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针刺伤防护-说出背后的故事”竞赛通报
参加“针刺伤防护——说出背后的故事”竞赛通报 5月28日接到河北省护理学会关于举办“针刺伤防护——说出背后的故事”征文演讲竞赛活动通知,为了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保障护理人员执业安全,护理部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演讲征文比赛,各科室广泛宣传,积极参与,院内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前期初审,四组参赛作品凭借清晰的思路,科学的防护措施,超强的感染力脱颖而出成为我院推荐作品。6月5日经衡水市护理学会复审评议,衡水地区包括我院在内的三组作品进入省级决赛。6月8日在河北省护理培训中心进行决赛,经河北省护理学会专业评委评定,手术室护士刘二缓 “手术室针刺伤——遇见你我该怎么办之防护篇”获得优胜奖。
手术室护士刘二缓用一张张真实生动的图片,再现了工作中的一个个场景以及针刺伤的预防、处置中的经历、经验、效果以及医院的管理措施、标准落实。演讲内容丰富,情景展示真实,讲解通俗易懂,突出手术室特色,获得评委一致好评,荣获优胜奖,全院表彰。在此也希望通过此次竞赛让更多护理人员真正掌握针刺伤标准预防及处理,提高防护意识,减少执业暴露性感染事件的发生,保障护理工作执业安全。
深州市医院
2018年7月23日
第二篇:针刺伤防护—说出背后的故事
针刺伤防护—说出背后的故事
针刺伤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经针刺伤接种发生感染可能发生致命后果,心理危害医务人员在受到针刺伤后承受着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和心理压力, 有时还会带来工作行为的改变,为了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相关人士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与规范操作流程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有学者通过对临床的观察与思考制定出一些临床小技巧;各产品制造商也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从而生产出安全型新品代替普通型,大大降低了针刺伤的危险性。1引发针刺伤的因素
医务人员对针刺伤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工作繁忙等均可导致针刺伤的发生。可能造成针刺损伤的情况有:(1)丢弃用过的针头时;(2)给病人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时);(3)针头用完盖帽时;(4)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5)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然后做清洁时不慎被针头刺伤等。如何预防和减少针刺伤意外的发生
2.1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改变护士不安全行为
医院对医务人员应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对临床护士的培训中特别要强调防护用物如手套的应用、医疗锐器的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目的是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纠正护士的一些不安全行为,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2.2 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国外研究表明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锐器刺伤的次数,如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医院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考虑医护人员本身的安全性,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锐利废物的容器等设施,减少医疗锐器刺伤的发生。2.3 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
医疗垃圾应在卫生主管部门统一规定下在固定的场所进行焚毁。目前许多医院在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要求先将针头取下,浸泡,收集,再进一步分类处理,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势必增加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被刺伤的机会。如管理不严,让医疗垃圾流入社会则会对大众带来更大的危害。2.4 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 医护人员在针刺意外或黏膜接触病人血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有关部门在收集这些数据时,可定期进行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从而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的危险性。3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
当不慎发生针刺伤时,应尽早报告,由医院专门组织(如院感染控制科)对受伤者进行指导处理。受伤护士应配合进行各项检测,必要的治疗及流行病学跟踪观察,为医院、政府部门制定控制和预防措施提供有效的资料,以减少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护士在针刺伤后紧急局部处理的方法: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0%酒精、0.2%~0.5%过氧乙酸、0.2%碘酊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对于HBV污染的针刺伤可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或乙肝疫苗注射;被HIV污染的针刺伤,应及时向HIV职业暴露安全药品储备点报告,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和方案,处理情况向主管行政部门报告,暴露后6周、12周、6个月、12个月定期检测HIV抗体。4总结
在临床工作中,针刺伤屡有发生,建立一个完整的报告制度及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诊断治疗体系势在必行。进一步分析注射针刺伤的因素,保证人员配备和各种医疗保健防护用品的供应,提高防护意识,对减少杜绝针刺伤、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性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即便员工报告有针刺伤,由于自我感觉良好,通常也未进行随后的治疗;关注的职责应延伸到医护人员之外,改变落后的操作方式;帮助被刺伤的员工而非责备,给他们时间去参加A&E、职业保健及安排随访等工作还需要去进一步完善。
第三篇:演讲文稿:不得不说的职业防护--针刺伤背后的故事
不得不说的职业防护
------针刺伤背后的故事
这里,是一个孕育着生的希望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用执着的信念,守望着生命的花开。在这里,我们用温柔的双手捧出生命的果实。然而也是在这里,我们在播撒欢乐与美好的同时,却又时常承受着一种无法言喻的痛苦和伤害。——那就是出其不意的针刺伤,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针刺伤背后的故事。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科近一年来职业暴露发生的情况: 暴露总数:9例。
人员职别:医生2人,护士7人。
暴露方式:体液喷溅3例,锐器伤6例。
暴露部位:眼睑粘膜喷溅3例,手部刺伤6例。
受伤环节:操作中误伤3例,终末处理针头3例,患者不配合的意外伤害3例。发生地点:产房5例,手术室1例,处置室3例。还记得,那是一个温暖的午后,在助产人员的协助指导下一位乙肝大三阳的妈妈顺利娩出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大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随着助产人员熟练的手势,整个接生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处理胎儿脐带,胎盘胎膜娩出,检查软产道,准备缝合会阴,所有操作都显得那么的顺畅无暇,突然伴随着一声痛呼,时间仿佛停滞在那里,原来是年轻的妈妈因为突然受到疼痛刺激而舞动肢体致使缝合针不偏不倚地扎进了助产士人员的手指上。伤口挤压—反复冲洗—消毒—伤口处理—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抽血送检—接种疫苗—上报院感科进行登记、随访,处理过程虽然及时完善,但是年轻的护理人员心头还是留下了一片阴影……
那只是一台司空见惯的剖宫产,却因为实习医生的技术生涩,缝合针扎进了主刀医师的手指,揪心的是,产妇是一位RPR阳性患者……
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不仅带给白衣天使们身体上的伤害,在精神上也承受了不容小觑的痛苦,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再次警觉:职业防护,刻不容缓!
首先,我们从思想上入手,提高防护意识,加强防护培训,防护内容枯燥无味,操作繁琐,绝大部分人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为了提高学习成效,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了互动环节,联合院感科人员采取现场提问、释疑、模拟演练等措施,提高了医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灵活性,从根本上消除了医护人员的抵触心理,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
加强新进人员、低年资医护人员的规范化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加强护患沟通,对患者进行操作时,及时做好沟通,避免操作时出现意外事件而导致发生的伤害。
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常规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培养良好的操作素质。
最后,让我们行动起来,关爱健康,远离伤害,让那些针刺伤的故事永远成为故事,让我们的天使播撒的是爱,收获的也是爱……
第四篇:输液针刺伤防护演练
输液针刺伤防护演练
一、目的:考核采血人员被锐器刺伤后采取的处理措施及防护知识
二、实施时间:时间 :2015年4月9日
三、应急预案演练评委:徐晓红
四、参加人员:全体人员
五、采血针刺伤防护演练
1场景:输液中心,王某为病人采血时,不小心扎伤手指。2过程: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在伤口旁端,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和肥皂液进行冲洗,禁止对伤口进行局部挤压。伤口清洗后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
2)如病人是HBV阳性,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6月间隔离)
3)如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应对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第五篇: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防护
PDCA管理在预防护士针刺伤中的 应用
针刺伤指一种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1]。针刺伤的发生不仅对护士造成身体的伤害,同时也影响护士的情绪,增加了护士对工作的恐惧感,降低护理质量。我科于2011年1月导入PDCA模式,持续改进,降低护士针刺伤的职业危害,通过运用PDCA模式,我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从2010年6-12月65例减少至2011年1-6月11例,取得明显的效果。1资料对2010年6-12月心内科18名护士针刺伤的发生进行分析共发生65例次,18名护士均发生针刺伤,发生率100%。65例针刺伤原因中违反操作常规28例,医疗垃圾处理12例、操作环境乱15例、病人不配合1例、自我防护意识差8例、人力资源不足1例。通过分析发现针刺伤发生原因主要与管理者、护士、病人、环境等有关。2改进计划2.1产生问题原因分析2.1.1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护士在进行有创无菌的技术操作时戴手套,可在输血、取静脉血、注射等操作时均不戴手套,认为操作不方便。处理医疗垃圾时不及时戴厚胶皮手套,徒手进行,使针刺伤发生频率增加。尤其工作繁忙时,拔出的输液针头以及加(本文共计2页)......[继续阅读本文]伤中的应用与体会
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针刺伤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之一。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并可能产生致命后果,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因而,医务人员应该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并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现将针刺发生的原因和防护措施分析探讨如下,供同行参考。1针刺伤的危害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经针刺伤接种发生感染可能导致致命后果的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HBV较HIV的致病性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2引发针刺伤的因素医务人员对针刺伤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工作繁忙等均可导致针刺伤的发生。可能造成针刺损伤的情况有:①丢弃用过的针头时;②给病人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时);③针头用完盖帽时;④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⑤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本
247名儿科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研究与对策共计
1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现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的是乙肝、丙肝、爱滋病。我国是乙肝高发国,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爱滋病、丙肝患者呈不断增长趋势,如何减少针刺伤是当务之急。儿童医院由于患者均为儿童,有其特殊性,护士针刺伤是否也有其独特之处?对247名儿科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并及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003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广州市儿童医院的247名儿科临床护士(经常进行输液、注射)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2结果本组247名护士中225人发生针刺伤,发生率91.09%。穿刺后及穿刺后整理物品在留置针、注射器、头皮针针头引起的针刺伤中各占78.21%、83.07%、61.80%。由于患儿躁动引起留置针、头皮针针头针刺伤中各占28.00%、35.40%。如发生针刺伤,护士觉得非常担心、担心、有点担心分别为42.51%、39.27%、17.00%。发生针刺伤后有做处理的占91.09%,没有向上级部门汇报的占94.74%。输液、注射、抽血时没戴......(本文共计2页)
应用PDCA循环促进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体会
PDCA循环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先生提出的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基本管理方法[1],主要包括计划(p 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4个阶段,是持续质量改进的基本方法,也是护理质量安全的重要策略[2]。我院2008年3~12月在儿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管理,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我院2008年3~12月在儿科病房住院的186例患儿为研究组,其中男90例,女96例;年龄5个月至4岁,平均1岁3个月;病程最短5 d,最长1个月。对照组为2007年5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83例患儿,其中男89例,女94例;年龄8个月至5岁,平均2岁1个月;病程最短3 d,最长28 d。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方法1.2.1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管理。1.2.2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1)计划阶段(P):①人员分组:按质控项目将全科护理人员分成若干个质控小组,参与不同的质控项目检查,使护理人员人人参与质控管理,增加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培养团队精神。②分析问题查找原......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朱金雁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儿科从2010年1月开始,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办法对儿科护理质量进行管理,比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及后1年的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及接诊量变化,总结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后,在未增加床位及护理人员的前提下,儿科日均接诊量较实施前有显著增加;护理质量考核也较实施前有明显改善,上述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是一种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的管理工具,长期实施该管理方法,可使儿科护理体系更具活力,和最新的护理理念、方法同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在儿科护理体系中推广应用。
护理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医院或者科室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护理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种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也不断涌现[1]。我院儿科护理组从2010年1月开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办法,实施1年后,将前年的护理考核结果、日均接诊量、患者满意度和未实施前比较,有较大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