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志愿服务协议
大学生志愿服务协议
志愿者: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服务县项目办:___(以下简称乙方)服务单位:_______(以下简称丙方)
经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审定确认,甲方将在丙方_____(岗位)从事志愿服务,服务期限为________年,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为切实做好服务工作,维护志愿者正当权益,规范各方在服务期间的权利和义务,保证相关工作顺利进行,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有关政策规定,以及此前签定的招募协议书的有关约定,按照“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三方签定如下协议:
第一条 甲方权利
1.在本协议书所确定的岗位开展服务,并享有与丙方正式工作人员同等的办公条件以及免费住宿等基本生活条件。
2.服务期间,享受与丙方正式人员同等的休假待遇。3.服务期间,享有每月_________元的生活补贴(在西藏服务的,每月_________元),同时享有一定的交通补贴、人身意外伤害和住院医疗保险。4.参加乙方组织的相关交流、慰问、联欢等活动。
5.及时了解全国项目办、相关省(区、市)项目办及乙方发布的有关西部计划的重要信息。6.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取得本人服务鉴定等相关证明材料,享受相关支持政策和待遇。第二条 甲方义务
1.认真履行志愿服务职责。
2.按照本协议书和乙方确定的时间到岗服务,并服从乙方根据工作需要进行的岗位调整。3.服务期间,应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服从管理,尊重民风民俗,自觉维护志愿者形象;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专业守则;遵守西部计划相关管理规定和服务单位的规章制度。4.除因不可抗力因素并向丙方、乙方提出申请,不得单方中止协议或擅自离岗;确有特殊需要或原因的,须经乙方同意;因正常休假离开服务地期间,应与丙方、乙方保持联系。5.服务期满,递交工作总结,参加相关总结、考核工作;离岗时做好相关的工作交接。第三条 乙方权利
1.按照西部计划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志愿者进行日常管理。2.对丙方相关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管理。
3.在甲方服务期满时对甲方进行考核并提出相应意见。
4.发现甲方隐瞒协议签定前已患重大疾病或提供其它重大虚假信息等情况,并导致其不能继续从事志愿服务的,乙方可单方面解除本协议,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四条 乙方义务
1.负责落实上级项目办相关工作要求,对甲方进行管理和服务,对丙方进行监督和指导。2.及时向甲方和丙方传达上级项目办的相关信息和工作要求。
汇法网-www.xiexiebang.com 找律师、裁判文书、法律法规、合同、法律新闻、法律催欠、风险信用查询 3.做好接送工作,确保甲方及时、顺利到岗开始服务;服务期满后按时结束服务并离岗返家(校)。4.监督、协调和指导丙方为甲方提供适合的服务岗位、相应的办公条件和免费的住宿条件。5.建立健全管理服务制度,做好甲方的安全保障等工作。
6.协调、督促有关方面做好甲方生活补贴、交通补贴的发放工作;及时了解、掌握甲方的工作、生活情况,对甲方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经常开展交流、慰问、联谊和培训等活动。7.在甲方发生意外或伤病时协助甲方按照保险条款的有关规定,办理保险理赔手续。第五条 丙方权利
1.按照西部计划相关管理规定和丙方的规章制度,对甲方进行日常管理。2.按照有关规定,对甲方进行业务考核与服务鉴定。3.根据实际表现情况,建议乙方对甲方进行表彰或处分。
第六条 丙方义务
1.作为甲方在服务期间工作、生活、健康和安全保障的第一责任人,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各级项目办的有关规定,对甲方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
2.为甲方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提供免费住宿等基本生活条件,确保甲方享有与本单位正式工作人员同等的办公条件和休假待遇,在甲方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3.因丙方原因使甲方受到伤害的,丙方应按照本单位正式工作人员的待遇,承担照料、补偿等相应责任。
4.服务期间甲方发生意外或伤病时,妥善安排、及时治疗,并尽力给予帮助,并及时报告乙方。
5.按照有关规定,完成乙方交办的各项任务。
第七条 本协议生效期间,因甲方个人原因造成的损害、损失及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由甲方个人承担,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八条 因一方无故中止协议,致使协议无法履行,受害方有权追究其责任;给其他两方造成的损失,由违约方承担全部责任。
第九条 本协议书一式四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经各方签字盖章后生效。三方各持一份,并由全国项目办备案一份。甲方服务期满后本协议书自动终止。
第十条 因本协议书约定事项发生争议,争议各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由乙方办公场所所在地的仲裁机构或法院解决。
甲方(签字):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 丙方(盖章):___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_ 汇法网-www.xiexiebang.com 找律师、裁判文书、法律法规、合同、法律新闻、法律催欠、风险信用查询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
汇法网-www.xiexiebang.com 找律师、裁判文书、法律法规、合同、法律新闻、法律催欠、风险信用查询
第二篇: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无偿地贡献个人的精力、时间,不求任何物质报酬,服务群众,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和组织性四个基本特征。志愿服务不是单方面的施予,也不是有大量空闲时间和一定物质基础的人才能参与的,而是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权利,我们要对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可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参与志愿服务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群众、贡献社会,也是在传递爱心、宣扬文化、传播文明。同时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是参与者自身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既是助人,也是自助,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
中国的大学生志愿者在近年来各大活动中的突出表现给全世界的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白菜”、“小蓝莓”在世博期间的优秀表现已经引起了包括世界500强、大型国企等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学校方面更是辟出世博志愿者求职快速通道,助“小白菜”、“小蓝莓”们一臂之力。志愿者在求职中一路绿灯,是因为人们肯定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多重意义也在此得以彰显。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应该说是学生与社会的双赢。一方面,志愿服务对于大学生个人最直接的意义就在于使其丰富生活阅历,扩宽视野,在活动中彰显自身的价值,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及提高个人生活品味。而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而言,对严格组织化活动的适当接触是很有必要的。这些活动有别于一般的学生社团实践,但却与现代社会的各类机构特征相似。现代化的一个突出表现或者说衡量指标就是科层制,也就是组织化和等级化。而这种经历正是在校大学生所欠缺的,一般社会上对于大学生群体的认知也体现出大学生存在相关经验和能力的缺失。这些颇具新鲜感的志愿活动,使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得以提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所以可以这样说,各大企业自然对有过类似志愿服务经验的大学生情有独钟,看重的不只是一种工作热情,更多是因为不可多得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和奉献精神。
另一方面,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不需要政府太多的财政投入,但反过来却能给他人提供各方面的帮助,满足社会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需求,创造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此外,虽然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角色期待往往局限于钻研学习,并不包含引领社会风尚,但是近年来大学生这一先锋群体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实实在在地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成为了重要的推动者。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指导理念面向社会,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同时,也在传递着爱心,传播着文明,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心灵与情感的交流、文化的传播。
追根溯源,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也是一种文化的回归与传承。互帮互助从来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正是传承这一美德的最好体现和生动教材。志愿者们在各方面给社会群体以帮助、关心的同时,自身在道德实践中也获得了反省和提升的机会,并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大学生真正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先进群体,更是促进了全社会精神层面的整体提高。
大学是建在城市里,因此,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志愿服务。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积极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对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服务体系,创新社区服务形式,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和谐社区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有助于形成人与人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继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弘扬了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为和谐社区建设打下坚实思想道德基础。同时,志愿服务注重参与者的自愿和力所能及,强调互动性,逐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融洽关系,增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有助于促进人与社会的相互融合。志愿服务能够以提供大量人力资源的方式,积极参与一些预防、社会救助及发展性工作,服务弱势群体,协助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志愿地为社会作出贡献,回报社会。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共处,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是一件有利于国家和个人的好事。在志愿服务期间,我们可以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可以增加社会对大学生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引领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
第三篇:大学生志愿服务策划书
大学生志愿服务策划书
工作在不经意间已经告一段落了,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工作目标和挑战,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策划书呢?一起来参考策划书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策划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志愿服务策划书1一、活动名称:
旧物换新颜,义卖为明天-志愿服务活动
二、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环保绿色活动的开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同学们的爱心意识和团结合作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同学们能够真
正有机会展示自我能力、发扬奉献精神。我校外语系在了解到位于长清的全国最小的希望小学里只有一名教师和十二名学生,学生们每天跋涉数十里上学的艰难条件,一名教师坚守经年的高尚节操,空荡的教室,简陋的设施等实际情况后,积极倡导“旧物换新颜,义卖为明天”的主题精神,旨在以自身的绵薄之力,为希望小学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给“希望小学”的学生们带去更多的关爱和祝福,由我系组织开展“旧物换新颜,义卖为明天”志愿服务活动。
三、策划主办单位:
外语系团总支 外语系志愿者协会
四、活动对象:
外语系全体同学
五、活动时间:
4月14日—5月7日
六、活动地点:
泉城广场、山师东路步行街、山东交通学院
七、活动流程:
1:准备阶段
(1)前往长清张夏镇余盘村希望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充分了解当地教育情况及教学环境,知晓学校教育及学生们学习条件上的困难,并且以图片或影像的形式记录下来,为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利用网络、书籍等现代信息传播途径,搜罗关于变废为宝的制作及成品信息,和希望小学的.实地考察资料一起,留作下一步宣传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信息来源。
(3)利用飞信、人x网等现代传媒技术将此次活动的相关资料上传,以更加便利快捷的宣传方式,来扩大影响,达到宣传的良好效果。
2活动阶段:
(1)由宣传部制作活动所需要的海报,横幅和宣传板,将其放于人流密集的地下通道入口。以扩大影响,吸引参赛者。
(2)将所有报名的同学,以4~6人为一个单位,分成若干组,并推举出组长一人,带领组员进行创作。
(3)各组成员在校园,班级,宿舍等范围内收集废旧物品,并以此为原材料,开动脑筋,动手展开创作。
(4)由组长带领组员开展为期两周的创作。期间,由秘书处、组织部定时定期了解各组的创作动态,并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及统计工作,以保证作品的质量、数量以及义卖的可行性。
(5)每组至少制作五件成品,在保证质量以及在规定时间下,不设上限,多多益善。
(6)作品完成后,由组长带领组员,在指定的三个地点,举行义卖活动。
(7)义卖结束之后,各组成员与活动负责人一起,将所筹善款收集,购买文具、日用品等,利用周末时间,参赛同学按照个人意愿前往希望小学,在全体活动成员的见证下,将所有本次活动所得全部捐赠,为学校的建设和学生们的成长略尽绵薄之力。
3、活动后期
(1)将捐献的过程及教师与学生们的反应以影像的形式记录下来,传送到相关网站,飞信等,为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从而呼吁和感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爱心行列中来。
(2)请本次活动的获奖小组派代表,就此次爱心义卖活动在图书馆报告厅畅谈心得感受,将活动相关影像资料以PPT的形式呈现给大学生,使他们真正的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及社会价值。
八、奖项设置:
按义卖善款金额高低,以小组为获奖单位,分别设置为一等奖1名,二等奖3 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若干,并对参赛获奖选手发放五四证书。
大学生志愿服务策划书2一、活动主题:
弘扬志愿精神 齐建绿色城市
二、活动背景:
略
三、活动目的:
呼吁广大的同学加入到爱树,保护树木的行列当中来。使同学们了解植树节方面的知识,认识树木对环境和人类的重要作用以及影响.从而达到让广大同学树立起爱护环境和保护树木的意识。
四、活动时间:
每年植树节前后
五、活动地点:
待定
六、活动对象:
暂定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队员
七、活动安排:
活动一 播撒绿色植树活动
1、集合时间及地点:待定
2、人员安排:待定
3、植树具体过程:
(1)挖坑:根据根系的长、宽挖大小适宜的树坑。深度一般以50厘米为宜。挖坑时要将表面的熟土、下面的黄土分倒在坑两侧。然后就可以定植苗木,适量向坑底回填一些地表土;
(2)回填:种树前应该按树根的长、宽及其根系顶端长度的情况,在坑内先回填部分熟土。一般情况下,回填熟土20至30厘米;
(3)栽植:谨记一句话三二一三埋、两踩、一轻提。放置树苗时要将根部扶正、枝要展开,这是前提。栽树时,须分三次填土。第一次填土少许,在距坑顶一定距离的地方先停止填,在已填的土上绕树一周,用均力踩实,然后轻提树茎、抖松,以保证树根的呼吸畅通。第二次填土后,再绕树踩实。在第三次填土后,尽量保证与坑面平齐。树根放位时要与南北、东西方向的树对齐。然后,在坑面上围一个大圆盘,便于日后浇水养护。
(4)浇水:定植完毕取水浇灌新植树木,一定要浇透,浇足成活水。
(5)覆土、保墒:将树苗栽好后,覆盖一层薄土,以保持水分;
4、资料积累:采集植树过程中的相关照片。
活动二 赋予植树特别的意义
植树,是我们每一个地球公民的义务,更是一份责任。一年一次的植树节活动,让我们赋予植树活动以特别的意义。同学之间的手拉手同学,可以一起种下一棵象征彼此友谊的友谊树;几个好伙伴为一组,一起种下一棵成长树;同一个月生日的同学在一起,共同种下一棵生日树;邀请爱心志愿者一起参加植树活动,种下一棵爱心树;邀请本院其它部门或其他学院部门一起参加,种下一棵祝福树让一株株小树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让一段段往事在枝繁叶茂中沉淀!让我们生存的这片热土更绿、更美!同时,植树活动不应只是植树节里的活动,而应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时尚。
第四篇: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曾子豪
一、单体统计分析
(一)、属性类问题
1、你的性别是?
此题结果男女所占比例不同,男生占得比例大于1/2,因此要分开来看。
2、你所在的年级是?
由于本人是大一学生,所以采访对象多为大一的同学,大二以及高年级的无太多数据参考。因此,这个调查结果多为大一学生的观点以及看法。
3、你的政治面貌?
因为大部分都是大一生,所以多数都是团员。
(二)、意愿类问题
1、在活动内容上,你倾向于选择哪一类或哪些志愿者活动?
此题为多选题,结果如下图:
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参加公共大型活动的人数是占大多数的,分析原因是这类活动更开放视野,与社会更紧密的联系,更贴近于社会,增加我们的社会经验,另外一些公益活动也是同学们的倾向。相反一些爱心活动则不太受同学们的倾向,如:支教、助老扶幼。也许是因为这类活动难度较大,时间要花费得多。我们也知道这类社会活动很多,需要的志愿者也不在少数。因此今后我们应把目光更多的放在此类志愿服务上,从而让更多的同学能参与。还有就是另有一部分的同学倾向于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志愿活动,这个应该也可以组织。
2您主要通过什么渠道获得志愿服务的信息? 我们用一个图来反映结果:
从中可见大家多数是通过学校的学生会、志愿服务站等组织进行志愿服务,这种方式可以有安全方面的保证,也可以保证我们的志愿服务真正地帮助到社会,这让我们知道有组织的志愿活动是很必要的,高校也应该加强对志愿站或一些志愿的相关组织给予帮助和支持。同时通过一些媒体的传播,同学们也被号召起来了,这就表明了媒体的宣传是有作用的,今后也应该多提供志愿服务信息。
3、为什么你愿意参加志愿活动?
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原因较多,但大多数人都是以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为目的的,占84.62%,想必这也是大学生参与此类活动的主要动机。其它的原因都不如该原因。紧随其后的是希望能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和认识更多的人,都占了69.2%。看来如今的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不少呢,另外还知道了打好人际关系还有扩大自己的人际网对今后自己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但也有人是因为学校的要求,为了评优和拿学分的,因此可能有些同学是因为这个才参加志愿活动的,不是出于自己的真心。而这个情况的改变还是需要学校还有学生个人的努力。相信时间会使得这个情况得到改善。
4、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什么因素是影响你参加某项志愿活动?
从图中可以看出,服务内容是影响同学们参加志愿活动的最大因素,因为也许大家都想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而不是盲目地去参加,这一点我觉得是好的。另外,劳动强度也是影响大家参加志愿活动的第二大因素,我想可能现在的大学生都很少吃苦,希望能不累的就不累,这种思想我觉得有点不好,因此,我觉得学校方面还有学生个人方面应该做好对志愿劳动强度的思想工作,不要太过注重这个而忽略了志愿活动本身的意义,当然我也不是说让大家都要为志愿活动贡献自己的生命,而是希望大家为志愿活动尽力。
(三)、行动类问题
1、你曾经参加过志愿活动吗?
有接近85%的同学都有参加过志愿活动,由于填写问卷的的大部分都是大一的,因此我想如果有大二,大三甚至大四的师兄师姐参与调查,我相信这个比例还会更加的大。但这个比例也足以说明大学生对参与志愿活动是充满热情的,并且实践度也很好。
2、你参加志愿活动的频率?
大部分同学是偶尔参加的,由于是大一生,学业压力也相对高年级的要重,学习所占时间也多,因此是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的。
3、你一般利用什么时候参加志愿活动?
和上一题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都是大一新生,学业相对繁重,因此多数人是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节假日去参与,还有调查发现利用周末参与的同学不是很多,可能是周末,大家都想放松一下,出去玩。
4、您觉得参与志愿活动,对您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接近85%的同学认为志愿服务很有积极的效果,而8%的同学认为没有影响。还有8%的同学不清楚有没有影响。没有人认为参与志愿活动带来的是负面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总的来说对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是认可的。志愿活动或多或少都对参与者带来一定的收获。
(四)、建议期望类问题
1、你会带动你的朋友和同学参加志愿活动吗?
接近85%的同学会带动朋友和同学参加。由此可以看出,大家对志愿活动的开展还有普及是支持还有认可的,大家都清楚地认识到志愿服务的重要性还有必
要性。
2、您觉得下面哪种说法最能评价自己的志愿活动?
由上图可以看出,认识了很多朋友是占了84.62%,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占了53.85%,有利于专业学习或所学知识的运用的占了69.23%,发掘了个人潜力,锻炼了自己的占了61.54%。这几个都是占了比较高比例的。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总的来说对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是认可的。志愿活动或多或少都对参与者带来一定的收获。
3、对于志愿服务期间的补贴,您同意下列哪种看法?
有接近16%的同学认为志愿服务不需要任何奖励,有24%的同学认为只报销与志愿行为相关的开支,有接近47%的同学认为在爆笑的基础上,有适当的奖励,另外还有16%的同学认为报销费用、有适当奖励,且在个人经济困难或支出较大时有一定的报酬。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还是对补助有所期望的,其实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有慈善机构的支持,给志愿者一些小小的补助还是有其积极性的,可以多少给志愿者一些安慰和支持,同时也鼓励大家积极成为志愿者。
4、你认为参加志愿活动对促进社会和谐作用大吗?
有54%的同学认为作用一般,有31%的同学认为作用大,而只有小部分的同学认为作用小。其实想想看也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因为目前志愿者的数量还不够大,社会上响应号召的还不够多,带来的影响也许只是平静湖面上的涟漪,所以只有在政府或者个人上下功夫,让更多的人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我想这才会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大的作用。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目前高校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关注度程度很高,更难得的是半数同学还会主动去了解志愿信息,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让组织工作更加有序,改善志愿服务模式,让大家不仅关注也能有适合的机会参与进来。这就要求组织者能更了解同学们的想法,比如想通过志愿服务获得什么技能或能力,或者是不是有很多同学希望得到一些补助,是不是组织的制度过于严格使得参与志愿活动有太多的思想负担等等。只有积极改善,才能鼓励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仔细分析可以得出下面一些结论:
1、大多数同学都是希望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从中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虽然可能经验不足,在志愿服务中有一些问题,但组织者应该多点鼓励他们。
2、不少同学期望志愿服务有一定的补助,组织者应该给予补助。
3、同学们对传统的支教,助残扶幼等服务兴趣不大,因此,我觉得学校方面还有学生个人方面应该做好对志愿劳动强度的思想工作,不要太过注重这个而忽略了志愿活动本身的意义,当然我也不是说让大家都要为志愿活动贡献自己的生命,而是希望大家为志愿活动尽力。
4、大学生主要还是以学业为重,但是课外还是鼓励大家多些参与志愿服务的工作,不要经常沉迷网络,打游戏、上网、购物、逛街,唱K、看电影。不是说大家不能这样做,而是建议大家多些参与,因为参与志愿服务是很有好处的,对今后出来社会铺了路。
5、学校和一些志愿服务岗位的组织者应该多些开展志愿服务的工作,号召大学生参与其中来。
总体来说,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人心,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清楚,今后做的就是动员社会成员,把大家号召起来参加有意义的事业中来,共同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
第五篇:大学生志愿服务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分析 3.1大学生志愿服务所取得的成就
(1)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主动性大大提高。现在大学生普遍愿意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各种志愿活动从收集数据来看,大学生愿意投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中的人达到92%以上。参加的活动比较多样,其中包括助老扶残、扶贫济困、支教助学、义务献血、利用专业知识提供帮助、社区服务、为大型社会活动提供帮助等。参加的活动中助老扶残和利用专业知识提供帮助最多,达到84%和78%之多。绝大部分大学生们利用双休日时间去参加志愿活动占到85%,近一半的人利用课余或空余时间,极少部分寒暑假参与。绝大部分同学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都是快乐的。总占83.87%。
(2)学生从志愿服务活动中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实现了自我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显著。在调查学生参加完志愿服务的收获时,72%的被调查者选择“丰富了生活经验,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66%的被调查者选择“服务社会和他人,回馈社会,实现了自身的价值”,54%的被调查者选择“提升了奉献服务的意识”,29%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成就感和归属感”,表明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收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收到了很好的思想政治育人效果。(3)学生从志愿服务活动中培养了志愿服务精神,提升了综合素质和能力。调查表明,志愿者行动的意义在于提升个人精神境界、帮助他人,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锻炼自己能力、认识更多人,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充实业余时间,丰富生活等。其余提升个人精神境界和锻炼自己能力人最多,占84%和78%。这个表明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更偏向于对自己有力,能够提升自己,比真正意义上服务社会,帮助他人更有吸引力。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为例,截止至2008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5年来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明显。这项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分别对西部计划作出了重要指示。200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西部计划,中央财政每年拨专款予以支持。5年来,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由中央本级财政支持的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已招募33920名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中西部26个省(区、市)500多个贫困县的乡镇一级,从事为期1—2年的支教、支医、支农、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文化建设、西部基层检察院、西部基层法律援助、西部基层法院、开发性金融、西部农村平安建设等方面的11个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其中12243名志愿者服务两年,5年累计在岗服务人数为46163人次。加上北京、辽宁、河北、江苏等23个省(区、市)实施的地方项目派遣的38000名志愿者。5年来,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总规模达到71920人。5年以来,西部计划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一是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先后实施了11个专项志愿服务行动,进一步拓展了西部计划的工作领域。二是在高校毕业生中唱响了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时代主旋律。三是大学生志愿者以满腔热情踏实工作、真诚奉献,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信任和欢迎。四是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五是西部计划作为青年志愿者事业的重点品牌项目,赢得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受到了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有力地促进了志愿服务理念的广泛普及和志愿服务项目、队伍、组织、机制等各项建设,为志愿服务事业的长远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经受锻炼、富有志愿精神的骨干力量,推动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迈上了新台阶。六是为基层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使基层团干部在实施西部计划的工作中经受锻炼,丰富了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内容,促进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5年来,通过实施西部计划,搭建了培养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并富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的新平台;探索了为西部基层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促进西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渠道;在广大高校毕业生中树立了到西部基层建功立业的新导向。同时,在主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推动形成了“国家支持、共青团承办、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科学发展模式。健全了部际联席会议、部门定期协商、联合督导、调查研究等各项机制;建立了全国、省、县、高校四级团组织和项目办联动的工作实施机制;探索了规划立项、宣传动员、招募选拔、培训派遣、管理和就业服务、考核评估、激励表彰等一整套项目化管理机制;形成了财政资金保障、项目办实施、相关单位协作、社会各界参与的社会化运作机制。3.2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激励机制不完善。数据显示,76%的同学认为学校开展的志愿活动存在问题。77.42%的同学认为激励机制不完善,其中49.46%的同学认为志愿组织需要对志愿者有所奖励和激励,50.54%则认为志愿者就是无私奉献。两者各参半,这个需要我们更进一步探讨合适的激励机制来促进志愿者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志愿服务是不可能进行物质激励的,所以精神激励就显得至关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志愿者不但得不到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满足也很难实现。志愿服务作为一项社会化活动,光凭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机制建设来保障志愿精神在社会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2)培训不到位。59.14%同学认为专门培训、指导工作不到位,在志愿培训经验中,培训带给志愿者的更多的是志愿者的基本信念和从事志愿服务的基础知识。占78.49%和74.19%。志愿者培训多余注重的理念的培训,而没有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可能会导致志愿活动开展的事倍功半或者志愿者专业知识的不足而带来不必要的困扰。看来专业的培训十分重要,志愿组织对志愿者的培训应该从理念层次趋向专业知识方面。
(3)管理机制不健全。47.31%同学认为组织机制不够健全,从数据看出大学生志愿组织缺乏应有监督、引导和管理。尽管高校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 人数总量很多,但统一的管理和协调不够,缺乏有效的指导、培训,使得志愿者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志愿服务活动都是停留在自发阶段而不是自觉阶段;有的志愿服务流于 形式,为了名利、宣传等而参加活动,严重影响了志愿者的形象,有些本来的善意帮助最后 却成为受助单位的困扰、负担等等。
(4)社会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认同和理解。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中曾经受到精神伤害,这些伤害主要表现在:公众对志愿者和志愿活动的了解还很缺乏,对志愿服务的行为不能理解;不尊重志愿者的动机、劳动和价值等。实践中我们还看到,校内外普遍存在对志愿服务的定义和内涵不明确的问题,经常出现将志愿服务组织 临时“拉差”的情况,把志愿者当成了廉价的劳动力,使得许多志愿活动成为一种组织行为而不是自愿参与行为。
(5)保障机制不完善。志愿服务是一种志愿奉献的无偿服务,本身并没有获得任何经济收益,但在具体 实施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的组织、培训、宣传、奖励等方面都需要一定费用,完全依赖法律,保障机制的缺失导致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法律地位不明。大学生志愿者的人员构成、权利和义务、行动的 范围和形式、青年志愿者组织之间,青年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组织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等 许多问题都缺乏法律上的界定。由于缺乏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相应的法律保障,大学生志愿者无法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自身的权益更无从维护。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完善措施
(1)建设网络管理系统,做到志愿服务管理有平台。学校自主开发志愿服务课程网络管理系统”,每位志愿者均可通过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登录该系统,进行志愿服务活动的申报、审批、认证、记录,该系统具有志愿服务信息发布、志愿者招募、服务记录等功能,实现了对全校志愿服务的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志愿者的管理制度将各类专业服务队伍和志愿者有机地组织和整合起来,使志愿者服务向 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志愿者登记制度。通过发放统一的注册登记证,进行统一管理。
(2)建立多层次评比表彰办法,做到志愿服务激励有实效。重大项目完成后进行专门评优之外,学校开展志愿服务的评比表彰。评比面向志愿者、志愿者骨干、班级和公益服务类社团等多类群体,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时间为主要参考,设立了多层次的奖项,包括:百优志愿者、十佳志愿者、十佳志愿服务项目经理人,十佳志愿服务团支部、优秀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常规和创新两个类别)。多层次评比表彰办法,切实发挥以评比促建设、以表彰聚人心的作用,做到志愿服务激励有实效。
(3)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设立项目种子基金和发展基金。学校设立志愿服务“种子基金”和“发展基金”,种子基金面向志愿者个人、班级团支部、社团自主申请,主要用于资助具有创新性的项目;发展基金面向精品项目和优秀志愿者协会发放,以鼓励常规项目和精品项目不断发展。同时,根据志愿服务活动的特点,在各级志愿服务协会中推广项目化管理。
(4)促进社会观念转变,积极为志愿服务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高 校来说,要特别注重做好志愿服务的宣传工作。作为一项社会性的事业,志愿服务的开展始终离不开宣传,因此,学校应该根据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侧重不同的主题,确定相应的宣传重点,加强舆论宣传和典型表彰,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5)完善保障措施。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以及社会、学校对于志愿者的保障。
总之,对于保持志愿者积极志愿的热情增加志愿服务的质量:1.从高校来讲,学校定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减少对志愿活动的硬性要求,降低志愿活动的门槛;建立完善的表彰机制,对志愿者的志愿活动评估,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奖励;注重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减少活动上的形式化,增加志愿活动的意义性和乐趣;志愿组织要完善活动的对志愿者保护措施,减少不必要的伤害。2.从学生来讲,要明白作为志愿者的责任与义务,做到倾情服务大家;要捍卫自己的权益,保护自己,理智对待志愿活动;时刻关注学校的志愿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志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