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刘康: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会议小结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刘康: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会议小结(图)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 刘康
刚才小建副部长进一步强调了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强调了目的,明确了方向,希望大家回去后认真学习研究小建部长的讲话,组织人员学习,特别是下一步要进一步研究的资金、政策、人员配备、科学管理,包括可持续发展等等方面的问题,一定要认真学习,加强研究,落到实处,积极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当前正处于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关键时期,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管理方面面临一些共性的问题,通过这次会议组织专门的研讨,提供平台以便于各地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发挥东部工程这一工作平台作用,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和功能定位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本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是国家高技能人才东部工程2009专项活动。国家高技能人才东部工程作为创新思路、交流经验和共享成果工作平台,通过组织年度会议、先锋论坛、专题研讨、实地考察、技术开发等活动,实现了四个“率先”。从2005-2009年,东部工程围绕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校企结合、素质就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新职业竞赛等职业培训和鉴定的重点、难点工作,先后组织了9次专题活动,讨论新问题,碰撞新思路,研究新举措,交流新经验。
东部工程的工作进展表明,东部工程是开放新思想新理念的工程、开拓新实践新经验的工程、开发新资源新信息的工程,东部工程作为全国职业培训和鉴定工作的排头兵,对全国高技能人才和职业培训鉴定总体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开创、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今后,我们要一如继往地推动东部地区先走一步,为全国工作探索新路。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全国职业能力建设会议的总体要求,做好四个“必须坚持”,深入实施东部工程,今年初步考虑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会同职业能力建设司,指导东部地区深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工作改革创新道路,为推动全国工作积累经验。
二是组织交流研讨,推动东部地区在公共实训、校企合作、企业评价方面取得新进展。
三是以东部地区为依托,吸收先进技术,做好职业标准开发、题库建设、课程开发、教材更新,做好职业培训技术支持。
四是强化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做好东部地区优质培训和技术、先进经验和做法的传播推广工作。
同志们,这次会议就要结束了,最后,对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和深圳市劳动保障局对本次会议的支持,再一次表示感谢!
第二篇: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教授点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地方经验(图)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教授点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地方经验(图)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
此次参会,总体感觉深受鼓舞,共有5点点评意见:
总标题:公共基地的存在理由和发展方向
第一点:历史突破。现在看来,劳动保障部为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推出的东部工程,特别是东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本身。实际上是通过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和实验,探索新形势下,劳动部门如何实现职能转变的道路。这种职能转变主要表现在:第一,政府如何从传统的威权管理转向社会服务,第二,政府社会服务如何单纯从过去的制度服务、政策服务发展到提供公共用品服务和直接为民众服务,这些探索都是没有前例可循的。所以说我们在创造历史。
第二点:全新课题。过去劳动部门任务单纯,目标清晰,但今天,如何用对用好社会公共资源,如何保证花出去的每笔既有效又公平,对劳动部门来说是全新课题。
第三点:直面考验。上海建立公共实训基地的思想从萌发到现在已经有十年之久,在东部工程的推动下,目前全国在建的和已经建成的公共实训基地已经有30多个,创立基业、创建历史的道路从来就是艰辛和严峻的,每一个公共实训基地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三个问题:公共实训基地能运行吗? 开始运行后,公共实训基地能良好运行吗?如果在公共实训基地充分良好满负荷地运行后,能可持续运行下去吗?
第四点:深层探索。要回答上面三个问题,确实涉及到领导是否能十分重视、培训项目的选择、设备的装备条件和维护水平、政府资金能否持续投入、基地能不能自己搞些造血工程等等问题,但我感到最重要的还是:公共实训基地的自身定位,公共实训基地的主要功用,公共实训基地的核心能力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到现实生活中寻找,要到社会实践和生产和教育实际情况中寻找。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就业困难、学生为找工作感到困难的同时,企业感到人才难得。在中国始终面临的是结构性矛盾。症结问题是:究竟谁真正了解企业?企业是分散的,企业需求各不相同。学校是独立的,学校课程往往是通用的规范的。企业和学校之间,必然存在一个大的缺口,一个大的差距,我认为这种大的差距就是我们的机会,就是我们存在的理由。通过这次会议我感到越来越多的人都看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存在的根本理由是企业的需要,工作重心是抓企业,这也是和教育部门相比的不同点和优势所在,只要我们了解企业的命运,掌握企业的脉搏,通过组织企业专家、行业专家把企业真正的人力资源需求汇集整理归纳起来,通过实训基地的实践活动,开发成模板、示范式的实际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就有够帮助更多学校和培训机构理解企业、熟悉企业和企业对话,和企业结合,这样就可以引领职业教育培训的方向。这个思路对公共实训基地来说,尽管有多大场地/多少设备/开展什么项目培养多少学员都很重要,但这不是公共试训基地价值链上最重要的东西,不是核心能力之所在,和人家比场地,比招生人数等,这些都很冒险,我们比不过政府投资的学校等机构,我们比的是核心能力——软实力,靠软实力打天下。明确这一点,我们向社会提供的服务是全方位的,靠我们卓越的软实力生产打造出符合本地发展方向和企业需求的优质公共产品,加上制度支持、劳动政策导向、我们设计出来的能够直接为民众服务的形式(如青年技师方案,大学生整体方案)等。我们可以实现:
第五点:成功在望。依靠我们对企业的把握和理解,依靠我们的软实力,我们的公共实训基地将建成工学一体的平台、产教对话的窗口、校企结合的航灯,从而引领人力资源开发和技能振兴的新潮流。
第三篇: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转发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关于印发创业模拟实训技术规程(试行)通知的通知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转发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关于印发创业模拟实训技术
规程(试行)通知的通知
(苏人社发[2011]550号)
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现将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关于印发创业模拟实训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中就培发[2011]1号,以下简称《规程》)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加大创业模拟实训推广力度。创业模拟实训是新型的创业实践教学技术,对于提升学员企业管理和市场认识水平,增强创业实践动手能力,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高度重视创业模拟实训工作,将其作为健全创业培训制度,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纳入当地创业促就业工作的整体计划。要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将创业模拟实训纳入创业培训工作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技术规范和支持服务,提升创业模拟实训质量,推动创业培训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创业模拟实训机构管理。实施创业模拟实训的机构应为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并具有与承担的创业模拟实训项目相适应的培训场地、设备设施等条件要求,具有2名以上同时具备创业培训和创业模拟实训师资资格的讲师。各地要加强创业模拟实训机构的认定管理,对已开展创业模拟实训尚未认定为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的,要按条件认真审核,并于2011年12月底前向省厅申请认定。具体程序按照《关于印发江苏省创业培训定点机构认定和管理办法的通知》(苏人社规 [2010] 4号)执行。对具备条件开展创业模拟实训的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由省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要求审定,并将实训项目、实施单位和承训机构报省厅备案。
三、强化创业模拟实训师资培养和管理。创业模拟实训师资纳入创业培训师资体系统一管理。创业模拟实训师资必须持有《创业培训讲师证书》,具有全程担任创业培训相应模块授课的工作经历,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创业实训项目师资培训合格后,方可参与创业模拟实训课程指导任务。各地要加强创业实训师资力量的配备、培养和管理工作,对尚未获得创业培训讲师资格的,要尽快组织其参加创业培训师资培训和讲师选评。
四、严格创业模拟实训技术规范。各地要按照《规程》的要求,结合本地创业培训工作实际需求,重点针对实训内容、实训方式、实训流程、实训教材、质量监控等核心技术环节,组织专家制定技术指导细则,完善技术要求和评估条件。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与地方高校的合作,推进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建设,组织有创业愿望的毕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模拟实训,增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对参加创业模拟实训的人员,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补贴标准参照创业培训(syb)执行。省厅将对实训技术规范、培训成效显著的机构,择优确定为省级创业实训基地,并给予相应奖励补助。
附件:《关于印发创业模拟实训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略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上传者知盟网 http://
第四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
这次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交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经验,研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今天,大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深入探讨,相信一定会对做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次会议在广东深圳召开,具有特别的意义。大家知道,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冲击了我们的就业和培训工作,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都面临着重大挑战。上一次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我国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都走过一个下坡路,当时很多职工都下岗失业了,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很多培训被放弃,技校停办,技能人才出现断带。十年以后,更大的金融危机来了,我们确实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是走老路还是面对挑战走出一条新路?这次在深圳,我们感受到广东并没有放松培训,深圳仍在努力推进。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正在通过广东、深圳等地推进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而转化为机遇,把所面临的人才危机等变成了加强技能人才工作的机遇。这个信号,应该通过这次会议向东部地区、向全国传出去: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把挑战变成发展事业的新机遇。
下面,结合各地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进展和会议研讨情况,我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是我国职业培训的重大创新,通过东部工程率先实现了突破
我曾经讲过,从近十年的实践来看,我国职业培训事业经历了三次创新。第一次是创立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从而建立健全了职业资格制度。第二次是建立了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使职业培训真正成为政府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服务的公共产品。第三次就是创建公共实训基地,这是与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相结合的,强化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每一次创新都为职业培训事业开拓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促使职业培训事业提升新水平步入到新阶段。
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走了一条通过实践探索到推动政策创新再到指导形成工作突破的道路。2005年,根据中央人才工作新要求,在总结东部地区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原劳动保障部启动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东部地区培训工程,开始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在东部地区率先启动。五年来,东部工程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重点推动,先后在上海、深圳、青岛、广州组织探讨和交流,讨论新问题,碰撞新思路,研究新举措,交流新经验,推动实现新进展。随着东部工程的深入实施,素质就业、公共实训、校企合作的新理念已经普遍被我们培训战线理解和接受,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已经由上海到深圳、青岛再到东部地区大中城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006年,中办国办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有条件的城市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的明确要求。这是中央的一个决策。随后,建设50个公共实训基地的任务被列入国务院批准的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7年,原劳动保障部颁布了《关于开展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了东部重点城市工作步伐,带动了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积极跟进,并形成多元建设和多元发展模式。如:上海、深圳劳动保障部门主导主管,建设独立运行的公益性、公共性的实训基地;青岛、无锡、苏州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与技校一体运行、兼顾社会培训与学制教育的公共实训基地;绍兴等地发挥劳动保障部门的引领作用,依托高职院校等社会资源建立公共实训基地。此外,福建、黑龙江、新疆、天津、北京等地积极推进区域性和中心城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已具备了雏形,开始发挥作用。
几年的实践证明,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瞄准地方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建设急需技能人才的需要,抓住高技能人才实训的核心,取得了重要进展。这项工作符合政府引领促进培训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向,树立了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新的旗帜,也是我国职业培训事业的一项重大创新。从政府部门来讲,为提高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提供了新的平台,也为今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推动培训促进就业建立起了新的阵地。
二、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是我国职业培训的全新探索,需要东部地区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率先破解新问题
由于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从刚才大家的发言和讨论中,我感到对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深。目前要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二是综合服务功能的发挥;三是公共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四是公共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与此相适应的是配套政策、资金安排、人员配置、设施设备等问题。
当前,我们正处在新的经济社会宏观背景之下。一是由于遭遇世界金融危机导致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目前尚未见底。这种经济发展态势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技能人才需求从类型、结构和层次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要解决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的就业问题,对职业培训提出了新挑战,需要我们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而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需要政府在培训方面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服务。三是社会职业培训在当前还存在很多空白,很多技能培训项目虽然经济需要、就业急需,但企业和学校限于自身条件不能或不愿组织,如:面向就业重点群体的培训,“高、新、长、前”的培训,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加以引导推动、示范和带动。四是政府职能转变速度加快,比以往更加关注民生,强化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政府强化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共实训基地作为政府培训领域公共服务的体现,它的工作定位和作用发挥,非常值得我们进行积极探索。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两个理念:一是有效培训,二是终身培训。
有效培训是以市场需要、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以强化实际技能的操作训练为主线的培训。这主要体现在培训过程中。在这方面我们曾经对职业院校、技工学校进行改造,强化这方面的功能,但由于旧体制、旧观念的影响太大,事倍功半。既然在旧体制上进行改造这么难,我们不如在现有格局中找到一个更有利的突破口,创新一个有效培训阵地,与技工院校的改革发展结合起来,来解决培训同企业需求的对接问题,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强化操作技能。我觉得应该通过建立公共实训基地进行创新,从一开始就做到与企业相结合以实际操作技能为主,从面上来解决大多数群体面临的问题。通过这个突破口,真正把职业院校引领到这条路上来。
关于终身培训,这是政府部门的重要任务。目前所有的技工学校、职业院校主要职责是在校的三到四年的学制教育,这种教育培养不出像许振超、李斌这样的十大技能楷模和现有的一大批高级技师那样的人。这些人的培养靠的是终身培训,靠不断的学习和钻研,他们的学历虽然是初中、高中毕业,但他们拿出的是世界一流的技能。因此,终身培训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我们的技工学校在改革中也开始走向既重视学制教育又重视社会培训的道路,争取将学校培训和社会培训两训并举,将我们的培训贯穿劳动者的整个职业生涯。公共实训基地正是服务和解决好终身培训这一问题的重要平台。上海的公共实训基地里既有学校学生也有社会、企业的工人,后者的比例在一半以上。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技工院校面向社会开展培训的力度,同时还要开拓公共实训基地这一阵地,用这一新的阵地,引领旧的学制转换。所以,公共实训基地从一开始就应该找到与职业院校不同的地方,同时找到相应的结合点,才能真正做好工作。
对公共实训基地的评估,不能简单的从职业培训机构的角度评价,要从完善地区人才结构和满足企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来评价。基于这一点,首先要强调开放性。公共实训基地面向社会,服务对象包括企业、职业学校、劳动者,无论公共实训基地是建立在企业或者学校,都必须具有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功能,能够解决当地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能够为当地重点就业群体服务。其次是公益性。公共实训基地是独立于职业院校的专业化实训场所,其功能定位决定了它与职业院校是互补而不是竞争、是引领而不是复制的关系。政府财政支持项目要始终体现公平,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要体现出公益性、强调公益性。第三是多元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要不拘模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重点是规划引领和组织推动。要把强调开放性、公益性作为衡量公共实训基地的基点,在此基点上去探索公共实训基地的投入机制问题、公共实训基地引入市场机制问题和公共实训基地的持续发展问题。实际建设中,以结合运用现有技工院校的资源来起步效果较好,但一定要注意建立新的机制。确有必要又有条件的,可以考虑独立建设,但一定要考虑大格局安排和实用性,防止盲目重复建设。
探索这些问题,不要离开本源,希望大家在这些方面继续开拓创新。比如在项目规划上,要搞好设计,做到高起点,体现先进与适用的结合;要注意发挥政府主导和专家参与作用。项目规划要与当地支柱产业结构调整、技能人才规划相配套,特别要注意梳理出企业需求,把企业的需要体现到项目设置和实训过程中。关于发挥主要功能,要注意体现开放性。首先要注重综合功能的培育和发挥,比如核心功能是实训和鉴定,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延伸扩展,比如,师资培养、技能竞赛、实训装备研发、现代培训技术交流、示范性培训、职业展示等工作都可以开展。利用实训基地可以做很多我们培训部门需要对社会做的工作,既有利于深化培训也有利于普及知识。在实训基地,既有培养学生的平台,也有提高师资的平台。关于运行管理,要注重创新,最终目标是提高运行效率和基地的使用效率。大家可以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进行探索,找到一个好的运行模式,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和方法。关于可持续发展,要有一个长远的考虑。这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过去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怎样建实训基地,现在是建起来了,是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重要节点是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只有这些做到了,才可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着眼实际,切实解决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条件保障问题
一是资金保障的长效性。实训基地的政府一次性投入已经解决了,后续投入保障不够,今后的管理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怎么办?从上层来讲,我们已经制定了新的人才规划,列出了很多工程,实训基地建设也列入了工程之一,这使实训基地建设有了一定的资金保障。同时我们要落实15号文件精神,向政府说明我们已经按要求建立了公共实训基地,怎样可持续发展?怎样发挥引领作用?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要让政府将对公共领域的投入,多投入到公共实训基地上来。由此,我们还要注意解决实训基地相应的运行管理问题。从资金来源上来说,一是要争取财政支持,继续推进建设。二是充分利用就业再就业资金、失业保险金。目前,国务院已同意东部地区扩大失业保险金的使用范围。东部地区可以探索利用失业保险金加强公共实训工作的路子。还有一个就是要动用社会资源,和企业共建共进。今后还可以开拓更多的资金项目,比如国家贷款等等。这些都需要大家更多的努力,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并使其变成长效机制。
二是充分利用政策。目前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上,我们可以利用的政策主要有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职业培训政策、相关就业政策等,包括当地的土地等政策,大家都要善于把它们变成基地的保障条件,将可用的政策都变成支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保障条件。
三是人员配备上要有突破。人员主要是三个层次:一是管理人员配置;二是服务人员配置;三是实训教师的配备。管理人员目前大家都已经配置好,关键是要有一定的配套支持来稳定住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可以考虑招投标、委托管理等。教育人员、实训教师方面怎样才能做好,可以依靠学校的同时进行自行培养。这些都需要大家共同探讨。
四是抓科学管理。要完善管理机制,包括经费管理、招投标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实训管理等,软硬件建设都要实行科学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和使用效率。因为实训基地建设是大投资项目,要防止腐败现象出现,要建设一个好的防腐败机制,确保透明干净,做一个好的样板。
总之,今后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还寄希望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有赖于东部地区的率先突破,使我们的实训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