有病媒生物消杀物资部门签订灭杀合同或到有病媒生物灭杀药品销售资历质部门购药灭杀。
普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7年2月20日
第五篇: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制度
全国爱卫办、卫生部
印发《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有效防控病媒生物传播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2009年10月29日,全国爱卫会、卫生部联合印发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该《规定》共二十条,将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省爱卫办)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病媒生物是指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下列生物:
(一)蚊;
(二)蝇;
(三)蟑螂;
(四)鼠;
(五)省级以上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规定的其它病媒生物。
第三条 县级以上爱卫会要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纳入爱卫会工作规划,负责对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工作。
第四条 全国爱卫会办公室负责全国病媒生物控制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爱卫会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宣传教育;
(二)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
(三)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检查;
(四)表彰奖励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先进单位和个人;
(五)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遵循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原则,坚持政府组织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鼓励个人和家庭搞好居家卫生的方针。
第六条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实行单位责任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要建立日常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媒生物密度,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防止病媒生物孳生、繁殖和扩散,避免和减少病媒生物危害的发生。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爱卫会要根据本行政区域人口分布、病媒生物密度、传染病流行等情况确定病媒生物重点预防控制地区、场所,并提出具体的预防控制目标和要求。
第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爱卫会可以根据当地病媒生物活动高峰规律,组织集中、统一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要按照当地爱卫会的部署,积极参加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
第九条 医院、宾馆、机场、港口、火车站、汽车站、交通工具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筑工地、农副产品市场、废品收购站、垃圾转运站、垃圾处理场、粮库等易招致或者孳生病媒生物的场所,要指定人员负责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工作,并设置病媒生物防范和消杀设施。
第十条 城镇建设规划要包括治理蚊蝇孳生地等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
建筑物管线、市政管井和下水道系统要设有防范病媒生物侵害的设施。
第十一条 农村地区要结合改厕、环境改造、垃圾与粪便管理等工作,在清除孳生地的基础上,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
第十二条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使用的药物、器械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禁止使用违禁药品。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爱卫会要组织专业机构对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有责任单位的,要及时责令整改。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并及时将监测结果报告当地爱卫会。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协助爱卫会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工作。
第十五条 鼓励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服务机构为单位和个人提供符合质量安全要求、收费合理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服务。
第十六条 对具备以下条件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服务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爱卫会办公室可以建立公示制度,以方便需要服务的单位和个人选择:
(一)有合法资质;
(二)有完整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操作规程;
(三)有与业务量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合格的技术人员;
(四)有符合要求的经营场所、库房、专用药物与器械;
(五)收费合理。
第十七条 各级爱卫会要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需经费纳入工作预算。
第十八条 鼓励和支持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技术的研究,鼓励和支持推广应用先进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技术、方法和药械。
第十九条 各级爱卫会要对在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