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的风控机制是企业套保成功的法宝作为现代企业一种重要的风险
有效的风控机制是企业套保成功的“法宝”
作为现代企业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在2004年之前的18年里,我国锌贸易都处于净出口状况,许多锌生产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为了规避出口贸易中的价格风险,纷纷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进行交割注册,在国际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2004年,我国共有株冶火炬金属股份公司、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公司和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等6家锌生产企业,共100万吨的锌在LME进行了注册,并且取得了由中国证监会核准的参与境外期货交易的资格。
通过参与国外期货市场的操作,这些锌生产企业在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同时也有过一定的“教训”,“株冶事件”就是其中之一。
株洲冶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2年1月,是由株洲冶炼厂整体改制而成的国有大型企业,是一个以生产锌、铅及其合金产品为主,并综合回收铜、金、银、铋、镉、铟等多种稀贵金属和硫酸等产品的有色金属综合冶炼企业,为国家大型有色金属生产、出口基地,连续三年被国家确定为500强企业之一。
对于10年前发生的“株冶事件”,东方期货经纪公司董事长张宜生分析认为,“株冶事件”的发生和解决有其历史特殊性。“株冶事件”事发前,国内最大的锌生产商株洲冶炼厂(株洲冶炼集团的前身),在日常生产、经营方面均堪称有色金属行业楷模,但由于参与卖空锌期货的套保头寸授权体制、调期交割的分散管理处理及后台的财务结算监管、风险控制等一系列关键制度和流程上存在漏洞,才为精通LME期货交易规则的国外炒家利用,最后因挤仓逼空而导致风险爆发。事发后,通过头寸止损、追加保证金、合理调期及组织货源交割等措施,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株冶事件”表明,期货市场作为企业重要避险工具的同时,本身也存在着风险,如果使用或管理不当,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据株冶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王建军介绍,为保证正确使用和发挥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防止再次出现风险事故,株冶集团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系统化的期货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一是组织结构予以保证。境外期货业务在境外期货套期保值决策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套期保值方案制订小组、交易部、风险管理部、结算部、合规检查部共同实施,各部门按照相互协作、相互制衡的原则进行分工。二是严格对外授权。包括交易授权、交易确认授权和交易资金调拨授权,以上三种授权互不交叉、互相制衡,并对每一种具体授权都有明确的数量或金额限制。三是完善决策制度。建立了以套期保值政策和套期保值方案为核心内容的套保业务决策机制。四是建立一套严谨合理、规范高效的期货交易业务流程。五是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境外期货代理机构必须是信誉良好、实力雄厚的交易所清算会员,并符合《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在头寸风险评估方面,风险管理人员每天都从独立渠道(路透终端、经纪公司等)取得用于风险评估的价格数据,对期货头寸进行盯市风险测算。六是按照国家有关规章和企业制度建立了系统化的监督报告体系,主要包括:内部交易、风险、资金的监督与报告;对外报告;合规检查;年检与现场检查。
王建军表示,在从事套期保值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关键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公司领导层对套期保值原则有正确认识,并通过严格的决策程序保证原则的贯彻。二是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对交易进行动态管理。三是要“量力而行”,首先要考虑企业的财力,研究套期保值的资金需求,结合企业的现金筹措能力来决定保值的规模;其次要考虑企业在期货业务上的技术能力,不要做过于复杂操作,要培养和建立自己的专业人才队伍;最后要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尽量选择流动性好的市场和产品进行操作。
据了解,近年来,期货业务在株冶集团的经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2004年取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以来,株冶集团坚持套期保值原则,利用期货市场规避现货价格波动风险,锁定成本或者销售收入,在实现预期的盈利目标、支持和促进现货贸易顺利进行和发展壮大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了长期参与期货交易的经验和系统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株冶对于参与国内即将上市的锌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