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_(邱伟光_张耀灿)新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框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1、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四个概念的辨析。
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包括政治性的思想工作和非政治性的思想工作。
区别:含义不同,可得不是所有的思想工作都是政治工作,同样,不是所有的政治工作都是思想工作。
联系: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密切相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性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区别:前者的含义要宽一些,后者的含义要窄一些,侧重于思想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
联系:前者包含后者,后者体现前者。
2、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01年简述题1、99年简述题1 简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活动,剥削阶级社会也有思想政治教育,任何阶级都力图用他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影响全社会成员,从而巩固其统治;第二,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上其他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本质的区别。在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工作的一部分,是为实现党的路线、纲领服务的,是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人民,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动员人们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实践活动;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有泛指和特指,泛指人类所有阶级共有的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特指无产阶级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我们用特指的概念。
2、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联系与区别(09年简答题1)
1)区别
第一,含义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以人为作用对象,目的是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以思想政治教育者这一实践活动为研究客体,其目的在于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2)联系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的前提条件、基础和源泉。思想政治教育学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其建设和发展也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对这一实践活动的理性思维而形成的学说,离开了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最普遍的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它正确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离开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07年简答题1、08年简答题1)1)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特殊领域及其特殊矛盾
研究的特殊领域:研究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特殊矛盾:一定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依据,是发展的主要动因,制约和规定着其他矛盾。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矛盾,我们得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人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既受客观外界条件即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的影响,又受到主观内部因素如人的生理心理的制约。人的思想和行为受这两种因素的交互影响。另外还要研究人们的思想如何转化为行为,如何运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去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就揭示出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特殊规律。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研究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
学科特点:1)阶级性
反映本阶级的利益要求,同时其阶级性和真理性高度统一; 2)实践性
它建立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之上;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为了用它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性必须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3)综合性
首先表现在其在探讨研究时,对相关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进行多变量的综合考察;其次,表现在借鉴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研究。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5、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方法:1)文献法
一是用历史上的文献资料来研究当时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现今的状况,过去和现在之间的联系;二是收集当前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状况的材料。优劣:突破时间、空间的界限,研究不可接近的对象,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全面搜集资料,要注意鉴别真伪,对材料做综合分析。
2)观察法
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通过观察进行个案研究或典型研究,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或问题作出深入而细致的说明。
3)实验法
分为标准实验(实验组和控制组)和自然实验。
4)社会调查法
社会调查的方式: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和抽样调查。社会调查的具体方法:访谈法和问卷法。同时要注意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5)总结经验法
在总结经验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对经验的概括要注意全面准确以及有一定的层次性。
意义:1)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2)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3)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6、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指导
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例如:唯物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实践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等。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③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
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定了根本的目的和任务。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牢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2)坚持列宁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
①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的原理
②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
③结合经济工作做好思想工作、宣传鼓动工作
④开展共产主义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二)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指导
1)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思想来源于社会存在
揭示了思想来源于社会存在,人的自觉能动性表现为人的先进思想支配人的行为,成为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原理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论证概念、范畴、功能等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密切结合,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指明了政治对经济工作发展方向的保证作用,政治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这为确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目的、地位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的核心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毛泽东还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内容与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④党委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到议事日程,亲自抓思想问题,加强领导
建立和健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的原理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⑤提高党性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既阐明了党的思想建设的方针与意义,又对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普遍意义,提供了理论指南。2)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①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这为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社会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
这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和基本任务,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发展从 根本上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向保证;
③培育“四有”新人,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这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确定了根本任务,为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④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最主要的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这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需要,而且为其实现科学的领导管理提供根本保证; ⑤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这种因材施教的思想有助于我们克服“一刀切”、“一锅煮”的弊病,真正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团结和引导不同觉悟的人一起向上,共同进步。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7、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01年简述题2、09年简答题2)
(一)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99年 应用题 以社会意识的能动的反作用原理论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与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下面的内容+)
(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加速社会存在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延缓的作用。1)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思想
理论:①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存在的多样性,反映在人的头脑中,造成人的思想的复杂性;
实践:①全面考察影响教育对象思想形成、变化的外部客观因素,像人际环境、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等,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2)人的思想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理论:①人的思想创造性、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先进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落后的思想会阻碍和延缓社会的发展;
②社会要弘扬先进的思想,则能加大社会思想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能抵制错误思想的干扰和影响;
实践: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先进的思想、理论,以此武装人们的头脑,指导实践活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人的思想发展依赖于社会存在
理论:①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是人的思想发展的根本原因;②人的思想作为一种精神动力,要使它得以实现,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才能达到,人的能动作用,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实践:①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遵从客观规律,才能有效地转变人的思想,达到促进人们树立正确思想的目的;
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以物质资料为基础,凭借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手段,才能引导和帮助人们解决思想问题。
+(张耀灿版)指导意义:1)要分析人们意识产生的原因,了解其相应的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3)正确看待、估价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无用的。
(二)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1)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理论:①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中,经济关系起主导作用,政治、文化关系建立在经济关系之上,受经济关系 的制约;
②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的统一。实践:① 这一理论不仅与一切旧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者划清了界限,而且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思想的科学认识提供了理论指南;
②人的成长总是以现实的社会关系为起点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与协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使人的本质的改变符合生产方式变革的要求,与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2)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理论:①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单个人的发展,而是使全体社会成员都普遍地得到发展;包括:第一,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展(一方面揭示了人的才能多方面发展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揭示了人的才能发展的唯一源泉是人的能动的自主性活动);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发展。
3)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作用(02年
简答1 简述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①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科学实施教育活动
第一,人的思想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由此我们考察各种社会关系对人的思想的影响,有助于认识和把握人的思想形成的物质原因和社会根源;第二,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具体的、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本质的变化必然导致人的思想的变化,研究人的本质理论,有助于我们科学的认识人的思想的运动、变化的特点,动态、发展地科学认识教育对象;第三,人的本质是在社会交往关系中实现的,在教育活动中,信息越多,交往越广泛,就越能引导和帮助教育对象形成新的思想政治品德,使得能够遵循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规律科学地实施教育活动。②激发人的身心潜能,开发创造力,促进人的个性充分发展
人的身心潜能的开发,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任务必然要注重教育对象在个性和个性潜能上的差异,在普遍关心共性教育的基础上,把发展个性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任务。增强创造意识,开发创造能力,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③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施以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德的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保证、促进作用。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的理论在现今表现为培育“四有”新人。
(三)关于“灌输”的理论
(总)社会主义意识不会在群众中自发产生,共产党必须不断地向群众灌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提高群众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指导群众参加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
1)列宁关于“灌输”原理的基本思想
①工人阶级的实际运动不能自发地产生科学社会主义,而只能自发地产生经济主义和工联主义
②科学社会主义意识的确立必须依靠灌输
灌输理论的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必须依靠少数有教养、站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立场上的知识分子,亲自参加工人运动,对工人阶级的一些政治主张及争取自由进步的斗争经验进行总结,同时吸收前人优秀的思想文化遗产,进行改造,才能创造出来,并且从外部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使工人阶级树立阶级意识和政治意识,认清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以及自己的历史使命。
③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激烈斗争 ④无产阶级政党要重视理论和理论斗争,善于把革命理论和群众实践 相结合 2)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灌输理论
坚持向干部和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传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理论灌输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需要。当前,改革开放面临艰巨的任务和复杂的环境,广大干部和群众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完成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任务。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10年简答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基本思想 ①分清人民和敌人的概念
在现阶段,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都属于人民,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都是人民的敌人。②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产生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针对人民内部矛盾要采取民主的方法,即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针对敌我矛盾,采取专政的方法。③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不断地改革、调节而得到解决。
④提出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的主要任务
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发展经济、发展文化。
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的利益矛盾更加突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为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此理论为指导,正确对待社会矛盾,科学的分析和把握每一社会矛盾引起的思想冲突的物质原因和社会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做好矛盾的化解工作。
②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用教育疏导的方法。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学会倾听,实事求是,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使教育对象在教育活动中接受教育,开展自我教育,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自身分析、鉴别能力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的能力。
③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认真分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利益矛盾,正确对待暂时的困难,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张耀灿版)指导意义:1)这一学说是我们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原则、方法的直接理论依据,符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求的,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
2)在社会转型期,针对新的人民内部矛盾,要正确认识、努力化解各种社会利益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防止矛盾的激化;
3)深刻领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努力提高政策和策略水平,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形成化解社会利益矛盾的长效机制,使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五)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神文明标志着社会精神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社会主义发展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客观要求,它为物质 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用当前的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树立三观,提倡“五爱”,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大的素质,培养“四有”新人。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第一,提高人们对发展教育和科学的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宣传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增强新闻舆论的正面宣传效果,坚持稳定团结鼓劲的舆论导向;第四,正确认识继承与引进的关系;第五,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3)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作为根本的目的任务,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培育四有公民。
第三节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理论基础,反对错误的思想倾向
8、思想政治教育学应采取的态度和反对的错误倾向 1)坚持唯物史观,反对精神万能论与精神无用论
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反对无限夸大精神的作用,又不能贬低和忽视精神的作用。要尊重客观规律,正确的认识和处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发挥精神的能动作用。2)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反对空想论和机械论
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深刻认识和重大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否则会犯机械论的错误;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否则会犯空想论的错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和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宣传,提高人们识别和抵制否定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使人们坚持社会主义而不脱离社会主义。
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既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又立足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情况。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是超越这个阶段。3)坚持人的本质理论,反对人的本性自私论
社会主义人的本质是集体主义,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个人主义完全相对立。第一,这种观点混淆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区别,把人的本性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进而把人性混同于动物的本能;第二,这种观点否认了人的本质的历史性。自私的观念只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不存在自私的观念。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类终将同私有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第三,这种观点把剥削阶级的本质归结为普遍的人的本质,抹杀了人的本质的阶级性。这种观点否认了不同的阶级之间的本质区别,否认了工人阶级的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本质。4)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左”与右的两种错误倾向
警惕右,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宣传党的基本路线,积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把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长期坚持下去,使我们党和国家永不变色。防“左”就是防止以政治运动代替人民内部思想问题的解决方法,“上纲上线”,挫伤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继承与借鉴
第一节 正确处理继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的关系(02年简答题2 简述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9、简述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优秀传统;一种是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我们经常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主要是指后者。
2)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前一时期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和传统作为基础的,离开了这个基础,就是去了其继续前进和发展的条件,就不可能产生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割断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就会丧失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②发展是继承的目的和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继承,应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当前的历史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内容进行批判,抛弃落后的方面,吸收其科学的方面,这一过程就是扬弃的过程,即发展的过程。不发展就不能更好的继承,便不能前进。
我们主张超越型的继承,反对保守型的继承。继承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势必会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必然会丰富其优良传统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继承、超越、再继承、再超越的无限循环中不断向前发展的。3)正确处理借鉴和创新的关系
①借鉴是创新的基础。借鉴是取长补短,促进自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包含:一是在理论构建上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在综合应用中着力创新;二是在实际操作上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知识研究成果等。在借鉴西方文化时,反对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必须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在二者的相互统一中孕育成长。创新离不开对外来先进成果的借鉴,将借鉴和创新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②借鉴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创新。借鉴是创新的出发点,首先要研究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可借鉴性特点,悟出道理以指导今天的创新;其次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大胆吸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切有益的成分,坚决摒弃反映资本主义本质的东西。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借鉴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发展、创新。
第二节
对剥削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借鉴和利用
10、对剥削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借鉴和利用
(一)对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批判继承 1)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
①在道德教育的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 ②在德育的内容上,注重目的性和针对性;(以家庭为中心,注重社会教育,注重环境教育,重视立志教育、注重修身为本,其理想人格是“圣贤”、“君子”,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是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主义思想等)
③在道德教育途径上,重视教书育人,训教合一;
④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
2)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局限性 ①单纯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缺少必要的省察和研究;
②公私德不分,重私德轻公德;
③重规范,轻人格,重共性,轻个性的倾向。3)对我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古为今用”的思考
①突出“德育首位”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保证。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大计; 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③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建立合力网络,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育人效果。
(二)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批判借鉴 1)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
①在思想道德教育目的上,强调个性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②在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上,坚持以人道主义为基础; ③在道德教育过程上,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④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倡导情感和理性相结合。2)正确分析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局限性
①它是以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为基础,来研究人们的需要、动机、目的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的;
②它从抽象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出发,其理论观点带有浓厚的历史唯心主义色彩; ③它的许多方法是形而上学的。
补: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比较 A 从本质上看是不同的
a 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历史唯心主义、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思想体系为指导思想,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为根本的指导思想;
b 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调和劳资关系,训练笼络一批雇佣劳动者,以取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我们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素质,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极性,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 对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正确态度是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
3)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洋为中用”的思考 ①借鉴别国经验,重视思想道德教育;
②更新思想道德教育观念,丰富道德教育内容; ③发展道德思维,培养道德能力。
第三节
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和发展
11、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和发展 1)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
2)马、恩、列、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贡献
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了根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原理,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②革命导师关于青年的一系列论述,为我们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思想 武器;
③列宁、斯大林等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论述,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
①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人们头脑的传统
②实事求是的传统
③平等待人的民主传统
④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
⑤以身作则的传统
⑥群众路线的传统
⑦全党动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管的传统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
第一节—第五节
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
12、简述思想和行为范畴(08年简答题2 简述思想和行为范畴以及二者的联系)1)思想及其表现形式
思想是主体对自身的社会存在及其与周围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主观反映,是为了适应主体生活的需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大脑对输入的外界信息自觉进行整合后的产物,它属于精神、意识现象的一部分。
思想的表现形式有思想认识和思想意识,其中,思想认识主要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意识主要有动机、理想和品质。2)行为及其分类
人的行为是指为满足需要而采取的一连串行动所组成的作为。按行为的意义不同可分为生理性行为、操作性行为和价值性行为;按行为和目标的关系可分为目标直接行为与目标间接行为、目标持久行为与目标改变行为;从社会交往角度可分为“匿名交往”行为和“非匿名交往”行为;从利益相关性角度可分为交易合同行为与非交易合同行为。
3)思想和行为的关系
+(张耀灿版)区别:含义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学所讲的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包括部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情感意志等成分;行为是指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
(邱伟光版)联系:①思想支配行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 ②行为反映思想,人们通过分析行为来了解该行为的思想动机;
③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先行的行为实践是新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④思想和行为之间联系的关系可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第一,思想正确,受客观环境和条件的限制而行为发生偏差;第二,思想正确,导致行为正确;第三,思想不正确,但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导致行为正确;第四,思想不正确,导致行为错误;
⑤思想转化为行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外部条件是指思想转化为行为的环境支持因素,内部条件是指思想表现为行为必须通过动机、态度等环节,缺乏这些环节,思想作为理性认识并不能直接对人的具体行为起作用。像思想动机转化为行为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一定的文化观念、价值准则的作用,二是合适的行为方式选择,即选择相应的行为方式。
启示: 帮助克服思想和行为不一致的矛盾,使人们达到思想和行为的统一。
13、简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范畴(09年简答题4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作用关系)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含义
教育者是指经过专门训练,能有目的和按计划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受教育者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2)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有:
①设计和组织作用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根据教育对象的状况设计教育计划,确定教育内容,引导受教育者参与教育活动,在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轮作参考; ②疏导作用
教育者为使教育活动产生明显的教育效果,通过疏导,使受教育者能讲真心话,弄清真实思想,实现引导的目的;
③激励作用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加强激励,引发受教育者的政治热情和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
④转变作用
通过教育活动,转变受教育者的错误观点;
⑤示范作用
教育者通过身教与言教相结合,以自己的良好行为作示范,使受教育者将内容融入自身。
3)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有:
①能动作用
第一,受教育者能主动地配合教育者实施教育计划,完成教育任务;第二,能以自己的特长去影响教育者,帮助教育者提高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第三,以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准则,有选择地接受教育者施加的影响;第四,能动地把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行为;
②检验作用
受教育者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可以体现和检验教育的效果;
③促进作用
第一,受教育者积极参加和配合教育者,促进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第二,帮助和支持教育者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4)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 两者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A 区别(对立):
①含义不同
见上面内容
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处于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者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处于主动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③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承担的任务和活动方式不同。教育者主要是设计教育方案、开展教育活动、评估教育效果等,受教育者主要是学习,通过接受教育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能力素质,实现社会化。B 联系(统一):两者统一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①两者不可分离,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两者相互依存,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条件;
②两者在教育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前面两者各自的作用);
③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活动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达到育人和成才的目的,这是一种最高形式的统一。
启示:注意研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双边互动规律;有助于教育者正确对待自己的教育形象;有助于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14、内化和外化范畴(09年简答题3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化和外化的关系)1)内化及其基本环节
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帮助下或在其他社会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己的个人意识,使个体相信、接受和遵守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而且自愿将这些要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与行为依据的过程。
内化有注意、理解和接受三个环节组成。注意的条件主要有:主观上,第一,个体需要的指向和表现程度;第二,特殊情感;第三,兴趣;客观上,第一,比较强烈 的刺激作用;第二,富于变化的刺激作用。理解的三个层次是改述、归纳和外推。理解和接受的条件有:第一,外部刺激信息具有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第二,外部刺激信息基本符合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第三,外部刺激信息的表达方式方法较好;第四,是否符合个体的心理特征也会影响对外部刺激信息的接受。2)外化及其制约因素
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个体意识转化为良好行为,并多次重复良好行为使其成为行为习惯,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的过程。外化的内部制约因素是个体的价值观对行为动机的评判和行为方式的选择;外部制约因素有:第一,内在思想动机外化行为要合时宜;第二,从众效应的影响等。3)内化与外化的关系 A 区别(对立):
①含义不同
见上面内容
②两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不同的阶段;
③两者的作用不同。内化是将外在的社会意识、思想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外化则是将个体的思想动机转变为外在的行为,即内化是输入,外化是输出;
④两者的成果不同。内化的成果是使人形成新的思想,外化是使人产生新的行为; ⑤两者所用的方法不同。内化主要是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方法来完成,外化主要通过动机指导行为的方法进行。B 联系(统一):
①两者的基础相同,两者的基础是实践活动,离开了实践活动,既谈不上内化也谈不上外化;
②两者的目的相同,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良好的行为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时间上来说,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表明不同的阶段;从空间上来说,内化中有外化,外化中也有内化。
启示:要把理论讲透,同时重视实践的反馈作用。
15、疏通和引导范畴(99年简答题3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全面贯彻疏导方针)1)疏通与引导的基本含义
疏通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人们把各种意见和观点充分表达出来。引导是指在疏通的基础上,支持和弘扬正确的思想观点,反对和批评不正确的思想观点,并注意把其中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轨道。
疏通和引导是辩证的统一,疏通是引导的前提,引导是疏通的目的疏而不导,错误思想就会放任自流。
2)正确处理疏通与引导的关系 ①正面教育和反面批评的关系
正面教育就是从内容上要灌输正面的道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从形式上注重说服教育,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信服。
反面批评对错误思想进行辨析加以否定,并限制这些错误思想观点继续扩展不良影响。
正面教育和反面批评都是引导的必要手段,正面教育是基础,反面批评是辅助,两者在具体教育活动中,表现为表扬和批评。②立与破的关系
立是指要注重建设,提出新理论,倡导新观念,创造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实质是建设;破是指批判错误思想,否定落后观念,实质是批判。
没有建设,一味批判,必然导致虚无,达不到教育目的;光有建设,没有批判,建设也会缺乏良好的外部支撑、建设基础和发展空间,也达不到教育目的。现今我们处理立与破的关系,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同时,关于立与破的标准问题,不同的时期会不同,要与时俱进。③疏通与堵塞的关系
堵塞是引导的特殊手段,是疏通的必要保障。
第一,要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以执行法纪为辅,即借助一定的目标、理想或价值观,对人们进行启发,以逐步导向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堵塞不是目的,堵塞最终是为了引导;
第二,一方面要允许人们把不同意见、错误观点表达出来,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又不能疏而不导,要禁止某些错误观点,要事先进行理论研究,用正确的思想观点取代,不能搞形式上的堵塞;
④在疏通基础上的引导要注意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第二,注意及时支持和肯定人们的正确思想,促使其巩固与发展。在行为前指明目标要求,在行为后进行反馈评价;第三,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引导手段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对一般的错误用批评教育手段引导,对违法行为应依法处理,同时伴之以教育。
16、教育与管理范畴(01年简答题4 简述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的关系)1)教育与管理的基本含义
教育是指依据一定的事实、道理去影响人的意识与行为的一种实践活动。
管理是指运用一定的规章、规范等实现的制度管理,是通过行政、纪律和法律的手段去约束人的行为的一种实践活动。2)正确处理教育与管理的关系 A 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区别:含义不同。
教育是指依据一定的事实、道理去影响人的意识与行为的一种实践活动。行政管理是指通过行政途径,运用奖励或惩罚等制度激励的手段,对人们的行为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引导、调节和控制。
联系:①思想教育可以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第一,思想教育通过正面说理,提高人们的觉悟和认识,为顺利进行行政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第二,通过思想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和增强主人翁思想和责任感,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第三,在行政管理中,渗透思想教育,使人们不断确立与端正社会态度。
②行政管理可以增强和巩固思想教育的效果。行政管理是思想教育的必要条件,它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们的种种要求加以条文化、规范化、制度化,保证了思想教育基本要求的实现。行政管理中所包含的竞争激励机制,能够增强、巩固、扩大思想教育的效果。
(总)教育离不开管理,否则,会显得苍白无力,事倍功半;管理也离不开教育,否则,就变成简单粗暴或惩办主义。应当从严格管理着手,从提高觉悟着眼,将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有机统一起来。B 奖励与惩罚的关系
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惩罚主要指口头批评、纪律处分等。要坚持以表扬为主,表扬要多于批评,以奖励为主,以惩罚为辅,奖惩相结合的原则。原因是:第一,批评指责过多可能使人感到无所适从,不能指导人们产生良好的言行;第二,过多的批评会使人产生挫折感,产生隐蔽的对抗行为;第三,单一使用批评惩处方法,容易导致简单粗暴或惩办主义,有可能会成为发泄个人情绪的工具。
17、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
1)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含义及其主要形式
物质鼓励以货币或实物奖励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励人们积极地、创造性地、自觉地工 作。精神鼓励以表彰积极劳动与道德行为等形式表现出来,一类是形式化的精神鼓励,一类是实质性的精神鼓励。
2)正确处理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关系
区别:两者在表现形式、满足需要的种类和层次方面是不同的,不能用一种代替另外一种。同时在进行鼓励时,要注意消除来那个中鼓励的消极影响。
联系:①物质鼓励中包含着精神鼓励与道德评价的因素,表明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某种行为和行为结果的肯定,是对人们贡献的奖赏;
②精神鼓励也包含有物质鼓励的成分或以一定的物质利益为基础,并且还会有效地调整人们对物质鼓励的主观满意程度。
③精神鼓励能通过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自信心等方式,使精神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实践活动。
怎样做?第一,鼓励要及时,缺乏实效的鼓励不仅会失去效能,而且会适得其反;第二,鼓励或奖励要奖人所需与鼓励行为动机相结合;第三,奖励既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又要因人、因时、因地、因条件而对方式方法有所调整。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第一节
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规律
18、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规律
(一)思想政治品德及其结构
思想政治品德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言行规范行动时,集中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思想政治品德系统是一个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的三维立体结构。其中,心理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基础因素(形成的发端、发展的动力、形成的条件);思想是思想政治品德的核心因素(联结心理和行为的纽带、社会内容、决定性质和方向);行为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外显因素(外在标志、直接任务、客观内容)。
(二)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 1)内在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
是在一定外界环境决定作用的影响的条件下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心理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
知是指思想政治品德认识,是形成过程的基本发端。情是指思想政治品德情感,是行为的推动力。信是指思想政治品德信念,是行为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意是指思想政治品德意志,对形成发展过程起调节、监督、控制作用。行是指思想政治品德行为,是形成过程的具体目标和一般归宿。
知是情、信、意的基础,是行为先导;情是知、信、意的催化剂,是行的推动力;信是知、情、意的“合金”,是行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意是知、情、信的必然体现,是行的杠杆;行是知、情、信、意辩证运动的外在表现和一般结果,是进一步强化、巩固知、情、信念的基础。2)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
一方面,社会环境荣国社会实践影响制约每个个体,社会环境决定人的思想政治品德面貌;另一方面,个体思想政治品德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产生的影响,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积极地、能动地改造社会环境。因此,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于发展的外部制约过程,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由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决定作用和人对社会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所构成的双向互动过程。总之,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经过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品德诸要素不断平衡发展和协调适应,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的循环发展,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要求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内在转化与外部制约的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
(三)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1)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观因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结果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客体因素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影响的大小在于主体因素对客体因素的吸收、筛选、消化、应用状况,在于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主客体因素的相互平衡、相互协调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实现的。客体因素的影响通过社会实践与主体相联系,达到主客体的相互协调与平衡,使主体获得思想政治品德认识,认识又投入到社会实践中,转化为实际的行为。然后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评价反馈,开始新一轮的住客体因素的平衡协调运动,获得更高的认识,转化为更高水平的行为,实现螺旋式的上升。
2)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
一方面,是在社会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下,主体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要素之间,在发展方向上由不一致到一致,在发展水平上由不平衡到平衡,由相互不适应到相互适应的矛盾运动;
另一方面,是主体当前对一定的社会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的反映,同主体原有的思想政治品德状态之间的矛盾斗争和转化运动。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和特点
19、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和特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是一个由相互作用的“四个基本因素”、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和相互渗透的“四个基本环节”构成的立体动态结构。1)四个基本因素 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介体)、社会环境及其所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环体)。2)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内化阶段:教育者首先把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灌输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有选择地接受这些教育影响,并转化为个体意识和动机; 第二个阶段—外化阶段:促使受教育者把个体意识和动机转化为良好行动和行动习惯; 第三个阶段—反馈调节和重新教育阶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联系,对个体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评价,以便通过反馈进一步调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实施“两个转化”的行为,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3)四个基本环节
一是确定教育目标和制定教育计划,二是选择教育机制(集体教育、教师示范、自我教育等),三是指导受教育者践行社会要求(灌输社会要求,提高个人认知水平;激发驱动因素;引导知行转化并形成良好习惯);四是总结检查。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
1)社会性和可控性
2)集体性和实践性
3)严格要求与个性发展 4)教育和自我教育
5)长期性与反复性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 20、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07年简答题3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01年简答题5 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表现)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掌握的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表现:1)教育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①社会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周围人们的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以及所处的社会会心理环境之间的不一致;
②社会教育导向与社会的政策导向之间的差距; ③学校教育与家庭影响、社会影响的不同步。2)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
①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个人发展需求之间的不一致;
②受教育者原先的个人经验与形成经验过程重新评价直接爱你的矛盾;
③受教育者的内心精神世界发展的要求与满足这些要求的方式(条件)之间的矛盾。3)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①双方人际关系处理不妥引发的矛盾;
②双方人格因素引起的矛盾,或者是教育者不能以身作则; ③受教育者屡教不改,或其他的个性原因。4)教育者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
①教育者由于自身经验、认识能力与思维方式,以及思想觉悟水平等原因不能全面完整地把握社会要求,或者片面理解甚至曲解社会要求;
②教育者内心并不认同教育要求,仅仅是出于职业要求而开展教育活动,或者是完全形式主义地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向受教育者传递自己也不太明白的理论观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
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统一 ①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调的确定问题;
教育内容的基调的确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定要从现实国情出发,坚持分层次、讲针对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②教育内容的宽窄问题,即两面法还是一面法; 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和教育要求具体而定。
第一,根据受教育者了解的信息情况而定;第二,根据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信赖程度而定;第三,根据教育要求而定;第四,根据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的受教育程度而定。③教育内容的情理结合的问题。2)注意教育过程的综合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99年简答题2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适应超越律
①适应超越律是指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既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基础和发展需求,又要超越受教育者的原有基础,体现社会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的规律。(+张耀灿版
是指教育者所提出的教育要求要适当超越受教育者目前的思想品德基础,有提升其思想品德水平的可能,同时这一超越又不能高到受教育者经过努力也难以达到的高度。这一规律是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规律的反映。)
②适应超越律是适应与超越的辩证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既为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所制约,又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一方面,对受教育者要严格要求,严格与合理 必须统一,符合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要尊重受教育者,但又不放纵受教育者的错误言行;
③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认识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还有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个别规律;
④必须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要坚持培养人才的社会主义方向,同时考虑到受教育者的个别差异性,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⑤必须坚持反复渐进性。教育的反复性与讲究艺术性要统一起来,反复性与渐进性统一起来。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 A 双向互动律
①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思想、信息、情感双向交流、交互作用的规律;
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把对方作为自己认识和活动的对象,他们双方既是主体,又都是客体,两者的关系是一种主客体的转换关系;
③教育者的主体性是指处于施教地位,组织一定的活动对受教育者施行教育影响。教育者的认识和活动对象有: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
④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指受教育者对教育影响具有主观选择性和决定接受状况。受教育者的认识和活动对象有: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⑤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关系反映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为受教育者指明正确的方向,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性,影响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发展程度。B 内化外化律
①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化和外化辩证统一的规律。内化是教育者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将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内在意识的过程。外化是教育者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将自己的品德意识转化为自己的品德行为,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过程;
②内化是外化的前提和基础,外化是内化的目的和归宿。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内化中有外化,认识离不开实践,品德认识离不开品德行为实践;外化中有内化,行为实践受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指导;
③教育者要遵循内化外化规律,一方面,教育者要积极推进内化过程,坚持必要的正面教育灌输,为外化过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善于引导外化过程,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受教育者投身实践,激发他们的行为动机,实现品德认识到行为的转化。
C 协调控制律(08年简答题3 简述协调控制律)
①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坚持和协调各方面、各种类、各阶段的自觉影响,又要努力控制各方面、各种类、各阶段的自发影响,实现协调自觉影响与控制自发影响的辩证统一;
②思想政治教育受制于社会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受制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切实把握社会形势发展的主流,并依此为根据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防止空洞说教和急功近利的教育倾向;
③必须坚持社会影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三者影响的一致性和协调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是统一的;
④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着理论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等诸多内容,注意诸内容的协调一致也是必要的;
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前后连贯和一致。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必须坚持系统化规范化性教育,理论宣传与教育影响的统一。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21、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1)思想政治教育被经济基础决定又为其服务
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表现为它既被经济基础所决定,又对经济基础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为经济基础服务。
①人的愿望、动机、意志等精神力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合理中式不可忽视的因素 ②思想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基础有重要的反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同社会制度相互区别的重要特征
有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区别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其他剥削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3)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 ①思想文化建设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条件 ②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2、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导向作用
①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
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播和发散的教育内容与意义。
价值导向的内容: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价值导向的核心;第二,反映未来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若干思想因素与现实生活中共产主义观念的部分呈现;第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包括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价值导向的体现途径:第一,理论研究;第二,政治宣传;第三,教育机构;第四,思想政治工作。
价值导向的作用:第一,表达作用;第二,动员作用;第三,团结和组织作用;第四,交流作用。
要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一元和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多元有机统一的问题,价值导向中理想内容和现实内容、理想教育与政策教育之间的关系。②目标导向
是指把党和国家的纲领化为群众的意识和动机,转化为社会的合力,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指思想政治教育依据扥都目标明确自己的工作要求。
目标导向的内容:第一,党的奋斗目标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第二,本系统、本部门或本单位的发展目标;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目标。
目标导向要处理好社会目标和群众利益相结合,目标的成功概率问题。③行为导向
是指树立先进榜样,使大家在各方面加以效仿。
行为导向的内容:人格导向、行为方式导向和行为导向。
行为导向要注意克服“高、大、全”的现象,对先进人物的宣传一定要实事求是,切忌任意拔高;也应注意榜样宣传的适用范围,不能生搬硬套。2)保证作用(最基本的作用)
①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保证作用
第一,维系阶级统治的精神支柱;第二,推动社会改造的舆论力量;第三,精神动力作用的增长趋势。②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作用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建设的坚强保证;(保证党和国家法规、政策的正确贯彻,保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备条件;(提高公民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责任感,培养公民民主意识;培养公民法制观念)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③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
第一,协调不同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第二,维持社会稳定;(培养人们共同的政治意识形态,增强社会凝聚力,增强社会心理承受力)3)育人作用
①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促进个体的政治社会化 ②树立现代思想观念,推进社会创新和改革 ③促进人才的人格完善
④培养人的能力,特别是精神生产力 4)协调作用
①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使不同利益群体有利益表达的机会,增进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帮助各种利益群体克服认识偏差和心理偏差,在社会改革开放大潮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思想和情绪,为修订、完善正在实施的政策和制定新的政策提供客观的民情民心依据)②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沟通人际联系,加强人际交往,增进相互理解;化解矛盾,理顺各种关系)
③协调人们的心理状态 5)激励作用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与作用
2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与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广泛性
从纵向来看,受以往的历史环境的影响;从横向来看,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从所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及其作用来划分,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等。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定性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动态性
4)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可创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
1)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
2)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具有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3)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
24、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
(一)宏观环境的影响 1)经济环境
①经济环境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将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2)政治环境
①实现党的政治领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②发扬人民民主,增强法制观念 ③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 3)文化环境
①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②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意识
③形成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二)微观环境 1)家庭环境
①培养自立、自主、自强精神
②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③倡导家长以身作则,率先示范
2)学校环境 ①校园物质环境
②校园文化环境(校风;制度文化的规范作用;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③校园人际环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3)工作环境(工作单位的业绩;工作单位的风气;干部的素质;人际关系)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08年简答题4 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建原则)
25、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构建)原则 1)积极因素的原则
①教育者要及时掌握环境变化动态,分清环境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选择积极因素开展教育活动;
②研究对策,采取措施,排除教育过程的障碍,克服由于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相互抵消和相互抗衡的现象;
③将不可控的消极因素转化为可控的因素,增强教育对象的免疫力,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2)整体一致原则
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根本的,微观环境对宏观环境具有能动作用,促进宏观环境的优化。因此,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要保持一致,保持对人的思想的一致性,以便更好的实现目标;
②要立足于微观环境建设,对教育对象教育,使教育对象对宏观环境的影响进行抵制,同时逐步改善宏观环境;
③使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3)层次性的原则
①要顾及环境的差异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层次,分层次地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科学分析,扩大积极因素的影响,抵制消极因素的侵蚀,使教育目标切合教育对象的实际;
②坚持层次性原则,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防止片面性,加强针对性,增强有效性。
4)创造性原则
①要重视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对人的思想影响和作用;
②要揭示环境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环境;
③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环境建设,控制宏观环境的发展,营造微观的育人环境。
26、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途径和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途径
1)加大经费投入,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
2)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3)依靠政府行为和社会动员,优化社会宏观环境
4)营造育人氛围,就爱你舍社会微观环境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方法 1)舆论导向法
2)整合协调法
3)比较鉴别法
4)专家评优法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第一节
正确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27、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含义和特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认识、教育、改造的对象,广义的教育对象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 1)社会性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社会的人,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必须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影响、才能真正了解教育对象。
要求:教育者深入社会,从社会环境、社会存在、社会关系中把握其思想政治品德的特点和表现。制定正确的教育目标,科学的实施教育活动。2)能动性的特点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是双向互动的,这种能动性表现在:①教育对象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理论的需求;②共同实现教育目标的需要;③教学相长的需要。
要求:要运用教育手段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积极性,活跃教育活动。3)层次性的特点
从年龄上看,教育对象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四个层次。从地域上看,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大。
要求:在实施教育时,必须分清层次,区别对待。4)可变性的特点
教育对象的思想由简单变成复杂,由不成熟到走向成熟,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相互转化,免疫能力的强弱变化。
要求:使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向着正确的方向转化,增强免疫力,思想越来越成熟。
28、认识教育对象的意义和方法(02年简答题3 简述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意义和方法)
(一)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意义 1)正确认识教育对象是制定教育目标的依据
①把握不同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共同特点与类别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目标,是是吸纳其思想政治品德转化的重要条件;
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制定正确的条件之一是要符合教育对象的品德的实际状况,只有通过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教育对象思想政治品德的特点才能正确的确定教育目标。2)正确认识教育对象是有效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
①脱离了教育对象思想政治品德现状和发展需求,就无法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与方法,无法协调教育环境的矛盾,不利于教育对象的品德发展;
②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过程,不了解教育对象的现状和特点,就无法满足受教育者发展思想政治品德的需求,不能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导致教育对象对教育过程缺乏参与的兴趣,达不到效果。3)正确认识教育对象是增强教育效果的前提条件
①教育活动脱离了教育对象的实际,必然是无的放矢,实施的教育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教育效果就无法保证;
②正确认识教育对象,实施建立在受教育者可接受性的基础上,受教育者才能够主动 参与教育活动,增强教育效果才具有扎实的前提和基础。
(二)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方法 1)历史分析法
①是指把教育对象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进行科学分析的方法;
②认识教育对象,不能离开社会存在,不能离开教育对象成长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 ③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上,从历史的变迁中进行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身心特征分析法
①是指对教育对象的胜利、心理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方法;
②对教育对象身心特征的分析,一方面要认识其生理、心理特征,另一方面,还应结合教育对象的年龄、性别、地域、职业等诸多特点一起分析,才能更深刻认识教育对象。
3)系统分析法
①是指用系统的观点,整体认识教育对象的方法;
②对教育对象系统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考察,为ikaizhan教育活动奠定基础;
③对教育对象系统整体性质、功能、运动规律的认识,能为确立教育目标、制定教育任务、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提供依据;
④对教育对象系统结构合理性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教育活动的整体效果。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
29、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和重点对象
青少年和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
(一)青少年
1)为什么要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①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历史重任,要靠青少年一代去完成 ②社会主义合格建设人才,需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③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从思想道德上格外地关心与培养 2)怎样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①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
第一,引导青少年学习邓小平理论,增强政治信念;第二,加强公民法制和社会责任教育,增强青少年的国家公民意识,开展履行公民责任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三,建立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核心的道德行为评价和激励机制; ②要积极组织青少年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 第一,劳动观点教育;第二,社会实践教育; ③学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学校的德育工作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保证作用。④家庭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⑤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第一,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年先锋队团结和教育广大青少年的重要作用;第二,要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第三,要充分发挥高科技手段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影响,克服其不利因素;第四,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德育功能,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第五,要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领导。
(二)领导干部
1)为什么要重视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
①新时期的伟大历史使命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新形势下面临新的考验; ③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2)如何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②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加强党性锻炼 ③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30、确立目标的意义
1)目标的确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
①目标的确立,制约着教育内容、方法等要素的确定; ②目标的确立,才能明确教育任务;
③目标的确立,才能制定和实施教育计划
2)目标的确立,是提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参与活动自觉性的关键 3)目标的确立,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据
3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含义、作用及其目标确立的依据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与人的发展要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作用
1)导向作用
目标能把教育活动印象教育者所要求的方向,并产生教育者所期望的教育效果;
2)凝聚作用
目标能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团结起来,齐心合力地为实现目标而一致行动; 3)纠偏作用
目标能纠正偏离轨道的教育行为,保证教育活动朝预定的正确方向发展; 4)激励作用
目标能够激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工作热情和献身精神,鼓励他们奋发上进。
第一,目标能使人认清未来的发展前景,增强信心,形成实现目标的内在驱动力; 第二,目标能使人产生成就感,从中看到个人价值实现的方向和未来成果的大小,形成一种激发力量;
第三,目标能够把人们内在的潜力充分激发出来战胜困难、克服障碍,达到预定的目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立的依据 1)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远期目标是培养共产主义新人;思想政治教育的近期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
2)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现状和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各种的教育活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其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力。3)历史实践的依据
包括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求和新中国建立以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4)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
内部条件包括单位部门的人力、物理、财力、形象力的条件;前期目标的完成情况;本单位领导和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等。
32、目标的类型与特性
(一)目标的类型
1)按目标的时间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可分为远期目标、近期目标和中期目标 2)按目标的重要程度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
3)按目标的实现的程度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可分为必须达到的目标和希望达到的目标
4)按教育对象的范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可分为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
5)按目标的层次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可分为高层目标、中层目标和低层目标
(二)目标的特性 1)方向性
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与发展方向,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纲领和政策服务。2)时代性
一方面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素质要求,另一方面,又必须适应复杂国际环境对人才的要求,反映教育“三个面向”的要求,培养社会主义的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3)整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目标有机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整体作用。4)差异性
一方面,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切合教育对象品德实际的基本的统一要求,以达到促使教育对象思想政治品德社会化的目的;另一方面,要从教育对象个性差异出发,制定适合不同层次教育对象成长发展需要的具体的差异性要求,以达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实现教育目标共性与个性、社会化与个体化的统一。5)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具有可能性、可行的实践性,而且是能够实现的,这才是符合实际的现实目标。
33、目标的内容及实施
(一)目标的内容 1)总的目标内容
包含政治方向、理论素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审美情趣。2)具体规格要求
第一,基本的政治要求,即要有爱国主义思想,成为一个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第二,政治方向要求;
第三,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第四,理论素质的要求;
第五,思想道德的要求;
第六,道德品质的要求;
第七,更新思想观念的要求; 第八,培养能力素质;
第九,心理素质的要求;
第十,审美素质的要求。
(二)目标的实施 1)目标计划的制定
第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施者;第二,确定思想和增值教育目标实施对象的任务;
第三,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施的措施;第四,确定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实施的步骤与手段;
第五,将整体目标分解落实。
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施计划的执行和检查 3)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施中的调节 4)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施结果的评估
5)目标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第二,要处理好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第三,要处理好原则性要求与规范性要求的关系。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34、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一)世界观教育
1)世界观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教育;第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教育;第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的教育;第四,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二)人生观教育(10年简答题1 人生观的内容?对就业的指导意义?)1)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 2)人生观教育要引导人们形成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①享乐主义人生观、悲观主义人生观、权力意志主义人生观 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生观
它把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人类的解放,人生才有意义。这种人生观要求人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③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教育
第一,人生理想的教育。人生理想是指人们在规划自己的生命活动时,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经过奋斗能够实现的关于人生奋斗目标的想象。人生理想可分为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第二,人生价值的教育。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活动对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那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a)认识人生的价值,价值主体要超越对他人和社会的索取,追求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b)人生价值首先在于劳动和创造,一个人为他人、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越多,他的人生价值就越高,人生也就越有意义;
第三,人生态度的教育。人生态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环境的作用下,经过自我生活的体验,所形成的关于人生问题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及其表现。人生态度的教育主要有革命乐观主义教育、艰苦创业教育、勤劳致富教育、挫折和生存教育等;
第四,人生道路的教育。人生道路是指人们在度过自己的一生的生命历程中所走的道路。正确的人生道路是坚持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从人民群众身上吸取丰富的营养与智慧,为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三)价值观教育
1)价值观是对个人与社会相互意义的判断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对周围事物能否满足个人或社会需要进行评判时所持的观点。2)价值观教育要引导人们形成集体主义价值观
价值观可以分为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人主义价值观。
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是,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但同时不排斥、否定个人的正当利益。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一种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的价值观,它要求人的思想行为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标准。
个人主义价值观主张以个人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以个人幸福为最终目的。3)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教育 ①坚持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的社会价值。前者是个人对社会的正当索取,后者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统一的基础是创造和贡献。
要求: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于祖国人民是统一的,个人的抱负与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为人民、为国家服务,实现自我的价值。②坚持艰苦创业和追求正当享受的统一。
创业作为一种手段,为人们追求着呢高档的享受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食粮;人们在得到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后,反过来又为创业提供动力源泉。③坚持义与利的统一。
义产生利,义是手段,利是目的,义与利是统一的。
要求:人们从事任何社会活动,都要把义放在首位,以义引利,见利思义,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教育的内在统一
1)世界观的教育具有决定意义
2)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能促进世界观的形成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同步性
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体现在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和崇高精神。它同促进历史发展、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是相通的。同时要与热爱家乡、热爱自己的单位相结合。
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国情教育;祖国统一教育;国防教育等。
(二)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从无产阶级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二是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三是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集体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公私观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等。
(三)社会主义教育
就是要引导和帮助教育对象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社会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基本国情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纲领、政策的教育等。
(四)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有机统一
三者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教育。
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一)社会公德教育
主要内容有:遵守公共秩序的教育;保持环境卫生的教育;见义勇为的教育等。
(二)职业道德教育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
(三)家庭美德教育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
(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要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相结合
四、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
(一)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对个人主义
这是建立和维护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 和法制建设,抵制西方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西化”、“分化”的需要。
(二)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对享乐主义
反对那种只求享受、不劳而获的生活观念,反对那种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奢华享受的现代享乐主义。倡导艰苦创业、满足正当享受的集体主义价值导向。
(三)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对拜金主义
以为人民服务为人生信条,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觉抵制拜金主义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
35、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各构成要素由于某种机理形成的因果联系和运转方式。
基本特征:1)目标性
它不仅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运行方向,而且也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应达到的结果;
2)规律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客观反映,因此带有许多规律性的特点; 3)整合性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具有整体综合、统一协调的功能。能协调各部分的行为,制约系统内部各个要素; 4)能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具有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6、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成要素(07年简答题2)
构成要素: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控制;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程序;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保障。1)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是相对而存在的,只有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模式中,才有可能和有必要划分主体和客体。主客体取决于他们处于何种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之中。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的基础;
2)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诸要素中,起着导向的作用。其他诸要素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派生的,是它们根本的也是唯一的价值标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的研究,客观上成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研究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可分为两对:总体目的与分项目的、终极目的与阶段目的; 3)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动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动力分为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
4)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正常与否会改善或破坏环境,环境本身的变化也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运行环境有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指整个社会系统,小环境指直接与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关系的环境; 5)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控制
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控制是整个机制运行不可缺少的基本保证,运行控制的好坏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目的能否达成; 6)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方式 运行方式是为运行目的服务的,最有利于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方式,是最佳的运行方式;
7)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程序
是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步骤与次序,是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用的重要保证; 8)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保障
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得以正常运行的必要的内外部条件它包括专门的机构及其人员,相关的规章与制度,必要的资金和装备,以及相关的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
37、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的关系 1)区别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各构成要素由于某种机理形成的因果联系和运转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为了达到既定教育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总称。2)联系
①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运行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依据;
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运行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③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的原理和原则; ④三者存在同构和耦合的关系
a)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同构性。它们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三者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b)思想政治教育每一种结构都具有对其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定原则和方法; c)为了维持结构的特殊约束方式,必须有一种力量加以保证,这种力量便构成了一定结构的内聚力;
d)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和层次之间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而形成的有机结合——机制,为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基础;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38、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
1)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根本依据; 2)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直接依据; 3)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现实依据。
39、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应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并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原则。意义:1)坚持方向性原则才能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2)才能统一思想与行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益; 3)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要求: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利于个人的发展,有利于政治与业务的统一,有利于红与专的统一,德与才的统一;
2)方向原则必须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在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 3)贯彻方向原则必须讲究科学性,坚持方向原则与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探寻方向性原则与具体目标之间的契合点。
(二)求实原则
又称实事求是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的指导。
意义:1)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主观和客观相符合,认识和实践相统一,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条件;
2)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原则; 3)是反对主观主义的需要。
要求:1)要有求实精神。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要勇于创新,解放思想,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断让思想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使思想真正符合变化了的实际,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3)必须把这一原则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和一切方法中。因人制宜,把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起来,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
4)要避免形式主义,要办实事,讲求实效。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一道去做,要善于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三)民主原则
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发扬民主精神、民主作风和坚持民主方法。它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也是方法论上的疏导原则。意义:1)是解决思想和增值教育所要解决的矛盾的性质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决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矛盾的将诶绝必须坚持民主原则;
2)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第一,受教育者既是客体,又是主体。受教育者只有进行自我教育,发挥自己跌积极性,才能产生效果;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意识、平等观念等普遍增强,更需要贯彻民主原则,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三,坚持民主原则符合人的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
3)既发扬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光荣传统,也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要求:1)要正确理解民主原则。民主是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始终遵循民主原则;教育者必须要与平等相处,尊重和维护受教育者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民主氛围。同时还要创造民主性的工作方法,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
3)那种认为民主原则不包括思想斗争、不包括批评的观点是不对的。
(四)渗透原则
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人的思想受“综合影响”形成与“渐次发展”的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经济工作、工作中去,与各项具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融合各种教育因素及中介,通过潜移默化循序进行。
意义:1)坚持渗透原则,才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2)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只有结合业务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做好工作,摆脱“两张皮“的状态,避免出现”空头政治”;
3)适应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需要。借助各种社会网络联系和中介,使思想政治教育从显性教育转向隐性教育,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发展。
要求:1)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和强化渗透意识。渗透意识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合在业务工作一道去做的意识;
2)要相互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结构,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合力。动员各种力量加强教育,开展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密切配合的社会化网络体系;
3)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生活、工作的全过程、各个阶段与各个环节,通过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寓教于无形。渗透原则通过隐性教育来达到教育目的,教育形式、途 径、策略更加隐蔽,避免了生硬灌输,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五)层次原则
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教育对象的特点出发,根据受教育着不同的思想状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的原则。
意义:1)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人们的思想状况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具有层次性、针对性;
2)区分层次性的目的是从实际出发,防止超越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以达到鼓励先进、照顾多数的目的。反对“一刀切”、“一锅煮”。要求:1)应深入调查研究,准确区分教育对象的思想类别和层次,科学地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考察,既进行相对静止的观察,又要加以动态的比较,充分肯定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对人们思想影响的主导作用)
2)要按教育对象的特点,正确选择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
3)应该真正做到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的要求与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促使不同层次和起点的人都能够经过努力达到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不断有多进步。
(六)激励原则
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通过外在激励而引发受教育者思想动机的变化,增加其内在动力,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使之自觉将教育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并为之奋斗,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基本准则。意义:1)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和反映,符合人的行为活动规律;(通过奖惩两种基本方式满足激励对象的心理需要,把教育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受教育者提高思想水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人们的思想意识向现实的利益端点移动,从人的内在需要出发,奖惩优劣,激励人们为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利益与目标奋斗)
要求:1)激励目标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一致,确立激励目标应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避免纯粹卯足人们的需要,而脱离了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目的;
2)要根据激励对象的特点决定激励方式、频度、程度,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激励形式,形成整体激励效果;(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正反教育相结合、以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
3)要把提高教育对象的心理素质与培养规范行为相结合,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激励人们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持久深入的内在行为动力; 4)激励原则是为了提高人的思想觉悟,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又是社会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新原则的反映。
(七)主体原则
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将教育对象视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通过调动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的原则。意义:1)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不坚持主体原则,“内化”过程就难以完成,思想转化也不能实现;
2)坚持主体原则是发挥主体能动性作用的重要体现。要求:1)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要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自主性,应当认识受教育者具有与教育者平等的独立人格)
2)要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激发起自我教育的要求,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实现由教育向自我教育的转化;
3)实行主体原则,并非让教育对象任意自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大胆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并行不悖,相互促进。
(八)示范原则
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和教育者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和感染受教育者,以促进其思想认识与觉悟的不断提高的工作准则。意义:1)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对教育对象要既晓之以理,又导之以行。“行”就是教育者的示范教育)
2)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体现;
3)改革开放时期一些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教育者违背了示范原则,言行不一,因此强调这一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求:1)教育者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
2)要善于发现和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来教育和激励受教育者;
3)注意宣传的真实性,注意树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同时还应该培养与爱护典型。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40、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说理引导法
是指通过阐述某种思想理论去说服和教育人的教育方法。即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力量,对受教育者进行正面说服教育,从提高思想和增值品德入手,以理服人,引导受教育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以求得各方面的进步。
意义:1)思想政治教育所解决的是人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这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只能靠说服教育;
2)说理引导法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灌输的理论为依据,符合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思想。
形式:讲解、报告、谈话、讨论辩论、阅读书籍报刊等。
要求:1)要以理服人,要实事求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2)要讲究针对性,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因人制宜地进行说理引导; 3)要尊重人。要发扬民主,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双向交流;
4)要讲究说理引导的艺术。要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去说理,要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实践锻炼法
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形式: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和社会考察;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等活动;开展教育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
意义: 1)它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坚持求实原则的表现。人的思想认识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只有通过人们亲身实践的体验,才能转化为人们的思想认识; 2)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和增强认识能力;
3)能把教育对象的理性认识,逐步转化为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促进了个体的社会化,增强教育对象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要求:1)要专人负责,加强领导;
2)形式多种多样,具体运用时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形式和方法; 3)必须精心组织和计划,力求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进行,同时,教育者应与教育对象一起参加活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指导; 4)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受教育者在长期的实践锻炼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熏陶感染法
是指教育者充分利用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者的身教所创设的教育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感染和熏陶,经过潜移默化,培养其思想政治品德并使之得以升华和提高的方法。
意义:1)这是渗透的重要体现,也是环境因素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
2)情感对思想认识的形成和发展起催化和推动作用,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 3)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更易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乐意接受,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要求:1)教育者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
2)要注意熏陶感染的环境的创设,一方面要善于选择和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消除不良因素,另一方面不能仅仅停留在环境的选择和利用上,还要有计划地设计人工环境;
3)熏陶感染法只有同说理引导等方法结合使用,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比较鉴别法
是指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对两种或多种不同事物的异同和特点,进行分析、比较、鉴别,从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认识水平的方法。形式:纵向比较;横向比较。
意义:1)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对比,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也就越透彻;
2)可以帮助人们确立区分是非、善恶、美丑、优劣的标准,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要求:1)要注意事物间的可比性;
2)比较鉴别要全面、深入,要把矛盾的各方面相比较。比较不能停留在形象、形式,而应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内容;
3)比较的形式应丰富多样,不仅要借助于说理,而且可以采用图表、图画、照片等各种直观形象的方式,增加比较鉴别的效果。
(五)自我教育法
是指受教育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产生积极进取之心,主动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行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的方法。
形式:个体自我教育;群体自我教育。
意义:1)自我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原则; 2)有利于增强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和自身的免疫力。
要求:1)自我教育并非放任自流,也非降低标准,教育者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受教育者明确自我教育的要求; 2)要善于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动机,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培养理想人格; 3)要善于引导,既提高受教育者的理论认识水平,又要有意识地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能力;
4)要把个体自我教育与集体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六)心理咨询法
是指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学专门知识和技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对咨询者的心理、行为施加影响,使其认知、情感和态度发生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增强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形式:个别咨询、团体咨询;门诊咨询、信函咨询、电话咨询、宣传咨询等。意义:1)开展心理咨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2)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方法。一方面,教育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是心理问题或者有心理问题引发的思想问题;
3)是人们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4)具有独特的优点:咨询人员的个别指导很有针对性,教育对象在接受帮助时有较高的自觉性,同时心理咨询又为咨询对象提供正常的宣泄,减轻其心理压力,从而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要求:1)教育者和咨询人员要掌握扎实的心理学知识,能熟练地运用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
2)对咨询对象要热情接待,耐心细致,进行朋友似的交谈,消除对方的顾虑,为成功咨询创造条件;
3)要遵循保密原则;
4)要把心理咨询同心理测量、心理引导、心里教育和心理治疗结合起来,帮助人们调整心理结构,恢复心理平衡,维护心理健康,以提高心理咨询的效果。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含义、特点及功能
41、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含义、特点及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指根据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对象的实际,确立指标体系,运用测量和统计分析等先进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及其评估的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特点
1)效果内容的丰富性
表现为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2)效果时间上的滞后性
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形成,并演化成行为,有接受教育因素的影响,还有社会实践因素的影响。并且人们思想上的变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发展为达到一定的量不会表现出来。因此,效果往往是实施教育之后。3)效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既可以表现在人们变化了的观点、情感、态度上,也可以间接地隐含在人们的各种行为活动中。
4)影响效果因素的广泛性
受到社会教育系统的制约和影响和各子系统的作用和影响。
2、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特点 1)综合性
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综合性的评估特点。评估的指标要以人们的思想、情感态度等精神因素为主,还应包括物化后的成果,在德、勤、能、绩各个方面的表现。2)动态性
效果的滞后性决定了动态性的评估特点。评估工作应经常性、动态性地进行。应注重评估指标信息的日常收集和积累工作,开展分阶段评估和追踪评估。3)对比性
效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对比性的评估特点。要经常从纵向和横向的对比来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4)系统性
效果作用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系统性的评估特点。系统性的特点表现在整体性、相关性、评估工作的层次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功能
1、基本功能:通过评估活动,反馈效果,及时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地控制和调整,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2、具体功能; 1)导向功能
是指以一定的目标、需要、愿望为准绳的价值判断的过程。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评估都发挥“指挥棒”的作用,评估的指标对受评者的思想品德起着导向作用,引导受评者的思想政治品德沿着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方向发展,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化。2)激励功能
评价符合客观情况,就有利于调动受评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受评者的努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承认,促进人们的主动性和工作热情得到发挥。3)鉴定功能
通过评估,评估者可以区别各个部门、各个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把握受评者思想道德素质的不同层次,从而区别对象,明确工作目标。同时,通过评估,表扬先进,鞭策后进。4)诊断功能
诊断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及时地给予纠正和改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5)调节功能
对现实的目标作重新考虑和相应的调整,保证教育目标更加切合实际和得以顺利实现。
6)选拔功能
科学地评价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运用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生动活泼地发展。7)强化和抑制功能
评估通过受教育者内心的情绪体验,能够起到扬善抑恶、扬美抑丑的作用。8)咨询功能
评估对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效果的信息给予及时的收集分析,为领导者正确的决策和有效的管理提供了客观的依据;领导者根据评估的信息,检验原定的工作目标,并作出新的决策。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42、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评估指标必须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导向,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任务,符合改革开放的要求,有利于鉴别受评者的思想言行,使之明辨是非,朝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迈进; 2)教育性原则
评估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教育受评者,促进他良好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引导他们朝着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方向发展。本着教育的意图,从教育受评者的立场出发,才能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3)科学性原则 ①一致性要求
即指标与目标必须一致,表现为评估所设计的指标的要求和方向必须与目标的要求和方向相一致,并且各指标间也应保持一致性,不能把亮相此昂胡冲突的指标放在同一评估系统中。
②独立性要求
指标系统内的各项指标之间必须是互不重叠的,指标之间可以存在包容关系,但不应当完全相同或重复。③完备性要求
即设计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充分地、完整地反映目标。④可测性要求
所设计的指标应当能够用操作化的语言加以描述,指标所规定的内容能够通过实际观察或测量的办法,获得确切的反馈信息,经过分析,得出明确结论。⑤可比性要求
指标必须反映受评者的共同属性,测量的结果可以进行科学的比较。表现在一是在提出一项指标的同时,必须确定相应的可比尺度,二是受评者之间评价的内容属性必须保持质的一致。⑥可接受性要求
表现在一是所设立的指标应当是符合实际的,能被受评者所接受的,二是按指标要求进行评估是可行的。
43、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范围及其指标设计 1)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的评估
一是党的组织,是否加强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 二是行政部门,是否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等。2)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评估
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应由少数精干的专职政工人员和大量兼职相结合而组成。第一,是否有一只德才兼备、高素质的政工队伍; 第二,政工队伍是否形成了合理的结构;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形成全员意识。3)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
一是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的工作效果,二是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社会大系统直接协调工作的效果。A 横向综合教育效果评估
①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否与社会大系统之间形成了教育合力; 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能否发挥综合作用。B 纵向综合教育效果评估
①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提高了人们的思想理论水平; ②是否促进了人们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发展; ③是否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和风气; ④是否建立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人际环境; ⑤是否减少了犯罪率;
⑥是否促进了生产、工作与学习等各项活动的开展。4)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评估
①思想素质
主要看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表现;
②政治素质
主要看其对待重大政治问题所持的观点、立场和态度; ③道德素质
主要看其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④理论素质
主要看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的学习和运用情况;
⑤智能素质
⑥身心素质
44、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环节
1)提出指标
评估指标的直接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标必须符合个体内在的思想政治品德结构,要能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实际达到目标的程度;指标在操作时要便于鉴别和辨认,要做到定义规范、表达清晰、词意明了、易于操作。2)指标体系分解
指标分为整体、项目、分项各个部分,要本着犯贱适度的原则进行分解。3)确定权重和权集
权集是权重系数的集合,是确立各个指标的价值和相互关系的集中表现。可采用经验加权法等来构成权集。4)设计指标的等级
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要求和受评对象的实际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内在联系而确定的不同等级差别。评估指标的设计应文字简练,等级明确,便于操作。5)指标体系的测试和验证 ①指标体系信度和效度的测试 ②指标体系的验证
第一,验证指标体系的完备性,不充分的部分应予以补充指标,使其不遗漏,成为完整的系统;
第二,验证指标与指标之间是否重叠、交叉、存在因果关系,凡需删除、归并的指标都需要及时舍弃,重新组合;
第三,验证权重和等级的确定是否合理,能否反映指标的实际内容和重要程度,不适当和不合理的权重系数和等级划分要予以修正;
第四,检验指标分解是否符合实际的可能和需要,对繁琐考评的指标要抽出予以修改。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调节机制
45、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调节机制 1)方法整合机制
是指评估工作选择两种具有内在联系的方法予以有机结合,并以其中一种方法为主,进行考评。
具体的整合方法主要有:
①动态评估和静态评估相结合,以动态评估为主;
既看到受评者的现实表现,以便作横向比较,又要看到受评者的历史发展,以便作纵向比较。而以动态评估为主,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循序渐进的向前发展,使受评者在评估结论的引导和推动下奋发向上,有所作为。②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以定性评估为主;
定性评估简便易行,能较形象地描述人们思想、行为的主要特征表现,对受评者具有激励和教育作用。但缺点是评估结论的模糊性,很难清晰地将评估对象之间的差别明显反映出来,容易产生“千人一面”的定性评语。而且在评估中评估者易受主观情感因素的影响,产生随意性和片面性的主观结论。
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使模糊与精确相结合,是评估结论更具体、更全面、更科学。
③全面评估和重点评估相结合,以全面评估为主;
两者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一般与个别的统一,点与面的结合。这种考评获得的信息资料全面、典型,能给评估结论作出有力的佐证。④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估为主;
形成性评估,也叫过程评估,目的在于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状态和阶段性效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起到诊断问题、提供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作用。
终结性评估,也叫绩效评估,具有导向、强化、诊断的功能。评估者切忌带有主观色彩,力争客观、公正、全面。
两者结合但要以形成性评估为基础,看发展、看现实,这样才能使评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能够具有更直接、更长远的指导意义。⑤肯定评估和否定评估相结合,以肯定性评估为主;
把肯定和否定、表扬和批评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成绩得到巩固和强化,缺点得到纠正和克服,既鼓舞信心,又明确方向。⑥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估相结合,以客观评估为主
他评的客观性和自评的合理性,两者相结合,评估结论才能符合实际,全面、公正。
2)疏导调适机制
①评估准备阶段的思想疏导和心理调适工作
评估者易产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主要有:第一,角色固有心理,即先入为主;第二,速成心理;第三,畏难心理。
疏导和调适工作主要有:第一,帮助评估者思想上重视,树立信心,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第二,注重调查研究,摸清受评者的情况,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目标要求设计指标体系和评估计划;第三,培训评估人员,提高评估者对评估工作科学性的认识,从实际出发,做好评估的准备工作。
受评者产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主要有:第一,厌烦心理;第二,恐惧心理;第三,轻视心理。
疏导和调适工作主要有:第一,对受评者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动员其以积极、自觉的态度参与评估活动;第二,消除评估的恐惧心理,使其正确对待评估的结果;第三,主动征求受评者对评估指标、评估方案、计划的意见,使评估方案、计划更切合受评者的实际。
②评估实施阶段的思想疏导和心理调适工作
评估者易产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主要有:第一,晕轮效应,即对受评者某一局部表现,印象深刻,而忽略对整体现状的正确评价;第二,老好人思想;第三,敷衍应付心理。
疏导和调适工作主要有:第一,帮助评估者提高责任感,坚持原则,对受评者负责,对工作负责;第二,教育评估者用辩证的思想方法,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分析受评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评估;第三,引导评估者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评估信息数据,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全面评估。
受评者产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主要有:第一,自卫心理;第二,赞美心理;第三,应付心理;第四,自卑心理。
受评者产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主要有:第一,教育受评者正确对待自己,在自评中,对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客观的进行分析和评价,既不扩大,也不缩小;第二,引导受评者正确对待他人评估的结论,虚心;第三,帮助受评者端正态度,积极地参加评估活动。
③评估结果阶段的思想疏导和心理调适工作
评估者易产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主要有:第一,亲疏心理;第二,近因心理;第三,暗示心理;第四,不及时把评估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受评者,影响改进和指导工作。
疏导和调适工作主要有:第一,提高评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严格按照评估的原则秉公办事;第二,加强对评估人员的上岗培训,严格管理制度;第三,审核检查评估的结果,全面听取受评者的意见,对不符合事实的评估结论应及时修正;第四,及时反馈,供领导部门改进工作和决策参考,为受评者指明方向。
受评者产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主要有:第一,攀比心理;第二,护短心理;第三,气馁心理。
疏导和调适工作主要有:第一,教育受评者正确对待评估结果,认真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帮助,将压力变动力;第二,注意公布评估结果的方式方法,采取个别接触受评者、反馈评估结论,以保护受评者的自尊心;第三,鼓励受评者总结经验教训,振作精神,以利发展。3)政策导向机制
在制定政策进行调节时应注意:第一,所指定的政策必须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一致,能为实现目标服务;第二,政策体现的奖惩应有多种形式,像物质鼓励,精神鼓励,还可以渗透在受评者的升学、求职、提干等方面;第三,奖罚分明;第四,制定政策既要符合党和政府的政策和法规要求,又要能激发受评者奋发向上,有助于评估功能的全面发挥。4)技术调节机制
①聘请专家指导评估工作
②对评估人员进行知识和技术培训 ③构建数学模型
④运用电脑等现代信息技术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发展趋势
46、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发展趋势 1)重视价值关系的研究
2)强化评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功能
①鉴定指导作用
②目标调节作用
③反馈控制作用
④咨询检测作用 3)改进评估的组织工作
①领导着高度重视,亲自过问和指导评估工作
②评估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精心组织实施评估工作 ③人人参与评估,形成全员评估意识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第一节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47、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一方面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关系着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发挥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一方面,他们是社会要求的代表者,另一方面,他们要承担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责任。
3)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和新局面的开拓
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收到实效,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这都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体现。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结构与职能
48、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结构与职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结构 1)人员结构
是指这支队伍中专兼职人员的构成状况。其中,专职人员是核心和骨干,起主导作用;兼职人员是重要的力量。人员结构的要求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政治坚定,38 品德优良,业务精湛,作风正派。2)知识能力结构
图钉式的知识结构比较理想,即通才与专才的结合。具体是指不仅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知识,还必须通晓相关学科知识。
知识能力结构还包括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有敏锐的识别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严密的推理能力,果断的处理问题、驾驭问题的能力。同时,队伍应有多层次学历结构的人员组成。3)年龄性别结构
队伍应由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人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年龄结构一般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正三角形的结构,又称前进型;第二种是纺锤型,又叫静止型;第三种是倒三角型,又叫衰退型。我们需要前进型,应当避免静止型和衰退型,尤其要改造衰退型。对于性别结构,队伍性别要按一定比例组合较为适宜,要实现互补。
(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能 1)组织职能
一是将队伍本身组织好,二是组织受教育者接受教育。2)宣传职能
3)教育职能
4)信息处理职能
5)育人职能
一是培养教育者,提高队伍内部人员的素质,增强队伍的战斗力;二是通过教育者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四有“社会主义公民、实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成员的素质及其培养
49、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成员的素质及其培养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成员的素质 1)政治素质
①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②鲜明的政治立场 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③强烈的工人阶级政治原则
即坚持党性原则,革命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原则,自觉地为社会主义事业,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④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信仰 ⑤忠于党的事业的政治品质
⑥较高的政策水平2)思想素质
①正确的思想意识
②科学的思想方法
③严谨的思想作风 3)道德素质
①科学的道德认识
②高尚的道德信念
③优秀的道德品质 4)知识素养
①牢固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
②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知识
③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5)心理素质
①坚韧的意志品格
②开放稳重的性格特征
③良好的心境
④广泛的兴趣爱好 6)能力素质
①组织管理能力
②分析研究能力
③语言表达能力
④创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成员素质的培养 1)制定培养计划
①确立素质培养的目标和计划
目标是:第一,信仰坚定;第二,业务精湛;第三,知识广博。计划应包括:一是培养的时间;二是培养的人员;三是培养的内容。②培养计划的实施和调节
实施的具体要求是:一是严格按计划规定的程序开展工作;二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法;三是经常检查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③培养计划执行情况的总结 2)明确队伍建设的内容 ①政治建设
具体内容有:第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第二,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三,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②思想建设
具体内容有:第一,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第三,树立群众观点。③组织建设
具体内容有:第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第二,选拔、配备好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第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3)拓宽培养的渠道
①脱产学习,提高学历层次
②在职岗位培训
第一,岗前培训;第二,选送进修;第三,挂职锻炼。③开展科学研究,提高理论水平④确定指导老师,开展传帮带活动
第一,聘请当顾问;第二,邀请参加教育活动;第三,聘任指导教师。⑤组织参观访问,了解国情,认识社会 ⑥加强自我修养
第一,正确定位;第二,刻苦学习;第三,勇于实践;第四,勤于思考。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与管理 50、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
(一)选拔工作的意义
1)搞好选拔工作是建设队伍的前提和基础
2)合理选拔人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构才能优化 3)公开选拔,形成队伍内部竞争上岗机制
(二)队伍选择的原则
1)德才兼备的原则
2)择优选拔的原则
3)双向选择的原则
(三)队伍选拔的原则
任命、推荐、招聘、考核等方法。
51、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 1)加强制度建设
①加强队伍内部管理的制度建设 ②建立相对稳定和合理流动的制度
③完善考核制度
2)制定必要的倾斜政策
3)热情关心,大胆使用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
第一节
坚持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
52、坚持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
(一)树立科学的党的领导观念
1)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实现这三个方面的领导,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
2)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 ①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领导
是通过制定和贯彻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实现的,是党的领导的根本体现。坚持党的路线、纲领就是在根本政治原则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方针和政策是思想政治教育确立总方针、制定具体政策的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加强政治领导,要求在党内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要和党中央 在政治上保持一致,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②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领导
是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教育,向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要求在掌握的基础上,领会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认识世界、指导实践。
加强思想领导,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进一步激发群众的能动精神,为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有效的体系那党的思想领导。
③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
是指根据组织建设的要求,选拔各级领导班子和思想政治教育干部队伍,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加强党组织对干部的教育和管理,通过他们的有效工作和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实现党的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必须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发挥党员和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正确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的趋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保证党的组织领导。
党对三者的领导是统一的,其中政治领导是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核心,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实现政治领导的有力保证。
(二)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
1)党组织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看待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把各项具体工作和各项工作的具体环节联结起来的枢纽,是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作用才能有效地实现。
各级党组织的领导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到自己的议事日程的重要地位,花时间和精力来做这项工作。要亲自出马做工作,经常深入调查研究,定期召开会议,开展理论研讨,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领导水平。
2)党组织要加强领导,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改革
①构建党统一领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的管理体制
②整体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③加强横向沟通,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④理顺纵向和横向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
第二节
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
53、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
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应当实行“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党政各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
(一)始终坚持党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1)党是领导管理的核心
①服从党中央领导
②发挥党的宣传思想职能部门的作用 ③基层党组织是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的组织基础 2)组织管理是实现领导管理的保证
①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
②增强制度意识
③重视队伍的科学管理 3)实行党政职能分开是关键
这就从政治制度上保证党要管党,使党组织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由过去的原则领导变成具体领导;要充分发挥党对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监督保证作用,克服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及其他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
(二)充分发挥行政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行政领导必须对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负责 2)行政领导具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条件
第一,他们直接组织业务工作,指挥生产活动,容易发现群众的思想问题,并便于结合业务工作和生产活动的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他们拥有人事、财务、奖励惩治的权力,便于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高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切感和有效性;
第三,他们可以根据组织的规划和目标,结合实际业务工作,加强文化建设。3)行政领导要依靠党组织做好群众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行政领导要主动依靠党组织,向党组织积极提供经济和业务工作的信息,共同协作,相互配合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要为党群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物力、人力和财力的条件。4)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行政运行系统
第一,行政领导人要经常分析和研究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定期讨论形势和加强教育的具体措施;
第二,行政、业务部门负责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整个工作计划,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第三,行政、业务部门负责同志要亲自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工负责,带头去抓; 第四,行政、业务部门负责人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条件,提供人、财、物方面的保证。
(三)善于依靠群众组织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工、青、妇等群众组织是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和重要力量,民主党派在知识分子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有许多有利条件。
(四)优化整合社会力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舆论教育的管理
①基层组织的党政领导要充分重视舆论教育的重要作用,建立开放式的社会教育网络管理;
②党和政府的宣传思想工作领导部门,要加强对社会舆论的领导监督和检查工作; ③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要善于运用社会舆论宣传中针对性强、教育意义大的内容,为开展教育服务。
2)社区教育管理
3)家庭教育管理 4)网络信息教育管理
①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控,保证其健康的发展; ②国家应加强计算机立法的进度,使之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③组织计算机产业界与教育界的研究力量,成立联合研究机构,加大思想政治教育软
件开发的力度;
④各级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要顺应趋势,更新观念,强化计算机普及意识,积极推进计算机普及及应用的进程,从教育者着手,加大普及程度,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和育人效果。
第三节
提高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水平
54、提高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水平
(一)加强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
1)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必须加强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
第一,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广大群众的思想特点以及变化发展的规律,摸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二,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改善队伍结构,提高广大政工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里理论素质,从组织上保证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2)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第一,要以正确的思想方法作指导(唯物辩证法);第二,要注重调查研究;第三,要善于总结群众的经验。
(二)搞好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1)确立和维护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2)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首先表现为保证监督作用)3)教育党员干部做全党和群众的表率
4)党员要起先锋模范作用(主要是指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