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宿州市埇桥街道雪枫社区居民卓辉、刘晓兰夫妇亲力照顾非亲非故老人惹人夸
大爱无言温情满心
——宿州市埇桥街道雪枫社区居民卓辉、刘晓兰夫妇亲力照顾非亲非故老人惹人夸
家住宿州市埇桥街道雪枫社区农林小区的卓辉、刘晓兰夫妇,父子两代、夫妇两人多年来亲力亲为照顾一名无儿无女、无依无靠的高龄老人,无怨无悔,无微不至,周围的左邻右舍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他们真正做到了《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每天早上六点半,农林小区门口准时会走出一位外出锻炼的老人,老人已年近八旬但精神矍烁、衣衫整洁。晓区里有人称他卓大爷,也有人叫他杨大爷,无论哪种称呼,他都乐呵呵地答应,脸上写满了幸福与满足,可这是为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老人名叫杨广陪,是男主人卓辉父亲的一位邻居,他身世坎坷:五岁丧父,十六岁丧母,如同一只失群的孤雁,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是卓辉父亲一直把他收养。凡是了解这位老人的人,无不称赞他有个“好儿子”——卓辉。“父亲”姓杨,儿子姓卓,儿媳姓刘,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老人和“儿子”卓辉一家三口都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可十余年来,他们全家四口如亲人一般生活在一起,相濡以沫,其乐融融,感动着所有认识他们的人。
先来说说男主人卓辉先生。
卓辉四十多岁,高大魁梧,原是南关派出所一名普通民警,祖籍灵璧渔沟,和杨大爷同村。从记事之日起,他就知道这位大爷是家里很重要的一员,在那个困苦的年代,母亲总是把他碗里饭盛得和父亲一样满,父亲则把仅有的一件新棉衣强行穿在他身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卓辉渐渐知道杨大爷的身世:二岁丧父,十二丧母,如同一只失群的雏雁,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卓父晓他三岁,在他成家以后,就把饥寒交迫的杨大哥接到家里,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使他有了一个暖身处、一个家。杨大爷知恩图报,家里农活抢着干,把卓家的四个孩子视如己出,日子虽贫困但一家人互敬互爱、简单快乐。
然而让他痛心的是:2004年,卓辉父亲因病不幸去世,临终前,他把卓辉和刘晓兰叫到床前,告诉他们说,自己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杨广陪老人,希望他们能够爱心接力,继续照顾杨广陪,给他养老送终。
时光一晃过去了三十多年,在十年前那个秋雨连绵的夜晚,卓父去世,一直守在旁边的杨大爷痛失依靠、泣不成声。当时已是一名人民警察的卓辉,读懂了杨大爷泪水中的痛楚与惶恐。他紧紧地握住大爷的手,坚定地说:“大爷,别怕,有我呢,跟我走。”就这样,杨大爷随“儿子”卓辉进了城,住进了农林晓区。
最初,卓辉担心作为城里人的妻子不能接受一个非亲非故的乡下老人,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贤惠体贴的妻子为了不让老人感到拘谨与不适,一下班便陪老人上街、买菜、熟悉环境、结识左邻右舍。关心和信任,让老人慢慢找回了温暖依靠的感觉,也主动承担一些家务:做做饭,接送孩子上学。久违的笑容又回到了老人的脸上。
提起妻子刘晓兰这么多年对老人的照顾,卓辉感激不尽。他说:“大爷和我还算有点关系,和晓兰却非亲非故,大爷也没有任何收入,可这近十年来,晓兰对大爷就象对自己的父亲一样,嘘寒问暖、从未嫌弃,外出吃饭也必定带着他,从不让他单独留在家里。有一次大爷突发脑血拴,我在外地出差,是晓兰在医院陪护三天,毫无怨言……”
南关派出所的领导曾几次要把卓辉的事迹形成材料上报、宣传,都被他婉言拒绝。他总是淡淡地说:“我觉得孝敬老人是应该的,有什么好宣传的呢。”言语虽质朴,却感人至深。
说完了男主人,再来说说女主人刘晓兰女士。
刘晓兰,女,汉族,1974年9月出生,大专文化,1991年参加工作。现为宿州市电信公司客户服务调度中心职工,其丈夫是宿州市森林公安局民警卓辉。作为“警嫂”,她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一心支持丈夫的事业,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及赡养双方父母和教育子女的义务,被熟知她的人称作为标准的贤妻良母;作为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她大爱无疆,十多年前,她毅然同意丈夫将一名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接到家中,义务赡养至今,视若自己的亲人。身为民警家属,她用勤劳、善良、大爱,赢得了人们的赞扬和尊重,用平凡、奉献、执著演泽无悔的人生。
刘晓兰知道,杨广陪老人虽然和公公一家是非亲关系,但已经在公公家住了三十多年,有着很深的感情,要是自己不答应,公公死不瞑目。望着公公期盼的眼神,刘晓兰眼含热泪,点头答应下来。可答应归答应,却也让刘晓兰犯了难。因为那时丈夫已经调到市里工作,自己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家里再添一位老人,生活上的担子更重啦,她不知道自己能否接住公公的重托。当时杨广陪老人就在身边,望着老人惶恐的目光和痛苦地泪水,刘晓兰和丈夫几乎同时抓住杨广陪老人的手。泣不成声说:“大爷,别怕,有我们呢,从今往后您跟我们过,我们给您养老送终。”
常言道,一诺千金。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接过公公的爱心棒,把杨广陪老人接到家中居住,就像待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照顾,这样一晃四年过去。2008年,刘晓兰因工作需要,被调到市电信公司工作,此时她又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和丈夫商量带着杨广陪老人一同到市里生活。于是杨广陪老人随刘晓兰夫妇进了城,为了消除老人进城后的拘谨和不适,细心的刘晓兰经常领着杨广陪老人逛街、买菜、熟悉新生活坏境,结识左邻右舍。外出吃饭时也都带着老人,从不让老人单独留在家里。她把老人的常用药都放到客厅的桌子上一字摆开,上面贴着写有用药时间与禁忌的字条,暖瓶的水也是保持着入嘴的温度,即喝即倒,即倒即喝;室内也是常年保持着干净整洁的环境,老人的衣物、鞋袜也随时随脱随洗,不干净的衣服坚决不让老人穿;天气好就带着老人到外面散步,熟悉环境,认识左邻右舍,天气状况不好就在家为老人打开电视机让他收看解闷,或者陪他聊天唠嗑,排解他的思乡之情。老年人口味独特,和年轻人的口味有偏差,这些情况,细心的卓辉、刘晓兰夫妇都注意到了,每天都细致入微的为其擦洗身体、端屎端尿,每天做饭前都会询问老人今天想吃啥然后按照他的口味来做饭……一次杨广陪老人突发脑血栓住进了医院,当时丈夫在外地出差,刘晓兰请假在医院陪护三天三夜,感动的杨广陪老人眼泪直流。
刘晓兰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让杨广陪老人重新找到了温暖的依靠,久违的笑容又回到了老人的脸上。2011年、2013年刘晓兰的父母相继去世,为了照顾杨广陪老人,她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如今的杨广陪老人,依然在刘晓兰家里快乐的生活着,他精神矍铄、衣衫整洁,每天都乐呵呵的,脸上常带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
杨广陪老人毕竟年龄大了,患有许多老年病,像高血压、高血糖、脑血栓等等,需要经常去医院或者天天吃药,生活也不能完全自理,刘晓兰女士因为年龄的日渐增长,身体也是大不如前,还要照顾护理一个高龄老人,对她来说压力还是蛮大的。尽管如此,她还是无怨无悔,任劳任怨,还是像从前那样乐呵呵的细致入微的照顾护理着杨广陪老人。
这些事情说大不大,说晓不晓——照顾的时间不是一朝一夕,尤为重要的是他们之间非亲非故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这尤其难能可贵。刚到这个家来的时候,这名老人还有一丝顾虑,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沟通,他已经放正了心态,真正融入到了这个家中,真正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这些,都离不开卓辉、刘晓兰夫妇多年的真诚、用心的沟通与照料,真正做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这些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照顾的时间不是一朝一夕,尤为重要的是他们之间非亲非故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这尤其难能可贵。刚到这个家来的时候,这名老人还有一丝顾虑,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沟通,他已经放正了心态,真正融入到了这个家中,真正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这些,都离不开卓辉、刘晓兰夫妇多年的真诚、用心的沟通与照料,真正做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