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正确面对农机补贴“杂音”与完善操作程序之见解(修改)
如何正确面对农机补贴“杂音”
与完善操作程序之见解
中央惠农政策是一股暖暖的春风吹进了农村千家万户,给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改变了农民传统而古老的耕作方式,实现了“耕、种、收、烘、储”全程机械化。因此,也实现了农机补贴的初衷。
一、农机补贴政策初衷与原由
回顾2004年惠农政策的初步实施,原始的惠农政策应当说还是务实、切合实际的,同时,也深受百姓的欢迎和认同,尤其是惠农政策的“真实性、及时性、实用性”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一致好评。具体表现在:
1、差额购机,实现了“补贴减负”即购即补的目标。
2、补贴范围集中,精准度高,针对性强,目标明确,重点凸出,补贴额度合理,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3、惠农政策可操作性强,设计合理,科学到位,程序简化,职责明确,服务热情,监管有力,百姓满意度高。
因此,农机补贴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希望,给农业带来了出路,给农机生产企业带来了市场,给农机经销商带来了机遇和发展的空间。一句话,中央惠农政策给中国农业、农机、农村、农商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中央惠农政策实施的初衷与目标。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再好的“经”也有被念歪的时候,农机补贴政策经历了十几年的“创新、发展”,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杂音”,引起了一些“轰动”,实属正常。
笔者根据自己的“能观度”,对农机补贴操作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认识、观点、想法、建议”,统称为“杂音”并再次进行一次细化分析。不当之处敬请同行、专家批评指正,我们的目的就是“更全面、更合理、更科学、更规范”我们的惠农政策和操作程序。
二、农机补贴操作过程中的“杂音”具体表现
1、地方农机补贴政策时效性有待改进
中央农机补贴政策到了地方就成了“粗线条”。各省要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情况做适当调整、修改。农机主管部门提出调整、修改方案后,还要与地方财政部门求讨,既然就成了“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时效性就无法保证。
农机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十年前的工作热情丢了,服务三农的大局意识没了。调整政策的权威人士“只见放羊的而看不到赶羊的“。没有地方配套的补贴政策细则,农机流通市场难以启动;没有政策,春耕、备耕购机难;没有政策,农机流通企业农机具卖不了;没有政策,农民急需农机具买不了。一位朋友开“玩笑”地说:掌握调控政策的农机主官们,是否成京官难知民情?
2015年初,农业部公布的《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中承诺“突出政策的稳定性”,行业内普遍解读为“政策三年不变”。没想到的是,这政策一年也没坚持到底,变数很快,给市场操作增加了难度。
中央一号文件及农业部农机补贴政策都在每年的元月份出台,而不少省市一级的农机主管部门却喜欢故弄玄虚,有些地方过去要到5月份左右才出台地方配套政策,而在此时南方水田市场的拖拉机、插秧机等农机产品的春耕销售旺季已接近尾声。笔者认为,这是地方配 2 套补贴政策的出台时效性与实际市场销售时间的不合拍的典型表现。
每次笔者提笔总想写一些正能量的题材,为农机事业“鼓与吹”。然而,事实却是如此的无奈,对一些不应该出现的“政策出台难”这个“常规”性的问题,始终得不到重视和改进笔者不得不实话实说。
2、地方农机补贴政策稳定性有待提高
俗话说:农时不等人,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一仗,也是为夏季丰收、秋季增产奠定基础的关键。作为农机人,除了正常的经营谋生而外,更重要的是为农民朋友提供优质的品牌农机具,提供一流的售后和培训等服务。这既是农机人经营性竞争的需要,也是诚信经营、服务“三农”的关键所在。
作为一名农机经营者没有资格去责怪哪一级政府部门,更不应该“说长道短”。但作为一名一线的农机经营者,一个从农村长大的农机人,对农机补贴政策的不确定性、不及时性,提出“质疑”是农时的需要、农民朋友的需要、也是我们农机经营者的需要。因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而农机补贴政策更是稳定农机市场,刺激农民消费,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
3、地方农机补贴政策的连贯性有待完善
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就农业问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农业部韩部长答记者问,句句暖人心顺民意。中央的惠农政策每年在一月初就出台,并指导全国各省农机补贴规范性操作。
东南某省是一个农机大省,在周边省出台农机补贴政策的同时,他们仍在与地方财政部门“沟通、协调”之中。他们的补贴政策出台 3 的时效性与季节不对称,与市场不对称,导致农民“违规”提前购机备春耕,农机企业不得不冒着“天大”的风险,提前“违规”操作。一位农官对企业反映强烈、农民怨声载道的问题,认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殊不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个简单常识性的问题,作为地方一级农机主管部门没有人懂?还是没有人问?是协调难?还是难协调?例:早秧栽插在即,而久保田插秧机突然宣布:因国三发动机仍在“检测”中,不能保证货源供应。对用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特别是农机合作社与种粮大户签订的栽插合同无法兑现,影响了季节,影响了春耕。
4、全额购机叫好不叫座。
(1)全额购机成了农机流通无序竞争的“符号”,应当说“欠账经营与政策无关”,但政策规定条款得不到实施,说明没有约束力,说明政策还是有问题。欠账时欠账者低头弯腰,承诺声如雷惯耳装孙子,好活说尽。只要你肯答应赊账你听到的是一千个放心,一万个保证。而且都是大年三十的祝福语好话连篇。
(2)要账时欠账者理直气壮:“不好意思,暂时账没收、麦没出、稻没卖,没钱”。一句话可拒你万里之外,让你哭笑不得装孙子赔笑脸,请“大爷”看看什么时间能给钱?讨要者成了乞丐,连“还钱”两个字都不敢提,农机人本身文化水平普遍就不算太高。但讨债时低声细语,还得讲究方式方法和用词。
(3)欠款人大体分为三种:
① 的确是麦没卖、稻没出,账没收。暂时拿不出钱需要时间等待。
② 有钱想还但不想全还,在服务态度上,服务时间上,产品质量上找一些借口,来一个“扣头打”。
③ 从头至尾就不想还钱的,这种人你从服务中你就能感觉得到他,今天说机不行,明天说服务不行,最后说你产品质量不行。一句话,你不要钱什么都行,只要你开口要钱,他就有千条理由找你麻烦,甚至向有关部门投诉你。他就会跟你谈误工,谈损失,谈赔偿。特别是一些小的烘干机厂,(烘干机的利润空间有多大?)开口不要钱替用户先安装,要钱时矛盾、纠纷、案件不断。
笔者在2014年年㡳主动邀请了全县14个农机代理商,商讨代垫补贴资金和赊账经营一事,结果得到了大多数同行、同仁们的支持!就因为CGY代理商一句话:“我没有品牌机卖、不赊账又怎么做”,其实事就是这个事,理就是这个理。加之今年补贴资金紧张,迟迟无法兑现,生产企业年终催款理所当然,赊账经营隐患大,资金难回笼,加之一些厂催命促销。
试问:红头文件,全额购机成了空谈,“提出问题必须解决问题”,既然是空谈为何政府文件还要高调?
5、农机补贴机具竞争的三种怪现状。
目前的农机市场,个人认为存在三种怪现状: 一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竞争的方向有问题。大家不去竞争“产品质量”而去竞争“价格”。
二是补贴机具的价格形成机制有问题。
补贴机具的价格生产企业根据补贴金额高低定价,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管理成本、服务成本和适当的利益去定价。这样一来,补贴资金老百姓到底能够得到多少?这得打个问号。有些同类产品,一个是“天”价,一个是“草”价,说明了什么? 三是农机经销商群体以“杂、乱,散”的夫妻店为主流。
过去政府(推广站)在经营,后期官商在勾结成了新的市场主体,具体表现在:
(1)农机补贴全额购机成形式,补贴资金转嫁流通企业(代垫)矛盾突出。钱到购机用户的一折通后,相当一部分购机用户以各种借口理由拒还代垫款,部分聪明的农机经销商将购机用户的一折通在购机时收押,但仍有少数购机用户将一折通挂失,拒绝还补贴资金代垫款。因为农机购机补贴代垫款发生的纠纷、打架和斗殴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正常秩序。
(2)更可悲的是,补贴资金由农机经销商代垫后,购机用户不能按时将相关材料送农林中心报账,理由是钱由农机经销商代垫了,报不报账与他们没“关系”。加之,用户没有按他们指定品牌购机,影响了他们介绍费的提成。
尤其是第一点,无论是农机的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都把“价格”作为竞争的第一要素,而把质量、服务、体验和后市场等要素丢到云霄海外。岂不知,低价走量,就是走肾不走心,技术壁垒才是硬道理,可以暂时领先暂时撇脂,再接再厉。价格战都是虚张声势的纸老虎,最后等于给自己修建陵墓。一只眼睛盯市场,一只眼睛盯补贴,哪只眼睛靠自己?
6、补贴政策操作存缺表现。
(1)对农机具核查成了唯一的监管措施。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核查变成了走形式,将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转化成徒劳的重复工作。
其实,农林中心实行见机报账,已经杜绝了套骗等不法行为的可能。
(2)全国农机补贴政策额度不一致,全国不能一盘棋,形成的差 6 价给“跨省倒卖”带来套利润空间,也促成了这等“灰色市场“的蓬勃发展。
(3)政府职能部门对补贴机具的成本价格失管。去年笔者在题为《农机市场低价竞争困境的分析》文中提到,凡是享受补贴政策的农机具,政府都必须要对实际成本价格进行管控,核实定价从而确保农民的利益和党的惠农政策有效性。此观点,在2016年月1月10日笔者写的《关于粮食烘干机选购中的注意事项和价格差异的市场分析》一文也提到。
7、一站式服务可操作性遭质疑
有些地方省一级、市一级、县一级的农机管理部门为洗清农机腐败之嫌疑,推行“一站式”服务导致腐败下沉,即使在现如今反腐力度空前之下,仍有不少“苍蝇“不惜以身试法。对于部分基层的农管同志来说,由于政治水平普遍不高,政策领悟性差,他们认为”一站式“服务让他们权力变大,是时候“发大财“了,忘乎所以的在工作中处处设卡、事事刁难,甚至无利不“报账”,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伤害了农机人的感情。
8、地方政府随意“叠加”补贴
指定品牌、指定经销商的做法,促使了“倒卖”补贴机具成风,引发农机补贴不公平竞争,有的补贴机具补到最后成了“一文不值”送到农民手中。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认为“不怕政策狠,就怕不平等”,更重要的改变了农机补贴初衷。以某省某型号烘干机补贴为例,除了国补9万,地方再叠加上省补6万、市补3万,合计18万的补贴,而机器销售价才20万出头,这其中的套利空间不言而喻。
(1)叠加补贴出“政绩”
当笔者走进一个县级市农机市场调研时,老朋友相见更外亲切,同时也感谢这位老友的热情款待,在交流中我们无话不说。当谈到农机补贴政䇿出台“迟“时,大家感同身受。当谈到“叠加”补贴时,这位同行老友道出了太多的无奈和心酸。
① 13年该地方政府在中央农机补贴之外额外“叠加”补贴“政策”,让一个县级市的农机市场“水荡”成片,轮拖销量猛增千台。此地农机代理商为此也成为周边市、县同行们心中“崇拜”的偶像,更是生产厂关注的焦点。台上领奖威风无比,台下受捧自豪感油然而生。然后,“风光”后的债务危机成了难以启齿的“痛”。这种“叠加补贴"形式,让县内、县外的农机“倒爷”们有机可趁,抢购倒卖农机补贴机具蔚然成风。
② 倒爷们当国补资金到手后发现,地方政府承诺“叠加补贴”资金分三年兑现还淸,这对“倒爷”们是一种制约,更是一个沉重打击。但“倒爷”们为了自身利益而忘却了自己的良心,他们顾不得经销商的代垫资金,而去等待三年遥遥无期的“叠加”补贴资金到位。因此,“倒爷”们仍我行我素将补贴机具倒卖到“东、西、南、北、中”从中谋取非法所得。然而,代理商代垫的叠加补贴资金就成了空中的“云”水中“花”。
(2)叠加补贴机具被“蒸发”
当叠加补贴机具被“蒸发”后,作为地方政府当然要“严查”监管,对䃼贴机具核查兑现“台台见机、户户见人”天经地义,无可非议。可惜“购机户“只拿了倒爷们的一点滴手续费而被“利用”。
① “用户”以政府叠加䃼贴资金未兑现为由,拒绝清还叠加补贴资金。(有理)
② 政府以核查“无机“为由,拒绝兑现叠加补贴资金。(有据)
③ 农机经销商此时才领悟到代垫叠加补贴资金的恶果。(有冤)
什么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也许此时此刻的农机人这才有不同程度的体会和感受。
9、地方政府干扰插手“招标、摇号”引民愤
摇号是一种政府补贴管理失控的表现,让农民碰运气,用赌博形式操控农机补贴政策成笑柄。同时,也折射出不合理源头和凸显出矛盾。如果我们农机主管部门没有私心,哪怕补贴资金不足,按时间顺序也不是不可接受的办法,关键是“心”要正,一碗水端平,而不是上下其手。例:三组烘干机170万,享受超标准补贴270万,成了“权为自己用,利为自己谋”,我们的财政补贴政策到底有多大补贴空间?依据和理由又是什么?
10、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兑现难
其实中央财政资金下拨非常及时,但到了县一级就”慢“下来了,有的地方直接拨到乡镇一级,专款不能专用,很难按时补到农民手中,容易引发社会矛盾,造成不安定因素。每年第一批补贴资金的兑现时间要到8月底,而中央财政资金每年元月份已拨到全国各地。第二批补贴资金的到位更是遥遥无期,春节前能兑现就已经很好了,成了“全额购机成空谈,补贴资金兑现难”。
尽管农机补贴操作程序越来越规范,省、市、县三级政府腐败案件明显下降,但腐败的主战场下沉、转移。笔者揣度,在3~5年内“一 9 站式”服务将会“培养”一大批基层农管干部的腐败案件。农机经营商不给提成,这些“农官”就不会按时替你报账,甚至11月15日补贴结束了仍然没上网。
三、农机补贴实施过程中几点建议
1、改变补贴程序“存缺”与市场接轨,省一级配套的农机补贴文件和政策,应在元月15日前出台,十几年的农机补贴政策弄来弄去也没有弄到点子上,反而越来越脱离实际。
2、改变“一站式”服务模式,选择更有利于市场操作和方便农民购机的服务模式,手续简化,简化,再简化。
3、改变对“违规、违纪”案件处理方式,“实行一案定终身”。笔者发现对一些生产厂、流通企业违规的问题处理过于迁就,重形式、走过场,成了找找人、花花钱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怪现象。
4、限控叠加补贴的额度,保持市场稳定
地方政府叠加补贴,让一些产品成了“零”价位销售,引发农机市场补贴机具倒卖有机可乘,叠加补贴成了官商勾结腐败案件的发源地、“加工厂”。
5、改变全额购机减轻农民负担,全额购机伤害了农民也害了经销商,被全国“推广”后,成了符而不实虚假操作。
6、对农机补贴机具成本进行管控和重点筛选,取消那些为了补贴而补贴的一些不普及、不适用的产品补贴资格,应当集中资金和精力,扶持常用型、实用型、普及型和新型农机具的补贴额度,将农业机械化推向新高潮,使农机补贴程序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
7、集中资金,凸出重点,杜绝“天女散花、普而不惠”的形式,将有限的补贴资金用在农民急需的机具上。
8、尽量统一补贴标准,没有差价就没有“第二市场”,中央的政策被地方政府“修改”,这不符合我们党“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又如何体现全党服从中央这个基本规律。
上述意见和建议,并非全盘否定农机补贴政策,只是对操作程序与市场实际操作“杂音”谈一些个人看法而已。党的惠农政策,给新型农民指明了方向,加快了农业机械化进程这是不争的事实。
童国祥/文
201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