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小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小结
为有效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高群众应急意识,3月04日下午,颍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专业的培训,并进行现场演练。
演练中,颍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邀请市局的专家领导进行现场指导,主要对消除火灾隐患、消防器材的管理与使用、扑救初期火灾、发生火灾自救与逃生、组织引导人员疏散、消防安全责任的落实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通过培训和现场演练,使我们更直观、更深刻地懂得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性以及在险情中的应对措施。”该服务中心人员纷纷表示,活动的开展对增强大家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起到了强化作用,对一体化管理卫生室做好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应对工作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培训小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培训小结
为深入开展应急知识宣教活动,加强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应急防护知识的普及,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根据本单位制定的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培训计划,我院积极开展了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现将本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工作小结如下:
一、积极开展卫生应急专题宣传活动。
1、围绕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2日)主题,结合我镇实际,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应急知识宣教活动。
2、开展了公共安全知识进村、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并进行了居民应急知识问卷调查,同时把卫生应急知识进农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3、在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设立宣传栏12块, 张贴宣传海报24张。
4、举办卫生应急健康讲座2期,从不同层面加大了应急知识宣传力度。讲座内容包括卫生应急知识,自救互救技能等。
二、加强了卫生应急知识培训,全年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培训3次,240余人次,培训内容包括卫生应急知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培训后均进行了考试。
三、开展了学生公共安全教育。针对较常见的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结合我镇实际,开展了中小学及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并进行了学生应急知识讲座,使公共安全教育内容进入学生课堂。
2015年10月20日
第三篇:群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小结
应急演练总结
为了对春节期间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做出反应,采取紧急防控措施,控制事件或疫情的蔓延和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同时对疫情控制或查找病因提供科学的建议或意见。我院于2月6日下午15:30在急诊大厅进行了应急演练。
下午15.30,某开发区某大型工厂发生坍塌事故,现场有5-6名伤员急需救治。明确目前有5名伤员,其中一名28岁男性工人,坍塌受伤后昏迷、呕吐、心跳呼吸微弱;一名男性,36岁,被坍塌物压伤,左胸部和左腹部剧烈疼痛、气促、面色苍白。一名45岁男性工人,被坍塌物压伤,腰部受伤疼痛伴活动受限。一名32岁女性工人,发生坍塌时不慎摔倒后左额部撞伤、出血,自觉头痛,无昏迷呕吐。一名男性工人,32岁,摔倒后右小腿被坍塌物压伤现无法活动。急诊科主任通知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到位,急诊医生调试各种抢救设备、仪器,使之处于备用状态;准备清创、缝合等手术用品。将急救物品、病床,其余人员准备迎接病人并作好抢救病人的各项准备,同时向医务科、应急办、防保科、院感科等相关职能科室汇报。医务科向院领导汇报,启动应急预案,并迅速组织本院专家会诊。
此次演练内容主要由六部分组成:检伤分流组,心肺复苏组,抗休克手术组,清创缝合组,医疗救治组联络组。整个流程充分检验了我院对群发伤的应对能力。演练后,相关人员对演练进行总结,对应急流程进行梳理、改进;同时对整个应急工作查找差距和漏洞,为下阶段群发伤应急的准备工作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
本次演练中纯在的问题:
①病人刚进场的时候检伤分诊组准备不够充分,有点混乱。②抗休克手术组诊疗没有井然有序,不够熟练。
本次演练中表现好的组:心肺复苏组。各个流程很熟练,诊疗比较规范。
第四篇:春节期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小结
春节期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小结
为了确保春节期间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到及时应对和有效处置,同时按照市卫生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预案》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于2012年1月19日进行了“春节期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
此次演练以突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迅速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按照要求,9点钟接到事件报告后,医务科迅速电话通知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救治组”人员,各岗位立即启动,人员均及时迅速到达现场,并签到。
总指挥***书记对公卫事件中各种突发情况作出指示,并要求大家熟练掌握市卫生局及我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预案》,并明确自身职责,做到随叫随到,反应迅速,措施合理,听从指挥。**副院长对应急情况下的物资准备情况进行了细致安排,强调各单位必须服从领导小组指挥,全力保障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演练还安排急诊科***副主任进行了“食物中毒救治”知识培训,进一步强化了综合救治组队伍的应急能力。本次演练根据***院长指示,所有队员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每个环节,按照预定的方案顺利进行,达到了锻炼队伍的目的,提高了处置包括食物中毒在内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2年1月19日
第五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一法四规“应知应会
“一法四规”内容: 一法是《传染病防治法》;
四规是《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知识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并实施,于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共9章,80条。
3、法定传染病分三类共计39种,分别是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4、甲类传染病需要2小时网络直报,乙类、丙类传染病24小时网络直报。
5、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首诊负责制。任何疫情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疾病预防控制科。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
6、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
6、疫情报告是否及时和准确,直接影响到国家决策和调控科学与否。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政府有关主管人员和从事传染病的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监督管理的人员,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7、防治传染病工作不力的人员将受到严厉惩罚,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从事传染病的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监督管理的人员和政府有关主管人员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有关责任人员将最高受到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应知应会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其中,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颁布施行时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特别是针对2003年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制定的,为的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3年5月9日发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共6章54条。
根据2010年12月29日国务院第138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正,2011年1月8日公布并实施。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1、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2、第二十条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三)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内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予以配合。
医疗机构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报告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调查,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四)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五)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
2、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
3、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
4、拒绝接诊病人的;
5、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
艾滋病防治条例
1、四免
“四免一关怀”中的“四免”分别是: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可到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区(科)的综合医院服用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接受抗病毒治疗;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病毒检测的人员,都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等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由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提供健康咨询、产前指导和分娩服务,及时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试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经费,开展艾滋病遗孤的心理康复,为其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2、一关怀
“一关怀”指的是国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救治关怀,各级政府将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纳入政府补助范围,按有关社会救济政策的规定给予生活补助;扶助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