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元元开题报告定稿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学 院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工商学院 财务管理0841班
张元元 081848050 彭 琳
一、写作大纲 1绪论
1.1选题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目的 1.1.2研究意义
1.2理论基础与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理论基础
1.2.2.国内外文献综述 1.3研究内容
2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2.1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现实考证 2.2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成因分析 2.2.1.信息不对称 2.2.2.委托代理成本 2.2.3.融资约束
2.2.4.集中的股权结构
2.2.5.经营者对投资前景过于自信
2.2.6.所有者不恰当的财务考核及激励措施 2.3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因素 2.3.1.自由现金流量 2.3.2.公司治理 2.3.3.股权结构
2.3.4负债融资与股利政策
3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带来的负面效应
3.1产能过剩效应 3.1.1案例 3.1.2探讨 3.2产品积压效应 3.2.1案例 3.2.2探讨 3.3效益降低效应 3.3.1案例 3.3.2探讨 3.4污染问题回潮 3.4.1案例 3.4.2探讨
4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治理对策
4.1加强信息披露,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4.2债务融资 4.3派发现金股利
4.4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
4.5从制度上克服非理性行为导致的过度投资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1]吴海兵.上市公司负债融资与投资决策的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9)[2]计方、刘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治理效应[J].财政研究,2011(3)[3]吴战篪、李晓龙.公司治理、投资者情绪与过度证券投资[J].财经科学,2011(12)[4]赵剑锋.大股东控制下的债务融资对过度投资行为治理效应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30)[5]张菊朋.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会计稳健性需求[J].财会研究,2011(12)[6]李云鹤、李湛.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假说还是过度自信假说?——中国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1(3)[7]曾汉生.我国过度投资的经济风险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3)[8]周旭、王丽娟.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影响因素研究[J].会计之友,2011(22)[9]谢海洋、董黎明.债务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1)[10]刘广、陈建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与其机构投资者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1(24)[11]张红波、王国顺.基于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的控制权配置机制设计[J].当代经济科学,2011(5)[12]徐晓东、张天西.公司治理、自由现金流与非效率投资[J]. 财经研究,2009(10)[13]汪平、孙士霞.自由现金流量、股权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研究[J].当代财经,2009(4)[14]梅丹.国有产权、公司治理与非效率投资[J].证券市场导报,2009(4)[15]李丽君、金玉娜.四方控制权制衡、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行为[J].管理评论,2010(2)[16]龚光明、刘宇.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的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3)[17]严也舟、王祖山.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实证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3)[18]李丽君、马巧梅、高桃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制约因素分析[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0(6)[19]Scott Richardson.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6 [20]Michael C Jensen,William H 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76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自由现金流视角
过度投资这一概念由Jensen(1986)提出,Jensen把过度投资定义为企业将自由现金流投资于负NPV项目的一种非效率的投资行为,他认为经理与股东之间存在的代理成本以及经理的机会主义是促使企业产生过度投资的重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自由现金流量理论。当公司存在大量自由现金流量时,经理为了自身利益,会尽量利用自由现金流量进行投资,甚至不惜投资于净现值为负值的项目中扩大企业规模以便从中获取各种私人利益及在职消费。Vogt(1994)认为经理的机会主义可以用于解释那些规模较大而股利水平不高的企业中存在的过度投资行为。Harford(1999)、Bates(2005)、Richardson(2006)等学者进行实证检验,结果也证实了Jensen提出的观点。
2.信息不对称视角
Myers(1984)、Myers and Majluf(1984)将不对称信息理论引入企业投资行为的分析中,认为当外部投资者和内部经营者之间对企业投资项目的预期现金流收益方面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时,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对企业因实施该投资项目而发行的融资证券的估值会产生偏差,若这一偏差表现为高估就会导致企业投资决策中过度投资的发生。Narayanan(1988)等认为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部分净现值为负的项目可能会被实施,即可能发生过度投资行为,因为企业可以从发行被高估的股票中获利,这可能弥补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所造成的损失。Bebchuk & Stole(1993)指出经理人的短期目标和信息不完全会导致投资行为的非效率,在投资者对投资项目未来的产出未知时,过度投资就会发生。Strobl(2003)的研究忽略了“经理从控制更多资产可以获取私人利益”这一假设,他们认为股东存在过度投资的动机,因为股东可能希望通过过度投资来提高股价的信息性,从而减少代理成本。
3.行为金融视角
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和发展为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为企业过度投资研究做出了补充和完善。行为金融认为人们在行事时容易受诸如情绪、偏见一类的心理因素影响,最终偏离最优化这一目标。Alicke & Klotz(1995)的实验研究发现,高级管理人员的过度自信程度显著高于普通员工。当过度自信的管理层拥有可支配的内部资金时,他们会因为高估其所投资的项目的质量而做出过度投资的决策,而在其得知所投资项目有问题后,由于对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的高估又使得他们坚持继续进行投资Shefrin(2001)、Heaton(2002)等人的研究同样发现,即使没有信息不对称或理性代理成本存在,管理者过分自信的企业也可能产生过度投资问题。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在过度投资存在性的研究上,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均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过度投资,而且与自由现金流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与 Jensen 提出的“自由现金流假说”一致。我国上市公司曾长期处于股权分置状态,造成了“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一股独大”等独有现象,所以我国学者对过度投资影响因素的研究角度与国外学者有所差别,研究的重点放在股权分置时期股权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上,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同股不同权、流通股比例偏低的股权制度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 潘敏、金岩(2003)运用一个包含有信息不对称和股权分置下的股东目标差异等因素在内的企业股权融资投资决策模型,分析了我国上市企业股权融资偏好下过度投资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即使不考虑信息不对称因素,我国上市企业同股不同权、流通股比例偏低的股权制度安排也会导致过度投资。
2.控股股东的性质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 杨华军和胡奕明(2007)对2000~2004年沪深股市的300多家上市公司进行考察,认为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的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更严重。张栋等(2008)使用我国上市公司2000~2005年间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了控股股东性质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存在着更为明显的过度投资倾向。梅丹(2008)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国有股比例越高公司过度投资水平越高,而地方控股公司的过度投资水平又高于中央控股国有公司。
3.股权集中度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 饶育蕾、汪玉英(2006)以2001~2003年非金融性A股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大股东对公司投资的影响,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胡国柳等(2006)的研究却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资本支出水平显著负相关,他们认为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侵占公司资金,限制了资本支出水平。孟琳(2009)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而且当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超过一定水平时,大股东谋取私人利益增加了过度投资。
三、文献摘要
1、题名:上市公司负债融资与投资决策的关系研究
作者:吴海兵 来源:统计与决策 2011年 第9期 债务融资是指公司按约定代价和用途取得且需要按期还本付息的一种融资方式。就其性质而言,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单方面资本使用权的临时让渡。近年来国内学者探讨了负债融资的治理作用,有学者认为整体上负债融资在减少自由现金流量以约束经理的在职消费和过度投资方面存在积极的治理作用;有学者认为负债融资不但没有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反而增加了经理的代理成本;有学者认为由于存在预算软约束,我国上市公司的银行贷款治理效用受到扭曲,杠杆治理作用失效;有学者认为流动负债对公司业绩存在正面影响,而长期负债对公司业绩具有负面影响。本文选择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旨在从负债融资、负债期限结构和来源结构全面地研究负债融资的治理作用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
2、题名: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治理效应
作者:计方、刘星 来源:财政研究 2011年 第3期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非效率投资视角考察了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能够发挥积极股东的监督作用,其持股比率与公司投资过度、投资不足程度显著负相关;相对于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监督与抑制受到限制。本文的研究思 路 是:首先借鉴Richardson(2006)的模型估算出企业预期的正常投资水平,然后将实际的资本投资额度减去正常投资额度的差作为非效率投资程度的度量。为了避免内生性的影响,文中随后建立了机构持股与非效率投资程度的联立方程模型。利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系统估计法)对其估计,以考察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应。
3、题名:公司治理、投资者情绪与过度证券投资
作者:吴战篪、李晓龙 来源:财经科学 2011年 第12期 本文首先基于资金管理理论分析了上市公司证券投资量的影响因素,继而区分了过度证券投资与非过度证券投资,最后从公司治理与投资者情绪的角度探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过度证券投资的成因。论文以新会计准则实施后,2007年至2010年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过度证券投资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参与证券投资,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证券投资,其成因并非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而是由于投资者情绪的高涨。因此仅通过公司治理机制并不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的过度证券投资。
4、题名:大股东控制下的债务融资对过度投资行为治理效应研究
作者:赵剑锋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 第30期 随着大股东原非流通股股份逐渐解禁流通,大股东利益来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那么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大股东是否有动机利用融资结构改善公司投资效率以及大股东与经营管理者之间代理问题,大股东是否能通过债务融资强化对经营者的过度投资和控制权私人收益约束?基于大股东自由现金流框架,本文使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大股东控制样本,检验了债务融资对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约束问题,特别是分析了大股东控制对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债务融资对过度投资行为治理效应不显著,尤其是信贷融资治理约束机制呈显著“软约束”,持股比例较高大股东控制下的债务融资治理约束效应更有效。
5、题名: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会计稳健性需求
作者:张菊朋 来源:财会研究 2011年 第12期 基于会计稳健性的有效契约观,实证检验了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面临过度投资时,上市公司会显著增加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政府控制会显著降低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Watts认为,会计稳健性具有重要的公司治理功能,那么在企业面临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问题时,是否会增加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从而抑制过度投资?我国上市公司往往处于大股东控制状态,大股东乃至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对于这种需求有无影响?论文就这些问题展开研究。
6、题名: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假说还是过度自信假说?——中国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实证研究
作者:李云鹤、李湛
来源:管理工程学报
2011年 第3期 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可以由现金流代理假说解释,也可以由管理者过度自信假说解释,本文以企业的成长性、现金流特征为划分指标对企业进行分组,并以此来区分与检验两种理论假说。研究结果显示,自由现金流代理问题较为严重的低成长—高现金流企业,将会发生企业过度投资。同样,过度自信问题较为严重的高成长—高现金流企业,也将发生企业过度投资。实证研究结果即支持了自由现金流代理假说,也支持了过度自信假说。
7、题名:我国过度投资的经济风险分析
作者:曾汉生
来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 第3期 投资过热一直是我国经济的热门话题和争论的焦点,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似乎已成为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一种偏好。体现为一方面是政府大规模搞基础设施建设,大修铁路、公路、桥梁和大建楼堂馆所;另一方面是开发商大搞房地产开发,伴随的是富人大量囤积房产。虽然过度投资给我国带来了经济增长奇迹,但它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非常不利影响和经济风险,经济风险主要表现在: 投资品过剩和浪费;产业结构性矛盾日益恶化;GDP 的泡沫化;通货膨胀和伤害民生;资源透支消耗及挤压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引发债务和金融危机。
8、题名: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周旭、王丽娟
来源:会计之友 2011年 第22期
文章以 2006-200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企业过度投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中确实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且自由现金流越多的企业,越容易发生过度投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抑制过度投资;国有控股企业比非国有控股企业更容易发生过度投资;经理持股对过度投资有抑制作用;负债不仅没有抑制过度投资,反而使其更严重。我们有必要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进行研究,对影响过度投资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帮助我国上市公司提高投资效率,提升企业价值。
9、题名:债务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作者:谢海洋、董黎明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1年 第1期
代理成本理论认为不同的债务融资结构对投资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代理成本的高低,主要表现在对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约束方面。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分析,识别出过度投资、投资不足和正常投资行为,并深入研究不同债务融资结构对具体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务类型结构中银行借款不能抑制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债务期限结构中长期借款推动过度投资而短期借款抑制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作用较弱,并不支持代理成本理论。
10、题名: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与其机构投资者关系的实证研究
作者:刘广、陈建国
来源:商业时代
2011年 第24期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问题严重,人们普遍认为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是导致投资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目前却少有相应的实证研究。过度投资行为是指将自由现金流投资于负NPV 项目;当企业自由现金流丰富时,过度投资问题更加严重(Jensen,1986)。西方学者通过考察投资现金流相关性找到了企业过度投资的经验证据。那么,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行为,可否找到相应经验证据?是否存在一定的制约机制,可以有效缓解过度投资问题?本文拟就此问题展开研究。本文利用上市公司2009年度数据,研究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以及机构投资者是否能有效制约过度投资行为。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机构投资者能有效制约过度投资行为。
11、题名:基于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的控制权配置机制设计
作者:张红波、王国顺
来源:当代经济科学 2011年 第5期 通过建立一个基本分析框架,研究了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与控制权配置机制设计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设计适当的控制权配置机制能够有效缓解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且控制权的配置存在着某些规律性,并由此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 当市场机制较为完善或股东的监督效力比较强时,或当投资项目的风险较大而使监督经营行为的成本很大时,经理人应配置更大的控制权;当经理人获取隐性收益的能力和可能性较大时,经理人应配置较小的控制权;配置给经理人的最优控制权及其最优分成比例在激励功能上是互补的,为降低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而设计的激励机制就是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文章最后还对缓解我国公司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提出了建议。
12、题名:公司治理、自由现金流与非效率投资
作者:徐晓东、张天西
来源:财经研究
2009年 第10期 我国上市公司一方面因代理问题存在着低效率的过度投资,另一方面又面临融资约束导致的投资不足,使得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文章检验了我国资本市场上自由现金流与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以及代理问题和信息对称问题对两者关系的影响。我们发现,在企业投资过度的情况下,与代理问题的解释一致,自由现金流越多、代理问题越大的企业过度投资的情况越严重;在企业投资不足的情况下,与融资约束的解释一致,外部融资的缺口越大,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严重的企业呈现出更为严重的投资不足。文章的结论对于完善资本市场功能、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企业投资的决策效率具有参考意义。
13、题名:自由现金流量、股权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研究
作者:汪平、孙士霞
来源:当代财经
2009年 第4期 按照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当公司存在大量自由现金流量时,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容易引发过度投资。本文以2005~2007年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我国企业是否存在过度投资以及股权结构能否抑制过度投资。分析表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过度投资更严重,现金流与投资行为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权集中度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制约过度投资,但是举债在我国并不能对过度投资发挥有效的抑制作用。
14、题名:国有产权、公司治理与非效率投资
作者:梅丹
来源:证券市场导报
2009年 第4期 投资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财务决策,投资过度或者不足都有损公司价值实现。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存在着股东与经理层、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两类代理问题,国有股东又具有特殊的产权属性和利益目标,这些都直接影响国有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借助投资过度的识别模型和Logistic回归,基于国有上市公司2004~2006年的证据研究显示,国有上市公司存在因经理层代理问题和政府干预导致的投资过度,也存在因私人收益动机下的隧道挖掘导致的投资不足,中小股东未能有效发挥对国有控股股东的制衡作用。政府部门控制公司比国有法人控制公司,地方控制公司较中央控制公司更可能发生过度投资。
15、题名:四方控制权制衡、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行为
作者:李丽君、金玉娜
来源:管理评论
2010年 第2期 目前关于过度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债务融资对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上,关于公司控制权制衡与过度投资行为关系的研究基本还是空白。本文通过对自由现金流量和过度投资行为的进一步分析,从控制权制衡角度出发,构建以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债权人四方为主的过度投资行为制衡模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制衡、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四方控制权制衡能力的强弱对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16、题名: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的实证分析
作者:龚光明、刘宇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年 第3期 本文从投资自由现金流相关性出发,以2004—2006年沪、深两市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西方普遍存在的投资自由现金流相关性在我国同样存在,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过度投资行为。负债水平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资产负债率越高的企业更容易发生过度投资行为。过度投资行为不仅导致企业资金配置效率低下,而且还可能在宏观经济层面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为此,减少经理可控自由现金流数量,强化银行债务的“硬约束”治理作用,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等将可能成为遏制过度投资的可行选择。
17、题名: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实证研究
作者:严也舟、王祖山 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0年 第3期 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对现金流量表现出敏感性,这种投资-现金流量敏感性不是“融资约束”形成的投资不足导致的,而是过度投资的表现;大股东对公司的资金占用度越严重,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越严重,投资对现金流量的敏感性越强,说明大股东与管理者的合谋掠夺行为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公司投资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公司的价值增长,因此,公司投资决策行为一直是公司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不如人意一直为社会各界所诟病。
18、题名: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制约因素分析
作者:李丽君、马巧梅、高桃丽
来源:管理学家(学术版)
2010年 第6期
目前关于过度投资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债务融资对该行为的影响上,对过度投资行为制约因素的研究仅有少量涉及。本文采用我国上市公司2004-2006年数据,通过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全面分析和成长机会的综合度量,进一步确定过度投资水平,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制约因素。并通过对自由现金流量和过度投资行为的进一步分析,尝试从公司主要控制人(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债权人)方面构建过度投资行为关系模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制约因素的效果。实证结果表明,除流动负债和超过一定持股比例的第一大股东外,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的制约因素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
19、题名: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 作者:Scott Richardson
来源: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06 No.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tent of firm level 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Using an accounting-based framework to measure over-investment and free cash flow, I find evidence that, consistent with agency cost explanations, over-investment is concentrated in firms with the highest levels of free cash flow.Further tests examine whether firms’ governance structures are associated with 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certain governance structures, such as the presence of activist shareholders, appear to mitigate over-investment.20、题名: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作者:Michael C Jensen, William H Meckling 来源: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76 No.10 This paper integrates elements from the theory of agency, the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theory of finance to develop a theory of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of the firm.We define the concept of agency costs, show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separation and control’ issue, investigate the nature of the agency costs generated by the existence of debt and outside equity, demonstrate who bears these costs and why, and investigate the Pareto optimality of their existence.We also provide a new definition of the firm, and show how our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reation and issuance of debt and equity claims is a special case of the supply side of the completeness of markets problem.The directors of such [joint-stock] companies, however, being the managers rather of other people's money than of their own, it cannot well be expected, that they should watch over it with the same anxious vigilance with which the partners in a private copartner frequently watch over their own.Like the stewards of a rich man, they are apt to consider attention to small matters as not for their master's honor, and very easily give themselves a dispensation from having it.Negligence and profusion, therefore, must always prevail, more or les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affairs of such a company.
第二篇:开题报告张小芳
科学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试论鄱阳湖银鱼的营销策划
学 科 部:财经学科部
专业:市场营销
班级:091班
学号:70427090
21姓名:张小芳
指导教师:张志财
填表日期:2012年12月15日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一)选题依据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生存健康的高度重视,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也由传统营销转向绿色营销,绿色营销正逐步成为农产品营销的主流。而目前,鄱阳湖银鱼面临着自然环境的挑战,年产量不断下降,而且银鱼的天然资源因围湖造田、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生境破碎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持续衰退,各种银鱼的天然资源都不同程度地下降,物种分布范围显著缩小,个别物种日渐危机。特别是近年来对银鱼的不合理利用,没有银鱼放种的意思,和现有加工条件的局限,导致银鱼市场危机加剧,鄱阳湖银鱼市场必须分析自身利弊,学习先进的管理和加工经验,进行绿色营销,同时学习先进销售观念,迎头赶上。
(二)选题意义
对于鄱阳湖银鱼营销的策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能为鄱阳湖银鱼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同时有利于提高鄱阳湖银鱼的销售量。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绿色营销理论的基础,银鱼绿色营销是实现银鱼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绿色营销的前提是绿色生产,即在银鱼生产过程中积极预防和控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并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以维持生态平衡和发展,从而实现银鱼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银鱼绿色营销的研究也能为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2.有利于鄱阳湖地区的整个渔业的提升,能为鄱阳湖银鱼提高竞争力提供参考。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已成为当今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主潮流,但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导致我国银鱼市场竞争在国际中处于不利地位。本文分析了鄱阳湖银鱼营销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为提高鄱阳湖银鱼竞争力提出建议。
3.能为推进农产品绿色营销发展进程提供助力。“绿色营销”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企业、消费者还是政府对“绿色营销”的理念,以及各自在其中的所扮演的角色都缺乏明确的认知。本文通过对制约鄱阳湖银鱼绿色营销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为推进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发展进程提供助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外研究农产品营销主要集中在绿色营销概念。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1999)教授首先提出了绿色营销的概念。而在此之前,许多国家都对环境保护与企业营销之间如何达到“双赢”展开了漫长的研究。
1.欧洲:欧洲是工业文明的开创者,同时也是最先感受到环境污染带来的灾难的受害者,为此欧洲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漫长的研究。70年代,英国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绿色组织,不久后绿色运动组织罗马俱乐部在意大利成立,明确宣称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不等于GNP的上升,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一份令世人警醒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这一报告的中心就是:产业革命以来人类经济增长所倡导的“征服自然”的发展模式,其后果是使人与自然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并不断地遭到
自然的报复。1978年,德国开始执行“蓝色天使”计划,第二年就有了80多种绿色产品。1987年在英国出版了《绿色消费者指南》一书,为绿色消费划定了具体范围。
2.美国:美国对绿色营销的研究起步很早,1948年美国学者费尔德·奥斯本就在《被掠夺的星球》一书对森林、草场、野生动物和水资源方面被任意地破坏痛心疾首。另一位著名学者朱利安· 赫青黎则认为保护每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将被看作一种道德义务。大卫·海里恩(Dav1d)等人提出了“关心生态的消费者”的概念,开创绿色消费的理念。而索罗、丹尼森(Denison)、库兹涅茨(Kuznets)、舒尔茨等人通过实证分析证明,绿色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二)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关于绿色营销的研究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后,诸多有关绿色营销的研究和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推动绿色营销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主要作用。
1.在农产品绿色营销理论方面:尹世杰教授的《略论农产品绿色营销》(2001)一书认为绿色营销是当代营销创新的大趋势,并对我国绿色营销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绿色营销与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傅赛凤的《现代企业需要绿色营销》(2002)、刘昌勇的《绿色营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2002)都对绿色营销产生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动力进行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探讨了现代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2.在完善法律法规方面:施海智在《绿色消费及其法制化探析》(2010)一文中指出我国绿色消费的法制化仍然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并提出制定《绿色消费促进法》来推动绿色消费;付新华、郑翔在《完善绿色消费法律制度的设想》(2010)中认为绿色税收法律制度缺乏体系性和科学性,应完善与绿色消费相关的税收制度、完善企业行为制度、完善政府采购法;而刘建钢(2009)则在《绿色消费权与绿色税制的法律定位》为绿色消费权进行了具体定位。
3.在提高绿色意识方面:我国很早就产生了绿色意识萌芽,如孟子有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署不人夸池,鱼鳌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然而,这种意识在我国始终存在于少数人心中。吴国盛在《绿色中国,路在何方》(2005)指出:“中国因为缺乏深层的绿色思想的后援而使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宣传虽然热闹,但不免流于空泛肤浅[1]”。王金红在《绿色意识与21世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006)中也提到“在我国的思想教育中,绿色意识教育长期以来是一片空白[2]。”并提出四点建议:开辟新的道德价值资源;供新的行为规范;创造新的社会风尚;形成新的精神纽带。
4.在发挥政府作用方面:方芳在《绿色营销中的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分析》(2009)中指出,政府是绿色营销的推动者,扮演着宏观调控者的角色,绿色营销的发展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政府必须建立绿色管理组织,完善绿色法规管理,加大管理力度,起到相应的引导作用,推动绿色营销的发展。王成昌、吕永红则在《绿色营销政府规制研究》(2005)中,分析了政府规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从理论、现实和行为逻辑三个方面论述了绿色营销政府规制的必要性。
5.在绿色营销实践方面:2010年,广州市最早开始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试验并建
立了专门的生产基地。1989 年农业部提出了“绿色食品”的概念。1994 年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要求企业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做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有效统一。2002 年农业部提出了“绿色食品”工作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200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原则之一,对我国的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引言
主要中和了所要求的内容,通过分别的排列,进行综合的概述。
第二部分我国银鱼的发展状况
主要是概述了现在我国银鱼的发展状况及鄱阳湖银鱼的发展方向。
第三部分鄱阳湖银鱼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概述了现今鄱阳湖银鱼生产及运输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进行跟进。
第四部分鄱阳湖银鱼应对策略
主要是针对鄱阳湖的银鱼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进行品牌的营销
第五部分结论
综合分析阐述主要观点,鄱阳湖银鱼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及极大的资源整合力度,都需要进行规划。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是通过运用WOT分析法,了解了鄱阳湖银鱼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了关于鄱阳湖银鱼的营销战略,包括了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广告策略和销售渠道的分析,并做了策划书相关费用的预算。相信它一定可以取得相应的成效。
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研究鄱阳湖银鱼营销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寻找更加有效的资源整合方法,为本地区企业解决银鱼营销和品牌推广等问题,进而促进企业市场的提升,本地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鄱阳湖银鱼的价值提升。
本课题预实现如下功能:
鄱阳湖银鱼的长期营销策划包括江西省本地的策划方案,长沙及其他地区的策划方案。鄱阳湖地区银鱼品牌的统一整合包括运用统一的鄱阳湖银鱼品牌,品牌的推广,价格的合理变动,销售量的提升,品牌的影响。与其他银鱼的竞争力强化和三大类银鱼品牌一争高下,良好的销售渠道,核心的竞争力。
主要特色: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鄱阳湖银鱼的长期营销策划,包括江西省本地的策划方案,长沙及其他地区的策划方案。鄱阳湖地区银鱼品牌的统一整合,包括运用统一的鄱阳湖银鱼品牌,品牌的推广,价格的合理变动,销售量的提升,品牌的影响。与其他银鱼的竞争力强化,和3大类银鱼品
牌一争高下,良好的销售渠道,核心的竞争力。
工作进度:
2012年12月15日-2012年12月31日,开题和构思论文写作大纲。
2013年01月02日-2013年01月31日,完成论文编写的前期工作。
2013年02月01日-2013年03月15日,完成论文初稿。
2013年03月16日-2013年04月15日,撰写、提交、修改论文二稿。
2013年04月16日-2013年05月10日,撰写、提交、修改论文三稿。
2013年05月10日-2013年05月25日,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工作。
六、参考文献:
[1]吴国盛.绿色中国,路在何方[J].学问中国.江西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P338
[2]王金红.绿色意识与21世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J].科学社会主义.2010.7
[3]杨文博.农产品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J].管理科学.P130.2011.8
[4]张冰新,甘瑁琴.浅析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1年32期
[5]张太海.我国农产品实施绿色营销的环境与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0年10期
[6]卓建国.农产品营销现状与对策分析[J].乡镇经济.20012年12期
[7]崔丽辉.农产品营销中的原产地效应分析[J].中国商贸.2010年20期
[8]齐延艳,肖峋,朱莉雅.中国农产品国际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1年13期
[9]魏钊.农产品绿色营销之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年25期
[10]骆涛林,保月萍,云南省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2期
[11]周欣聪.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状况[J].科技经济市场.2012年11期
[12]吕永红,王成昌.绿色营销政府规制研究(Ⅱ)[J]《科技管理研究》 2010年9期
[13]孟晓辉.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探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2010年01期
[14]邓德胜,杨丽华.湖南省农产品的绿色营销策略探讨[J].生产力研究.2012年07期
[15]盛鹏.从WTO的例外条款看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问题删除[N].中国海2013
第三篇:开题报告张荣海2013
泗洪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活动课学习的研究》开题报告
江苏省泗洪县临淮小学张荣海
由我个人课题申报的《小学数学活动课学习的研究》课题,经泗洪县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被立项为泗洪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现由我作开题报告,提出课题的研究方案,正式开展研究工作。在此,请各位专家和领导进行评议和指导。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界说
数学活动课是数学课程的一部分,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主体性和活动性。数学活动课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兴趣和爱好,扩大视野,拓宽知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为目标,促进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统一协调的发展。这些都是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不易办到或不可能办到的。数学活动课不同于班、队活动以及晨会、兴趣小组等一般的活动课,它带有浓厚的数学学科味道,与数学学科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2、“探究性学习”的界说
探究性学习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教授施瓦布倡导提出的。探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传统的数学课程不大注意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的联系,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于答卷,弱于动手;强于考试,弱于创造的局面。《数学课程
标准》讲到“实践与综合应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符合活动课程的某些特征。目前,在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讲授——记忆——练习——再现”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数学课程标准》中设置该课程的初衷,也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以上现状,我们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引进一种以“主体性、主动性、开放性、合作性、体验性、综合性”为主要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目的是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科知识相互割裂、师生地位相互颠倒、学习方式过于单
一、学生思维相对禁锢的局面;为学生提供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和实践的机会。因此本课程的研究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通过在数学活动课探究性学习与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的相关性研究,探索两者的因果关系,从而形成教学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实践能力为主,以及认知和行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协调的发展。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的思路:
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研究构想如下:
探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课题——策划方案——探究问题或课题——得出结论与讨论——撰写探究报告与交流。研究的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假说法、归纳解释法、分析综合法等。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运用探究性学习的哲学基础
1、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提示了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律: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经过由实践到
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应加强“实践性和体验性”,而探究性学习具有的特点恰好符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需求。
2、现代哲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
现代哲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主体——客体”的理论,是开设数学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思想基础。作为科学的认识活动,有其科学的操作程序: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搜集资料或展开探索——成果交流和汇总——总结评价,探究性学习强化了学生的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教学思想。
二、小学教学实践活动课运用探究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列昂节夫的“活动学说”和罗杰斯的“人本心理学”,以及加里培林、赞科夫、达维多夫等人的教育心理思想,为开设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三、实验设计的创新
(1)、实验假设: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中,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实验处理:
(1)实验组: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活动内容根据临时确定。
(2)控制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内容根据教材而定。
(3)取样:从中心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中,每年级先分别确定一个班,通过摸底测试,然后分成两个小班,确定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4)实验因子:“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5)因变量:学生的实践能力。
(6)因变量测定:书面测定和口头测定、操作测定相结合;个别测定和集体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检测内容包括创造性解决问题方面,学习策略和探究方法运用方面以及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生活问题方面。
(7)实验条件控制:
①同一年级段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同一教师教。
②对照班和实验班同一时期检测的内容相同。
③一学年的课堂教学时间(课外探索时间除外),对照班和实验班均为30课时。
④分组抽样检测。
(六)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1篇(2013.05)、案例研究(2013.09)、论文3篇(2013.10)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科研力量水平:课题主持人曾参加过参与国家级课题《小学数学创新智能教学研究》、省级课题《小学科学智慧型教学策略的研究》、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研究》、市级课题校本课程《洪泽湖文化的研究》,目前课题已结题,课题的科研成果丰富,有多篇文章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课题负责人精力充沛,学历达到大学本科,目前是学校中的骨干力量。为了顺利完成本课题,学校将单独安排一定的时间给课题研究活动,并提供一定的场所和经费支持。目前学校有现成的图书室、资料室和网络教室各一个,为实验教师提供优质服务。
课题研究经费
第一阶段(2012.12-2013.01):500元。(用于资料的搜集、购买、打印等。)
第二阶段(2013.02-2013.08):课题研究阶段:1200元。(主要用于课题组成员培训以及相关实验经费开支等。)
第三阶段(2013.09-2013.10):500元。(主要用于课题研究的统计、分析、整理,以及推广、运用等。)
第四篇:张振民开题报告
兰 州 商 学 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开 题 报 告
论文(设计)题目: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学院、系: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年级、班:2006级公共事业管理学生姓名:张振民指导教师:田玉忠
年日
第五篇:开题报告-张孟平
开 题 报 告
题目:办公局域网规划与设计
学生姓名: 张孟平学号: 12700287 2014 年 2月 28日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伴随着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不断推陈出新,各种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局域网的组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单位还是家庭,当拥有多台计算机时就可以将它们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实现组员共享和集中管理。随着经济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各个角落。
办公网的建设是利用各种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采用统一的网络协议(TCP/IP),建设一个可实现各种综合网络应用的高速计算机网络系统,将各部门、各车间、各班组通过网络连接起来,与Internet相连。办公网必须具备办公、管理和通讯三大功能。
建立办公网,企业能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网络,采用先进的管理软件,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首先,利用计算机存储量大、处理快速的特点,在减轻企业管理者工作量的同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加准确、丰富的信息。其次,因为企业办公、信息交流和通讯方面有了合适的管理平台,从而使企业逐步跨入电子化、无纸化办公阶段。办公网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管理、生产效率的提高,还能使广大职工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学习,进而提高职工技术水平。
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中小型企业的建设是企业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网络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不仅为企业现代化、综合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基本操作平台,而且能提供多种应用服务,使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送给各个系统。而中小型企业工程建设中主要应用了网络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局域网技术来建设与管理的,因此本调研报告将主要以中小型局域网络建设过程可能用到的各种技术及实施方案为设计方向,为中小型企业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调研的重点问题
办公网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逻辑设计、物理网络设计、综合布线技术、网络系统测试、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管理技术等。逻辑设计主要包括网络总体设计,即分析现有网络体系结构,确定网络逻辑和物理结构;分层设计,即核心层、汇集层、接入层设计,以及Internet接入方案设计;网络IP地址规划和设计等。物理网络设计主要任务有: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和网络机房系统。综合布线是具体实施系统集成过程中的物理设计方案。主要完成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的布线工作。网络系统测试主要是测试系统的连通性、可用性。网络安全主要是确定网络上的资源,并分析它们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安装、配置、管理各种安全产品。网络管理主要是保证网络联系畅通和各设备正常运行,系统优化的使用性能,保证网络中重要数据的安全等。
三、研究方案及具备的条件
1、研究方案
(1)对办公网进行需求分析。(2)确定技术设计的原则要求。
(3)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和功能,根据应用需求建设目标,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4)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系统建设的目标,包括网络设施、站点设置、开发应用和管理等的目标。
(5)规划办公网建设的实施步骤。
(6)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实施结构化综合布线。(7)办公网安全规划。
2、已有研究使用硬件条件、软件条件及其他已有条件。(1)、对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有一定了解。(2)、掌握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的配置。(3)、对各种服务器有一定了解。(4)、对各种网络协议有一定了解。
四、进度计划
2014年3月15日—2014年4月5日,进行调研和收集资料,查阅书籍文献。2014年4月6日----2014年4月15日,形成提纲,撰写初稿。2014年4月15日----2014年4月25日,报告修改、定稿、打印。
五、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