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有关措施和制度
柳屯镇陈七中心小学
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有关措施和制度
为了认真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有关措施和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集各方面合力,解决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社会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创造环境和条件,切实为留守儿童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
二、成立“留守儿童”领导小组
组
长:高少振(校长)全面领导“留守儿童”建设与管理工作。副组长:李运霞(教导主任)负责“留守儿童”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成员:陈丽慧(少先队辅导员)负责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
作的组织协调,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全体班主任:负责落实留守儿童活动的组织开展。
三、工作措施
1、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档案。各班级组织对父母双 方均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登记造册,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
2、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健全“留守儿童之家”各种相关制度。
3、设立各种活动场所。为丰富留守儿童在校生活,得以健康成长。
4、定期开展各种活动,做到统一要求,有教学计划、有授课老师、有备课笔记、有授课记录、有规章制度、有工作总结。
四、实施步骤与要求
1、大力宣传,广泛发动。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重要意义。留守儿童的父母们远离家乡和亲人,外出务工、勤劳致富,为农业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广泛开展爱心行动,让留守儿童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2、积极试点,建档立项。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订“留守儿童”建设方案,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3、建立制度。开展学龄前教育辅导、培养留守儿童的兴趣和爱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教育留守儿童“读好书、做好孩子”;为留守儿童提供权益保护、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班主任和“留守儿童”工作人员要经常交流工作经验,让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掌握一定的科学家庭教育方法,填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4、组建队伍,开展活动。发挥少先队辅导员的特殊作用,建立志愿者队伍,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认真做到:每月与留守儿童联系1次以上,指导孩子给父母写信或通话1次以上,与班主任联系1次,与临时监护人沟通1次,每年陪孩子过一次节日。志愿者队伍要深入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各类慰问。要组织校园文体活动,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5、维护权益,扶贫助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法律援助活动,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权益及健康的保护力度。要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法律知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通过活动日观看爱国影视、心理咨询等形式,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
第二篇: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具体措施
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有关措施和制度
2014学年第一学期
为了认真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有关措施和制度。
一、指导思想: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集各方面合力,解决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社会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创造环境和条件,切实为留守儿童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
二、成立“留守儿童”领导小组:组 长:伍伟坚(校长)全面领导“留守儿童”建设与管理工作。副组长:莫彬凌(教导主任)负责“留守儿童”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成 员:冼彩虹(少先队辅导员)负责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 作的组织协调,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全体班主任:负责落实留守儿童活动的组织开展。
三、工作措施
1、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档案。各班级组织对父母双 方均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登记造册,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
2、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健全“留守儿童之家”各种相关制度。
3、设立各种活动场所。为丰富留守儿童在校生活,得以健康成长。
4、定期开展各种活动,做到统一要求,有教学计划、有授课老师、有备课笔记、有授课记录、有规章制度、有工作总结。
四、实施步骤与要求:
1、大力宣传,广泛发动。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重要意义。留守儿童的父母们远离家乡和亲人,外出务工、勤劳致富,为农业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广泛开展爱心行动,让留守儿童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2、积极试点,建档立项。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订“留守儿童”建设方案,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3、建立制度。开展学龄前教育辅导、培养留守儿童的兴趣和爱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教育留守儿童“读好书、做好孩子”;为留守儿童提供权益保护、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班主任和“留守儿童”工作人员要经常交流工作经验,让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掌握一定的科学家庭教育方法,填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4、组建队伍,开展活动。发挥少先队辅导员的特殊作用,建立志愿者队伍,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认真做到:每月与留守儿童联系1次以上,指导孩子给父母写信或通话1次以上,与班主任联系1次,与临时监护人沟通1次,每年陪孩子过一次节日。志愿者队伍要深入留
守儿童之家,开展各类慰问。要组织校园文体活动,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5、维护权益,扶贫助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法律援助活动,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权益及健康的保护力度。要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法律知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通过活动日观看爱国影视、心理咨询等形式,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
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具体措施
为落实需特别关注的学生教育工作的精神,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我校根据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出现了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学生群体,如: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等,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关注。
二、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建立关注特殊学生工作长效机制。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级部主任班主任骨干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工作,统筹安排了分期组织,班主任教研组分析各级部各班级特殊关注学生的成长状况,及时调检工作开展情况。
2、、特别关注学生与老师结对,配以专门的成长导师,导师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研究被指导学生状况,做好培养工作。导师研究被指导学生状况,制定导师培养方案,报学校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并及时关注学生成长变化,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引导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具体措施
2014学年第一学期
为了认真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切实解决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和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特殊群体儿童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有关措施和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集各方面合力,解决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社会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创造环境和条件,切实为留守儿童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
二、成立“关爱特殊群体”领导小组
组 长:伍伟坚(校长)全面领导“特殊群体儿童”建设与管理工作。副组长:莫彬凌(教导主任)负责“特殊群体儿童”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对特殊群体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负责特殊群体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
成 员:冼彩虹(少先队辅导员)负责特殊群体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 作的组织协调,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
全体班主任:负责落实特殊群体儿童活动的组织开展。
三、实施步骤与要求
1、大力宣传,广泛发动。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关爱特殊群体儿童行动的重要意义。留守儿童的父母们远离家乡和亲人,外出务工、勤劳
致富,为农业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关注特殊群体儿童的健康成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广泛开展爱心行动,让特殊群体儿童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2、积极试点,建档立项。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订“特殊群体”建设方案,建立特殊群体儿童档案。
3、建立制度。开展学龄前教育辅导、培养特殊群体儿童的兴趣和爱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教育特殊群体儿童“读好书、做好孩子”;为特殊群体儿童提供权益保护、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班主任和“特殊群体”工作人员要经常交流工作经验,让特殊群体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掌握一定的科学家庭教育方法,填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4、维护权益,扶贫助学。开展“关爱特殊群体儿童行动”法律援助活动,加大对特殊群体儿童的权益及健康的保护力度。要组织特殊群体儿童开展法律知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通过活动日观看爱国影视、心理咨询等形式,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
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具体措施
我校充分认识做好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一、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关爱网络。充分利用资源,加强关爱队伍建设。在农村党员、“大学生村官”、机关干部、学校教师中,广泛开展争做“代理家长”活动,目前,已有12000多名“代理家长”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一帮一”或“多帮一”结对帮扶。广泛动员全市热心妇女、青年志愿者与留守儿童手拉手、结对子,做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和知心姐姐,让留守儿童获得母爱,感受家庭亲情。现在,全市已有3000余名热心妇女和260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了此项活动。另外,充分发挥“五老”人员作用,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组织“三官三员”(优秀警官、优秀检察官、优秀法官、优秀教员、优秀医务人员和精神文明监督员)开展相关的法制宣传,有效预防侵害留守流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目前已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网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设立爱心基金,提供关爱保障。为进一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整合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设立关爱未成年人专项基金。用于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等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为贫困家庭的未成年人筹措助学金,捐助学习生活用品,提供健康关怀、成长关怀等服务,让他们享受到与有父母在身边的其他同龄人一样的体贴和关心。
三、设计关爱载体,扎实开展活动。开展“微笑星期天”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每月抽出一个周末邀请60余名农民工子女代表赴郑州大 学、河南博物馆、安阳文字博物馆等地参观学习,感受科技、历史及大学文化,志愿者全程陪同,与农民工子女同度周未。开展“爱心手拉手”支教活动,组织志愿者走进农村留守儿童学校,为留守儿童开设第二课堂,与孩子们一起读书、游戏、表演节目等,并赠送了文具、书包、书籍等爱心礼包。开展“爱心助成长、留守不孤单”行动,组织爱心妈妈、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长期进行结对帮扶,到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家中开展帮扶活动,做到在学习上辅导、在心理上疏导、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资助,切实帮助解决亲情失落、心理失衡、学习失教、监护失助等突出问题,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全面成长。
第三篇: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具体措施
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具体措施
紫沙小学充分认识做好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一、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关爱网络。
充分利用资源,加强关爱队伍建设。在学校教师中,广泛开展争做代理家长活动,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一帮一”或“多帮一”结对帮扶。广泛动员辖区热心妇女、青年志愿者与留守儿童手拉手、结对子,做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和知心姐姐,让留守儿童获得母爱,感受家庭亲情。另外,充分发挥“五老”人员作用,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开展相关的法制宣传,有效预防侵害留守流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目前已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网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设立爱心基金,提供关爱保障。
为进一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整合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设立关爱未成年人专项基金。用于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等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为贫困家庭的未成年人筹措助学金,捐助学习生活用品,提供健康关怀、成长关怀等服务,让他们享受到与有父母在身边的其他同龄人一样的体贴和关心。
三、设计关爱载体,扎实开展活动。
开展“爱心手拉手”支教活动,组织志愿者走进农村留守儿童学校,为留守儿童开设第二课堂,与孩子们一起读书、游戏、表演节目等,并赠送了文具、书包、书籍等爱心礼包。开展“爱心助成长、留守不孤单”行动,组织爱心妈妈、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长期进行结对帮扶,到留守 1
儿童、农民工子女家中开展帮扶活动,做到在学习上辅导、在心理上疏导、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资助,切实帮助解决亲情失落、心理失衡、学习失教、监护失助等突出问题,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全面成长。
二0一三年二月
第四篇:关于加强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X府发〔X〕X号)和《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X府发〔X〕X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工作,促进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宗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解决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感情缺失、心理失衡、生活失助、安全缺保、学习缺教等问题,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关爱帮扶对象
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
三、关爱帮扶措施
(一)开展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统计建档工作。
各县(区)民政局要督促各乡镇(街道)组织社区、村(居)委会开展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调查,摸清了解辖区内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各地要依托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孤儿信息档案,各乡镇(街道)、村(居)委会要建立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纸质档案,并做到一人一档,每季度动态更新儿童信息。
(二)开展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
各地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宣传教育,利用“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周”、“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等活动载体,积极宣传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提高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保护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切实维护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三)加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社会救助。
1.做好生活救助。及时将符合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的儿童纳入孤儿保障范畴,做到应保尽保。及时将符合低保条件的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家庭纳入低保,并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加强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的管理,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临时监护责任。加大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力度。
2.开展医疗救助。对孤残儿童,各地要协调残联部门,通过医疗康复、肢体训练、心理矫正等措施,提高孤残儿童的生活质量。积极开展“明天计划”救治工作。对需要接受治疗和康复的孤儿保障对象,各地要积极帮助孤儿申请“明天计划”接受免费治疗和康复,充分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
3.做好教育保障。各地要积极开展“福彩助你上大学”资助活动。协助教育部门落实好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优先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和特殊困难儿童,如: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城乡低保家庭或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学生、因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或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各地民政部门要将乡镇(街道)摸排出的失学辍学儿童花名册通报给同级教育部门,确保适龄儿童都能返校入学。
(四)开展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活动。
1.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心关爱活动。
开展家庭走访。各村(居)儿保专干每季度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开展实地走访,特别是孤儿,监护较差、失学辍学、无户籍、残疾患病四类农村留守儿童必须100%走访,对出现异常情况的儿童及家庭予以重点关注,积极宣传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并做好走访记录。开展帮扶活动。各乡镇(街道)、村(居)委会要因地制宜对本辖区内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制定关爱帮扶计划。主动与妇联、教育部门、辖区内中小学校对接,通过组织巾帼志愿者、心理咨询志愿者、文明志愿者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学习和心理进行辅导、疏导。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资助,切实帮助解决心理失衡、学习失教等突出问题。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纳入到志愿服务帮扶活动之中,动员社会热心人士、志愿者与他们手拉手结对子,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学习生活实际困难。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儿童之家建设,到2020年各地建立儿童之家的城乡社区比例要达到90%。依托儿童之家,组织游戏和活动,提供临时照料,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学业辅导、健康教育、情感慰藉等活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和亲情交流。
2.开展流浪儿童救助行动。
发挥救助热线作用,加大街头流浪儿童主动救助力度。在救助机构开辟救助流浪儿童的区域,设立受家暴未成年人临时庇护区域,积极开展生活救助和人文关怀。联合公安、城管部门开展清理、救助公共场所流浪乞讨未成年人专项活动,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关爱流浪儿童行动中来。城管部门发现公共场所有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向救助部门反映时,救助部门要积极协助城管部门做好现场救助。
3.开展送温暖送爱心活动。
各地要把送温暖送爱心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春节慰问”、“六一慰问”等活动载体,深入社区、村(居)委会,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孤残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进行慰问。
4.开展家庭教育活动。
各地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采取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册、给家长写一封信、召开公益性讲座等多种形式,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家庭开展家庭尽责教育引导,增强家庭监护责任意识。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活动的重要现实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把关心关爱工作落实到各项活动中去。(二)积极行动,多方帮扶。
各地要切实行动起来,整合力量,多管齐下,多方投入,形成合力,优化环境,推动关爱帮扶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三)强化措施,务求实效。
各地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活动持续有效开展,使他们切实收益,促进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第五篇: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工作总结6
襄阳市第二十九中学
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工作总结
为促进学校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我校紧紧围绕“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这一宗旨,为学生营造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一、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我们成立了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领导小组,加强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档案制度。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为: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姓名及关系、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年龄等。学校德育处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各班级从学习方面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 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患病时,及时诊治,悉心照料。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我们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制度。在生活困难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和教师结成对子。配对帮扶教师经常与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谈心,随时掌握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成长日记。教师不时与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交流制度。学校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班主任每月与“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交流一次,对学习态度不端正、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 “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特殊群体未成年人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各种活动,组织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7、注重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有障碍的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学校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让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我们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每月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不定期对他们进行集中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3、定期表彰自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进行榜样教育。对于我校的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进行表彰,这是树立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自信的重要激励工作,我校表彰生活困难学生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
三、开展活动,历练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为丰富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生活,我们针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着重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注意研究和把握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我们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2、抓好健康文化熏陶。注重适应和满足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了快乐活泼、娱情益智的文化活动,通过组织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
襄阳市第二十九中学 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