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调研报告
科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调研报告
科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调研报告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全面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要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关系人心向背,是我们革命胜利和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党风集中体现在领导干部的作风上。人民群众往往是从干部作风上认识党和政府的作风,新时期,我们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事业中,我们认为,乡科级干部起至关重要作用。如何加强新形势下乡科
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根据学习安排,我结合本职岗位就新形势下乡科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情况作调研。
一、乡科级干部滋长不正之风的现实危害
当前乡科级干部在贯彻执行中央政策、支配行政资源,行使行政权力,履行政府公信力等方面是主要的体现者。乡科级干部是一支基层骨干力量,他们的工作岗位、工作面在基层,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其作风如何,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关系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党风政风从而影响到民风。群众首先接触到的父母官就是乡科级干部。如我区乡科级干部共275名,都是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占干部总数三分之一多。
现实的工作、生活中,乡科级干部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作风问题是最能反映我们党的作风建设的成效。乡科级领导干部掌握有很大的行政权力和行政
资源,手中权力极大,其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和党群干群关系问题。新闻调查反映,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不好所造成的种种腐败现象已经影响到执政党和政府公信力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团结性和整合性的问题,由此所导致的种种腐败现象,甚至还影响到市场经济的秩序和经济的安全运行问题;会严重干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破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效执行,甚至会损害到党群、干群关系,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玷污党的形象,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所以这样的问题面是越来越大,危害性也越来越强。千里大堤,毁于蚁穴。领导干部的品行实际上对公共利益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只要你从政,只要你做政治,那么你的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甚至私德也就纳入了公众的监督范围。如果你的生活作风出现了问题,如打老婆、包养情妇、参与
赌博等等,一有自私、不注意形象的表现,那你都会被媒体给揭露出来,置在群众的监督下,其影响很坏,危害极大。
二、乡科级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的突出表现
纪委作为党的纪律监督职能部门,根据历年的信访情况反映及平常的接触、了解,一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由于受各种消极腐朽思想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不可忽视的突出问题。乡科级干部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应酬多,读书少,学习态度不端,理论素养不高。近年来,党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基层干部理论学习培训,要求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但依然有部分乡科级干部以基层工作多、忙为借口,把学习看作玩虚的,而整天又是忙于开会,又是探寻领导意图,疲于应付检查评比,不愿挤出时间读书学习,或只是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满足于一
知半解,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群众工作和岗位工作打不开局面。
工作状态不佳,进取意识不强。部分乡科级干部缺乏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满足于当太平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按部就班,坐等上级部署,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工作方法简单,缺乏主动性、开创性。虽然有的干部工作有思路、有点子,但一遇到矛盾和问题就退却,甚至往上级推。强调客观条件和外部因素多,主动、开创性解决问题少,缺乏进取意识。更有个别乡科级干部,飞扬跋扈,独断专行,听不得半点不同意见,不敢、不愿和不善于作批评与自我批评。
思想作风不纯,工作作风不实。一是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部分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为了发展经济,富裕百姓,扎实做好本职工作,而更多的是考虑是否有利于自己出政绩,是否有利于自己的提拔升迁。有的喜欢
玩花架子,工作过分追求电视上影、广播有声、报纸见名。二是官僚主义,急功求成。在工作计划安排上,不调研,一味追求大跨度、跳跃式发展,凭热情决策,制定高指标,有的不考虑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乱铺摊子,乱上项目,本想立竿见影,结果鸡飞蛋打,造成国家、集体经济损失。
官威意识重,民本思想少,群众观念淡薄。有的乡科级干部在基层工作中不把保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反把官位和个人权利看得很重,当官做老爷,摆官老爷架子,与公仆背道而驰。如合浦出现的科级领导干部慰问群众摆谱事件,就是典型的官老爷作风。民本思想太少,唯上压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注意,对群众冷暖不闻不问。工作缺乏责任心,脱离群众,缺乏谦虚谨慎的态度。官威十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为了自己的威信而坚持错误;不关心下属,对群众的困难、愿望和意见,不询问,不了
解,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有的对群众发生了感情异化,不愿甚至不敢见群众,怕群众纠缠,怕影响形象,严重脱离群众。那一世范文网
自律标准降低,享乐之风抬头。调查了解发现,现在领导干部的自律标准普遍降低,少数乡科级干部利用公款大吃大喝,认为公款只要不放入自己口袋,公款消费多一点无所谓,致使贪图享受之风在部分领导干部中蔓延,有些领导干部在部门利益、职务待遇上相互攀比,寸土必争,没有一点全局观念。极少数领导干部精神颓废、情趣低下,沉迷酒色、饭局,参与赌博等,享乐拜金,自由主义和利己主义严重。
三、落实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全面加强乡科级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落实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要求,全面加强乡科级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当前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
社会危害性,我们认为,当务之急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把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作风的要求落实到领导干部的实际行动中,必须首先加强理论学习教育,使良好的干部作风在领导干部的思想上真正扎根。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自觉学习意识。用身边的事例警示干部,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加强理论学习,自觉用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做到常修为人之道、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省自身之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做事。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引导乡科级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不管是在掌声或鲜花中还是在困难面前,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态度,解决好岗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不断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在建设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中锻炼干部。现阶段的乡科级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环境中成长起来走上领导岗位的。他们比较年轻,缺乏严格的艰苦环境的锻炼,我们必须注重在促进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实践中培养、锻炼和选拔干部,特别要任用那些到困难大、环境艰苦、矛盾集中的地方去摔打磨练过的干部,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做群众工作,敢做群众工作的干部。要科学安排干部到急难险重的重要岗位和关键时刻经受锻炼和考验,以此来培养他们无私无畏、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平等待人的意志品质,增强干部的民本意识,加深他们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制定落实干部实践锻炼工作远期规划和近期计划目标,如在部门、乡镇任职以三年为一个规划期,有目的地选派到镇、办事处或村级单位,从事包扶工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增强风险意识,促使尽快走向成熟的。在任用选拔干部中,把是否经过实践锻
炼、有无基层工作经验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规定今后提拔正副乡科级领导干部首先要审查基层工作经历和轮岗情况,凡不具备3年以上基层工作、2年以上基层领导工作和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经历,或经不起艰苦环境考验、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或不能在实践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干部,一律不提拔任用。那一世范文网
用正确的用人标准引导干部。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对干部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选作风好的人,可以促使广大干部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征程中,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迫切需要具有求真务实、不图虚名、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精神的乡科级干部来做长期艰苦细致的基层工作。因此,必须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引导干部走正道、干实事、求实效。对那些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进取、实绩突出、清正
廉洁、群众拥护的干部委以重任,到乡镇基层担任主要领导。对于理论水平差、政治不强、作风不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坚决不予重用;对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和不思进取、贪图享受、腐化堕落的领导干部,坚决予以清除。坚持以好的机制、好的作风选人,真正使作风好的干部有成就感,作风差的干部有危机感。
用完善的机制监督约束干部。①要进一步理顺监督体制,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职能,解决能监督的问题。变纪检监察机关由同级党委领导为主改为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增强纪检监察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改变目前这种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同时,进一步明确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对监督失职、渎职者依法依纪追究责任,促使其切实履行监督职能。②要加强制度建设,转变监督手段,强化事前、事中监督,解决会监督的问题。一是坚持定期或适时召开乡科级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查摆出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向上级报告、向群众公开,便于上级组织和群众监督。二是定期对乡科级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审计,对于经济滑坡或长期发展滞缓的及时采取组织措施;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以权谋私或急功近利、造成重大损失的,及时依法依纪追究相1 2 下一页
第二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探索新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对策路子,中纪委七次全会后,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领导干部中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县纪委会同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直机关工委组成联合调研组,以乡镇和机关部门领导干部为调研群体,先后深入14个乡镇和25个县直部门,通过座谈走访和个案分析,对全县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全县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始终把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工作、加快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连续数年开展了阶段性、集中性思想作风建设活动,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教育主题,利用开展“一学两争”(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争做干事创业领导班子、争当干事创业领导干部)等活动载体,经常持久地抓好思想作风建设,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领导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取得了扎实成效。
(一)基本现状
一是发展意识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比较坚定。调查中,接受调查的领导干部普遍认为,经济近几年来之所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关键在于“发展”两个字。一些同志谈到,2003年初县委提出“大干五年建设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后,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广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殚精竭虑、任劳任怨,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一些领导干部说,新形势下讲政治,就是要把一个地方的经济搞上去,这才是最大的政治。
二是精神状态进一步振奋,读书充电更新知识的风气日益浓厚。调查中,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对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再创东平新局面充满信心。人气比较旺、人心比较齐,特别是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打硬仗,保证了企业改制、招商引资、抗洪抢险等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各级领导干部面对新形势,身处知识爆炸的新时代,都有一种压力感、紧迫感、危机感。求知欲望、更新知识的意识比过去明显增强,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一股读书充电、更新知识的新风尚。
三是权利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民主集中制建设日益加强。近几年来,各级党委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完善党委、政府议事规则,进一步健全保障民主集中制实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凡属本乡镇本部门的重大决策、大额度资金使用、大的工程招投标、干部任免等都规定必须集体讨论决定。大多数领导干部坚持党性原则,按照民主集中制处理党内各种关系,有较强的全局观念、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能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一些班子的“一把手”逐步积累起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和工作方法,善于听取班子同志的意见,较好地体现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一致的要求。
四是廉政勤政和服务意识有所强化。各级党委在一手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实行民主监督,深化改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点、联系群众制度、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制度,实施了民心工程、形象工程,开展了“万人下乡驻村”工作,广泛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和“民情日记”制度,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深入,特别是为企业服务、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明显高涨,机关干部为基层服务的态度、质量不同程度得到改善。
(二)主要做法
1、注重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一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先后认真扎实开展了干部作风集中学习教育整顿、“艰苦奋斗、廉洁从政”教育、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树组工干部形象”和两个《条例》集中学习教育等活动,从而提高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运用科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用丰富的知识充实干部。2003年以来,先后组织举办科级后备干部、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等培训班15期1000余人次;举办学习党章、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等各类讲座40余期,受训干部1.5万人。同时积极选派符合培训条件的干部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17期100余人次。三是加强干部实践锻炼。2003年以来,先后挑选137名后备干部到南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或到乡镇和企业担任乡镇长助理和厂长助理,分别进行为期三年或一年的锻炼,开辟了干部培养的新途径。
2、完善制度,约束干部行为。一是推进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和县级领导联系一个乡镇、一个企业、一个重点项目、一个主导产业示范点制,共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点201个。二是建立了部门包村责任制。105个县直部门对口帮扶105个村,每个单位派出一名干部长期驻村指导帮助工作,对口帮扶一定三年不变。三是坚持和实行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干部考察预告、差额考察、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县委常委会票决制度,认真落实群众在干部工作中的“四权”。
3、强化管理,切实改进领导作风。一是全面实行《领导干部民情日志工作制度》。要求每名领导干部联系一个村,县级领导每月下基层工作5天以上,乡镇领导每月到村10天以上,到基层工作的情况必须如实填写到《东平县领导干部民情日志工作手册》上,同时实行了领导接待日、领导下访等行之有效的制度,促进了全县干部作风的转变。二是制定了《一般干部管理办法》。对一般工作人员调整的办法、程序、纪律要求等做了明确规定,有效地调动了各级各部门一般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制定了《乡镇党委工作规范》,要求乡镇干部每星期在乡住宿一般不得少于5天,深入村、组和农户,每星期不得少于3天,法定休息日至少保证一位乡镇主要领导在单位值班,有效制止了干部“走读风”。特别是在乡镇换届以后,县纪委、县委办公室、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在广泛深入征求意见的基层上,形成了全套的制度,使乡镇党委工作尽快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4、加强监督,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一是加强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干部谈话制度,在年轻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工作出现失误、被群众举报、个人或家庭遇到重大事件、受到表彰或遇到挫折时,由纪委或组织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对其进行谈话教育。建立干部监督、考察进社区制度,强化对领导干部8小时以外生活圈、社交圈的考察监督。二是加强制度监督,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组织、纪检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干部考察责任制》、《干部选拔任用公示制》、《党政领导干部试用期制》等制度,强化组织监督。2003年以来,对作风不好的21名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纪委为179名拟提拔使用干部出具了廉政鉴定,对24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任中审计。三是从创新制度入手,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制定了组织部干部包片监督制度,建立了党政一把手思想状况定期分析制度、组织部长约谈制度、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等制度。四是强化群众监督。完善了政务公开、财务公开、重大事项公开、重大基建项目招投标公开等一系列制度,聘请了一定数量的财务总监、社会监督员,还权于民,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三)几点体会
1、各级领导重视,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几年来,县委始终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使全县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
2、教育引导在先,筑牢了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不是人脑固有的,也不可能自发产生,近年来,县委一手抓学习教育,一手抓启迪引导,在组织大家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启发大家自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自觉性,更好地担当起领导重任。
3、管理制度跟上,规范了思想道德行为。管理出战斗力、管理出凝聚力。近年来,县委按照领导干部的管理规定,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12条规定,建立了8项制度,使大家做到有章可依、按章办事。
4、监督制约有力,确保了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是保证制度落实的有力措施,在抓好制度健全的同时,注重加大监督制约力度,从组织上制度上实施有效监督,使领导干部随时置于监督之中,增强透明度,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全县领导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值得肯定的。但对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少数干部中还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是学习不够,不善于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个别干部心浮气躁,精神不振,思想消极,计较个人进退,热衷于拉关系,走后门;少数干部不认真学习理论,不深入思考问题,不善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习惯于凭经验想问题,办事情。
二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工作中有时偏重于求稳怕乱。现实具体表现为在制定部门工作计划时,不利因素考虑得比较多,谋求超常规发展的大举措还比较少;少数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满足于已有成绩,认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错,可以松口气了。究其根源,一方面是缺乏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有安于现状、求稳守成思想;另一方面也表明视野上还不够开阔,仍在以旧的思维看待新事物,小富即安,缺乏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三是理论与实际联系得不够紧密。表现为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有时带有机械性,照本宣科,召开会议多,下发文件多,在结合本乡镇本部门实际方面花的功夫还不够;个别时候还存在单纯靠行政命令去落实的现象,有的则盲目实行了“一刀切”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是群众观念树得不够牢固,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部分领导干部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比较少,存在电话调度、遥控指挥的现象;个别干部在感情上和人民群众仍存在距离,不愿意或者还不善于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个别部门还存在特权思想,有时考虑部门和局部利益过多,忽略了整体和大局。
五是自身建设重视不够,干净干事还有差距。个别领导班子不重视防微杜渐,把吃吃喝喝视为平常小事;个别领导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个别领导干部也受到市纪委立案侦查和党纪政纪处分。
领导干部的思想存在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机制上的也有体制上的。
主观上,理想信念缺乏,对自身肩负的责任认识不深刻,淡化了为民服务意识,没有形成很好的群众观和权力观;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做好工作只要用好手中的权力就可以,不注重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
客观上,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知识更新日益加快,一些干部信息闭塞,不能很快地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社会转型期个别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有些干部看社会的阴暗面较多,从而产生错觉,丧失信心。
体制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够深入、彻底,还存在干好干孬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还有混日子过的空间,没有真正对领导干部产生多大的冲击和压力。
机制上,对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有的现有制度执行的不够严格,等等。
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必须下决心整治。
二、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为总抓手,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整顿
县委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高度重视,立足解决问题、转变作风,围绕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确定2007年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集中进行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利用活动载体,在不同层面的领导干部中开展不同内容的“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在领导干部中间以“团结和谐干在实处、科学发展走在前列”为主要内容,在乡镇干部中以“开拓创新真情为民、真抓实干争创一流”为主要内容,在农村干部中以“干事创业带民致富、清正廉洁凝聚民心”为主要内容,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做勤政为民的表率、开拓进取的表率、务实高效的表率、清廉节俭的表率,努力建设一支让组织放心、让人民相信、昂扬向上、求真务实的干部队伍,为实现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在整顿活动中,重点抓好四个重要环节
(一)以提高认识为前提,深入思想发动
在全县召开动员大会,建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进行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要让每一个领导干部深刻领会开展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和掌握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的精神实质,深刻认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内滋生不正之风的现实危险性,深刻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县委提出的要求上来,增强搞好这次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的政治责任感,务求活动收到实效。
(二)以加强理论学习为基础,抓好专题学习
在深入思想发动的基础上,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有关干部作风建设方面的论述,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认真学习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有关文件,认真学习xxx同志在市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讲话,同时要认真学习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省、市委的实施意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两个《条例》等。各乡镇党委、县直各部门还可结合实际,选学一些辅导教材。
(三)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开展整改提高
认真学习对照胡锦涛同志强调的“四个必项进一步”、“四个必然要求”和“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要求,按照“自己找、组织点、群众提”等方式,认真回顾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方面的情况,深入查找个人存在的主要差距和问题,逐个研究,制定可行的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限期进行整改。整改期间,开展以“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觉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把心思用在谋发展、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入到办实事、抓落实上,把工作体现在解民忧、促和谐的行动上,在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xx的实践中培育良好风气。
(四)以边学边干为重点,落实惠民举措
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干,要坚持边学边改,边学边干,立学立行,认真落实县政府今年确定的十件实事,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一开始就感受到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的实效。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关怀,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深入到问题较多、矛盾较多的地方,与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面对面拉家常,真心实意听意见,脚踏实地摸实情,下大力气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特别是要结合学习讨论,迅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发现和掌握可能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使作风建设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道路,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果使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
三、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取得实效
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毕其功于一役。应在集中整顿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原因,建立机制,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强化监督,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主要建立完善一套“四个一”的工作机制。
(一)打好一个基础,即加强政治理论教育,用理论武装干部头脑
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在认识上要克服认为自己还行,职务学历都可以,工作也应付得来,没必要继续学习深造的错误想法。在内容上,当前主要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以及十六大以来历次全会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同时,还要学习党章和党的历史等。在措施上,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建立干部理论学习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学习的管理监督和考核;在效果上,要做到“精”和“用”,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使党员领导干部提高理论素质、知识水平和领导能力,真正认清自己所肩负的职责,从严要求自己,努力践行“三个代表”,自觉做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模范。
二是经常性地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整顿思想、工作、生活作风。要针对不同阶段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经常性地开展一些专题的党性党风学习教育活动,活动要深入扎实,突出针对性、实效性,使广大领导干部进一步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始终保持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为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献策出力。
三是注重典型引路。总结宣传和大张旗鼓地表彰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民公仆及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以模范领导干部的先进事迹教育、鼓舞、鞭策、激励广大干部,使其自觉以先进典型为榜样,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同时注意发掘反面典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领导干部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达到预防教育的效果。
(二)抓住一个重点,即强化制度建设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建设是作风建设的保证。因此,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在建章健制上下功夫,形成制度体系,以此来规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行为。
一是抓好有关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要建立健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聘请专家定期讲课与知识更新制度;在作风方面,建立健全调研制度、优质服务制度;在决策方面,建立健全决策程序制度,包括决策前的调研考察制度、决策中的论证征求意见制度,决策后的督办落实制度;在保持班子团结方面,建立工作沟通制度,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在约束方面,建立完善和实行谈话提醒制度、组织部门与纪检部门联系通报制度、离任审计制度、群众反映领导干部个人重大问题回复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干部考核情况反馈制度等;在生活作风方面,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保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形成体系。目前,我们的制度存在着操作性较差,过于笼统,不具体,执行的不便利、约束力不强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各种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让干部明确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违反的如何处罚。一方面抓体系形成。对现有制度作分层分类梳理,进行适当调整和合并,剔除相互重复甚至相互矛盾的内容,做到各项制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使制度体系既科学有效,又便于遵循。另一方面,抓质量提高。注重解决制度内容冗杂、不简明便利问题,解决原则性规定多、缺乏刚性和操作性、缺乏惩处条款或规定弹性过大问题;明确执行制度的责任主体,解决执行不利的问题。同时,制度建设要力避粗糙,务求质量,增强权威性和有效性。
三是强化制度执行的保证机制。教育领导干部自觉按制度的规定办事,严格执行制度,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明确执行制度责任制,使执行主体能严肃认真地履行职责。同时加大对制度执行的督促和检查,做到及时、认真、负责,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坚决查处,不能姑息迁就,做到“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确保制度落到实处,促进和保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好转。
(三)完善一个体系,即健全监督管理体系
目前,有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不正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监督管理不够。因此,搞好作风建设,必须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一是健全监督网络。主要是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网络。必须重视党内监督尤其是班子内部监督。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等党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参加组织生活,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党组织要经常针对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醒。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大事项,要及时向组织请示报告,主动接受党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具有直接性、广泛性和有效性的特点,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努力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广泛了解群众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评价。同时还应加大新闻舆论监督力度,强化舆论开放度,通过制定有关制度,确保其正常发挥监督作用。
二是实行全程监督。着重解决现行监督滞后问题,必须把事前监督、过程监督和事后监督较好地结合起来。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加强主动监督,加强事前防范和过程监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对他们的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包括八小时以外的主要表现。同时,要按照领导干部权力,作风统一原则,突出监督重点,应放在对其权力行使实施制约上,防止权力的滥用和权钱交易,特别是对问题易发部位和环节要加强监督。
三是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首先要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制定考核的具体标准,细化考核内容,以便操作。其次,要定期分析、准确全面掌握领导干部思想、工作、作风状况,把是否得到群众公认、是否求真务实、是否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否清正廉洁、是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政绩等,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那些群众确认作风不实、反映强烈的干部,要做出相应的处理,该调的调、该降的降,决不姑息迁就,进而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四)突出一个关键,即加强领导,把作风建设摆上重要日程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只有党委重视,思想统一,才能切实抓紧抓好,各级党委应当一级抓一级,认真负起责任,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当作大事来抓,经常了解情况,定期听取汇报,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保证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基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调研报告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这必将对区乡两级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麦积区坚持把思想作风建设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任务,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不断创新,全区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明显增强。特别是去年区乡两级换届以来,针对新班
子的新特点、新情况,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着力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为区乡两级新班子带来了新气象,增添了新动力,在群众中树立起了真抓实干、团结拼搏的良好形象,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提速发展,全力实施“打造经济强区、构建和谐麦积”的宏伟蓝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强化学习意识,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坚持把理论教育作为干部作风建设的基础工作,经常抓、长期抓,使区乡两级领导班子始终保持着勤奋学习、精神振奋、风正劲足的良好风气。在区乡两级换届中,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干部进入了新的领导班子,新班子成员都有着干好本职工作、争创工作业绩的强烈愿望,但一些新进班子成员受知识结构、工作经历的限制,面对新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显得理论知识不够、政策水平不高、领导经验不足。为此,区委从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驾驭实际工作的能力入手,进一步强化了全区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学习。一是改进中心组理论学习。区委班子每月一次的专题学习增加为每月两次,并邀请有关方面的学者、教授进行辅导,每位班子成员交流心得、撰写体会,有效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二是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任前培训制度。对新进乡镇班子的成员,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岗前培训,在突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邀请工作成绩突出、工作思路好的乡镇、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现身说法,使新进班子的成员深受教育,启发很大,迅速进入了新的工作状态。三是实行领导干部讲学制度。区委、区政府班子成员和乡镇、部门“一把手”每年至少到区委党校讲学一次,既检验了领导干部的理论功底,又促进了领导干部的自身学习。通过这些有效的方式方法,使区乡两级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二)强化民主意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区乡两级换届后,班子成员来自四面八方和不同的工作岗位,需要相互磨合、相互适应,各展其长、团结共事。对此,区委坚持把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
一是开展经常性的民主集中制教育。教育和引导班子成员正确处理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关系,在班子内部坚持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思想上相互帮助、工作上相互配合、困难面前相互支持,原则问题不让步、非原则问题不争论,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是及时修定《区委全委会议议事规则》、《区委常委会议议事规则》。结合开展党务公开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建立健全了党组织议事规则,规范完善了决策程序。凡是需集体研究作出具体决定的,始终坚持事先进行沟通,以便于提前统一认识,提高会议质量;凡是需要人大、政府依法做决定的事情,常委会只研究谋划,不代行职权,不越俎代庖,确保了全区政治生活的健康有序;凡事关全局的发展规划、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都坚持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各层次的意见,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去年换届前后,区委、区政府在集中民智的基础上,提出了“抢抓西部大开发、天(水)宝(鸡)高速公路建设、天水城市发展战略重点东移三大机遇,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富民、商贸兴埠、旅游拉动、城市带动’五大战略”的发展思路,完全符合区情实际,有力地推动了麦积经济社会的持续全面提速发展。
(三)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针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掌好权、用好权这个根本问题,认真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在全区深入开展了以“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贯彻落实和大力倡导胡锦涛同志关于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区乡两级领导班子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重新研究制定了区乡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村制度、下基层调研制度、公开接访制度以及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制度,明确要求区四大组织县级领导干部及乡镇部门负责同志每年帮助群众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春节前夕,区四大班子全体成员带头深入乡村农户走访慰问,协调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全区300多名县科级干部对1200多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强化团结意识,提高班子凝聚力。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团结是一个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也是一个地方的福祉。区委一班人十分珍惜团结,区四大班子十分重视团结,区委在充分
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过程中,全力保证各班子独立行使职权,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班子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支持和信任政府领导班子,使政府充分理解和实现区委的意图,保证了党政领导班子的和谐统一。作为领导核心,区委班子坚持做到在工作上总揽但不统揽,在重大问题解决上果断而不武断,大胆放手不撒手,宽容大度不无度,从而为政府、人大、政协有
效履行职责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针对取消书记办公会议、增加区委委员人数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了个别酝酿沟通,常委会议议题由各常委按分工职责提出,重大事项决策全部通过全委会和常委会的讨论决定来实现。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每个常委都独立负责,敢于负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使各成员较好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目前,区委、区政府班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工作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显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大班子始终保持了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呈现出“四大班子一条心、四个轮子一起转”的良好格局。
(五)强化自律意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强不强,直接关系着领导班子的作风和形象。近年来,我们按照主要领导负总责、谁分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官德”教育,把“德”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首要条件。在选拔任用干部上坚持公正、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严格任用程序,注重民意,尊重公论,使一大批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政绩突出、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在全区上下形成了良好的用人导向。不断加强对干部生活作风的监督,明确提出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五条禁令”(禁止大吃大喝、禁止酗酒、禁止进入娱乐场所、禁止赌博和变相赌博、禁止吃拿卡要)。建立和完善了效能投诉、投资服务、绩效考核“三位一体”的效能建设格局,近三年共受理各种效能咨询、投诉案件345件,已办结330件,给予效能告诫9人,通报批评17人,诫勉教育36人,效能处理科级干部11人,有效加强了干部监督工作。
第四篇:关于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调研报告
〔摘要〕 为及时了解县处级干部关于山西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总体评价、问题关注和对策建议,近期,课题组对在山西省委党校学习的244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家总体评价作风建设成效显著变化大,省委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作用突出,干部队伍的信心精神较充足;同时,认为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当前作风建设仍存在不少较突出问题,需要客观分析、勇于面对和着力解决;针对当前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认清作风建设新趋势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从各方面持续加紧努力,不断提升干部作风建设新水平、新成效。
〔关键词〕 山西,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5)04-0012-06
2014年秋天以来,以王儒林书记为班长的山西省委领导班子在重拳治理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同时,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狠抓作风建设不松懈,强化党的纪律“带电的高压线”,力推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为及时了解县处级领导干部在这方面的总体评价、问题关注和对策建议,课题组经过精心制作问卷,在省委党校第57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第1期青年干部培训班、第9期正处级公务员干部轮训班、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2014级经济管理、法学理论专业)等四个班次244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含5名乡镇党委书记)中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74份,回收258份,有效问卷为244份。课题组严谨统计分析、反复讨论研判,形成如下报告。
一、总体评价作风建设成效显著变化大,省委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作用突出,干部队伍的信心精神较充足
(一)充分肯定作风建设取得的新成效。在回答“您怎样评价当前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所取得的成效”时,32.4%的人选择“成效很大”,54.1%的人选择“成效较大”,两项合计86.5%。其中,来自大型国企的选择这两项的合计高达91.6%,来自省直机关、事业单位的分别为85.7%和80.9%,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市、县(区)机关的比例相对不高。在回答“您如何评价我省“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情况”时,20.9%的人选择“很好”,62.7%的人选择“较好”,两项合计83.6%。在回答“您认为我省抓作风建设的制度落实的怎样”时,20.9%的人选择“很好”,62.7%的人选择“较好”,两项合计83.6%。综合以上分析,说明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对我省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持肯定态度,“八项规定”精神在我省干部中的落实效果较好。
(二)高度评价省委反腐治本各项举措对作风建设的强力作用。在回答“如何评价高压反腐对转变作风的成效”时,54.9%的人选择“成效很大”,41.4%的人选择“成效较大”,两项合计96.3%。其中选择“成效很大”的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部队(70%)、大型国企(58.3%)和省直机关(56.3%);任职三年以下的县处级正职和副职,占比都高于其他任职年限组别,分别为67.6%和75%。在回答“您认为在高压反腐态势下,过去那种拉拉扯扯、热衷搞小圈子的现象状况如何”时,52%的人选择“大大减少了”。当中来自市、县(区)机关、大型国企和省直机关的最多,占比分别为同类型的63.3%、50%和50%;45岁以下和46-55岁的占比分别均为52.7%;任职年限3年以下的县处级正职和副职,选择该选项的比例都高于其他任职年限的人,占比分别为52.4%和62.5%。这说明,高压反腐措施对干部作风的转变有巨大积极作用。在回答“您认为落实‘两个责任’对干部转变作风的作用大不大”时,25.8%的人选择“作用很大”,61.1%的人选择“作用较大”,两项合计86.9%,说明被调查者普遍肯定我省落实“两个责任”和各项作风建设制度取得的成绩,在抓制度落实上面成效显著,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在干部转变作风中作用明显。在回答“您认为实施“六权治本”对干部作风建设的作用如何”时,24.7%的人选择“作用很大”,62.7%的人选择“作用较大”,两项合计87.4%。其中省直机关30.2%的人选择“作用很大”,64.4%的人选择“作用较大”,两项合计94.6%;市、县(区)机关27.3%的人选择“作用很大”,62.4%的人选择“作用较大”,两项合计89.7%。这说明“六权治本”的提出和实施与干部作风建设呈正相关关系,为我省干部作风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大多数人肯定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和“三个一批”组合拳对作风建设的突出成效。在回答“您认为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的成效如何”时,19.7%的人选择“成效很大”,55.7%的人选择“成效较大”,两项合计75.4%。其中来自市、县(区)机关的选择“作用很大”和“作用较大”两项合计为87.8%。在回答“您认为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对干部转变作风作用大不大”时,18.9%的人认为“作用很大”,54.1%的人认为“作用较大”,两项合计73%。其中来自市、县(区)机关和大型国企的选择这两项比例最高,分别为81.3%和78%;55岁以上的这两个选项人数比例高于其他年龄组,为78.8%;任职5年以上的县处级正职和任职3-5年的县处级副职占比最高,分别为74.3%和77.8%。这说明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持肯定态度,其中来自市、县(区)机关和大型国企的干部、年龄越大的干部、任职时间越长的正职干部和任职3-5年的副职干部尤为如此。在回答“您认为实施‘三个一批’对转变干部作风的作用大不大”时,选择“作用很大”的占19.3%,选择“作用较大”的占57.4%,两项合计76.7%。其中,在回答这两个选项当中,占比最高的分别是市、县(区)机关(83.6%)、高校、科研院所(81.3%)和大型国企(77.7%);45岁以下的最高,为78.3%;任职3-5年的县处级正职和3年以下的副职也最高,占比分别为82.6%和83.3%。这说明,“三个一批”的实施在实践中为大多数县处级领导干部所赞成和欢迎,对作风建设的作用也很大。
(四)认为领导干部大多数能适应作风建设新形势要求。在回答“您感觉自己转变作风、适应新形势的实际状况怎样”时,39.3%的人选择“非常适应”,59.8%的人选择“基本适应”,两项合计99.1%。其中选择“非常适应”占比最高的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省直机关和市、县(区)机关,分别为50%、41.1%和40.8%;45岁以下和55岁以上的占比均为42.9%,46-55岁的人占比最低,为27.3%;任职5年以上的县处级正职和任职3-5年的副职占比也最高,分别为40%和47.8%。在回答“您认为当前我省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是否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时,23%的人选择“完全适应”,64.8%的人选择“基本适应”,两项合计87.8%。在回答“与过去相比,您现在的应酬情况怎样”时,85.2%的人选择“大大减少了”,11.5%的人选择“有一定减少”,两项合计96.7%。其中选择“大大减少了”的,以来自事业单位、市、县(区)机关、高校科研院所的比例最高,依次为90.5%、89.8%和87.5%,其次为大型国企和省直机关,分别为86.1%和85.2%;45岁以下的人比例最高为87.4%,其次为46-55岁和55岁以上的人,分别为81.8%和71.4%;任职3年以下的县处级副职也最高,为100%,其次为任职5年以上的县处级副职,为94.7%,再次为三年以下的县处级正职,为91.2%。这说明,领导干部中绝大多数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转变作风上有了较大程度改进和变化,同时转变作风的自觉性也明显提高。
(五)对作风建设前景信心充足。在回答“您对继续保持高压反腐、狠刹四风的信心如何”时,31.1%的人选择“信心很足”,62.3%的人选择“信心较足”,两项合计93.4%。在回答“您对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的信心如何”时,47.1%的人选择“信心很足”,43%的人选择“信心较足”,两项合计90.1%。这说明我省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对高压反腐、狠刹四风,实现省委“五句话”目标的信心充足。
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当前作风建设仍存在不少较突出问题,需要客观分析、勇于面对和着力解决
(一)“四风”问题以隐形、变异形式顽固存在。在回答“您认为执行‘八项规定’以来,‘四风’隐形、变异和反弹回潮问题是否严重”时,只有24.2%的人选择“基本不存在”,其余75.8%的人选择“非常严重”、“比较严重”和 “有一些”。其中来自大型国企的干部选择的比例高达83.3%,而且年龄越大的干部选择四风问题越严重的比例越高,这与我省狠刹“四风”的高压态势形成一定反差。在回答“您认为当前为官、办事、人际交往中潜规则的市场还大吗”时,19.2%的人选择“仍然很大”或“比较大”。其中三分之一的国企干部认为潜规则的市场还较大。这说明在狠刹“四风”大背景下,“四风”问题改头换面,以隐形、变异、交往潜规则等形式客观存在,有的甚至比较严重,这需引起高度重视。
(二)“为官不为”现象、“怕出事”心理和“老好人”思想较为突出。在回答“您认为在新形势下,为官不为现象普遍吗”时,9%的人选择“非常普遍”,53.7%的人选择“比较普遍”,两项合计达62.7%。来自不同部门、不同职务和年龄的人选择“比较严重”和“有一些”的比例均在70%左右,其中大型国企为88.9%;任职5年以上的县处级副职更高达94.7%。在回答“您觉得当前党员干部中‘不干事、怕出事’的心理是否普遍”时,11.5%的人选择“非常普遍”,59%的人选择“比较普遍”,两项合计70.5%。任职时间越长的干部“怕出事”心理越严重,任职5年以上的人选择“非常普遍”或“比较普遍”的合计达84.2%,比平均数高近14个百分点。在回答“您认为当前对干部的管理监督中,明哲保身、当老好人的现象是否突出”时,13.9%的人选择“非常突出”,55.7%的人选择“比较突出”,两项合计69.6%。其中46-50岁的人认为老好人现象最突出,选择“非常突出”或“比较突出”的合计达81.8%,且无人选择“不突出”;任职3年以下的县处级副职比例为75%,任职3-5年的县处级正职比例为73%。在座谈调研中,部分干部出现一些对高压反腐和狠刹“四风”的“不和谐音”,“该刹车了,抓抓经济建设吧”的疲倦、厌倦心理有苗头、有倾向。综上分析,为官不为、懒政怠政是不同调查对象普遍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面对中央实现“四个全面”的要求,面对省委的一系列战略举措,面对经济发展下行的巨大压力,这一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尽快加以解决。
(三)践行“三严三实”的自觉性还不强。在回答“您觉得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自觉性如何”时,选择“很高”或“较高”的比例为64.8%,选择“自觉性不足”或“有一定自觉性”的占35.2%。其中选择“自觉性不足”或“有一定自觉性”的人中,任职3年以下的人比例最高,分别为50%和38.3%,远远高于其他任职年限组;来自省直机关的干部比例最高,为36.7%,大型国企的位列第二,为36.1%。在被调查的人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领导干部在践行“三严三实”的自觉性上还存在不高、不足的较突出问题,尤其是省直机关的干部和任职3年以下的县处级干部自觉性较低,迫切需要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切实解决。
(四)依法依规办事能力明显欠缺,新常态下的本领恐慌有所显现。在回答“当前干部作风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什么”(多选)时,24.5%的人选择“纪律观念、规矩意识不强”,在6个选项中位居第二位。在回答“您认为当前干部依法依规办事的能力如何”时,43.4%的人选择“一般”或“较弱”。其中任职5年以上的县处级副职比例最高,达63.2%;其次为任职3-5年的县处级副职和正职,依次为46.4%、44.4%。座谈中一些干部直言:面对经济发展和党风建设新常态,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常常感到本领恐慌、无所适从。这显示,在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深入推进“法治山西”建设、积极探索我省在严格执行党纪党规“先走一步”的形势下,干部的依法依规办事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各项工作的能力亟需提高。
(五)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的自觉性不足。在回答“您认为在改进作风上,能够以上率下的领导干部有多大比例”时,30.3%的人选择“一半左右”或“少数人”。其中,任职5年以上的县处级副职选择“一半左右”的占57.9%,选择“少数人”的为10.5%,两项合计68.4%。这可以判断,在改进作风中将近一半左右的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的自觉性不强,作用发挥不好。“以上率下、一级带一级、一级看一级”是当前改进作风的重要抓手,领导干部既是改进作风的组织者,又是作风建设的主体,正人先正己,当好标杆才能深入推进作风建设。
(六)干部正确的政绩观树立得还不牢固。在回答“您觉得在‘六大发展’的总要求下,目前我省领导干部正确政绩观树立得如何”时,有36.1%的人选择了“仍然扭曲”或“还有些模糊”。其中任职5年以上的县处副职和正职的比例最高,分别达57.9%和40%;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干部比例最高,占50%,省直机关有37.5%的人选择了这两项。在回答“您认为要做到廉洁发展难度大不大”时,高达52.9%的人选择“难度很大”或“难度较大”。其中来自大型国企的干部比例为66.7%,高校科研院所的干部比例为56.3%,省直机关的干部比例为54.4% ;任职3-5年的县处级正职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任职年限组,达 60.3%;46-55岁的人占比61.8%。一半以上的干部对廉洁发展有畏难情绪,任职时间长、年龄较大的干部选择廉洁发展难度大的比例越高。这表明,在推进“六大发展”中,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时间较长的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着力推进和实现廉洁发展,还有一定的路要走。
(七)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得不够好。在回答“您认为当前党员干部继承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做得好不好”时,38.5%的人选择“一般”,7%的人选择“不够好”,两项合计45.5%。在回答“您认为民主生活会对促进干部转变作风的作用大不大”时,有40.2%的人选择“作用一般”或“作用较小”。其中省直机关干部选此两项的合计为48.2%,46-50岁的占49.1%,任职5年以上的县处副职占比高达68.5%。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宝贵财富,是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法宝,必须探索新形势新条件下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实现途径。
三、需要认清作风建设新趋势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从各方面持续加紧努力,不断提升干部作风建设新水平、新成效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高标准、严要求,认真抓常、抓细、抓长,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从调查中看到,我省干部作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距离省委“五句话要求”和群众的期望和满意程度还相差甚远,仍然存在的问题不容轻视,需要在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加重解决。通过对调查情况数据分析以及368条建议的梳理研究,本课题组就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形成如下建议:
(一)以“学讲话、学作风”为统领,引深全省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作风养成。无论是腐败分子还是为官不为、懒政怠政,说到底都是总开关上出了问题,是伤根丢魂忘本的表现。在回答“你认为当前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状况如何”时,只有34.4%的人选择“一半以上坚定”,这充分说明,对干部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的教育依然是一个严峻课题。从现实看,许多腐败官员在受审时忏悔,都要归结为理想信念动摇和宗旨意识淡薄。在作风建设新常态下,应着力解决好包括理想信念和为民宗旨教育的真实效问题。为此,一是要将“双学”要求放在突出位置,将“学讲话、学作风”以有形形式掀起一个新高潮,并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长期坚持下去。各级领导干部要争做“学讲话、学作风”的楷模,向省委常委看齐,向省委书记看齐,把“学讲话、学作风”作为基本党性要求入脑入心见行动,在强素质、有定力、敢担当、勇作为上当好标杆。二是要在理想信念、为民宗旨教育中,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章、党纪教育,切实在思想深处解决干部主观世界扭曲变形问题,构筑起为官做人底线,构筑起纪律高压线。“要切实解决入党为什么,为党做什么的问题”,切实培养起“党员意识”、“公仆意识”、“忠诚意识”。三是增强“三个文化”和党史教育,搞好历史回放。让干部在唤起历史记忆的同时,“讲新词不忘老词”,反躬自省,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把信心重塑起来、把精气神鼓起来,增强自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四是增强干部道德修养教育。既要在政治上养成优秀政治品格,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在工作上讲求官德修养,树立良好从政道德,解决“权力观错位问题”;也要在生活上注重私德培养,慎独、慎初、慎微,教育引导干部正心、修身,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欲求。党员干部的行为具有示范性,一举一动都会带来社会道德的连锁反映,媒体曝光的我省一些腐败官员的“通奸”行为,不仅仅暴露了个人的丑行丑态,更玷污了党的形象和组织形象,也为老百姓所不齿。因此要坚决要求党员干部在八小时外管好自己,遵守道德伦理,并为群众树立道德样板。五是要增强践行“三严三实”自觉性的教育。对照“三严三实”要求,认真查摆问题和不足,深挖根源,摆正“干净”与“干事”关系,真正解决“为官者愿为”、“为官者要为”、“为官者能为”的主观动力问题。六是要改进教育方式,增强教育说服力和感染力。“要把正反案例融入教育环节,增强警示教育力度”,“不要老是照本宣科”,“课堂教学要注重沟通互动、展开讨论,用身边人说身边事”,“让入脑入耳入心的教育真正触动灵魂”。
(二)领导带头、以上率下要成为作风建设的基本方法和工作常态。领导干部既是改进作风的组织者,又是作风建设的主体,因此要充分发挥好各级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真抓上下决心,在善抓上下功夫,当好以上率下的组织者,像上级要求自己那样要求下级做出榜样和表率,一级学一级,一级看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直至让良好作风延伸到群众身边。在打好“三个一批”组合拳的过程中,注重选好党的各级负责人,把能干事、不出事、敢担当、能尽责、不失责、有作为作为评判一个党组织负责人的标尺,切实发挥好各级党组织在作风建设上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本单位、本部门的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党组织考核范围之内,把考核结果当做评价、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三)在全面推进“六权治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层一线干部的作风整治。此次调研显示,绝大多数人认为实施“六权治本”对作风建设“作用很大”或“作用较大”,期盼“通过实施‘六权治本’,形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同时为作风建设奠定基础”。为此,一是把“六权治本”与作风建设整体推进,并把作风建设作为衡量“六权治本”的重要尺度。通过作风建设确立正确的权力宗旨和权力规范,包括确立“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权必须为”理念,“真正做到敬畏权力、依法用权、谨慎用权”。二是“对‘带病提拔’务必保持‘零容忍’”,重点解决“带病提拔问题”。要以强有力的制度和措施,“坚决把问题官员拒之门外”。“带病提拔”的“病”,不仅有贪腐、不干净的“病”,也有作风上的“病”,作风不端和作风不正的干部,也不能进入提拔重用之列,以此促进作风建设。三是强化对作风问题的监督,严格责任追究。作风问题也要纳入党委和纪委的“两个主体责任”考核范围,对不作为者要层层追责,鞭策“无为”者“作为”。特别是对“四风”隐形、变形、回潮问题以及和群众利益密切关联的散、懒、玩、浮、拖、推等问题,在内部监督基础上,更要推广巡视监督、舆论监督和交叉监督,设立专业部门或赋予部门职能进行效能监察,整治纠正行风,敢于打破“惯例”,向群众办事中的“潜规则”宣战,让全社会享受到务实、清廉、高效服务。四是将“六权治本”扎紧的“作风笼子”向基层延伸。杜绝“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坚持反腐败既打“老虎”也打“苍蝇”,在作风问题上既抓老虎更要抓“苍蝇”。将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向基层和一线推进,着重解决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甚至“最后一米问题”。基层一线干部既是群众身边的“领导”,也是群众办事直接面对的“机关”,要加强对基层一线干部的权力规制和作风引导。以基层一线单位和窗口单位为突破口,摒除形式主义、文牍主义,实现从“朝上看”向“朝下看”的转变,从“不能办”向“怎么办”的转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事难办”等为官不为行为,进行一次集中整治,曝光一批,处理一批,绝不允许各种理由的懒政怠政行为消解掉净化政治生态好不容易取得的丰硕成果。五是把腐败重灾区建成作风建设示范区。要抓好吕梁市、孝义市和交通厅等重点,在铲除腐败土壤的同时从方方面面加强作风建设,并从制度建设和措施、办法创新出成绩、出经验,把腐败重灾区建成作风建设示范区,以此展示作风建设的力度和说服力。
(四)进一步端正用人导向,引导干部既要忠诚、干净,又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让“为官者有为”是作风建设的关键,必须从营造良好环境入手,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创造“以有为论英雄,以效率效果论成败”的作风生态。为此,一要完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旗帜鲜明地对“不惟GDP,但不是不要GDP”提出要求,让干部“正确的政绩观”有内容、有方向,并严格加以考核,“彻底打消廉洁发展的畏难情绪”。二要加强绩效管理,改进考核办法,将日常考核与专项考核结合起来,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规范办事和办事效率等作为考核内容,引导干部奋发进取、积极作为,形成正向激励效应和约束机制,既让先进者有荣誉感,更要让庸官难过“上岗关”、懒官难过“考核关”、太平官难过“群众关”,使后进者有危机感,以此为有力推手,推动省委、省政府决策和部署的落实。三要注重从一线选拔干部,让“无为”者“敢为”。“组织部门要深入一线考察干部”,“把践行‘三严三实’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条件”,“把那些能干事、敢干事、干净干事的人提上来、用起来”。四要坚决地面向实际、实事求是,建立容错机制。“给干实事、敢担当的干部以信任和希望 ”,“对干事创业者要宽容”,“切实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对干部“要看主流、看实绩、看潜力”,注重把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而违纪违法的行为区分开来,把为加快发展的无意过失与为谋取私利故意违法违纪的行为区分开来,组织要敢于为那些出以公心、出现工作失误的干部担责、分责;敢于为那些因干工作、抓发展而得罪人、受诬陷和被打击的干部撑腰,对那些受诬告而没有发现问题的干部,要及时为他们正名,澄清是非,大力营造讲真话、鼓实劲、干实事的良好氛围。
(五)巩固深化学习讨论落实活动成果要在进一步解决查摆出的突出问题上持续用力。调研中大家普遍反映,为期4个多月的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对作风建设“作用很大”,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同时大家建议,应当巩固深化学习讨论落实活动成果,持之以恒地加强作风建设。一是在落实上下足工夫。对在学习落实活动中查摆出的问题,如对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复杂性、尖锐性、特殊性认识不足,似是而非的错误看法,因畏惧高压反腐才有所收敛,“对过去好日子的留恋”,“四风问题”的回潮、变异、隐形,等待观望、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甚至是主观故意上“为官不愿为”的消极抵抗等问题,都需要在建立“不能腐”、“不敢腐”长效机制中加以彻底解决。二是将制度建设落实在实处。对在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中探索出的好办法、好措施要制度化,在作风建设上可酝酿制定《山西省公务人员行为规范》《机关工作作风和效能行为问责办法》等,以有形形式约束干部的作风行为。三是要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有的干部提出:“专项治理要和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紧密结合”,“要把搞好活动与做好工作有机对接起来,把改善民生和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真正把山西干部的勤政为民形象重塑起来。四是注重引导干部正确处理好“反腐治本”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引导各级干部正确认识省委“五句话要求”中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之间的有机联系,引导各级干部正确处理“六大发展”中“廉洁发展”与其他五个发展的关系,在追求“干净”的同时,更要追求“干事”,在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的同时,更要把“促进富民强省”贯彻到实处,真正做到“反腐治本”与“经济建设”两手都要抓、都要硬。要引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树立弊革风清自信的同时,更要树立起经济新常态下富民强省的自信与决心,围绕“腐败问题垮不倒山西人民、积弊沉疴吓不倒山西人民,经济下滑难不倒山西人民”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方面迈出坚实步伐,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五是注重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发挥好典型的示范作用。要注意发现和树立高压反腐、执行“八项规定”和反“四风”以来特别是新的省委班子上任以来,在各条战线、各个行业涌现出来的默默无闻、干净干事的典型人物,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事迹,传播正能量,发挥榜样力量,营造浓厚廉洁创业氛围。
(六)“严格执行党纪党规先走一步”要有可抓、可用、可评的具体手段、措施和成效。“严格执行党纪党规先走一步”,是中央对山西的的高期待、高要求,也是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此次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把纪律坚决挺在前面,贯彻讲纪律守规矩要求对作风建设十分关键,期盼通过“严格执行党纪党规,确立起作风建设的高标准”。为此,一是要强化党章党纪的宣传学习,明确“党纪严于国法”。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要加重《党章》《党纪处分条例》以及其他相关党内法规的学习安排,突出党纪党规专题学习分量,强化干部党员的党纪党规意识,让党章党纪牢记心中,总书记强调的“五个必须”和“五个决不允许”牢记心中,切实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让“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形成自觉”,真正筑牢法律和党纪“两道防线”,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要严格规范执纪,一把尺子量到底。在解决纪检部门“灯下黑”问题的同时,“纪检部门一定要严格规范执纪”,“统一处罚尺度,不搞选择性惩处,切实做到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对新增腐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搞例外和下不为例,不留死角”。三要使约谈和问责常态化,把约谈当做执纪的一种基本工作方法。在发挥好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作用的同时,要强化约谈追责方法的运用,“完善压力传导机制,发挥好约谈和责任追究作用”,制定严格的问责程序,明确问责情形、规定问责内容、用好问责手段、健全问责后续措施。通过约谈问责机制,使任期监督提前、告诫提醒提前、纠正防病治病提前,及时将作风建设中的苗头问题、倾向性问题、露头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四是制定专门《党委、政府督促检查办法》,突出督查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制定专门、系统的督查办法,提高督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确保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与中央保持一致、与省委、各级党委政府保持一致,让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做到党委工作推进到哪里,督查就跟进到哪里,使得各项落实工作有目标、有措施、有进度、有反馈、有惩戒,充分发挥督查的激励约束作用。
(七)要坚持“开门搞作风建设”,提高群众参与水平。此次调研中大家认为,“当前群众对党员干部作风的满意度”为“一般”或“较低”,并建议“作风建设应提升群众的参与水平,以增强其公信力和满意度”。为此,一是探索建立群众监督员和联络员制度。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建立“作风问题群众联系点”,俯下身去深入到群众中博采信息、征求意见。“要把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行为晒在阳光下,晒在群众视野中,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要“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一线倾听群众意见”,多听真声音、多听真心话才能了解真情况,抓作风改进才能有的放矢。二是提升工作的信息公开度。公开是一种力量,信任来自透明。要认真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加大党务、政务公开的力度,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公开举措,为作风建设提供外部刚性约束。来自大型国企的县处级干部建议,“要以贯彻落实《山西省省属国有企业财务等重大信息公开实施细则(试行)》为契机,推进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力争为全国提供示范”。三是要将群众评议干部当做一项硬性指标和制度。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好不好,群众最清楚”。要加大“干部考核中的群众评议的权重”,听取群众对干部作风的评议评价要成为常态,以群众公认、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改进作风成效的重要尺度。
参考文献:
〔1〕姚 桓.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习近平执政党建设讲话的中心思想〔J〕.理论探索,2014(5).〔2〕肖纯柏.党性教育的时代内涵〔J〕.理论探索,2013(4).(课题组负责人王联辉系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山西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成员包括:李志民、张宏华、赵春雨、杨在平、张引莲)
责任编辑 王瑞娟
第五篇:乡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调研报告
乡镇领导干部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是团结和指导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他们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党的形象;他们的作风优劣,从某种角度上讲,反映出党风的好坏。因此,抓好乡镇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对于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经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绝大多数干部能够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称赞。但是,也有个别干部在作风建设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作风不振。有的领导干部精神萎靡,意志消沉,不思进取,满足现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经常处于“混日子”状态;有的纪律松弛,擅离职守,工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无视纪律约束;有的上班期间窜门,拉闲话,干私事,将工作搁在一边,把一些歪风邪气带进机关内部;有的热衷于评头论足,乱发牢骚,不想事、不谋事、不干实事;有的争名、争功、争权、争利,讲关系,讲人情,不讲原则。
二是领导作风不佳。有的领导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作风霸道,“一言堂”,“个人说了算”;有的相互拆台,勾心斗角,搞“内耗”;有的对上级决策阳奉阳阴,消极对待,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大局意识不强,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看得很重;有的唯书唯上,只对上负责,对群众的疾苦置若罔闻;有的放任自流不负责任,有的怕“得罪人”,该管的事不去管,该抓的事没抓好,造成内部混乱,工作长期滞后,徘徊不前;有的对上级三令五申充耳不闻,令不行,禁不止;有的法制观念不强,不讲诚信,承诺的事情不兑现,随意性大。
三是学风不浓。一些干部坐不下来,静不下心,疏于学习,忽视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的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全面深刻地了解,特别是对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知之甚少,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知识空白”、“本领空缺”问题;有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相脱节,没有从知与行、学与用的结合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空对空”、“两张皮”,缺乏指导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水平。
四是工作作风不实。有的领导干部坐在机关的时间多,深入基层抓落实的机会少;有的下基层蜻蜓点水,没有真正蹲下来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不善于调查研究,盲目决策,造成工作随意性大;有的拈轻怕重,遇见矛盾绕道走,是非面前不开口,能拖则拖,能抹则抹,甚至上推下卸,一推了之,导致个别地方出现了群众越级上访事件;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对职责内的事心中无数,办法不多,工作缺乏主动性;有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好大喜功;对工作只安排、不检查,“虎头蛇尾”,做样子、搞形式,应付差事,推诿扯皮,相互挚肘,人为地给工作带来了损失和影响。
五是生活作风不谨。个别干部律己不严,甚至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搞人情关、关系户。极少数干部律己不严,有的在公共场所参与赌博,有的用公款大吃大喝,用公款进行娱乐性消费等等,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五是个别基层班子表率作用不强,奉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处世哲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
这些不良风气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说来是与少数乡镇领导干部放松党性修养,缺乏党性锻炼,没有真正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有关。这些都程度不同地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损害了党的形象,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影响农村改革和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路、对策和做法
(一)、建立经常性的学习教育机制,着力解决领导干部素质不高的问题。
针对一些领导干部不重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政治意识淡薄,政治敏锐性不强,工作中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漏洞百出,特别是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不注重加强法律法规和农业农村政策的学习,法律意识淡漠,与依法行政的要求差距很大等问题,应在完善领导干部述学、考学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干部理论学习情况档案管理制度,将干部参加理论业务培训、考试等情况及时记录在案,整理归档,长期保存,将干部学习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二)、建立规范化的日常管理机制,着力解决领导班子不强的问题。
一是严格请销假制度。领导干部外出必须向党委书记请假,包括周六、周日。二是完善党委议事规则,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的落实。
(三)、建立全方位的监督约束机制,着力解决领导干部作风不正的问题。
一是加大督查力度,解决部分乡镇领导干部“走读”问题和一些干部存在的脱岗问题。二是落实各项监督制度,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把“八小时以外”活动情况列入个人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和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教育干部自查自纠存在的问题。三是落实与干部家属访谈制度,组织干部家属进行座谈,及时教育引导她们当好“廉内助”,协助干部拒腐防变。
三、增强公仆意识,塑造勤政为民的领导干部形象。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是乡镇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根本举措,是对“入党为什么,当官为什么,为党献什么”的直接回答。乡镇领导干部一定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办人民之所需,真正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断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同时,乡镇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精神状态。当前,每一位乡镇领导干部一定要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发展经济,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各项工作。
通过系列措施,努力把求真务实与转变干部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求真务实精神转化为每个干部的自觉追求,从而达到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转变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