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隐患排查治理档案通报
隐患排查治理档案通报
施 工 单 位:
工 程 名 称:
日 期:
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总站监制
隐患排查治理档案通报制度
为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强化现场管理,切实遏制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建设,保障职工生命安全,落实各级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制定本制度。
对公司各个项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逐季逐年统计分析,并分别于雌激素首月10日前和次年1月15日前,通过青岛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系统将统计分析情况报送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
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隐患排查治理档案通报
****年**月**日 项目经理部对现场安全隐患进行检查,详见附表隐患排查档案,望施工人员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强化现场管理,切实遏制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建设,保障职工生命安全。
项目部 年 月 日
第二篇:隐患排查治理
篇一: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目的和内容
为了建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
公司内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工作。3 定义
3.1事故隐患的含义
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3.2事故隐患的分类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分为一、二、三级 1)一级重大事故隐患
一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或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后果特别严重,需全部停产停业整治,且整改难度很大的事故隐患。2)二级重大事故隐患
二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且整改难度很大,需全部停产停业,经过一段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3)三级重大事故隐患 1 三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且整改难度较大,需局部停产停业,经过一段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4 职责
主要负责人负责全厂隐患自查带头工作,并签发全厂性隐患整改通知单;各部门车间接到《隐患整改通知单》后,负责进行整改并且对隐患的整改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并填写《隐患整改回执单》报告上一级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对全厂性隐患整改情况的验收。
车间领导负责生产车间隐患自查工作;并签发车间级隐患整改通知单;各车间成员接到《隐患整改通知单》后,负责进行整改并且对隐患的整改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并填写《隐患整改回执单》报告上一级主管部门;车间领导负责对生产车间隐患整改情况的验收。
隐患排查专家组负责专家隐患排查工作:并签发隐患整改通知单;各部门车间接到《隐患整改通知单》后,负责进行整改并且对隐患的整改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并填写《隐患整改回执单》报告上一级主管部门;隐患排查专家组对隐患整改情况的验收。
安全部编制安全检查计划,管理各项安全检查表。
定期评审修改安全检查表。
主要负责人负责隐患治理专项资金的审批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隐患治理专项资金的使用登记工作。5 工作要点 5.1隐患自查
企业开展全厂性隐患自查每月不少于1次;生产车间开展隐患自查每周不少于1次;班组(工段)每天或每班应检查各岗位、工艺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完好情况,是否存在事故隐患。企业主要领导和各分管领导应亲自参加全厂性检查活动,并随机抽查车间、班组隐患自查情况,对发现的重要情况应及时研究整改;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员应深入车间班组,督促、规范和指导隐患排查工作。5.2重点部位“九必查”
企业在隐患排查中应突出重点,做到“九必查”:
1)重要生产车间、原料和产品库区、企业供电、供水、供汽、供风等部位的安全运行状况必查;
2)工艺技术管理、“工艺变更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必查; 2 3)设备维护保养、主体设备、等设备安全制度执行情况必查; 4)生产装置正常开、停车和紧急停车安全规程执行情况必查;
5)设备检修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环节的防火、防爆制度执行情况必查;
6)企业防雷、防汛、防台风、防构建筑物倒塌、防静电、等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情况必查; 7)岗位操作人员接受安全技能培训、安全教育、持证上岗、劳动保护、自觉执行操作规范和应急处置技能情况必查;
8)企业应急救援预案、救援物资储备、与当地政府部门应急联动机制、“清洁下水”防止环境污染措施情况必查;
9)新改扩建建设项目设立批准、安全防护设施设计审查、试生产方案备案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等审查程序执行情况必查; 5.3隐患排查情况定期报告
企业建立班组、车间(部门)、企业、安监部门逐级报告隐患自查自改情况的机制,即:班组自查发现的事故隐患上报给车间;车间自查发现的事故隐患上报厂级领导;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企业发现重大隐患和紧急情况时,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和县级以上安监部门。6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 6.1重大事故隐患申报
1)三级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向当地县(市、区)安监局申报,由县(市、区)安监局公示并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整改;
2)二级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逐级上报至省辖市安监局,由省辖市安监局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整改;
3)一级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逐级上报至省安监局,由省安监局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整改。
4)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1)事故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6.2重大事故隐患专家评估 3 凡在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必须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组织专家对事故隐患进行评估,确定事故隐患的等级,论证事故隐患整改方案的可行性,并制定事故隐患整改的技术措施和应急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6.3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档
企业对确定的重大隐患项目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
(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
(2)评审意见
(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
(4)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
(5)竣工验收报告
事故隐患治理专项资金
公司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影响大的隐患。建立隐患排查专项资金使用计划,根据全年安全工作计划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计划,在企业销售收入中按照不低于百分之四的比率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安全生产投入和隐患整改。在提取安全费用的同时,一并提取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资金,保证专款专用。对新发现的隐患,要随时增加整改资金,保证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由主要负责人负责对隐患治理专项资金的审批工作;由财务部门管理隐患治理专项资金的使用登记工作。4 篇二: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为强化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迅速消除安全生产中发现的事故隐患,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有效遏制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项目部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隐患及其分类
1、隐患:本制度所指隐患,是指可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上的缺陷。
2、隐患分类:一般隐患系指危险性较低、事故影响或损失较小的隐患;重大隐患系指危险性较大、事故影响或损失较大的隐患;特别重大隐患系指危险大、事故影响或损失大的隐患。
二、隐患整改原则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2、“抓生产必须先抓隐患整改”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3、“谁存在事故隐患,谁负责筹措资金进行整改”和迅速、及时、彻底完成彻底隐患整改原则;
4、实行隐患部门及主要负责人负责制,重特大隐患整改期间昼夜监控和重特大隐患整改逐级上报制。
三、隐患建档 所有隐患必须建立隐患档案,重特大事故隐患应“一事一档”。隐患档案一般包括:隐患部门、具体位置或部位、类型、相关图片、整改方案、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整改期限及标准要求,隐患整改
阶段性总结及情况反馈意见、隐患注销和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查处事故隐患等相关资料。
四、隐患整改
1、人的不安全行为整改,本着“发现一处,随时消灭一处”的整改原则,对人为隐患,要通过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严抓各项制度落实,强化考核,拒绝“三危”现象,努力提高全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安全防范意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2、物的不安全隐患整改,要增加必要的安全投入,及时按相应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维修、加固、整治隐患部位,重视隐患部位的养护和跟踪监控,加强现场管理,建立隐患整改信息联络体系,确保隐患整改措施得力,责任到人,整改到位。
3、隐患整改要按计划及时限要求完成。对一时不能整改彻底或整改期限长的,要采取强有力和切实可行的安全监控及防范措施,制定相应的重特大险情和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严格24小时昼夜值班制和领导带班制,确保万无一失。
五、隐患整改监督检查
1、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监督系统内隐患整改工作,隐患部门对隐患整改的具体方案实施、监控、安全防范具体负责。
2、要建立隐患整改定期调度制度。隐患部门每周检查一次整改情况,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或委托其办公室每月督查一次全项目部隐患整改情况。
六、隐患整改总结及信息反馈
隐患整改完毕,隐患部门要形成隐患整改总结,填写隐患整改反馈单,并按规定上报。同时,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查处事故隐患,追究构成事故隐患的责任人,以警后事,杜绝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七、奖惩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隐患整改工作,力求把各类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隐患整改,特别是重特大隐患整改及时、彻底的,项目部将上报公司给予通报表彰,并对及时发现,上报重特大事故隐患的,或在隐患整改中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对存有隐患,尤其是重特大安全隐患瞒报、整改措施不利、或久拖不改、或不按规定及时整改到位的部门,对因整改不彻底而酿成事故的,将从严追究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篇三: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一、目的
通过对发生的事故、事件及不符合项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及时采取隐患整改措施,以消除现实的、潜在的事故隐患,从而达到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和安全标准化的有效运行。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事故、事件和不符合因素,而采取的隐患整改措施的制订实施等控制管理。
三、职责
1、安环部负责对整改措施计划的审批、监督及验证;
2、安全员、技术人员、班组长负责编制整改措施计划的方案;
3、各单位负责人负责组织隐患整改措施的实施。
四、工作程序
1、隐患整改措施的制定时机; 1)当某一不符合因素造成重大事故发生时; 2)日常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时; 3)上级部门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时;
4)安全标准化自评和考评中发现不符合项时;
5)公司组织各专业管理(设备管理,工艺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基
建管理、电气管理等)检查中发现不符合项时; 6)相关方投诉时;
7)其它不符合方针、目标要求的情况;
2、不合格项的填写、原因分析、措施的制定、实施和验证
1)在日常安全检查和安全标准化自评、考评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由安
环部填写《隐患整改通知单》(以下简称“通知单”)中的“不符合事实描述”和“完成时间”栏,传至各相关部门。
2)专业性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由各专业小组填写《隐患整改通知
单》中的“不符合项”,“隐患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间”,传至各相关部门。3)各相关部门接到通知单报告后,部门负责人对不符合事实确认,并组织人员要在三个工作日内进行原因分析,确定纠正措施、确定责任人、确定资金来源、进行整改实施。
4)当隐患和不符合事实发现现场不是责任部门现场时,由责任部门
按3)进行纠正措施实施。
5)企业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
向企业隶属的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同时所有重大事故隐患都需要建立档案。6)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并
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
7)各级检查组织和人员应将检查出的隐患和整改情况报告上一级主
管部门,重大安全隐患及整改情况应由安环部汇总并存档。8)各级检查人员负责对实施后效果进行验证。
9)各责任部门进行隐患整改后要从中总结经验,制定预防措施,防
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3、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情况的记录
1)在隐患整改措施实施过程中,总经理负责调配必要的资源以协助
分析原因或确定责任部门,并对实施的过程进行监督。
2)有关记录由安环部负责保管,保存期三年,各部门单位有关记录
由各部门单位安全员负责保管,保存期三年。
第三篇:隐患排查治理探讨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得到确立,安全发展已经纳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摆正发展与安全位置的基础上,要把落实安全措施、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管理,减少并逐渐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消除安全隐患,强化安全督察和安全执法等与安全有关的工作,当做重中之中的大事,切实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一、正确认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我们常说,“消灭一处隐患,就等于消灭一起事故”。只有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断地深入、深化,并且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才抓住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牛鼻子”。也只有这样,我们安全生产的基础才更加扎实,成效才更加稳固。如果一家企业发生安全事故,从伤亡人员赔偿、罚款以及因为停产整顿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大企业可能造成经济发展缓慢,小企业就可能带来破产的境地,所以说隐患排查治理就是为企业搞好服务的,就是一个企业一个产业甚至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与安全发展的结合点。
隐患是安全生产各种矛盾问题的集中表现,是滋生事故的土壤。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这句话充分说明要有效遏制事故发生,必须要立足于防范,把安全工作的着眼点由事后的查处转到事前的防范。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一定要巩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成果,常抓不懈,贯穿始终。任何以牺牲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的所谓“发展”,都是不健康、不道德、不和谐的,也都不是真正的发展。
应当通过各领域的共同努力,让广大生产者在安全条件下生产,让广大消费者在安全服务中消费,让广大群众在安全感中生活,让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强有力手段和重要途径。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办公厅今年以来就安全生产工作已经下发了三个《通知》,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第一个《通知》就是《关于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第二个就是《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通知》,第三个就是最近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这三个《通知》对于今年乃至于几个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的部署,而且在4月30日,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又专门听取了安全生产行动的汇报,同时针对“4.28”铁路特大事故暴露出来的问题,研究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国务院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总理张德江同志在十天之内两次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并且专门到安全总局机关调研、视察,发表了重要的讲话。特别是奥运会后安全生产事故频发造成的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更说明了隐患排查治理是当今也是今后安监部门一项长期的任务。
二、隐患排查治理要树立四种理念。
1、在思想认识上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安全新理念。我们要把治理隐患提高到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创新手段,强化措施,使各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2、在责任落实上牢固确立企业是责任主体的理念。我们要认真学习国务院安委会、国家安监总局及各地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的文件精神,督促企业结合实际,进行周密安排,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活动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切实做到有章可循。
3、在方法手段上树立风险管理的新理念。风险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融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我们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发动每一个人,从身边做起,从岗位做起,查找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完善控制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建立无隐患岗位。
4、树立“发现隐患是能力,消除隐患是功绩”的理念,开展隐患治理年活动,是我们一项责无旁贷的任务,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要把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与深入实施安全标准化工作相结合,与安全生产月活动相结合,与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相结合。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积极投入到隐患治理年活动中去,为达到“所有的安全隐患都是可以控制的”、“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安全生产最终目标奉献力量。
三、隐患排查治理面临的问题。
首先要大力排除思想认识上的隐患。思想认识的差距是安全管理的最大隐患。这类隐患的存在,对安全生产工作要么消极对待,要么被动应付,更有甚者是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因此,排查和排除思想上的隐患是摆在各级党政和企业领导面前的一项重要思想课题,必须要认真研究和切实加以解决。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从“关注民生”、“保障人权”的政治高度,严肃对待这一关乎劳动者生命攸关的事业。
二要着力解决管理层面上的隐患。一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致使一些不法单位和不法分子违法违规,以广大职工的鲜血和生命换取带血的不法利益,以牺牲国家的环境和资源为沉重代价,换取非法的既得暴利。执法不严必然就“严不起来”,不能充分发挥国家法律法规的应有权威和法律效应,因而给违法违规、违章违纪行为以可栖土壤和环境,导致事故重复发生,屡禁不止。二是规章制度不健全或不切实际。有的行业领域和生产经营单位不是用规章制度来管人管事,而是凭长官意志发号施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导致“管理混乱”局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三是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和标准,缺乏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监管业务知识和水平跟不上实际工作需要,监管工作缺乏针对性、有效性和权威性。有的生产经营单位对广大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生产一线的从业人员缺乏或没有基本安全常识和知识,冒险蛮干,或愚昧无知而造成安全事故。四是责任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不落实。安全责任体系没有全面覆盖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每个层级、每道生产工艺、每个生产经营环节、每个工作岗位,导致管理上存在漏洞和隐患,以致事故防不胜防。五是安全经济政策不落实,安全投入不到位。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安全风险抵押金等经济政策在一些企业执行落实不到位,有的新、改、扩建项目规避安全“三同时”审查验收,致使埋下或产生新的隐患长期得不到解决。六是隐患排查治理面不全,走过场。有的中小及民营单位至今尚未开展隐患排查,有的单位隐患排查为“零”。
三要依法排查和治理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方面的隐患。安全生产涉及农、工、商等各行各业。因此,国家和国家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对各行各业的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安全保障都制定了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程规范,例如道路交通、铁路运输、建筑工程施工等的安全设施、设备、警示标志,化工、冶金、煤炭企业每个生产环节、每道工艺的安全管理和作业环境都有明细标准和规范。各生产经营单位不严格遵循国家和行业各项标准、规程和规范,造成现场存在大量安全隐患。
此外,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而产生的极端气候,造成暴雨洪灾、雨雪凝冻等异常气象多发,因自然灾害而导致的事故灾难连续发生。因此,对可能因自然灾害导致事故发生的隐患也增加了许多。
四、措施及建议
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要把隐患排查工作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打好治理、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发展规划、行业管理、安全投入、科技进步、经济政策、教育培训、安全立法、激励约束、企业管理、监管体制、社会监督以及追究事故责任、查处违法违纪等方面着手,解决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历史性、深层次问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要把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要总结工作经验,在隐患排查上报、信息汇总、评估认定、督促检查、挂牌督办、整改验收等环节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督促检查、企业自主负责、职工广泛参与、多方协作联动”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格局。认真落实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中的主体责任,建立企业自查隐患登记上报和整改定责等制度。抓好隐患整改的推进和协调工作,做到整改内容、责任、措施、资金和期限五个落实。逐步建立安全隐患举报制度和重大事故隐患公告制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监督和推动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二是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的信息化管理。要善于创新,在隐患排查治理的常态化、网络化和规范化上多作探索,多做文章。充分把握隐患排查治理动态的、长期的、反复的特点,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制定出一套程序规范、环环相扣、便捷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流程。首先要对高危行业的企业、重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推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事故隐患电子数据库,实现网上报送、动态监控、分级管理,要建立隐患排查市、县、乡三级月报制度。同时抓好重大危险源的基础信息建设,实行分级监控。
三是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要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和各级政府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责,落实相应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监总局出台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加大对企业自查自改隐患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瞒报安全隐患或隐患限期整改不到位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各级政府及安委办对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治情况要进行定期督促检查,凡对重大安全隐患整治不力、酿成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要严肃实施责任追究。在挂牌督办、验收销号的动作基础上,可以适当采取“隐患集中整治月”等形式,形成强大声势。
四、强化基层的安全监管工作。安全生产重在基层,“一方政府保一方平安”,这些思路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乡镇人民政府是国家最基层一级人民政府,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广大群众,只有努力提高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安全生产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但是,现在的乡镇人民政府只有安全责任,出了事故首先处理乡镇有关责任人,目前只有安全生产执法权,无处罚权,更谈不上利益。“县官不如现管”,老百姓听当地政府的。建议我市在制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时,授给乡镇人民政府完整的安全生产执法权,或者在各乡镇设立安监部门的派出机构,垂直管理。
五是强化安全文化的创建力度。把安全文化落实到建设“平安社区”、“平安乡镇”、“平安企业”、“平安校园”等基层建设中来,落实到两个文明建设中来。结合各个行业不同的特点,使各具特色的安全文化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进课堂、进家庭,进入构建和谐社会的基层组织,使隐患排查治理形成各级人员的自觉行为。尤其是要推动企业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隐患排查长效机制。
六是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一把手”制度。要求县市区及乡镇政府各级人民政府“一把手”对隐患排查治理负总责,每半年要召开一次常务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每年集中开展一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面督查和回头看。
七是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政府督办制度。各地要制定隐患排查治理督办制度。规定对安全生产隐患实行分级监控、挂牌督办,建立三级管理档案:对易导致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由市级安监部门建立一级重大隐患管理档案;对易导致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由县市区级安监部门建立二级重大隐患管理档案;对易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由乡(镇、办事处)安监部门建立三级重大隐患管理档案。实行三级政府挂牌督办:一级重大隐患由市人民政府挂牌督办,二级重大隐患由县市区级人民政府挂牌督办,三级重大隐患乡(镇、办事处)人民政府挂牌督办。建立政府派驻安全监督员、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奖励、安全生产培训、安全生产新闻发布等隐患排查治理“四项制度”。
八是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建立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政府职能部门和公检法、纪检监察机关等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是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的有效措施,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一个特色。探索建立联合执法工作制度符合国情和现阶段行政、司法等资源配置现状,可以有效打击非法违法行为。
九是破解当前安全工作中的四个“不等式”。安全组织机构健全不等于发挥了职能,关键要在坚持经常上下工夫。无事故不等于没隐患,关键要在要在防微杜渐上下工夫。高技术不等于高保险,关键要在落实制度、打牢基础上下工夫。抓过了不等于抓好了,关键要在落实上下功夫。结合实际工作正确处理好安全工作中的“四个不等式”,把工作抓实抓细,做到万无一失。(山东泰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李峰)
关键词: 监管监察业务探讨
第四篇: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通报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2011年 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通报
安委办〔201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务院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各中央企业:
2011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国务院《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1〕11号)等提出的要求和工作部署,统一思想认识、突出预防为主,加强安全监管监察,严格落实责任,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攻坚战,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以下简称“打非”),全国安全生产继续保持了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开局。现将2011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通报如下:
一、隐患排查治理进展情况
(一)总体进展情况。
据统计,2011年,全国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生产经营单位达566.4万家,共排查出事故隐患881.3万项,整改率96%(其中排查出重大隐患16630项,整改率89.9%)。
(二)工矿企业进展情况。
2011年,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生产经营单位达191.3万家,共排查出事故隐患364.4万项,整改率95.4%(其中排查出重大隐患4214项,整改率85.5%)。
(三)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进展情况。
2011年,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生产经营单位达375.1万家,共排查出事故隐患516.9万项,整改率96.4%(其中排查出重大隐患12416项,整改率91.4%)。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统筹安排,全面部署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和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领导,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规划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部署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确保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落实到位。广东省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年”各项活动,先后召开了四次防范重特大事故工作会议,并结合“大运会”重要时段以及下半年生产安全事故反弹的情况,及时对全省的安全生产形势进行研判并作出部署,全面系统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着力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保障了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四川省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长期以来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回顾总结,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隐患问题,研究制定了深化排查治理的具体工作方案,扎实有序推进全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打非”专项行动。吉林省认真实施《吉林省“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在重点时期、重要时段先后四次部署开展以隐患排查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抓住了关键环节,着眼于事前防范,有效预防和减少了事故发生。重庆市紧紧围绕建设“平安重庆”和安全保障型城市总体目标,部署实施“基层基础攻坚年”主题活动,深化“打非”专项行动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黑龙江省根据2011年初制定的《全省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原则,明确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排查范围、时间进度、人员安排、设备资金等;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登记建档、分析评估、治理整改、统计汇总;组织有关部门对隐患排查工作进行了检查考核,切实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到实处。辽宁省认真贯彻《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各项政策措施法制化;在建立周期检查制度、监督检查计划、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的基础上,结合全年各个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共组织开展了四次全省安全生产大检查。
(二)加强部门协调,增强整治合力,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打赢隐患排查治理攻坚战。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紧紧抓住以铁路、公路、桥梁为重点的交通运输领域,以煤矿为重点的矿山领域,以危险化学品为重点的工业领域,以在建住房项目为重点的建筑领域等,加强部门协调,加强联合执法,抓重点、多举措、全方位地开展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攻坚战。国务院组织开展了全国高速铁路及其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河北省把隐患排查治理和监察执法紧密结合起来,在执法中查隐患、找问题,以严打重罚为手段,促使问题企业抓好隐患整改,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以“决战四季度,安全隐患销号”为重点的执法行动,认真梳理在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登记建档,督促企业认真落实整改。湖南省充分发挥各级安委会的作用,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加大本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力度,在隐患排查、“打非治违”、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中协同作战、齐抓共管,安全生产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贵州省针对省内煤矿高瓦斯和突出矿井多、灾害严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远学淮南、近学盘江”,牢固树立“瓦斯可防可控可治”的安全理念,着力实现零爆炸、零突出、零超限的“三个零”目标;积极采取部门牵头、地方为主、专家检查的办法,帮助煤矿企业排查消除隐患、提高安全监管监察执法效能,促进安全生产。上海市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必须抓源头、抓隐患”的主题,落实“三级督办、四级责任”管理要求,组织开展了多轮次、全覆盖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排查事故隐患,认真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加强跟踪督办,积极推进隐患治理。内蒙古自治区通过调研摸底,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打非”实施方案,在巩固2010年“打非”成果的基础上,明确工作重点,实行联合执法,加大惩治力度,强化执法责任和措施落实,对非法违法事故查处实行挂牌和跟踪督办,取得了明显成效。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化“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活动,深化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着力提高消除火灾隐患能力。交通运输部会同公安部、安全监管总局,以卧铺客车隐患、车辆超载为重点,组织开展道路客运隐患整治专项行动;以“四客一危”船舶为重点深入开展水上交通安全整治。住房城乡建设部开展预防建筑施工坍塌专项整治,对全国在建的52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治理。农业部深化农机安全整治,开展“平安渔业”、“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教育部组织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大检查和“校舍安全工程”专项督查,并针对校车安全问题,全面排查学生上下学安全隐患。水利部启动了全国4.6万座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质检总局组织开展电梯安全隐患排查,加强危险化学品承压设备安全监察。全国总工会要求各级工会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组织开展群众性排查治理活动。
(三)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强化责任考核,认真做好挂牌督办重大隐患整改销号工作。
2011年,国务院安委会及其办公室先后组织开展了5次全国范围的督查检查,向事故多发、问题突出的地区和企业发出了210份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函和78份警示通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管理考核,采取综合措施,督促治理单位做到“五落实”,按时完成隐患整改尤其是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整改销号工作,2011年全国重大隐患整改率比上年提高了3.7%。天津市共对涉及危险化学品企业、物流企业、商场、市场、老旧楼房、无人值守高层电梯、占压地下长输管线等18项政府挂牌督办的重点安全隐患,明确责任单位、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和整改时限,并积极推动,取得了明显成效,解决了一批重大安全隐患。江苏省印发了《江苏省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先后组织了五次安全生产综合督查,狠抓“四类”重点企业的隐患排查整治、严查“十个方面”的情况,确保“五个落实”,有效地促进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陕西省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了百项隐患专人专事专项治理行动,对安全大检查中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和历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的100项安全隐患在报纸上公开发布,明确了治理责任人、治理时限和督办单位,确保了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取得实效。云南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召开专题会议作出安排部署,并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对交通运输、工矿、建设施工、消防安全和特种设备等5大行业领域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政府挂牌督办重大隐患整改销号、重大危险源监控等工作。浙江省公布了23家列入省级挂牌督办的工矿商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单位和17家省级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单位,并列入“平安浙江”建设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相关指标考核,通过周密安排部署和各部门协调配合,列入省级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已全部完成整改。江西省、海南省加大安全监管力度,狠抓重大隐患整改,取得了积极成效。
(四)创新机制,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化、信息化、常态化。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创新监管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为关键,按照全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现场会要求,不断探索创新政府和部门安全监管机制,强化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更好地把握隐患治理、事故防范的主动权。北京市以“打非”为切入点,总结推广顺义区狠抓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在全市建立了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工作机制,应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报系统,建立监管企业基础台账,并将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纳入市政府督查考核体系,落实了责任,彻底消除了一大批事故隐患。山东省制定了《全省非煤矿山地下开采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纠报告表》,实行事故隐患自查自纠报告制度,督促企业关口前移、超前预防,进一步落实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
(五)完善统计基础,加强能力建设,为隐患排查治理提供信息支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继续做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统计和报送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10〕7号)要求,认真做好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健全了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专项行动的信息统计制度,2011年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按时报送了月度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及“打非”专项行动情况统计报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湖南、广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海南、江西等20个省(区、市)按时报送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总结材料。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情况看,2011年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安全发展理念尚未牢固确立,对排查治理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一些地方不能正确处理发展经济、提高效益与安全生产的关系,重效益、轻安全的错误倾向依然存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还停留在临时阶段,存在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隐患排查不彻底,整改措施不到位,导致较大、重大事故仍时有发生。
(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主动性不强。一些企业安全生产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较差,不能依法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对安全生产工作被动应付的问题还普遍存在,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存在漏洞。
(三)政府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重大隐患整改率有待提高。一些地方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坚决、不彻底。少数基层政府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力量和权威性不足,技术装备和手段落后,联合执法机制不健全,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工作效率不高,不能有效地指导、督促企业按期合格地完成隐患整改。
(四)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打击不力。少数地区存在松劲厌战情绪,在集中开展“打非”专项行动和隐患排查治理攻坚战、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等工作上,行动迟缓甚至敷衍了事,造成非法违法行为在一些地方屡禁不止,由此导致的事故仍然频发。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自觉坚定地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全面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通知》和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为主线,以事故预防尤其是重特大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全面落实“三个坚持”、“三个强化”工作要求,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一是要充分认识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要着力凝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共识和合力,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期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二是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工作全局,突出预防,着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完善促进安全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三是要进一步增强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自觉性,着力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提高监管监察效能,意志坚定地推进安全发展。四是要深刻认识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有效遏制事故发生、实现安全发展的重要途径,着力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引导企业从注重事故处理向注重隐患排查治理转变,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有效遏制和减少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二)坚持预防为主,着力排查治理隐患,深化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整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排查治理隐患作为坚持预防为主、有效防范遏制事故的治本之策,毫不松懈地抓下去。要突出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全面强化安全发展基础,强化超前部署,强化监督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和追究,切实加大隐患排查力度。一是要把煤矿安全始终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认真贯彻全国煤矿瓦斯防治现场会精神,严格执行瓦斯防治“十条禁令”和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十项要求”,强力推行抽采达标,严格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二是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管。要抓紧制定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省、市、县三级动态监管平台,推动长途客运、危险化学品运输、校车等车辆安全使用。继续严厉整治超载、超速、超员、酒后驾驶等非法违法行为。三是要切实抓好其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立足实际、确定重点,针对近期事故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认真组织开展全面、系统、彻底的安全隐患排查。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加快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企业自查自纠与政府监督管理的信息互动机制。五是要认真实行重大隐患治理逐级挂牌督办和整改效果评价制度,加大重大隐患整改力度,切实提高隐患治理效率。
(三)坚持依法治理,着力打击非法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建设秩序。
要加快修订《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宣传,增强企业和社会公众安全生产法律意识。要针对无照无证和证照不全进行生产、已关闭小矿小厂死灰复燃、拒不执行停产整顿指令等典型违法行为,继续集中开展“打非”专项行动。一是要搞好日常执法、重点执法和跟踪执法,健全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在坚持和完善区域内、行业内联合执法机制的同时,针对危险化学品运输、长途客运安全监管等难点,探索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打非”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依法处罚和依法严肃追究法律责任“四个一律”措施。二是要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严肃认真做好事故调查工作,主动公开事故调查有关事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认真执行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和非法违法、瞒报谎报事故查处跟踪督办制度,严肃安全生产党纪国法。三是要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媒体和群众举报非法违法问题,抓紧建立非法违法企业、重特大事故企业在媒体公示的黑名单制度,逐步建立全国安全生产信息联网查询系统。
(四)加强监督检查,做好节后复产和“两会”期间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第一季度节假日相对集中,全国“两会”也将召开,历来是安全生产的关键时期。一是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单位的实际,进一步转变作风,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精心组织、严密实施,扎实做好全国“两会”期间的安全防范工作,确保为全国“两会”召开创造和谐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二是要突出重点、严密防范,集中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紧紧盯住煤矿、道路交通、烟花爆竹、化工等重点行业以及车站、机场、公园、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加强监督检查,必要时要派出专人现场盯守,务必把防范措施落到实处。三是要认真做好企业停产、复产安全生产工作,针对高危行业领域特别是各类矿山企业的特点,提出复产复工安全生产要求,督促落实安全措施,及时纠正复产复工企业存在的忽视安全、放松管理、盲目复产复工等行为,严把节后复产复工验收关,严防企业在复产复工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四是要完善预案,加强重点时段值班值守,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要严格执行值班制度,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确保新的一年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五)完善统计基础,强化责任意识,继续做好隐患排查治理、“打非”专项行动信息统计和报送工作。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继续做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统计和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加强统计管理,认真总结近几年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专项行动统计工作的经验和方法,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统计工作制度、措施,加强监督检查,提高数据质量,切实提高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加强统计分析,为安全监管监察工作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支持和决策依据。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一月三十日
第五篇: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范本
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事故隐患的检查与整改,明确职责,有效保证公司员工在生产经营中的安全与健康,保证企业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2、事故隐患是指在某个处所,基本设备、设施,甚至在某作业中存在着的物的不安全因素,如不加以解决或消除,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3、隐患检查与整改工作是防止事故发生的主要预防性的措施,必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二、隐患的检查、登记与确认
1、隐患的检查
(1)公司每月、楼层每周、柜组每日至少对本单位各种设备、设施、危险源及其作业环境等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2)公司要定期组织专业性隐患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
2、隐患的登记
(1)公司建立隐患检查登记台账,对检查出的以及上报隐患及时登记。登记内容为:检查人员、时间、隐患部位及危险状态,责成的整改责任人、整改标准和完成期限等。
(2)凡检查出的隐患经确认为无力整改的,应立即向公司领导汇报,并在登记台账上注明上报时间、楼层及接收人等。
3、隐患的确认与反馈
公司在收到楼层隐患报告后,要及时进行确认,柜组级隐患由楼层领导通知柜组长,进行确认反馈;楼层级隐患由以书面形式进行确认反馈。
三、隐患的分级、分类与归口管理
1、隐患的分级: 柜组级隐患由柜组管理,柜组长是隐患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自己管理为主的基础上,楼层对柜组隐患负有管理义务,同时具有监管责任(下同);楼层级隐患除自己管理外,接受公司领导管理。
2、隐患实行分类
柜组、楼层在上报隐患时,按照生产设备、电器特种设备、技改工艺质量、火灾、交通盗窃等五类,以便归口上报。
3、隐患的管理
(1)依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归口管理。凡属生产楼层存在的隐患由公司管理;凡属设备电器、特种设备等存在的隐患,由维修电工管理。
四、隐患的整改
1、隐患的检查与整改工作要坚持“三明确、三不交”原则。三不交即:柜组能整改的不交楼层,楼层能整改的不交公司,公司能整改的不交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三明确即:明确隐患整改的责任人、明确整改标准、明确完成时间。
2、公司在收到下一级隐患报告后,要及时进行确及时安排整改计划,均不得借故推诿和拖延。凡属公司级整改的隐患项目,在未整改前由公司及隐患所在柜组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3、公司定期组织安全综合大检查,凡公司检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由公司安全科下达重大事故隐患整改书,令责令限期整改。
4、隐患整改具体要求
生产过程中隐患的整改:各单位发现隐患后,应根据分级、分类管理原则,及时确定整改级别和整改部门。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单位,并制定出整改前切实可靠的防范措施,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
5、公司财务必须优先安排隐患整改的有关费用,并监督其正确作用。
五、考核
1、隐患的检查与整改工作要在年终纳入考核,并作为考核人员效绩的考核内容。
2、对下列隐患检查和整改情况进行奖惩
(1)未按规定进行隐患检查工作;对已立项整改的隐患项目未按“三明确”要求按期整改;对已整改的隐患、产权单位及使用单位应加强管理,因维护和使用不当又重新造成不安全状态;扣责任单位100-150元,扣安全第一责任20-50元。
3、因隐患整改不及时或失控,或因人为原因造成隐患而导致事故的,严格按公司有关规定: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肃处理。情节十分严重,性质十分恶劣的,构成违法犯罪的,提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安保科对隐患的检查与整改工作要加强监督检查,对整改要及时督办,对造成事故的要及时组织调查,对有关人员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由公司领导批准后实施。
5、对及时发现隐患和隐患整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对及时消除隐患避免重大事故的有功人员,公司将予以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