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参观西柏坡有感
李元龙
学号:*** 专业:物理海洋
最近,新华社播发了2004年12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做出明确规定,并确定了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一个“红色景点”,就是一页辉煌历史。当前,红色旅游正以星火之势燃遍祖国大地,成千上万的观众纷纷涌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柏坡纪念馆从挖掘内涵、展陈方式到表现手段,都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让红色旅游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西柏坡纪念馆,邓小平同志为其题写馆名。“电报廊”长达56米,在两侧的大理石上雕刻了37份毛泽东和军委发的电报手迹。当人们从长廊中漫步时,耳旁回响着“嘟嘟嘟”的电报声,仿佛置身于当年党中央指挥千军万马的情景……据馆长赵贵世介绍,当年在西柏坡,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都睡在四条腿长板凳支起的木板上,上面铺的是普通的绿军装、土布单。在中共中央旧址,还有毛泽东提过的小马灯、坐过的小马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人使用过的简易办公用品。
看到了这样的报道,我对西柏坡也产生了一种向往和憧憬,今年春季,咱们组织了我们这一级的80名同学前往西柏坡参观。
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本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据史书记载,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1935年,该村一位教书先生将“卜”改为“坡”,又因与“东柏卜”村相对而居,遂改名为“西柏坡村”。西柏坡被选为解放全中国、筹备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不仅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而且有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革命基础和政治优势。这个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水土肥美。她位于平山县中部,正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西柏坡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华北重镇石家庄仅90公里。这里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平山县革命发动较早,大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到1946年,全县党支部为608个,共产党员由1931年的60人发展到19535人,人民群众听党的话,群众基础较好。自抗日战争以来,平山县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根据地所环抱。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第四军分区和第二军分区领导机关所在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等首脑机关也曾在这里居住长达三年半之久。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的模范县,西柏坡是个模范村。西柏坡1937年冬建党,到1948年时已有党员40名,分布在33户,占全村人数的12.3%,占全村户数的33%。西柏坡村一带村庄稠密,相距多在1-2公里,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滩地肥美,地宽粮丰,稻麦两熟。对于西柏坡一带以及平山县的经济条件,聂荣臻元帅曾这样说过:“平山县可称得上是我们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较发达的农业经济,有利于保障军民的经济供给,为党中央驻地提供物质基础。
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经济,坚实的群众基础,相距适中的村落分布,遂使西柏坡成 1 为中央工委驻地的最佳选择。西柏坡一带村庄很多,为什么偏偏选中西柏坡作为中央工委的驻地呢?朱德总司令的秘书潘开文当时实地参加了考察和选择,他回忆说:“我们当时是这样考虑的:一是村子要适当集中,将来后委一些机关要来,能放得下(至于中央、毛主席来不来,谁也没说,我们更不知道,并且那应该是以后的事);二是交通要便利,便于和各解放区的联系;三是安全问题。尽管洪子店、郭苏、夹峪等村子很大,但目标也大,人多不便于保密。西柏坡村子较小,后边有个小山好防空,并且离周围村有一段距离(1公里左右),便于保密;四是住宿条件。西柏坡当时许多房子被鬼子烧了,但基础很好,便于建设,将来住在一起比较集中,方便工作。”由此看来,西柏坡的被选中如同历史上每个革命大本营的选择一样,既要着眼于眼前的战争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将来事业的发展需要。西柏坡具备了这样的条件,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使命,就落实到她的肩上。
经过紧张的筹备,1947年7月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当然,为了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中央工委当时对外称“工校”和“劳大”。刘少奇任校长,朱德为董事,分别称胡校长(胡服,刘少奇化名)、朱校董。
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之后,帮助晋察冀野战军打了四次规模较大的胜仗,歼敌6.2万余人。其中解放石家庄战役尤为著名。1947年10月31日,朱德参加了晋察冀野战军区司令部召开的旅以上干部会议,与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等共同拟定了攻打石家庄的战略部署。11月1日,又致电聂荣臻、肖克,要求晋察冀军区必须充分准备好人员的补充。8月6日至12日,在朱德总司令的周密布置下,晋察冀野战军歼敌2.4万余人,胜利解放了石家庄。在总结作战经验教训时,朱总司令欣然写下了《七律·攻克石门》:“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尽灭全师收重镇,不叫胡马返秦关。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
随着战争形势的迅速转变,1949年1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了《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决议。决议指出:1949和1950年将是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内胜利的两年。决议还指出,“北平解放后,必须召集第七届第二次中央全体会议”,及“召集没有反动派代表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组成中央人民政府”等。
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西柏坡胜利召开。
会场设在中央大院中央机关自己盖的职工食堂,南半部为会场,北半部为服务处,会场正面悬挂着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和党旗。整个会场整洁、朴素而庄严。周恩来和任弼时还亲自检查了会场的布置情况。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34人,候补人员19人,列席人员12人。毛泽东主席主持了会议并作了题为《一中全会以来的形势和任务》的重要报告。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取得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规定了党在全国解放以后,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英明地指出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对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解放,以及保证中国革命实现伟大的战略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必要而充分的准备。
党中央在西柏坡仅仅住了十个月的时间,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却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迎来了如旭日东升的新中国。西柏坡也因此像井冈山、瑞金、延安一样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全国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西柏坡时期,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包括军事思想、战略战术思想,特别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的思想,以及从国情出发,走中 2 国式的建设道路,通过建设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都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西柏坡精神,不仅是我们党,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
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这就是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严守纪律,团结一致;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依靠群众,为民创业;艰苦奋斗,不断革命为主要内涵的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这一精神的主题。“两个务必”的核心是鞭策共产党人面向未来,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两个务必”:成功实现新的历史转折的强大思想武器
1949年初,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两大阶段的战略决战已近尾声,中国革命面临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一次历史性转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进行着清醒的思索:中国共产党人能否避免重蹈“其亡也忽”的历史覆辙?深谙中国国情的毛泽东同志预见到:“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如果任其泛滥,我们队伍中的某些人就可能被“不拿枪的敌人”所征服,“其亡也忽”就可能成为现实。在毛泽东同志看来,夺取全国胜利,只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更长,更伟大,更艰苦。为此,他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敲响“两个务必”的警钟。在离开西柏坡前夕和进驻北平途中,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我们是„进京赶考‟”,发誓“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毫无疑问,“两个务必”是中国革命第一次历史性转折的产物,它集中反映了时代的要求,科学地回答了共产党人应怎样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的历史性课题。三年后处决刘青山、张子善的枪声,再次向国人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务必”的坚强决心,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取得建国初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三十年后,中国革命的第二次历史性转折又在中国大地上发生。如果说第一次历史性转折的中心任务是巩固革命胜利成果,走向社会主义;那么,第二次历史性转折的中心任务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较之第一次历史转折,第二次历史转折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环境更加复杂,挑战和考验更加严峻。其一,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且极不平衡的大国里,要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其艰巨性、复杂性是空前的。其二,为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和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必将引起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剧烈变动,使社会矛盾日趋复杂,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其三,面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敌对势力也正以“西化”、“分化”的各种手段干扰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防范“西化”、“分化”,将长期成为党必须面对的艰巨课题。显然,历史条件虽然变化了,但西柏坡精神并没有过时。邓小平同志曾告诫全党:“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主席为我们树立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1989年邓小平同志又一次号召全党坚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991年江泽民同志在西柏坡挥笔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93年江泽民同志又提出全党必须继承、发扬、深化和发展“两个务必”的“64字创业精神”。可见,“两个务必”是我们党实现新的历史转折,完成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任务,经受执政 3 考验和国际斗争挑战,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两个务必”: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精神柱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到政治、科技、教育乃至社会各个领域,正成为改变中国面貌的第二次革命;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格局。改革开放十七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与坚持“两个务必”分不开的。
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我们就能做到:其一,以正确态度对待成就与挫折。我们没有理由为所取得的成就而骄傲自满,因为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与需要完成的宏伟目标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我们也没有理由为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而悲观失望,因为完成如此艰巨的事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和十分正常的:任何骄傲自满和悲观失望的情绪都将延误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应当在成就与进步面前谦虚谨慎,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乐观自信,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不移,稳步扎实地将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其二,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新情况、新问题。伴随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无数前所未有、难以预测的新情况、新问题必然纷至沓来,需要我们认识和解决;许多新课题、新领域等待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党的各级干部只有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能虚心学习各种新知识,努力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尽量减少因意气用事、盲目决策而导致的失误。其三,以正确的态度实行对外开放。我们既要虚心学习国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又要克服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倾向,避免因盲目引进、决策失误引起我国政治经济利益的重大损失,警惕国外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袭;既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人民和有关人士的友好合作关系,又要时刻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权益,保持中华民族的尊严、气节和风貌。
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就能做到:其一,胆子大,步子稳。胆子大,就是克服僵化保守、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试验、敢为人先、不畏艰难、不怕挫折,在探索创新中走出社会主义新路;步子稳,就是充分认识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复杂性,通过民主化、科学化程序,制定各项重大决策,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对的坚持,不对的赶快改”。其二,永远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本色。当前,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还没有彻底改变,人民生活水平还较低,7000万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即使将来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富裕了,社会财富丰富了,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丢弃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本色。其三,永远保持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就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厦只能靠全国人民一砖一瓦建成,只能依靠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埋头苦干、不畏艰险、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来实现。如果我们贪图享乐安逸,懒于探索创造,现代化只能是可望不可即的的海市蜃楼。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图进取,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没有不走向衰落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将永远是中华民族不断进取,攀登人类文明高峰的精神柱石。
“两个务必”:党经受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的理性长城
在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党员和干部牢记“两个务必”,不仅经受了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而且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信赖。今天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凝聚力、号召力,是党70多年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求解放,领导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对此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取决于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和拥护,而这又取决于全体共产党员先 4 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党的干部正确使用人民授予的权利,勤政廉洁。所以,各级党组织要关心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解决人民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制定和贯彻执行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和愿望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每一个党员都应从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腐败和官僚主义的危害,增强彻底消除腐败现象和官僚主义作风的紧迫感,采取坚强有力的措施,将反腐败斗争卓有成效地进行下去。锦州人民十里相送张鸣岐,焦裕禄30多年来活在人民心中,孔繁森的事迹从阿里高原传遍全国,在亿万人民心中引起震撼,正说明人民群众对端正党风,继续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作风的强烈呼唤和渴望。
坚持“两个务必”,有助于我们提高执政能力。首先,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只要以谦虚的态度,认真研究我党自身现状及肩负的任务、所处的国内外环境、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考验,认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和管理技能,探索未知领域,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谦虚的态度深入群众,学习和总结人民群众创造和探索的新经验,集中全体人民智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可以避免因脱离实际而导致执政过程中的种种失误,以高超的领导艺术慎重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协调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在内的各种复杂关系,努力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其次,坚持“两个务必”,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就可以提高党员和群众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免疫力,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实现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全国人民的大团结。而最重要的是,坚持“两个务必”,就能够激励鞭策全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根本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最终以强大的、统一的社会主义中国崛起,使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彻底化作泡影。总之,坚持“两个务必”,强化执政意识,我们就能像安泰那样从人民群众这个广袤无垠的大地母亲身上汲取无穷无尽的力量,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就不会动摇。
“两个务必”:走向新世纪的党魂、民魂
20世纪将要过去,21世纪即将悄然来临。站在世纪相接的交点,展望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任务将更加艰巨,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将更加复杂,遇到的挑战将更加严峻。这对跨世纪一代特别是青年党员和青年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作风、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须臾不可丢弃的优良作风也同样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继承发扬下去,从总体上看,当今跨世纪一代特别是青年党员和青年领导干部,与前辈相比,具有文化素质高、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改革创新意识强、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能力强等优势。但是,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他们缺乏必要的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缺乏必要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由于生活在和平环境里,他们缺乏新旧社会纵向体验和严酷阶级斗争的磨练,缺乏对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极端重要性、必要性的切身体验,不容易了解建立一个美好社会需要经过怎样的艰苦奋斗;由于生活较为优裕,缺乏艰苦生活的磨难,他们也因而缺乏对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的极端重要性、必要性的深刻体验。显然,跨世纪一代特别是青年党员和青年领导干部在政治素质、思想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不可忽视的差距。因此,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使“两个务必”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两个务必”,不仅应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保持的优良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远拥有的党的党魂,而且应当成为全体中国人民永远保持的优秀品质,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之魂。
征程伴坎坷,创业艰难多,要知胜利路。
西柏坡——红色旅游的胜地!
西柏坡——爱国主义教育的圣地。
第二篇: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其实今年暑假是想和同学们一起组队出去进行社会实践的,但是班级里没有组织,也就算了。还好有老师介绍,我就给小孩子当起了家教。
因为是第一次,很紧张,朋友们也开玩笑似的要我别误人子弟。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到学生家里给他讲课,我去了解了一下,这个孩子比较乖,成绩也属于中等偏上,应该算是比较好教的那种学生。实际情况也正如我想象,我的教书过程还算比较顺利。
当然再平坦的路偶尔也会出现绊脚石,顺利的教学过程还是遇到些问题。小孩子的注意力一般只有半个小时,而我们上课一般会有四十五分钟。每堂课里大约有十五分钟,小孩子的注意力是不在课堂上的。所以我们的课是半个小时一节,每天大概上4、5节课,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好些。十二三岁的孩子正好处于叛逆期,再乖的孩子也会有小叛逆,跟家里也会有矛盾,与家里的矛盾也会带到课堂上。这些矛盾偶尔也需要老师来调解。
其实,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我的责任感。责任感是成为人才的关键。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怎么可能把交代下去的事情一丝不苟地完成,又怎么可能拥有严谨的态度呢?作为老师,体现责任感的第一步就是备课。备课是很关键的准备,如果备课不充分,很有可能造成课堂无法继续,学生的提问也会答不出来。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很有可能就不会再听你的课,因为他认为老师也不会,还不如自己想。备课不仅要做足,还要做精。在我讲奥数题的时候就遇见了些问题。因为小学生有很多知识还没有学,逻辑思维也不够成熟,可能我们想问题的方式和他们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奥数中的很多问题其实我们一眼就看出来怎么写了,可是到了他们那里就变得尤其的难。所以每次备课的时候都要看参考书,书上的方法比较靠近他们的想法。为了这次教课,我倒是看了不少辅导书,倒是把我小时候没看的给补上了。第二步就是上课的感染力。只有让学生听进课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试想如果课堂上没有孩子听讲,那我们的课不是白上了吗?其实这点是最难把握的,到现在我还是做的不太好。第三步就是处理师生关系。稍大些的年级可能好些,而小学生很多都是服从于老师,我的责任感能虽然说这也挺不错的,可是我所希望的是朋友似的,更确切的说是,姐弟似的。其实这样的关系还是比较好确立的,小孩子嘛,多和他打闹就好了。用他说的,“我们就是在不断的打闹中变亲的”。我确实在这次的实践中培养了更多的责任感,当然这只是自我感觉,我还是很希望别人感受到我的责任感的。希望在以后的校园生活、学习生活中,够更强烈地体现出来。
除了提高了责任感,这次教学还强调了严谨的态度。责任感激发了我们的严谨的态度。讲课的时候,小孩子会提很多问题,有的时候甚至有些无厘头,但作为老师是不能回避这些问题的,如果只是很随意的回答就会造成小孩子的误解。我就遇到一回。刚开始讲奥数的时候没有经验,很多就是照着书讲,但书上的思维跨越很大。一开始也没考虑那么多,也就没有深思,但小孩子不懂就问,我记得我当时告诉他说:“这是公式记住就好没必要深究。”过了几天后,给他做同种问题他就不太会了。就是一个知识点有问题,一条题目就不会了,所以我们学习、实验中更要严谨。如果什么事都认为差不多就行,长期积累下来就差很多了。当然严谨并不是让我们时刻都紧着自己的那根弦,偶尔的放松才能让我们平衡劳逸,并且能保证做事的时候更严谨。其实严谨的态度真的是我们专业最重要的品质呢。我们编写程序的时候,一个符号后者一个语法的不同,整个程序的运行过程就会不一样;我们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一点点的偏差或者是一个数据的错误,整个实验就会全部重来;我们进行数学证明的时候,一个简单公式没记熟或者一个笔误,整条题目就当没写。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和学生的交流,还要处理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偶尔家长会过来关心下学生的近况,有的问题如果太直白的说出来可能会使双方都尴尬。我记得当是我说的是“学起来很认真,玩起来很疯”,当然这都是真的。如果教不好的话,家长很有可能来指责你,所以处理与好学生关系才能更好的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
这次社会实践最重要的是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老师这个职业。一名优秀的老师,在学生
身上花费的心思不是我们可以估量的。老师要有责任心,要严谨,要会和学生家长沟通。调皮的学生是最令老师头疼的。对他说,他不睬你,对他吼,他忽略你,这种孩子是最难管的,是最令人生气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老师自己不能调节好心情,把情绪带入课堂,那他的这节课很有就是失败的。人的情绪是会传染的。如果老师的情绪是欢快的,那么孩子也会跟着快乐;如果老师的心情是低落的,那么孩子们也会无精打采。所以老师要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要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这才是最难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控制住自己谈何容易。了解了老师的难处才能更好的理解老师。每节课都是老师认真准备的,作为学生我们要好好听讲,好好学习。我们也要在我们的学业中更用心。
这个暑假我受益匪浅,这次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使我获得了我的第一桶金。这次的体验更让我明白了金钱的来之不易,明白了工作的辛苦,以后会把钱用在需要的地方的。这次的社会实践只是第一步,了解社会,我还要更加深入地进入社会,或许去兼职,体会各个不同的职业,来真正的理解这个社会。不过这次实践还是有遗憾的,我希望以后能和同学组团出去体会体会,不要局限在周围。
第三篇: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在过去的2012-2013这个学年,我做了很多社会实践:寒假家庭角色体验社会实践,学期中赴省图书馆体验图书管理工作社会实践,暑假办辅导班社会实践等。通过这一年中做过的这些社会实践,自己的确收获了很多,也成长成熟了很多,在人格的提升与完善上也进步了很多。下面就通过其中几个来谈一下自己是如何成长的。在这次家庭角色体验中,我不仅做了许多自己以前不常做的事,例如拖地、炒菜、帮弟弟洗澡,和家人一起包饺子,一起玩乐,一起体验家庭的温馨。通过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许多事,我也加深了对于社会的认识。总之它让我获得了许多东西,包括意识与思想的改变,行为方式的改善等等。家庭角色体验不仅仅让我体验到了父母的辛劳,让我学会了如何体贴父母,也教会我如何真正融入社会,如何做事做人。首先我们要照顾好自己,好让父母放心,不为他们增添烦恼。然后我们应该多帮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合格大学生。我们要真正了解社会,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努力使自己能够适应社会生活,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感谢学校提供给我们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有这个平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深刻的我明白了父母的不易,也让我知道了自己所面对的责任与担当。然而,我们也不应仅仅是为了完成实践活动才想到帮父母做些什么。我们应该要随时记得,自己已经成年了,我们应该尽自己的所能为家里分担,不能还是像小时候一样依赖父母。父母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要让他们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一个能够自食其力而又可以为家庭承担责任的自己,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长,真正的成长,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同时这次家庭角色体验也为我以后的社会实践活动打下了一个基础,让我明白了社会实践活动的真正意义,我也会在之后珍惜这样的机会,认真完成每一次社会实践。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受益匪浅。我相信,这是一次好的开始,是我不断成长的新的开端.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将自己融入社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独立自强的人。学期中社会实践,班级组织了去省图书馆体验图书管理工作,这次社会实践同样给了我很多的触动,让我成长了很多。在这次实践中,我更加了解到图书馆对于培养读书人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读书对于培养我们自身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图书馆无疑是最能提升我们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地方。我们除了接受学校推广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以外,也要学会与人相处,增强团队精神以及对自然的亲和力等,因此,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此外,我还了解到图书馆工作的一些方法,我们主要进行了贴标签和整理图书两项工作,虽然都是很简单的工作,但也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
在图书馆实践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好多,也从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快乐,同时也感到了所学知识的不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必须继续更加努力地学习,学好专业知识,全面发展自己,在实践中长知识求发展。在以后的日子里,不可避免的,我还将面对更多的问题,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并在其中更加成熟和真正走入社会。而这次社会实践,就算是我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吧!
在这个暑假为了让自己有一个充实的假期生活,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我和我的伙伴们携手在家开办了中学辅导班。假期开办辅导班的经历为我的假期生活增添了一道绚丽的风景。这道风景让我学会了许多,体味了许多,思考了许多,成熟了很多„„何谓“师者,传道授业 解惑也”,何谓“可怜天下父母心”,何谓“十年寒窗苦”„„
就这样,一步一步走来,我的同伴们和我最终顺利地在镇上开办了起航暑假辅导班。此次辅导,我们针对不同年级开设了不同的课程,主要是数学和英语从7月116号开始到8 月16号结束,这一个月的时间的经历给我们每个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记忆。锻炼了我们的毅力,体会到了社会实践带给我们的快乐。使我深刻体会到:人生如果有一个好的机遇,让你进行挑战,那就要冲上去。一 个人的价值不在于能赚取多少金钱,而在于对一种精神的执着的追求。路找准了,不要怕路遥,探索这条路,我早已做好了失败,挫折的准备,从意志上锻炼自己。当然,在开设辅导班的过程中,压力与动力相伴存在。面对着社会对大学生教学能力与做事态度的质疑,我们需要足够的勇气与自信;面对着家长提出的各 种要求和超乎想象的问题,我们必须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认真去想,尽全力予以满足,在一开始的招生过程中,我和我的合作伙伴每天晚上等报名的人走完了,我们都进行总结,讨论面对什么类型的问题应该怎样回答,因为我们社会经
验少,有的时候还会出现被家长难倒、回答不上来的情况。
此次暑期辅导班的学生们的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次的实践使我们的暑 假生活非常充实,丰富多彩,没有虚度。这是我第一次办辅导班,我们用心去付出,得到了很多家长的好评,收获了团结和友谊,收获了真情的倾诉,还有我们 成长的见证。但是我们同时也收获到了经验和教训,辅导班开办过程中的一些失误是我们来年应该改正的,比如:所我们在前期筹办时控制一些没有必要的开支;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应尽可能的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更人性化;还应该更多地和家长交流,还有就是我们应该把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各方面......这些细节都在我们的脑海里面,因为有着深刻的记忆,我们将奉之为最难得 的经验永记于心。生活是公平的,哪怕吃了很多苦,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 获,即使最后失败了,也会获得别人没有过的经历......经验与教训:
1、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自己处世的耐心,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想要让他们学有所得、服从管理,就更加需要耐心和技巧,但自己在耐心这方面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2、做任何事情、对待任何人都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对我们这样血气方刚的青年人来说,更加容易意气用事,遇事更容易冲动,不能很好的控制和把握自己的情绪。
3、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这次办辅导班的想法是我想的,我找的同学一块办的,但前期的准备工作大部分是我做的,我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要从开始招生到授课结束整个过程的细节与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要考虑,所以很锻炼自己的全局观和组织协调能力,特别是真正开始实施之后,每天的管理监督授课等都是对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的极大考验。
从此次实践中让我们懂得了做任何事都要始终如一,轰轰烈烈的开始,就要能踏踏实实的结束,要坚持不懈,事情才能尽善尽美。
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引导我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积极地了解社会,使我增长了才干,提升了素质;同时,社会实践也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感情,拉近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实践中开拓了视野,让我明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第四篇: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社会实践总结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在神州大地上已然走过了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中,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是衣食住行这种最基本的事情。古镇,作为老一代中国人及我们的祖先发展扎根的基石,其价值对我们来说不言而喻。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并在实地考察之后,得出了我们的结论。
一.古镇文化现状如何?
中国古镇文化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聚落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真实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在中国几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中,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然而经过时间的洗礼能够完好保存下来的古镇却为数不多。古镇具有无比重要的存在意义。以被广大民众接受的中国四大古镇(分别是广东的佛山镇,江西的景德镇,湖北的汉口镇,河南的朱仙镇)为例,这四个城镇都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灿烂的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分别代表了地域的特色和一定历史时期的风貌,具有鲜明的特色。对研究中华传统建筑,历史,人口,风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如今古镇虽然被保存了下来,但古镇在未来时期的发展是存在诸多问题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古镇几乎全是单纯的依靠门票收入来带动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没有形成古镇以外的附加值。旅游产业要素比较匮乏,还处在就古镇做古镇的局面。
2.产品同质化明显。由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区域化,古镇在全国的形式较少且相同的古镇在一大面积区域内重复存在,很难形成差异化的突破。
3.游览观光多、休闲度假少。目前,古镇大多是以接待观光客为主,还是典型的门票经济,还没有完全形成真正的休闲、度假市场,而后者恰好是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
4.产业缺乏突破。目前中国古镇的旅游发展几乎全依赖于古镇的旅游收入,缺乏对古镇发展的产业突破尝试。
全国古镇众多,然而成功开发者寥寥。国内著名古镇的开发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丽江模式
丽江模式,即政府投入巨资实施,通过建章立制,使积极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其行动计划的实施包括建立机构、制定遗产保护资金管理机制和在核心区鼓励传统文化的开展。
2.平遥发展模式——政府主导
通过打包整合旅游资源,开发多层次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业向农村的延伸与辐射。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发展要素,不断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另外通过各种节庆活动对外营销平遥古镇,如平遥国际摄影节、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
3.凤凰发展模式——经营权转让
实现经营权转让后双方对文物保护确立这样一条经营思路:景点文物是企业经营赖以生存的根本,在保护的前提下有效经营、开发,取得良好的效益,从而更好地确保文物保护经费的落实和充分利用,而政府与旅游业强手联合后,双方积极打造新的旅游产品组合,城市建设、景点整修、环境保护、对外宣传等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古镇文化内涵丰富,它囊括了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积淀,鲜活的表现,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综合呈现,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阐述,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直接见证。然而,在现代文明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下,许多古镇在城市化进程中遭到了严重损毁,有的甚至永远消失。所以,如何通过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文化与经济相统筹,社会与自然相和谐来保护与发展古镇文化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古镇建设发展中,首先要立足于“古”,对重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古建筑等实施有效保护,要保护古镇最传统的风格与特点。其次要立足于“新”,在古镇的建设发展中,要有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在保护传承的同时要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努力寻求传统与现代的最佳契合点。
二.北京的古镇文化发展如何?
北京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北京还被称为中国四大古都之
一、博物馆之都。北京在建国后仅用半个多世纪就由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变成了发达的现代大都市,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扩张,古镇被破坏,与之相连的古镇文化也逐渐消亡,加上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重视程度远超过对精神生活的重视程度,古迹已变成赚钱的工具,早已没了它本该有的意义,人们每天为了工作和生活到处奔波,生活压力的过大让他们忙的几乎没有时间来舒缓心境,因此在他们的眼中,古镇文化似乎没有什么用,城市管理者为了城市的发展,一幢幢高楼竖起,而一间间四合院被推倒,一条条柏油马路延伸,而一条条胡同被改造。今日的北京,早已没有了从前浓重的古镇气息,而发展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说起北京的历史,不得不提到在这里的确孕育出了无数的文化瑰宝,比如京剧文化、四合院文化、胡同文化等等。1919-1935年梅兰芳的海外京剧演出消除了当时西方对中国戏剧甚至中国人的偏见,促进了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增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国京剧这一东方艺术奇葩在世界戏剧舞台上大放光彩。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而这一表征在流行音乐的冲击下生命力也在日趋下降。说到四合院,在中国其实很多地方都有,但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它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东西厢房与正房、倒座的建筑本身并不连接,而且正房、厢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为一层,没有楼房,连接这些房屋的只是转角处的游廊。北京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其中就有“和”的理念文化,然而,北京的大多数四合院由于城市规划已经被拆除,盖起了水泥森林。胡同,是北京,苏州的一大特色。在苏州,人们称之为“巷弄”。胡同的形成和发展,在其名称上也留下了历史的痕迹,并反映出社会风情,而且胡同也反映了北京人喜爱热闹的性子和北京人淳朴的民风,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北京的很多胡同都被拆掉或改造,没有被拆掉的也大都成了商业步行街,仅剩下的几条大胡同,比如东西交民巷已经变成旅游观光的地方了,文化气息已经没有以前的浓重了。
自从改革开放后,国家着力发展经济,却忘了人们的需求不仅仅在于物质生活的享受,精神文化的匮乏往往会造成很多社会问题,容易引起社会的不稳定。所以,很多城市都开始了城镇化的道路,以北京为例,一幢幢高楼竖起,一间间四合院被推倒,一条条胡同被改造,如今在北京要找到一个有古文化的地方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北京的海淀镇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镇,“海淀”一词起于元朝,其历史悠久性毋庸置疑,然而,如今再去海淀镇,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文化气息,取而代之的是由水泥堆砌起的森林,胡同被拓宽,变成了宽敞的大马路,四合院被拆除,变成了一幢幢写字楼,从前的“中关村”已经不是一个村,变成了科技园区,而且它的扩张之路还在继续。北京是还留着很多古迹,但是古镇文化貌似已经所剩无几,古迹也沦为了赚钱的工具。城镇化或许让我们物质生活更加享受,但是城镇化过快的确对古文化破坏很大,而我们既需要物质生活,又需要精神食粮,精神食粮对于生活在北京这样大都市的人来说又来源于古镇文化中的那些精华,所以如何权衡这两者的关系是一个很难办的课题。
三.北京古镇文化被破坏原因几何?我们又该怎么做?
根据我们的调研,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种:
1.北京古建筑被破坏的早期原因: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市就被视作为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的中心,大量政府机关和企业重要部门座落于北京,与此同时这些经济和政治部门的存在有预示着这座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就导致了北京这座城市需要大量的土地为这些企业,部门以及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提供存在和发展的空间,而北京当初建设之时大量的土地被古建筑所占据,所以为了发展城市的规划者不得不拆掉大量的古建筑为北京现代化的发展提供空间,只保留了一些名气大,影响力大的帝王宫殿,园林等等一些宏伟的建筑,而一些鲜为人知平淡无奇的古建筑却只能遭到破坏。但这作为发展的代价并不算大,中国早期人民需要摆脱贫穷,就必须要必要的拆除一些不重要的建筑,为未来腾出空间。可以说改革开放之前为了发展尽快脱贫而拆除了大量的古建筑只能说是必要之举,而且也没有对北京的古建筑文化造成积重难返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城市管理者意识不到古建筑保护的严重性,这无疑为北京古建筑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霾。
2.改革开放初期对古建筑破坏的原因:
改革开放引进了很多外国的企业和资本,大量的外国企业和资本进驻中国,使得土地前所未有的紧张。北京市政府采取了内外两手抓的政策,一边让北京城对外扩张,另外又加强对内土地的开垦,进一步压缩了北京古建筑的生存空间。其次,为了让古建筑能物尽其用,人们利用古建筑的游览价值,还在古镇内部大力开展商业,古建筑群内除了游客就是各种商铺和小贩,这不仅让去游览的游客难以体味到古建筑所彰显的历史的厚重感,更严重的是让古镇的破坏更加严重,很多古建筑早已不是原先的古建筑了,早已被一次又一次的翻修和改建,最终变得不伦不类,从而演变成为了商人挣钱的工具。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城市管理者的失职,更是由于民众对古建筑保护意识的匮乏。
3.现代古镇破坏的原因:
进入21世纪,北京已经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级大都市,但是它已经逐渐淡忘了它也是一个包含了中国很多历史遗迹的,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城市。直至今日在中国已经很少能看到有像样的古建筑群,被保护起来的只有那几个帝王宫殿和大型园林,真正能反映大众历史的古建筑群越来越少,即使存在也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商铺聚集地,各种打着历史的名号卖着普通商品的商铺俯仰皆是。它们充斥着古巷古镇,让所谓的历史体验变成了一场购物的盛宴,商业化的闹剧,人们在主场狂欢之余能体验到的历史也只是寥寥无几。古建筑似乎再不被保护起来的话就要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跳梁小丑。成为赚取人们钱财却只能给公民带来廉价快乐和消遣的累赘。
不同阶段的古镇破坏无疑都是因为现代人们需要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古镇占地大用处有限,就变成了城市发展的牺牲品。然而历史证明,古建筑作为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有必要存在于城市之中的,他对公民了解城市的过去,体会文化的厚重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保护古建筑迫在眉睫。古建筑被破坏首先被问责的无疑应该是城市的管理者,他们的短浅目光,导致他们看不到古建筑和古建筑群对城市未来的作用。不仅如此,城市管理者在发展城市中不应眼中只有经济发展。中国已经迈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中国已经不是那个贫穷的国家,同时中国经济的上升空间也越来越小,这个时候城市的管理者应该慢下来,思考如何弥补过去以为发展经济时,文化工作的缺失。
最后,城市的管理政策没有连续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政府官员换届频繁,管理缺乏章法,往往使管理缺乏必要的连续性,没有能够从始至终贯彻的政策和原则,这使得城市对古建筑的保护区域困难,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难以从政策层面上至始至终的对古建筑进行保护。
总结起来,城市管理者对于城市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作为管理者,必须有远见,并且应当制定政策并从政策层面上稳固古建筑保护的根基。此外,还要合理高效规划城市地区,让土地高效利用,避免“鬼城”,“无人城”的出现,从根本上避免古建筑和现代社会发展产生矛盾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古建筑保护的方法。
四.古镇文化缺失,影响的是什么? 古镇文化寄托于古镇,悠久的古镇带给中国的不仅是厚重的底蕴,更是一种精神层次的文化支持。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古镇慢慢转为单纯为了盈利的旅游景点,历史的气息被破坏乃至消失殆尽。镇虽仍存,但不再是原先的古镇,而其中的古镇文化,更是不复存在。更有的古镇,更是连躯壳都不存,被冲散在历史的洪流中。缺失的古镇文化,让我们失去了什么?可以说古镇文化的缺失对我们的物质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就物质上来讲,古镇的存在让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以往历史中能人巧匠们的伟大之作。诚然旅游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了古镇原有的文化气息,但如果只是单纯的出于让游人们欣赏古镇本身的角度,适当程度地开放古镇可以让更多的人领略到那份美。笼罩在特殊意境中的古镇不同与其他自然风光那般雄伟壮阔,但那份安逸确实令人沉醉。而一旦将来越来越多的古镇被高楼大厦所取代,人们再想寻找这样一方安逸的土壤,实在是困难。精神层面上的更是不用说,古镇文化本身就是我国一重要文化,就如戏曲文化等,古镇本身更是可以位列文化遗产之位。古镇文化的缺失,就像是一方国粹的消逝,是我国历史文化的悲伤。在古镇,欣赏古镇建筑只是其中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领略古镇文化的氛围。就像不到朱仙镇,你永远领会不到它的年画乡土气息,它的五香茶干是多么可口。不去到江西,看看景德镇,你也体会不到它究竟为什么叫做“瓷都”,那种满镇都是烧灼瓷器的味道,就是它的古镇文化。想一想吧,如果有一天,我们中国的所有古镇全都消失了,再想看看中国的四大古镇,只能在网上搜一搜了,那时的我们会有多么的遗憾。不论是从视觉感官上,还是从文化精神上,都是全中国乃至世界的损失。我们中国的文化,也会永远的缺失那么一角。
而古镇文化为什么在今天缺失得那么快,数百年历史的古镇,为何偏偏在今天面临这样的危机。究其本质,还是源于今天这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试想,如果今天的人们仍然过着古代人的生活,慢悠悠的生活节奏,一水的平房阁楼,没有神奇的科技和忙碌的生活,有的只是那一份安闲和自在,古镇又怎么消失,古镇文化更不会离我们远去。如今这过快的现代发展,确实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高速的发展,带来的是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改变我认为是我们物质生活改变的源头。从生产到制造,科技无处不在,机械化、自动化地生产,带来的是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我们的食物更加多种多样,出行的方式也不再是单纯地双腿,汽车飞机等让我们可以走到更远的地方,娱乐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一个小小的手机便能让我们乐不思蜀。然而我们的物质生活看似是提高了,但从某些方面来说,却也没有。诚然物质上来讲是变得方便了,但也有很多我们以前能欣赏到的东西现在不复存在,比如洁白的蓝天,不如从前那顿顿绿色的食品,又比如那成片成片的森林。而从精神上讲,快速的生活节奏,带来的必然是紧张快速的精神状态。在当今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没有人愿意掉队,愿意无所事事。每个人都高度集中于自己的事业和感情上。试想对一个普通的白领来说,每月所赚的钱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大城市中可能就只是能够生活,又怎么可能天天悠闲地享受生活?而生活条件更好的人,也大多会去想取得更大的成功而为之努力,能安逸生活的人真的不多。人们的精神非常紧绷,而在当今这样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人们选择的放松精神的方法也大多会是看看电视剧,玩玩游戏,或是在健身房出出汗,又有几个人能是真的放空自己。别看每到节假日古镇中总是游客饱满,但其中大多数人,在我看来都是走马观花罢了,只能是粗略地去观看一遍古镇的风景,至于其中的韵味,那份历史的气息,却是未必能得以体会。
古镇文化的缺失,影响的不仅是我们的生活,更是我们的心境。
五.立足现状,我们应如何迎回我们的古镇文化?
了解到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之后,古镇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并存,两种文化的和谐发展便成为了现阶段最主要的问题。
精神与物质,看似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实则并无冲突。只要掌握好统筹兼顾的思想,实现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统一与最大满足不是难事。
现阶段的城市规划发展之中,不少人对古镇文化理解不够充分,对现代文化的态度不正确,在规划城市中走入种种误区,不仅没有实现保护、发扬古镇文化目的,同时也造成了现代文化的发展受抑制的状况。部分古镇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不够,修复程度不足,或是在保护修复中存在着变更建筑形态、进行现代装饰等行为。如山阳漫川关镇对古建筑整体涂上一层涂层,使其丢失了历史的沧桑感和传统文化的厚重之气,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要避开这些误区,首先要汲取他人的教训,从其他地区的古镇发展中存在的误区之中,预防、反省、并改正自身发展中的误区,让本地区的文化建设更进一步。
误区之一,则是人的思想的极端化,即认为传统的古镇文化和现代的建筑文化是水火不容的。实际上,在社会的各个层次的问题之中都存在着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正在互相渗透、互相交融,两者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也没有绝对的优劣,因此,任何试图全面发扬传统的古镇文化而抑制现代文化的发展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然而,仅仅注重现代化建设而忽视了传统古镇文化的保护,也会使城市失去历史文化底蕴,从而失去宣传特色,从而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对于这样的误区,首先要理解世间万物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善恶美丑的存在,要用科学的、发展的、变化的思想来对待城市规划工作,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与发展,争取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互相促进,更好的发展。
另一个误区则就是对保护的理解的偏差,也就是说,认为保护就是要原封不动,与世隔绝,在原地封存下去。这种观点看似正确无误,然而世界是发展的、变化的。保持原封不动虽然算是绝对意义上的保护,然而传统文化就失去了发展的前景与潜能,成为一成不变的文物,久而久之,反而会衰弱而失去吸引力。也就是说,这样的文化保护,在短期内虽然有效,然而由于缺乏发展与变化,在长期看来,实则是没有做到保护传统文化的目的。要避免这样的误区,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文化失去了发展就是死亡。要做到对古镇文化的最佳保护,还是需要依靠现代文化的结合与带动,让传统的古镇文化与现代的都市文化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地融会贯通。
最后一种误区则是对传统文化的过度改造。在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流交融的过程中,许多原则没有把握好,导致古镇原有的居住结构、建筑功能、居民文化遭到破坏,尝试让古镇旧面换新颜,最终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对于这一点,在实际改造的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改造的原则。在古镇文化的建设中,应该要以文化的传承为宗旨,注重保护祖先所遗留下来的珍贵的建筑文化,同时要保证每个古镇的建筑文化的独特性,也就是说不同的古镇要有不同的发展政策与方针,不可在多个古镇应用同一方针,否则则显古镇文化千篇一律,丧失了独特性的文化,称不上是传统的古镇文化。在传统古镇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应该采取的方法是赋予古镇历史文化新的功能等,同时可以保持古镇建筑外部风貌,对内部进行改造以充分利用古建筑的价值,同时也方便了古建筑附近居民的生活,有利于原著居民的保持,从而在另一方面促进了传统古镇文化的保持。
传统的古镇文化,是我们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了古镇文化的熏陶,城市会显得浮躁而没有底蕴,没有历史的厚重感。现代城市的服务,则是我们物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只为保持传统古镇文化而忽视现代的城市文化,最终会导致城市资源利用率低,发展受限等种种问题。要实现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最大满足,一定要把握好统筹兼顾的思想,要保护传统古镇文化,也要发展现代城市文化。最佳的方法就是让两者相互交融,打造传统文化生活古镇,保留原居民的同时,从内部着手,改善传统建筑的各方面的功能,走“传统其外”,“现代其中”的模式,让传统的古镇文化与现代的城市文化真正的有机结合,共同协作,共同促进,让传统的古镇文化提高城市、建筑的吸引力,同时以内部的优质的服务来提供良好的服务,正是这样,才可让我们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实现最大程度的满足。
以上,便是我们本次社会实践所得出的所有结论。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游览了虽已残缺但风韵犹存的圆明园,流连忘返于西交民巷所带给我们的古朴气息。最重要的是,我们确实学到了很多,也意识到了古镇文化对我们的意义所在。无论如何,让我们一起携手,用实际行动,护起我们的古镇文化吧!
参考文献:
卞显红,余芳《江南水乡古镇历史文化与现代建筑和谐关系构建路径研究》 李四清,陈树,陈玺强《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第五篇: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探镜湖湿地,观越地山水
——记实验中学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之镜湖湿地行
活动主题:探访镜湖湿地国家公园,深入了解水乡风光与生态系统
活动地点:绍兴大城市越城、柯桥、袍江三大城市组团的中心的绍兴市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活动时间:2012年11月16日上午
活动队员:绍兴县实验中学八(5)班全体学生
报告记录整理:魏珞宁 指导老师:鲍小红
一、实践活动背景简介
镜湖湿地公园是浙江省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有“水乡泽国”之称。
镜湖湿地公园总面积约15公里,位于绍兴中心城市三大组团越城、柯桥、袍江之间,是典型的淡水河流湖泊型湿地。
“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公园北侧有绍兴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面积2.23平方公里,湖上有省级文保单位避塘;东侧梅山是鸟类的天堂,成群白鹭在此栖息繁衍;西邻东浦古镇,文化内涵丰富;南部河湖密布,风光秀美。
绍兴市镜湖新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于2005 年5 月20 日被中央政府授予国家级湿地公园称号,是建设部指定的9 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中唯一一个位于浙江省的,目的是体现于城市中创造对生态敏感环境的可行性。
总面积为15.6平方公里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镜湖新开发区内,镜湖是绍兴市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天然水库(历史又名湖)。镜湖新区位于越城区、柯桥区和袍江区交汇处,战 略位置优越,形成大绍兴地区的“绿肺”。新区的规划和开发,以及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都彰显着地提升绍兴的总体开发潜力和经济竞争力。市政府希望借助 这个新的开发项目为绍兴打造一张金名片,进而把绍兴推进成为长三角沿岸黄金发展带的重要历史、文化及旅游目的地的愿景。
11月14日和15日,趁着初冬难得的好阳光,我校先后组织学生赴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二、实践活动的准备
1、根据县教育体育局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的教育功能,增强中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和能力,深入践行幸福水乡文明人行为规范,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生“进基地、知乡情、促成长”综合社会实践周活动的安排,我校新、老校区先后组织七、八年级学生赴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在班主任鲍老师的安排下,我们班分成八个小组,每组分配给不同的任务,各自调查镜湖湿地公园的地理风貌,人文历史,自然资源。
3、各组组长在活动前分配给组员不同的任务,如搜集有关湿地的介绍,有关镜湖湿地的历史,待到各组到达指定地点开始活动时作必要的相关介绍,并准备好相机摄影,以作文字材料记录的辅助工具之用。
三、实践活动的开展
以我为组长的第一小组分配到了实地调查镜湖湿地历史文化的任务,在陈越坤老师的带领下,当抵达镜湖湿地中的犭央 犭茶 湖时,首先由鲍金娣同学介绍有关犭央 犭茶 湖的资料。
犭央 犭茶 湖资料(鲍金娣搜集,魏珞宁整理记录)
犭央 犭茶 湖是湿地公园内面积最大的水域,也是绍兴平原的第一大湖。因湖盛立黄色无鳞有刺之鱼,越人俗称犭央 犭茶 而得名,亦作黄鱼桑 湖、黄鱼柔 湖,宋史又有更名王公湖之记载。湖略显长方形,原南北长约3000米、东西宽约2500米,俗称直七斜八横三里。水内南浅北深,浅域不足1米,深处在2.7米左右。现有水面面积2.4平方公里,是水乡湿地特色浓缩之精华,水阔浮天,云动虚空,山映碧波,鱼游浅底,兼有蓄水、航运、养殖和捕捞多种动物、青墩、帚头、垂钓、耗螺蛳……白日是三三两两的鱼舟,夜晚是星量点点的渔火,谱就渔歌唱晚上一景,傍湖而居者20余村,周边是纵横交汇的稠密水道,将湖南面的田野分割成无数洲渚,恰如一片片漂浮在水面上的荷叶,故又称“荷叶地”,土壤肥沃,物产丰饶,风光旖旎。
[1]
[2]
接着,我组同学进行实地考察,文字记录及拍照。得出结论:犭央 犭茶 湖景色秀丽,风光极佳,观赏价值高且湖上有省级文保单位避塘,湖底有近1米的泥炭层,泥炭层是极具潜力的碳库,湿地作为碳库可以降低大气中的CO2,缓解温室效应。
开发价值与潜力:★★★★
随后,我们组继续前进,来到了位于镜湖新区中部的梅山,我们登上了半山腰,探访了山上的一部分名胜古迹,并由王英同学为我们做了简短的介绍。
梅山资料(王英搜集,魏珞宁整理记录)
梅山位于镜湖新区中部,湿地公园东侧,山势呈南北狭长走向,主峰海拔79.6米,山上有许多两汉、六朝古墓,也偶见越国时期文物。梅山的得名,来自于汉代隐居此山的一个叫梅福的名士。据《越
中杂识》记载,梅山之“梅”,历代皆言来自梅福这样一个人: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少习《尚书》、《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后去官。王莽专政,福一朝弃家去,人传以为仙。其后有人见福于会 稽者,变姓名,为吴市门卒云。今山阴有梅山、梅墅、梅里,皆以福得名。另据《嘉泰会稽志》引旧经,梅山还有一个名字,叫“巫山”。而这巫山,在《越绝书》上就已有记载:“巫山者,越神巫之官也,死葬其上,去县十三里许。”据史书记载,梅山西南有本觉寺、梅子真泉、适南亭、竹径、茶坞。
接着,我们小组四人一组,小范围的考察记录并拍照。
最后,我们一行人圆满完成了任务,同全班同学在指定地点会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交流活动成果与感受,一边分享带来的点心,一边进行各种趣味活动,如我们班举行了联欢会,人人各出己能,或唱歌,或朗诵,或跳舞欢歌笑语声在公园的上空回荡不息。
3、调查活动后的结论: 镜湖湿地公园作为融自然与文化为一体的旅游景区,以优美的环境和休闲的氛围吸引着众多游客,水上游线更是为游客提供了欣赏湿地美景,呼吸新鲜空气,体验悠闲情调的游览方式,沿河多个景点串连成线,美不胜收,不管是走水路还是陆路,都让游客们目不暇接,但就目前情形来看,镜湖湿地的价值仍未开发完,还有极大的升值空间,所以我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公园的开发,带动绍兴旅游业的经济发展,彰显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就。
三、实践活动的感受及意义
1、此次活动锻炼了我们自身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初步学会了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活动方案并且组织实施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策划和实践经验。
2、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不少水乡泽国特色文化、名人故事和历史文物遗迹,深深感受到了家乡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激发了我们爱乡、爱国的情感。
3、这次活动使我们不仅领略了镜湖湿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水乡文化,更感受到了绍兴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回校后,除了要认真收集整理资料、撰写体验文章和研究报告外,我们更要努力学习,长大建设美丽新家乡。
4、更难能可贵的是,通过此次调查活动,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团体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了集体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