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钳工论文
对螺纹加工实践分析
一、加工螺纹底孔应注意的事项
(一)严格按照《机械工人切削手册》进行查表和计算,选择所需加工螺纹底孔的钻头或扩孔钻头。钻头的切削刃要锋利,刃带要光滑,不得有毛刺和磨损等,避免底孔刮伤或产生锥度等缺陷。
(二)钻孔时要选择适当的转速和进刀量,根据材料不同,选择合理的冷却润滑液,以防止产生过高的切削热能,而加厚冷硬层,给以后攻丝造成困难。
(三)底径大于10mm时,最好先钻孔再扩孔,使底径达到所要的直径和粗糙度,底孔粗糙度应不小于3.2√。可以避免造成弯曲和倾斜,而致使螺纹牙型不完整和歪斜。
二、螺纹攻丝实例
(一)对m8以下的小直径螺纹进行攻丝,一般都在排钻上加工,用一般的弹性夹头夹持住机用丝攻,在排床下面装置脚踏开关,攻削时手扶工件,钻床转速一般采用480—860转/分,适当地加些菜油。在攻丝过程中,钻床主轴保持不动,丝攻进刀和退刀完全靠手控制,靠手感感觉,如果丝攻负荷增加,可立即踏下反转开关,就可以方便而迅速。
(二)地将丝攻退出。这样就避免丝攻折断,如此往返加工,提高工作效能,适用于批量生产。
(三)对不锈钢材料的加工。在实践中,遇不锈钢材料的攻丝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呢?这就要将丝攻进行修磨,使切削锥度延长,一般为4°,使校准部分留4t,这样可以减小切削厚度和切削变形;同时,切切屑也容易卷曲和排除。加大前角和后角,使γ=15°,α=25°,以提高切削能力,减少摩擦。这样,虽然刀齿的强度有所降低,但因切削锥角较小,切削部分加长了,使每个刀齿的切削负荷减轻了,所以对刀齿的强度影响不大。用这种头锥攻完后,再用二锥和末锥加工,可以提高螺纹的质量和粗糙度。
三、丝攻的修磨。
丝攻发生磨损和崩刃以后,可以通过修磨恢复它的锋利性,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修磨刀齿前后角。
(一)切削刃前面的修磨。当丝攻的切削刃经钝化或粘屑,因而降低其锋利性时,可以用柱形油石研磨切削刃的前面。研磨时,在油石上涂一些机油,油石掌握平稳,注意不要将刀齿的小园角。研磨后将丝锥清洗干净。当丝攻的刀齿磨损到极限成崩刀齿时,可在刀磨上用片状砂轮修磨刀齿的前面。修磨好后,用柱形油石进行研磨,提高刀齿前面和容屑槽的粗糙度。六剑客职教园(最大的免费职教教学资源网站)
(二)切削刃的后角的修磨。当丝攻的切削刃损坏时,可在一般砂轮上修切削刃后角。修磨时要注意切削锥的一致性。转动丝攻时,下一条刃齿的刃尖不要接触砂轮,以免将刀齿的刃尖磨掉。
四、丝锥本身的质量状况对加工的螺纹孔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在选用丝攻时,要注意几点:
(一)丝攻的螺纹表面和容屑槽要光滑。如切屑瘤、粘屑或锈蚀时,要消除干净,以完全阻碍切削的排除。丝锥的牙形和切削部分的刀齿要锋利,不得有崩刃、毛刺、碳伤等,否则在攻削时,就会粘屑和破坏螺孔表面粗糙度。
(二)机用丝攻的装夹部分要光整,对磨损严重的要进行修磨;手用丝攻的方头棱角磨损后,应修磨小一号,防止攻丝时夹持不牢,产生打滑。
(三)要达到工件螺纹孔的精度,要选用相应精度的丝攻进行加工。
数控设备日常维护保养 引言
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数控设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机械加工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技术范围覆盖制造业很多领域,是现代制造业的关键设备,是企业提高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设备。
数控设备的正确操作和维护保养是正确使用数控设备的关键因素之一。正确的操作使用能够防止机床非正常磨损,避免突发故障;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可使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延缓劣化进程,及时发现和消灭故障隐患,从而保证安全运行。
数控设备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数控设备的使用环境
为提高数控设备的使用寿命,一般要求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和其他热辐射,要避免太潮湿、粉尘过多或有腐蚀气体的场所。精密数控设备要远离振动大的设备,如冲床、锻压设备等。
2.2 良好的电源保证
为了避免电源波动幅度大(大于±10%)和可能的瞬间干扰信号等影响,数控设备一般采用专线供电(如从低压配电室分一路单独供数控机床使用)或增设稳压装置等,都可减少供电质量的影响和电气干扰。
2.3 制定有效操作规程
在数控机床的使用与管理方面,应制定一系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操作规程。例如润滑、保养、合理使用及规范的交接班制度等,是数控设备使用及管理的主要内容。制定和遵守操作规程是保证数控机床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实践证明,众多故障都可由遵守操作规程而减少。
2.4 数控设备不宜长期封存 购买数控机床以后要充分利用,尤其是投入使用的第一年,使其容易出故障的薄弱环节尽早暴露,得以在保修期内得以排除。加工中,尽量减少数控机床主轴的启闭,以降低对离合器、齿轮等器件的磨损。没有加工任务时,数控机床也要定期通电,最好是每周通电1~2次,每次空运行1小时左右,以利用机床本身的发热量 来降低机内的湿度,使电子元件不致受潮,同时也能及时发现有无电池电量不足报警,以防止系统设定参数的丢失。
数控机床的维护保养
数控机床种类多,各类数控机床因其功能,结构及系统的不同,各具不同的特性。其维护保养的内容和规则也各有其特色,具体应根据其机床种类、型号及实际使用情况,并参照机床使用说明书要求,制订和建立必要的定期、定级保养制度。下面是一些常见、通用的日常维护保养要点。
3.1 数控系统的维护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日常维护制度
数控设备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日常维护制度,操作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的优劣是影响故障发生频率的重要因素。当机床发生故障时,操作者要注意保留现场,并向维修人员如实说明出现故障前后的情况,以利于分析、诊断出故障的原因,及时排除。
(2)防止灰尘污物进入数控装置内部
在机加工车间的空气中一般都会有油雾、灰尘甚至金属粉末,一旦它们落在数控系统内的电路板或电子器件上,容易引起元器件间绝缘电阻下降,甚至导致元器件及电路板损坏。有的用户在夏天为了使数控系统能超负荷长期工作,采取打开数控柜的门来散热,这是一种极不可取的方法,其最终将导致数控系统的加速损坏,应该 尽量减少打开数控柜和强电柜门。(3)防止系统过热
应该检查数控柜上的各个冷却风扇工作是否正常。每半年或每季度检查一次风道过滤器是否有堵塞现象,若过滤网上灰尘积聚过多,不及时清理,会引起数控柜内温度过高。
(4)数控系统的输入/输出装置的定期维护
80年代以前生产的数控机床,大多带有光电式纸带阅读机,如果读带部分被污染,将导致读入信息出错。为此,必须按规定对光电阅读机进行维护。
(5)直流电动机电刷的定期检查和更换
直流电动机电刷的过度磨损,会影响电动机的性能,甚至造成电动机损坏。为此,应对电动机电刷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换。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应每年检查一次。
(6)定期检查和更换存储用电池
一般数控系统内对cmos ram存储器件设有可充电电池维护电路,以保证系统不通电期间能保持其存储器的内容。在一般情况下,即使尚未失效,也应每年更换一次,以确保系统正常工作。电池的更换应在数控系统供电状态下进行,以防更换时ram内信息丢失。
(7)备用电路板的维护
备用的印制电路板长期不用时,应定期装到数控系统中通电运行一段时间,以防损坏。
3.2 机械部件的维护
(1)主传动链的维护 定期调整主轴驱动带的松紧程度,防止因带打滑造成的丢转现象;检查主轴润滑的恒温油箱、调节温度范围,及时补充油量,并清洗过滤器;主轴中刀具夹紧装置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间隙,影响刀具的夹紧,需及时调整液压缸活塞的位移量。
(2)滚珠丝杠螺纹副的维护
定期检查、调整丝杠螺纹副的轴向间隙,保证反向传动精度和轴向刚度;定期检查丝杠与床身的连接是否有松动;丝杠防护装置有损坏要及时更换,以防灰尘或切屑进入。
(3)刀库及换刀机械手的维护
严禁把超重、超长的刀具装入刀库,以避免机械手换刀时掉刀或刀具与工件、夹具发生碰撞;经常检查刀库的回零位置是否正确,检查机床主轴回换刀点位置是否到位,并及时调整;开机时,应使刀库和机械手空运行,检查各部分工作是否正常,特别是各行程开关和电磁阀能否正常动作;检查刀具在机械手上锁紧是否可靠,发 现不正常应及时处理。
3.3 液压、气压系统维护
定期对各润滑、液压、气压系统的过滤器或分滤网进行清洗或更换;定期对液压系统进行油质化验检查、添加和更换液压油;定期对气压系统分水滤气器放水。
3.4 机床精度的维护
定期进行机床水平和机械精度检查并校正。机械精度的校正方法有软硬两种。其软方法主要是通过系统参数补偿,如丝杠反向间隙补偿、各坐标定位精度定点补偿、机床回参考点位置校正等;硬方法一般要在机床大修时进行,如进行导轨修刮、滚珠丝杠螺母副预紧调整反向间隙等。
以下是某加工中心日常保养维护(表1),可供制订有关保养制度时参考。表1 加工中心日常保养一览表
结束语
数控设备是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结构较复杂的先进加工设备,要充分发挥数控设备的高效性,就必须正确的操作和精心的维护保养,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的利用率。其集机、电、液于一身,因此数控设备对维修维护人员要求较高,除本文所提到常规维护保养外,还应根据具体数控设备的详细操作说明手册作具体的专门维护和保养。
技师论文(或技术总结)的撰写格式与写作纲要
作者:不详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7-6-13 20:53:49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一、什么是论文
论文是科学技术成果交流总结的一种形式。对于广大参加技师考评的技术工人来讲,通过撰写论文,可把自己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当中摸索出的好经验、好方法及科学成果加以总结和提高,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供同行参考与借鉴。同时便于进行交流和推广,由此再去指导生产实践,为生产服务。
二、论文的特点
技术工人所写的论文,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总结,属于专题性的论文。它只着重借鉴一个问题,而不需泛泛而谈。把在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现象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整理,找出带有规律,对今后工作有指导性的东西。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所以论文撰写是个人专业的一次具体运用,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实践。对技术工人来说,技术实践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比较复杂的工作,为了说明某个技术问题,既要有文字处理,又要有图形和数字的表述。但在技术实践的过程中,不少资料、数据、图表等往往比较分散,有的记在几个本子上,有的没有记录,只记在心上,有的甚至散落在不同地方,工作完了,这些资料也就完了。经验得不到及时总结,取得的成果未能推广应用,这可是一种浪费。
三、撰写论文的目的意义六剑客职教园(最大的免费职教教学资源网站)
根据国家规定,技师考评方式中的综合评审,要通过论文答辩的方式去进行全面评议和审查。写论文的目的,就是要应用专业知识,对某个技术问题,用说明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总结和提高。上升到理论上的高度进行分析,就是要将自己好的经验、好的科技成果总结出来,介绍给同行。
我们不应为评审而去写论文。有些参加技师职称考评的同志,在进行论文写作时,认为评审要求论文字数为3000字左右,那就从有关的书籍上这里抄一段,那里抄一段凑字数,将理论原理或概念抄上一大段,再草草将涉及论述的内容来个叙述结尾,而根本不理会前面论述的理论原理与论述内容是否相关,对解决问题有否起到解释和指导的作用。其实要用短短3000字将有价值的难题论述清楚并不容易。论文写作的要求:一是要让别人能通过你的论述,理解掌握到你的先进技术方法;二是你要通过有力的论点论据,甚至一些科学依据让人相信和信服你的做法是彻实可行的,有采用价值的。所以,用3000字将一个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写清楚,其语言文字要求是比较精辟的,这样的要求反而比字数多的论文写作难度更大。
四、准备工作和撰写程序
论文的准备过程实质是科学研究的过程,是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再上升为理论文章的过程。撰写论文,需要收集有关资料、数据,同时要分析哪些资料、数据可用,哪些则需完善、补充、充实。在此过程中,积累素材、资料、收集数据、现象等形成论点,才能着手写作。一般程序如下:
(1)选题。不少技术工人工作实践多年,曾参与不少技术项目的工作,也取得不少成果、甚至获得各种奖励,但在撰写论文时不知写哪些内容,也就是如何选题,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查阅资料。收集内容近似的他人资料,选择中以说明论文目的材料,要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做到心中有底。
(3)积极咨询,虚心求教,吸收他人经验。技术工作有它的连续性和继承性,特别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借鉴和吸收别人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从中受到启发,以扩大自己的视野。对某些技术问题一时理解不了,一定要不耻下问,以补充自身不足。
(4)整理原始数据和资料。必要时,实地观察,记录试验全过程。为论文的撰写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5)绘制表格、插图、选择照片。利用图形代替文字表述,往往会使其机理和工作过程更形象,阐述更深刻。
(6)拟好论文题目和写作提纲。设大标题、小标题。一般的题序层次:第一级:一、二、三等;第二级:(一)、(二)、(三)等;第三级:1、2、3、等;第四级:(1)、(2)、(3)等。
(7)撰写论文。最好先起草稿,然后整理补充,最后再作文字修饰。
五、论文的选题
(一)题材来源
题材取自于技工的生产与工作实践,适合自己实际,撰写起来才心中有数,得心应手。其技术含量,不但反映了作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作者的认识水平。选题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研究,不要摇摆不定,更不可中途改题。选题要求真实且具有实际意义。
(二)选择内容
论文要送专家评审,送审者要通过论文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而考评专家评审论文是鉴定考生能否达到技师资格的重要依据,因此,技师论文应是考生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代表作。可以选取以下方面的内容:
(1)使用和修理经验总结;
(2)试验研究;
(3)调查报告;
(4)技术革新和创造发明;
(5)技术管理与运用;
(6)学术讨论;
(7)综合分析。
(三)注意事项
选题应注意如下事项:
(1)选本人熟悉或曾参与过实践的课题。从技巧上说应选择个人最熟悉、拥有最丰富资料的课题。所选课题应是本人直接参与过的,本人是项目的主持人,起码是主要的参与者。
(2)选题要具体,范围不宜太宽。课题小,范围窄,意义不一定就小,只要能抓住一个重要的小题,找出解决方法和步骤,把问题写深写透,即可以得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宁可解决小问题,切忌泛泛而谈。
(3)本人知识和能力胜任的问题。所谓“不熟不做”,一定要考虑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切忌好高务远,赶时髦。
(4)对生产具有实用价值。能急生产之需,解决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企业创造财富,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5)有一定科学性、创造性。要体现本人的独立见解,能突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发现和新的结果。可用公式、图表进一步说明。
(6)与本工种课题结合。就评审的要求来说,不同工种的技师有不同内容要求,各工种的论文课题必须在本工种专业范围内选定,选定的课题一定要与所报技师的工种相符,不要跑题。
六、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字数:约3000字。
(2)稿纸:一般使用16开优质纸张。
(3)字体:宋体。最好采用较大的行距和字距,书写字体要端正。
(4)内容:
①封面:标题、作者及单位、曰期;
②目录:序号、题目和页数;
③摘要;
④关键词;
⑤前言;
⑥正文;
⑦结束语或结论;
⑧致谢;
⑨参考文献资料;
⑩附录。
七、撰写论文
(一)标题
标题要准确地反映论文的中心内容。它是论文的窗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准确,标题有时宁可长一些。但并非越长越好,相反,在不影响准确的情况下,应力求简练。
(1)标题类型:
①以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为题。
②以研究结果为题。
(2)根据内容需要,有时可用副标题。其作用:
①改造太长的标题:把长标题的一部分抽出为副标题,使主标题醒目。
②对主标题补充、解释和说明。
(二)署名
论文的署名者要对论文的内容和论点承担学术责任,作者必须熟知论文的全部资料,并能够随时回答评审员的质疑。
若论文编写不是本人独立完成,而是有合作者,那么须署上合作者的姓名。署名按贡献大小为序,每个名字的下方须用括号注明作者工作的单位。
(三)摘要
又称提要。摘要比较简短,它是全文的高度“浓缩”,内容可包括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对象、方法、结果、结论和应用范围等,其中对象、结论是不可缺少的。
(四)关键词
又称主题词或标题词。它是从论文中选出最能代表论文中心内容特征的词或词组,是论文最高的概括。一般可选出3~5个关键词。关键词列于摘要之后,另起一行书写。
(五)前言
前言是论文的引子,目的引出正文,内容包括3个方面。
(1)由来:说明写此论文的理由,并对与论文有关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进行综合评述,衬托出论文的价值。
(2)任务:说明本论文的内容与问题。
(3)结果:介绍获得的结果或结论。
前言必须简短精练,一般为100~200字。
(六)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如果前言提出了问题,那么正文就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是运用素材,论证观点的部分,因此正文是技术水平和创造才能的体现。
就技工的特点,现提出以下几种格式,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1.经验总结性论文
(1)现状。
(2)分析(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3)措施。
(4)结论。
2.试验研究性论文
(1)材料与方法:自然条件,技术要求,设备装置,试验过程,处理方法。
(2)结论与分析:对所测的现象与数据进行整理、排列、分析,尽量用图表、照片表述,用文字扼要阐述。
(3)讨论: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他人有关试验作比较,根据结果得出结论,指出其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意义等。
3.技术革新性论文
(1)现状。
(2)原理。
(3)主要结构及其工作程序。
(4)主要参数。
(5)使用与操作。
(6)试验分析。
(7)评价: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4.综合性论文
(1)提出问题:陈述写此文的理由,即必要性。
(2)全面反映发展动态与现状。
(3)对大量资料归纳整理。
(4)预测,展望,改进建议。
(七)正文内容
正文内容是论文的主体,占论文篇幅的绝大部分,它反映论文达到的学术水平,是作者的技术水平和创新才能的体现。虽有几种格式的论文,尽管各有特点,但一般正文都包括以下内容:
1.提出问题
首先提出需要解决的故障问题,说明存在的危害,解决问题的理由和必要性。
2.分析研究问题
根据所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进行分析,用基本原理去说明采取各种技术措施的理由,解释因果关系,从理论上说明其必然性和偶然性。
3.解决问题
根据分析现状、条件和技术要求,说明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措施,所选择的技术路线,具体的操作步骤。
4.结果
要充分阐明本项目结果与他人结果的异同,突出本人在工作实践中的新发现、新发明或新的见解,充分说明论文的价值。
(八)正文编写的要求
1.中心明确
撰写论文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要重点突出,即须明确为什么要撰写,想达到什么目的,这也是明确主题的关键。中心明确利于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挑选、安排。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将各种素材、数据、资料进行筛选,弃掉不可靠的内容,选出准确、可靠又有说服力的材料。
2.论证充分
正文仅仅做到有材料、有观点是不够的。编写过程中,需有严密的逻辑性,把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用有关的定律、公式、推论等作为依据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最后自然引出结论。故在写作中,先编写出层次分明的提纲,再不断地加工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3.具科学性
科学性是论文的生命,没有科学性,就没有可行性,也就没有论文存在的价值。所以必须端正态度,实事求是。论文论述的内容要真实,切忌弄虚作假。文中运用的素材要反复核实,对哪些与观点不一致的材料要作适当说明,所引用的数据、结论要准确。解释不清或不能解释的材料应该有所交待,内容真实可靠,观点要中肯,对技术实践中确实发生过并经核证的事实,不能夸大,也不该缩小,正视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实事求是的说明。
4.具实用性
所写内容要有实用价值,要能说明和解决某一实际技术问题,切忌无根据凭空猜想。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这样的论文无论技术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会更大。
5.具创造性
论文要有创意,使工艺设备都得到改造和更新。创新是衡量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小改小革也能反映创新精神。当然我们所说的创造性、创新精神并不是空前绝后,也不是重大发明创造,对技术工人来说,只要求在本专业范围内所写的论文有自己的特色,不入云亦云,不简单重复,不机械模仿或全盘抄袭。切忌泛泛而谈,缺乏个性。
6.有理性
论文要有分析,有说服力,要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论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符合各种工种的专业要求,所使用的图形、照片、表格、公式、符号都要符合本工种专业范围国家标准要求,以提高论文技术水平。
7.有序性
全篇论文结构要阐述清楚,层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论述方式应根据内容要求予以确定。论文书写时,要做到深入浅出、布局清晰,条理分明,思路明确,简洁可读;做到有目的、有分析、有措施、有结果,这样写出来的论文才能起到传播、交流技术信息的作用。
论文与文学创作不同。文学创作最忌雷同和千人一面的公式化,而论文有一定规范的程式、要求和基本格式。所以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论文的基本格式和规范,有序地进行编写。
(九)结束语
结束语一般包括结论和建议两部分内容。
(1)结论。全文的总结,是论文的精髓,写作要十分严谨,了解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经验,应一针见血地说清楚。
(2)建议和说明。建议部分提出进一步的设想、改进方案或解决遗留问题的方法,说明部分包括结论推广的范围和可能性。
(十)致谢
致谢的对象是除作者以外所有对论文写作有帮助的人,如论文审阅者、论文编写的指导者。可以用这样的格式:“×××对全文的修改提供了宝贵意见,谨此致谢”;“×××与作者进行了十分有益的讨论,特此致谢”。
(十一)参考文献
凡文中引用他人论文、报告、总结中的观点、材料、数据和成果等,都应按引用的资料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依次列出参考文献的序号、作者姓名、题目、出版单位、出版年份。它的作用是:
(1)作者引出他本人观点和成果之处,反映论文的依据、严肃性;
(2)便于评审员据此追踪查阅原文;
(3)反映作者对本论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十二)附录
附录是不便列入正文的有关资料或图纸。有时论文写好后又有新的资料需补充,则可作为附录附上。
技师论文(或技术总结)的答辩
作者:不详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7-6-13 21:00:18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一、组织安排
由技能鉴定中心负责答辩工作的组织、准备等各种考务工作,将考生组成若干答辩小组,并将每个答辩组的考评员、曰程安排及所负责的考生名单提前公布。
二、答辩准备
在内容上应比论文更广泛一些,应预先将考评员有可能问及的问题都准备充分。
(一)围绕论文所涉及的内容做准备
一般围绕论文所涉及的内容,参考以下几个提问去做准备:
(1)为什么要选择这一题目,该论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2)该题目的论文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如何?曾有哪些人做过哪些研究?他们的成果与主要观点是什么?
(3)本人在该论文的撰写中有何新发现、新体会?提出和解决了什么问题?其意义何在?
(4)论文的基本观点,主要根据以及论证的思路是什么?
(5)论文中有哪些应该涉及或解决的问题,但因力所不及而未能涉及的问题有哪些?
(6)论文中的创见和某些关键环节,如何作口头的解释和说明?
(7)论文中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对前景的展望。
(8)其他。
以上所涉及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必要的材料准备,不一定面面俱到,但要有备无患,做到胸有成竹,以免临场慌乱。
(二)充分准备好答辩中的第一道程序六剑客职教园(最大的免费职教教学资源网站)
1.发言提纲
要在5~10min内简要地概括介绍撰写论文的意图、主要观点,即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个方面,精练地口头叙述,最好按5min完成的时间去写出发言提纲或卡片。
2.有关材料
事先准备好有关材料,如必要的挂图、表格、相片等。也可以事先写好论文的标题、主要目录等,答辩开始前挂起来,这样利于技工口述,有依据可循,避免慌乱。同时可加深考评员对其论文有一全面的了解,争取让考评员给你打上“准备充分”的印象分。
3.熟读论文
重要内容,大概在论文的哪几页,要心中有数,以利于答辩过程中需要翻阅论文、寻找依据时,能尽快找到所需要的内容,避免一页一页翻看,延误时间。
4.预讲
要做到在介绍论文时流畅、准确且不超过时限,建议先自己预讲或同行间互讲数遍。这样的练习,一则便于自己计算、把握时间,另则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且能在预讲中,发现不足,征求意见,及时纠正,争取最佳状态上场。
模具钳工论文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7-7-27 18:27:27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冲压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灵活运用
摘要 在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贯穿始终。各种冲压工艺的实现都有其基本运动机理,这种运动是与模具密切相关的,各种模具的结构设计和力学设计最终都是为了满足其能够实现特定运动的要求。设计的模具能否严格完成实现冲压工艺所需的运动,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品质,所以在模具设计中应对机械运动进行控制。同时为了达到产品形状尺寸的要求,不能够拘泥或局限于各种工艺基本运动模式中,而应不断发展和创新,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灵活运用。关键词 冲压模具设计 机械运动 控制 灵活运用
1.引言
本论文是以冲压工艺学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各种冲压工艺基本运动的分析,提出了对冲压模具设计的要求。首先阐述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然后逐项分析了冲裁、弯曲、拉深工艺的基本运动机理,指出模具设计中应着重控制到的内容,并介绍了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灵活运用的方法和一些实例。最后总结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产品工艺运动分析的方法,并强调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灵活运用对提高设计水平和保证冲压件品质的重要意义。
2.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的概述 冷冲压就是将各种不同规格的板料或坯料,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压力机,又名冲床)对其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变形或分离,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一般生产都是采用立式冲床,因而决定了冲压过程的主运动是上下运动,另外,还有模具与板料和模具中各结构件之间的各种相互运动。
机械运动可分为滑动、转动和滚动等三种基本运动形式,在冲压过程中都存在,但是各种运动形式的特点不同,对冲压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六剑客职教园(最大的免费职教教学资源网站)
既然冲压过程存在如此多样的运动,在冲压模具设计中就应该对各种运动进行严格控制,以达到模具设计的要求;同时,在设计中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机械运动,以达到产品的要求。
冲压过程的主运动是上下运动,但是在模具中设计斜楔结构、转销结构、滚轴结构和旋切结构等,可以相应把主运动转化为水平运动、模具中的转动和模具中的滚动。在模具设计中这些特殊结构是比较复杂和困难,成本也较高,但是为了达到产品的形状、尺寸要求,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3.冲裁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冲裁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牢,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分离,然后凸、凹模分开,卸料板把工件或废料从凸模上推落,完成冲裁运动。卸料板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冲裁的质量,必须控制卸料板的运动,一定要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要足够,否则冲裁件切断面质量差,尺寸精度低,平面度不良,甚至模具寿命减少。
按通常的方法设计落料冲孔模具,往往冲压后工件与废料边难以分开。在不影响工件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在凸凹模卸料板上增加一些凸出的限位块,以使落料冲孔运动完成后,凹模卸料板先把工件从凹模中推出,然后凸凹模卸料板再把废料也从凸凹模上推落,这样一来,工件与废料也就自然分开了。
对于一些有局部凸起的较大的冲压件,可以在落料冲孔模的凹模卸料板上增加压型凸模,同时施加足够的弹簧力,以保证卸料板上压型凸模与板料接触时先使材料变形达到压型目的,再继续落料冲孔运动,往往可以减少一个工步的模具,降低成本。
有些冲孔模具的冲孔数量很多,需要很大冲压力,对冲压生产不利,甚至无足够吨位的冲床,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采用不同长度的2~4批冲头,在冲压时让冲孔运动分时进行,可以有效地减小冲裁力。
对那些在弯曲面上有位置精度要求高的孔(例如对侧弯曲上两孔的同心度等)的冲压件,如果先冲孔再弯曲是很难达到孔位要求的,必须设计斜楔结构,在弯曲后再冲孔,利用水平方向的冲孔运动可以达到目的。对那些翻边、拉深高度要求较严需要做修边工序的,也可以采用类似的结构设计。
4.弯曲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弯曲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死,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变形折弯,然后凸、凹模分开,弯曲凹模上的顶杆(或滑块)把弯曲边推出,完成弯曲运动。卸料板及顶杆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弯曲的质量或生产效率,必须首先控制卸料板的运动,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一定要足够,否则弯曲件尺寸精度差,平面度不良;其次,应确保顶杆力足够,以使它顺利地把弯曲件推出,否则弯曲件变形,生产效率低。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弯曲件,应特别注意一点,最好在弯曲运动中,要有一个运动死点,即所有相关结构件能够碰死。
有些工件弯曲形状较奇特,或弯曲后不能按正常方式从凹模上脱落,这时,往往需要用到斜楔结构或转销结构,例如,采用斜楔结构,可以完成小于90度或回钩式弯曲,采用转销结构可以实现圆筒件一次成型。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有些外壳件,如电脑软驱外壳,因其弯曲边较长,弯头与板料间的滑动,在弯曲时,很容易擦出毛屑,材料镀锌层脱落,频繁抛光弯曲冲头效果也不理想。通常的做法是把弯曲冲头镀钛,提高其光洁度和耐磨性;或者在弯曲冲头R角处嵌入滚轴,把弯头与板料的弯曲滑动转化为滚动,由于滚动比滑动的摩擦力小得多,所以不容易擦伤工件。
5.拉深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拉深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牢,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体积成形,然后凸、凹模分开,凹模滑块把工件推出,完成拉深运动。
卸料板和滑块的运动非常关键,为了保证拉深件的质量,必须控制卸料板的运动,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要足够,否则拉深件容易起皱,甚至裂开;其次应确保凹模滑块压力足够,以保证拉深件底面的平面度。
拉深复合模设计合理,可以很好地控制结构件的运动过程,达到多工序组合的目的。例如典型的落料拉深切边冲孔复合模具的设计。
另外,有些装饰品和曰用品的拉深件需要有卷边(或滚边)工序,模具设计中也用到了滚轴结构,所以在卷边过程中滚动的摩擦力非常小,不容易擦伤工件表面。
对那些需要在马达中旋转的拉深结构件,切边的高度、跳动度等要求相当高,需要在模具中设计特别的旋切结构,利用旋转(切)运动修边,不仅能保证切边的尺寸精度高,甚至切边的毛刺及冲切纹路亦相当美观。值得一提的是,此旋切结构在实际设计改良后,已经非常易于模具加工制作,并且已运用于连续拉深模具当中。
6.连续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连续模具中常常同时包括了冲裁、弯曲和拉深等冲压工艺,因而其冲压过程中的机械运动也包括了这三种工艺的基本运动模式,对连续模具中运动的控制,应分成各基本工艺分别进行控制。
通常连续模具要求不断加快冲压速度,提高生产效率,有些形状较复杂、较特别的冲压件,其冲压运动较费时,在连续模具设计中可以分解成效率较高的冲压运动。例如,工程膨胀螺钉圆筒件在连续模具设计中即可将其圆筒成型运动分解为两侧90度圆弧弯曲~中间60度圆弧弯曲~整体抱圆~圆度校正四个工序,不仅提高效率,亦能保证冲压件圆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连续模具因为在实际生产中还牵涉到送料机、吹风装置等,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让冲床、模具、送料机和吹风装置的运动在时间上配合好,连续模具才能真正顺利生产。
7.结束语
尽管各种工艺的基本运动原理是不同的,但是也有共同点,就是卸料板(或滑块)的运动是重要的控制因素。实际上,在模具设计当中,产品的冲压工艺不可能都象各种工艺的基本运动那样简单,应当要根据具体情况对产品工艺作好运动分析,再据此作进一步的设计。
在对产品工艺运动作分析时,应主要考虑其必要性、时间性、可行性,还应具有创造性。必要性是指运用基本运动原理判断需要那些运动来实现产品工艺;时间性是指所需各项运动的先后顺序;可行性是指能否通过结构设计和力学设计来实现所需运动;创造性是指在前述运动无法被实现或运动无法完全实现产品工艺的情况下,要善于大胆采用新方法去努力实现产品工艺,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对机械运动的灵活运用。
冲压过程存在多种多样的机械运动,而各种机械运动对冲压工艺实现与冲压件品质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而在冲压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灵活运用对提高设计水平和保证冲压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钳工论文
关于提高钳工实操教学质量的思考
摘 要:传统的钳工实操安排,学生在基本技能的练习中,极易疲劳,加上动作单调,内容枯燥,影响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本文总结了钳工实操项目的特点,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钳工实操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与做法。
关键词:钳工;实操教学;质量认识。
《钳工工艺》是牡丹区劳动技校数控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技能课,钳工实操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工种之一,它的内容包括了平面划线、钳工、锉削、锯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套丝、刮削及复合作业,另外还包括常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等。本人在以前的两次钳工实操教学中发现如果按照书本上项目来进行实操,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机械单调,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再加上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所以学生认为钳工实操很辛苦,即使掌握了,用处也不大。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提高钳工实操教学质量,本学期在分析钳工实操项目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对实操教学进行了改革,让学生从消
极对待变成积极参与,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钳工实操项目的特点
1、钳工实操所用设备和工具比较简单,如:锉刀、手锯、钢尺、锤子等,这些设备和工具,学生对钳工没有好奇心,缺乏求知欲,有的学生还错误的认为钳工技术与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及现代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的生产现场相差甚远,即使掌握了,也没有用武之地。
2、钳工实操劳动强度大,体能消耗大,学生感到比较疲劳。由于钳工操作的特殊性,操作技能的形成必须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
3、钳工实操时声音大,实操环境差,学生有心烦意乱的感觉。,由于条件的限制,一次三十个学生在一个不大的课室内实操,这么多学生锯削、锉削、锤击铁块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学生普遍反映比较刺耳,有心烦意乱感觉。
4、钳工效率低,进度慢,学生实操无兴趣。要锉好一个平面需要多次反复进行,有时一上午也锉不平一个工件,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乏味。
二、钳工实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钳工实操存在着上述特点,加之目前学生吃苦少、身体素质差、独生子女多的现状,在钳工实操教学中突出存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部分学生对钳工实操认识不高,思想不重视,实操态度不端正;认为钳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认识不到钳工工艺在现代化生产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实操时,应付凑合,满足于“及格”,对自己要求不严,得过且过。
二是少数学生怕苦怕累,甚至叫苦连天,不愿完成既定的实操训练任务,在实操中偷工减料,影响了钳工实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个别学生身体素质差,造成了体能难以胜任钳工实操训练需求的矛盾。有的学生尽管实操态度端正,训练也很刻苦,但是由于体能不足,影响了实操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钳工实操质量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钳工实操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既有钳工项目特点的制约,也有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本人针对钳工课题的特点,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了钳工实操教学质量。
1、思想教育--是提高钳工实操教学质量的基础
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为提高实操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教育学生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实操中不怕苦、不怕累,勤学苦练,扎扎实实地掌握操作技能。在实操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实操态度不端正的个别学生,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认真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实操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我牢固树立“思想教育与培养技能并重,思想教育先行”的原则,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实操教学的全过程,提高了广大学生对钳工实操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实操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概括地讲,学生中明显地出现了“四多四少”的可喜景象,即感到钳工实操时间短的多了,加班加点的多了,刻苦训练的多了,精益求精的多了;思想重视不够的少了,请假旷课的少了,应付凑合的少了,偷工减料的少了。
2、培养兴趣--是提高钳工实操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实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能干”向“会干”转变,由“要我练”向“我要练”转变,从根本上保证钳工实操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①、教学方法有趣:在钳工实习教学中,运用口诀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如:锉削是钳工专业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锉削姿势正确与否,对锉削质量、锉削力的运用和发挥以及操作者的疲劳程度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锉削的操作姿势又很难掌握,于是采用口诀法教学:
两手握锉放件上,左臂小弯横向平,右臂纵向保平行,左手压来右手推,上身倾斜紧跟随,右腿伸直向前倾,重心在左膝弯曲,锉行四三体前停,两臂继续送到头,动作协调节奏准,左腿伸直借反力,体心后移复原位,顺势收锉体前倾,接着再作下一回。
简短几句话,把从握锉,站立步位,姿势动作以及操作用力几方面加以形象的概括。学生记熟了口诀,明确了教师的要求,可按照口诀和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练习。一是学生出现错误动作,教师可针对错误有的放矢,用口诀进行及时纠正,使得学生易记易改。
②、实操项目有趣:如果按照书本上的项目进行实操,训练时间长了大部分学生都感到枯燥无味,此时指导老师应把实操项目设得有趣一些。本学期我就对实操项目进行大胆的改变,使得实操变得有趣多了。如以上两个项目学生认为实用,实操过程中感到比较有趣。绝大部分学生都较好完成了任务。
3、科学训练--是提高钳工实操教学质量的保证。
俗话说,苦练不如巧练。训练效果与训练时间有关系,但并不绝对与时间成正比。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是实操教学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学生体能普遍不足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安排训练尤为重要。如:我在“錾削”课题练习中,穿插“游标卡尺使用”这一课题;在“锉削”课题练习中,穿插“划线”课题练习;在“锯削”课题练习中,穿插“錾子的刃磨”练习。主要出发点为:变整天单调、枯燥的基本技能训练为穿插训练。在基本动作训练后,穿插有关《钳工工艺》的理论知识及另外的课题。这样学生得到了休息,体能得到了恢复。教学内容因为穿插而不显得单调、枯燥,也从根本上确保了一体化教学任务的完成。最重要的是,穿插教学,很容易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习,在实习中去体会理论,检查理论,以实现学生较快的掌握钳工基本技能及钳工工艺学理论。
4、分层教学--是提高钳工实操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学生素质有差别,体制有强弱,接受能力也有快有慢,因此,要区分层次,根据学生的体能、素质的不同,制订不同的训练考核标准,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让体力充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又让体力不足、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吃得了”,调动和维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比如对体能较差的学生可以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适当降低标准要求;要求体能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加大钳工量、提高钳工精度等。
总之,提高钳工实操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实操指导老师必须加强研究探索,以上只是本人在本学期所带钳工实操的初步尝试。
第三篇:免费钳工论文
钳工教学方法初探
主题词:钳工技能 目标 基本技能 感觉 综合操作 评价
摘要:通过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对钳工实训目标分解,作到心中有数。培养打牢基本操作技能基础,培养感觉技能,注重综合操作训练,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作出评价,激发学生积极性。
钳工技能是机电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但要学好、掌握这项技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钳工这个工种是既要技术,又要体力的。如何教好这门专业技能课,应该怎样组织教学?通过教学实践和不断的思考,我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应抓住以下六个方面: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
我校为职业类学校,学生素质和普通中学相比,差距较大。对机械专业而言,学生基础多数较差,且具有一定的厌学情绪,一些学生就只想混张高中毕业证。文化课不必说,专业理论课也不认真学。钳工这门课虽然是专业技能课,但仍有一些同学改不掉作风懒散的坏毛病。有的同学怕吃苦受累,学习不用心,干活不认真,这样下去,根本达不到实习的要求。
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一方面,我校实行“双证”制度,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毕业、升学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学生毕业前要先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然后教育局才能根据在校成绩,颁发毕业证书;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也要在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后,方有资格报名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升学。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工业上紧缺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作为职业学校学生,练好专业技能,既是其区别于普通学校学生的特征,也是对其今后的工作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所以,在钳工教学时,我并不是上来就把学生带到钳工车间开始讲解,而是先开一个动员会,强调上述观点,使学生认识到钳工技能实训的重要性,真正在内心觉得有必要学好练好钳工技能。
二、分解钳工实训目标,作到心中有数
学生光知道了“为什么学”还不够。由于平时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如果仅有一个总体实训目标,学生对自己每次课程必须达到的技能练习要求不够清晰,缺乏紧迫感,新鲜劲一过,又会懒懒散散。因此,有了掌握钳工技能的愿望,还要让学生对总体实训学习的内容,各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有所了解,作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何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技能。这样,学生就不至于简单的以为时间还长,对自己反复的动作练习感到枯躁单调,对照分解出的每个阶段技能目标,明白自己技能的不足之处,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有了时间意识,产生一种紧迫感。
具体来说,在开始练习前,我将以前的同学参加技能鉴定的工件展示给同学,从工件的形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配合精度、加工的方法与过程、考试工时几方面给学生进行分析,先让学生初步对他们应掌握的钳工技能有个总体了解,然后把从开始实训到参加技能考试之间的时间进行分配,指出在每个时间阶段内要掌握的技能,比如第一周的课是锯割练习,学生要做到基本掌握正确的锯割方法,保证锯割尺寸误差小于一个毫米,锯缝与基准面垂直度误差小于一个毫米。第二周锯割练习要控制尺寸误差小于半个毫米,并向学生指出,如果锯割尺寸误差不能准确控制,过小导致工件报废,过大则增加锉削工作量和劳动时间。学生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后,练习起来的时间观念就会增强。
三、培养基本操作技能,打牢基础
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动作,这些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要领,使学生由简单机械的模仿,到逐渐地熟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较多地失误和多余动作。教师如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因此,在学生开始练习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姿势动作的正确性,及时指出问题。当学生能初步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后,随着练习的深入,动作连贯,协调一致,不再需要时刻注意就能持续稳定正确的操作,教师才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其中的锯割和锉削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这些操作技能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以锯割来说,许多学生刚开始可能并不是太重视,凭着一股冲劲,一口气锯下去,不一会儿就累的胳膊、手发酸,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参差不齐。实际上,正确的锯割动作,从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锯弓的握法,站立的部位,身体与胳膊运动的配合,用力的速度与大小,眼睛的注视部位都密切有关。正确动作的掌握,可以使学生节省很多体力,这样才能进行一连几个小时的练习。学生刚开始要对这些方面反复练习,逐步加强动作协调性,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并且随着大量的练习,逐渐提高锯割的精度,减少为下道锉削加工所留的余量。比如锯割后的切削余量大约达到0.2mm,这样才算打牢了锯割的技能基础。再比如锉削加工时,学生对锉刀的握法、站立部位与姿势动作、操作用力、锉削方法等几方面的掌握也都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锉刀能否端平,更是一个需要反复观察、反复纠正的训练,学生对自己姿势是否正确往往会“当局者迷”,通常要安排两人一组,互相检查。只有当随手端起进行锉削都能基本做到水平,才能进行更高的练习。
四、培养感觉技能,锻炼反应能力
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不同专业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如汽车修理工能凭听觉判断发动机工作是否正常。在钳工技能实训中,仅仅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还远远不够。钳工的操作主要用手来完成,培养出一定手感就更为重要。感觉是否正确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质量和速度,体现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对初级技工考核而言,加工的尺寸精度通常也要控制在丝米级。学生要对自己的下手有一定分寸。
第四篇:钳工论文
钳工论文
题词:钳工技能 目标 基本技能 感觉 综合操作 评价
摘要:通过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对钳工实训目标分解,作到心中有数。培养打牢基本操作技能基础,培养感觉技能,注重综合操作训练,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作出评价,激发学生积极性。
钳工技能是机电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但要学好、掌握这项技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钳工这个工种是既要技术,又要体力的。如何教好这门专业技能课,应该怎样组织教学?通过教学实践和不断的思考,我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应抓住以下六个方面: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
我校为职业类学校,学生素质和普通中学相比,差距较大。对机械专业而言,学生基础多数较差,且具有一定的厌学情绪,一些学生就只想混张高中毕业证。文化课不必说,专业理论课也不认真学。钳工这门课虽然是专业技能课,但仍有一些同学改不掉作风懒散的坏毛病。有的同学怕吃苦受累,学习不用心,干活不认真,这样下去,根本达不到实习的要求。
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一方面,我校实行“双证”制度,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毕业、升学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学生毕业前要先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然后教育局才能根据在校成绩,颁发毕业证书;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也要在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后,方有资格报名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升学。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工业上紧缺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作为职业学校学生,练好专业技能,既是其区别于普通学校学生的特征,也是对其今后的工作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所以,在钳工教学时,我并不是上来就把学生带到钳工车间开始讲解,而是先开一个动员会,强调上述观点,使学生认识到钳工技能实训的重要性,真正在内心觉得有必要学好练好钳工技能。
以下内容跟帖回复才能看到
==============================
二、分解钳工实训目标,作到心中有数
学生光知道了“为什么学”还不够。由于平时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如果仅有一个总体实训目标,学生对自己每次课程必须达到的技能练习要求不够清晰,缺乏紧迫感,新鲜劲一过,又会懒懒散散。因此,有了掌握钳工技能的愿望,还要让学生对总体实训学习的内容,各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有所了解,作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何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技能。这样,学生就不至于简单的以为时间还长,对自己反复的动作练习感到枯躁单调,对照分解出的每个阶段技能目标,明白自己技能的不足之处,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有了时间意识,产生一种紧迫感。
具体来说,在开始练习前,我将以前的同学参加技能鉴定的工件展示给同学,从工件的形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配合精度、加工的方法与过程、考试工时几方面给学生进行分析,先让学生初步对他们应掌握的钳工技能有个总体了解,然后把从开始实训到参加技能考试之间的时间进行分配,指出在每个时间阶段内要掌握的技能,比如第一周的课是锯割练习,学生要做到基本掌握正确的锯割方法,保证锯割尺寸误差小于一个毫米,锯缝与基准面垂直度误差小于一个毫米。第二周锯割练习要控制尺寸误差小于半个毫米,并向学生指出,如果锯割尺寸误差不能准确控制,过小导致工件报废,过大则增加锉削工作量和劳动时间。学生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后,练习起来的时间观念就会增强。
三、培养基本操作技能,打牢基础
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动作,这些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要领,使学生由简单机械的模仿,到逐渐地熟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较多地失误和多余动作。教师如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因此,在学生开始练习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姿势动作的正确性,及时指出问题。当学生能初步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后,随着练习的深入,动作连贯,协调一致,不再需要时刻注意就能持续稳定正确的操作,教师才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其中的锯割和锉削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这些操作技能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以锯割来说,许多学生刚开始可能并不是太重视,凭着一股冲劲,一口气锯下去,不一会儿就累的胳膊、手发酸,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参差不齐。实际上,正确的锯割动作,从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锯弓的握法,站立的部位,身体与胳膊运动的配合,用力的速度与大小,眼睛的注视部位都密切有关。正确动作的掌握,可以使学生节省很多体力,这样才能进行一连几个小时的练习。学生刚开始要对这些方面反复练习,逐步加强动作协调性,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并且随着大量的练习,逐渐提高锯割的精度,减少为下道锉削加工所留的余量。比如锯割后的切削余量大约达到0.2mm,这样才算打牢了锯割的技能基础。再比如锉削加工时,学生对锉刀的握法、站立部位与姿势动作、操作用力、锉削方法等几方面的掌握也都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锉刀能否端平,更是一个需要反复观察、反复纠正的训练,学生对自己姿势是否正确往往会“当局者迷”,通常要安排两人一组,互相检查。只有当随手端起进行锉削都能基本做到水平,才能进行更高的练习。
四、培养感觉技能,锻炼反应能力
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不同专业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如汽车修理工能凭听觉判断发动机工作是否正常。在钳工技能实训中,仅仅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还远远不够。钳工的操作主要用手来完成,培养出一定手感就更为重要。感觉是否正确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质量和速度,体现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对初级技工考核而言,加工的尺寸精度通常也要控制在丝米级。学生要对自己的下手有一定分寸。以锉削为例,学生需要了解当自己分别采用大板锉、中锉与油光锉时,每次锉削的锉削量大概值,以免下手不分轻重,开始尺寸超出,忍不住用力连锉几下,就把工件尺寸锉小了。这就要求学生多动手、多检测,多思考,多观察,通过科学训练,熟能生巧,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出一定的感觉技能。一般情况下,熟练的学生在锯割后留下约0.2mm的余量,使用大板锉连锉十次左右,将余量减少到约0.1mm,然后使用中锉再锉削十余次,余量控制在0.05mm左右,最后用油光锉修整。
五、注重综合操作训练,有针对性进行课题练习
在学生熟练的掌握单项操作技能后,就要有计划地把各种单项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这是钳工技能训练的又一重要阶段。教师应根据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课题练习。这种训练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技能的了解与认识,促进学生迅速提高技能,做到熟能生巧。如钳工技能训练中多数都要制作的一个小钉锤,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对于技能考核的要求,钳工的针对性练习课题较多,例如“凹凸T形配”、“方孔配”等。
六、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作出评价
============================== 无论是单项操作技能练习,还是综合操作技能训练,在每次实训时都要建立一个评分标准。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可以了解实训的要求,教师利用这个标准,方便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评价;学生发现自己技能的不足,立即改进,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还应注意利用技能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增加竞争意识,形成你争我赶的局面,提高学生积极性。
第五篇:钳工论文
钳工高级技师论文
[内容摘要] 根据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解决学生生产实习存在的实际问题,探索锉刀柄在手心准确定位方法;利用推力点,促使锯削技巧形成。因材施教,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成为社会四化有用之才。
[关键词] 锉刀柄握法 推力点 锯削技巧形成
锉削、锯削是技工学校钳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锉削、锯削技能的学习是受握法、站立部位、身体动作、作用力点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的,传统的握法(如《钳工生产实习》p35,图4.2大板锉的握法;p59,图5.2手锯的握法)出现握锉柄后顶住部位稍偏离手心,锉削时一用力,锉柄逐渐后移,“握”变成“抓”,造成锉刀推出力度不足;满握锯柄的推力点高于锯条安装孔中心约30mm,偏高的推力点很容易造成锯弓向两侧摆动,造成锯条折断及锯缝歪斜。
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改进锉、锯的握法方法进行了探索。
一、合理引用,改进锉柄握法
锉削是每位钳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锯、锉、錾等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认为锉削技能容易掌握。其实不然,锉削的平面、平行面、垂直面精度要求均较高,要达到锉削的加工精度,必须掌握扎实的基本技能,而在锉削的基本技能形成中锉刀的握法是关键。
1、大板锉刀传统握柄方法及存在问题
大板锉握法:右手紧握锉刀柄,柄端抵在拇指根部的手掌上,大拇批放在锉刀柄上部,其余手指由下而上地握着锉刀柄 [见《钳工生产实习》p35,(图4.2)]。此说无可非议。但多数学生认为锉削操作技能容易掌握,没什么危险性,因此当实习指导老师在讲解、演示时,学生漫不经心,操作时掌握不了握柄的要领,造成2/3的学生出现锉柄握住部位稍偏离手心,锉削时一用力,锉柄逐渐后移,“握”变成“抓”(如图1)。由于锉柄没有顶在掌心,锉刀推出力度不足,两手无法控制用力平衡,动作不协调,锉削加工面就不平整。
2、改进锉刀握柄方法
为解决学生锉刀握柄容易顶偏问题,经常将锉刀柄放在手掌上反复摆放、握压,使锉刀柄能准确对准掌心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寻求准确的定位。在尝试中发现用右中指作钩状后将锉柄放在上方,握紧锉柄后顶住部位比较靠近在掌心上。在此基础上再调整各手指的握紧顺序,使锉柄能较准确地顶住掌心。右手中指作钩状的过程,发现如将无名指及小指收拢,与儿童玩耍时的手作枪状形一致,此法在教学中应用,锉柄在手心上都能准确定位,具体方法如下:
a)右手先作状如图2(a),右手在此方位如举枪,容易引起学生注意。
b)右手再作状如图2(b),右手在此方位为的是使锉刀握后与锉削方向一致。
c)将锉刀柄放在中指弯形上并顶住掌心位[如图3(a)]。
d)拇指按住锉柄。中指微松上移压住锉柄,食指呈钩状与拇指相对压住锉柄,锉柄顶住掌心位置[如图3(b)]。注意锉刀水平放置。
e)当处于锉削状态时,还应调整人体的相对位置,保证Ⅰ、Ⅱ、Ⅲ三点成一直线[如图4(a)(b)]。如果三点成一直线,锉刀推进方向性好,由于锉刀推进过程能保证直线运动,从而可使锉削工件表面达到平整的要求,提高了加工表面的质量。
通过形象手法“游戏”,启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使技能上手快,锉削加工表面质量随之提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锉削技能技巧的形成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巧妙利用推力点,促成锯削技巧形成
锯削看起来与锉削一样容易入门,但多数学生在学习锯削过程容易出现速度过快(80次/分钟)、锯缝歪斜的现象。如果不刻苦学习,不潜心去研究锯弓的握法及力作用点的位置,很难使技能化为技巧。
大部分实习指导老师讲授“手锯握法和锯削姿势,压力及速度的握法”时,都根据《钳工生产实习》p58图5.1握法及课本内容进行教学。本来右手满握锯柄,左手轻扶锯弓前端,这种握法对学生掌握锯削技能的入门是起到关键的作用的,但学生如果简单沿用传统的锯削方法持续练习,不潜心去研究握法及推力点,则技能的提高缓慢;又因为两手握、扶及力作用点受到制约,技巧难以形成,锯削断面质量及平面度较难达到精度要求。
原右手满握锯柄位置,当用力推出时,作用于锯柄的推力点高于锯条安装孔中心位置30mm左右[图5(a)],由于作用力点与锯条不在同一直线上,偏高的作用力点很容易造成锯弓向两侧摆动,锯条容易折断及锯缝歪斜,致使锯条用量增加和锯削断面平面度不能保证,加工质量受到影响。除了右手推力点(握位)外,左手拇指按压位置对锯弓下压力度影响很大,如果前端按压力度不足,在刚推出的瞬间,因后面力臂长容易造成前后不平衡,导致锯削过程上下摆动幅度大,影响锯条的运动路线和断面锯痕的清晰度。
假设安装孔中心作为一定点,推力点1在其上方30mm的位置使锯弓向一侧的偏移量为B(图6),如果将该点向下移动20mm,推力点2高于定点10mm[图5(b)]时使锯弓向一侧的偏移量为B/3,推力点接近锯条安装孔中心,即推力点较直接的作用于锯条运动方向,锯弓就不易摆动。(说明:推力点2是满握锯柄的局限位置)。加上使拇指呈钩状用关节内侧扣住锯弓,这样可以增加下压力约1倍,由于前端的下压力增加,可解决刚推出瞬间造成前后不平衡的毛病,当然身体要配合整个锯削动作的完成,注意右手推出力要大于前端下压力,才能使锯条前进,而且不使锯条压断。即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又要勤学苦练,才能使动作协调自然,动作协调自然才能获得最佳的锯削效率。
由于前端下压力增加,动作配合协调,锯削速度自然就能慢下来,人操作起来也就不容易疲劳,对锯削的“论提久战”非常有利。改进后,由于往复速度一般可少于40次/分钟,因此有较多时间去注意锯缝与所划加工界线位置,使锯削断面平面质量提高。由于锯削断面质量的提高,使学生感受到技能进步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的,使技能转化为技巧的学习时间缩短了约1/3。
综上所述,在锉柄的握法上,由于寓教于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解决锉柄顶住掌心位置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加工表面的质量,促进锉削技能技巧的形成;在锯削方法上,由于改变两手力的作用力点,使右手推力点方向与锯条前进方向接近一致,减少锯弓推进摆动,又使左手下压力提高,保证推出瞬间前后平衡,提高锯削效率和锯削断面质量,缩短技能转化为技巧时间。两种技法的改进对生产实习教学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