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度积玉口镇卫生院卫生应急工作总结
2012年度洋地卫生院卫生应急工作计划
为了认真贯彻国家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积极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加大卫生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力度,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提高卫生工作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一 完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卫生应急预案
(一)加强学习,扎实提高思想认识
深入贯彻和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作为日常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展开讨论,增强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高应急工作人员分析、判断、处理、调解能力。
(二)强化领导,完善应急处理机制
调整完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加强应急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应急人员职责、任务,始终做到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规范、统一标准,为预防、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扎实防范,积极预防突发事件
一是加强应急演练。为充分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切实提高应急队伍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使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组织开展应急献血演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习和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实战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强化应急值班。为确保应急工作的及时、高效,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应班制度,始终做到时时有人值班、天天有领导带班。不论正常工作、双休日和节假日,要求应急人员24小时随时保持通讯畅通,遇有情况,随时处理。在必要的时候,应急装备一刻不离人,随时准备出击,随时保持戒备状态。认真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确保了无漏报、无迟报的现象,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按照《国家公共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和卫生部及省、市CDC的统一要求,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开通国家疫情信息网上直报系统,加强各医疗单位信息传递,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
三是加大应急宣传。在开展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注重拓展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依靠群众对卫生安全的关心、关注,积极发动群众力量,做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处理、早预防。通过信息网络、单位政务公开栏等信息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开卫生应急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行政许可、执法监督等重要事项,进一步完善投诉处理机制,使社会监督更加透明。
二、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卫生应急工作的领导,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群体性意外伤亡事故的卫生应急工作做出统一安排和部署,进一步明确疾病控制、医疗救治、执法监督机构的职责分工,做到应急指挥协调有序,责任层层落实到人。
二是强化监测预警。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的正常运行,强化不明原因肺炎或疑似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SARS、鼠疫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和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工作,一旦发生或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格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及时、准确、全面报告。
三是做好应急准备。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积极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技术和物资等各项准备工作,明确相关卫生应急预防、处置有效。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时,迅速反应迅速,及时救援。
四是加大监督检查。重点做好食品、公共场所、饮用水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监督检查。加强餐饮业卫生监督管理,做好餐饮具卫生和消毒监督工作,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查找并及时消除单位内部安全隐患,坚决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洋地卫生院 2012年1月8日
第二篇:2011积玉口镇卫生院卫生应急工作总结
2011积玉口镇卫生院卫生应急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国家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积极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加大卫生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力度,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提高卫生工作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在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全年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零发生,为保障全镇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完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卫生应急预案
(一)加强学习,扎实提高思想认识
深入贯彻和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作为日常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展开讨论,增强了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高了应急工作人员分析、判断、处理、调解能力。
(二)强化领导,完善应急处理机制
调整完善了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加强应急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了应急人员职责、任务,始终做到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规范、统一标准,为预防、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扎实防范,积极预防突发事件
一是加强应急演练。为充分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切实提高应急队伍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使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先后组织开展了应急献血演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习和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实战演练,检验并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丰富了实战经验。
二是强化应急值班。为确保应急工作的及时、高效,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应班制度,始终做到时时有人值班、天天有领导带班。不论正常工作、双休日和节假日,要求应急人员24小时随时保持通讯畅通,遇有情况,随时处理。在必要的时候,应急装备一刻不离人,随时准备出击,随时保持戒备状态。认真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确保了无漏报、无迟报的现象,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按照《国家公共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和卫生部及省、市CDC的统一要求,建立了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开通了国家疫情信息网上直报系统,加强了各医疗单位信息传递,提高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
三是加大应急宣传。在开展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注重拓展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依靠群众对卫生安全的关心、关注,积极发动群众力量,做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处理、早预防。通过信息网络、报社、《温江黄页》、《温江旅游全图》、单位政务公开栏等信息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开卫生应急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行政许可、执法监督等重要事项,进一步完善投诉处理机制,使社会监督更加透明。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卫生应急工作的领导,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群体性意外伤亡事故的卫生应急工作做出统一安排和部署,进一步明确疾病控制、医疗救治、执法监督机构的职责分工,做到应急指挥协调有序,责任层层落实到人。二是强化监测预警。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的正常运行,强化不明原因肺炎或疑似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SARS、鼠疫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和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工作,一旦发生或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格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及时、准确、全面报告。
三是做好应急准备。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积极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技术和物资等各项准备工作,明确相关卫生应急预防、处置有效。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时,迅速反应迅速,及时救援。
四是加大监督检查。重点做好食品、公共场所、饮用水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监督检查。加强餐饮业卫生监督管理,做好餐饮具卫生和消毒监督工作,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查找并及时消除单位内部安全隐患,坚决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进一步提高卫生应急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加强与区级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确保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科学预防、及时处理。
积玉口卫生院 2011年12月8日
第三篇:积玉口镇概况[范文]
立足科发发展 打造特色名镇积玉口镇是潜江市西北边陲,位于荆州、荆门、潜江三市的交界处。境内襄岳公路和随岳高速公路纵贯南北,318国道和宜黄高速公路横穿东西。辖区面积110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17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7万人。1975年撤区并社,1994年撤乡建镇,成立了积玉口镇。2009年该镇以“农业稳镇、产业兴镇、工业强镇、文化活镇、依法治镇”为发展思路,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历史悠久,楚文化源远流长。积玉口镇古称白石桥镇,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楚文化发祥地,这里名胜古迹多姿多彩,文化沉淀极其丰富。有西周时期出土文物—石斧,有东周时期的陶器,有秦置县治“竟陵城”遗址,有孙叔敖墓“孙家冢子”,有“楚家花园”遗址,有美丽富饶的借粮湖,还有“玉石中田”、“火凤凰”等数不清的美丽传说。特产丰富,小龙虾遨游世界。该镇主产水稻、棉花、油菜,盛产淡水鱼、螯虾、黄鳝甲鱼等,凤蛟村、古城村所产优质大米,曾为乾隆年间的“龙凤贡米”。该镇属古云梦泽地区,湖泊众多,河渠交错,是全国虾稻连作模式的发源地,出产的小龙虾肉质鲜美、享誉全国。2009年全镇小龙虾养殖面积36000亩,龙虾总产量1034万斤,龙虾收入达到了7238
万元。
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初具规模。借粮湖风景区湖区面积
1.2万亩,景色优美,风光绮丽。湖周99个汊呈锯齿状,犬牙交错,湖畔自然条件独特,是潜江市唯一具有丘陵地貌的地方,是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2009年该镇组织社会力量对民俗文化进行了充分挖掘,加强古文化景点建设,投资230万元修建了民俗博物馆,修复了位于湖边的“龙柱”、“滴水观音”、“镇湖神牛”、“玉石中田”等古文化景点,新建了一艘大型水上画舫,投资200万元的“农家乐”已经正式营业,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已初具规模。
科学规划,现代农业健康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是该镇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三个支撑点,齐头并进推动着该镇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龙虾养殖、生猪养殖、肉鸭生产、肉鸡生产、无公害优质稻和水生蔬菜六大板块经济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全镇2009年粮食总产2万吨,油料总产8131吨,棉花总产1883吨,生猪出栏5.2万头、存栏2.3万头,家禽出笼72.6万只、存笼37.5万只,水产品产量8450吨。
危中寻机,工业经济平稳发展。该镇以项目建设为中心,投资扩规为重点,全力打造服装、机械制造、橡胶制品、农副产品加工、民俗文化旅游五大支柱产业,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江汉钻具有限公司、赛特龙服饰有限公司、大洋服装
厂等企业主动迎接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在逆境中求生存,在困境中求发展,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全面攀升。2009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增长3.9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6亿元,增长47.5%;工业增加值
3.82亿元,增长47.3%;实现出口创汇600万元。
以人为本,社会事业协调推进。投入1300万元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其中国家投资280万元,农户自筹1020万元,新建了镇中心转供水站,新打134米深井一口,主管网已铺设16公里;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投入资金190万元新建了积中、积小的学生宿舍,对三所片小教室进行了维修和改建;全面推行基层卫生院“三化建设”,22个村卫生室都已新建改建完工,并配置了电脑,实现了信息化管理。镇卫生院在争取市局三项建设资金的基础上自筹资金165万元,对门诊住院综合楼进行了改扩建,改善了病房条件,添置了急需医疗仪器,完善了医院服务功能。
第四篇:XX镇卫生院卫生应急工作总结
XX镇卫生院卫生应急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国家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我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从去年11月国家卫生部启动创建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开始,XX镇卫生院卫生应急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XX区卫生局应急办的业务指导下,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零发生,为保障全镇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要求,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应急工作领导组织,保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卫生院成立了XX镇卫生院突发公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统一调配使用全院的卫生资源,组织指挥协调卫生应急工作,下设医疗救援组、疾病控制组、卫生监督组、后勤保障组,分工负责相应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成立了应急办公室,负责卫生应急的日常工作。
同时,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成立了多个专项的应急指挥机构,具体有:XX镇卫生院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等突发事件(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XX镇卫生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领导小组、XX镇卫生院救灾防病卫生防疫应急领导小组、XX镇卫生院救灾防
病医疗救护应急领导小组、XX镇卫生院救灾防病卫生防病领导小组、XX镇卫生院特别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等,每个领导小组均有成员5-8 人,组长均为卫生院各专项工作分管领导担任。
二、制订预案,认真培训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条例》的要求,我院编制了《XX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XX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并以文件形式印发。为保证各类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科学、规范,根据卫生专业的区别,制定了系列分预案,如《流感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手足口病预案》、《霍乱疫情处置预案》、《甲型 H1N1 流感预案》、《鼠疫防治预案》、《甲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臵方案》、《细菌性痢疾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食物中毒应急预案》,保证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做到常备不懈、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处置合理。
同时,抓好应急演练,我院2012 年3月到6月份相继召开了多场卫生应急桌面推演活动,并于6 月12日组织了一次水痘疫情应急处置模拟演练。
根据卫生应急培训规划,我院制订了专门的应急培训计划,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重大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治疗及食物和职业中毒、群体生不明原因疾病等相关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 “三基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例会的形式培训,对重点
传染病如霍乱、手足口病、甲型 H1N1 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登革热等举办专门的培训8次,培训达400余人次;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对镇各乡村医生也开展了应急知识培训4次,培训达300余人次。培训内容包括各种应急预案的内容、应急处理的组织机构及组成、责任分工、报告程序、接到报告后的响应和措施等。通过培训大大增强了医务人员对应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三、建立完善的网络监测报告系统
为认真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报告工作,我院公共卫生办公室装备传染病疫情直报专用电脑和疾控预防控控制信息系统。设立了应急值班电话,实行24 小时值班制和领导带班制;建立了首位应急接报负责制与分级响应制度,所有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专业小组成员,必须保持 24 小时通讯畅通,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值班人员立即报告分管领导,由分管领导根据专业及突发事情性质决定响应方式。要求门诊医务人员对就诊病人进行门诊登记和可疑病人筛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即进行网络直报,确保了发现各种突发事件都能及时上报,杜绝了漏报误报现象,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建立了后勤保障机制
我院根据卫生应急队伍建设要求,加强应急队伍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应急队伍人员要求必须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技
术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并对应急队伍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规定的培训;参加观摩了区举办的卫生应急现场模拟演练,以此提高了我院应急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评,并分别建立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疫点处理、卫生监督、采样监测等十余个应急队伍。设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急性肠道传染病急救、禽流感救治等专家组,保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及时高效、措施恰当。建立了应急保障队伍和应急预防物资库,贮备了防护用品、消毒剂、消毒器械、预防药品及应急日常用品(如电脑、笔、电筒、雨衣、雨鞋等)等;在急救药品器械储备库,还准备急救药品和设备器械。并安排专人随时检查各种药品和器械,保证无过期消杀药械、急救药械,确保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转状态,确保应急工作万无一失。
五、加大卫生应急知识科普宣传,提高群众防治知识知晓率 卫生院通过展板、横幅、宣传栏、宣传册(画、单)、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卫生应急急救及自救知识,利用5月7日卫生日、3月24日结核病日等进行广泛宣传,共开展讲座24场,发放宣传资料共计6000多份,展板4块,宣传横幅2条,充气拱门1个,宣传栏25块(包括24个行政村宣传栏)等,计划应急宣传资金10万元。
总之,今年以来,我院卫生应急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整体实力得到明显加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诸如医务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还需增强、与其他部门间未建立信息平台等等。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进一步提高卫生应急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加强与上级、同级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确保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科学预防、及时处理。
XX镇卫生院 年8月5日
2012
第五篇:潜江市积玉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积玉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0-2020 年)
积玉口镇人民政府
二
〇 一
二
年
四
月
I 目录
一、前言 ·········································································· 1
(一)规划目的 ························································································· 1(二)规划任务 ························································································· 1(三)规划原则 ························································································· 2(四)规划依据 ························································································· 3(五)规划范围 ························································································· 4(六)规划期限 ························································································· 4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5
(一)自然条件及经济基础 ·········································································· 5(二)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 5(三)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 ······························································ 7 三、主要规划目标 ······························································ 9
(一)战略定位与经济发展目标 ···································································· 9(二)主要规划目标 ··················································································· 9 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 ········································ 11
(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 11(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 13 五、土地利用分区 ···························································· 16
(一)分区原则 ························································································ 16(二)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 16(三)土地利用分区 ·················································································· 18 六、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 25
(一)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 25(二)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 25(三)制定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 25 七、重点村镇和建设项目用地 ············································· 27
(一)城镇建设用地 ·················································································· 27(二)农村居民点用地 ··············································································· 27(三)采矿用地与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 29(四)基础设施用地 ·················································································· 29 八、土地生态环境保护 ······················································ 30
(一)土地生态建设规模 ·············································································· 30(二)生态用地布局和安排 ··········································································· 30(三)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措施 ······························································· 30
II 九、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 32
(一)土地开发 ························································································ 32(二)土地整理 ························································································ 32 十、规划实施措施 ···························································· 32
(一)进一步提高规划的公众认知度和宏观指导作用 ········································ 33(二)完善规划实施评价监督和考核机制 ······················································· 33(三)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 ···················································· 33(四)完善土地利用的利益调节机制 ····························································· 34 十一、附表 ····································································· 36一、前言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积玉口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结合积玉口镇的实际,积玉口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积玉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
(一)规划目的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以节约与集约用地为核心,统筹优化各类、各区域用地,保障积玉口镇经济建设发展需求。
(二)规划任务
本轮积玉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1、根据积玉口镇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明确土地利用的方向和目标。
2、根据潜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解的积玉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并对相关控制指标进行分解落实。
3、确定和配置规划期内全镇的基本农田、建设用地等规模和布局。
4、划定土地用途区,实行用途管制。
5、制定积玉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三)规划原则
1、、严格保护耕地,守住基本农田红线
立足于落实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责任,强化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并实行由单纯的数量保护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各项非农业建设要优先利用其他土地和其他农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
2、、节约集约用地,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增长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各项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加快各业各类用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增长。
3、、统筹城乡用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立足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的思想,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整合城乡土地资源,协调各业各类用地矛盾,妥善处理区域用地关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4、、改善生态环境,实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方针,贯彻环境优先的理念,正确处理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土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 43 号令); 5、《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国发[2004]28号); 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2 号); 7、《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 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 号); 9、《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和规划大纲评审办法的通知》(鄂土资发[2007]68 号); 10、《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与报批办法〉的通知》(鄂土资发[2009]26 号); 11、《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鄂土资发[2009]54 号); 12、《潜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13、《潜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年)》;14、《潜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5、《积玉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 16、《积玉口镇城镇规划(2006-2020 年)》; 17、《襄岳线新农村建设及景观整治规划》; 18、《潜江统计年鉴 2009》; 19、其他相关村庄规划、技术规范、政策规定和基础资料。
(五)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积玉口镇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土地总面积为9886.00 公顷。
(六)规划期限
本轮规划的基期年为 2009 年,目标年为 2020 年,规划期限为2010 年—2020 年。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自然条件及经济基础
积玉口镇位于潜江市的西北边陲,是荆门、荆州、潜江三市的交界处。西与荆门市沙洋县毛李镇交界,东与江汉石油管理局和沙洋广华监狱接壤,北与高石碑镇和沙洋刘家巷监狱交界,南隔田关河与浩口镇和江陵县三洲村相望。全镇辖 22 个自然村,170 个村民小组。2009 年总户数为 7250 户,总人口为 38789 人,其中集镇人口为 3135人。
积玉口镇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渠纵横,湖网密布,主产水稻、棉花、油菜,盛产淡水鱼、小龙虾、黄鳝、甲鱼等水产品。
绿树丰茂,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既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淡水湖——借粮湖,也有脉旺嘴小镇,曾是苏维埃政权荆南县政府所在地,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工作和战斗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2009,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85817 万元,完成固定投资 452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 771.77 万元。
(二)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2009 年,积玉口镇土地总面积 9886.00 公顷。其中,农用地8534.2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6.33%;建设用地 818.5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28%;其他土地 533.1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39%。1 1、、农用地
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共 8534.27 公顷。其中,耕地 6724.8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68.02%。园地面积 3.6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04%;林地面积 197.4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0%;其他农用地 1608.3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6.27%。2、、建设用地
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共 818.55公顷。城乡建设用地 556.8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63%;其中,城镇用地59.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1%;农村居民点用地466.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72 %;采矿用地和独立建设用地 30.0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30%。交通水利用地 253.9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57%;其中,交通用地 14.2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14%;水利设施用地 239.7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43%。其他建设用地 7.7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08%。3、、其他土地
包括水域和自然保留地,共 533.19 公顷,其中,水域 528.9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35%;自然保留地 4.2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04%。(三)土地利用现状特点 及存在问题、土地利用现状特点
((1)土地利用率高,建设用地空间布局较为集中
全镇土地利用程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建设用地分布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分布在镇内主要干道两侧。
((2)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养殖水面为主
全镇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资源的多宜性比较突出。种、养、植、水产业发达,盛产粮、棉、油。
((3)土地利用方向以农用地为主,基本农田保护率较高
全镇农用地面积 8534.2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6.33%。在农用地中,耕地 6724.86 公顷,占全镇总面积的 68.02%,以高、中产田为主,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土地资源;基本农田面积为 6713.15 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高。
((4))
自然条 件优越,水资源丰富
全镇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盛产淡水鱼、小龙虾、黄鳝、甲鱼等水产品。同时拥有绿树丰茂、风景优美的自然淡水湖——借粮湖,湖内长满莲藕、菱角,是境内保存最好的原生态湖泊。、土地利用问题
((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大量向城镇搬迁,部分周边村庄建设存在占新不拆旧,形成“空心村”,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建设占用耕地的面积逐年增加,土地节约集约水平有待提高。((2))
供需矛盾相对较大
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大增。但镇区内可供开发利用的后备资源相对不足,占补平衡压力大,供需矛盾相对较大。
((3)功能分区不明确
镇内工业与居住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不尽合理,部分工业用地布置在镇区的上风向,影响了镇区居民的工作及生活环境。
((4)耕地质量有下降趋势
工业企业排放的“三废”、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以及耕作方式粗放,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耕地质量有下降趋势。
((5)土地生产条件亟待改善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原有骨干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沟路渠等田间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制约了农地生产能力的发挥和生产效益的提高。三、主要规划 目标
(一)战略定位与经济发展目标、战略定位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区两带三极”总体战略部署,立足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积极推进工商业经济的发展。规划期间,以创建省旅游名镇为契机,努力争取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扶持,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引导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进一步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规划至 2020 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 10 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 1.2 万元;全区总人口 4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8 万人,农村人口 2.2 万人;城镇化率达 45%;森林覆盖率达 20%。
(二)主要规划目标、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落实市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护任务。规划至 2020 年,全镇耕地保有量不少于 6365.31 公顷。
2、、严守基本农田红线
积极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加强基本农田管理,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规划至 2020 年,全镇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5836.26 公顷。
3、、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统筹安排城乡用地,优化用地结构,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效益。规划期间,全镇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 22.08 公顷以内。规划至 2020年,全镇建设用地总规模预期为 766.26 公顷;城乡建设用地预期为503.87 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预期为 103.14 公顷。
4、、实现补充耕地目标
适度开发其他土地,加大土地复垦、村庄整治力度,落实上级下达的补充耕地任务。规划期内,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 20.71 公顷以内,同时开发、复垦、整理 75.13 公顷用于补充耕地。
5、、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正确处理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完善农田林网,美化农田环境,形成环境宜人、风景优美的平原湖区风光。规划至 2020 年,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 20%。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
(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009 年,农用地 8534.2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6.33%。规划期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新增农用地 75.13 公顷,建设占用减少农用地 21.84 公顷。规划至 2020 年,农用地总面积预期为 8587.5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6.87%,比 2009 年上升 0.54%。
2009 年,建设用地 818.5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28%。规划期间,新增建设用地 21.97 公顷,通过土地整理减少建设用地 75.27公顷。规划至 2020 年,建设用地总面积预期为 765.2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74%,比 2009 年减少 0.54%。
2009 年,其他土地 533.1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39%。规划期间,没有变化。、农用地结构调整
(1)耕地 2009 年,耕地面积为 6724.86 公顷。规划期间,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地 75.13 公顷,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等减少耕地 19.71公顷。规划至 2020 年,全镇耕地面积预期为 6780.2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68.58%,比 2009 年上升 0.56%。
(2)园地 2009 年,园地面积为 3.61 公顷。规划至 2020 年,园地面积没有变化。(3)林地 2009 年,林地面积为 197.43 公顷。规划期间,因建设占用等减少林地 0.42 公顷。规划至 2020 年,林地面积预期为 197.0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99%,比 2009 年下降 0.01%。
(4)其他农用地 2009 年,其他农用地面积 1608.36 公顷。规划期间,因农用地结构调整、建设占用等减少 1.71 公顷。规划至 2020 年,其他农用地面积预期为 1606.6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6.25%,比 2009 年下降0.02%。、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1)城乡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包括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采矿用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2009 年,城乡建设用地共 556.83 公顷。规划期间,新增城乡建设用地 21.98 公顷。因居民点整理等减少 75.13 公顷。规划至 2020 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 503.67 公顷在内,占土地总面积的 5.09%,比 2009 年下降 0.54%。其中,2009 年,城镇用地面积为 59.92 公顷。规划至 2020 年,预期为67.02 公顷,期内增加 7.10 公顷; 2009 年,农村居民点面积为 466.87 公顷。规划至 2020 年,预期为 400.73 公顷,期内减少 66.14 公顷; 2009 年,采矿用地和独立建设用地面积为 30.04 公顷。规划至2020 年,预期为 35.92 公顷,期内增加 5.89 公顷。
(2)交通水利用地 2009年,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253.99公顷。其中,交通用地14.24公顷,水利设施 239.75 公顷。规划期间,改扩建广积线二级公路、襄岳公路和幸福公路延长线二级公路等。(具体项目见附表重点项目库)
(3)其他建设用地 2009 年,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 7.73 公顷。规划至 2020 年,其他建设用地基本保持不变。、其他土地结构调 整
2009 年,积玉口镇其他土地面积 533.19 公顷。规划期间,规划至 2020 年,其他土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
(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农用地布局优化
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耕地 坚持占补平衡原则,保持现有耕地格局总体稳定,局部适度调整,不断提高耕地质量。规划至 2020 年,全镇耕地面积不少于 6780.28公顷。主要分布在万里镇村、董店村、百花村、赤湖村、杨潭口村、新潭村、芦花村、关庙村、花园村、柳剅村、太和场村、么口村、积玉村等地。
(2)园地 园地主要分布在各农村居民点附近。规划至 2020 年,全镇园地面积不少于 3.61 公顷,主要分布在凤蛟村、荷花村、直属村等地。
(3)林地 规划期内,适当增加大堤两侧的防护林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同时,综合考虑农业结构调整及建设占用等因素。规划至 2020年,全镇林地面积预期为 197.01 公顷。主要分布在百花村、董店村、荷花村、芦花村、太和场村、万里镇村等地。
(4)其他农用地 优化沟渠、农村道路等其他农用地结构与布局。规划至 2020 年,全镇其他农用地面积预期为 1606.66 公顷。主要分布在资福村、太和场村、芦花村、柳剅村、九牛观村、古城村等地。、建设用地布局优化
(1)城乡建设用地 ①城镇用地 2009 年,中心镇区主要分布在直属村等地。规划期间,纳入镇区范围的村庄有花亭村等。规划至 2020 年,镇区面积为 67.02 公顷。
规划期内总体发展方向主要是沿幸福公路向东发展。利用区内便利的交通设施,立足本区资源优势,发展农业加工业和轻工产业。
②农村居民点用地 规划期内,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村庄整理。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坚持集中紧凑、合理布局原则,编制农村居民点近、远期发展规划,引导农民住房适度集中,对旧村进行有序改造,逐步消除“空心村”现象,落实迁村并点、集中居住的激励政策,提高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率;对零星农村居民点进行逐步撤并,对合并后闲置宅基地进行复垦;对区位优势明显的资福村、九牛观村、积玉村、花园村、关庙村等地实施居民点整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步伐,逐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统筹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通过村庄整理缩减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逐步形成层次鲜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村居布局体系,达到提高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规划期内积极推进花亭村、杨潭口村、荆河村等中心村的建设。规划至 2020 年,居民点面积为400.73 公顷。
③采矿用地与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采矿用地与其他独立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董店村、万里镇村和资福村等地。规划期间,安排 0.01 公顷用于移动基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至 2020 年,用地面积预期为 35.92 公顷。
(2)交通水利用地 2009年,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253.99公顷。其中,交通用地14.24公顷,水利设施 239.75 公顷。规划期间,以综合交通建设为重点,对本镇的交通系统进行调整。
改扩建广积线二级公路、襄岳公路和幸福公路延长线二级公路等。(具体项目见附表重点项目库)
(3)其他建设用地 ①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以潜江市“一区两带三极”的发展战略为契机,积极打造襄岳线沿线的风景生态旅游业和借粮湖风景度假区。规划至 2020 年,全镇风景名胜设施用地预期为 7.73 公顷。主要分布在古城村等地。
②特殊用地 其他建设用地零星分布在镇内且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花园村和宝湾村等地。
规划至 2020 年,其他建设用地面积预期为 7.73 公顷。五、土地利用分区
(一)、分区原则
(一)土地利用方向基本相同的原则;(二)土地利用管制规则一致的原则;(三)区域土地用途相对稳定的原则。
(二)、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允许建设区
允许建设区是指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可以安排城乡建设项目的区域。其包含范围是规划期内新增城镇、工矿、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
该区土地总面积 521.44 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5.27%,主要分布在直属村、万里镇、荷花村和古城村等地。该区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是保障全镇工业和城镇建设发展的用地需求。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计划指标约束,应统筹增量保障与存量挖潜,确保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有条件建设区
有条件建设区是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区域。土地总面积 59.32 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0.60%。主要分布在花亭村和直属村等地。该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
──在规划期内,城镇和工矿建设发展布局不得突破扩展边界; ──在城镇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已经用完、且所有约束性指标没有被突破的前提下,经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区内土地可安排用于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新增建设用地。
──在城镇工矿规模控制指标尚未用完,计划指标有结余的情况下,经批准,可以在该区内进行采矿和其他独立选址项目建设; ──对于符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符合行业发展规划,对选址有特殊要求的建设项目,未突破城镇建设用地控制规模和用地计划的,视为符合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可以在该区内进行建设。
3、、限制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是指辖区范围内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外的其他区域。该区土地总面积 8767.83 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88.69%,主要分布九牛观村、太和场村、荷花村和古城村等地。
该区的主要管制规则包括: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开展土地整治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区内新增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计划指标约束;区内禁止城、镇、村新增建设,严格控制线性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新增用地;规划中已列明、且已安排用地布局的线性建设项目,视为符合规划;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改善土地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根据市场调节要求,适当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高压线塔基、地下管线、通讯基站、油田产能用地等单独选址项目除外)。、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是指禁止建设用地边界所包含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价值,必须禁止各类建设开发的区域,该区土地总面积 537.41 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5.44%。土地利用调控的主要措施包括,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建设与开发活动;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规划期内禁止建设用地边界不得调整;区内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与建设项目用地,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项目选址和用地的论证,从严把关;严格禁止一切污染企业的建设,现有污染企业应关停或搬迁;除生态保护、景点建设外,禁止其他非农建设活动;控制区内土地开发活动,保持区域内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三)土地利用分区
本次规划积玉口镇共划定 9 个土地用途区。9 个土地用途区分别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其他用地区。
1、、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而划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土地用途区。区内土地主要为优质耕地、园地、精养鱼池以及部分可调整林地。该区面积 6312.35 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63.85%。主要分布在九牛观村、太和场村、荷花村等地。该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
──区内土地主要作为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 ──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整理、复垦或调整为耕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 ──区内耕地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可调整为其他类型的农用地,并仍依照基本农田管制政策进行管护;
──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不得在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沙、采石、取土、采矿、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 ──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高压线塔基、地下管线、通讯基站、油田产能用地等单独选址项目除外。
──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国防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无法避开区内农田的,经批准,核减相等数量和质量基本农田的,可在该区内进行建设。
2、、一般农地区
一般农地区,是指除基本农田保护区、林业用地区以外,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区内土地主要为现已利用的种植园和宜耕、宜园后备土地资源及上述土地范围内其他类型的零星土地。该区面积 2125.16 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21.50%。主要分布在赤湖村、花园村、宝湾村、古城村和资福村等地。该区主要是为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对耕地实行保护的区域。主要布局在城镇村建设用地周边。该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
──该区虽未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仍属农业用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得随意改变用途; ──凡确需占用本区耕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必须严格依法申报审批,按照规定缴纳包括耕地开垦费在内的各种税费,以确保耕地保有量的稳定; ──鼓励区内的其他用地转为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用地;规划期内确实无法转化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不得扩大面积; ──控制区内的农田转变用途。区内农田可以进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但不得破坏耕作层,且仍将按照耕地用途进行管理。
3、、林业用地区
林业用地区是指为林业发展需要和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该区土地总面积约 209.40 公顷,占全管理区土地总面积的 2.12%。主要分布在汉宜高速两侧及河流沿岸。该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
──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林业生产,以及直接为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营林设施;──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应当按其适宜性调整为林地或其他类型的农用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 ──区内耕地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可转为林地; ──不得占用区内土地进行毁林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动; ──控制占用区内有林地进行非农建设(油田产能用地、高压线塔基、地下管线、通讯基站以及不宜在居民点、工矿区内配置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外)。
4、、城镇建设用地区
城镇建设用地区是指用于城镇建设的区域。包括城镇现状用地区和为保障城镇空间拓展需要而预留的发展区域,该区面积 71.32 公顷,占全管理区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 0.72%。主要分布在关庙办事处、天新场办事处等地,该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
──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建设,城市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不应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 ──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城市空间体系控制的生态走廊;在生态走廊用地区域,应严格控制建设活动。在不影响生态功能和环境协调的情况下,允许适度进行以自然生态为主的旅游和公益性服务设施的低强度建设活动; ──区内土地利用以内部挖潜为主,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空闲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 5、、村镇建设用地区
村镇建设用地区,是指用于实施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区。该土地面积 412.97 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 4.18%,主要分布在董店村、荷花村、资福村、古城村、太和场村和杨潭口村等地。该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
──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农村住宅、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等非农业用途,新增建设用地必须严格审批; ──区内居民每户只能有一处不超过规定标准的宅基地,多出的宅基地,要依法予以处置; ──对农民建房要进行规划引导和控制,分期分批搞好现有村庄的整治,配套发展相应设施。鼓励和引导农户向中心村集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6、、独立工矿用地区
独立工矿区,是指独立于城镇村用地之外的各种工矿企业用地,以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该区土地总面积约 37.16 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 0.38%。主要分布在董店村、九牛观村、太和场村和万里镇村等地,该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
──严格控制工矿企业生产规模,引导各企业合理布局; ──区内土地主要用于采矿业以及不宜在居民点内布局的工业用地。
──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复垦;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复垦土地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合理确定用途,优先用于农业。
7、、风景旅游用地区
指包括风景名胜、文化古迹及其他具有特殊自然、人文景观价值的土地,作为保护对象而划定的禁止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区域。该区土地总面积 8.34 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 0.08%,主要指借粮糊休闲度假区。该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
──在不破坏景观资源的前提下,允许区内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和适度的旅游设施建设; ──严格控制该区内的建设活动,除与特定需要相关的建筑外,禁止其他各类建设; ──区内影响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的其他用地,应按要求调整到适宜的用地区; ──区内属于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应符合《自然保护区条例》,土地类型以林地、水面为主; ──区内具有风景旅游功能的土地利用应符合《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应与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并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8、、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是指对重要的水体和生态环境加以保护而划定的区域,包括生活饮用水水源、自然保护区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生态环境。该区土地总面积 534.23 公顷,占全管理区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 5.40%。主要分布在关庙办事处、天新场办事处、皇装垸办事处、流塘办事处、前湖办事处。该区的主要管制规则是:
──禁止向区内排放超标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禁止向区内水体倾倒工业固废、废水、垃圾等超标废弃物; ──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等排放污水和有毒有害废弃物; ──禁止在区内贮存、堆置工业固废、垃圾等超标废弃物; ──区内禁止使用不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和标准的农药和化肥; ──严格控制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水利工程确需占用的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9、、其它用地区
其它用地区指辖区范围内除以上 8 个土地利用区以外的其他区域。该区土地面积 175.07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1.77%。六、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一)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2009 年,积玉口镇耕地面积为 6724.86 公顷。规划期内,建设占用耕地 19.71 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 75.13 公顷。规划至2020 年,全镇耕地面积不少于 6780.28 公顷。规划期内积玉口镇将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合理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同时加大耕地补充力度,确保实现市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护任务。
(二)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规划到 2020 年,积玉口镇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 5857.94 公顷,其中包含部分机动指标,该机动指标由市级规划统一调配。、基本农田调整原则
基本农田调整应该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方针。
(1)依法依规,规范调整。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现行规划实施情况和规划目标任务,对现状基本农田进行局部调整。
(2)确保数量,提高质量。调整后的基本农田数量不低于上一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调整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应高于调整前的平均质量等别或调整部分的质量等别有提高;调整后的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和布局安排应协调一致。
(3)稳定布局,明确条件。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集中连片、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交通沿线、城镇工矿、集镇村庄周边的耕地,水田、水浇地等高等别耕地,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优质耕地,应当优先划为基本农田。、基本农田调整 将不适宜再作为基本农田的地块调出,并补划基本农田,调出基本农田主要为低等别、质量差、零星破碎、区位较偏,不易管理的基本农田、城镇村规划用地内的基本农田。调入基本农田主要为集中连片、质量等别高的耕地,基本农田调入地块以近几年实施的各级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区新增耕地为重点,调整后基本农田质量和耕地的集中连片程度有显著提高。规划至 2020 年,全镇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5857.94 公顷,主要分布在九牛观村、太和场村、董店村、万里镇村和古城村等地。
(三)制定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1、执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把基本农田保护情况纳入政府目标和地方领导政绩考核指标。
2、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设立保护牌和标志,层层建立保护网络,将责任落实到人和地块。
3、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土地动态巡查,定期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法侵占基本农田案件。
4、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加大耕地基本农田违法案件举报监督力度。
5、建立基本农田信息系统,将实地划定的基本农田登记,建设管理、变化情况等进行系统管理。七、重点村镇和建设项目用地
(一)城镇建设用地
1、、城镇用地规模
2009 年积玉口镇城镇用地 59.92 公顷。规划期间,全镇新增城镇用地 7.10 公顷。规划至 2020 年,城镇用地规模预期为 67.02 公顷。、城镇控制边界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 号)文件精神,为增强城镇用地布局弹性,在城镇规模边界外划定城镇扩展边界,作为有条件建设区,面积预期为 56.51 公顷。主要分布在直属村、花亭村、积玉村等地。规划期内,在不突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前提下,城镇建设项目可在有条件建设区内选址建设,但不得突破扩展边界。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
规划期内,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实行旧村改造。集中精力进行合村并点工作,以建设中心村为重点,建设基层村为纽带,以农民自愿为原则,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实施过程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实现农村居民点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规划原则
(1)农村居民点建设和旧村改造必须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及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实施。中心村建设要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以提高土地利用率。(2)农村居民点建设要坚持“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安排,统一管理。中心村建设做到居住区、服务区、农业区相分离。
2、、建设目标
规划期间,要建成生产全面发展,公共设施齐全,生活水平提高,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和谐文明的新农村,初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目标。
3、、用地安排
规划期间,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用地挂钩。各村在规划建设时,以拆旧建新,旧台改建为主。规划期间,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减少农村居民点 75.13 公顷;规划至 2020 年,全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400.73 公顷。规划期间,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古城村以现代农业生产、绿色蔬菜和水稻种植为主。同时,大力开发借粮湖休闲度假区及周边村镇的旅游潜力。规划期间,预留用地指标建设相关的酒店和度假山庄等。
(2)在花亭村、太和场村、九牛观村、万里镇村等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继续发展商品棉基地。
(三)
采矿用地与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规划至 2020 年,采矿用地与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面积预期为 35.92公顷。规划期间无变化。(四)基础设施用地
为了完善全镇的基础设施,实现全镇道路便捷畅通,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需求,对现有交通水利设施进行改扩建。
规划期间,新建熊托线和华容公路,改扩建潜监公路、荆新线、兴张线和广积线等交通建设项目。(详见附表:重点项目库)
同时,安排新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客运站、变电站及安排高压线塔基、地下管线、通讯基站、加油加汽站、1000 千伏陕北、蒙西—长沙(湖北段)特高交流工程等单独选址项目。八、土地生态环境保护
((一))土地生态建设规模
为保障具有生态功能的耕地、园地、林地、水域和其他农用地,规划期内,耕地面积不低于 6780.28 公顷,园地面积不少于 3.61 公顷,林地面积不低于 197.01 公顷,水域面积不少于 528.90 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不少于 1606.66 公顷,以保障规划期内生态用地的稳定。具有生态功能的用地主要分布在古城村、太和场村、九观村、董店村等地。
((二)生态用 地布局和安排
1、建设荆么河河堤两侧绿色生态廊道,提高城镇绿化率,保护生态环境。
2、对西荆河进行综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