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军工之行(江麓机电集团校友访谈))
人物访谈之北理校友在江麓
访谈时间:2016年8月2日
访谈方式:会议座谈
访谈人:王俊博,王萱宇,丁宇轩
被访谈人:江麓集团黄锦锋,张磊锋,高拯国三位北理校友及
会谈负责人冯根
被访谈人简介:黄锦锋,北理10级地面武器系统毕业生,;
张磊锋,北理10级机械工程毕业生,;
高拯国,北理06级地面武器系统毕业生,变速箱设计;
访谈内容:(回答内容不标注回答者)
一. 工作方面
问:刚来到这家军工企业的时候,你的工作岗位是不是与你预想中的相同?如果有差别,差别又在哪呢? 答:刚刚来的时候自己的工作确实与自己想象当中的稍稍有些区别,上大学的时候以为以后可以坐在办公室画画图纸什么的,但来到这之后发现不是这样。第一年我们会在先车间实习12个月,各个车间都会实习上两个月,跟着师傅看,有时候师傅也会让我们操作一下车床。这主要就是一个熟悉的过程,让我们了解零部件到底是怎么生产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加工和安装难题,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这些问题。
问:这就是一个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吧。那么请问这个过程中你们又碰到了那些问题呢?
答:对的。在实践过程中有件事特别有意思,当时我们学习坦克结构,把整个坦克拆成了零件,然后又把它装好复原,结果复原好一看还多出来好多零件(笑)。实际上这个实践过程就是真正的把我们设计人员带入了场景,只有把实际场景记在脑子里,你的设计才是一个真正好的设计。二个就是只有多看多想,才能把直观的感受变成自己的设计理论。
问:那么在大学学的知识有多少能在工作实践中能派上用场呢?
答:首先大学给我的感觉,就是让自己了解这些行业。大学学习和大学老师的经验,给了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方法的样本,这些东西能让我们在工作的前十年非常地受用。其实工作生活给我的一个感受就是,每个单独的知识点不能帮助我们什么,而是整个的一个知识体系,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二. 大学生活方面
问:请问在大学期间是否经常参与到实习实践活动或者各类科研类社团?这些活动是否对你以后参加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答:实验室资源非常有用,其实在大三上了许多专业课之后,可以提前进到实验室去实践学习,这不仅会加深你对知识的理解,为毕业设计做好准备也为以后工作打下了基础。
问:不知道你们那时候有没有参加“大创”一类的创新竞赛?
答:有的,我参加飞行器设计,当时有一款陆空两栖车的设计,但当时也是因为功力不够,计划夭折了,但是这个过程中确实收获了许多思考。
问:请问你们的大学生活是怎么度过的?有什么看法?
答:大学教给我们的是知识能力的培养和眼界的开阔,现在大学生活很多事都想做,学习,四六级,社团活动,谈恋爱等等,像我大学恋爱谈了四年(笑)。大学期间先对知识有个基本入门,然后学习一种思维方法。在大学打下的基础会给我们提供很大的帮助。所以一定不要挂科,而那种考前突击我们也是反对的,这样学的知识是强记住的,过几天就忘了。在说说学习吧。每天都有每天的日程,今天学的知识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明白,不然过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还有一点,在北京上大学是很有好处的,中关村校区附近有很多知名大学,其实可以去他们那听听自己喜欢的内容,其实这种学习机会在北京还是很多的。
问:我们现在还在良乡校区,不知道中关村校区给你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答:一定要珍惜良乡的生活啊!(笑),无论是住宿还是饮食还是图书馆的空座,良乡校区都比中关村强很多啊。在中关村,宿舍很挤啊,打水要到一楼,洗澡要走出宿舍楼啊(笑)空调还是最近两年才装好的。图书馆也是人满没有座位啊。
三. 就业方面
问:请问三位都是本科毕业后直接来到江麓的吗? 答:是的。情况是这样的:江麓是一家制造型的企业,主要是技术支撑作用,对科研创新方面的要求不是太高。所以一般来说本科生在江麓就很受欢迎,而且江麓对车间的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
问:请问几位都是什么时候开始对自己的职业有了较为清晰的规划? 答:其实在大三大四学专业课的时候还是学的很杂,像我这种学机械的也同时学了电路板,所以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模糊。不过目前的大学教育确实是让大学生各种方面都去试试,比如说许多实验室,还有北理著名的方程式车队,应该说,只有不断地尝试才回知道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
问:当时招聘是什么样的?
答:9月底十月初,中国兵器集团在北京会在清华,北航和北理三个学校进行招聘。在北理场地北理的学生优先进去进行面试,所以北理学生在就业方
面还是很有优势的。应该说北理的学生,只要不是眼高手低的,99%能全部顺利就业。
问:你们觉得出国怎么样?
答:我们有很多同学都选择出国,而且在北理出国的话机会还是比较多的。出国一方面能增长自己的见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问:在工作中最被看重的是那些素质?
答:基本的专业素养和理论功底必须要具备,我们江麓的部长,现在在工作中还会时不时地翻翻大学时候做的笔记,可见理论知识还是能给我们很多灵感。
沟通,要有沟通意识,钻研专业是一方面,而工作中的协作是非常多的。企业里要
自主的学习能力,工作中遇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和新技术,如何去应对?这就需要自主学习能力,你可以去请教前辈,上网,查阅资料等等,学习是永远不能停止的。
创新意识是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在市场中存活下来,企业的创新要考每个员工,而每个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的。
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自己设计的产品。在车间生产时遇到了问题,自己要能够去车间检查,解决这些问题。
当然还要有协调领导和同事的关系问题,毕竟大家都在一个办公室里,经常要打交道。
问:请问企业在招聘时对是否党员有要求?
答:其实并没有特别看重,我们更加看重一些素质,比如说英语能力,是否过了四六级?大学期间的学习经历,有无当任学生干部等等,因为这些反映了一个人的沟通协调能力。还有我们在招聘的时候会注意毕业时是否有职业规划,因为我们希望这些优秀的毕业生能够长期地待下来。
会谈后的思考:
通过与这些毕业后的学长的座谈,让我们明白了很多。我想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大学学习和工作实践的不同。在座谈中学长们反复提到一点:大学是老师们把你们领到各行各业门前看一看,让你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思想方法。而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各式各样的,出了需要我们扎实的基本功外,还需要我们有良好的自学自我提高能力。而后者是生涯发展更为重要的一点。难道不是这样吗是这样,我们在大学里学的知识做的题,都是已知数据非常精确的情况下做出来的,这当然是一种理想状态。可生产实际中就不这样,误差无处不在,如果设计出来的产品没有一点容错性根本就不能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千奇百怪,有的还涉及别的学科内容,不通过不断地学习怎么能解决问题?
有了这些学长的经验,再反观我们的大学生活,我们就会对要做什么更加清楚。说大一点,想为祖国壮大做一点贡献,我们就要在大学期间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也要多去参与科研实践。说小一点,踏实学习,好好利
图书馆和实验室的资源,有时间多与同学一块参加科学竞赛,培养一种实干家的精神。不也是我们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吗?
第二篇:北京理工大学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介绍信
北京理工大学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介绍信
:
现有我校等名同学,希望能于月日至月日到贵单位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望能够给予安排协助。详细实践内容由同学和贵单位自行协商。
此致
敬礼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2013年6月
第三篇:5-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格式要求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总结要求
各实践团队应上交一份总结报告,而参与实践的团队成员每人需上交个人小结一份,体裁、形式不限,但应写出实践中自己的真实感受。
调查报告格式要求
简述实践前期过程,重实践成绩、结果,思想感悟
一、基本情况:
1.作品标题
2.作者(脚注形式加在首页下)—— 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班号
3.摘要、关键词
二、文字格式:
(一)字体:宋体
(二)字号:
1.标 题:二号,粗体
2.作 者:三号,粗体
3.一级标题:三号,粗体;4.二级标题:四号,粗体
5.三级标题:小四号,粗体;6.四级标题:五号,粗体
7.正文:五号
(三)行距:单倍行距
三、版面格式:
1.加页眉:“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字体:小五号
2.页面设置:
(1)页边距——上:2.5厘米下:2.5厘米左:3厘米右:3厘米装订线:0厘米
(2)页眉:1.5厘米页脚:1.5厘米
(3)纸型:A4,纵向
3.插入页码——位置:页面底端;对齐方式:外侧
4.注释——采用尾注,自定义标记为[1],[2],[3]……
注:专著为[M],报纸为[N],期刊文章为[J],论文集为[C],学位论文为[D],报告为[R],标准为[S],专利为[P]。
5.参考文献——格式同上,先中文后英文;中文按姓名的拼音排序,英文按姓名的字母排序。
四、其他问题:
其他未列出的问题请参见新闻出版署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第四篇:圣地荣光——北京理工大学赴延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总结
圣地荣光
——北京理工大学赴延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总结
往昔岁月
一座古塔,雄浑古朴;一条延河,绵远流长;一代伟人,奋斗不息;一种精神,薪火传承。革命年代,圣地延安汇聚八方才俊;和平时期,革命老区焕发勃勃生机。
八月的延安苍山覆翠,凉风习习。实践活动也开始了。初来延安,跟随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的陈老师对革命旧址进行了参观学习。追寻着革命先辈曾经的足迹,思忆着他们建立的不灭功勋,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来到枣园,来到杨家岭,来到王家坪,前人不在,故园犹存。静默的窑洞,参天的树林,故居里简洁的陈设,静静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过往。就是在这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了人类史上少有的恢宏壮丽的大事业,引领着世界四分之一的人民走向自立,趋于富强。没有优越的居住环境,也缺乏丰富的物质食粮。有的只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与天斗与地斗与敌斗的可钦勇气。当笼罩长空的阴霾散尽,喷薄而出的是一轮东升的旭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个国家已经起来。
如今共和国即将迎来六十华诞,举国欢腾、四海同庆。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时刻警醒着国人去怀念当年那些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英烈。烽火硝烟不再,如今亲历战争的老人亦所剩无几。当实践团一行来到“八一敬老院”,握住老人饱经风霜的手,聆听老人回忆当年惨烈的战争,听他们诉说当年艰苦奋斗的历程,深感今日幸福生活的可贵以及和平时光的来之不易。看到敬老院整洁的居住环境;了解到近年来老人的福利状况和生活状况;想到往昔经历了炮火硝烟的老兵们,如今能够享受国家关怀和照料安然度过晚年,实在是很欣慰。不经意间,脑海中又浮现出参观杨家岭时巧遇的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十八军团老兵的形象。
谈及建国六十周年,老人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问及老人对现今生活的感受时,老人激动地说:“过去自己在四川每亩地每年要交200多块钱的税,现今国家减免了自古以来的皇粮国税,不但不用交税,每亩地还给农民80到90元的补贴,国家能做到这一点很不简单。”老人还谈到交通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他回忆说当年由于铁路不发达,自己的部队从临汾徒步走到了四川南充,用了整整两个半月。而此次来延安时,火车能直达很便利。看到延安林立的高楼大厦,他觉得老区发展的很快,为国家的强盛感到无比自豪。老人朴实的言谈折射出对国家惠农政策的深深感怀,想来这不仅是一位老兵的心声更是中国九亿多农民的心声。
其实,细细想来,老人的人生经历是千千万万和老人一样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解放军们的甚至是参加过长征幸存下来的老红军们的人生缩影。他们冒着生民危险、付出极大牺牲将自己献给了拯救中华民族、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他们不管是在参加之前、之中、之后,都未曾想要拿走什么,一切在他们看来是理所应当,他们始终对党保持着绝对的忠诚。人民群众一心一意地跟着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老百姓知道,解放军就是人民的子弟兵,共产党是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事。中共中央领导团队是一个团结、和谐,分工协作,充满干劲的团队。这个团队政治上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五大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军事上有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粟裕、徐向前、陈赓等一大批高级将领,基层还有广大的经验丰富的基层指战员、干部。这些是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打赢国民党的有一个关键。在参观学习杨家岭、枣园、王家坪时,不难发现中共领导人的住处除了简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密集。在不大点儿的地方密集了五大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住所,周恩来、任弼时的窑洞仅有一墙之隔,五大书记的住址相互之间最远不超过二十米。是以领导人之间的关系特别融洽,领导集体的领导人之间相互信任、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情谊,是这个团队齐心协力为了同一个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基础,是使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平稳、胜利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一点,要远强于国民党领导人间争权夺势,相互倾辄。共产党的领导团队是以共同的理想相交,而国民党则是以利相交,故内部纷争不断,必败。中国共产党上自领导集体,下至基层干部,都是一个不断学习,日新月异,且开放的团队。在枣园任弼时的简陋的书桌的正中央,整齐的摆放着一本当时的世界知识。中共中央虽然扎根在偏僻的延安,但是视角确是放眼全球的,它会紧紧把握世界的变化、趋势。中国共产党又是开放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与许多国际友人都有友好往来,如白求恩大夫、美国记者斯特朗、史沫特莱等等。甚至,它曾开放革命中心延安,让世界各国记者进入采访,了解一个真实的延安,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对中共的印象。正是有这种不断学习、开放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的交锋中,始终占据主动,并取得最终胜利!
老区新颜
到达延安,短短几天的时间让大家对革命老区的认识焕然一新。林立的高楼大厦;正在兴建的高大楼盘;繁华的闹市区和购物中心;知名品牌的专卖店;方便市区民众业余生活的广场,所有的设施都很齐备。先前亲友们谈及的延安,在此刻看来俨然是一个神话,或者我会认为他们根本不曾到过延安。具体想来老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开放,现今延安的巨大变化只不过是国家几十年飞速发展和翻天巨变的一个缩影。
在和陈老师的交谈中,我了解到近年来延安的教育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实现全部免费,对于在校的生源每天还提供餐费补助,甚至于有几所高中也实现了免收学费。我来自西部农村,近年来村里出了不少大学生,其中不乏家境贫困的,义务教育以及国家在教育方面对西部学子的照顾和投入,确实使西部人民受益良多。延安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年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得到很大的提升。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延安日后的发展潜力,相信在西部儿女的努力奋斗以及国家政府的扶持帮助下,一个富饶、繁华的革命老区就在近前了。
思索点滴
欣喜的看到革命老区的巨大发展,但是也发现了当中的一些问题。从城市交通方面来看,延安的出租车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调配系统,很多地段打不到车。另一方面,出租车拼车现象比较严重,往往很多车挂着空车的牌子,停下时车里却有两、三个人。由于三面被大山罩住,平坦地域狭小,道路的建设受到制约。而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高效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私家车数量激增,加之每年慕名来参观的各地民众大大的增加了道路交通的负荷。车多路窄,陷入窘境。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和狭窄的地域也使立体交通的建设受到极大约束,基本上成为不可能。地域有限而车辆的数目逐年增加,长此以往,交通问题必将成为制约延安高效发展的一个瓶颈。
学校故园
入学之初,接受校史的相关教育,一直被告知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延安自然科学院。母校从延安走来,延安精神一直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点。建校七十周年之际,作为北理人,此番有幸来到延安,去深入实地了解母校的过去,实感自豪。当地了解自然科学院的老人,几经查访,终未找到。不免有几分遗憾。但从纪念馆里的一些图片,我们依旧可以了解当年的一些状况。李富春、徐特立等老校长当年坚持办学并亲自授课,自然科学院当年的一些教育设施尽管很简陋,但是师生的学习热情都很饱满,有着很强的学术氛围。正是在这座大熔炉里走出了很多国家柱石和将才。乘车来到位于杜甫川马家湾的自然科学院的遗址,大家精心擦拭着纪念石碑。斯人不在,故园犹存。细细的阅读碑文,置身于学校故地,很自然的想象着当年学校的一些场景。现在的理工大学已非昔日可比。漂亮舒适的学生公寓,宽阔明亮的大教室,仪器设备精良的实验室,造型别致的体育场馆,庞大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规模。的确,相比过去,现今学校的硬件设施更完备了,规模更庞大了,学生的生活条件也有了质的飞跃。然而,正如李鹏总理给母校题词时所写的“延安精神,薪火相传”。我们的北理从延安走来,“延安精神”是北理人不屈的脊梁。
任重道远
火车飞驰着,窗外除了葱翠空蒙的山色,星星点点,可以见到几缕炊烟,顺势而上即可看到弯弯扭扭的羊肠小道。清新的空气,雅致的风景,在外来客看来,这里是居住的好去处。然而如果真的让他们常年累月的居住在那里,想来不会有人愿意。生活在大山里的民众,不仅出行不便与外界难通消息而且由于大山的阻隔,大多靠天吃饭,贫困异常。这只是路途中可以望见的一小段,对于中国这样有着庞大地域的国度,生活在大山里的民众想来不会少啊。在和延安技术学院老师的座谈中,王主任就谈到了许多很现实的问题,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不可否认,现在西部地区相对落后一些,贫困的现状依旧不容乐观。正如王主任所说的那样,实践团来到的是延安的市区,对于很多的贫困的区县并没有涉足。东西部之间有差异,城乡的发展显然也存在着差异。九亿农民的问题解决不了,国家就不能真正的强大。实践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了解国情、民生的过程,近些年国家的发展势头迅猛,综合国力大幅提高。欣喜之余,也感到重任在肩。先辈们几十年的奋战方才取得了今日的辉煌成果。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接班人,我们与使命在肩,责任在肩,任重而道远。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生活的目的在于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
历史是文化与精神的永恒依托,也是薪火传承、继往开来的不竭动力。忆古思今,人生激越;心怀宏志,傲视苍穹。让我们将圣地的荣光尽情挥洒,扬起风帆做一次执着的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