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帮促丹寨县早开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潘志远修改9.17)111
帮促丹寨县早开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工作方案
根据《支持丹寨县加速发展同步小康的具体项目和配套措施》(黔党办发„2013‟13号)、《关于研究帮扶丹寨县和兴仁镇发展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黔府专议„2013‟78号)文件精神,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况
早开村位于兴仁镇东部,距镇政府驻地20公里,耕地面积890亩(其中:田690亩、土200亩)。全村有5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286户1407人,居住着苗、水等民族。到2012年底人均占有粮28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实有劳动力612人(外出务工280人)。劳动力中,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能的有21人。全村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8人、高中及中专学历的14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408人,初小文化程度的有987人,农村医疗保险参合率达100%。早开村境内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态环境好,森林资源丰富。用材林主要树种有松杉等,经济林木有金秋梨、山苍籽、茶叶等。土壤富含各种矿物质,没有工业污染源。通过入村逐户调查,早开村平均人均可支配收入2600元。其中,处于2300元贫困线以下的187户733人,平均2300元,占41.99%; 2300元—5000元的89户445人,平均4000元,占40.60%;5000元—7000元的42户189人,平均6000元,占12.45%。达到小康标准8000元以上的8户40人,占4.96%。
二、主要困难问题
(一)思想观念落后。由于长期历史原因及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村内信息闭塞,群众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大部分村民的思想观念仍较落后。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主动发展走向致富的愿望不够强烈。
(二)自然条件较差。人均基本农田少,经济基础薄弱,生产生活条件差。生产发展仍以传统农业为主,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市场化发育程度低,农副产品商品率低,农民增收困难。特别是产业发展上缺乏有效的项目支撑和技术支撑。
(三)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水利、环境等方面仍有待着力改善,特别是村内环境卫生差,生活污水缺乏有效治理。
三、发展的思路与目标
——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依托“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以强化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村“两委”战斗堡垒和村民主人翁作用,以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重点,不断提升农村发展能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工作目标。2013年底小康实现程度达10%、2014年底实现程度30%、2015年实现程度50%、2016年底实现程度70%,到2017年底实现程度达100%;通组公路、连户路硬化率达100%;垃圾箱、排污沟、公共厕所等公共卫生设施建设齐备,公共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生活、生产环境实现美化亮化;篮球场等文娱场所和健身设施齐备;形成以茶叶、金秋梨、马铃薯等为主的农业产业特色鲜明;群众收入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明显提升,最终于2018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根据早开村产业发展的要求,请求上级给予政策项目扶持: 一是协调金融部门在农村金融信贷创新上给予指导,解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手工产业合作社发展上的资金难题。
二是协调农业、扶贫、科技部门帮助规划和指导做大做强茶叶金秋梨产业,建立有机茶叶种植示范基地285亩和金秋梨科技种植示范基地400亩。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习培训,增强发展意识。帮助村级以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加强群众学习、培训力度,并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解村外的发展速度与成就,让群众更好地感知外界,认识差距,转变发展观念,抛弃小富即安的思想,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生产发展上来。
(二)推进产业实施,拓宽增收渠道。积极帮助村级完善发展规划,产业上要因地制宜,宜牧则牧、宜种则种,差异发展,以茶叶种植产业发展带动中药材、马铃薯、黑毛猪、林下养鸡等种养业的发展,推动农户发展更容易掌握的“短平快”的项目,通过各产业项目的实施,实现一村一品、一户一技能,力争在2015年村民纯收入达3800元以上。一是早开村早开大寨念雄自然寨发展茶叶、中药材种植、黑毛猪养殖、金秋梨、马铃薯种植等;二是早开村乌记自然寨发展传统农业及发展特色林下养鸡,魔芋、马铃薯种植等;三是全村发展民族手工艺,竹编织簸箕、芦笙发展。同时,加快诚信贷款的建设和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既要解决农户发展资金缺乏问题、种养殖技能问题,更要解决好农副产品的变现问题。通过诚信贷款解决贫困户贷款难的事,让想发展而没钱发展的农户有了发展的平台。通过企业、合作社等带动解决技术技能、产品销路瓶颈,提高农副产品商品率,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
(三)加快设施建设,提升整体形象。帮助加快村庄风貌整治,在保留原有的村寨布局的基础上,加大村寨房屋的整治力度进行亮化美化,对村寨的路网进行科学布局,主要以进寨主干道为主,连通上、中、下寨,对串户路和房前屋后的道路进行硬化,庭院道路两旁要有绿化,实现四季常绿,四季花开。同时加快芦笙堂、斗牛场等娱乐设施、寨内路灯的安装、卫生室、活动室、公厕、排污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道路建设。硬化村寨通组道路6200米,硬化村寨人行步道6820米;二是卫生净化。购置果皮箱60个,修建排污沟3600米,新建公厕1座,配备垃圾搬运车1辆,垃圾集装箱4个;三是村庄亮化。建设少数民族特色寨门建设3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90盏,房屋立面整治308栋,庭院硬化建设308户,硬化总面积28000平方米;四是环境美化。新建休闲亭8个;休闲长廊建设,总长40米;新建寨门3个;灌溉水渠6000米;新建消防池11个。五是生活娱乐。新建活动场所408平方米;斗牛场1400平方米;2个篮球场(含篮球架),总面积850平方米。
(四)整合资源投入,强力推进实施。帮助协调整合省、州、县各级各部门资源,多渠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用好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资金支持的基础上,整合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等其他工程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形成早开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落到实处,督促各产业项目及时开工实施,确保各项目建设有抓手、有进度、有成效。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指导工作小组,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早开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部署、调度、督查、检查和评估,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和镇村工作职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在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要强化村级组织动力。借助第九届村两委换届工作契机,把致富能人、服役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等富有公益心,想为群众办事以及在群众中有威信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村民的主人翁作用,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完善帮联机制。建立完善企业帮村、部门帮村、干部驻村和领导干部联系村长效机制,结合党建扶贫、“帮联驻”、“双万帮扶”、计生帮扶等工作,统筹安排,组织发动农民群众自主自愿地开展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群众主人翁作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引导群众投工投劳,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创建活动。
(三)提供技术支撑。按照统一部署和安排,结合实施的具体情况,相关责任单位要深入群众中调查研究,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要求,科学定位、合理布局,高标准、高起点编制早开村“美丽乡村”试点建设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四)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党政引导、村组自治”的运行机制,在项目实施完成后,要充分发挥村干部和当地群众在建设工作的主人翁地位,把项目善后管理作为本村乡规民约的内容之一,规范约束群众生产生活行为,加强项目管理,通过有效的自主管理,保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长期发挥对农村生产生活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