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沈荡镇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上半年总结
沈荡镇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上半年工作总结
沈荡镇的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农办的关心支持下,结合本镇实际,全面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开展了一些列的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2011年上半年度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实施。
镇党委、政府领导十分重视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的开展。通过建立工作机制,确保把工作落实到实处,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般干部人人抓,部门乡镇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合力抓的良好局面。
二、健全机制,措施到位。
1、通过前期的调查摸底,全镇现有低收入农户259户,按照上级党委、政府“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的要求,开展了多次慰问活动。共参加慰问的机关、站办干部91人,慰问资金18200元,其中副科级以上干部20人,慰问金6000元。县有关部门也大力支持镇党委、政府的帮扶工作,县慈善总会、县民政局分别为低收入户送上礼品券、羊毛被及生活用品。
2、镇党委、政府领导一直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劳动技能的缺失是贫困最深层、最根本的原因。为此,镇党委、政府除了送礼品送现金给低收入农户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之外,还积极的帮组他们开展技能培训。通过邀请专家现场授课以及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等措施,使一批原来没有技术,不懂经营的低收入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目前,全镇低收入户入企上班的有17户,从事农业、畜禽养殖的135户。
3、认真开展低收入户建档立卡工作,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实行扶贫档案信息化管理,提高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水平。目前,全镇259户低收入农户,户户都有帮扶卡,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劳动力状况、至贫原因、帮扶需求、帮扶措施、帮扶干部以及帮扶意向建立了比较齐全的档案资料,并录入浙江扶贫信息网,方便查询。
4、在对低收入农户进行帮扶慰问的时候,镇党委、政府要求全体镇干部要以人为本,彰显人文关怀,从他们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入手,帮组他们脱贫致富。在八月份梅花台风到来时,要求镇干部要到自己结对的低收入农户家中了解情况,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与生命财产安全。
三、存在问题。
上半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镇的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作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扶持低收入农户工作中也面临着很多困难与问题。一是扶贫对象能力弱化。目前剩余的低收入农户无论是家庭的经济实力还是自身的素质能力都很弱,那些个人素质较低、资本积累较少的农民,大多从事一些苦、脏、险等高危工种,易伤易病,全家主劳力一旦出问题,一夜之间可能成为低收入农户,有的可能成为低保对象。这些人员成为扶贫工作中剩下的“最难啃的骨头”,因此,当前的帮扶工作中,资金救助还是占了很大的比重,还只能停留在“输血”的程度上不能提升到“造血”的水平上。二是转移就业难度加大。近年来,我镇各类企业为了提升竞争力,普遍加快了技术进步,对就业人员的技能要求进一步提高,虽然开展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等培训,但对农民尤其是低收入农户技能素质不适应的问题仍日趋突出。同时,外来打工就业人员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激励,在同等条件下,对我镇低收入农户就业更处于不利地位。三是镇政府的资金有限,虽 2 然通过多方面多种渠道筹措了部分资金,但还是显得捉襟见肘,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下半年工作及推进措施:
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的精神,镇党委、政府将会一如既往的做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帮扶力度,积极帮组低收入农户实现增收,加快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具体做好一下几方面工作:
1、注重对低收入农户的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有针对性地对低收入农户免费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技能知识培训,使每一户低收入农户至少掌握一到两门职业技能。下阶段打算会同镇成校、劳动保障等部门对低收入农户进行两期职业技能培训。
2、按照“一户一策一干部”要求,进村入户继续做好进一步的调查走访活动。
3、进一步帮组农户理清发展思路,积极提供致富信息,联系发展项目,因人制宜,制定帮扶措施。不断激发低收入户的创业热情,积极的帮助他们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4、进一步加强干部的帮扶热情,把干部的帮扶工作绩效列入到干部考核工作中去,从制度上确保帮扶工作的开展。
沈荡镇党委 沈荡镇政府
2011年8月15日
第二篇:2011镇低收入农户奔小康总结
2011灵芝镇实施“欠发达乡村 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工作总结
2011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新区社事局的具体指导下,灵芝镇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理念,因地制宜地实施“欠发达乡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结对帮扶,缓解燃眉之急。自2007年以来,全镇91名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与全镇91户低收入农户,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活动,坚持每季度走访慰问一次,了解低收入农户的生活状况和困难需求,有效缓解了部分低收入农户的燃眉之急。
二、免费培训,提高脱贫能力。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在提供帮扶资金的同时,充分利用农民转移就业培训途径,对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缺乏技能又无固定职业的低收入农户实施免费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实现就业,为他们脱贫奠定了基础。全年先后举办导购员、手工艺制作、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班13期,首次举办了一期农村高层次人才研讨班,现已完成培训任务1067名。
三、推进保障,解决困难根源。一是通过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有效减少因病致贫的低收入农户;二是通过提高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参保率,尽可能避免产生因灾致贫的低收入农户;三是认真做好社会救济、优抚工作,累计向300多个低收入农户发放各类救济、优抚资金约200余万元,惠及全镇90%的低收入农户;四是认真做好低保户的申报初审工作,截止十二月底全镇共有294户低收入农户纳入低保对象,惠及全镇60%的低收入农户;五是加大敬老院建设的投资力度,确保“五保”、“三无”对象的生活保障。投资1230多万元建设成功的灵芝镇老年福利中心(敬老院)设施齐全,设备一流成为绍兴市乡镇敬老院的样板。
第三篇:肖培生在全市“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2009年7月27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工作现场会,主要的任务是总结交流去年仙居现场会以来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认真分析研究当前“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统一部署下阶段“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工作任务。上午,我们实地考察了黄岩西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刚才又观看了电视专题片,我想大家和我有同样的感受,黄岩区“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黄岩区领导重视,机构健全,黄岩区西部扶贫开发委从领导到具体工作的负责同志在干这项工作的时侯都充满了感情,是带着感情去做这项工作,而且扶贫开发的目标非常明确,规划也非常明确。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扶贫开发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是符合台州实际的一条途径,只要认真地去把握,其它地区都是可以去推广的,不但可以促进农业增效,还可以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民在促进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逐渐脱贫致富,这一经验希望各地都认真地加以推广。会上的典型发言也值得各地认真学习借鉴,特别是仙居县的扶贫开发经验得到了各级领导普遍的好评,该县党政领导重视,各部门参与,推进的势头非常良好,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志能把各方面的经验带回去,认真地学习借鉴,推动全市“低收入农户奔小康”这项工作。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查找不足,进一步增强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现场会以来,在各地各部门的努力下,我市“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8年,要求黄岩、临海、天台、仙居、三门80%低收入农户的人均收入达到2500元,椒江、路桥、温岭、玉环80%低收入农户的人均收入达到3500元,这一目标如期完成;全市实现下山移民8536人,超额完成(8000人)任务。上个月,吕祖善省长到仙居进行专题调研考察,对仙居县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寄予很高的期望。回顾总结近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领导更加重视。各级党委、政府把“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来抓,市人大常委会将其列入今年农业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同时,市里和多数县(市、区)制定出台多个政策意见,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今年上半年,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级领导都把“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开展蹲点调研和民主恳谈,帮助分析问题,理清发展思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也进一步激发了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热情。二是扶贫方式更趋多样化。各地从实际出发,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逐步形成了适合当地实际的扶贫开发模式。仙居县以搭建产业发展、来料加工、转移就业、农业科技等帮扶平台为抓手,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连接、农户创业、各方共赢”长效机制的扶贫方式。黄岩西部以合作社为主体,以土地流转为基础,以配套设施跟进为依托,以配送中心销售为平台,以提供全程服务为保障的产业化扶贫方式。临海市通过实施“百村帮扶工程”,利用3年时间投入3000万元,对全市100多个经济薄弱村进行帮扶,加快了经济薄弱村的发展步伐。温岭市石桥头镇建立劳动服务所,多渠道安排低收入农户就业,开展城乡统筹就业的扶贫方式,等等。这些扶贫方式都为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和提高致富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三是重点工作开展有声有色。各地紧紧围绕提高低收入农户致富能力,扎实开展扶贫开发。在产业扶贫方面,各地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大力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涌现出一批以西乡果蔬科技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万元田”基地,今天专题片上还提到了“万元山”。在劳动力培训转移方面,各地加强了对低收入农户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其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路桥区把解决低收入农户“零就业”家庭就业作为
重点工作,列入区对镇(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劳动力转移培训一定要有针对性,讲实效,要真正同农户的就业结合起来,路桥区的经验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在来料加工方面,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优势,积极培育经纪人队伍,进一步拓宽了低收入农户就地脱贫致富门路。如天台县开展“来料加工扶真贫,万名妇女创新业”活动,加快了来料加工业的发展。在下山移民方面,各地紧紧抓住了大规模开展农房建设改造工程的有利时机,如临海市通过宅基地“三统一”,积极推进下山移民原宅基地流转复垦工作;玉环县帮助落实整村搬迁用地,免除相关配套设施费,加快了整村搬迁进度。四是结对帮扶领域不断拓宽。全市1094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按照省、市、县三级联动全部落实结对帮扶单位,新一轮结对帮扶工作全面启动。自2008年10月市里下发《关于做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至今年 3月底,市级机关及椒江区、路桥区、温岭市、玉环县等共落实帮扶资金408.81万元。许多单位领导亲自带队,深入调研,积极为结对村出谋划策,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并根据各自实际,采取帮助培训、安排就业、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多种措施,切实为结对村和村民办了一批好事、实事,为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增强了动力。
我市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些地方领导认为,台州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民生活已比较富裕了,而且当前党委政府面临的各项任务很重,没必要再花太大的力气来抓此项工作,况且低收入农户的脱贫致富更多的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导致宣传发动不到位,工作方法简单、措施不力,停留在表面应付状态,一些地方至今还没有制定出台扶持意见和明确资金投入标准。低收入农户是整个社会最基本的群众,话语权不多,这个群体尤其要靠我们党委政府去关心,我们不是恩赐给他们,实际上是我们欠他们的。没有这部分群众的致富,我们就谈不上小康社会。二是扶贫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个别县(市、区)还没有建立扶贫机构,人员配备不足。我想建立扶贫的机构,这是最容易做的事,这说明是根本没把这件事摆上议事日程,扶贫机构必须建立,这一点必须明确。一些乡镇领导对扶贫的职责、重点工作不清楚,正常性工作尚未开展起来;一些有“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乡镇还没有配备扶贫专干;有关职能部门行动迟缓,工作措施缺乏,结对帮扶工作力度不大。黄岩的经验,除了党委政府重视外,扶贫管委会还由葛荣正同志挂帅,要学习黄岩经验,由有威望、有能力、热心于扶贫工作的同志来负责这项工作,事情是要有人做的,要由有能力的人做,要由热心的人做,现在还没搞起来的地方要抓紧弥补上。三是低收入农户绝对数量多,脱贫难度增大。我市有低收入农户18.48万户46.8万人,低收入农户集中村1094个,两者数量均居全省第二位。这也非常影响我们台州小康社会的建设,也影响我们台州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人均收入超万元的目标。低收入农户收入如果能够大幅度提高,那就是为人均收入超万元的目标做了很大的贡献。这些低收入农户大多地处边远,生存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公共服务欠缺。当前,又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宗农产品出现销售难,二三产业发展速度放缓,不少农民工返乡,给低收入农户增收带来了新的制约因素,增大了脱贫难度。
这些情况表明,我市新阶段扶贫开发面临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各地各部门要从“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现实需要和战略高度,切实增强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明确任务,把握重点,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深入实施今年是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第二年,也是新阶段扶贫开发上轨道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今年黄岩、临海、天台、仙居、三门80%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达到2800元,椒江、路桥、温岭、玉环80%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下山移民8000人的目标如期完成。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俗话说:在山靠山,在海靠海。山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利用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一要加快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大力扶持上联市场、下能带动千家万户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促使其上规模上水平,努力提高他们组织化程度,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我们今天的西乡合作社就是一个典型,这种合作社有两个特点,一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二是以产业为基础。同时还有两个保证,一是党委政府重视,政府支持力度大,西部扶贫开发委给予大力的扶持,基础设施投入很多,二是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不靠流转,集中不了这么多土地,不靠政府支持,搞不了这么好的基础设施。二要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针对山区农民外出多的实际,鼓励引导土地使用权流转,通过承包地出租、入股等多种方式,促进土地等生产要素向能人或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实行规模化经营。三要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要大力扶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帮助注册商标、创建品牌。通过组织农产品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农博会、展销会,充分利用各类销售平台,进行广泛推介,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扩大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农业发展到现阶段,很多理念都已经树立起来了,走过的路径也是比较清晰的,就是要按照抓工业的思路来抓农业,农业要跳出原来传统的思维方式,特别是要抓基地、抓规模、抓品牌、抓标准、抓销售,工业怎么抓,农业就怎么抓,无非产品不同、加工的方式不同而己。同时,要充分发挥欠发达地区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农民群众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为特色的农家乐,增加低收入农户的收入。
(二)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低收入农户奔小康”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要把农民从一产中转移出来,来料加工业是促进产业梯度转移和欠发达地区扩大就业的重要方式,各地要借助我市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把来料加工业作为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我们重点要引导“三个转移”:一是来料加工逐步从分散向集中转移,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专业村,促进来料加工向低收入农户集中村集聚,向下山搬迁安置小区集聚;二是从家庭向车间转移,促进来料加工产业转型升级,使低档产品向中高档产品转移;三是从作坊向厂房转移,要把家庭作坊、来料加工点发展成来料加工企业,做大加工规模。同时,要注重来料加工经纪人队伍的培育,提高来料加工经纪人整体素质和市场对接能力;要注重市场开拓,通过经纪人到企业对接、市场设摊位、网上接订单等方式开拓市场。另外,要充分认识妇女参与来料加工的重要意义,积极发挥妇联组织的作用,共同抓好来料加工工作。
(三)加强农民素质培训,加快劳动力转移就业。按照统筹城乡劳动就业要求,进一步打破城乡就业二元化格局,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要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使有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素质就业、稳定就业、灵活就业。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注意与当地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紧密结合,特别是高山移民点、南北协作基地,要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开展上岗培训。要鼓励工商企业吸纳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积极探索政府出资购买农村社区保洁等公益性岗位等办法,优先安排农村贫困人口就业,提高低收入农户的就业率。要重视农村乡土人才培养,农村乡土人才是一批“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人,他们不光对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对推动农村的和谐稳定也有很大作用。
(四)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推进下山移民。下山移民是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下山移民。一要完善规划编制,确保下山移民有序推进。当务之急是要抓住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时机,明确拟保留村、拟迁建村和拟迁入中心镇、中心村的村庄布局,落实下山移民的入迁点和建设用地,编制2011-2020年中长期下山移民规划。当前要明确2010-2012实施计划,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二要积极探索各种途径,加快推进下山移民步伐。完善城区安置、中心镇安置、中心村安置、零星安置和教育移民的方式,拓宽下山移民渠道。要把下山移民与农房建设改造工程、与南北协作基地建设、“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建设结合起来,着力破解移民小区建设用地和移民就业致富难的问题。同时,要盘活迁出地资源,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三要多方筹措,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下山移民项目列入省扶持范围的黄岩、天台、仙居、三门等地,在积极争取省级扶持的同时,要增加财政投入,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安排专项资金;对未对列入省扶持范围的温岭、临海、玉环等地,要参照省里每人补助5600元的标准安排下山移民专项资金。
(五)完善结对帮扶机制,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各地要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建立健全结对帮扶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组长单位要牵好头,组织协调本组的帮扶单位实施帮扶工作。各帮扶单位要落实“帮扶”项目,拓展“帮扶”思路,强化“帮扶”协作,完善“帮扶”管理,帮助结对村找到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新的增长点。发达县(市、区)要在做好本县(市、区)内结对帮扶工作的基础上,积极筹集帮扶资金,帮扶欠发达县(市、区)发展。欠发达县(市、区)要做好省、市、县三级帮扶工作的沟通落实工作,优化工作环境,确保帮扶工作顺利开展。欠发达乡镇要抓好帮扶项目落实,组织各帮扶村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帮扶工作成效。另外,我们要针对我市民营企业发达的优势,探索建立扶贫基金会,创新社会扶贫方式。
(六)巩固协作成果,深化南北协作活动。南北协作实施五年来,共签约项目372个,协议合作金额247.4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达60多亿元,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三门沿海工业城、临海东部区块等已初具规模。下一步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原有协作基地要加快建设进度,原签约项目要跟踪落实,加快开工建设。特别是路桥区、温岭市、玉环县要按照省“山海协作工程”考核要求,确保完成2亿元的产业转移指标。
三、加强领导,转变作风,确保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取得更大的实效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取得成效。
(一)建立健全扶贫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是“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强有力组织领导体系,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今天参加会议的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台州市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及职责分工,切实履行扶贫工作职责。这里要强调指出,结对帮扶和“职能扶贫”是两回事,结对帮扶是动员社会各界包括每个公民参与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而“职能扶贫”是政府职能部门应尽的工作职责、是分内事,工作不到位,也就是行政不作为。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工作重心在乡镇,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乡镇一级的“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实施规划,盯住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抓好奔小康
工程的实施。要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全面建立扶贫机构,配足力量,确保有人办事,低收入农户集中的乡镇(街道)必须要配备1名扶贫专职人员,负责扶贫工作日常事务。同时,要专项安排扶贫事业经费,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以保证扶贫工作正常运转。
(二)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刚才会上各地的典型发言都说明了一点,要想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一要明确任务,强化督查考核。要做到年初有计划,工作早部署、早行动,年中有督促、有检查,年终有总结、有结果,并把它列为各级各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二要增加投入,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在资金投入方面,没有明确具体标准的县(市、区)要抓紧落实,明确的每年都要体现增加。要整合各项资金,重点用在改善低收入农户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设施上,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口上,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要因地制宜,创出特色。从这次现场推进会来看,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各地创出了不少特色,为我们提供许多成功经验和做法。下一步各地还是要从实际出发,创出特色,为下次现场会提供更多的经验,不辜负省领导对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寄予的厚望。同时,要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机制,为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提供资金保障。
(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扶贫工作涉及面很广,要抓好这项工作,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级、各部门和结对帮扶单位都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群众观点,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扶贫、扶真贫,把政府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扶落实到维护和发展群众的利益上。要深入调研,不断完善和创新扶贫工作的思路与政策,积极探索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新形式、新路子。要十分珍惜民力、财力,力戒形式主义。要健全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强对项目执行、政策落实、资金使用和工作进展等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和杜绝违反政策、挪用资金、弄虚作假和侵犯农民利益的行为。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把外部的支持帮助与内部的艰苦努力结合起来,不断激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和村主要干部的培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同志们,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虽然任务艰巨,但意义重大。我们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奋发有为,扎实推进,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XX年大学生村官助推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共)
XX年大学生村官助推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专
题培训班学习心得
XX年10月9日至13日,市委组织部与市农工委联合举办共9个区县100名村官战友参加培训,本次培训取得良好的成绩,不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而且丰富了我们的理论知识。在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从学习过程中以及与其他村官同志的交流中得到很多启示。在此,感谢市委组织部与市农工委给我们大学生“村官“这次学习与锻炼的的机会。
第一,认真学习了农村基础组织建设,基层党建工作。
大学生“村官”任务要求,城乡统筹与财政强农惠农政策等专题讲座。通过这些讲座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基层工作的责任和意义。
学习中让我充分认识到基层组织建设不是“面子”工作,而是充分发挥各种力量建立一支务实,肯干,敢干的基层工作队伍。大学生村官也是基层工作的一份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各种工作团结组织群众共同致富。
大学生村官是时代的要求,是农民的期望,同时也是当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我们到农村不是大材小用,而是学习锻炼。农村是我们的家乡,也是我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砺练人生的学校。
通过学习我感受到自身的担子是那样沉重,但是我敢于面对。在以后更加艰苦的道路上我会扎根农村,在基层中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成长自我,奉献出自己每一滴汗水!
第二,万元增收工程的明天—农村合作社。
现在各边缘山区农户开始自己创业致富,种草养羊,林下养鸡等等。当然各地区还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但现实的问题是很难形成规模,没规模就不利于管理。
加快农村合作社建设,能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充当资本的“聚集者”和先进技术的“推广者”。有利于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提升农业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合作社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可以较好地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营销统一化,服务规范化和装备现代化,使其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平台。
第三,合作与交流。
大学生通过海龙村的考察参观,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在村与此村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地理,经济,观念和信息的差距。当然致富对山区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我们有宽广的山林资源,绿色是我们的特色,我们可以靠山吃山,发展山区产业。
交流中虽然都表示基础设施的不足,但他们敢于面对,不怕困难。我们是基层工作者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和群众一同挑起建设新农村的重担。从XX各位大学村官洋溢微笑的脸庞,我们看到了XX美好的明天。
我们刚踏出校门走向社会,正是好好学习和工作的大好时机,此次学习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广大农村基层,更加了解我国国情。同时我坚信,做为大学生“村官”,只要我们融入农村,勤学多思考,实实在在办事,就一定会得到村民和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在农村这样一片广阔的舞台上,我们大学生“村官”就一定会实现自身的价值!
既然选择了村官,我便风雨兼程,年轻的我们又惧怕什么呢?
XX县上磺镇高家村村官马则发
XX.10.19
第五篇:工程学校中专教育质量年活动总结
一年来,我校按照省教育厅中专处关于开展“中专教育质量年”活动的统一布置,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际,深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质量年”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校强化认识,加强领导,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全面推进,促进了教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教育改革不断创新,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项工作跨上了新的台阶。
一、基本做法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为了使我校的“质量年”活动产生实效,我校在领导和组织上大力投入,形成了有力的保障。活动开始初,学校领导班子进行多次研究,成立了以学校主要领导为首的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对各科室明确了责任和要求。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教学主管校长先后4次在全校大会上进行了动员,传达陈忠贤厅长在“全省中专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教育部、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阐述开展“质量年”活动的重大意义,统一了全校教职工的认识,使学校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全校教职工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
2、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根据教育厅中专处的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切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质量年”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校坚持“活动前仔细规划,活动中认真落实,活动后全面检查”,把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工作落落到实处。由于措施得力,圆满完成了计划的各项工作,保证了活动的质量。由于各项活动都落实到了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使活动的开展有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增强了各方面的责任感,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广泛宣传,形成声势
“质量年”活动的成功开展,还有赖于广大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因为他们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我校紧紧抓住教师思想观念转变这一重点,开展声势浩大的系列宣传活动。一是召开全校大会,由校领导进行动员,传达文件,讲明意义;二是召开全校教师研讨会,各职能部门和教研部门研讨会,深入讨论,提高认识;三是利用会议、网络、课堂、宣传栏、学习日等多种途径,进行形势宣传和教育,在全校造成强大的声势和活动氛围,使改革意识和质量意识深入到教职工的头脑中去,使我校的“质量年”活动覆盖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二、重点活动
1、举办了全校“教改论坛”和“实践论文评比”活动。共收到教职工提交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论文107余篇,评选出9人在“论坛”大会上在进行了宣讲,评出了各个等级的优秀论文共21篇进行了表彰。这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对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总结,不少新的观点和建议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
2、在全校推广“课堂目标教学方法”改革。“课堂目标教学方法”以实际能力培养为目的,以学生活动为主要途径,突破了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书本、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和教学方法上的一次创新,深受学生的欢迎。
3、组织教师编写了10本校教材和实训手册,对教育内容和教材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改革。这些改革针对学生的实际,围绕学生就业的目标,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初步形成了我校比较系统的专业课实践教学的教材体系。
4、开展了“学生专业调整”和“分层教学”改革。针对目前学生的实际,我校改变了固定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制度,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对不适应某个专业学习的学生进行“学生专业调整”和“分层教学”,发挥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长,提高就业素质和能力。
5、进一步加大了“双证”教育的力度。重点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与学生“取证”的内容和要求相对接。并且组织学生开展“工程制图”竞赛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考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今年有4012人参加各类职业证书考试。我校今年还顺利实现职业鉴定所转正挂牌工作。
6、组织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三本实训教材”的编写。有7名教师参加了三本书的编写工作,并在其中的《品德操行训练》、《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两本教材中担任组织统筹工作,为中专教育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7、组织开展全校性的校本培训。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了“集训”,重点是“师德”教育和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培训。同时,承办了教育厅全省中专教师“三本实训教材”的研讨培训工作,我校所有同学科的教师都参加了培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8、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省“中专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报活动。经过广大教师的努力,我校教职工共向省教研会申报了6项课题,有3项课题被立项为省级课题,并且承担了2项省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现在,所有立项课题都已经顺利开题。
9、改革了考核方式和考试制度。核心的要求是突出强调与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考察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专业课考核以“取证”内容和现场操作为主要途径,基础课考核以突出“训练”和基本能力为重点,初步形成了新的评价考核体系。
10、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示范课”观摩活动。在明确的改革思路引导下,先后推选10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教学改革“示范课”的讲授,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参加了听课观摩,并且在课后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1、建立了教学、教研工作激励机制。建立了激励和约束机制,重点对教师的教学、教研成果进行了总结奖励,共奖励20多位教师的教研成果,其中省、部级公开刊物发表的成果达10余项,其它成果30余项,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投入教研的积极性。
12、开展了学术研讨和校际交流活动。派出教师参加各类学术研讨、论坛讲演活动10余人次,组织有关人员先后到能源技术学校、安庆化工学校等学习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经验。这些活动,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经验,促进我校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主要收获
1、观念明显转变
“质量年”活动的深入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教职工尤其是广大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逐步深入人心,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特点、规律有了的全新的认识,对“教什么”、“如何教”有了全新的理解。表现在教育教学中。“市场导向、就业目标、能力本位”全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过去那种学科式教育,计划培养式的教育已经没有了市场,教师更加注重从新的生源实际和培养目标出发,着眼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改造,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切合实际。
2、学风逐步好转
通过“质量年”活动的开展,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明白了“为什么学习”,“怎么样学习”的基本道理。由于教学的针对性强了,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兴趣更大了,注意力正在转移到学习上来。由于“质量年”活动中开展的系列活动的影响,如“工程制图比赛”等,学生的参与和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由于改革考核方式,学生更注意平时学习的积累,注重学习各个环节的参与。现在,全校学生的学习风气有了明显好转,学校的学习气氛更浓了。
3、质量有了提高
“质量年”活动开展的另一个收获,是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理念更先进、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出来的学生素质和能力更强了。今年,我校毕业生已经全部就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二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更先进,提升了教学水平,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三是教育内容不断创新,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具有时代特征,具有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一年来,教育、教学、教研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学校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
4、管理得到加强
通过开展“质量年”活动,我校各项管理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跨上了新的台阶。一是制度建设不断创新,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这些创新的成果使学校具有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二是教学管理更加完善,包括教师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学籍管理,教育信息管理等都进行了改革,都有不同程度提高;三是学生管理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生动活泼,学风有了明显转变,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和管理方式日趋先进,德育工作和安全工作成效显著。一年来的工作为今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校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