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慈溪市2014年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工作综述
慈溪市2014年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工作综述
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宁波市“六个加快”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加快构筑现代都市专项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年,我市共承担加快构筑现代都市专项行动项目32个,年度计划投资83.06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 88.0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的106%,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今年我都市办工作有创新有亮点,相关工作在省级作经验交流,对破解难题、推进工作有显著成效。
一是提高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胜山至陆埠公路工程北起自沈海高速新浦互通终于前应路,公路全长14.659公里,总投资34亿元,工程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全线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今年路基桥梁基本完成,开始路面施工,工程自2012年12月开工以来,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25.92亿元。胜陆公路工程指挥部积极承办宁波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现场会,省、宁波交通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对我市胜陆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开展的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工作措施给予了高度评价。为以后慈溪乃至整个宁波地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经验。市胜陆公路建设工程指挥部被宁波市人民政府授予2013年度宁波市交通发展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是慈溪市美丽乡村工作,举全市之力推进南部沿山精品线东段(龙山—观海卫段)建设。精心编制《慈溪市南部沿山精品线规划》,获浙江省第二届“美丽乡村建设”村庄规划评选一等奖;龙山镇徐福村2013年底荣膺省首批“浙江最美村庄”称号;首部以“美丽乡村”为题材的电影《风和日丽》日前播映;《坚持优质高效有序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快打造品质之城幸福家园》的先进做法在全省加快推进现代美丽县城建设现场会上交流发言。
三是加强对智慧城管的组织保障。2014年设立智慧城管中心,为行政副科级事业单位,新任命一副局级同志担任智慧城管中心主任,承担市智慧城管系统平台和市城市管理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等工作。
四是景观大道地下停车场工程“借空间治拥堵”案例获全省推广,被省委组织部录用,并作为“工作十法”优秀典型案例在浙江日报刊登,在全省范围宣传推广。4月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郭剑彪一行来到景观大道地下停车场(人防工程)施工现场,对工作表示肯定,指出景观大道地下停车场工程建设理念新颖,前瞻性地利用地下空间解决城市行车慢、停车难问题,借力发力,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五是积极完成三年行动计划中的物流园区建设和城西休闲娱乐商务区建设。物流园区建设总投资达44亿,涉及慈溪市商品市场园区主干道项目一期、综合商贸城项目、慈溪农贸城建设项目、轻纺布料城、国际名品城项目、石油化工城、综合物流园区道路一期工程,今年完成投资6.6亿,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城西休闲娱乐商务区保利集团承建2#3#地块,用地面积293693平方米,总投资额为45亿,2014年保利滨湖天地城项目已完成6.7亿,按计划完工。
一、有力的组织保障推进现代都市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组织机构领导有力。为全面落实好宁波市下达的加快构筑现代都市专项行动目标任务,年初印发了《贯彻落实宁波市加快构筑现代都市2014年度工作任务分解书》,明确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时调整市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协调推进小组组成成员,印发了《慈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市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协调推进小组组成成员的通知》,并落实专人负责都市办工作。对照宁波市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加强对各重点区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责任单位的考核。同时,每月向宁波现代都市办做好工程项目的进度及简报信息上报工作。6月中旬,我市召开加快构筑现代都市信息联络员培训会议,印发《2014年加快构筑现代都市信息工作考核办法》就信息、数据上报等事项作了统一布置和明确。7月中旬迎接宁波都市办、治堵办、农房改建示范工作年中督查,工作得到肯定并提出督查意见。为督促落实工作目标,都市办同志在领导带领下,对个别进展缓慢项目进行走访,了解情况,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完成今年下达的任务。
二、以文化商务区为代表的重点区块重大项目推进扎实有序
重点区块建设主要涉及城南板块、文化商务区、慈东滨海区、中心城区区块等方面。全年计划投资60.3亿,现已完成投资63.2亿,占年度投资的104.8%,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文化商务区全年计划投资30亿,现已完成投资31.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86.8亿元,已完成年度投资的106%。城南区块全年计划投资7.7亿,现已完成投资7.7亿,占年度投资的100%。慈东滨海开发区全年计划投资1.5亿元,截止目前慈东湖畔新城完成投资1.53亿元,已完成年度投资的102%。中心城区区块全年计划投资21.1亿元,现已完成投资22.1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05%。
三、以胜陆公路为代表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稳步推进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主要包括交通和水利两个方面,年度总投资22.76亿元,目前已完成 24.89亿元,完成率109.36%,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交通方面主要涉及胜山至陆埠公路(胜山—横河段)工程、周巷至浒山公路工程、建附线(浒崇公路—胜新公路段)一期工程、沿海北线(灵峰路-跳头浦)工程等项目,计划年度投资16.66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7.89亿元,占年度投资的107%。水利方面主要涉及城区潮塘江排涝工程、郑徐水库工程、四灶浦南延(新城河)拓疏一期工程等项目,计划年度投资 6.1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7亿元,完成率115%,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四、以沿山精品线为纽带推进小城镇建设
推进新一轮中心镇建设和周巷镇小城市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周巷、观海卫、龙山三镇新城开发及逍林镇中心镇建设,强化重大产业项目支撑,增强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加速向特色鲜明的小城市迈进。
点线面联动广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围绕“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扩片成面、整体推进”主攻方向,着力推进以“三村一线”为核心内容的“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村庄整治扩面和整治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农村整体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2013年度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水平首次位列宁波第一、全省第三。一是加快推进精品线建设。二是扎实推进全面小康村和美丽乡村星级村“二村”创建。三是着力推进中心村、特色村和环境改造提升村“三村”建设。
稳妥有序、建管并重推进“农房两改”。一是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暂行办法修订意见》。着力规范农民公寓建设管理,突出镇级政府在项目建设和监管中的主体和责任作用,逐步使农民公寓审批分配从“先房后人”向“先人后房”转变。二是稳步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完成农房拆迁2450户、安置4700户,超额完成宁波下达目标任务。三是指导督促政府惠民项目建设。今年已新建成农民公寓项目11个,建筑面积20.9万平方米,住宅套数1386套,完成10万平方米年度目标任务的200.9%。
五、以智慧城管建设为重点推进城镇管理水平建设 创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城镇智能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一是全面实施全员全勤勤务制度。以勤务制度精细化带动城市管理精细化、队伍管理精细化为导向,在“两道”勤务模式基础上,梳理完成全体队员定岗定职定责的“三定”方案。二是完成“智慧城管”建设。三是健全完善绩效管理目标考核体系建设。
巩固“两道”示范路管理成果,深入推进其他市容秩序样板路创建。一是继续深化“两道”示范路创建管理。二是深入推进市容秩序样板路创建。
按照“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要求,完成中心城区马路市场专项整治。根据《慈溪市中心城区马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围绕“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工作目标,积极履行牵头部门职责,建立健全属地街道责任主体、局级干部驻场办公、相关部门联合执法的联动工作机制,分两批次完成三北夜市、担山夜市等六大马路市场整治,并积极探索建立属地为主的综合长效管理机制,区域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第二篇:推进卫星城市建设 加快构筑宁波现代都市
推进卫星城市建设 加快构筑宁波现代都市
昨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辉忠在余姚市泗门镇和慈溪市周巷镇、观海卫镇三个卫星城市试点镇调研时指出,卫星城市建设是构筑现代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坚持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新城建设与老城改造同步推进、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齐头并进、政策扶持与改革创新双轮驱动,齐心协力推进卫星城建设,在实现“两个基本”目标、建设“四好示范区”中带好头。
王辉忠和市委常委寿永年,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剑波等实地考察了泗门镇、周巷镇、观海卫镇的市容环境,称赞三个卫星城市建设面貌变化很大,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初步展现了新城的新气象。王辉忠一行察看了幼儿园、中学、医院、农民公寓等扩建新建工程和重点商贸项目,对这些民生实事工程和产业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卫星城市加大力度,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早日发挥卫星城市的带动辐射效应。王辉忠一行还考察了泗门镇谢家路村,勉励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保持永不满足的创业激情,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过上更好更富裕的生活。
调研期间,王辉忠听取了三个卫星城市试点镇建设情况汇报。他说,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卫星城市试点镇决定以来,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卫星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规划编制、管理权限下放等工作基本完成,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经济社会有了新发展。希望卫星城市试点镇再接再厉,发挥优势,早出形象,在构筑现代都市中作出更大贡献。
王辉忠强调,八个卫星城市试点镇是城市的次中心,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谋划推进,带动辐射周边区域,公交、水电、路网等向附近延伸共享。要坚持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融合发展,推进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城市经济,引进要素资源消耗少、产出效益高的好项目、大项目,“以亩产论英雄”,改变传统的“村村办厂、乡乡冒烟”格局。要坚持新城建设与老城改造同步推进,严格执行规划,按照轻重缓急布局建设项目,扎实推进农房两改,挖掘土地资源潜力。要坚持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齐头并进,加强医疗卫生、学校、路网等公共设施建设,实施污水纳管、垃圾分类等集中处理,强化街容街貌管理,提升卫星城市建设的品位。要坚持政策扶持与改革创新双轮驱动,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鼓励卫星城市建设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破解用地难、融资难等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子。
第三篇:宁波构筑现代都市2015年目标
宁波构筑现代都市2015年目标:中心城区面积达300平方公
里
宁波制定《宁波市加快构筑现代都市行动纲要2011-2015)》投资约1.2万亿 加快建设50个
重点功能区块、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国宁波网
2011年04月12日 07:37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
“六个加快”重点项目——中心城重点区块(加快构筑现代都市“50100”工程重点区块建设计划)图例
记者昨天从市建委获悉,为加快构筑宁波现代都市发展格局,我市制定了《加快构筑现代都市行动纲要(2011-2015)》。根据《纲要》,我市将全面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加快推进“50100”工程,着力推动城市发展由注重规模扩张、形态建设向注重功能提升、内涵发展的战略性转变,通过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努力,把宁波建设成为空间布局合理、要素配置集约、城市功能发达、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的创新创业之城、品质宜居之城、国际港口名城。
同时,围绕构建“一核两翼多节点”网络型现代都市的战略目标,使宁波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更加科学,城市生活更加美好。“到201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要达到300平方公里以上,城市化率达到70%。”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五年后要实现六个目标
根据《纲要》,到“十二五”末,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将基本实现六方面目标。
城市布局网络化。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融合互动发展,“三江六岸”综合开发成效明显,东部新城、南部新城、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等重点区块建成,中心城区辐射服务功能显著提升。都市区南北两翼新城新区新面貌突显,卫星城市建设进展顺利。“一核两翼多节点”的网络型都市区新格局基本形成。
城市功能高端化。建成一批高品位、辐射力强的城市综合体和产业新基地,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基本形成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都市型产业体系。
城乡发展一体化。成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到2015年,全面小康村达480个以上,建成200个幸福美丽新家园(社区)。形成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生态保护一体化、要素配置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民生保障一体化的新格局。
基础设施现代化。市区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30%,建成完善防洪排涝、给排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网络,建成安全稳定可靠的城乡给水、能源供应设施网和环保设施网。
城乡生活品质化。以争创最佳人居环境城市为目标,着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到2015年,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内河治理率达到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0%以上。
城市管理精细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更为健全,“数字城管”系统更加完善,实现与相关部门和专业单位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基础设施运营养护管理加强,城市管理范围进一步拓展,基本实现市区范围和行业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海曙重点开建7个区块 天一阁广场明年建成
鄞奉路滨江商务居住区:东临奉化江,南至丁家桥,西至南塘河,北至萧甬铁路。2015年建成一期区块,开工建设二期区块,基本建成为以居住和商务为主的滨江综合性片区。
莲桥街历史街区:东起小沙泥街住宅小区,西至开明街解放南路,南至灵桥路,北至大沙泥街。2014年建成为集商业、办公、居住于一体的历史街区。
月湖西区历史街区:东起偃月街、共青路,西南至护城河,北抵中山西路。2012年建成天一阁广场,2015年基本建成为体现宁波传统文化的商务休闲历史街区。
伏跗室永寿街历史街区:东至孝闻街,西至文昌街,南至尚书巷,北至西河街。2015年建成兼具文化、商务等功能的历史街区。
南塘河历史街区:东到规划路,西起南塘河,南至新典路,北临尹江岸路,规划用地面积8.85公顷。2012年建成为集历史古迹、旅游观光、文化休闲、民俗商贸于一体,体现宁波江南水乡城市特征的传统商贸街区。
孝闻街区:东起解放路,西至孝闻街,南到中山路,北临永丰路。2015年建成兼具文化、商务等功能的城市功能区块。
铁路宁波站(南站)综合客运枢纽区块:东南至南塘河,东北至长春路,西至环城西路,西南至南苑街,北至柳汀街。重点建设铁路南站枢纽等重大项目。2015年基本建设成为以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功能的集商业商务、休闲游憩、生活居住的城市复合功能区。江东重点开建6个区块 2015年建成东外滩走廊
东外滩文化走廊:东至江东北路,西至甬江,南至中山东路,北至通途路。重点建设和丰创意广场、宁波财富中心等项目。2015年基本建成创意文化产业基地和滨江休闲基地,形成集生态、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功能集聚区。
江东核心滨水区:东至箕漕街,西至江东南路,南至百丈路,北至中山东路。2015年基本建成以金融保险、商务为主,酒店宾馆、文化娱乐、商务公寓于一体的功能集聚区。
宁穿路综合商务旅游休闲区:东至世纪大道,西至福明路,南至后塘河,北至惊驾路。重点建设宁波市旅游中心等重大项目。2015年基本建成融购物、娱乐、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集聚区。
江东西北部区域:东至中兴路-中兴北路,南至中山东路,西、北至江东北路、通途路、曙光北路。2015年基本建成集居住、商务商贸、社区服务为一体的高品质示范区。
甬江南岸区块:东至中兴北路,南至曙光北路,西至通途路,北至甬江。2015年基本建成高品质中高档国际住宅区。
江南都市商务区:东至桑田路,西至中兴北路,南至通途路,北至滨江大道。2015年基本建成集商务办公、特色商贸、生态景观等于一体的功能集聚区。
江北重点开建6个区块 2014年完成火车北站搬迁
甬江北岸区块:东至世纪大道,南临甬江,西至湾头姚江,北至宝成路延伸段。2014年完成火车北站搬迁,2015年区块拆迁基本完成,沿甬江绿带及景观、安置房项目基本建成,现有工业码头遗迹得到充分挖掘,成为现代都市文明与近代文化传承交相辉映的城市新标志区块。
姚江北岸区块:东起萧甬铁路,西至前洋绕城高速,南临余姚江,北至北外环。今年启动建设奥体中心等项目,2015年基本形成集商业商务、行政办公、居住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新区。
湾头休闲商务区:南起环城北路,西临余姚江干流,北、东两面紧靠余姚江支流。2015年基本形成以休闲、商务、旅游、娱乐、购物、健身、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档休闲商务区。
江北中央商务区:位于三江口滨水核心区,东至人民路,西到大庆南路区域,南抵车站路及桃渡路,北面以生宝路为界。2015年成为充分展现东方商埠历史韵味和创新特色的标志地段。
宁波铁路北站货运枢纽:位于江北城市工业功能区西南侧。2014年建成为面向长三角南翼的铁路货运枢纽。
老外滩延伸区块:东至庆丰桥,西至金丰广场南路,南至甬江,北至白沙路。2013年建成为集旅游、创意、餐饮、时尚及物流贸易等产业的新兴城市功能区块。鄞州重点开建2个区块 南部新城2015年全面建成
南部新城:位于市区南端,东靠沿海大通道,北面紧邻杭甬高速公路,规划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2015年全面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态休闲、宜居宜业的新城。
长丰滨江休闲居住区:东起天童北路,南至杭甬高速,西北紧邻奉化江。重点建设舟宿夜江等项目,2015年基本建成以居住为主,兼容商务、休闲、旅游等功能的滨江综合片区。
镇海重点开建5个区块 郑氏十七房要成4A级景区
镇海新城:东至东外环,西至329国道(世纪大道),南至甬江,北至绕城高速。2015年基本建成为高品质的行政、商业、商务、居住等功能的综合性新城区。
郑氏十七房文化旅游区:东至北大路,西到329国道,南至开源路,北至澥浦大河。重点建设十七房景区、民营经济产业基地等项目,2015年基本建成为国家4A级景区和民营经济集聚区。
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枢纽港:东至甬江入海口,西至威海路,南至古海塘,北至灰鳖洋。2015年基本建成为面向华东及中西部的大宗货物物流、贸易枢纽港和信息管理中心。
大学科技园:位于望海路以东、东外环路以西、雄镇路以南、中官路以北围合范围。重点建设休闲大本营、万科城等项目,2015年基本建成为宁波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创新资源聚集和辐射基地。
九龙湖旅游度假区:东至329国道,西至江北区界,南至汶骆路,北至慈溪界。2015年基本建成为集生态度假、宗教旅游、乡村旅游、商务交流、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都市郊游度假综合体。
北仑重点开建3个区块 梅山岛形成“全岛都市化”
北仑滨海新城(春晓):位于北仑区春晓镇的滨海地带,重点建设洋沙山景区、森林体育公园等项目。至2015年,先期启动区块基本建成,大规模开发的框架基本拉开,城市生活功能基本具备,人口逐步集聚,集休闲旅游、宜居宜业、魅力时尚的现代化滨海新城轮廓初现。
北仑西部城区:位于北仑甬江南岸,至2015年,先进制造业基地基本建成,生产性服务平台建设启动,滨水宜居城区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
北仑滨海新城(梅山):位于北仑区梅山岛,2015年初步建成为港航商务之都、魅力时尚之城、生态休闲之岛,形成“全岛都市化”的发展基础。
-特别提示
东部新城、高新区、东钱湖的发展目标也已确定
东部新城区块:东至东外环路,西至世纪大道,南至铁路,北至通途路,规划区域总面积15.85平方公里,是宁波市未来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重点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至2015年,8.45平方公里核心区全面建成,东片区7.3平方公里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
宁波国家高新区区块:东邻东外环,南邻通途路,北至甬江,西至福明路和世纪大道。2015年基本建成为自主创新的引领区、科技企业创业的核心区、高新产业发展的示范区、和谐发展的科技新城。
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区块:位于东部新城南侧,鄞州投资创业区东侧,包括东钱湖镇和周边8个村,规划面积约230平方公里。着力打造以“现代本土风格、水岸休闲生活”为特色的东钱湖时尚水城。到2015年基本建成为国家级生态型旅游度假区,长三角著名的休闲度假基地和华东地区重要的国际会议基地。
宁波机场与物流园区(宁波综合航空枢纽港)区块:规划范围东至机场路,西至秋实路,南至庆元大道,北至鄞县大道。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初步打造成集航空枢纽港、物流经济区、综合商务区于一体的航空城。
东南商报记者林伟 通讯员吴培均
第四篇:创新理念加快现代都市畜牧业发展
创新理念加快现代都市畜牧业发展
----专访淄博市畜牧兽医局局长张洪范
淄博市作为山东的老工业城市,农业发展一直比较薄弱。而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肉、蛋、奶等畜产品,一直依靠外来输入保障供给。近几年,淄博市畜牧业以转方式调结构、加快现代都市畜牧业为导向,以确保全市无疫、城乡吃上放心的肉蛋奶和畜产品安全为目标,经过几年的发展,除满足淄博市城乡居民供给之外,还实现了畜产品输出供应。畜牧业已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近日,记者独家采访了淄博市畜牧兽医局局长张洪范。
张洪范告诉记者,今年是十二五的奠基年,未来五年,淄博市将按照突出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的原则,大力发展畜牧业。到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7万吨、12万吨、24万吨,畜牧业产值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35%以上,建设畜禽标准化示范基地200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畜禽养殖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达到65%,畜禽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公共卫生、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三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初步建立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突出区域优势发展特色现代畜牧业
张洪范指出,现代畜牧业得以有效建立,必须突出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在淄博,业已形成高青县山东黑牛、临淄良种生猪、沂源县沂蒙黑山羊为代表的版块优势;和奶业、林下养殖、高青肉鸭、桓台
优质肉鸡等四大产业化项目。
张洪范说,到2015年,高青县牛存栏量35万头,其中山东黑牛25万头,年育肥山东黑牛20万头,出栏10万头,初步搭建起从山东黑牛品系优化保纯、品质繁育到犊牛育肥、屠宰加工,从秸秆青储、沼气发电到沼渣肥田、绿色种植,从皮革加工、皮衣皮件到牛骨牛血加工、生物制药和养生保健品的链形网络化产业体系,全县肉牛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临淄区良种生猪存栏量达到45万头,全年出栏60万头。以齐美斯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公司+农户”为养殖基地,逐步建成国家级生猪产业优势产业区。沂源县山羊存栏50万只,其中沂蒙黑山羊存栏30万只。建设国家沂源山羊品种保种基地项目,建设沂源黑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沂源红山羊保种选育工作,建设沂源红山羊原种场和沂源黑山羊良种繁育示范基地。
到2015年,全市奶牛存栏达到8万头,其中高青、桓台、临淄主产区奶牛存栏达6万头,依托山东得益乳业、山东康智多公司,新建存栏3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奶牛饲养场(区)30处,改扩建50处,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牧场10处,建成20处无公害奶源基地。林下养殖面积达到50万亩,放养土杂鸡数量达到500万只,通过成立合作社、注册商标等组织形式,使山鸡蛋进入省内外各大超市。建立高青县年出栏肉鸭5000万只和桓台县年出栏肉鸡2000万只的产业化项目,通过延伸产业链,最终形成集饲料加工、肉鸡鸭养殖、屠宰加工及食品生产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强化品牌建设加快现代都市畜牧业进程
张洪范说,淄博市畜牧兽医局将围绕重点产业和优质产品,鼓励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组织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争创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加大畜牧特色产业支持力度,挖掘畜牧业发展潜力,培育新的增长点,重点支持一些优良畜禽品种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开发。
目前,全市已有“山东黑牛”、“沂源黑山羊”等具有淄博地
方特色的优良畜禽品种,及“得益乳业”等品牌畜产品生产企业。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和地理标志认证产品达到10个。在三聚氰胺事件以后,淄博市得益乳业更是凭借其优质的奶源、纯天然无添加及领先全国的低温奶加工技术,在2010,由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发布的“2010年液态奶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蝉联全国消费者满意度第一称号。
加大监控力度保障畜禽产品安全
张洪范强调,畜禽产品安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必须高度重视。近年来,国际国内防控形势严峻,口蹄疫、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病时有发生。淄博市畜牧业切实加强领导,落实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了疫病防控体制机制,加强疫病免疫效果监测、对免疫不合格的畜禽立即补免,连年保持了完成省防指下达任务和存栏畜禽免疫率两个100%,全市连续五年被省防指评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先进单位。
加强兽药、饲料的监管工作,从源头抓起,确保流入市场的兽药、饲料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活动,奶站整治、“瘦
肉精”整治、兽药残留整治等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强了畜禽养殖场、畜禽运输途径、畜禽交易市场监管力度,加强了产地检疫工作,特别是在奥运会、全运会、世博会和在淄博市举办的省运会、亚青赛期间,加大监管工作,切实保障了畜产品安全。在桓台县设立产地检验模式,在张店区设立畜禽产品报检中心,在周村设立远程监控系统,从养殖到运输再到市场,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设立了稳固保障。
第五篇:长春:现代都市农业情况
长春:现代都市农业情况
长春是吉林省省会,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幅员面积2万平方公里,辖6城区、4(县)市和3个国家级开发区,总人口753万,其中农业人口423万。长春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地处东北平原腹地,农业在全市经济中举足轻重。从2008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明确了“以服务城市、改善生态、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围绕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拓展农业发展空间,调整优化城区农业产业布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依托城市的资金、科技、人才、信息和市场优势,通过城乡互动、优势互补、产业互融,构建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的现代都市农业综合体系,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举措,有力地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快速发展。
一、主要做法
1、科学制定规划,合理确定区域布局。抓住“长吉一体化”发展机遇,从全局统筹城乡发展,研究制定了全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致力于打造具有东北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各城区、开发区都结合各自
1区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编制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计划,建设各具特色的都市农业优势产业带。近年来,重点建设了长吉南线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带、长吉中线生态旅游和现代农业产业带、长吉北线农产品加工及现代物流产业带;围绕主要交通干线,打造了长白西线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带、302线设施农业产业带、长营高速生态农业产业带等各具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带,促进了都市农业项目集中摆放、产业集群发展,初步实现现代都市农业在优势区域内率先突破,进而带动全市整体提升。
2、培育优势产业,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城市近郊实施了退出普通粮食生产和传统畜牧业的“双退出”战略,适应当前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重点培育四大新兴主导产业,加快形成精品、特色、集约、高效的种植业新格局。一是做大蔬菜产业。启动实施了“万顷蔬菜基地建设”工程,建有规模以上蔬菜标准园区(50亩以上)511个,500亩以上大型蔬菜标准园区20个,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150万亩,总产量96亿斤,市场供应能力稳步提升,蔬菜生产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实现蔬菜生产产量、生产季节、生产品种、生产质量的多重突破。二是发展君子兰产业。把以市花君子兰为代表的新兴花卉产业作为城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重点建设了城区五个“百公顷君子兰种植园区”,目前,我市君子兰生产基地发展到20个,养兰1.5亿株,建设有3个大中型交易市场,创建了花卉高科技科研区,同时也带动了
2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三是壮大经济作物产业。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我市重点扶持和打造了20个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优先发展专用玉米、瓜果、烟叶、杂粮、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形成了一批具有北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四是开发食用菌产业。发挥粮食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优势,利用玉米秸标等副产物进行培养基生产加工,实现食用菌规模化、工厂化、专业化生产,打造具有国际标准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实行产业化经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3、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强化科技支撑。依托长春的科研优势,鼓励在长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都市农业建设,围绕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关键领域进行科技攻关,实行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在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适用技术上寻求突破。二是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在城区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大棚、规模化养殖场等设施农业,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在土地使用、金融服务、科技培训、投入补贴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推进农业工厂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三是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重点发展“智能”化大棚设施,研制和引进了多功能园田、棚室管理机械,推广大棚喷、淋、滴、渗灌与温控技术的覆盖范围,提高了设施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
4、抓好示范工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从长春实际出发,提出了打造“生态旅游城”的发展目标,依托长春“森林城”、3“汽车城”、“电影城”、“雕塑城”等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优势,大力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建设了一批休闲观光基地;扶持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点,打造完善一批生态餐饮服务点;开发了森林生态旅游、水上旅游、莲花山滑雪旅游景区、吊水壶风景区、龙湾山庄、世界风情园、民俗大观园等生态旅游项目。到去年底,全市有一定规模的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企业已发展到95户(其中国家级示范企业2户),资产总额22亿元,年营业收人7亿元,上缴税金2500万元,从业人员7200人,年接待能力32万人。同时,会展农业也发展较快,多次成功举办了农博会、君子兰节等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展会。
5、强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将其摆上突出位置,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举措,实施重点推进。从2010年开始,相继出台了《加快君子兰产业发展的意见》、《扶持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强有力地推动了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去年,我市又下发了《长春市城乡双向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深入实施“三动战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向都市农业合理流动。
二、存在问题
我市现代都市起步较晚,尚处于处级阶段,水平不高,发展不快。一是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没有形成成型的发展模式,旅游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的规划和开发比较滞后,层次较低,现代都市农业的生态、社会功能发挥得有限。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设施等生产条件亟待改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水平不高,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市场组织化程度有待加强。三是在体制机制方面还有一定的制约。土地仍然是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土地流转制度不够完善,一些都市农业项目建设中存在用地紧张。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第二大支柱产业,龙头企业较多,但是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连结不够紧密,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四是城乡二元格局没有打破,城乡融合度不高,要素没有得到合理流动配置。城市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优势没有对周边农村发挥出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近郊农村仍然没有完全从传统农业中摆脱出来,干部群众的市场意识、全局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还不强,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解放。
三、今后打算
按照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设想,今后我市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将围绕建设生态、和谐、绿色、宜居城市,打造绿色食品名城。依托中心城市的资金、科技、信息和市场优势,积极探索以城市生态保护、市民观光休闲为特色,以农业高科技武装
5的园艺化、设施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集生产、服务、观赏、消费为一体的经济和生态等多功能并存,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坚持规划引领,做好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与城市规划的衔接,与城市建设和发展相匹配;坚持质量效益并重,注重发挥都市农业在改善生态环境、增添城市景观、促进劳动就业、传承农业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坚持政策引导,运用更加灵活的支持政策,增强社会投资的吸引力和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活力;坚持创新发展,根据地域特点,规划发展具有北方特色的特别是适合我市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坚持市场运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发展新型农业市场主体,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要素向现代都市农业聚集。
到2015年,城区全部退出粮食种植和传统畜牧生产,特色、精品、高效农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城区农业实现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和生态多维功能转变,初步形成以特色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会展农业为主体,集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科技示范、休闲观光、生态保育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北方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城区农业增加值大幅增长,力争达到2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4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