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功能化硅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工作报告2015.12.8(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17:0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功能化硅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工作报告2015.12.8》,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功能化硅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工作报告2015.12.8》。

第一篇:山东省功能化硅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工作报告2015.12.8

山东省功能化硅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运行工作报告

一、中心建设项目执行情况

1、中心设施条件建设

山东省功能化硅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一家以研发新型功能化硅胶系列产品为首要任务的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该中心于2010年12月开始组建,2013年8月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的验收。山东省功能化硅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我国功能化硅胶行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可以进一步提升公司功能化硅胶科研实力,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功能化硅胶,紧跟国际新型功能化硅胶发展趋势,填补国内空白,开发出符合国情的新型功能化硅胶产品,打破国外产品对 国内市场的垄断局面,使我国功能化硅胶产品水平一步步提高,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心依托单位为垦利三合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现更名为山东三合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现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导产品为5万吨/年硅胶系列产品、3000吨/年氨基酸系列产品、10000吨/年碳酸钙系列产品。201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2652万元,税金3520万元,利润3996万元。经济实力雄厚。

目前中心拥有科研用房1460平方米,中试车间1350平方米,办公用房800平方米,图书资料室200平方米,生产场所8100平方米。工程中心拥有功能化硅胶研发的各种仪器、设备,主要仪器设备有全自动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全 自动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全自动火焰光度计、硅胶曲线测试仪、导热系数测定仪、粒度分析仪、全自动硅胶粘度分析仪、全自动硅胶强度测试仪、全自动 硅胶水份测试仪、全自动烘干机、全自动粉碎机、全自动筛选机等。

目前中心拥有各类试验、检测仪器设备75台,同时还具有其它辅助设施,如全自动酸计量罐、全自动碱计量罐、PLC控制反应器等,设备运转良好,使用 率达100%。工程技术中心设备原值达3120万元。

为了提高工程技术中心办公效率,中心统一配置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52台。复印机、传真机、惠普扫描仪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各一套。并且还采购 了办公用车一辆,保障了功能化硅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日常运转。

2、中心人员配备的数量与结构

山东省功能化硅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有实际人数72人,其中从事工程技术技术研究开发人员38人、工程技术设计人员10人,科技管理人员10人,从事生产、经营、科技推广服务人员10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5人,学士42人,大专22人。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32人、技术人员15人。中心拥有各种先进的分析研究设备75台(套),并有1350平方米的科研中试车间。截止目前,工程中心已经培训相关人员526人次。共有6人到北京化工大学参加培训,8人到南通大学学习交流,10人到中国石油大学学习培训。根据课题需要和开发人员的工作情况,每年对岗位及任职条件进行评定,适时进行调整,评定工作由中心办公室组织技术委员会进行。对不适合在开发部门工作的研发人员,可以向技术中心以外的其它部门流动。

为了加强对外的交流合作,中心先后聘请北京化工大学宋怀河教授、南通大学倪红军教授、青岛海洋化工厂原总工王宁华同志、中国石油大学王延臻教授等硅胶行业权威人士为客座专家,专家们就目前功能化硅胶领域里的行业发 展及趋势进行分析,帮助中心明确研发方向,扩展开发人员、管理人员的视野。在执行期内,中心共引进专家11人,其中教授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1人,高级讲师3人,由客座专家指导公司研发人员进行新型功能化硅胶产品的研发。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先后开发出新型功能化硅胶16项,取得专利3项,完成省级项目1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中心建设经费到位与使用情况

中心成立后,其依托单位垦利三合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给予经费支持,2012-2014年累计科技投入8107万元,用于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研究经费。其中中心运行费967万元,固定资产投入4555万元,科研项目经费2009万元,其他576万元。经费落实到位,专款专用,无占用挪用现象。

二、中心内部建设与运行管理情况

1、中心内部组织机构的布局设计及其运转情况

工程中心实行总经理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由依托单位垦利三合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相关人员成立山东省功能化硅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制定中心的发展目标任务、规划计划,并对中心财务预决算情况进行监督,审查,及时协调解决工程中心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山东省功能化硅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主任1名,全面负责中心工作,副主任3名,分别负责重大项目研发、科技交流、技术咨询、对外培训与知识产权工作、项目产业化与推广工作。

工程中心下设中心办公室、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等三个部门。中心办公室全面负责中心的日常工作。

办公室下设市场调研部、新产品设计部、中试车间、实验室、项目处、财务部、机械动力部等七个部门。市场调研部主要负责调研国内外功能化硅胶的 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发展动态,并及时将情况转给项目处,为工程中心的研发方向提供支持。项目处根据市场调研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确定中心的研发方向。同时,项目处也负责中心科技交流、技术咨询、对外培训和知识产权工作。新产品设计部根据项目处下达的工作任务对新产品、新工艺进行设计。中试车间主要工作是根据新产品设计部提供的技术数据进行中试,提供中试数据,供新产品设计部参考。实验室根据新产品设计部提供的技术数据进行实验,提供实验数据,供新产品设计部参考。财务部负责处理中心各种财务费用,根据中心主任的安排进行各项财务工作。机械动力部负责中心所有厂房、设备、仪器的保养维修工作,保证各项研发任务的顺利进行。

技术委员会在公司各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中心、分公司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接收公司的委托,传达贯彻公司方针和政策,为工程研究中心的宏观决策提供咨询,对重大问题决策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增强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促进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加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专家委员会在国内外同行业和公司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同行业调整发展的信息前哨,接收技术委员会的委托,承担山东省功能化硅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管理工作,对中心开发方向提出建议,对重大技术问题、重点项目进行咨询、评价和指导,增强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促进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加速高新技术的发展。

该机构自成立以来,各项工作开展顺利,行政管理顺畅,运行效果良好。

2、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建立与作用发挥情况

中心建有专家委员会,由国内著名专家北京化工大学宋怀河教授为主任、南通大学倪红军教授为副主任,其他成员为相关大院大所的专家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工程师,主要负责对技术中心的研究开发方向、重大技术问题 及项目进行咨询和评估,是技术中心的导向系统。他们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工作经验;同时也掌握了国内外新型功能化硅胶的技术发展动向、生产的需要、市场的变化及售后服务等技能,能够在中心研发方向确定、产品开发定位、技术指导与支持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专家委员会为中心建设起到了决策参谋作用。

3、中心的管理模式

中心施行独立核算、单独记账,由垦利三合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工程中心运行良好,各项经费支出合理,无占用挪用现象。近年来中心先后投入8107万元,用于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成功开发了出了高吸附值可调控孔容微粉硅胶、孔径可调控催化剂载体硅胶、超大孔容医用硅胶等新产品。申请专利3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已授权发明专利一项。

4、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制度建设情况,管理水平

中心建立了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手册,完善了产品研发管理制度、技术资料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人才引进与培养管理制度、试验记录管理制度、质检管理制度、奖惩管理制度、保密管理制度等各种管理条例、操作规程,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实现了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保障了中心的正常运作。在依托单位的指导和帮助下,中心已步入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5、中心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学或企业合作情况,中心对外开放的能力与实绩,人才培养情况

中心自建立以来,重视与高校院所的合作与交流,中心先后与北京化工大学、南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十几个大学院所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利用高校的基础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技术中心成为大学院校的无机材料专业研究生实习基地,同时大学院所成了工程中心主要技术依托,成为技术 交流的平台。学校每年派遣应届毕业生来中心实习,累计已达85名,其中博士生12名,硕士生55名。同时,中心每年分批选派6-10名技术骨干到各大学院进行培训,累计培训人员122人次。

在加强自身人员培养的同时,中心还通过技术散播、技术服务等形式,加强行业内人员素质的整体提升,近三年已累计转移技术12项,成果推广4项。转化企业实施后,新增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210万元,出口创汇200万美元。先后开展技术咨询98场次,技术服务95人次,开展各类培训180期,培训单位达15处,培训达526人次,培训内容包括高吸附值可调控孔容微粉硅胶、超大孔容医用硅胶等新型功能化硅胶的使用等,其培训效果较好,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中心技术开发能力和水平情况

1、中心建设的方向、目标及水平情况

山东省功能化硅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针对研发新型功能化硅胶中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持续不断的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为企业规模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和技术装备,并不断的推出具有高科技含量、高增值效益的系列产品,推动相关行业、领域科技进步和新兴产业发展;培训高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实行开发服务,接受省、行业或部门、市以及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和试验任务,并为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运用工程化研究开发和设计优势,积极开展国内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成为企业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依托。

2、中心已具备的技术研究开发能力与水平

中心获批建设以来,中心注重从硬件、软件方面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先 后购置了大量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建成了高标准的实验室,引进了宋怀河、倪红军、王宁华等一批高层次专家和学术带头人,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了“研发一代、储备一代、转移一代”的技术研发能力。

近三年来,中心积极对外承接项目,目前已经承接26项目,完成16个项目,项目研发完毕后,中心积极向企业推广,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下一步,中心将积极探索及承接国内、国际上的新型功能化硅胶研发项目,积极储备价值较高的项目,加大研究开发力度,保证中心研发工作顺利实施。

3、中心技术成果转化和工程化服务情况

中心近三年先后研发出2000吨/年柱层层析硅胶生产工艺、10000吨/年高吸附值可调控孔容微粉硅胶生产工艺(已申请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201310677839.4)、3000吨/年孔径可调控催化剂载体硅胶生产工艺(专利号:201210293420.4)、500吨/年医用硅胶生产工艺(已申请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201210293852.5),引进介孔硅凝胶发明专利一项(专利号:200310114680.1)。同时中心根据公司硅胶实际生产情况设计出硅胶专用自动加热水装置(专利号:200920023096.8)和自动配酸装置(专利号:200920023095.3),目前该两种装置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用新型专利。以上产品已经投产,经用户使用,产品性能稳定,使用效果好,其中高吸附值可调控孔容微粉硅胶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中心建设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情况

中心持续不断的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为企业规模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和技术装备,并不断的推出具有高科技含量、高增值效益的系列产品,对加快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行业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目前,中心增让成果12项,转化实施 后,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5亿元,申请专利3项,为山东省功能化硅胶行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5、中心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对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及作用

目前本中心已在功能化硅胶领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研制开发出了具有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的功能化硅胶系列产品,并掌握了核心技术,已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功能化硅胶研发基地,同时中心广泛开展技术转移、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把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带动了我国功能化硅胶生产行业和相关产品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下一步发展的目标、任务及配套措施

1、中心新的目标和任务

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完善中心的研发条件、基础设施,积极探索新的运作模式,深化与高校、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自有人才的培养,提升中心的综合实力,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等科技计划、科技支撑、基础条件平台等主体科技计划课题的研究,将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要目标:至2017年

(1)技术设备原值达到8500万元。

(2)研发人员达到110人,其中高层次专家达到16人。

(3)研发新技术、新产品45项以上,申请专利达到12件,其中发明专利10件以上。

(4)积极参与省级以上重大科技计划5项以上,其中国家主体科技计划2项以上。

(5)合作高校、科研院所达到8家以上,合作开发课题12项以上。(6)进一步加大对外开发服务,实现技术转移28项以上,对外承接研发课题32项以上,开展技术研讨、技术培训70期以上,培训人员800人次以上。

2、实现目标任务的配套措施

(1)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设立中心奖励专项资金,对研发人员取得的科技成果、著作等给予奖励,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引进管理、人才培养等相关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中心各项工作制度,提升中心的管理水平。

(2)加大投入,加强中心配套设施建设。中心计划到2017年投入2652万元,用于中心主体大楼扩建、实验设备购买、办公条件改善等,提升中心硬件水平。

(3)进一步拓展合作渠道。在加强与合作院校的合作同时,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重点是寻求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内重点院校的交流与合作,聘请行业知名院士担任中心技术顾问,派遣中心研发人员到院校进修,提升中心技术研发队伍的水平与层次。

(4)大力拓展服务区域。目前,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心要抓住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良好机遇,积极开展开放性、公益性服务,大力拓展服务区域,使中心成为黄河三角洲重要的无机化工材料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性、公益性的技术创新机构。

第二篇: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指导意见

附件1: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指导意见

(2008—2010年)

为贯彻实施《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进一步加快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指导意见(2008—2010)》。

一、充分认识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重大意义

1、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自1984年美国成功实施ERC(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以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各国政府纷纷加大投入,加强以提高企业和行业竞争力为核心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支持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强化产学研结合,突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应用基础作用,突出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突出强强联合和规模化建设,建立完善引导企业参与共性技术研发的激励机制,增强共性技术研发的市场导向作用,推动了区域主导产业技术创新,提升了国家竞争力。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行业和区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的重要基地,是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与产业化、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和培养、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是科技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十几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建立健全法规政策,先后颁布了《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强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管理、评估和验收,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和发展。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批准组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2个,分布在农业、能源、制造业、信息与通信、生物技术、材料、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轻纺、医药卫生等技术领域,遍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

通过多年的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具备一批科技成果工程化所需的基础设施,拥有一支具有工程化开发研究和系统集成经验的高素质队伍,解决了一批国家重大工程技术问题,显著提高了我国科技成果工程化能力。据统计,10年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转让重大科技成果近1200项,实施技术转让合同近2500个,创办股份制或其它类型的高技术企业190余家,取得近500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和近200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对于科学技术的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我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规模不断壮大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八五”以来,一直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作为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02年颁布了《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务及管理机构的职责,规范了申报、审批与运行管理,出台了优惠措施,优化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发展环境,加快了产业化和技术创新。

截至2007年,我省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审批组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73家,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联系科技与经济的重要纽带,培养聚集了一批开展工程化研究的专业技术队伍,积极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计划,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推动了产业技术进步,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发展成为我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几年的建设,我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初具规模,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与北京、江苏等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和管理。

二、进一步明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3、指导思想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面向行业和区域发展实际需求,优化科技资源配臵,加强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山东提供有力的支撑。

4、基本原则

——准确定位,发挥作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应站在全省的高度,努力解决我省产业和区域中的重大、关键和共性问题,满足产业发展对科技的战略需求,为产业整体技术的提升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科学布局,突出特色。根据“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科学布局,统筹考虑不同区域、产业的技术优势和特色,以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为重点,优先发展,率先突破,进而带动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和鲁南经济带特色产业的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共进的格局。——突出重点,支撑产业。根据我省确定的优势产业、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群和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需求,按照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的原则,建设一批支撑战略产业发展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严格控制数量,不搞重复建设,以点带面,重点支持,促其不断发展壮大。

——统一标准,规范管理。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统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和考核验收,实行动态管理,重点扶持有望成为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的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确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5、奋斗目标

到2010年,巩固和完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规划和筹建一批新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成为我省行业技术进步的领导者和关键技术的重要源头,持续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促进成果转化和技术辐射,带动相关行业和领域的技术提升和科技进步,成为我省重要的行业技术服务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建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装备先进、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体系,授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规模控制在300个左右,分布在我省的优势产业、产业链、高新技术群和特色产业基地。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重点培育100个优秀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资源共享、设施先进的技术开发支撑条件建设,研究开发出一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建立一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技术试点工程或示范工程,增强产业技术辐射功能。

——完善考核、评估等管理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择优推荐5-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晋升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使我省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4个以上。

——形成行业技术培训、技术信息咨询和综合技术服务网络,面向全社会提供行业技术服务,加速技术成果的扩散和转移。

——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力度,在若干领域拥有一批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工程技术带头人,形成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技术、工程和管理人才团队。

三、全面落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 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整合科技资源,在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关键方向中建设一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资源环境技术 ——节能

积极开展机电产品节能降耗,建筑节能,绿色再制造,能源节约和替代,能量梯级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节能产品标准,节能监测,煤炭清洁利用,天然气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废弃物能源资源化等研究,为实现节能减排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

——水资源高效利用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重点研究农业高效用水,旱地水肥优化利用与调控,矿井水利用,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地下水保护,水污染防治技术,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及优化配臵等,促进水资源的综合治理、优化配臵和高效利用。——原材料节约

研究产品生态设计,再生材料替代,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拆解技术,木材综合利用及节约替代技术,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土地节约技术

研究城镇土地资源优化配臵,黄河淤沙综合治理,生态工业,塌陷地复垦,地质灾害防治等,为实现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矿产资源节约

重点开展矿产资源采、选、冶,二次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复杂稀散金属矿及贵金属矿综合利用,共伴生矿资源综合利用,无尾矿及少尾矿综合利用,矿山“三废”综合开发等技术研究,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循环生产

重点开展石油化工循环生产,盐卤化工循环生产,矿产与冶金循环生产,电力循环生产,造纸循环生产,医药循环生产,机械与装备制造业循环生产,养殖业循环生产等研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现代城市规划与市政

重点开展现代城市规划,现代市政建设,智能停车设备,城市污水和垃圾综合处理与利用,新型建筑体系,新型墙体材料等研究。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重点开展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企业水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城市群与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脱硫、脱硝,危险废物、废旧汽车及电子垃圾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垃圾发电,生活废弃物综合处理等研究,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生态系统的修复、重建与保护

研究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重建,生态安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修复重建与保护,湿地芦苇种植与综合利用,污染的生态影响与修复,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消耗臭氧物质(ODS)替代等技术,实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7、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 ——太阳能、地源水源热能

依托我省骨干企业,重点开展MW级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光伏示范电站及关键设备,太阳能热利用及与建筑一体化关键共性技术,热泵成套技术及装备研究与开发,解决我省常规能源紧张和环境保护问题。

——煤的清洁利用技术

利用山东省丰富的煤炭资源,依托我省煤炭骨干企业,发挥鲁南煤化工基地现有的技术优势,重点开展煤-甲醇-烯烃及深加工,甲醇-醋酸-醋酸乙酯,煤炭-焦炭-煤焦油-粗笨-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发展新型煤化工产品深加工产业群。

——生物质能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单位及骨干企业的作用,开展农林废弃物制生物柴油及气化联合发电、气化液化制取发动机燃料、垃圾填埋场及加工业废弃有机物制沼气等工程技术研究,为我省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能源补充,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氢能

以生物质、煤、石油炼制等合成氢及高含氢化合物为基础,开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手机、笔记本电脑用小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船用大型燃料电池及其催化剂等工程技术研究。

8、农业高新技术 ——主要动植物品种

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种质资源,重点开展大宗粮食作物,高效经济作物,主要果树品种,乡土树种,园林绿化树种,高档花卉,蔬菜及其产业,主要畜禽种质及优质牧草,名贵、优势海水养殖品种研究和平台建设,促进农业动植物品种的更新换代,为我省品种产业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农产品收获、精深加工

重点开展农作物收获、采摘、包装机械,农产品低成本、高效、现代化保鲜设备设施,果蔬采后供应链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技术体系,木材综合利用,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重大新型产品与功能食品开发,畜禽产品加工与品质监控,食用植物油非溶剂制油工艺与设备,肉品快速成熟嫩化新方法、新工艺,农产品加工与农作物废弃物综合利用。

——优势出口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

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重点开展出口农产品关键检测、控制、安全标准,出口农产品危险性评估技术检测,农药兽药残留限量、食品添加剂、出口农产品质量标准,出口营养保健食品等相关研究,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全程质量控制。

——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治

开展重大植物病虫害防控及预警,重大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疾病防控及预警,环境友好农(兽)药、生物农(兽)药及新型动物疫苗,生物灾害及有关生物入侵的预警、早期检测与控制研究,着力加强动植物病虫害监控,全面提高农产品标准化安全生产。

——节水农业

开展重要作物农艺节水、旱作农业,农业工程节水,生物节水,多功能新型保水剂,水产养殖节水,节能节水畜牧业养殖等的研究与开发,推动产品更新换代,提升我省节水农业技术水平。

——农业信息化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点开展农林植物土壤系统,养殖与水产信息获取,虚拟农林植物生长系统,农业系统数字模型,农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为助推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多水源联合调度与优化配臵

开展多水资源联合调度,水资源合理配臵,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黄河水资源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等研究,提高有效的水资源配臵效率。

——重要农作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重点开展主要农作物功能基因组,批量克隆基因技术和基因功能鉴定,主要农作物品质及其抗逆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保障我省农业持续高效发展。——区域农业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利用

积极开展山东省不同区域农业环境安全、资源安全、生物安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测与防治、修复,设施土壤质量调控与土壤退化防治,环境友好型肥料、除草剂,湿地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区修复重建与保护利用,农产品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监测与防治等研究,提高区域农业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利用水平。

——节约型种养殖技术

重点开展精准农业栽培技术,畜禽养殖技术研究,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切实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设施农业

开展主要果蔬,土壤及无土栽培,农业自动控制灌溉及施肥,水产养殖等设施研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设施农业配套技术体系支撑能力。

——农用生物制品

以加快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产业发展为核心,积极开展重组杀虫菌剂、菌株,畜牧新型疫苗,饲料等研究开发,进一步提高绿色生物制品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

9、海洋技术

——渤海海洋环境监测及污染预警、监测与控制 以提高灾害应急处臵能力、可持续利用能力为目标,重点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及风暴潮监测,渤海海洋灾害预警、监测、数据分析与应急处理系统,渤海船舶、石油钻井平台及相关作用油类污染物“零排放”,石油等污染物化学、物理、及生物处理,海洋环境及监测仪器设备等技术研究。——海水直接利用及海水淡化

以向大海要淡水和发展海水直接利用,解决沿海城市和地区淡水缺乏为目标,重点开展海水预处理,海水防腐、防生物附着及装备,滩涂海水灌溉农业,冷却海水、大生活用海水和海水淡化产生的浓海水对环境影响评价和处臵,浓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研究。

——海洋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 重点开展海洋水产食品质量安全,海洋生物高值化食品开发,传统产品改造与升级换代,为提高海洋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海水集约化设施养殖与海水养殖动物营养和高效饲料

研究节能工厂化养殖,鱼类深海高效养殖平台设施及产业化,深水网箱安全防护,高效健康养殖,多品种立体养殖,养殖配套设施、监控与预警系统,重要养殖动物的营养与高效饲料,微生态剂、免疫增强剂和抗菌肽,无公害、无残留饲料添加剂等技术,增强对养殖条件人工控制能力,提高我省养殖业技术水平。

——海水养殖种质资源保存、优良品种选育、渔业资源变动及生态养护与恢复和典型生态系统修复、重建与保护

研究海带种质资源保存及开发利用,海水养殖生物功能基因克隆与应用,名、特、优、新、珍、稀种类的生殖调控与性别控制、规模化育苗及健康养殖,雌核发育及全雌苗种制种,海水健康养殖生物保安和病害诊断,黄渤海重要生物变迁及其资源变动,滩涂、海湾及海岛海珍品生态高效增养殖,人工鱼礁生态渔业系统,赤潮等灾害、养殖病害预报及防治,海洋环境污染预防及控制、生态修复,海湾海岸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滨海湿地保护及重建,海岸带综合治理和保护。

——海洋活性物质及海洋生物制药

重点研究海洋天然产物分离提取,海洋生物多糖、多肽、皂肽、皂苷、微生物天然产物开发和应用,海洋多糖稀土材料、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杀虫剂、抗菌剂等农用生物制剂,海洋生物工具酶,海洋极端环境生物活性产物筛选及利用,海洋药源生物培育及规模化,海洋基因工程、天然产物、化学修饰创新药物,海洋中成药。

——船舶修造及相关配套技术开发

研究开发远洋捕捞及加工船、大型客货滚装船、海洋工程船、多用途集装箱船、化学品船、海洋平台、游艇、电动船、玻璃钢船等船型开发和船舶设计,船舶建造和修理改装,船舶性能、结构、噪声、振动等共性关键技术,关键机电设备和内装修国产化及先进制造,积极推进船舶修造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速度和产业规模。

——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开发

研究开发海盐生产工艺及系列盐产品,海水提取化学元素及再利用精细化工,苦卤、海洋化工废弃物综合处理与化学资源回收再生等技术,真正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使产品多样化、系列化、规格化和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强的适应性。

——特种海洋新材料

充分发挥国家驻鲁海洋单位和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等单位的作用,研究用于各种船舶、海上设施、海洋工程设备防止腐蚀、防生物附着、生物污损的海洋新型防护材料和工程材料,耐压浮力材料、耐蚀合金材料、耐压密封防水材料,环境保护用材料,温度敏感、化学物质敏感、生物敏感等特殊功能材料。

10、社会发展

——医疗卫生

重点研究早期诊断治疗,重大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基因疫苗,细胞、组织修复,重要人体器官组织移植。

——人口与健康

加快重大疾病早期检测、诊断与预警,基层医疗保健,生殖医学,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研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公共安全

以提高公共安全危机处理能力为目标,重点研究公共安全信息化,火灾预防控制,应急抢险救援,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气象灾害预测,新型气象防灾减灾技术及装备,地震预报,突发性灾害监测系统。

——社会发展领域其它

重点开展文物发掘鉴别与保存,文物发掘,新型健身器材与体育设施等技术研究。

11、电子信息技术 ——软件业

重点开展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及大型行业应用软件,基于SOA架构的中间件套件,数字内容软件及其公共支撑服务平台和面向不同领域的应用平台工程技术研究,面向我省重点行业乃至全国进行推广应用,积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软件产业的辐射与产业改造作用。

——高性能服务器及智能终端

以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总线设计为重点,重点开展高性能服务器研究,以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为重点,开展智能终端及电子配件,网络与通信等工程技术研究,提升我省区域信息化整体水平。

12、生物技术与医药 ——生物技术创新药物

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生物技术药物创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生物技术药物创制,功能基因靶向药物创制,功能蛋白靶向药物创制,传染病早期诊断生物技术药物创制,高通量药物筛选及药物发现。

——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应用

重点开展医药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和应用,农业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和靶向药物应用,海洋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和靶向药物应用,石油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和靶向药物应用等技术研究。

——重要作物转基因育种与产业化

通过研究重要粮食作物转基因新品种的获得与产业化;重要油料作物转基因新品种的获得与产业化;重要蔬菜作物转基因新品种的获得与产业化等技术,加快我省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的建设,提升我省农业育种水平和产业化水平。

——生物炼制

充分利用生物炼制在原料来源和产品上的优越性,重点开展农业废弃物生物炼制,植物基淀粉生物炼制,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技术研究。

——生物能源替代化石性能源

研究开发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制氢,生物沼气,能源植物生产等技术,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资源生物技术

开发出一批支撑资源生物产业发展的优势技术,重点开展农林生物资源生物技术产品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石油资源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矿产资源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废水资源生物技术产品开发。

——生物环保

重点开展特种酶制剂,废水污染治理,生物脱硫、脱氮,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污染土地修复,农药残留生物降解等技术研究,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

——生物诊断

研究重大疾病的早期预测、发现、诊断生物技术,重大疾病高通量、多层次、快速分析生物技术,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生物传感器,生物识别及控制。

——生物安全

开展生物标志物检测与分析,快速检测环境、空气、食品、水、动物和植物中有害物质的生物传感器,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对生态和社会的影响、扩散机制、分子检测技术及控制方法,生物安全领域技术标准等研究,提升我省生物安全领域研发水平。

——再生医学和替代医学 充分发挥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骨干企业等的作用,利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技术,获得用于疾病治疗的细胞、组织和器官,提高我省健康产业研发和竞争水平。

——高效蛋白质药物生物反应器与应用

充分发挥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骨干企业等的作用,重点开展利用转基因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可直接食用并能防病抗病的新型保健蔬菜研究。

——中医药现代化

重点开展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信息平台,创新中药的开发和应用,中成药大品种的新剂型、新工艺,中药复方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中医药的新技术新方法,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中医药防治优势病种等研究,加快建设我省中药现代化创新体系,提升我省中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省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糖蛋白、多肽蛋白类新药创制

——功能型精确结构多聚物(FPSP)新药创制

13、新材料技术与产业发展 ——高性能纤维材料

重点开展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制品、芳纶系列纤维及其下游产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制品的工程技术研究,为我省逐步形成原料、机械制造、纤维和下游深加工产业企业集群提供技术支撑。

——先进陶瓷及耐火材料

以鲁中新材料产业基地为重点,开展大型致密锆英石精密陶瓷溢流砖、氧化铝粉体、碳化硅粉体、氮化硅粉体等高性能陶瓷粉体、氮化硅、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大尺寸陶瓷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为我省的陶瓷粉体、结构陶瓷、功能陶瓷、耐火材料、航空、航天、信息、建材、冶金、能源、机械、电力、石油化工和现代军事等多领域延伸的完整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撑。

——金属及特种结构材料

以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为重点,开展高性能铝镁合金,稀土新材料,钢铁粉末冶金材料及制品,以H型钢为代表的新型钢铁型材研究,建设金属及特种结构材料制备技术、材料制品技术研发平台,为我省金属材料及制品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撑。

——光电子新材料

以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为重点,开展基于LED发光二极管产业的原材料、外延材料、芯片、封装材料及照明产品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展导电涂料、ITO靶材、彩色液晶等显示器件用新材料和电解铜箔、球焊金丝、硅铝键合丝等电子基础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建设光电子新材料技术研发平台,为我省光电子新材料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撑。

——精细化工与高分子材料

以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黄河三角洲为重点,开展农药及中间体,齐鲁石化下游产品,氟硅材料,采油与油田化学品等的工程技术研究,建设高分子材料技术研发平台,为我省高分子新材料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撑。

——新型建筑节能材料

以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鲁南经济带为重点,开展SF轻质节能外墙板、低辐射多功能玻璃、建筑节能保温用MDI、生态化水泥、防水、保温、无光污染的屋顶材料、自洁、抑菌等多功能的内外墙装饰材料及涂料的工程技术研究,建设建筑节能材料研发平台,为我省建筑节能材料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撑。

14、先进制造技术

——数字化加工设备及成套装备

采用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模式等先进制造技术,开展五轴联动和精密级加工中心,车削复合加工中心、智能卧式、立式加工中心,智能上下料系统及全自动快速柔性冲压生产线,重型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以信息化大型成套装备为重点,开展发电及输变电成套设备,现代纺织数控化染整系统,建筑钢结构成套数控加工设备、龙门移动式大型数控钻铣床等成套装备、数字化在线自动无损检测成套装备、大型干燥装备及基于振荡流热管技术的大型换热装备,大型空港装备、智能交通系统、特种机器人、机器手以及塑料、建材、造纸生产线等装备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展重型卡车、大吨位远洋运输船舶、符合欧Ⅲ、Ⅳ标准的低排放发动机工程技术研究。

——精密配件产品

以鲁中(济南、泰安)、半岛(青岛、烟台、威海)、鲁西南(济宁、菏泽)为中心,采用精密模具、快速成形技术、模拟成形加工技术,开展精密铸造件、粉末冶金件、注塑件等汽车、机械、电子配件产品工程技术研究。重点开发滚珠丝杠副、滚动直线导轨副、高速精密电主轴、高性能直线电机、智能伺服刀、智能化传感器架及高速数控工具系统等关键部件。建设数字化加工设备及大型成套装备研发平台,为我省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撑。

四、强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保障措施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采取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投资力度,强化扶持政策,确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顺利实施。

15、强化组织领导

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在省科教领导小组领导下,由省科技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牵头负责。成立工程技术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为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提供咨询、指导,解决相关技术问题。各市和省直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把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作为本地、本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做好协调、调度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国家和省里颁布实施的科技政策措施,要坚决贯彻执行,真正落到实处。

16、实行新型的管理体制

以市场为引导,围绕研究开发、示范建设和推广、配套产业开发等环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建设任务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各级、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的责任。建设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分期分批组织验收,成熟一个、验收一个。建设环节实行分类管理,明确目标责任,定期进行考核;研究开发环节,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产业化环节,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示范建设及推广环节,实行主管部门负责制。

17、建立新型的运行机制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内部运行管理,引进市场化运作和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的人事、财务、决策和管理制度,提高工程技术中心的运行效率和在市场中的生存发展能力。通过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优化布局。

18、完善多元化投资体系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必须建立以依托单位为主体,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与金融贷款、利用外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省科技厅对于建设成绩显著的工程技术中心给予一定的补助资金,各市和省直有关部门也要进行相应的资金匹配。鼓励工程中心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的竞争性招投标,强化资源合理配臵,积极争取企业和社会资金的投入。

19、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积极营造环境,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创造公平、宽松的学术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懂管理、勇于开拓创新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不断壮大技术创新、科学研究、科技管理、科技中介服务等人才队伍。对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实施中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及重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20、深化科技合作与交流

抓住国际社会对产业优化升级和相关技术开发关注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国际组织、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通过项目融资、专项贷款、合作开发、风险投资、补偿贸易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提高引进技术的质量和效率,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加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大院大所和高等学校的联系与合作,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跨越。

21、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要用足、用活国家、省已有的各项优惠政策。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过程中进行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暂免征所得税;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所的税。配套开发国家和省级新产品新增增值税25%的部分,凡符合《山东省新产品增值税先征税后财政返还审核退付管理办法》规定的,经审定可享受先征税后财政返还的优惠政策。

第三篇:山东省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制提纲

山东省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

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制提纲

一、拟建中心的背景及意义

拟建中心的意义,建成后对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及预期经济、社会效益。

二、省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关技术领域省内外现状、发展趋势及省内外之间的差距,省内同行单位的技术水平及实力比较等。

三、依托单位技术优势和现有基础条件

相关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情况,成果、专利、获奖情况,人员队伍、基础设施及设备状况等。

四、工程中心成果转化情况

已转化、正在转化、待转化科技成果简介及取得成效。

五、拟建中心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中心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目标,承接委托的工程化开发任务,成果推广,合作研究,人员培训与咨询服务,国际国内合作等。

六、拟建中心的总体设计和布局

拟建中心的基本结构单元及其职责、任务和相互关系,人员配备、配套基建及设备添置。

七、经费预算

经费总额、经费预算、经费支出。

八、示范中心建设计划进度

三年内的计划进度。

九、示范中心建成后的预期成果

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能力和水平,对行业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运行管理、经济效益及自我发展能力。

十、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负责人情况

示范中心负责人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简介。

十一、保障措施

依托单位对示范中心建设相关的组织条件及后勤保障的保证等。

第四篇:济宁科力光电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获山东省科技厅批准组建“山东省光电检测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济宁科力光电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被山东省科技厅批准组建

“山东省光电检测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近日,济宁科力光电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被山东省科技厅批准组建“山东省光电检测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批文见鲁科规字【2011】252号。

光电检测安全控制工程技术是近代光学检测技术、电路安全控制技术、工业现场总线安全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光机电一体化的新兴学科。囊括了电子、光学、光电感应、测量、机械控制、嵌入式软件、工业通讯、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是一门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主要应用于工业现场安全检测、智能化交通安全控制等领域。

山东省光电检测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确定以光电半导体器件、安全控制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基于现场总线协议的安全通信技术、光电传感器产品、光电检测安全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要研究方向。

其依托单位济宁科力光电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最早开展对光电检测安全技术进行研究的单位之一,自1993年开始研制光电保护装置,近二十年的从业经验,积累了大量光电检测安全技术的数据和经验,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支开展技术研究攻关、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专家技术队伍;储备了适当的研究试验用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产品销售和服务网络,并赢得了产品市场占有量和技术质量均为国内第一的地位与信誉等。

光电检测安全控制工程技术,既是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亦是信息产业的关键技术。全部的工业现场安全检测和智能交通安全控制领域,如机床危险作业区侵入检测、自动化生产线周界防护、高危作业区周界防护、特种环境测量和检测、工业现场车辆导航、轨道交通乘客探测等,均离不开应用了光电检测安全工程技术的产品。

光电检测安全技术,是整个光电传感器行业的技术核心,是目前制约我国光电传感器行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光电检测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整个光电传感器行业的未来。在我省建立这一领域的工程技术中心,将带动我省光电传感器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引领全国光电传感器行业的发展方向,从而成为我国光电传感器行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下载山东省功能化硅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工作报告2015.12.8(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功能化硅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工作报告2015.12.8(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