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子政务 领域对象 MVC 工作流
电子政务论文:社保局信息平台系统分析与设计
【中文摘要】新世纪以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服务型政府建设创造了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应当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服务导向”的发展理念,从构建宏观发展环境和启动重点行动计划两个层面入手,切实提高电子政务的建设成效,为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但是,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化进程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发展态势。一些比较发达的省、市、自治区,比如北京、山东、沿海等地均已全部或大部完成电子政务的初级部署;然而,一些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地区,如山西、甘肃等地的电子政务化进程相对滞后。所以,这些地区需要加快基础电子政务建设,完善电子政务纵向业务系统的铺设。以便早日实现从纵向业务系统建设为主转向纵向业务贯通和横向业务协同并重的目标。目前,山西省长治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已经具有了门户网站。但是该门户网站仅仅提供了信息发布功能和文件下载功能。社保局的日常办公仍以传统手段为主,存在着人员冗余、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等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通病。通过和社保局领导沟通,确定该社保局需要一套内部的电子政务系统,用以映射主要的日常业务办理。通过实施该系统达到降低行...【英文摘要】Since the entry into new century,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e-government has played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reform in administrative mechanism and improving the capacity of government service, and has created certain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ervice-typed government.At present, basic on current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e-government construction, we should further deepen the development ideology of service oriented and start with constructing macro-environm...【关键词】电子政务 领域对象 MVC 工作流
【英文关键词】E-Government Domain object MVC Work flow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目录】社保局信息平台系统分析与设计4-5背景9ABSTRACT5-6
摘要
1.1 课题
第一章 引言9-111.2 课题任务9-101.3 论文结构10-112.1 业务论述
2.1.2 成熟案例分析第二章 相关理论技术简介11-2211-1412-1414-19分16-172.1.1 现状分析11-122.1.3 结论14
2.2 系统架构调研
2.2.2 系统层次划2.3 系统关键技
2.3.2 电第三章 系统需3.1.1 劳动关系2.2.1 系统结构选择14-162.2.3 系统拓扑选择17-19术点分析19-21子公文流转20-21求分析22-37
2.3.1 系统访问控制19-202.4 本章小结21-223.1 功能性需求22-35
管理23-28统33-3536-3737-3839-40
3.1.2 农村劳动力管理3.2 非功能性需求35-36第四章 系统概要设计37-454.2 系统目标38-394.4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28-333.1.3 OA系
3.3 本章小结4.1 系统设计原则
4.3 系统硬件体系结构40-42
4.5 系统处理流4.7 本章小结5.1 模块设5.1.2 农村劳动程示例42-4344-45计45-58力管理48-515558-635962-6364-656568
4.6 系统模块划分43-44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45-655.1.1 劳动关系管理45-48
5.1.3 OA51-55
5.1.4 日志管理5.2 系统实现5.2.2 表现层5.2.4 数据操作层5.4 本章小结6.1 论文工作总结参考文献67-68
致谢5.1.5 权限认证55-585.2.1 基础体系58-595.2.3 业务逻辑层59-625.3 系统部署结构63-64第六章 结束语65-676.2 问题和展望65-67
第二篇: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
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它指的是
1、非盈利的2、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活动,这类活动还被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
弗瑞德·兰德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协助个人达到社会与个人的满足与自主的专业服务过程。芬克认为社会工作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来增强个人和团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功能。
联合国出版的《国家社会服务方案的发展》指出,社会工作是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以更好地相互适应的活动。
(二)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当前我国对社会工作的三种不同理解:
1、普通社会工作:本职工作外从事的、不计报酬的服务性或公益性工作
2、行政性社会工作:在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社会救助、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国家正式人员专门承担的助人解困的活动,它是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3、专业社会工作:
按照中央《决定》的精神,结合国内外经验,有关部门指出: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这一界定从:
1、基本要素;
2、工作方法;
3、功能的角度 具体说明社会工作的内涵
二、社会工作的特点
1、职业助人活动:第一特点。它是以服务于有困难群体的、以利他为目的的职业活动。
2、注重专业价值
专业价值指从事社会服务时所遵循的理念、指导思想和伦理。
3、强调专业方法
专业方法指本职业独特的、在许多情况下要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才能掌握的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社区工作等一系列独特的工作方法。
4、注重实践:本质、明显区别的特点
实践也称实务,它是人们参与改变任何事物的活动。社会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实践的
社会工作要具体地去做、即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采取行动,这是不同于其它理论性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不但要求社会工作者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有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改变工作方法与技巧的能力。
5、双方合作:社会工作是与服务对象互动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同工作”的过程
6、多方协同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一、社会工作的目标
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1)解救危难: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寻求资源(包括物质和社会资源),支持他们,帮他们走出困境。包括:提供物质支持、给予心理支持等(2)缓解困难
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缓解压力、克服困难。为困难群体解决困难,使他们恢复正常生活。(3)促进发展
个人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增长都属于人的发展范畴。社会工作认为人是有潜能的
2、社会层面的目标
(1)
解决社会问题:重要任务和目标
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帮助服务对象:
1、增强自身功能;
2、修复社会机制;
3、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相信社会问题的产生有个体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社会方面的原因,所以,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要既要增强服务对象的能力,也要解决社会制度安排方面的问题。
(2)
促进社会公正:基本目标、发展目标
社会公正也称社会正义,指社会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在经济、政治等资源分配方面具有的正当性状态。公正包括:
1、机会公正;
2、过程公正;
3、结果公正
追求和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目标,也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对不公正现象进行干预包括:
1、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增强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2、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参与社会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制度保障。
二、社会工作的功能
功能是指一个系统中某个部分所发挥的作用。由于种种原因有的人不能履行自己的功能,就会出现功能不足或功能缺失的现象,这就会成为问题。
功能的基本类型:就某一现象所起的作用的基本性质角度来分,功能分为:正功能、负功能
1、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正常生活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较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行生活的状态。正常生活是:
1、大多数人的基本要求;
2、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基本权利;
3、也是保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就是:
1、增强他们的能力和权利;
2、增进他们的功能;
3、增进他们的尊严;
4、促进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的改善;
5、使他们能像别人那样正常地生活。
(2)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基本出发点 社会工作分析问题时的基本观点是“人在环境之中”,认为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依存的。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和适应就是社会工作者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社会工作者把服务对象能力的发展、外部环境的改变作为工作目标,包括:
1、通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服务对象有能力应对环境的压力和挑战;
2、通过调动环境中的资源和改善环境,向人们提供更多支持。
2、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
社会工作在最一般意义上来说是具体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活动,与一般行政管理不同。社会工作不但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也强调不尽合理的社会结构和制度环境会造成社会问题,社会工作可以从更深层次上发挥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
(2)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工作所擅长的、面对面的、深入人心的、人性化的服务在化解矛盾和冲突时所产生的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是一般行政方法所不能替代和无法比拟的。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及要素
一、社会工作的对象
1、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
最初的社会工作是救助穷人,其对象是物质生活最困难的群体。在各国社会工作发展初期,社会工作首先帮助的都是社会上最边缘、最困难、从道义上来讲最需要帮助的人,包括:
1、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
2、精神病患者;
3、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
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依然是那些“最值得帮助的人”
2、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
1、从帮助物质生活上最困难的人——所有基本生活遇到困难、难以自拔而需要帮助的人
2、从贫困的个体和家庭——有问题、欠发达的社区
3、从困难民众—— 一般公众
社会工作的对象已经扩大至遇到困难而陷入危机状态的人群。社会工作不但面对困难群体、弱势群体进行社会服务,而且面对社会进行公共服务。
二、社会工作的要素
(一)服务对象(基本要素):基本前提
(二)社会工作者(基本要素)
社会工作者的素质、能力和经验直接影响社会工作的进程和成效。社会工作者不只是个体概念,也是团队概念。
(三)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是利他主义,即以帮助他人、服务他人、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为自己行动的目标。
(四)专业助人方法(基本功):核心组成部分
科学的助人方法是现代社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专业助人方法是社会工作者的基本功,也是其区别于一般助人者的明显之处,它们作为一种只是被社会工作者分享。
(五)助人活动(最核心)
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及合作过程,是社会工作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工作最核心的部分。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社会工作领域是指社会工作提供专业服务所介入的社会生活领域。
(一)儿童及青少年服务
可以细分为:
1、儿童服务
2、少年服务
3、青年服务。最基本的儿童服务包括:
1、对弃儿的救助;
2、对残疾儿童的救助;
3、对受虐儿童的救助
4、对儿童的受教育权的保护
5、对童工的救助
6、对沾有不良行为的少年儿童的帮助
7、青年在恋爱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辅导和帮助等。
儿童服务成为重要的社会工作领域,要从儿童权益、儿童成长和发展角度来来看待有关儿童的行为。
(二)老年人社会服务
1、贫困老人的救助及福利
2、独居老人的家庭服务
3、老人的医疗保健服务
4、离退休老人对社会生活的应对、5、老人的心理健康
6、老人丧偶后的生活适应
7、老人发展服务
8、老人社会参与 我国有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相关政策。
(三)妇女社会服务
这里的女性包括从
1、儿童
2、成年女性和
3、老年妇女。
(四)康复服务
康复服务是针对残障人士而展开的,以增强和恢复他们的生理和社会功能为目的的福利服务。残残障分为
1、肢体残障
2、智力残障,应该从两个方面努力:
1、最大限度地帮助残障者参与社会生活。主要是从增强和恢复残障者生理器官功能的角度开展的服务,包括物理治疗和精神康复两部分。
2、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残障者就业,对残障者实施法律援助等,对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其社会参与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政府或社会服务机构对物质生活面临危机的社会成员提供的物质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现代社会,社会救助主要由政府承担责任,所以也叫公共救助。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的最初级、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社会救助首要向困难人群发放食物、生存物资和金钱,还应该向他们提供政策的、心理的帮助。
(六)就业服务
就业服务是对就业有困难的人提供的专业服务,包括:
1、就业辅导
2、就业培训
3、职业设计等多种内容。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
1、心理辅导
2、信息支持
3、能力建设
4、资源链接等手段在就业服务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七)心理健康服务
(八)家庭服务
家庭服务也叫家庭社会工作,它是因社会或家庭成员方面的原因使正常的家庭生活陷入困境而由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支持性服务。家庭服务以家庭整体为服务对象,其目的是通过协调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九)医疗社会工作
医疗社会工作是在医疗、卫生、保健领域实施的社会工作,与医疗事务相关的、主要在医疗机构内从事的社会工作也叫医务社会工作。
(十)学校社会工作(治疗型、变迁型、社区——学校)
学校工作主要是以帮助学生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专业服务,采用个别辅导、小组活动等专业方法帮助学生。学校社会工作主要有三种方式:
1、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针对“问题学生”失常的心理和行为而开展的工作。
2、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帮助学生适应剧烈的社会变迁而开展的工作。
3、社区——学校社会工作:把社会工作延伸到学校之外,实现家——校沟通。
4、(十一)矫治服务
矫治也成矫正,是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使犯罪者或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行为上的治疗。
矫治服务也包括矫治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对罪犯或有犯罪危险的违法人员提供
1、思想教育
2、心理辅导
3、行为纠正,使之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其行为模式。
矫治服务包括
1、监狱中的服务
2、在社区中的服务,后者又叫社区矫正。在矫治服务中,社会工作秉持人格平等、与人为善的理念。
(十二)城乡社区发展
(十三)军队社会工作
(十四)企业社会工作:工业社会工作
第五节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一、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1、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角色:
直接服务是社会工作者直接面对服务对象的服务活动,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角色包括:(1)服务提供者
包括提供心理辅导,物质帮助、劳务服务、政策信息的提供。
由于社会工作者首先面对的是社会弱势群体,所以提供物质、劳动和心理方面的服务和帮助是社会工作者的首要职责。
(2)支持者
支持,是要在认真评估了服务对象的需要、能力和可能性的基础上做出的。支持者的角色主要是激发服务对象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增强服务对象权能是社会工作者的支持者角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倡导者
倡导者,即向服务对象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2、社会工作者的间接服务角色
(1)管理者
(2)资源筹措者:物品、劳务服务(3)政策影响人
社会工作者是在政策的范围内展开工作的,就有可能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制订、修订和完善政策。社会工作者对实施的制订和改善社会政策负有一定责任。
(4)研究者
二、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
1、理论方面的知识
社会学是以社会整体为对象,研究社会关系与社会行为、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变迁及其原因,并揭示其规律的社会科学。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群体)的关系。
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对以个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的贡献是直接的和明显的,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个人心理和个体行为与社会的关系。
管理学特别是行政管理学知识对社会工作的贡献集中反应与社会行政之中。
2、政策方面的知识
政府的政策也成公共政策,它是面对公众的。社会工作基本上是在社会政策框架中开展工作的,或者说社会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在落实社会政策。因此,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了解和掌握社会政策就成为开展工作的前提。
社会政策主要涉及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医疗保障、教育权利、老人与残疾人的服务等领域,涉及儿童、老人、妇女、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政策。
3、技术方面的知识
重要的包括调查研究方面的知识,现代资讯工具方面的知识等。
4、文化知识
三、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1、技术能力
技术是处理问题的具体手段和方法,包括科学技术:与自然科学相对应的技术,社会技术:处理社会事务的技术。技能不是技巧,也包括从理论向方法的转换。包括对各种要素的整合,整合能力、应变能力。
2、文化能力
文化是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习得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文化能力是理解这些现象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对不同群体的文化要有较强的敏感性,正确的尊重和了解服务对象的文化。
3、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对外部事物的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和特征。
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遇到问题要沉稳、冷静,要有良好的判断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要经得住困难和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富有同情心又不要感情化,要有乐观的心态等等。
4、持续学习能力
社会工作的特点
1、职业助人活动
2、注重专业价值
3、强调专业方法
4、注重实践
5、多方协同
6、双方合作
社会工作的目标
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1解救危难、2缓解困难、3促进发展
2、社会层面的目标:1解决社会问题、2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工作的功能
1、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2)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基本出发点
2、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2)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工作的对象
1、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
4、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
5、精神病患者;
6、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
2、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
1、从帮助物质生活上最困难的人——所有基本生活遇到困难、难以自拔而需要帮助的人
2、从贫困的个体和家庭——有问题、欠发达的社区
3、从困难民众—— 一般公众
社会工作的要素
1、服务对象(基本要素):基本前提
2、社会工作者(基本要素)
3、社会工作价值观
4、专业助人方法(基本功):核心组成部分
5、助人活动(最核心)
社会工作领域:
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年人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康复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
家庭服务、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矫治服务、城乡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工业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1、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
2、社会工作者的间接服务角色:管理者、资源筹措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
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政策方面的知识、技术方面的知识、文化知识 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技术能力、、文化能力、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
第三篇:实施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领域的深刻革命
文章标题:实施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领域的深刻革命
全球性的网络化、信息化进程正改变着人类社会。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先导,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各级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切
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作为推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先导,以电子政务为核心的政府信息化在实现这一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
发达国家也是把推进电子政务与政府改革有机结合在一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93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首倡电子政府,至1996年元月为止,联邦政府的员工减少了24万人,关闭了2000多个办公室,撤消了近200个联邦项目和执行机构,联邦政府的开支则减少了1180亿美元,同时确立了3000多条新的服务标准,作废了16000多页过时的行政规章,简化了31000多页的各种规定;新加坡2000年人口普查借助于电子政务网只用了半年时间、600名统计人员、2400万新元经费,而在此之前要化一年以上时间、6000名统计人员和7000万新元。电子政府的效率可见一斑。
信息化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我国把电子政务列为优先发展的领域,以政府的信息化促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信息化进程、带动国民经济发展,作为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和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管理方式的重要途径。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一方面明确了各项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一方面强调了行政许可的监督与责任制度,并对行政机关违法设定、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这就给电子政务工作提出了更具体、更确切、更规范的要求,将大大推动政府电子信息化的发展进程。第三十三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推行电子政务,在行政机关的网站上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方便申请人采取数据电文等方式提出行政许可申请;应当与其他行政机关共享有关行政许可信息,提高办事效率。”
针对我国国情,电子政务对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
——通过推进电子政务来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效益,降低行政成本;
——通过实施电子政务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增强为民办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通过实施电子政务实现政务创新,使政府的管理职能有根本的转变,即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一、电子政务将会给现行的政府运作模式和政务工作流程带来变革
政府属于上层建筑,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与所处时代的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因此政府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革的客观历史过程。它经历了三种主要形态:国家型政府、行政型政府和治理型政府。
“国家型政府”是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政府形态,在权力、职能、机构等方面高度融合,拥有国家的绝对权力,是一种典型的“全能政府”,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统治;
“行政型政府”是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政府形态,国家权力被分割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政府从国家权力体系中分离出来,运行机制有了根本的改变,并逐渐从统制机构转变为公共权力机构,完成了在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基础上的政府职能重构,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管理;
“治理型政府”是与后工业社会以及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政府形态,政府由高居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机构发展为多元化社会众多权力主体中占主导地位的协调者和引导者。主要职能除了管理职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公共服务。而这种职能的转变是依托现代科技技术来推动和实现的。
政府系统包括三个要素:结构、人员和技术。其中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将导致其它要素发生相应的变化,才能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引发整个系统发生变革。毫无疑问,电子政务的发展改变了政府系统技术要素,必将引发政府结构和人员发生相应的变化和提升。所以政府机构的优化重组、流程的再造和公务员素质的提升就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结果。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核心是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将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的程序在网络上实施,重新确立政府的职能及其管理模式,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这就是政府信息化,具体的说就是应用
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将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功能和政府所需要的与所拥有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成为一个自动化、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促进政府节约开支、改进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全方位地向社会公众提供超越时间空间、跨越部门分隔限制的优质透明、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和服务,以此促使政府的工作效率、决策质量、调控能
力和廉洁程度都得到提高。
电子政务一方面要以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办公为依托,以信息安全为支撑,以信息共享和数据开发为基础,将涉及政务工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上实现。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打破传统的官本位思维定势,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式行政体制,运用网络手段,配合与推动政府体制改革,通过优化整合公务流程以及建立信息的共享机制,重组政府职能,使其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例如:
传统的政府工作模式是以政府机构和职能为中心,企业或公众围绕政府各部门转。由于同级部门往往是一个个信息孤岛,都有独立的工作流程,用户要办一件事,所涉及的政务流程要靠用户一个一个部门的报批来串联和推动。电子政府的建立将打破传统的政府办公管理方式,其工作机制、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思路都有很大改变。电子政务实现后,可以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使上传下达更加迅速。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发布政府的文件、公告、通知等,使得公众迅速地得到政府信息;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安全可靠的加密技术,也可以将政府内部的信息在网上传输,下级政府机构或其它组织也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地向上级机构或组织传送或反馈信息,这样不仅能迅速地传递信息,减少传送时间,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保证信息的全面与准确,并且可以大大降低信息的传递成本,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传统的办事流程是政府部门之间的本属政府内部的公文交换,常常是建设单位每个部门轮着报送。而电子政务整合了所有工作流程,将其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来设计的。政府将一个办事入口留给用户,企业和公众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一项业务请求,在网上查询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后,根据要求或表单填报材料,从网上提交给一个“虚拟政府”,由“虚拟政府”自动分发用户材料到各相关部门,并组织各相关部门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对其进行审批。用户不必知道政府部门如何设置,职能如何进行分工,业务需要哪些部门批、由谁批,但随时可以查询了解到审批的状态和反馈的意见,即所谓“一站式服务”。电子政务通过后台系统的协调统一,政府内部业务可实现并行式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公众享受政府服务只需一个入口,不必按串行的工作方式,一个一个部门去拜访。
实施电子政务还从技术上保证了“行政时效”。安徽合肥2006年开始实行的行政审批“缺席默认制”,使以往因某个部门缺席导致整个审批事项拖沓的现象得到控制。实行“缺席默认制”近一个月来,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受理的各类审批2万多起,平均每件在3.5个工作日办结,比原来提速了28个小时。
这种并行式办公方式建立了一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让任何人都能与政府进行沟通的办公环境,并以其友好的用户界面,规范的工作流程,高效率的工作方式,提供周全的服务内容。也就是说,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
《实施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领域的深刻革命》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实施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领域的深刻革命。
第四篇: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
摘要:论文根据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介绍了几种主要的云计算技术,并详细分析了这几种云计算的技术应用场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推动电子政务集约化和服务型政府的发展建设,已经成为当今开展电子政务的趋势,不但可以实现跨政务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降低政府运作成本,而且可提供更加优质的政府服务。
关键词:云计算;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3-0275-02
传统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和运维方式下,各级政府部门各自为政,每个政府部门分别建设和运维自己的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还存在着与新兴技术融合创新不够、低水平重复建设仍然突出、信息孤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依然困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高投入低效益等。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当前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电子政务依托的信息技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模式、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出现。电子政务信息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是膨胀式业务系统需求,大量的电子政务数据中心的出现,导致更多的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数量迅速扩张,不同的系统平台、不同的存储平台、不同的数据结构交叉重合,电子政务数据中心信息化整体的管理上面临越来越艰难的局面。而云计算在实现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资源集约利用、促进信息共享利用方面的优势,将有效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推动电子政务集约化的发展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从当今电子政务发展来看,选择采用云计算的方式进行政务服务质量的提升、政务服务内容的增加,以及政府信息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成本控制,是电子政务从传统到新型服务的转变,也是信息化技术从传统到云计算的转变。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电子政务会爆发大量新的需求,这种新的需求需要通过云计算技术替代传统的信息化技术来实现,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云计算技术
1.1 高性能智慧计算技术
云计算平台将采用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虚拟化等技术满足高性能智慧计算能力需求,具体包括:
1.1.1 并行计算技术
高性能并行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基于共享内存的OpenMP和多线程以及基于分布式消息传递的MPI,其中MPI技术可扩展性强、计算效率高,是目前业界最流行的高性能并行处理技术。云计算中心配置高性能计算分区,支持MPI和OpenMP等并行处理技术的能力,可以很好的满足物联网计算密集类应用的高性能处理需求。
1.1.2 分布式计算
提到分布式计算目前比较成熟的就是Hadoop系统,Hadoop系统是Apache开源组织的一个分布式计算开源框架,在很多大型网站上都已经得到了应用,如亚马逊、Facebook和Yahoo等等。它设计了用来在由通用计算设备组成的大型集群上执行分布式应用的框架,利用了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备份恢复机制保证了系统的高可靠性,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稳定的存储系统和分析系统。其主要部分是模拟Google的GFS和MapReduce框架完成的,下图显示了Hadoop的体系结构,存储系统是用HDFS实现的,而分析系统使用MapReduce实现。Hadoop的工程本身还包括其它子系统,如HBase、ZooKeeper等。
1.1.3 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实现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实现弹性扩展、高可用云平台的技术基础。
虚拟化是一个抽象层概念,将操作系统与物理硬件分开,可以提供更高的灵活性和IT 资源利用率。虚拟化技术允许具有不同操作系统的多个虚拟机可以在同一物理主机上独立并行运行。每个虚拟机都有一套自己的虚拟硬件,可以在这些硬件中加载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
1.2海量分布式存储技术
与目前常见的集中式存储技术不同,分布式存储技术并不是将数据集中存储在某个或多个特定的数据中心存储设备或者数据存储节点上,而是通过软件处理以及网络连接数据节点的硬盘资源,并将这些分散的存储资源构成一个虚拟的存储资源池。分布式存储系统提供容错功能,向广大用户提供具有容错的高性能服务,即采用多副本冗余存储数据的方式来保证数据存储的可靠性,数据分散在各个数据存储节点,即为一份数据存储多个副本;可以实现跨平台的数据和设备的共享;通过横向纵向的拓展存储节点资源,实现灵活的存储资源池的可伸缩性;通过增加存储节点的数量可提高数据存储高并发I/O吞吐率、存储容量以及数据处理能力。云计算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应用广泛,在此主要介绍以下几点:
2.1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统一数据中心
通过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的电子政务数据中心,为政府各级部门提供可靠的基础IT服务平台,云计算模式通过统筹规划的集中性特征,可以减少数据中心的重复投资,提高数据中心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减低数据中心在能耗上的各方面问题。帮助政府走向集约化和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实现对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精简、优化、整合,并优化各种业务流程办理和职能服务。
云计算的技术可以将大量的数据中心资源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进行管理,统一的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应用系统、数据中心,以及数据中心的机房、安全等各个方面都能通过云计算的运作模式,降低管理的难度、需求内容以及成本,可使IT支持的业务部门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业务的创新和运作之中。当发生大流量高负载的业务情形时可以采用灵活的部署负载分担和虚拟机的数量来分担计算以及处理能力。各级部门业务系统迁移到云平台后,利用云计算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业务的运行效率都得到了大幅提高。
2.2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的大数据平台
依托云计算技术构建电子政务的大数据平台,为今后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搭建以及后期的分析提供基础平台,目前主流的大数据平台是通过构建hadoop平台来实现,分布式集群hadoop平台是构建在虚拟化平台,采用多个虚拟机部署hadoop平台,灵活部署,根据大数据的分析处理的规模可以增加参与计算的大数据分析处理节点。
通过对电子政务统一资源数据库的建立,电子政务的数据达到了量化的积累,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库,通过数据的整合,以及广泛原始数据的数据挖掘,可以将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要求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抽离和提炼,并通过这些对于电子政务的发展的数据研究,并将结果应用到未来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制订、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推动经济的更快更优的发展,体现政府的先进性。并针对社会的需求,更好的服务百姓,做到以人为本的新型电子政务。
2.3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
云计算技术的数据集中、资源共享特性在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中发挥重大作用,通过云计算技术构建电子政务数据交换云平台可以实现政府部门间、政府部门与社会服务部门间信息共享、信息联动和业务协同,解决各级政府的横向电子政务滞后的问题,提高各级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给政府信息资源横向整合带来新的机遇。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基于云计算技术建设大电子政务网上办公系统、公共资源信息发布系统、行政审批、电子监察、信用平台等应用,各级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制定流程,并实现跨部门与其他部门对接,实现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大大地提高各级政府工作效率。
2.4智慧城市
通过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的基础平台,是未来实现智慧城市的核心,也是建设新型电子政务的核心意义。
智慧城市是以一个智慧的整体运作的城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城市角色都是这个系统的一个部门、一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自己的特有的功能,既是这个系统的贡献者又是这个系统的服务对象。在智慧的城市中,城市所有的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是以整个城市作为第一服务对象的业务系统,是一个及智慧、集约、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系统。
智慧城市需要一个智慧的系统来支持。需要资源的充分统一、覆盖全市的全面感知、具有协同运作的管理系统,这些需求都是需要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而在当今社会,云计算已经被广泛的被认定为智慧城市的最佳的实现技术和方式。
正如前面对电子政务的未来的展望,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系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的起点,通过这一步的建设将对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结束语
从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情况来看,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通过云计算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现代化的电子政务,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方式,以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以及服务质量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电子政务会爆发大量新的需求,这种新的需求需要通过云计算技术替代传统的信息化技术来实现。相信未来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将成为重要趋势,我国的政务信息化水平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CIO时代网.“大数据对于电子政务效率的提高体现在哪里?”[EB/OL].http://.201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