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向莆铁路 打造赣闽产业合作示范区

时间:2019-05-13 19:3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借力向莆铁路 打造赣闽产业合作示范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借力向莆铁路 打造赣闽产业合作示范区》。

第一篇:借力向莆铁路 打造赣闽产业合作示范区

借力向莆铁路 打造赣闽产业合作示范区

■蓝师龙 宋小锋

随着向莆铁路的开通,我市在对接海西经济区通道上,形成了以福银高速和向莆铁路为主线的“人”字型交通格局。交通、区位的重要变化,使我市对接海西经济区的战略地位随之发生重大变化,有必要对我市产业融入海西的战略取向、战略定位和战略举措等进行再思考。

一、我市参与赣闽合作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市主攻工业、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闽商在抚投资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13年底,全市闽商投资工业企业有119户,投资总额为78.9亿元,在投资个体数、总额上仅次于浙商。在部分行业中,还出现了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闽商龙头企业,对带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相比抚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闽商在我市投资工业企业也存在分布不均、影响不足、受力不匀的问题。

一是抚闽虽地缘相近,但产业承接的地域空间分布不均。闽商投资地域主要分布在福银高速通过的黎川县、南城县和高新区。黎川县现有闽商企业49户,南城县22户,高新区10户,三地共占闽商总数的68%。其中相对较大的企业有恒兴食品、卓诚纺织、嘉盛纺织、惠泉啤酒、宝仁达包装等。企业的分布主要是基于地缘相近的原因,而忽视了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适应性的需要。

二是抚闽虽产业发展层级相远,但产业带动的梯度效应影响不足。所涉产业主要集中在鞋帽服装、食品加工、化工建材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行业。仅以闽商投资最多的黎川、南城为例,纺织鞋服企业有42家,占两县闽商投资总数的59%,其他都集中在食品加工、陶瓷、竹木制品加工等行业。可以说,闽商投资项目在我市普遍处于产业主导地位不突出、科技含量不高、本地企业配套不足状态,没有真正承接到海西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等优势项目,承接闽商产业的梯度转移效益不明显。

三是抚闽虽产业发展所处经济圈相同,但产业发展的政策杠杆受力不匀。虽然抚闽同属海西经济区,但仍受行政地域限制,我市享受不到海西核心区域的特定政策,在产业扶持、政策导向方面,抚州扮演着“有名无实”的角色。

二、我市参与赣闽合作的比较优势与短板所在

我市与福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交往频繁、互通互融,参与和推动赣闽合作,具有许多比较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短板”。

首先,在区位上“跳板效应”和“虹吸效应”并存。我市是江西对接海西经济区的前沿阵地,随着向莆铁路的开通,抚州在联通海西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的“桥头堡”地位优势明显。但抚州临近南昌,在物流等配套服务设施方面与南昌差距较大,无大型现代保税物流园区,无集报关、仓储、装卸、运输、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物流配送网络,如果不尽快完善,我市的区位“虹吸”效应将逐步显现。

其次,在产业基础上“小特色”和“大同构”交织。我市初步形成了机电汽车、医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工建材、有色金属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也形成了崇仁变电设备、高新区汽车零部件及生物医药、金溪香料、黎川耐热陶瓷等多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但是,产业发展层次较低、聚集度不高、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各地在产业规划发展上各自为战,产业同构化现象普遍存在,产业间融合度较低。

再次,政策引导上在“爱”与“不爱”间纠结。我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天时”和“地利”,同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西经济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区三个国家级区域发展平台。但是,由于受地缘和产业基础等因素的限制,我市没能进入三个国家级经济区域的核心区,因而在国家扶持政策上没有享受到期望中的待遇,对政策反应的灵敏度也不高。

最后,资源禀赋上“基础优势”和“支撑劣势”同在。我市生态环境优良,用地资源充足,在用工、电力、水、天然气等要素保障上相对完备。但是,企业发展所需的结构性用工、融资、技术研发等核心要素支撑劣势突出,核心竞争力不足,对承接战略新兴产业的转移缺乏吸引力。

三、我市参与赣闽合作的思路与对策

当前,我市正面临参与、推动赣闽合作的难得机遇,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构建“一化两园一带”产业格局的发展思路,借力向莆铁路,着力构建向莆铁路产业带,着力将抚州打造成为赣闽产业合作示范区。

第一,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在产业空间布局上突出区域的“专业化”。区域的专业化可以带动区域在某个生产领域的技术进步,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实现优势资源的优化利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要加强顶层设计,结合县(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统筹做好工业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一个县(区)发展1-2个核心主导产业,2-3个支柱产业。要有效运用工业目标管理和招商引资考评手段,加重产业集群考评分值,着力避免县(区)产业招商的恶性竞争和产业发展的同构化现象,彰显区域产业的专业化,培育和形成富有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

第二,推进产业协作对接,在向莆铁路产业带构建上突出合作的“差异化”。只有将产业链各个环节放到具有与其最相匹配的生产要素地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要强化“一产一策”的产业发展理念,找准推动本地产业升级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引导昌抚产业分工协作,实现两市园区板块对接,促进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联合发展,引导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化工建材等特色产业错位发展,将抚州打造成为南昌的产业配套协作基地;依托向莆铁路,积极承接闽台产业转移,合作发展电子信息、纺织鞋服、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将我市打造成为重要的赣闽工业走廊。要重点瞄准台资以高端电子信息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在推进高科技产业的同时,引导本地企业加快融入台资企业的国际营销渠道,着力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同时,要注重引进和发展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造相对完整、自主配套、品种齐全、结构合理的产业链,努力形成多品种、多系列、多档次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第三,加快要素优化配置,在促进区域要素匹配上突出流通的“柔性化”。区域间要素的流通是根据生产要素和资源禀赋的不同,通过地方的比较优势来推动的。向莆铁路必将加速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的流动。我市属于内陆欠发达地区,具有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农业资源丰富,区位条件日益改善等自身优势,但是科技、人才、资金、管理、信息等方面依然是制约我市工业发展的“短板”。要利用南昌、福州、泉州、厦门等城市在生产技术、研发、设计、企业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优势,逐步建立公共信息、公共试验和公共检测等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协同创新。

第四,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在区域产业对接模式上突出合作的“平台化”。要加快“两园”建设步伐,将产业园和物流园打造成为承接海西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要利用向莆铁路通道,促进产业组团式承接和集群式发展,着力依托海西产业园区、抚闽“飞地”工业园区、省级产业基地3个平台,形成“三位一体”的产业承载基地。以东临公路和向莆铁路为两翼,推行“1+5”布局,以抚州高新区为核心区,以抚北、东乡、南城、南丰和黎川工业园区为两翼,组成反“7”形架构,加快建设抚州海西产业园。探索园区设施共建、利益共享的“飞地工业园”建设模式和运作机制。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引进和培育一批大型物流集团、第三方物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抚州中心城区综合物流园,东乡、南城、崇仁、金溪、黎川物流园建设,加强向莆沿线陆海港口、仓储基地等资源整合,完善铁海联运、陆海联运等多式联运集成设施,健全物流运输体系,积极拓展与昌九港口、沪昆沿线货运码头的对接,努力构建连通赣闽的物流大通道。

第五,积极构建协作支撑体系,在政策引导层面上突出互通的“常态化”。产业整合的关键在于制度协调。在政府层面要通过建立区域合作共赢机制和协调机制,提高区域经济合作成效。要着重发挥地方政府对区域性产业结构布局的导向作用,构建政府定期会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并完善公共信息、公共试验、公共检测、相互认证等服务平台。进一步鼓励支持地方行业、企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交流和信息共享,探索建立协会组织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海西各城市之间、企业之间的互利协作。建立政策支持的引导机制,借鉴深圳市与吉安市共建吉安(深圳)产业园合作模式,加快先行先试,以飞地工业园为平台,努力走出一条特区带老区、沿海带内地的区域经济协作新路子。实行由政府高位推动,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市场运作,实现产业对接,共建产业合作园。创新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发挥“第三方调节”作用,即争取通过省政府的财政补贴、转移支付、税收返还等方式予以调节“飞地经济”的利益分享,把抚州海西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体制创新的先行区、产业合作的示范区。

下载借力向莆铁路 打造赣闽产业合作示范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借力向莆铁路 打造赣闽产业合作示范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