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德模范
第一个:世界不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会记住你做过什么(马云)陈立虎:主要成绩(荣誉):2000年获得全国焊工技术比赛手工电弧焊/氩弧焊组第二名;2003年获得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焊工决赛获焊条电弧焊/氩弧焊组第三名。
1994年3月,20岁的陈立虎从农村来到了省火电建设公司。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他从一个农村小伙成长为一名“电焊专家”,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电焊作业是一项又苦又累又危险的工作,一些特殊位臵的高空作业、压力容器和狭小场地内的作业,都会出现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夏天,焊工厚厚的工作服会被汗水浸透,身上还会被飞溅的火花烫出一个个难以愈合的伤疤;冬天,在高高的炉顶作业时,刺骨的寒风会把焊工冻得簌簌发抖。
向原有的旧工艺、旧方法挑战,是陈立虎区别于其他焊工的地方。在电厂安装中,全氩焊口的焊接量非常大,以往普遍采用多层单道焊接方法,易使焊接区的温度过高,破坏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机械性能。为解决这一问题,他翻阅了大量书籍,采用了全氩多层多道焊接方法,有效地控制了焊接温度,不仅使焊接区的机械性能有了较大提高,而且大大改善了焊缝的外观质量。这种焊接方法如今已在电厂焊接中得到大力推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对各类新兴高合金耐热钢的焊接上,陈立虎总是不断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如何防止管子内壁氧化、控制焊接热输入、保证焊接质量等方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焊接工艺。在北仑港发电厂、秦山核电厂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他的这套工艺被广泛应用,得到了包括外国专家在内的有关人士一致好评。
业余时间,陈立虎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与业务有关的书籍,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焊接技艺。2002年,他结合自己多年焊接实践积累的经验,撰写了论文《现场T91/P91材料管道焊接》,在中国职工焊协第四届焊接年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
在焊接后备力量的培养上,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把焊接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焊工。在他所带的新工人中,有两位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得名次并已经晋升为技师。
第二个诚信: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
孙水林,男,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第三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郑州市文明村——荥阳市豫龙镇毛寨村,在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魏遂生的带领下,经历27年坚定不移的奋斗和发展,在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务混乱的条件下,崛起成中原大地上一个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的新星!
今天的毛寨村,正在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迈进。走进毛寨村,榻柏映村的水泥路,崭新别致的居民楼,商店、超市一应俱全,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和谐美满的景象。
看着今日这样富足、和谐的毛寨,很难相信27年前的毛寨村曾被人称为荥阳市的“困难村”。27年,它近乎奇迹般的变化,正是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魏遂生实践科学发展观思想,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美好家园的豪情展现!
魏遂生是土生土长的毛寨村人。他中等身材,谈吐文雅,炯炯有神的眼睛中透出坚毅和干事创业的决心。在外人眼里,他是位和蔼的人,但在他的履历里,却写满了传奇。1970年,魏遂生怀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来到军营,开始了军旅生涯。由于党性强、业务突出,1973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9年,他复员回乡,在荥阳床单厂工作。而此时的毛寨村,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村务混乱、干部不团结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影响荥阳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发展和稳定成了大问题。1985年9月,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毅然放下荥阳床单厂的工作,担当起毛寨村村主任的重任,掌辕拉起毛寨这架停滞不前的马车。
大气魄:真抓实干 凝聚民心谋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需要的是既能做好基层工作,又能带领农民致富的好干部。魏遂生深感村党支部是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导核心,也是农村发展的关键所在。上任伊始,魏遂生走村串户,了解村庄发展缓慢的原因,并多次召开群众会,理清了毛寨村发展思路,把建设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团结务实的党员干部队伍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以此为契机,倡导正确的用人导向,大力弘扬团队精神,使毛寨村形成了从党员到群众团结一心的战斗集体。
民主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之一。深化村务公开,不断创新民主管理的形式和载体,是保持农村稳定的有效机制,也是魏遂生大力创新实施的举措之一。
一是推行村务、党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早在上任伊始,魏遂生就积极开展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工作中,积极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化解各种矛盾。
二是创新实施村民代表大会制和议事会制度,使每个村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体现。随着公开的进一步深入,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高涨起来。基于此种情况,魏遂生大胆改革、创新机制,对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补充、修订,创新实施了村民代表大会制和议事会制度,充分保障每一位村民的决策权、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通过魏遂生的狠抓组织建设和率先垂范,毛寨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做得有声有色,时任河南省委副书记支树平带领全省各地县委书记、组织部长到毛寨召开现场会,进行了经验交流,并学习毛寨的做法。
大手笔:科学发展 绘就毛寨新蓝图
“当干部要干实事、会干事、干大事”,这是魏遂生的当“村官”之“道”,也是他的做人准则。他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他认准的事情,一干到底。在魏遂生的血液中,融会着硬汉子的铮铮豪情。在他的心灵中,又蕴含着对乡亲的细腻情怀。20多年来,毛寨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倾注着魏遂生的心血,也诠释着这名共产党员务实为民的本色。
早在1987年,针对农村因空宅基地造成大量耕地被占用的矛盾,魏遂生大胆地提出了“迁村并点”这一超越式发展构想,根据毛寨当时的情况,提出了10年设想、10年规划、10年建设的超前思路,规划后节约土地700亩,被国土部作为典型在全国推广经验。
在新农村建设中,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魏遂生带领群众,通过近三年的努力,集中改造村庄的旧模样,投入资金1100万元,使3个自然村内道路全面硬化,改造农户大门围墙1.3万平方米,墙体粉饰3.8万平方米,绿化美化街道两侧花坛6800米、1.2万平方米,安装照明路灯460盏;同时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新建了65平方米的图书室;在3个自然村修建了3个文化活动广场。
在工作中,魏遂生不图虚名,真心实意地为乡亲们谋利益、办实事,让大家共同分享毛寨因地制宜、飞速发展的成果。正如魏遂生所说:“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农村要发展,关键要看当家人如何去引导。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大伙儿做好每一件简单的事就是不简单、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
面对毛寨的现实,早在1985年魏遂生就独辟蹊径地提出了“五家”思想,即种好粮食安家,发展林果富家,搞好企业发家,建设文明保家,奔向小康兴家的发展思路,赢得了村民的一致赞同。正是这“五家”思想引导着毛寨人走过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使毛寨村成为荥阳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窗口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面旗臶。
多年来,魏遂生带领村民北上新乡刘庄、小冀,南下华西村考察取经。未承想,如今的毛寨村也成了别人学习的榜样。省市领导来了,省级和国家级的专家学者来了,外省、市的参观考察团来了,他们在探索毛寨成功秘笈的同时,也惊奇和感叹于这片热土每天都在创造的奇迹。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为增强村庄发展后劲,20多年来,魏遂生几乎每年有8个多月的时间在外面跑项目、引资金。在他的努力下,仅2001年以来,先后有河南邦德化工有限公司、永昌印染厂、龙祥织布厂、郑州韩氏服饰公司等20多家企业入驻毛寨村,带动700多名本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并辐射带动毛寨村运输、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大举措:务实为民 谱写党员的奉献赞歌
物质生活丰厚的积累,催生出乡村精神文明的灿烂光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魏遂生和毛寨村“两委”一班人把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首要位臵。他们以“三优六好”文明工程为载体,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活动和创建文明家庭活动,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建立村规民约,规范群众行为。二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实现村民综合素质市民化。三是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和“十星级评定活动”。四是村里成立了秧歌队、盘鼓队等文艺组织。
在毛寨村民的脑海中,存有太多关于魏遂生的记忆:在规划全村发展时期,他夜以继日地思考毛寨如何更好地发展;在招商引资、发展集体企业阶段,他是转变观念、勇涉商海的探险者;在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他是舍弃自身利益、一心为公的人民公仆;在社会失学儿童募捐活动中,他是志愿捐款救助失学儿童的爱心使者……
“居高声自远”。从1990年至今,魏遂生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集体致富带头人、郑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标兵、郑州市劳动模范,另外他还被推选为郑州市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郑州市第六届党代会代表,荥阳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协常委。毛寨村也先后获得了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五好先进党组织”,河南省“中州名村”、“卫生村”、“发展集体经济先进单位”,郑州市“治安模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荥阳市“经济发展20强村”等荣誉。中央政治局常委、原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曾到该村视察,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全国人大党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彭佩云,原省委书记侯宗宾都曾亲临毛寨视察指导工作。
面对荣誉和成绩,魏遂生淡定泰然。对进入“十二五”时期毛寨村如何发展,魏遂生信心百倍,他说:“我们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离不开全村群众的支持。按照未来五年村庄规划,我们将建设高标准的村民住宅小区,把毛寨村打造成集医疗、康复、娱乐、旅游于一体的新社区,朝生态毛寨、宜居毛寨、和谐毛寨发展。”
第四个:“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是雷锋众多名言之一,许多人都耳熟能详。50年过去了,这种雷锋精神还存在吗?
14日,省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副总队长朱强荣说:“雷锋精神已经与时俱进了。我接触的许多角膜捐献志愿者,他们在身后帮助别人重见光明,在生前参与角膜捐献的公益事业就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服务中去,角膜捐献也是雷锋精神的传承。”朱队长给我们讲述了许多活跃在角膜捐献这个无偿公益事业中的人和事。
2月12日早上5点多,气温很低。前一天晚上,朱强荣刚刚调解完一个纠纷,一觉睡到早上5点多,被手机振动声吵醒。电话是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办公室的曹燕芳打来的,说下城区回龙庙前三弄4号的徐盈盈女士于早上5点15分过世,她本人在前年就提出要捐献眼角膜、器官和遗体。由于长期的心脏病,器官衰竭,只能捐献眼角膜和遗体。
在被窝中接完电话,朱强荣一跃而起,一边联系眼科医院的医生,一边从冰箱里拿出冰块。自从2005年成为省防盲指导中心的角膜劝捐员后,他家的冰箱内就长年会冻着冰块,随时准备在这样的突发情况下从家里出发。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朱强荣骑着“小电驴”,带着装着冰块的保温瓶,从城西赶到下城区的刀茅巷,徐盈盈的儿子小黄在家门口等着他。进门后,朱强荣就看到这样一幕:徐女士的丈夫黄雷霆静静坐在床边,低着头,和再也不会睁开眼睛的妻子说着悄悄话。
“这对老夫妻很恩爱,这么恩爱,还能毅然捐献出遗体和眼角膜,很不容易。”朱强荣说。“我角膜动过手术,没有办法捐献了,其他的都打算捐掉。我爸爸早在上海就捐献遗体了。”老黄说,父亲的行动,对全家影响都很大,所以妻子和自己也决定在身后捐献。“爸爸和妈妈很恩爱,结婚40年从来没有红过脸,我妈妈一直想多陪爸爸两年,无奈身体不允许。”小黄已经连续六天没有好好睡觉了,一直陪在母亲身边,对于母亲的选择,他觉得应当完成她的心愿,才是最大的孝道。
“我碰到的许多角膜捐献者,都是像他们这样的普通人。而且像他们这一代老人,能想得这么开通,而且家人思想工作也能做通,非常不容易。”讲述完这对老夫妻的故事,朱强荣想起了自己当年决定捐献眼角膜的情景。
1998年朱强荣成为我省第一位角膜捐献志愿者,他的编号是001号,他至今还记得这个号码意味着的压力。
“有人说,我这是要出风头,既然要捐眼角膜,生前怎么不捐?”朱强荣说起这个事情很无奈。社会上的不认同,让朱强荣更加坚定了坚持下去的决心。通过三年努力,社会上逐渐开始认识角膜捐献的意义。2005年,他成为省防盲指导中心劝捐员,他亲眼目睹社会对角膜捐献认同度的逐年提高。
“许多人开始给我写信,希望也能在身后捐献眼角膜,通过书信来往,我也认识了许多热心人。”朱强荣说,从2005年开始,截至目前已经有2000多人志愿在身后捐献眼角膜。最让他欣慰的是,在各行各业中,涌现许多愿意参加到角膜捐献事业中来的普通人。
王勇是出租车司机中的001号角膜捐献志愿者,黄樟英是劳动模范中的001号志愿者,王立刚是萧山地区的001号志愿者,吴贻谷老人是余杭地区的001号志愿者,朱强荣的女儿是我省001号器官捐献志愿者……
“朱师傅很不容易,这么多年了,跟着他,看到了许多感人事情。”今年38岁的王立刚是萧山地区的001号角膜捐献志愿者,接过朱强荣的话茬,说起自己从事这个无偿事业的经历。
2005年,朱强荣成功劝说一名患者捐献了眼角膜,王立刚看了报道后很感动,决定自己也要在身后捐献眼角膜,就给朱强荣写了一封信,很快,他就收到回信。信中,朱强荣表示很高兴能有这么一位愿意并肩战斗的战友,欢迎他能加入到角膜捐献的无偿公益事业中来。王立刚成为萧山地区的001号。
“一开始,我也仅仅是觉得朱师傅做这件事情很不容易。但是真正对于捐献意义的理解,开始于我妈妈。”王立刚说,妈妈由于视神经受损,右眼逐渐丧失视力,这让他逐渐明白失去光明意味着什么。他开始和朱强荣一起开展角膜劝捐工作。萧山第一例角膜捐献者就是他和朱强荣一起劝说成功的,从2005年以来,他已经发展了80多名志愿者。
“萧山地区主要是农村居民,他们受传统观念影响,比城市里的人要深,我刚开始做这个工作的时候,许多人都不理解。”王立刚说,首先他就从自己家人做起,妻子成为他第一个劝说对象,从亲戚朋友逐渐扩展到不认识的人。朱师傅还经常放弃赚钱无偿帮忙运送角膜
同样被朱强荣影响的还有出租车司机王勇。
王勇妻子是尿毒症患者,对于器官捐献的意义,他也深有感受。他说:“角膜、器官和遗体,如果火化了,什么也没有了,但是如果能帮助别人的话,显得更有意义。”正是这种理解,王勇屡次无偿运送眼角膜。因为眼角膜的保存时间有要求,所以王勇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捐献现场,放弃接送客人的赚钱机会。
2010年过年前,当时下着大雪,临安山区有一名村民在身后捐献眼角膜。接到朱强荣电话后,他二话没说,一路开车赶到临安。在回杭州的路上,因为路面比较滑,又是晚上,和迎面而来的车子发生碰撞。为了赶时间,他没有去争取赔款,事后自己承担500元的修理费。
“他们都很难能可贵。从1998年只有我一个人单枪匹马,到现在有2000多名志愿者,其中100多人在身后实践了捐献眼角膜的诺言,20人在身后捐献遗体。这些都是靠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朱强荣说,这些人就是雷锋精神与时俱进的代表。
第五个: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孔胜东,男,196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1982年11月参加工作,现任杭州市大众公交公司汽车东站党支部委员、司机。曾获得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1997年)、杭州市十佳市民(1998年)、全国劳动模范(2000年)、中国青年志愿者银质奖(2000年)、浙江省学雷锋标兵(2003年)、杭州市十大平民英雄(2005年)、浙江省最具影响力劳动模范(2006年)、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中共十七大代表(2007年)
孔胜东同志从1986年3月开始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义务为群众修理自行车,至今已有21个年头。他21年如一日,每个周六晚上都在中山北路上为群众免费修理自行车。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从未间断,至今已为群众修车22000余辆。
作为杭州公交K28路司机,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也时刻把帮助他人,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挂在心上。从1996年6月起,他就在车上免费配备常用药品、晕车袋、雨披、扇子等,并为乘客供应茶水,11年来自掏腰包购买了30000多只纸杯、45公斤茶叶等物品。
从2006 年7月起,又为乘客准备了《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等7种报刊供免费阅读。他的铭言:公交线有终点,但为人民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20几年来,收到乘客和群众的表扬信2000余封,成为市民群众心目中的道德楷模。
第六个: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苏霍姆林)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第七个: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2001年7月,张尚昀考入长春税务学院,背着患病的妈妈,边打工边上学。其间,张尚昀参加长春税务学院6个学期的考试,5次拿到奖学金。2005年6月毕业后,张尚昀参加河南省税务系统公务员招考考试,在数千名考生中,取得了税务稽查岗位笔试第一名的好成绩。
张尚昀家境贫寒,刚考上长春税务学院不久,便因母亲患了脑部残疾使家庭生活陷入困顿。逆境面前,张尚昀没有退却。为不误学业,他把病中的母亲背到长春,白天背着母亲打工挣钱,晚上守着母亲挑灯夜读,终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6个学期5次拿到奖学金,以笔试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开封地税局录用。当他在长春求学时,曾两次背母亲往返河南与长春之间。毕业时,囊中空空,只能骑着一辆三轮车驮着母亲踏上千里返乡路。为使母亲免受长途颠簸之苦,他把充满气的轮胎悄悄放掉一半,而甘愿自己一路受更多的苦累。对张尚昀大义至孝的事迹,媒体并没有刻意炒作,但却不胫而走,万千网民网上留言,老年人说:生子当如张尚昀。年轻人讲:为儿应学尚昀孝。在中原大地,在古城开封,张尚昀的事迹更是在街头巷尾被众口相传。时任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曾高度赞誉张尚昀为“当代孝子”。“全国十佳孝贤”评比中张尚昀荣列十孝贤之首。老百姓都说:“评这星那星,俺都没记住,这个孝贤星,可让俺实实在在记在心里了。”
包拯---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岳飞---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孙中山---发扬正气,压倒邪气。
毛泽东---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江泽民---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
胡锦涛---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胡锦涛---管理、保障、服务,廉洁、务实、高效。贯彻始终,蔚成风气。
温家宝---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
鲁迅---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 总还是有的
雷锋---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毛泽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徐特立---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邓小平---“骄傲”两个字我有点怀疑。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真是有点骄傲,如果放到适当岗位,他自己就会谦虚起来,要不然他就混不下去。
毛泽东---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第二篇:道德模范优秀事迹材料
道德模范优秀事迹材料
同志,男,1954年6月出生,中专文化,中共党员,1972年铁一师二团服役,1984年转工中铁十一局二公司,先后任副经理、队长、主任、书记等职,现为贵铁项目书记。同志自服役、参加工作以来,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执行上级的工作方针政策,落实上级的各项决定和部署,刻苦勤奋工作,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优秀品德建设,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赞扬,被誉为新时期的道德模范,他的先进事迹主要如下:
一、献身部队,建功立业
同志1972年入伍到部队后,一直在汽车连工作。在入伍不长时间,连队驻地突发洪水,洪水汹涌滚滚而来,眼看就要冲毁连队保管室,那里面藏有连队档案箱、差探亲人的枪支等重要物资,如不及时救出,将毁于一旦,后果不堪设想。洪水已经超腰深,保管室房屋在水中移动,这时,同志不顾个人安危,跳进洪流中,向连队保管室冲去。一股急流冲来,将同志冲走十多米,在这危急的瞬间,同志抓住一根通往连部的电缆,顺着电缆艰难地向连队保管室迈进,跳窗冲进保管室硬是将档案箱和枪支抱了出来。他出来不久,哗的一声,连队保管室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同志在抢救档案箱和枪支时,身体被洪水冲来的杂物多处刺伤,他还没处理好身上伤口,又投入到重建家园工作战斗中,被组织上记三等功一次。1979年,同志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被提任为排长,连队分配他带领5辆汽车在团司令部驻勤,执行前线侦察和运送人员、器材等任务。战争打响,越军炸断河口大桥,为抢通大桥,命令同志带领2辆汽车载运侦察人员冒着前线的猛烈炮火前往侦察,确定抢修大桥方案。同志一路谨慎小心,安全到达河口大桥,为侦察人员赢得了时间,拿到可行的抢修方案,受到部队首长的好评。
1981年部队搬到山东修兖石铁路期间,在时间紧任务重,工地需要大量工程材料特别是石料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上级领导和调度一电话,同志立马组织车队为工地运送沙石材料,任何时候,没有因缺少沙石料而影响工程进度。在连队管理工作中,全连有一百余辆汽车,两百多名干部战士,两个大型停车场。为管理好车辆,同志在停车场建起了钢架停车库,让全部车辆停在停车库内,摆放整齐有序,车辆分期分批整修一新,始终保持车辆的良好技术性能,为此,获得铁道兵运输部首长赞扬,被评为先进单位。同志的出色表现,使他在部队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二次。
二、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兵转工后,同志分配在机关运输科、小车队、运输队服务公司、生活服务中心、项目部等地工作,他不管分在那个岗位,从事何种工作,每次都愉快接受任务,刻苦勤奋,积极工作,不计个人得失。在工作中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务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获得了群众的一致赞誉。比如他在生活服务中心工作期间,负责院内的六百多户物业工作,由于院内物业设备年长陈旧,各种管道老化、多处漏水,同志不管节假日和夜间,只要接业主报告,都及时组织人员去修复,转让买材料中还多次垫上自己工资,先恢复好受损部位,保证业主的正常生活,不让业主担心,切实把工作做到家。为此,他兵转工后多次被评为“文明职工”。
三、任辱负重,照料家庭
1988年,同志家居从老家江西搬到十堰后,他妻子由于环境和工作变动,不适应外地生活,再加上长女突发重病离世而去,身心受到严重打击,患上精神分裂症和全身抽搐症,一度生活不能自理,病情长达十多年,到目前还未恢复健康。同志任辱负重,承担起全部家务,从不叫苦叫累,维持整个家庭的正常运作。他一方面精心照料妻子,为妻子四处求医问药,给她以精神安慰,为她煎药擦身,让妻子减轻病痛,生活得好一些。另一方面,他上街买菜洗衣做饭,维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还照顾好小孩,辅导小孩学习。在家庭困难特殊的情况下,他从不请假坚持上班,没有因妻子患病而影响工作。
四、助人为乐,救人之难
大家都知道同志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好人,不管是在单位里,还是在家里,他都乐意做好事,帮助大家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获得职工同事与左邻右舍的好评。他在项目部工作期间,有一次房东小孩突发重病,小孩大人不在家,他看到此情况,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孩子一样,二话不说,急忙开车把房东小孩送往医院救治。由于送的及时,房东小孩经过住院医治,保住了生命。小孩父母赶到医院非常感激,赞扬同志真是助人为乐,救人之难的好人。
多年来,同志努力工作、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获得了大家的称赞,是人人称颂的道德模范。同志在取得成绩和获得赞颂面前,总是保持谦虚的态度,说自己做得还不够,决心进一步加强学习,继续刻苦勤奋工作,继续助人为乐奉献爱心,为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做出新成绩、新贡献。
第三篇:道德模范稿
向我们身边的道德模范学习、向我们身边的道德模范致敬
1月8日,在临邑县“咱老百姓身边的道德模范”暨第八届文明市民、十佳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颁奖典礼上我公司郭玉莲同志荣获“临邑县咱老百姓身边的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受到政府表彰。我有幸旁听了颁奖典礼的全过程。典礼上来自不同行业、岗位上的道德模范,事迹感人,让我倍受鼓舞。一股股巨大的道德力量,充斥着我的全身。我对身边这些看似平凡的人,却充满正能量的人肃然起敬。我想我们应该做像他们一样有道德的人,用正能量对待社会、工作上的大小事。只要我们都争做道德模范,传递道德力量,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点冷漠,多一点温暖,我们的家庭就会少一点吵闹,多一点幸福。我们的工作就会少一点枯燥,多一点乐趣。
为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们企业也开展了各种道德模范动员、榜样事迹报告等活动,让涌现在不同岗位上的榜样、模范切实发挥他们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来感染、带动广大员工遵章守纪、扶贫济困,做合格文明的道德员工。借助企业文化的宣传力量,我们企业在不同的岗位上也涌现出了很多争当道德模范的先进感人事迹。可能他们还没有登上颁奖典礼接受表彰,但他们的道德模范力量同样感染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员工,让道德的力量,让正能量在不停的传递。
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作为员工,我们在企业了担当着员工的角色,要遵守职业道德;在社会上,我们担当着公民的角色,要遵守社会公德;在家里,我们担当着“父亲”、“儿
子”……的角色,要遵守家庭美德。
社会公德包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等,伴随着改革开放,物欲横流、拜金思想、享乐思想等腐败的思想意识也随之产生。社会上屡屡出现像车祸肇事,伤者求救,路人麻木、见死不救,歹徒行凶,无人救助等让人寒心、让人可悲、可气的事情。社会公德的缺失,给我们社会布上了无情的影子。正是道德模范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社会温暖的曙光。为了创建和谐美满的社会,为了给我们子孙后代一个温暖的生活环境,我们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做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因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传递道德力量,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温暖、充满阳光,让我们学习身边道德模范,做有道德的社会公民开始。
职业道德包括遵章守纪、敬业奉献、团结友爱等,作为员工,企业是我们的第二家庭,我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中度过,在企业工作已占据了我们生活中的主要部分,所以如何创建文明和谐的工作环境,让我们的企业变得更加美好是我们每一位员工的职责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遵守职业道德,从自身做起,向身边道德模范学习,学习他们的敬业奉献、团结友爱、遵章守纪。只有敬业奉献,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我们的企业才能更强大,我们的收入才能更稳定。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富裕。为了我们企业的发展更为了我们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们必须遵守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包括孝老爱亲、邻里和睦、夫妻恩爱等,家庭是我们幸福的港湾,是我们遮风避雨符号,是我们享受天伦的摇篮。家庭的和
睦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弘扬家庭美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举措。中华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讲的就是家庭美德,做大“人”,必以孝为先。血浓于水的亲情,是维系我们一生的精神支柱,尊老爱幼、夫妻恩爱,让我们的家更温暖,请将家庭美德代代相传。
道德的力量,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源泉。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文基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凡有大成者,无不厚德载物。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崇尚道德更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向身边的道德模范学习,向身边的道德模范致敬!
第四篇:道德模范材料
剥去黑暗的挣扎还原世界七彩的芬芳
——信阳市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奖候选人材料
他,愿化作一缕温暖的春风,去拂开万紫千红的田野;
他,愿化作一片轻盈的白云,去衬托蓝天宽广的胸怀;
他,更愿做一名光明使者,还清晰明亮世界,献出一生的挚爱。他,叫罗正才,潢川县第二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潢川县眼科研究所所长,潢川县志愿者联合会理事。罗正才,男,39岁,中共党员,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从事眼科专业16年余,信阳市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委,潢川县第二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潢川县眼科研究所所长,潢川县志愿者联合会理事,潢川县第二人民医院职工理事会会长。2010年在河南省创建白内障无障碍省活动中获得省级先进个人,是我县唯一受到河南省人民政府表彰者,多次被评为潢川县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潢川县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医院十佳医生,医院先进工作者等。16年来,他尽职尽责,默默奉献,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为眼疾患者解除痛苦、带来光明;他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他胸怀事业,不懈追求,毫无保留地为年轻医师成长传授经验、创造条件。
一、医术求精,服务求善
罗主任对于临床眼科理论有较深的研究,并且不断学习和掌握眼科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进展,熟练掌握了眼科及相关的学科复杂、疑难、少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熟练的掌握了各种复杂疑难眼科
手术技术,多次参加县内、院内复杂、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与抢救,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从事眼科临床工作16年来,罗主任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必须要掌握过硬的医疗技术,因此,他从未放弃过任何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刻苦钻研眼科医学理论,眼科治疗的新技术、新进展,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技能提高自己,努力探索眼科疾病治疗的前沿领域,并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带领医院眼科开展同种白内障人工晶体置入三联手术,激光治疗近视等填补了我县眼科手术史上的空白。参加大小手术近10000余例,参加各种疑难病诊治、抢救各种危重病人近百余例,均取得满意效果,使相当一部分病人恢复了视力,恢复了原有的容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临床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热情为病人服务。严格执行医德医风基本规范,在工作中,总是主动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前来就医的患者,与科室全体医护人员一道,积极开展优质服务,用实际行动履行“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服务宗旨,受到患者的表扬和社会的好评。
二、孜孜进取,开拓创新
临床工作中,罗主任不断总结经验,同时开拓创新,开展一系列科学理论研究,共有1项科研成果获得县、局级奖励,有10余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于1998年在我县率先开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已成功使5000多例白内障患者复明;2005年参加“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取得结业证书,获得应对大规模突击性白内障手术行动手术资格。于2009年在信阳市县级医院率先引进
开展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已成功实施手术900余例。首先应用硬膜外麻醉管做支撑物治疗泪小管断裂,取得显著效果,避免了泪小管断裂吻合失败及其它并发症,为患者不但减轻了痛苦,而且还减少二次手术的医疗费用。
此外,作为信阳市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委,罗主任时刻觉得责任重大,只有不断努力,不断钻研进取,才能提高地区眼科学界医疗水平,为更多的眼病患者解除病痛,拥有光明清晰的世界。罗主任利用业余时间撰写论文,一方面总结自己从医多年的临床经验与大家交流,从而促使自己不断进步,紧跟眼科新技术新进展的脚步。2011年在潢川二院成功举办信阳市第二届眼科年会。另一方面,参加全国学术会议交流,新技术培训班,不断增加新知识,提高技能,与时俱进,每年参加全国及河南省眼科学会,三、病人为亲,医院为家
作为潢川县眼科研究所所长,工作十多年来,忠实履行着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兢兢业业,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个人。作为眼科医生,他数十年如一日,尊敬每个生命,每只眼球,从未与病人发生任何争执,从而使自己在医患关系空气紧张的氛围中,依然缔结了极好医患和谐关系,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依赖与赞誉。坚持良好的医德医风,认真负责,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经常为了救治病人而废寝忘食,耽误了下班和休息。并且做到不开“大处方”,不开“搭车药”,多次拒收病人的红包和拒绝病人的吃请。作为一名医生,他把患者看作自已的亲人一样对待,总是热情,耐心,不厌其
烦地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每诊治一位病人,总是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去关心病人、帮助病人,使每一位病人用最低的医疗费用,接受最好的治疗方案。善良的品质,强烈的同情心,使他常常用自已的钱去帮助那些贫困的病人,甚至组织全科医护人员为贫困的患者捐款捐物,有些患者家里特别贫穷,吃饭都成问题,怀着强烈的同情心,有时会用自已的钱去帮助那些贫困的病人。在罗主任的身上,医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0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他站在手术台上,为患者手术;他奔波于病人床边,细心观察,认真诊治,他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照亮了病人心灵的窗口;更不知道有多少次,他放弃了自已的休息时间,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加班加点,忘我工作;他时刻把病人的需要做为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踏实的工作态度,严细的工作作风,使他赢得了病人和同事们的崇敬。
四、履行职责,心系病人。近年来,由于医药体制改革的诸多因素,药品虚高,住院难,住院贵一直困扰着百姓,这也是多年来,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面对药价高,住院贵这一实际问题,罗主任始终心系着病人,时刻告诫自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能选择价格便宜的药品,决不使用价格贵的药品;能够不做的辅助检查,尽量不做,千方百计降低病人的看病,住院费用,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是近年来眼科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手术效果好,但手术费用很贵,有些病人尤其是农村病人负担不起,面对这种情况,罗主任开展了白内障治疗的科研攻关,他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这种手术方法切口小,损伤轻,不仅同样能摘除白内障,而且还能大大降低手术
费用,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较同样效果的白内障治疗方法,费用可以降低-3000元,深受病人的欢迎。
五、医德高尚,坚持义诊。曾多次参加县委、卫生局、医院举行的义诊活动及潢川县志愿者联合会举办的多项活动。带领医院医护人员定期到幼儿园、中小学、全县敬老院开展巡回义诊,宣讲视力预防保健 知识,从而减少眼病患者,真正做到预防疾病。
六、无私奉献,带头示范,身先士卒。多年来,他总是义无返顾地坚持献血。连续六年,不但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献血活动,而且还参加街道上的无偿献血车的献血活动,有时一年能献两次血。周围的人都劝他注意身体,不要逞强。他说:“这不是逞强,现在有很多医生都有这种错误认识,认为献血对身体有害。其实,正常的献血对身体是有益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机体代谢,我要身先士卒,纠正这种错误的想法。”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每次医院组织献血时,大家都踊跃参加献血。而且参加献血之后也从不休息,仍然坚持上班。
七、热衷公益事业,投身志愿者服务。作为潢川县志愿者联合会理事,策划部部长,他是一位医生,志愿者活动每到一处,他都带着他的医疗小队,给老人体检身体,给需要的人们做检查,给看不起病的老人免费手术。在志愿者开展活动的时候,他总是能面面俱到,能把握住大局。他心细如尘,每次做完活动回来,他都能清楚的记住,下次来,我们需要带什么东西,做什么服务。每次活动积极参与,他自己的车都快成了,志愿者团队的专用车,只要需要,他都能贡献出来,为团队默默的付出,从不抱怨。在联合会组织的六一活动中,他与妻子石
俊认领了徐珊珊,许柯宝两个孤儿,经常去爱心家园看望。他多次参加各类捐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他分别在多方面捐款达5000元。特别是2012年医院医德高尚、家境贫寒的肛肠科主治医生肖元生同志,因肝肾疾病在郑州手术住院,病情危重。他不仅自己积极捐款,还在医院发起大病无情,人间有爱—爱心捐款倡议书,后又在潢川在线上呼吁,引起卫生局重视,在全县卫生系统倡议,共计捐款达10万元,挽救了肖元生同志宝贵的生命,以实际行动帮助肖元生同志治好了病,走出困境,重返工作岗位。
罗正才同志所做的点点滴滴,看似普通平凡,却并非一般人能做到的。他贵在长期坚持,贵在始终如一,贵在无私奉献,贵在关心患者。他以其良好的敬业精神,高尚的医德,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以其较高的职业素质,完备了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基本专业技能。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人格魅力,感染并带领全院医护人员努力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青年医生树立了爱岗敬业,勤奋学习,优质服务的好榜样,为促进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第五篇:道德模范推荐材料
焦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道
德
模
范
推
荐
材
料
表
姓名:豆凯强班级:电子商务一班申请日期:2012年4月25日
他叫豆凯强,男,汉族,河南省周口市人,今年 20 岁,现就读于焦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一班,在班里担任生活委员一职,并且在院系学生会担任副主席一职,在职期间他不论是为班里还是学院都在不辞辛苦的忙碌着,大大小小的事他都积极参与,生怕同学在有些地方会出错,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活动。
尊老爱幼,扶弱助残是我们中华民族由来 已久的传统美德,为营造和谐校园,去年他和其他班委带领同学们去了焦作儿童福利院看望那些孤儿,看了一会儿动画片后,开始跟他们聊天,问他们一些日常生活情况,比如上几年级了,在哪儿上学,平时都有什么娱乐活动等。通过对孩子们的了解发现这些孩子心态都很积极健康,没有想象中孤儿的那种自卑或者因缺少父爱母爱导致的种种拘束等等,有的孩子还非常活泼,孩子们积极乐观的心态让令人感到很高兴。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懂得了这个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很多。今年他和同学们又去了位于焦作市人民公园内的敬老院,看望那些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进入敬老院,他没有前去打扰而是各自拿起扫帚、铁锹等工具开始了院内打扫。他们帮老人洗脚、叠被子、擦桌子、擦窗户„„让杂乱的屋子瞬间整洁起来、窗明几净;水很冷,但他没有退缩;当他和老人们一一道别时,老人们眼中的不舍和激动的泪光,嘴里还叨念着:你们要常来啊,此次活动不仅给敬老院因各种原因,失去家庭的老人送去了温暖,也锻炼了此次活动的每位志愿者,看着那落寞的眼神,那被岁月挫折的脊背,那被时光的车轮碾过留下岁月痕迹的脸庞,都激发了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志愿者的爱心。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希望,那就是希望老人们有个幸福的晚年。
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街上看见了焦作市无偿献血的宣传车,从此对献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他去了位于东方红广场的焦作献血屋,了解了无偿献血的好处,并且立即捐献了400ml血液,本
来打算献800ml,但是医生说第一次还是献400对身体比较好,去年11月,也就是半年后,他又去献了400ml,回到学校又积极发动学校同学参与无偿献血,因为无偿献血是全社会的事情,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是爱、奉献、勇敢的体现。因此应该大力提倡无偿献血。每年九月,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焦作大学迎接新同学的日子,作为校学生会和系学生会的成员,汽车站,火车站,校园里,宿舍里到处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在新生报到的高峰期,他三天两夜没有睡觉,在汽车站值完班又到学校值班,然后是火车站,他主动为新生及家长引路,搬运行李,讲解报到流程,热情帮助新同学办理交费、审核证件、采集信息,发放公寓用品,有时候忙的连吃饭也顾不上,虽然很忙,但是很值得,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身为一名学生干部,就更应该奉献,为同学们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认为,大学生干部应该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价值观,以此来磨炼自己,提升自己,为以后步入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打下基础。
他在学校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优秀工作者,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安全管理员,热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每一个人,积极协助辅导员管理班级。协助领导老师组织参与各种学校活动。
但丁曾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 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道德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我们如果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