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定信念迎难而上打好保就业保稳定促发展的
坚定信念迎难而上打好保就业保稳定促发展的“攻坚战”
——在2009年全省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局长 林志向
(2009年2月13日)
同志们:
这次的全省就业工作会议,任务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2008年成绩,认清当前金融危机对我省就业工作的冲击和影响,部署2009年工作。昨天,应际厅长代表厅党组作的报告中,总结了去年就业工作成绩,科学分析了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考验以及就业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并对就业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下面我先就如何贯彻落实应际厅长的讲话精神讲四点意见,之后定佳副厅长还要做讲话。
一、2008年就业再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回顾
200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在厅党组的领导下,全省各级就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团结一致,振奋精神,扎实进取,实现全省就业再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又跨上一个新台阶。截至2008年12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6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5.6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72%;农村劳动力转移8.5万人,其中省内转移6.1万人,省外输出2.4万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37935人,比上年增加近4500人,就业率为83.7%;各类职业技能鉴定40166人,首次突破4万人大关,比上年增长19%;各类人事考试34295人,比上年增长5.4%。可以说,2008年的工作是亮点纷呈,成绩喜人。
(一)以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为重点,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零就业家庭基本实现动态为“零”。完善动态监控机制,建立全省“零就业家庭”月报制度,各级就业部门依靠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及时掌握零就业家庭变动情况。大规模开发公益性岗位,全省全年共开发公益性岗位2017个,其中,省本级346个,儋州150个,临高128个,海口118个,屯昌100个。深入开展“送岗位、送温暖”、“再就业援助月”等专项帮扶活动,省本级在09年春节前,为30个零就业家庭送上了公益性岗位,并为5名创业的下岗职工送上了小额贷款;海口、澄迈、文昌、洋浦等由就业部门负责人带队上门,为结对帮扶的零就业家庭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和送社会保险补贴。经过各级就业部门的不懈努力,全省08年登记的4799户零就业家庭中,已有4792户实现至少一人就业,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零”。
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得到切实落实。全省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4万本,累计发放8.6万本,确保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都能及时享受到再就业优惠政策。全省就业再就业资金支出16840.99万元,其中,职业培训补贴支出2300.71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支出3739.67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支出68.69万元,社会保险补贴支出780万元。
创业扶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小额贷款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省本级共为251名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73.5万元,临高发放贷款158万元,琼中97万元,定安90万元。探索建立创业基地,省本级建立了“校园创业基地+贷款资金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模式,为省商业学校自主创业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由学校统一安排资金建设创业基地;澄迈打造“花卉盆景就业一条街”,为近40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创业场地。搭建创业交流平台,省本级召开了“创业人员经验交流座谈会”;海口开展首届“创业成果展示活动”;洋浦组织召开“创业者协会成员经验交流会”,引导和带动劳动者创业。打造创业典型,省本级下岗职工张建国,利用小额担保贷款成功创办的文昌鸡养殖基地,在人保部举办的“微型创业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市场软硬件建设不断加强,省本级创办了《职场周刊》,形成了集电子屏幕、报纸、网络、公告栏四位一体的信息发布体系;三亚、文昌、定安、琼海等市县建成现代化、综合性的人力资源市场。市场基础性配置作用充分发挥,省人才劳动力市场共举办各类招聘会65场,提供岗位7.5万个,进场求职14.4万人次;海口举办招聘会41场,提供岗位3万个,进场求职5万人次。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完善,三亚对当地9个行业90个工种的工资进行调查分析,并首次发布了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二)以提高城乡劳动者就业能力为目标,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面向城乡劳动者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方面,全省全年共培训2.3万人,其中,省本级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830人,海口5730人,澄迈2256人,临高1588人。此外,农垦全垦区实现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262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方面,实现职业技能培训5.3万人,其中,转移就业培训4.1万人,技能提升培训1.2万人。社会化培训方面,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举办3期公务员考前培训班,618人参加;举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培训班,217人参加。
大力开展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全省全年共开展SYB创业培训2107人,其中,省本级551人,文昌138人,乐东100人。进一步加强创业培训教材体系建设,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符合我省实际的《创业培训辅导手册》。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省本级在海南师范大学、海口职业学院、海口经济大学等院校举办多场创业培训专题讲座,近4000人次的毕业生参加;农垦、乐东、白沙、保亭将热带作物栽培、割胶等农村实用技术技能送到了田间地头。
创新培训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琼海、万宁、昌江等市县要求各类培训班做到培训教材、师资、预算、培训人员名册等资料齐全完备,并采取培训项目负责制,实行专人全程跟班,确保培训质量,用好培训资金。五指山建立起“政府补贴+企业用工+实操培训”模式,由黎锦生产企业提供师资与场地,培训人员边培训、边上岗。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开发了农民工培训管理软件,实现人员信息、培训跟踪、考试成绩、证书打印的信息化管理,并有效防止套取农民工培训资金现象的出现。
(三)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抓手,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进程 以“输出组织化、就业技能化、服务人本化”为重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定安、琼中、陵水等市县通过广播站、电视台、公告栏等渠道,积极组织发动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儋州大力开展定向培训,为当地企业培训并输送了农民工442人;琼海面向农村青年开展美容美发、高尔夫球童等订单培训,较好地满足当地服务业发展需求。万宁、昌江、保亭等市县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在外出农民工春节返乡期间,发放外出务工手册、慰问信以及培训信息,为农民工提供“人本化”服务。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推进发展“打工经济”。各市县紧密结合地区优势及发展战略,深入开展“一县市一品牌,一户一就业”活动。三亚紧跟市委“兰花经济”建设项目,创建出“兰花种植工”品牌。东方积极发展“菊花种植工”,使菊花种植在农村实现规模化生产。琼中组织开展“送技能下乡”活动,培养出“种桑养蚕工”980多人。
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位。儋州在白马井镇举办“流动人才劳动力市场招聘会”,为1300名失地农民与返乡农民提供了近2600个岗位。洋浦为91户失地居民送岗位上门,并优先安排困难失地家庭子女参加技能培训。万宁紧跟神州半岛拆迁项目开展跟踪服务,通过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帮助310名失地农民就地转产就业。
(四)以提升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质量为切入点,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力度。深入10多家院校举办就业讲座,对9000多人次的毕业生进行了现场指导,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服务周”等专项活动,举办春、秋两季大型毕业生专场供需洽谈会,指导院校召开20多场校园招聘会,利用我省毕业生就业指导网站组织高校参加各类全国性网络招聘活动。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公共人事服务,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新收学生档案9581份,新托管档案1386份。
做好地震灾区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按教育部要求,对我省701名灾区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摸底统计。指导院校对灾区毕业生开展心理救助和就业援助。做好四川地震灾区毕业生对口帮扶就业工作,收集提交给四川省教育厅253个本省用人单位岗位信息,超额完成了教育部下达的100个对口支援岗位任务。
指导院校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组织评估专家组对全省15所高校进行了第二次就业工作评估检查,促进各院校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建设。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组织高校教授、专家学者编写并出版了具有我省特色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教程》。
(五)以推进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建设为载体,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职业技能鉴定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健全“统考日”制度,建立固定考点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学校作为全国、全省统一鉴定的考点,实行鉴定考点集中管理。大力推行智能化考试平台,引进计算机先进技术,实行公关员、推销员职业上机考试。举办考务系统培训班,指导市县配置国家考务管理系统,推动技能鉴定信息化工作。加强考评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共举办考评员培训班3期,300人参加。
市县技能鉴定总量实现新的突破。全省共有15个市县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有14个市县开展技能鉴定工作,市县鉴定量首次突破万人大关,鉴定总人数达10666人,与上年同比增长43%,其中,三亚鉴定3433人,海口2459人,儋州2011人,保亭746人。市县正逐步成为全省鉴定总量增长的新拉动点。鉴定服务对象与范围进一步拓宽。启动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在龙泉集团企业内部首先推开了多元评价体系建设工作。继续探索监狱系统鉴定工作,组织美兰监狱88名即将刑满释放人员进行线圈绕组工的鉴定。省局受多个市县人劳系统委托,为其选拔工作人员提供考试服务,完成近600人的考试任务。把技能鉴定送到营房,为全省消防部队326名退伍兵进行了建筑消防员的技能鉴定。
(六)以提升考试人数和确保考试安全为核心,推进职称考试工作
职称考试工作在上规模和效益上有了新的办法。完善职称考试多方联动机制,定期与行业主管厅局、市县主管部门召开“碰头会”,协调考试工作。健全考试公告制度,借助网站、报刊媒体第一时间发布考试信息。实施考试“直通车”制度,将考试政策与信息直接送到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并采取重点单位重点跟踪的方式,使事业单位、大中企业职工和院校应届毕业生成为职称考试的“主力军”。
职称考试安全保障上有了新的措施。建立考试标准化管理制度,对考试报名、试卷管理、考场管理、考点监督等主要工作分解细化,实行表格化管理。建立考场责任书制度,与各考点负责人签订了管理责任书。狠抓考风考纪,通过网络媒体、考场公告栏等渠道对考生进行考前培训,提高考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引入先进技术规范考场秩序,配合人劳、纪检部门查处涉嫌违纪人员61人。
进一步开发新的考试服务项目。按国家人事考试中心要求,开展了社会工作者等新的执业资格考试。配合省厅和省地震部门,开展地震评价工程师专业考试。承接了博物馆等单位的竞争上岗、招聘选拔等考试业务,共有近400人报考,有效拓宽了社会化考试服务内容。
此外,省本级、洋浦、琼海、五指山就业部门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与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认真检查了存在问题,深入分析了主客观原因,形成了整改落实方案,并将整改目标落实到人,为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奠定了基础。在人事代理、劳务派遣、境外就业、留学回国人员服务、党风廉政建设、行政管理、组织人事、信息宣传等方面,全省各级就业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可以说,2008年又是全省就业再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一个丰收年。我们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离不开厅党组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在座各位,以及全省各级就业部门全体干部职工的付出与努力,在此,我代表省局党组,向大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敬意!
二、认清形势,增强信心,应对挑战,切实做好金融危机特殊时期的就业工作
要正确认识就业再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应际厅长昨天的报告中指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全省经济增速将会放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会逐步减弱,将给当前的就业形势带来更大的挑战。当前我省面临的就业压力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面临裁员压力。汽车、石油、纸浆部分生产企业定单锐减、开工不足,福耀玻璃等出口型企业已停工停产,预计非正常失业将会进一步增加。二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橡胶、生猪等农产品价格明显回落,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效益减少,将会减少使用技能素质不高的农民工,还有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企业破产引发的农民工返乡潮,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将逐步增加。三是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难”问题依旧存在。四是新增劳动力带来新的就业需求。预计全省新增劳动力12万,其中有5万大中专毕业生,且大部分新增劳动力技能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就业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今年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不容乐观。
要充分看到和把握当前开展工作的各项有利条件。在看到宏观经济环境对就业工作的负面影响的同时,更要充分看到做好今年就业工作的有利因素。首先从长期看,我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同时,中央及我省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政策的实施,也将对经济起重要拉动作用。其次,国务院、人保部已陆续出台多项稳定就业的政策,我省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务院5号文的规定,省厅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创业促就业的相关政策。各类政策文件出台如此之频繁,各项规定措施如此之优惠,前所未有,这是我们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前提。第三,就业工作已具备较为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在厅党组的领导下,各级就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大就业”促进“大发展、大和谐”的发展思路;总结出“以载体推动全面工作,以项目开展具体工作,以抓手突破重点工作”的工作方式;具海南特色的就业再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体制机制也不断完善,就业工作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认可。最为重要的是,全省各级就业部门想发展、求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这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挑战,保就业、保稳定、促发展的最有力保障。
要将省委、省政府及人民群众的期待转变为凝聚信心、谋划一到中央及省委对于当前形势的分析??策和部署上来。要切实增强做好今年工作的信心,树立起高度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点,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把思想解放的步子迈得再大一点,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要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在“保就业、保稳定、促发展”方面,出实招,下“猛药”,打“组合拳”,打好这场“攻坚战”。
三、奋力拼搏,共克时艰,全力做好2009年就业再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2009年全省就业再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五届三次、四次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保就业、保稳定、促发展”为奋斗目标,以创新海南特色的、更具活力的就业再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体制机制为载体,加强失业调控,援助就业困难群体,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努力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开创就业再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新局面。
为此,全省各级就业部门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与水平
制定并启动应对金融危机的就业工作应急预案。各级就业部门要建立健全失业监控和失业预警机制,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可能出现的大规模集中裁员和非正常失业增加情况。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引导其与员工开展集体协商,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职业培训等办法,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切实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对在困难时期不裁员的企业给予奖励。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及时组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企业开展员工的技能提升培训。针对一些苗头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尽可能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力争将失业率控制在4%之内。
强化政府扩大就业与稳定就业的责任。各级就业部门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金融危机特殊时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各级政府按照《就业促进法》要求,把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制定就业工作中长期规划。建立并落实各级政府的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部门共同协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提请各级政府在引入或开展新项目投资时,将吸纳与安置一定数量的当地劳动力作为项目审批的重要条件之一。
完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开展“逐户家访”活动,健全完善就业困难人员台账。通过政府购买、事业单位挖掘、社区服务开发等方式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开发公益性岗位5000个。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争取各级政府资金支持,切实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没有开展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的市县要积极与财政、银行等部门沟通,争取成立贷款担保中心,建立健全贷款机制,在年内逐步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各级就业部门要制定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结合不同就业困难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帮扶服务。实现“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送温暖”等专项帮扶活动的制度化与常态化,确保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各地要逐步建立与省本级职能相对应的、名称统一、职责规范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开发劳动保障协管员、就业信息采集员等公益性岗位充实到基层一线,将就业服务延伸到居委会、村委会。按《就业促进法》要求,全面开展“六项”法定公共就业服务。
(二)大力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创业服务,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建立健全创业培训机制。继续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的“创业扶持行动”。将优秀大学教师和企业成功人士纳入到创业师资队伍中,组建省及各市县的创业培训教师团队。按照统一的SYB培训课程标准,开展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创业培训,推广一批市场前景好、投入少、见效快的创业项目。完善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对接机制,及时将申请贷款的创业人员组织到创业培训中,发挥小额贷款的杠杆作用,撬动创业工作有力发展。
着重做好不同人群的创业帮扶工作。与相关部门协商,为创办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制定更加优惠的税费减免政策。组织“创业高校行”活动,通过讲座、演讲、树立创业典型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并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实训和实习活动。通过创业培训,帮助失地农民利用拆迁征地补偿金发展种养业、小型农产品加工业和商贸服务业。鼓励外出打工者在积累一定资金和技术后返乡创业。
健全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集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强与财政、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的沟通,打造创业“绿色通道”。建立创业咨询专家库,创建我省创业服务专家队伍。开展项目推介、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组织开展“创业服务月”活动,评选“五十个优秀创业项 目”和“十佳创业杰出人物”。建立创业基地,成立“创业联谊会”,设立“创业服务热线”,开发创业服务网站,大力宣传创业成功典型,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三)建立覆盖全省的就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能力
做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充分运用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大力开展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企业职工的岗位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培训以及初高中毕业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强化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落实培训补贴,确保每一位参加培训的劳动者至少掌握或提升一项实用的技能。
面向不同群体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对下岗失业人员要以促进再就业为目标,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择业能力。对农村劳动力要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提高转移就业能力;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开展岗位提升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竞争能力;围绕返乡创业开展创业培训,提高返乡农民自主创业能力;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农业生产技能。对大中专毕业生要围绕增强动手实操能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
创新培训工作机制。建立新增劳动力的“市场准入培训”机制,依托各类技工和职业院校,在初、高中毕业未升学的新增劳动力进入市场求职前,组织其参加3个月以上、12个月以内的预备制培训,并确保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做到“持证进场”。探索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前移”机制,及时组织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参加至少一次的就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提供推荐就业服务;对确实无法实现就业的,及时纳入就业援助对象范畴,进行失业登记,发放失业金并提供相应就业帮扶。
(四)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工作力度,发展壮大“打工经济”
深入开展“一县?紧密结合地区实际,在发挥现有劳务品牌效益??业,发展为新的劳务品牌。加强与各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做好劳??全国都有较高知名度的劳务品牌。
建立健??建设单位拿??业。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通过多种渠道及?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把岗位送到村、送到户??个农村贫困户至少有一名适龄劳动力转移就业。
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平台,更大规模地发展打工经济。继续以“输出组织化、就业技能化、服务人本化”为抓手,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台账,实现一乡一册、一村一表、一人一档。完善统计报表制度,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统计数字口径。发动用工单位在返乡农民工和进城务工青年集中的地方举办专场招聘会。集中公布一批培训项目和培训信息,组织农民工报名参加。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协作,做好外出务工农民维权工作,帮助农民工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组织返乡农民工有序流动。
(五)全力抓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促进毕业生比较充分就业
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做好《大学生职业指导教程》征订发动工作,围绕教材培训师资,提高院校就业指导队伍质量和水平。采取就业指导课、服务周、就业论坛、就业指导讲座等形式,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就业、创业。组织开展“校企对接”活动,组织用人单位进校园送岗位,院校进企业送人才。开展“境外就业巡回宣讲”活动,广开就业渠道。完善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服务机制。各市县要完善毕业生就业管理机制,明确主管机构,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使毕业生离校后能得到相应的职称评定、转正定级、社会保险、人事关系接转等就业服务。
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联盟。建立毕业生就业网络服务平台,打造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联盟,使各院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各级就业主管部门间能共享就业信息资源,为毕业生开展网上招聘活动,降低毕业生的求职成本。
加大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力度。健全毕业生失业登记制度,及时将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单亲家庭毕业生等困难家庭毕业生纳入就业援助对象,落实各类就业扶持政策。在街道、社区、乡镇开发一批适合毕业生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安排困难家庭毕业生上岗。健全完善失业毕业生就业联系卡制度,采取重点跟踪、重点帮扶的方式,对困难家庭毕业生开展“一对一”跟踪帮扶,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
(六)完善考试与鉴定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化人才评价体制
完善考试与鉴定工作管理机制。以确保考试鉴定安全为中心,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考试鉴定“零事故”。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落实、责任追究等关键环节,实现考试考务工作管理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健全考试鉴定应急预案,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增强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推进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抓好龙泉集团企业内部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并逐步在大中型企业推广。推进市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省局要继续指导还未开展鉴定的市县查找原因,培训相关人员,实现鉴定工作不留死角。积极探索针对农民工的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开发适合本科院校学生的职业,加大职业资格证书在本科专业的渗透力度。积极与劳动监察部门协作,落实就业准入制度,拓宽职业资格证书覆盖面。
着力扩大职称考试规模,提升考试服务水平。建立职称考试联络员制度及相应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市县、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考试组织发动工作的积极性。为大中专院校学生提供考前全程跟踪服务。主动承接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招聘及竞争上岗考试。更新职称计算机考试系统,逐步实现与国家统考接轨。引入无纸化考试、心理测评、情景模拟等先进技术,提供专业化、高端化的人才测评服务。
(七)强化人才管理与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主动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人才公共服务。把握好国际金融危机将带来新一轮人才流动的机遇,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配合相关部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能源电力、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旅游房地产等支柱产业引进人才提供便利。探索建立“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海南市场”,为引入洋浦保税港区、建设国际旅游岛急需的高端人才构筑平台。建立企业定点联系人制度,主动为大企业与重点项目提供人才引进、委托招聘、人事代理等服务。及时跟踪新开工企业和项目,引导企业在普通技术岗位招聘上,优先考虑本地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或技术工人。
做好留学回国人员就业、创业服务。深入调研留学回国人员就业、创业情况,为省委、省政府出台更加优惠的人才吸引政策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做好留学回国人员身份登记认定工作,建立留学回国人员动态信息库。开展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科研资助工作,及时拨付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配合省厅做好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管理工作,为孵化高新科技企业营造良好环境。发挥“留学回国人员联谊会”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加强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引进工作力度。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研究,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引进人才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及更加优惠的倾斜政策。积极为到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就业、创业的各类人才提供人事代理、档案托管、社保接续等公共人事服务。
四、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一只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素质高的干部职工队伍
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就业系统一直是一个具有优良作风的集体,但最近也出现了极个别的不和谐音符。各级领导干部要引以为戒,不断强化自身政治思想建设,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切实以身作则,履行好“一岗双责”,做到工作职责行使到哪里,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就延伸到哪里。要加强对关键部门、重点工作、重要环节的监督管理,完善考试鉴定工作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强化培训管理工作,杜绝出现“冒领”、“套取”农民工培训资金现象;做好失业保险基金、再就业补助资金的审核发放工作,确保资金安全使用。
要提高谋划科学发展能力。各级就业部门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对应对金融危机、实现“两个确保”、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等重点、难点问题,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研,采取具体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努力将学习成果应用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上。
要不断强化执行能力建设。要把厅党组与省局党组所确定的各项工作指标层层分解,细化为具可操作性的项目,落实到具体个人,并列出时间、任务、要求,逐一组织实施。要继续大力倡导执行文化,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执行意识,提高执行能力,从根本上转变“政策高挂在墙上、行动落实在嘴上”的不良风气,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抓好保就业、保稳定、促发展各项措施的落实。
要继续提升公共服务水??识。要牢固树立“以助人为快乐,以助人为荣耀”的服务理念,做到为群众诚心诚意??群众满意为目标,在深化上、细化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进一个门、找一个人、事情一次办成”和“一厅式”、“一条龙”服务??业再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面临的考验和挑战相当艰巨。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形势,保持全??定信念、众志成城,共??组的领导下,攻坚克难保就业,一心一意谋发展,以求真务实、扎实苦干的工作作风,??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第二篇:扶持创业保稳定 带动就业促发展
扶持创业保稳定 带动就业促发展
----宜阳县小额担保贷款“三加一减”工作模式成效明显
宜阳是个老工业基地县,破产、半破产企业较多,下岗失业人员达到1万余人,再就业工作始终是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宜阳县认真落实小额贷款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有效地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已累计发放贷款 2609 万元;同时,创造了2789个就业岗位。特别是 2009以来,我县小额贷款工作采取“三加一减”工作模式,有力地推动了该项工作的长足高效进展。1-7月份已发放担保贷款1238万元,扶持自主创业402人,带动就业达1200人,占去年全年787万元的158%。发放贷款数量居全市第一位。我们的做法是: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贷款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仍然存在,那么促就业、保稳定,资金链条决不能断,融资渠道更需不断拓宽。小额贷款虽然投入有限,但效果十分明显,因为扶持一人创业就可带来一家平安。当前,投资500万元建一个企业效益不会立竿见影,假如投入500万元担保基金那么可放贷2500万元,下岗失业人员省去的银行贷款利息会成为自身的利润,确实会帮助那些创业的农民工等渡过难关。为此县委、县政府在县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千方百计筹措担保基金,截至目前,已投入担保基金454万元,确保了小额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随着贷款人员范围的拓宽,“人多钱少”的矛盾依然突出,在担保基金不足的情况下,我们主要采取:一是低额度,广覆盖,这样能使这项政策惠及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二是提前告知(在媒体向公众告知贷款报名的具体时间),集中报名(持有效手续按照先后顺序登记报名),确保小额贷款更加公开、公正和透明。
二、加大创业培训力度,促进创业项目稳步发展。创业培训是国际劳工组织针对小企业开发的系统教学模式。近年来,我们先后举办了18期创业创业培训,学员达540名。通过系统的创业培训学习,使创业人员更加科学合理的核算经营成本,减少了库存积压,从而有效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增加了利润。根据反馈的情况来看,普遍反映学习后收效明显。经我们创业培训后创业成功率明显提高,部分已开始了二次创业。如:寻村镇下岗职工张安超利用自身优势搞机械加工不仅自己致了富,还安排了本村15名青年就业,今年又新上了肉鸽养殖项目,前景非常不错。石村乡退伍军人伊成新在我们的资金扶持下批发部生意做的十分红火,今年又到洛阳发展做起油漆生意,开始了二次创业。农民工阎志红,在武汉打工从事航模制作,去年返乡后在小额贷款的扶持下投资100多万元开办了豫西地区首家航模制造企业。
三、加强宣传引导,促进担保贷款良性循环。小额担保贷款最主要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如何规避贷款风险,因为,县财政每年拿出有限的担保资金来进行贷款担保,如果不良贷款达到20%,这项业务就必须叫停,所以要想使我县的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得到创业资金扶持,作为担保机构必须保障担保的贷款还款率在94%以上。贷款风险如何控制到最低,一是严格控隐性重复贷款。隐性重复贷款不容易被发现,主要是借用几个人的合法手续,借款后由某个人集中使用。这个问题应该说很难处理。一般是在办理手续时我们会察觉,特点是借款人不积极,而中间人忙前忙后。隐性重复贷款只有出现逾期才会彻底暴露。对此,我们主要是对借款人进行风险意识宣传,并让借款人了解出现贷款逾期后会对自己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杜绝合法手续转借。二是加强贷后跟踪服务工作。对新上项目我们会定期对贷款人员进行跟踪服务,及时掌握借款人的创业进度和发展情况,对在创业中遇到的困难我们会千方百计予以解决。经营2年以上的老项目基本稳定,风险较小,我们主要采取半年召开一次经验交流,即加深了了解又进行了沟通。三是不断加强信用意识宣传教育,为每个借款人建立信用档案,按照是否及时付息,贷款期间更换联系方式是否能及时和我们联系,还款是否按期等来评定个人信用,按照银行的模式进行星级商户评定,对3星以上商户可以降低担保门槛。对于五星商户可以取消反担保。这样既解决部分农民工找担保人难的根本问题,又能够有效控制贷款风险,确保业务良性循环。
四、简化办事程序,高效服务群众。多年来,我们始终抱着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制作版面宣传小额贷款的申报程序,使贷款更进一步公开和透明,并对申请人员发放明白卡,减少贷款人员的往返次数。二是最大限度地简化各类申报表格,减轻申贷人员的经济负担;三是耐心解释热情服务。下岗失业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等相对来说是弱势群体,热情、耐心、细致的解释和服务至关重要。近年来,为了方便群众我们曾3次更换经办银行,使贷款手续得到了最大限度地简化,每个申请贷款人员的名字我们工作人员基本能够做到耳熟能详。
第三篇: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保稳定促发展
龙家镇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保稳定促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组织的细胞和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整个党风廉政建设的组成部分,党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基层党组织中同样存在,只是表现的方式、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有所区别。基层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主要组织者和落实者,是引导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带头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群众关心、社会关注。基层干部越廉政勤政,就越能规范从政行为,办事就能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会在基层贯彻落实得越好,就越能保持社会稳定,党的群众基础、执政基础就越牢固。
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基层干部行使党和政府赋予的权力,每天都和人民群众面对面打交道。只有把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搞好了,广大基层干部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而树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在这一点上,我体会最深的一件事是,我镇加大水利工程的兴修力度,加强镇村道路的硬化。今年是百年不遇大旱之年,但我们实现了春种面积不减少,人畜饮水有保障,大旱之年无减收。这些渠道在大旱之年发挥了很大效益和作用。老百姓说“看到水,就看到了共产党。党员干部修的是断水渠,实际上是修复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渠”。
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带动政风、民风的根本好转,带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党风是政风、民风的导向。一个单位、一个村的政风、民风如何,首先是看党风如何。党风不纯,则政风不正,民风不好。基层党员干部对一个单位一个村党风建设负有直接的责任。如果每个基层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都搞好了,各级基层党组织就能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理顺群众情绪、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坚强领导核心。所以,有了良好的党风,就带动政风、民风的根本好转。近年来,我镇从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入手,把村务和财务公开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突破口,还干部一个清白,给村民一个明白。现在群众群体上访的现象几乎没有了,不少过去的上访村成了文明生态村。
第四篇:解矛盾保稳定促发展
解矛盾保稳定促发展
伴随着近年来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及问题也不断出现,区委政法委把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作为政法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安排部署,做到了社会经济发展到哪里,政法工作的触角就伸向哪里,注重将政法工作转化为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因素,不断探索和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方法和措施,不断加大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区委政法委把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举措,将“解矛盾、保稳定、促发展”,纳入到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上来。
针对近年来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整体拆迁、棚户区改造等因素影响下,各类新的群体性矛盾增多实际,区委政法委切实从保稳定、促发展的大局出发,协调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建立和完善了社会矛盾纠纷预测和治安形势分析机制,健全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突发性群体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了重大安全事件的指挥权限,程序和化解措施及原则,形成各层级、各部门之间应急处置工作的有机衔接和整体联动机制,护航区域经济发 1
展。
区委政法委注重从源头上根本预防和减少各类矛盾、问题的发生,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化解积案。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进行了认真疏理和排查,通过调阅案件和前期的信访登记记录等方式,对矛盾的成因和化解矛盾的工作着眼点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摸底,把可能引起上访的案件人确定为重点,逐案登记。对排查出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逐案确定包案领导和具体包案责任人,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按照“四定”原则办理,即定领导、定专人、定化解方案、定化解时限。畅通信访渠道,改变接访方式,采取领导接访制度、预约接访制度、带案下访制度、多部门联合接访等形式,倾听民众意愿和心声,解决信访难题。
区委政法委还进一步完善了信访责任追究工作机制,重视初信初访工作,针对每一起案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化解方案,预防新访变重访、重访变老访案件的发生。区委政法委建立了案件评查机制,成立案件评查领导小组,对公、检、法三机关2008年以来办结和审结的涉法涉诉案件开展认真评查。坚持依法、客观、公正的原则,对执法办案的依据、过程、结果和社会效果进行综合评判。为全区的涉法涉诉、息诉罢访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提高广大干警整体素质着手,开展了以发扬光荣传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执法为民、公正廉洁执法等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化解政法干警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司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设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政法工作队伍。并通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看一部红色电影、唱一首革命歌曲、读一本革命好书、听以节传统教育课等活动,增强广大干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工作紧迫感,促进了广大政法干警的素质提高。
坚持依法按政策处理信访案件,解决问题与教育疏导相结合,注重人文关怀,着力解决上访人的实际问题,加大救助资金投入,在政策框架内用帮扶救助的办法解决问题,使上访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目前,四方台区已投入司法救助资金16.2万元,建立已对于某等4人进行了司法救助。对一些诉求不合理,但生活确有困难的上访人也进行了积极救助,对息诉罢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坚持区别情况,因人制宜,因案施策,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疏导、协商、调节、帮扶、救助等办法,向案结事了和息诉息访努力。不仅做上访人的思想稳定工作,更从他们的实际生活考虑,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切实解决上访
人的生活实际困难,解决生活困难、低保、就业问题。
目前,区涉法涉诉案件逐步减少,社会总体趋于和谐稳定,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和跨越发展。
第五篇:加强管理保安全 维护稳定促发展
加强管理保安全 维护稳定促发展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办《关于组织开展石油化工企业石油库和油气装卸码头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2013年8月8日,在省公司处长的带领下,检查小组莅临我司油库进行了安全检查!
对于本次检查,我司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要求油库要积极做好迎检工作,真诚对待,不做表面功夫,全力配合,既要直观地把本的工作成绩展现给省公司,更重要的是要让检查小组发现我们的问题,找出我们还存在的不足。在检查过程中,检查组始终坚持“检查不留死角,安全不留隐患”的原则,大到油罐栈桥,小到螺丝钢钉,对油库的每一个部位均进行了严密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对如何加以整改进行了指导性说明。
完成油库检查已是下午一点,检查小组在油库简单用完午饭,马不停蹄地赶到加油站进行检查慰问,领导亲自将九个西瓜送到库站员工的手中,炎炎夏日检查组将清凉带去了库站,将关怀带进了基层员工的心田,这深刻体现了省公司对基层员工的关心和爱护,员工都表示:非常感谢省公司领导的关心,我们必将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在事业上尽情挥洒!
本次检查,帮助我们公司发现了油库在工作中还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对于我们来说,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工作的失败,这是收获,这是我们的工作走向下一座高峰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