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建委规范高切坡76号文(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19:0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建委规范高切坡76号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建委规范高切坡76号文》。

第一篇:重庆市建委规范高切坡76号文

渝建发〔2002〕76号---重庆市建设委员会高切坡

市建委关于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规范重庆市高切坡、深开挖、高填方项目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渝建发〔2002〕76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建委,市级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了有效地防止高边坡失稳,杜绝由此诱发的工程地质灾害,确保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确保重庆库区移民迁建工程质量和安全,进一步加强高切 坡、深开挖、高填方(以下简称高边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现就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重庆市高切坡、深开挖、高填方项目管理的 若干规定的通知》(渝建发[2002]47号)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管理,明确责任

各级有关部门应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定”规定和市政府渝办发[2001]95号文的规定,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诱 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参与治理”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市建委渝建发[2002]47号文,切实加强高边坡工程项目管理。建立健全高边坡工程项目领导责任 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将高边坡工程项目的核查、规划、组织实施、监测预警落实到具体单位;划分责任区,层层签定责任书,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二、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

高边坡工程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重庆市建筑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必须实行项目法人责任 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工程质量监督制、竣工验收及备案管理制;必须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的 原则。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招投标监督管理机构应按照国家、渝建发[2001]192号文,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高边坡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

三、加强施工、监理人员资格管理

承担高边坡工程项目的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必须是经培训、考试合格,持《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资格证书》的一级或二级项目经理;监理单位的项目总监必须 是经考试合格,持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或《重庆市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证书》的一级或二级总监理工程师。一级项目经理或一级总监理 工程师可承担各类高边坡工程的相应工作。二级项目经理或二级总监理工程师只能承担坡高H≤30m的Ⅰ、Ⅱ类岩质边坡或坡高H≤15m的Ⅲ、Ⅳ岩质边坡以及 坡高H≤15m(挖方)、坡高H≤12m(填方)土质边坡的高边坡工程的相应工作。

四、强化规划选址、勘察、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各环节的管理 高边坡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必须强化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勘察成果评价、初步设计和施工图的技术审查工作;建立健全施工许可制度、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审批 制度、隐蔽工程(含重要工序)检查制度、试验检验制度、质量事故处理制度、岩土工程监测制度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工 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确保工程实体质量和施工安全。

五、全面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加大旁站监理力度

项目法人单位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监理单位须按照国家《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标准及相关文件的规定对高边坡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 理,做好隐蔽工程、涉及结构安全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等的旁站监理;监理任务完成后,应向项目法人单位提交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总结、评价意见和档案资料。

六、加强建筑材料备案管理,实行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用于高边坡工程支护结构的主要建筑材料,必须按《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对建筑材料、设备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的通知》(渝建发[2001]37号文)、《重庆市建筑业管理办公室关于加强建筑材料、设备备案管理的通知》(重建办[2001]27号文)的规定在市建委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且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和 质量保证资料,经按有关标准、规范进行进场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建设。各参建主体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 样和送检的规定》(建建[2000]211号文);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建筑材料,实行在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见证下,施工单位现场取样、送检制 度。

七、加强边坡稳定性监控,坚持“信息法”施工管理

实施高边坡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单位应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根据设计监测要求和相关规范、规程,制定边坡整体或局部滑动体稳定性监测控制方案,选择合理的 监测断面和观测点,确定观测频率;对不稳定边坡必须进行连续监测,做好原始观测记录;施工过程中,做好代表性钻孔的地质编录工作;建立监控数据分析制度,以信息指导施工,及时调整设计、施工方案和监控方案。施工监控数据应及时提供给建设、设计、监理、质量监督等单位,以便跟踪检查。

八、建立高边坡岩土变形监测制度

建立高边坡工程岩土变形监测制度和拟建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处置和决策自动化是有效防范高边坡工程变形、失稳,达到监测预警 目的科学手段。高边坡工程竣工后,项目法人单位应委托岩土工程甲级监测单位根据国家、地方相关标准或设计要求对其进行岩土变形或支挡结构内力监测。监测单 位编制监测方案应得到设计、监理及项目法人单位等共同认可;监测单位在完成监测任务后,须提供完整的高边坡工程监测报告。

九、加强工程质量检验和技术管理

参建主体单位应加强高边坡工程质量检验和技术管理工作。高边坡工程的原材料、锚杆砂浆、混凝土配合比和强度以及锚杆锚索的抗拨抗拉试验、混凝土强度试验、桩的检测和其他试验检验的各项指标应符合设计和有关技术 标准;工程质量检测报告须包含检测点分布、检测方法与仪器设备型号、检测资料整理及分析和检测结论等内容。

二○○二年六月五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 高切坡 项目 管理

抄送:建设部,市政府,市四站一室一所,市建设监理协会,市建设工程质量协会。

重庆市建委办公室 2002年6月6日印发

第二篇:三峡库区高切坡防护工程技术研究大纲-国土资源部

附件1:

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

高切坡防护工程科研项目课题申报指南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高切坡防护工程科研项目的批复》(发改地区[2007]1880号),同意由我办组织开展三峡库区高切坡防护工程科研项目专项研究工作,并要求我办按照科研项目管理有关规定,以招投标形式选择有相应资质等级、技术力量强的科研单位承担研究任务。据此,编制本指南。

一、研究目的

三峡库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随着大规模移民工程建设和移民城镇发展形成的高切坡,是三峡库区的主要地质灾害隐患之一,加强三峡库区高切坡防护工程研究意义重大。本项目研究的基本目的是,通过系统总结三峡库区高切坡防护工程建设成功经验,深化对三峡库区高切坡地质结构、介质特性、稳定性评价方法、变形破坏模式、防护工程 设计施工、监测预警和效益评价等的认识并取得创新性成果,促进三峡库区高切坡防护工程的科学维护与管理,力争既节省投资,又减少风险,保证工程效益和移民迁建工程的安全,形成我国以三峡库区为典范的先进高切坡防护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提高三峡库区及我国其它地区高切坡防护理论技术和防灾减灾水平。

二、研究内容要求与经费预算

三峡库区高切坡防护工程科研项目分高切坡稳定性及岩土力学参数研究、三峡库区高切坡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三峡库区高切坡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三峡库区特殊岩土体高切坡变形破坏机制研究等4个课题,并分专题重点开展研究工作,要求取得具有创新性的成果。

课题

一、高切坡稳定性及岩土力学参数研究

在三峡库区移民迁建过程中形成的大量高切坡,由于所在区域地质条件不同,边坡介质特性各异,变形破坏机理不同,稳定性差异很大。目前的技术规范都较为粗略,需要根据三峡库区不同岩土类型条件,分析研究边坡岩土力学参 数,确定适用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本课题要求在全面分析总结三峡库区高切坡的基本地质背景、工程地质条件及边坡稳定性评价等工作的同时,重点开展以下4个专题研究工作。

专题1:三峡库区高切坡分类研究。要求从地质(构造)角度和工程角度等,对三峡库区高切坡进行系统分类,建立不同高切坡类型地质模型。按照三峡库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边坡地质结构的分区特点,研究总结三峡库区高切坡典型地质结构模式,常见变形破坏特征,为指导高切坡工程防护和监测提供基础。

专题2:确定高切坡滑面方法研究。目前一般采用人为假定和优化搜索方法确定滑面,其可靠性和实用性较低,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方法,科学合理地确定边坡的滑面(或破坏结构面)。包括确定岩质边坡滑面的研究、确定复杂边坡多滑面及其剪出口位置的研究等内容。提出能寻求边坡上可能滑动的所有次生滑面和多层滑面的方法。

专题3:确定岩土抗剪强度参数研究。三峡库区土质边 坡失稳主要是碎石土混合体的滑动,岩质高切坡的破坏主要受结构面,尤其是外倾结构面的控制。要求对三峡库区碎石土强度参数、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非顺层高切坡岩体抗剪强度参数的确定方法等展开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提出实用成果。

专题4:高切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目前,对土坡国内外常用的分析方法多达十余种,必须经过分析筛选,并指出其合理使用范围;对于岩质边坡及岩土体混合边坡、复杂边坡,需要探索适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地下水对边坡稳定影响,需要研究定量评价分析方法,为科学地设计高切坡防护方案提供依据。

课题考核目标:在研究解决三峡库区高切坡防护工程建设中的重大关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技术问题方面取得实用性成果。全面分析总结三峡库区高切坡的基本地质背景、工程地质条件及边坡稳定性评价等工作并取得成果。

课题经费预算:本课题研究经费预算控制数为280万元。申报基本条件:申报单位具有良好的前期和相关研究基础;具有从事三峡库区基础地质、工程地质研究的业绩。

课题

二、高切坡防护工程技术研究

三峡库区的高切坡,其保护对象主要为移民工程、城镇建筑物及所居住的移民群众,对安全性要求高,而且量大且集中。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高切坡防护工程,科学地组织工程实施,从而达到既节约投资,又能切实保证安全的目的。本课题要求在全面系统地分析总结三峡库区高切坡防护工程技术方法与措施的同时,重点开展以下两个专题研究。

专题1:高切坡支挡结构研究。在对三峡库区常用高切坡防护技术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三峡库区高切坡防护工程中支挡结构设计的计算方法等进一步研究,开发科学实用的支挡结构体系设计、施工技术及实用技术。

专题2:高切坡信息化动态施工技术研究。由于地质条件和岩土环境的复杂性,在高切坡防护工程勘察设计阶段,很难调查得十分清楚准确,导致高切坡防护工程设计与实际施工出现偏差的情况比较普遍;随着施工过程的进行,按逐 步揭露的地质条件而调整工程设计与施工,是难以避免的。需研究一套针对复杂岩土环境的、高效的、可靠的高切坡防护工程信息化动态施工技术支持系统。

课题考核目标:研究提出三峡库区高切坡工程防护方法的适用地质条件、工况条件及其合理结构设计计算方法与优化技术。建立高切坡治理工程信息化动态施工技术支持系统,直接服务于设计与施工和工程的治理效果评价。全面系统地分析总结三峡库区高切坡防护工程技术方法与措施,在工程防护技术方面有创新性成果。

课题经费预算:本课题研究经费预算控制数为120万元。

申报基本条件:申报单位具有良好的前期和相关研究基础;具有从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包括滑坡、高切坡等)防治工程研究的业绩。

课题

三、高切坡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

高切坡的监测技术目前主要停留在常规方法手段上。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快速、精确、有效地获取高切坡异常信 息,及时传输、处理信息,进行准确的预报预警,尚有大量的技术难题需要攻关。本课题要求在系统总结三峡库区高切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成果的同时,重点开展以下两个专题研究。

专题1:高切坡防护工程监测方法研究。包括地表变形观测和深部观测研究,主要研究各种监测方法的有机结合,以尽可能少的监测工程量和资金投入,达到有效控制高切坡主体工程的形变条件,探索对于长期、常规性的高切坡监测工程,从监测技术、工艺、信息传输、现场管理等多方面深入研究,产出实用成果;群测群防观测研究,针对三峡库区高切坡群测群防的具体监测指标、判别标准、预警界定等,研究建立规范的监测指标体系。

专题2:高切坡防护工程预警系统及方法研究。地质灾害预警指标和级别的确定实际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为建立科学、准确、可操作的三峡库区高切坡预警系统,需要在高切坡危险度区划、易损性评价和获取监测信息等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地质灾害形变基本理论方法,开展以3S技术、网络数据分析和管理为核心的高切坡防护工程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研究,开发高切坡防护工程区域预警分析系统、单体高切坡防护工程预测预警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及演示系统等高切坡灾害预警系统,在变形量预警研究、触发量预警研究、高切坡灾害预测研究、高切坡灾害应急反应系统研究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课题考核目标:研究提出三峡库区高切坡的地表变形观测、深部变形观测、群测群防观测及高切坡监测信息传输和管理的实用成果,为提高三峡库区高切坡监测效益提供技术支撑;初步建立三峡库区高切坡危险度区划与易损性评价系统,开发以地理信息系统和减灾防灾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高切坡预警系统和高切坡灾害应急反应系统,促进提高三峡库区高切坡灾害预警能力。系统总结三峡库区高切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成果,在监测技术与预警方法上有创新。

课题经费预算:本课题研究经费预算控制数为230万元。

申报基本条件:申报单位具有良好的前期和相关研究基 础;具有从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包括滑坡、高切坡等)监测研究的业绩。

课题

四、特殊岩土体高切坡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三峡库区岩土体类型多样。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巴东组泥灰岩、膨胀岩及残积层膨胀土、软硬互层(夹心饼干)岩体等特殊岩土体中的高切坡,稳定性普遍较差,需要特别关注,深入研究。本课题要求在全面分析总结三峡库区高切坡岩土体类型及其变形破坏机制与相应防治技术的同时,重点开展以下3个专题研究。

专题1:巴东组泥灰岩特性及变形破坏机制研究。巴东组泥灰岩在库区广泛分布于巴东县、巫山县和奉节县,这类岩土边坡时常产生大范围“结构崩溃”破坏,难于防护,需专门研究分析其破坏机理,为有效防护提供技术支持。

专题2:膨胀岩土特性及变形破坏机制研究。膨胀岩及膨胀土高切坡在库区广泛分布于涪陵、丰都、忠县、万州、云阳一带。这类膨胀岩土由于其本身的膨胀特性,高切坡防护需要有专门措施,其变形破坏机制需要进行系统的专题研 究。

专题3:软硬互层岩体特性及变形破坏机制研究。“夹心饼干”式的软硬互层地层在云阳县及以上库段分布普遍,这类地层高切坡变形破坏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差异风化造成“岩腔”,位于“岩腔”之上的岩体失去支撑而产生崩塌。重点需要进行“夹心饼干”中泥岩层与砂岩层风化速率及其差异研究,崩塌破坏过程的现场观测和室内模拟研究,软硬互层岩体高切坡排水和工程防护技术方法研究,膨胀性软夹层型红层滑坡形成机制及防护技术研究等。

课题考核目标:研究提出三峡库区巴东组泥灰岩、膨胀岩及残积层膨胀土、软硬互层岩体等特殊岩土体高切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建立分析、评价与预测模型,提出防范变形破坏的关键技术要求和对策措施。要求全面分析总结三峡库区高切坡岩土体类型及其变形破坏机制与防治技术,并在特殊岩土体类型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课题经费预算:本课题研究经费预算控制数为150万元。申报基本条件:申报单位具有良好的前期和相关研究基础;具有从事三峡库区岩土力学、地质灾害(包括滑坡、高切坡等)研究的业绩。

三、研究组织管理

本项研究工作在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移民安置规划司的组织下,分课题开展研究工作,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及参加单位,依据科研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组织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和成果评审验收工作。

要求各课题研究紧密结合三峡库区的高切坡防护项目实施而进行,针对三峡库区高切坡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维护管理等的实际需要,及时提交能用于生产实际的中间成果,指导高切坡防护工程建设或提供技术支持、示范。

四、进度计划

2008年4月-5月,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审定项目设计书,下达研究计划。

2008年6月-2009年8月,全面开展项目研究工作,结合实际需要,及时提交供实际生产应用的中间成果,开展 科研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学术交流与应用推广活动。

2009年9-12月,最终成果评审,验收。

五、申报材料

1、根据本指南要求,参照《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高切坡防护工程科研项目课题(专题)申报书》(附件2)填写申报材料。

2、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至2008年4月20日结束。申请指南和申报书可向国务院三峡办移民安置规划司索取,也可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国土资源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及相关网站上下载。

3、课题(专题)申报书A4打印,由申报单位盖章后一式10份,送国务院三峡办移民安置规划司或通过邮局寄递。邮局寄递截止时间以邮戳为准,并应在截止日前电话通知联系人。

4、申报书要求密封,并在封面上写明申报课题或专题名称,申报单位,联系人及联系电话(保证畅通)。对所申报材料将统一拆封评议。

六、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可按课题或按专题组织申报。

2、申报单位要紧密围绕本指南的研究内容要求,编制课题或专题申报书,超出本指南研究内容要求范围的申报书 不予受理。申报书表达的研究思路要清楚,技术路线先进,考核目标明确。

3、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具备地质灾害勘查或设计甲级资质。

4、申报课题或专题负责人应是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研究人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申报时年龄不超过60周岁,有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业绩。

5、课题负责人用于课题研究的时间每年不少于6个月。每个申报单位及课题负责人最多可申报两项本课题或专题,但原则上只能承担一项课题或专题。

6、课题研究鼓励研、学、产联合申报,鼓励匹配研究经费。联合申报单位各方需签订共同申报协议,明确各自承担的研究工作及责任;匹配研究经费需附有效证明文件。

二○○八年三月十四日

第三篇:东莞市长安镇莲花山古寺高切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方案

东莞市长安镇莲花山古寺高切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方案

[摘要]本文采用理正边坡稳定性分析软件,主要用于高切坡的稳定性分析及安全系数计算,确定支护方案。本文以东莞市长安镇莲花山古寺高切坡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区范围内的地貌、地层、岩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对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作出判定;对研究区采用正软件分别用瑞典条分法、Janbu法和Bishop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安全系数的计算提出加固方案;结合几种工况验证加固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高切坡的稳定性 分析及治理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7-168-3

1研究区工程概况及区域地质条件

1.1研究区工程概况

现有的莲花古寺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一层建筑物,建筑面积小于200m2。随着长安镇旅游事业的发展,寺庙香火的日益旺盛,现有的寺庙越来越不能满足游人的需要,因此长安镇对现有寺庙全部拆除,依据历史记载、文物古迹和山形地势进行莲花寺建筑群全面规划设计,重新建设。

规划方案采用完整传统寺庙一正两厢中国传统佛寺的布局,寺庙坐北朝南,依山为屏,明堂广大,群山拱卫。莲花古寺古建筑群采用宋明传统寺庙风格,灰瓦、红梁柱、白墙。中轴线天王殿(山门)、大雄宝殿、藏经阁采用传统石、木材结构,其余采用混凝土仿古建筑结构。其中木材选用波萝格木,石材选用混合岩石。

拟建项目位于低山丘陵斜坡地带,斜坡坡向207°,坡角28~33°,目前地表植被发育。工程建设对地表的改造较大,东侧开挖边坡,从宏观上考虑,整个场地的稳定性需要考虑,整体边坡的稳定性需要进行专门的加固设计。

1.2研究区地形地貌

研究区位于莲花山中部,地貌类型总体属低山丘陵地貌,斜坡坡向207°,坡角28~33°。由于场地比较小,从宏观上和微观上进行阐述。

宏观上:莲花山地形起伏大,地形坡度25~40°,相对高差大于400m,山顶海拔高度为519.9m,山顶浑圆呈馒头形。表层主要由砂质粘性土及全风化-强风化混合岩组成,多属土质斜坡,地表植被繁茂,以灌木为主,多为自然生长,目前为自然森林公园,人类对地表破坏程度低,水土保持较好。研究区位于莲花山西南部。

微观上:研究区位于莲花山半山腰,海拔高度为190~290m,地形起伏较大,地形坡度20~35°。研究区两侧为沟谷,沟谷深度一般为5~10m,宽度4~8m不等,两个沟谷之间的宽度约130m,拟建场地位于沟谷中的山脊上。沿沟谷两侧地表广泛分布有滚石,主要为为中风化-微风化混合岩。

1.3地质构造

研究区夹持于北东向的紫金―博罗大断裂和莲花山断裂带之间,处于樟木头断裂的延伸段,近场断裂有樟木头断裂,断裂穿过东江地段未见其错动一级阶地和河漫滩,说明第四纪以来断裂活动已趋于稳定,对研究区影响小。

研究区附近区域断裂发育,区内未发现断裂构造经过,野外调查发现,区内基岩大致上有三组节理,其中以北西―南东向和东西向两组节理最为发育,一般为1~2m/条,实测节理产状:325∠65°,190∠60°。

总体上研究区地质构造中等,断裂对工程影响小。

根据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编制的1:100万广东省地质构造图,研究区属华南褶皱系,粤中拗陷(三级构造单元)中北部,测区主要处于增城?D?D台山隆断束(四级构造单元)东北部,测区东南部属紫金?D?D惠阳拗陷褶断束(四级构造单元)。区内次级构造单元为东莞断陷盆地,此盆地为瘦狗岭断层及东莞断层所挟持的断陷盆地,前者控制了盆地的北界;盆地南界则为后者所限,总体构造走向为北东?D?D近东西向。由上白垩统、下第三系及其开阔的褶皱组成,靠近瘦狗岭断层部位见由下第三系组成的次级小型背、向斜拱曲。岩层倾向多为130°~220°,倾角5°~15°,大部被第四系覆盖;于盆地北缘,新塘一带见规摸较小的背斜拱曲,轴向北东,倾角12°~28°;变质岩由于变质作用深,混合岩化强烈,且露头甚差,原岩面貌多难辨认,故其褶皱形态不清。

根据勘察报告,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值表见表1。

2稳定性分析

根据边坡目前的情况,边坡在自然状态下是处于稳定状态,斜坡坡向207°,坡角28~33°,岩层倾向多为130°~220°,倾角5°~15°;区内基岩大致上有三组节理,其中以北西―南东向和东西向两组节理最为发育,一般为1~2m/条,实测节理产状:325∠65°,190∠60°。

根据场地岩质边坡赤平投影图分析可知:两组裂隙L1、L2的交点与边坡投影弧在同一侧,但在边坡的内侧,说明裂隙面组合交线的倾向与坡面倾向一致,倾角大于坡角,属于稳定结构,因此,该边坡是处于自然稳定状态,其主要破坏表现为岩体表层风化剥落现象。

3稳定性评价

拟建场地地处低山丘陵地貌中,地形起伏大,工程建设时将进行大面积的挖方,削方量大,人为工程改造强烈,由此将在场地周边形成众多的高边坡。可能引发挖土边坡失稳。

根据工程规划资料,莲花古寺充分利用地形建设,结合寺庙功能,形成跌落式阶级布局。大体分为四个空间平台,天王殿组团标高h1=198.000m,药师坛组团标高h2=215.400m,大雄宝殿组团标高h3=226.620m,藏经阁(法堂)组团标高h4=240.350m。按此标高进行地面整平时,工程场地东侧及北侧形成开挖边坡。

场地开挖边坡高度一般大于10m,最高边坡位于大雄宝殿组东北角,开挖坡高大于30m。参照各边坡附近的钻孔资料,区内主要挖方边坡除了局部地段坡体下部为中―微风化混合岩外,大多数坡体是由砂质粘性土、全风化―强风化混合岩组成。由于区内全风化岩呈坚硬土状、强风化混合岩呈半岩半土状,属岩质边坡。由于本区岩质边坡坡体的中微风化混合岩岩质较坚硬―坚硬,岩体完整,裂隙不发育,岩质边坡稳定性较好,因此挖方边坡失稳为土质边坡部分。

根据工程经验,区内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受大气降雨影响明显,边坡失稳往往是在洪暴期间。因本区雨季长、降雨量丰富,连续暴雨期间地下水位可以上升至坡面,因此稳定性计算是需要考虑最不利的工况条件进行,即:(1)地下水位接近坡面,岩土体的重度取饱和重度,抗剪强度进行相应折减;(2)应考虑地下水的渗透压力。

选取两个典型剖面1-

1、2-2进行稳定性分析和安全系数的计算。

运用理正计算软件计算结果列出表2。

由上表可得经过几种方法对比计算得出的剖面1-1和剖面2-2的安全系数均小于1.3。

根据区域地质构造条件,结合边坡破坏后果及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条件判断边坡等级如下:

(1)本工程按照公共建筑来考虑,并且边坡属于永久边坡,根据该边坡的高度和重要性以及破坏后果,本工程边坡安全等级按一级考虑,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γ0取1.1;

(2)正常工作条件下,采用平面滑动法分析时,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要求不小于1.35;采用圆弧滑动法分析时,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要求不小于1.30;

(3)非常工作条件下,暴雨条件下,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要求不小于1.10;则该边坡需要进行支护设计。

4边坡支护设计

根据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该边坡选取锚杆及格构锚固的支护方式,各种支护方式介绍如下。

按设计标高开挖后,边坡总体呈西南――北东向延伸,坡面倾向向东北,坡向与岩层产状同向。边坡为永久性边坡。

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将形成12m~55m的挖方边坡,其下部为产状130°~220°∠5°~15°的强风化~中风化基岩的同向的土-岩质边坡。

由边坡稳定性分析可知,两组裂隙切向坡面,不影响边坡的稳定。但开挖后岩层倾角大于边坡倾角,计算后的安全系数表明边坡处于暂时稳定状态,在暴雨条件下将出现滑坡的可能,故边坡需进行治理。

经理正软件计算,其中1-1及2-2边坡具有普遍代表性,由于该边坡属于Ⅰ级边坡,要求稳定安全系数1.3以上,因此均需要进行相应支护。

根据《广东省东莞市长安莲花古寺修建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知,当按场地现有规划条件进行放坡时,场地内部分开挖方边坡已处于不稳定状态的,连续暴雨期间土质边坡可能失稳,边坡失稳直接危害到大雄殿等主体建筑物,边坡失稳的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长安莲花古寺建成后属于公共建筑,其场地内的边坡性至关重要,对于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开挖方边坡必须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

基于勘察报告结果:挖方边坡除了局部地段坡体下部为中-微风化混合岩外,大多数坡体是由砂质粘性土、全风化-强风化混合岩组成。由于区内全风化岩呈坚硬状、强风化混合岩呈半岩半土状,故可认为中风化岩面以上的坡体为土质边坡。由于本区中微风化混合岩岩质较坚硬-坚硬,岩质边坡稳定性较好,因此挖方边坡失稳的分析重点是土质边坡部分,并且边坡岩层中没有发现明显的断裂带。

综上所述,本着“安全、合理、经济、美观”的原则,基于考虑边坡类型、规模、分布、形成原因、稳定状态、引发因素,及其危害对象及危害程度等,结合计算结果和滑动面的位置,对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的边坡体拟采用如下方案处理:挖方边坡采用削坡减载、锚杆+梁格;并设置截排水沟进行支护加固设计。

首先结合建筑设计要求,将挖方边坡修整成一定的坡比,采用锚杆+梁格来加固,格梁梅花型布置,为不影响整体建筑设计理念,格梁用暗梁,埋设在坡面内。为使植被生长,暗梁突出坡面10cm。锚杆设在纵横梁的交点上,坡面布置排水孔,在坡面上植草绿化,在适当部位还可以种植一些低矮的灌木,并且施工时尽量保持现有植被和灌木丛。

根据边坡设计思路,对稳定性不满规范要求的边坡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治理加固:

(1)坡面采用锚杆+格梁型式进行边坡护面处理,格梁梅花型布置,为不影响整体建筑设计理念,格梁用暗梁,埋设在坡面内,锚杆设在纵横梁的交点上,坡面布置排水孔,在坡面上植草绿化,在适当部位可以种植一些低矮的灌木,并且施工时尽量保持现有植被和灌木丛;

(2)锚杆采用Ф32钢筋(HRB335),钢筋成孔直径不小于 130,采用干钻施工工艺成孔。锚杆水平、竖直方向的间距均为2.5m,与水平面夹角为20°,具体长度见设计图。锚杆呈梅花形布置,在锚头之间设置连系梁,形成菱形格梁。在边坡的坡顶、坡底和边坡两侧也设置连系梁,以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并在边坡边线与其它连系梁的交点位置和边线的转折点设置锚杆。

(3)坡面上连系梁间隔30~50m设置一道变形伸缩缝,伸缩缝的位置采用双连系梁双锚杆的型式;在与排水沟之间也需设置伸缩缝。

格梁的截面尺寸为b×h=300×300mm2,为了增加锚杆的锚固长度,在锚头设置500mm长的弯头锚固段埋入格梁内。格梁的砼强度等级为C25,保护层厚度30mm。格梁下采用C10素混凝土找平,梁格内回填土植草护坡。

(4)沿边坡边界外围设置截水沟,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边坡内;排水沟的设置应与邻近排水系统协调一致,共同完成截排水的目的;在边坡中设置若干排水孔,减小坡体的静水压力,提高土体的自稳能力;利用植被提高边坡坡面的抗冲刷能力,减轻破面排水破坏作用。

(5)排水孔设置在格梁锚杆加固区,垂直、水平间距均为2.5m,梅花形布置,孔径100mm,排水管采用 80 PVC花管,长度3~5m,外倾坡度5%,花管采用梅花形开孔,开孔率5~10%,外包防老化土工布进行反滤。

在三种工况下运用理正软件计算结果列入表3。

参照《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 0240―2004)表4.5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安全系数推荐表,各种工况均满足一级边坡安全系数的要求,证明本支护方案是正确可行的。

5结论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加及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来的开展,人类已认识到:边坡诞生不仅仅是其本身的历史发展,而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类在进行生产建设的同时,必须顾及到边坡的环境效应,并且把人类的发展置于环境之中,因而相继开展了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在今后,会有更多的此类项目将出现在我们的设计中,因此,及时总结和研究边坡施工和监控技术,深入探讨边坡工程中各种不良地质现象产生的原因,掌握己有边坡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才能为新建的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对经济地、高质量地建设边坡工程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莲花山古寺高切坡的稳定性和综合加固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1)在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东莞市长安镇莲花山古寺工程实践情况,从区域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等方面分析了边坡的稳定性。

(2)运用赤平投影法分析自然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开挖后选取两个剖面用瑞典条分法进行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理论计算,并用理正软件中的瑞典条分法及Janbu法进行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计算,三种计算结果与《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0240-2004)对比得出结论边坡需要进行支护设计。

(3)采用理正软件用瑞典条分法、Janbu法及Bishop法对边坡进行安全系数验证计算,计算结果显示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及工程要求,设计方案可行。

参考文献

[1]东莞市长安镇莲花山古庙复建详细勘察报告,广州:广东省地质建设工程勘察院,2008年8月.[2]广东省东莞市长安莲花古寺修建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广州:广东省地质建设工程集团公司,2009年12月.[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5]《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0240-2004).[6]《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第四篇: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2006[7]号文)

教发[2006]7号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为了提高我校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强化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管理,严把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关,确保毕业论文(设计)档案资料的规范、完整,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科学实验论文

一般由以下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 一.前言:

1.题目,2.作者,3.中文摘要,4.英文题目、作者、摘要,4(目录)二.正文 4.论文正文,三.结尾

5.参考文献,6.致谢,7.〖附录〗。具体要求如下:

注:有〖 〗项时使用 1.题目

表述论文所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字数少、简明精炼,原则上不超过20个字。如果设有主、副标题,副标题指具体的研究内容。

2.作者

题目下面第一行写专业、学生姓名;指导老师的姓名写在下一行。3.中文摘要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概括地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力求语言精炼准确。论文摘要2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

4.英文题目、作者、摘要

英文题目、作者、摘要与中文相对应。5.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大体上包含四个部分: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或结论。前言应综合评述前人相关研究工作,说明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前言篇幅不要太长,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前言中不必赘述,前言一般不超过全文的1/3。

论文实验部分一般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一般包括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或结论等部分。写作方式可因学科专业、论文选题等而不同,但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合乎逻辑,层次分明,分析要有一定深度和广度,讨论必须言之有据。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只列作者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码,并将编码置于方括号中以上标形式标注在引用句后。参考文献15篇以上,其中最好至少有2篇外文文献。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主要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①期刊

[序号] 作者.文章题目[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②专著

[序号]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p:起止页码 ③论文集

[序号] 作者.文题.见(in):编者,编(eds).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p:起止页码 ④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文题.[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 ⑤专利

[序号] 申请者.专利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⑥技术标准

[序号] 责任者.技术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7.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8.附录

主要列入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供查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其说明等。

二、管理和人文学科类论文撰写格式

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其主要组成部分同科学实验论文,但论文正文大体上包含前言、调查对象与方法、结论与分析、意见与建议。其中:

1.前言主要是阐述调查问题的提出,前言部分一般不超过全文的1/3。

2.调查对象与方法主要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方法和调查组织及工作完成情况等。

3.结论与分析是以调查研究后提出的观点或得出的结论为纲目,对逐个观点(问题)进行论述,同时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切忌只是调查材料的简单堆砌,没有主次之分,没有作者自己的分析和观点。

4.意见与建议是调研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作者在经过调研摸清情况,掌握规律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它既可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和空间,也可为后人进一步研究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三、毕业设计报告的撰写

毕业设计报告应扼要地写出整个设计的方案与思路,本人承担的任务在整个方案中的地位,所承担的部分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在此次设计中使用何种方法,以及自己通过设计工作所得到的体会以及对设计有何改进意见。毕业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同科学实验论文,但毕业设计的论文正文大体上包含前言、设计方案评价、设计方法、设计成果、讨论等。其中:

1.前言要写明设计任务的由来,设计标准与任务要求,承担单位,分工情况,学生本人承担的任务与完成情况等,前言部分一般不超过全文的1/3。

2.设计方案评价一般有多个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对首选方案进行评估。要在工程投资、建设工期、投产后的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

3.设计方法主要阐述本人承担的任务是如何进行设计的,是否有新意或技术方法 3 上的突破。

4.设计成果是说明总的成果与本人承担的部分成果及成果评价。

5.讨论是对设计中的问题或难点以及有新改进的地方提出来讨论,以便能够更好地进一步探讨与解决问题。

四、其它 1.字数要求

科学实验论文和毕业设计一般不少于5000字,调研报告一般不少于7000字。各专业应作切合实际的规定。

2.打印要求

论文一律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打印并装订(左装订)成册。版面页边距上空2.5cm,下空2cm,左空2.5cm,右空2cm。页码位于页面底端(页脚),居中对齐,首页显示页码。论文题目使用黑体三号字,摘要、关键词使用楷体小四号字,内容使用宋体小四号字,行距为1.5倍行距,字符间距为标准。

3.计量单位使用说明

须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处 2006年5月19日

下载重庆市建委规范高切坡76号文(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建委规范高切坡76号文(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