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文明引领发展 以文化彰显特色——无锡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创全国文明单位小结
以文明引领发展 以文化彰显特色
无锡市交通运输管理处
无锡市交通运输管理处成立于1983年5月,是无锡市交通运输局下属全民事业单位。现有职工126名,党员64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108名,占职工总数的85.7%。近几年来,运管处坚持把创建活动与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紧密结合,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获得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全省交通行业文明单位、无锡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夯实基础,探索文明发展之路。紧扣行业发展规律,夯实文明创建基础,探索文明发展方向是无锡市运管处抓好创建工作的重心所在。一是文明发展以紧扣行业为基。运管处党委领导班子坚持“一把手抓创建”,分别制定了无锡各市(县)、区运管处基层文明创建调研制度;市处各科室基层文明创建调研工作方案;基层文明创建调研成果反馈制度。三年来,领导班子深入基层调研30次,解决制约行业发展和老百姓关心的问题45个,制定并落实便民服务措施20项,提升了行业文明创建成效。二是文明发展以丰富内涵为本。通过各种活动来丰富创建内涵。以开展“争创文明示范服务车”、“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为载体,处积极从文化、执法素质、党政教育等方面开展各项活动,如“我为运管献一策”、“我看运管20周年”、“我身边的廉政典型”、“我与公交同步、与奥运同行”、“迎奥运羽毛球比赛”、“包粽子比赛”、“职工摄影竞赛”、“执法大练兵”、“学雷锋 树新风”志愿者服务、廉政文化月等活动,切实丰富
了创建内涵。三是文明发展以典型培育为纲。始终坚持在文明创建发展过程中,以树立典型带动整个行业队伍建设。在创建工作中注重培育典型、发掘典型,全行业涌现出树典型、学先进的热潮。无锡市志愿者爱心车队,成为江苏省第一批优质服务品牌;全国劳模秦向峰的“快乐工作法”成为行业服务的标准;英雄市民顾建明的“顾建明工作室”也成为出租汽车行业的一面旗帜。
二、与时俱进,凸显创建主题特色。“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是运管处文明创建的宗旨,在努力拓展文明创建工作深度和广度的同时,深入发掘文明创建的特色。一是文明创建与作风效能建设相结合。不断创新服务便民措施。建立执法公示制,对社会实行了运政管理服务承诺,做到服务“一站式”、投诉处理率和申告回复率“两个100%”。实施首问负责制、处长接待日等制度,做到服务便民,执法文明。二是文明创建与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相结合。倡导行业诚信服务是我处构建行业文明的主旋律。先后在客运出租车、汽车维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行业实行了信誉排行榜制度。驾校教练员“黑名单”制度,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投诉监督方式,三年来清退违规教练员61名。三是文明创建与志愿服务和谐建设相结合。在全行业创建多个志愿者服务团体。每年组织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爱心车队服务高考”、党员志愿者车站服务等活动都取得了良好反响。
三、抓住根本,强化行业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最高境界,是文明行业创建的根本所在,三年来我处十分重视行业文化建设。一是强化行业监管文化。通过行业监管
抓手,强化创建力度,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在出租车行业建立驾驶员信誉考核制度,提升服务水平;在货运企业,严把市场准入,加强监管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在驾驶员培训行业,规范监督管理,加强驾校经营行为和培训质量的监管力度。二是打造行业服务文化。通过“积极倡导,正确引导”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服务文化。开展出租汽车车星级评定,争创客运企业“星级文明优质服务车”、“文明乘车示范点”,提升客运的文明形象。货运企业、货运交易市场积极开展创建“文明企业”、“文明货运市场”活动。24小时服务的96520汽车维修救援网络自开通以来已受理救援服务28400余起,成功救援25200余起。三是构筑行业诚信文化。在行业的文明创建过程中,不断构筑行业诚信体系。爱心车队、顾建明班组、青年文明号、文明货运市场、文明汽修厂、文明检测站等一个个诚信品牌不断涌现,共同构造了行业文明的诚信品牌。
第二篇:幼儿园文化建设与特色发展——以文化引领园所特色发展
幼儿园文化建设与特色发展
——以文化引领园所特色发展
办好一所幼儿园首先要对幼儿园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幼儿园是什么地方?幼儿园是幼儿的生活场所。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决定着他们童年生活的质量,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我们办幼儿园就是在创造幼儿的生活,创造幼儿的童年和未来的发展。因此,办幼儿园首先要解决两个根本问题,一是“我们要办什么样的幼儿园”;二是“我们怎样来办幼儿园”。第一个问题关系办园的方向,反映办园者的教育价值观;第二个问题关系办园的方法,反映办园者管理理念和专业能力。可见,办园思想不仅仅是管理思想,更重要的是要为幼儿营造一种怎样的生活和教育。我们在办园的实践当中,一定要努力去解决这个问题。
一、幼儿园文化建设。
办什么样的幼儿园和园所的有效管理直接相关,为幼儿营造怎么样的生活和教育更加和园所的有效管理直接相关。一个好的园长就是一所好的幼儿园,每一个园长在办园过程中的风格与特质都是不同的。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客观准确的认识她人和周围环境,并且才能确立适宜的管理思路与目标,才能契而不舍得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对一个个棘手问题的解决,使我日益坚定了信念:要想办好一所幼儿园,“爱和发展”是关键要素,要坚持“以爱促发展”,坚信环境育人,文化育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良好的园风塑造人!也就是说,要在管理的最高层次——文化管理方面下功夫,以文化来凝聚人心,以凝聚人心来提高效率,将有效管理的基本要素融入到幼儿园文化之中,以幼儿园共同的价值观来引领全体干部向着有效管理的目标去努力,引领全体教职工向着有效工作、快乐工作的目标去努力。
针对幼儿园发展的特点及现状,致力于延续幼儿园传统,建设棉幼特有的“以爱促发展”的幼儿园文化。以文化为核心,挖掘幼儿园特色,创建幼儿园品牌。在前期大量的学习、分析与思考中,我把棉幼的文化诠释为管理文化、教师文化、教研文化和课程文化四个方面,拎出了办一所幼儿园最重要的四种元素,也是管理最需要重视的四种元素,确立了管理的一条主线,即,以幼儿园文化建设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园所的发展,实现有效管理、快乐工作的目标。如何使幼儿园文化渗透在每一个人心中,真正形成“以爱促发展”文化的育人环境?每一个文化如何落实?下面谈一下我的实践体会。
(一)管理文化:确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
作为一名园长,我认为管理更多意味着责任,要确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落实到行动,真心诚意为幼儿、家长和教师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
1.服务于人:做到真诚做人、真诚为人
管理是关于人的工作,“人”是服务的首要对象,园长要全心全意为幼儿、家长和教师服务。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为教师创设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成就她们的价值。我认为,其中关键在于两点:第一,是真诚做人,第二,是真诚为人。要诚恳表达想法,踏实做好工作,站在幼儿、家长和教师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
(1)真诚为幼儿和家长服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管理首先要为幼儿和家长服务,使幼儿和家长如沐春风,心灵相通;要开放心态,与社会共商共享教育。
为幼儿和家长服务是我们学前教育的一大特点和根本宗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服务的内容。在二十世纪初期,幼儿我面临着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民办园的兴起,必须打破公办园“等靠要”“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传统观念,提出:转变观念,主动服务。首先,确立在改革中需要明确一个理念,即,明确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第二,转变两个关系,A.要转变“师幼”关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以温馨良好的师幼关系吸引家长;B.转变“家园”关系,从满足家长的合理化需要做起,为家长服务好。第三,提出了三项精细服务,A.允许家长随时接送幼儿;B.拓宽了与家长联系的八种方式,供家长依据方便自由选择;C.运用信息化手段与家长建立沟通与联系,使交流更为便捷与通畅。在全园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幼儿园用优质服务赢得家长的信赖。
为了实现开放办园的目标,我们开设了“宝宝视频在线点播系统”,家长可以随时上网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游戏情况,给家长以教育的知为情权,建立畅通的家园共育渠道。最初,有些教师对这种做法不太理解,通过分析教育发展的长远与未来,网上在线即是家长的需求,也是高品质幼儿园建设的需要。针对这个问题,我用研究的态度开展了教师与家长的调研工作,与干部教师一起讨论,和教师们坦诚交流,引导她们辩证而全面思考问题,挖掘开放给幼儿园及教师带来优势和便利。最终我与教师们达成共识:“教师爱孩子已成为棉幼人的名片和口碑,要使好的教育成为常态,为什么不把这种在线开放,看作是我们对教育质量的不懈追求呢?”同时,这种开放也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更有助于和家长沟通,实现家园共育。就这样,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和看法来影响教师们,激发他们对于事业的使命感和价值感。我们棉幼人的爱要无私的、无隐藏地奉献给幼儿和家长,以实际行动来展示我们最真诚的服务。时至今日,我们的“宝宝视频在线点播系统”已经坚持了10年,天天如此,教师们对这种开放和展示已经坦然接受,并且视之为棉幼优质教育质量的展示平台、家园共育的桥梁。常态化的开放使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越来越高,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态势。几年来我们为社会提供了公办园的教育质量优势,民办园的全方位服务的特色,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幼儿园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们开放心态,树立大教育观,与社区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送教下社区,建立“棉幼流动亲子园”,对居民进行家访,定期发放学前教育宣传材料。年轻教师志愿者把教育送到农民工集中的“四环市场游戏小组”,把图书玩具送到“菜娃”手中,让社区里没入园的儿童享受到棉幼人的爱。我们与远郊区县、外省市近十所幼儿园建立手拉手关系,传播棉幼人的品行以及教育理念和方法。与社会实现教育共商、共享、共发展。(2)真诚为教师服务,帮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
教师是幼儿园发展的中坚力量,管理还要为教师服务。在我看来,就是要特别清楚“园长”一词所蕴含的意义,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要考虑到干部和教师发展的真实需求,做到“成就他人、幸福自己”!
为了提高幼儿园的品质,保证幼儿园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先后引进北师大博士生、研究生,进入幼儿园从事最基础的保教工作。如何使用好她们,使她们安心幼儿园工作?对于这样的人才,我主动创造条件让她留下,要让幼儿园的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最宝贵的财富。首先给他更为宽松的工作环境;第二,精心设计适合她的工作岗位,提出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第三,充分发挥她们自身的优势与特长,搭建平台,成就其自身价值;最后,确立期望与目标,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她的工作。在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建设上,最终她不负众望使我园社会性园本课程建设课题,立项成为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的校本研究专项课题。我们彼此都付出了真诚,也都获得了成长和发展。最后她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层干部,承担教科室主任兼园长助理的工作,在园所文化建设、课程建设、教科研工作、教师培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干部要发展,教师同样也要发展。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教师,给他们点拨,帮他们设计,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我园年轻的孟老师刚刚参加工作时,爱孩子,用心工作,是个好苗子。但她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遇到了一些困难。我跟她谈心,讲述我年轻时当教师的故事,和她分享人际交往的方法,鼓励她在专业发展上高标准高要求。恰逢北京市教育教学技能技巧大赛举行,我鼓励她报名参加,锻炼自己,给她搭建成长的平台。孟老师取得了综合全能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也大大增强了孟老师的自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转变了人际关系,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并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区级骨干教师。胡老师是一名有经验的老教师,在传承棉幼爱的传统、进行爱的教育方面非常有自己的特色。我和胡老师多次恳谈,和她一起设计个人发展规划,帮助她分析自己的特点,使她认识到当教师更能展现自身的优势。胡老师兢兢业业工作,爱孩子爱事业成为北京市的名师之一,西城区第一届霍懋征奖幼教领域的唯一获得者。无论是干部还是教师,我都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给她们找到适合其发展的岗位,并使其获得成功与得发展。
“真诚做人、真诚为人”还要考虑到教职工实实在在的生活。园长无论多忙都要关心每一名教职工的生活,当他们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们有喜悦时,送上最真诚的祝福;当他们迷惘困惑时,为他们点出前进之路„„争取让幼儿园里的每一名干部、教师和职工都能够体验到真诚之美、真诚之善,在工作当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2.优质服务:服务要民主和有效
管理还应当提供优质的服务,服务要民主和有效。这就意味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遇事要多协商,做到尊重、平等和信任。做到“关注人、发展人、成就人”,使之乐于接受管理,建立主人翁意识。一方面,服务的民主和有效要以制度为基础,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实践中非常重视幼儿园的各项制度建设和落实,并使这些制度不流于形式,切实成为收集职工意见、提高工作质量的保障。另一方面,我关注每一个教职工的发展,尊重他们的真实需要,帮助每一名教职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随着学期教育事业的不断扩大与发展,十年间幼儿园经历了多次的调整与合并,园所合并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人员的交接、教育的融合、心态的调整、园风的建设„„对管理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教师的素质、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这个问题怎么处理?如果漠视这种差距,是对幼儿的不公平,势必会影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我认为,既然已经合园,那么所有教师都应当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应当帮助教师们正确评价自己,发现自身真实需求,引导他们自己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第一,进行了聘任制度的彻底改革,实行聘任合同制,建立了竞争上岗机制,打破身份界限,使不同岗位之间可以流动。第二,建立评价机制,我组织教师们学习教师考核评价标准,了解不同岗位入职要求,引入教师自我评价机制,以评价结果作为岗位聘任和工作调整的依据。第三,注重评价过程,在评聘过程中,把评价标准当作职工日常工作的基本要求,使目标贴近常态,并引导职工朝着常态化工作去努力。整个评聘过程,做到公开透明,充分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主动性,使每一名教职工都能更加客观的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每一名教职工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原本不同的园所实现了充分的融合,“努力、能力和成绩”成为衡量优秀员工的标准,充分地实现了服务的民主和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3.共同服务:让“服务”成为管理团队的愿景
管理仅凭园长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调动团队的力量。因此,如何让干部认同服务的理念,形成共同愿景?幼儿园一园三址,内设机构较多,每个部门干部都想把本部门工作做好。但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忘记从别人的角度或大局考虑问题,更多只站在自己部门的立场上去考虑和解决问题,难免相互发生矛盾。这种现象的发生站在局部看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站在全局的角度看,却不能兼顾各方利益。常常出现部门工作干得越多越出色,相互合作的问题就越明显。我认为,这种现象违背了“服务”的理念,影响了管理团队的团结和共同愿景的达成。于是,我采取了以下处理方法:
(1)开放心态,承认和接纳差异。
不同部门,工作性质不同,差异肯定存在。我认为,应当保持开放的心态,欣然承认和接纳这种差异,理解他们都在尽职尽责的态度和行为。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给予每一名干部,使每名干部都能够独当一面,不怕因为犯错误而束缚了手脚。鼓励干部做出自己的特色与高质量。
(2)澄清认识,牢固树立“一切从孩子利益出发”的思想。作为园长,要帮助管理团队澄清认识。我深入各部门了解情况,与干部个别交流,召开园务会和民主生活会进行讨论,让他们知道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无论如何开展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一切从孩子利益出发,以孩子利益优先”的思想。如果你的工作违背了这一点,即便你的工作再出色,那么也是失职。有了这个统一的思想,各部门主任在开展工作时既完成了本部门工作也能兼顾整体,全体干部逐渐形成了“服务”的共同愿景,相互之间沟通融合,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3)掌握方法,提升服务能力。
有了服务的能力才能使服务落到实处。我现身说法,首先为干部们提供服务,通过批阅管理笔记、与干部定期谈话等给他们指出方向,和他们分享我的管理故事和经验。鼓励干部站在服务的角度判断问题,深入实际,切实帮助教师解决问题,不断评价自己的工作是否满足了教师的需要。
(4)民主监督,科学规范干部。
共同愿景的建立离不开群众的监督。我重视干部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通过民主监督制度、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民主评议干部,促使干部自省、自警、自励,严格要求自己,不把干部的身份看作是一种权力,而更多是一种责任。
可以说,我们幼儿园的干部队伍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他们朝气蓬勃,干劲十足,正在团结一致践行服务的管理理念,向着共同的愿景努力。我也感觉自己非常幸运,能有这样一个团队去支持我、帮助我。
(二)教师文化:建设一支“爱业奉献、勤奋进取、严谨求实、诚恳相待”的教师团队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直接与幼儿接触的成人,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幼儿园课程的质量,关系到我们能够为幼儿营造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1.尊重传统、承中求新,进一步丰富园训内涵
棉幼是一个有近50年建园历史的老园,也是北京市名园,以“爱的教育”特色闻名。这样一个高起点的幼儿园,如何发展?尽管已经担任过几所幼儿园的园长,也有一些管理经验,我还是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怎么办好这所幼儿园呢?是用外部的东西替代原有的东西(拿来主义),还是另有高招呢?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一所幼儿园的文化与传统不应该因为园长的变化而终结。我坚信“承中求新”,越是传统的东西,因其有了丰富的积淀和深刻的思考,在新的背景下更加能够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作为。我深知要想使幼儿园进一步发展,必须拓展爱的领域,感受爱的氛围,实践爱的体验,传承爱的文化。
(1)回顾、学习,理解园训内涵
棉幼多年来一直围绕“爱勤严诚”的园训办园,幼儿园有好的园风与传统,教师努力工作,不断进取。爱的教育思想已经深深印刻在了棉幼每一名教职工的心里,并传承至今。我首先从自身做起,要想改变别人先要改变自己,我带头认真学习和感受棉幼的园训,从教师们点点滴滴的做法当中汲取经验,在与老园长、老教师们的交流之中去理解园训所蕴含的意义。在我的带动下,干部和教师们也一起学习理解园训,交流感受和想法,用行动去践行园训的思想,通过丰富的活动加深园训内涵理解以及实践体验,从而实现了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良好效果。(2)继承、发展,丰富园训内涵
随着学习和理解的逐渐深入,在新的形势下,园训内涵要有新的创新和发展。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将“爱勤严诚”四字园训进一步发展成为“爱业奉献、勤奋进取、严谨求实、诚恳相待”十六字,这样实施起来更加深入浅出便于内化与理解。
棉幼园训源自于传统,传承于教职工,作用于教职工,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教职工行为规范,是幼儿园优良园风的直接体现。因此,它应当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开展了“传承爱的文化、促社会性发展”的大讨论,将十六字园训又进一步细化,成为幼儿园的教职工行为规范。
为了使这样的文化内涵渗透着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发动全园的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从教师行为规范入手,通过开展三好活动,确立了“我心中的好老师、我心中的好家长、我心中的好儿童”的行为规范准则,其中融入了幼儿园的文化特色和办园目标,确立了棉幼人的发展方向。
2.分析实际、提高要求,设定适宜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教师是直接为幼儿和家长服务的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才能保证教育的高质量,才能将爱的品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管理中我一定要重视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制定出适合我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
针对我们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做“研究型教师”的目标,具体表现为“注重学习、善于沟通、喜欢思考、积极调整、富有创新”。我们注重教师的学习,通过多读书,提供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素养。做到:第一,要善于沟通,掌握与幼儿、家长、同事之间有效沟通的方法;第二,要喜欢思考,有疑问就发问,不要害怕问问题,即便是别人都没问过的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第三,要积极调整,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实践,改善自身的教育行为;第四,要富有创新,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和教学定势,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给教师提出了专业发展的目标后,还根据每个干部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她们一起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我们把园学期计划与个人计划有机结合,有重点对教师进行分层培养,从而达成目标的实现,目前幼儿园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3名。有效地制度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春风化雨、理性设计,让爱的教育绵延不断
如何将园所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转化为具体行为呢?一方面,注重爱的氛围的营造,让生活和工作在棉幼的教师们能够感受到爱,体验到爱,在他们心里播下爱的种子,并且使这颗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另一方面,则要理性设计,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师培训。
(1)师德为先,培育教师心中爱的种子。作为园长,我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园所环境,使她们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我们一起去走访老教师,听老教师讲述棉幼人爱的故事,从中受到感动和鼓舞。开展师德演讲,请工作在不同岗位的教师分享自己生活和工作当中的感动,激发教师感恩之心,发现教师身边细小的爱。我们组织团员教师去慰问敬老院的老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表达爱,感受着付出的快乐和价值„„教师们感悟着、成长着、行动着。
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用行动诠释着自己对爱的理解。王老师在一次美工活动中,她为了让只托班幼儿能够自己动手粘贴,先后更换了三种粘贴材料,从固体胶棒到小棉签蘸胶水,再到小棉签蘸浆糊,终于找到了更加适合托班幼儿的粘贴工具,使这些小孩子体验到了自己粘贴的成功感和乐趣。任老师面对班级的特殊儿童,每天坚持抱着孩子上下楼,户外活动室为其设计专门的训练计划,给孩子提供爱与被爱的环境,支持和鼓励幼儿独立完成任务。
这就是我们在平凡岗位上工作的教师,我真的为他们感动,也为他们骄傲,爱的种子正在播撒,爱的果实正在收获„„
(2)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分层培养方案。我们通过研究,将教师分成了青年教师、成熟期教师和骨干教师三个层次,制定分层培养计划和培训制度,促进不同教师专业素养的持续提升。
在干部教师的培养上根据干部与教师发展需求,规定各层级干部每周固定的下班时间(园长4小时、副园长8小时、教学主任16小时),推出“四课”研究制度,即年级组常态课、领域组研究科、课题组创新课以及骨干教师示范课,用制度规范下来横纵结合,涵盖了幼儿园质量管理各方面,从质量管理上给予了最充分的保障。(3)探索多元化的教师专业培养途径。我们善用人才资源,开展“园本培训”,突破过去专家培训、领导培训的思路,发挥园内骨干教师、有特长教师的作用,为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我们也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和途径,使培训更加多样化。
我坚信,不同幼儿园,有不同的传统和风格。管理一所幼儿园,一定要深入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和特色,推陈出新,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品位。我想这也是“爱”的应有之义,也是幼儿园持续发展的基石。
(三)教研文化:明确“乐研究、善合作、重支持、求实效”的教研价值观
良好的教研氛围和有效的教研活动能够持续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能够持续提升幼儿生活和学习的质量!我们注重以教科研引领幼儿园发展,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1.反思存在问题,重建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研价值观。“十五”期间,在我的带领下,棉幼作为北京市唯一的首批《纲要》试点园参与了教育部的重点研究项目“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行动计划”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棉幼每一个人从思想观念到行为上都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在上级教研室的指导下,棉幼人在研究中开始重新审视园本教研,反思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彻底反思了过去存在的“管理者就是评价者;教研是教研,日常是日常;关注教师的‘教’,忽略幼儿的‘学’;重‘个体研究’轻‘合作研究’”等根深蒂固的老问题、老思想,下决心重新构建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研价值观。
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教研过程必须重新确立管理者和老师在研究中的角色定位,重新建构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方式。由此引发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使研究变成老师自身的需要。”“如何将研究的主动权还给教师,支持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怎样的研究方式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形成平等、民主、开放的研究氛围?”“如何通过合作研究支持和促进教师的自主研究”等问题。为了解决问题,五年间我们经历了“从领着教师研究到教师根据自身需要开展研究”、“从与日常工作相脱离的研究到针对实践中的问题在实践中研究”、“从教师自发的研究到管理者给予一定支持的研究”、“从缺少理论指导的实践研究到用理论来不断反思实践的研究”的转变过程。
教研过程中,我们随时关注教研实效,管理者采取以下方法:第一,通过参与教研活动,观察教研现场;第二,通过向教师提出问题与教师交流,了解教师对问题的理解;第三,通过到教室感受教育学活动,看幼儿发展情况和教学质量。研究不分时间与地点,提高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教研的质量,真正做到促进教师发展。
《纲要》带给我们以人为本的理念,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教研的含义,管理者的角色必须由领导者、命令者转变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只有管理者接纳、尊重每名教师,与她们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师才可能由过去的被动执行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才能真正落实《纲要》和《指南》的精神,形成科学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2.关注教师需求,重建教研中的人际关系和支持方式。已经确立了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研价值观,将关注教师需求纳入到视野之中,那么,理想的教研氛围应当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认为必须从教研中的人际关系和支持方式入手进行转变,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我们是这样尝试的,(1)教研过程应当时时洋溢着快乐研究的精神氛围。改变教师对研究的畏难心理,将研究过程和日常教学实践、与教师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把问题变小,研究教师日常遇到的问题。研究后教师们认识到:想办法解决我班孩子不爱喝水的问题就是研究;想办法使孩子们喜欢玩活动区的各种材料就是研究;想办法让孩子感受和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愿意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就是研究„„原来我们每天做的事情实际上就是在研究。研究不再是枯燥无趣、离教师很遥远的事情,教研过程也变成了教师们交流经验、积极解决问题的过程,乐于探索、乐于研究的精神氛围逐渐形成。
(2)教研过程应当使教师之间学会合作,并且善于合作。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集体的力量却是无穷大的。教师个体在研究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有些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的,有很多却是自己个人难以解决的。为此,我们倡导“合作”成为教研过程的基本方法。一方面,我们鼓励保教主任引领下的班级教研和年级教研,支持教师在本班内、本年级之间开展各种不同方式的日常教研,互相支持、帮助,力求短时间、高效率的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使得日常教研能够保持高效。另一方面,从课题研究工作的角度出发,我们还建立了“课题合作研究制度”,成立了正式的学习共同体,基于教师的兴趣和难以立即解决的问题开展比较正式的合作研究。
(3)教研过程应当注重对教师的切实帮助和支持。我们注重使教研过程能够处处体现支持和实现支持。一方面,我们注重日常教研,注重主任日常转班,充分了解教师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当中的困惑和问题,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如果能解决的就予以及时解决;难以立即解决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就成为教研的问题,在集体教研中进行解决。同时,支持教师在保教主任的引领下开展基于自身问题的班级教研、年级教研。另一方面,设立“课题日”和“集体备课日”,以成制度、有系统的方式支持和保障教师持续参与到教科研过程之中,深入支持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运用和练习在研究活动中获得的各种知识、实施和验证研究内容和成果。
(4)教研过程应当追求实效,使教师研有所得。教研过程还应当是求实效的过程,在乐于研究的氛围当中,有了大家之间的合作,有了管理上的支持与保障,就必须注重教研过程的质量,真正使教师能够在教研中有收获、有思考、有发现,能够解决日常教学中的“真问题”,从而支持教师持续深入开展研究。做到“以困惑和问题为教研的核心内容、以研究意识和方法培养为核心目标、以对话和质疑为核心方法、以快乐和收获为核心价值”。
管理者要善于运用教研这一平台,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运用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我们的教研观念转变了,就会影响教师观念的变化;我们的教研方法多样了,就会点燃教师智慧的火花;我们的教研实践开放了,就会激发教师更多的创造,教研取得实效必将带来教育实践的改善与质量提升。以教科研为引领提升保教质量,办好优质精品园,是我们办园的一个主要渠道。
(四)课程文化:构建“感受爱•懂得爱•学会爱”的园本课程 课程就是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在园生活和学习品质的体现。因此,我首先关注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建设工作,这一课程源于棉幼传承已久的“爱的教育”和社会教育传统,其核心思想为“感受爱•懂得爱•学会爱”。
1.明晰思路,确立“全面发展、富有特色”的课程基调 园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文件精神的指引下,由幼儿园根据本园特点、幼儿需要和教师优势,充分挖掘本土与本园资源,以本园教师为主体,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并在幼儿园中实施的课程。
从棉幼自身建设园本课程的实践来看,园本课程建设首先要关注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又要突出和发展幼儿社会教育的特色,指向于幼儿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园本课程的建设一方面体现为《纲要》和《指南》理念的贯彻,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教育结合园所实际的具体实施。另一方面则体现为棉幼社会领域特色课程的发展和实施,即,棉幼多年来社会教育特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及在各年龄班的研究和实践。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一方面,根据《纲要》和《指南》精神,我带领教师们结合我园实际编写完成了五大领域的园本教材,细化了五大领域的目标。另一方面,我们着力于开发和建设棉幼富有特色的社会教育园本课程。2.研究幼儿社会教育,弘扬“爱”的教育传统
早在“八五”期间,棉幼就在北师大专家的引领下开展幼儿社会教育的研究,多年的教育实践,教师们以自己无私的教育之爱奠定了棉幼“爱孩子”的教育基调,也使这种“教育之爱”发展成为棉幼教育的灵魂和精髓,形成了传承至今的社会教育特色。在新形势下,我带领教师们继承传统,继续研究幼儿社会教育,并推陈出新,开启研究和发展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新路子。经过努力,我们在社会教育园本课程的目标、实施理念、实施原则、实施方式等方面都有了一些较为系统的思考和认识。
(1)明晰和细化社会教育园本课程的目标。
幼儿的社会学习重在情感的萌发,重在感受和体验,重在一日生活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因此,幼儿的社会教育一定是感受和体验在先,然后才是认识和表达。
棉幼的教师爱孩子,那么,这种“爱”萌发出的必定也是“爱”!因此,萌发幼儿爱的情感,升华幼儿爱的认识,激发幼儿爱的行为,是非常符合棉幼特点、非常适宜的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由此,棉幼社会教育的核心目标为“感受爱·懂得爱·学会爱”。这一目标具体表现为,培养幼儿“有自信、爱交往、乐探索、有爱心、讲礼貌”五种社会性行为品质,每一种品质又有其具体解读。
有自信:在自主做事和独立做事中体验自信;在主动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中体验自信;在尝试做简单的计划和承担责任中体验自信; 爱交往:愿意主动发起交往,喜欢在群体中生活;能够学习和运用轮流、分享、合作、协商等交往技能;
乐探索:对周围的环境和社会事物感兴趣并愿意探索;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感兴趣并愿意探索;
有爱心:尊重和孝敬父母长辈;尊重和关心身边的成人;友爱同伴;尊重和关心社会生活中的其他人;关心自然,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讲礼貌:能理解并遵守简单的社会规则,懂得和学习一些简单必要的社交礼仪;
(2)明晰社会教育园本课程的实施理念。
我们尊重幼儿社会性学习的特点,确定了“情操陶冶、行为养成、注重体验、渗透发展”的课程实施理念。强调社会教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强调社会教育过程中的情绪情感的先导性,强调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社会知识和发展社会技能,强调社会教育的渐进性和渗透性。
(3)明确社会教育园本课程的实施原则。
实施原则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决定了教师能否将课程理念落到实处。我们深入研究,确立了榜样示范、支持接纳、宽松互动、全面渗透和活动多样五条原则。引导教师在情感上、行动上和细节上支持接纳幼儿,强调教师更加主动地传递对幼儿的爱,关注教育的细节。做到时间宽松、空间宽松、关系宽松和氛围宽松。为幼儿营造一个以幼儿为主人的“童年世界”,让幼儿在自由行动中通过亲身感知和体验主动学习。扩展社会教育的形式,使之有声有色,做到活动思路的灵活创新、活动形式的丰富多样、活动内容的广泛多变、活动材料的充足适宜、参与人群的多种多样。
(4)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建设社会教育园本课程。
为了帮助教师们更深入地去理解课程理念,更有针对性地实施课程,我们成立了社会教育研究的课题组,并且将课题申报成为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正式立项的课题,以课题研究来促进园本课程的建设。
我们将社会教育分为多个研究内容,有专门的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形成了全园参与,各有侧重的课题研究方式。我们设立了“课题日”和“集体备课和研修日”,保障教师们能够有时间、有空间、有组织地开展研究。我们聘请了专门的课题指导专家全程参与课程建设,对课题实施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指导,提升教师实施社会教育的能力。
(5)形成社会教育园本课程建设的多种实施方式。
我们逐渐形成了幼儿社会教育的多种实施方式,包括: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社会教育、通过主题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角色区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殊日”活动增加幼儿独特的社会性体验、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等等。引导教师去关注幼儿的社会性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行为的改变。
以我们的特殊日活动——“敬老日”为例。十月份,结合“重阳节”的到来,我园发起了“敬老日”活动。当今社会,许多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带大,他们对孩子以及对全家人付出的爱与辛劳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如何让孩子感受并懂得老人的爱?从而能够关爱老人并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园中班的孩子开展了“爷爷奶奶我爱您”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对自己家的老人的一天进行了访问和调查,由此体会到了老人对自己和全家人的爱。发起了和爷爷奶奶一起过重阳的活动,为老人、表演节目、制作贺卡,孩子们还把幼儿园为自己准备的晚点——重阳花糕赠总给老人……
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在娃娃家扮演爷爷奶奶,再现全家人的生活,甚至出现了爸爸送老人看病的情节,很自然的与班里的小医院游戏融为一体,小医生和护士为了更好地为“老人”看病,特意推出了一些方便老人就诊的措施!
在日常生活动中,老师鼓励孩子们每天坚持为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活动后,我们明显的感到孩子们真的有变化了,参与活动的老人也纷纷给我们发来了反馈和感谢信,我们看到了社会教育的成果,对此更加充满信心
如今,我们的社会教育搞得有声有色,教师精心设计了温馨有意义的园所环境和班级环境,社会教育扎根在棉幼每个教师心中,真正促使棉幼的孩子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在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中“老师爱孩子,孩子爱老师”已经成为棉幼人的共识与行为。棉幼独有的四种文化也统一在“以爱促发展”的棉幼文化理念之下,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意味着,我园“以爱促发展”的传统和特色有了更加清晰和具体的表达。我们多年来倡导和建立的“以爱促发展”的办园特色上升到了“以爱促发展”的园所文化建设的高度。这一特色在四种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日益清晰和完善,也成为我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起点。
以文化来引领幼儿园发展的模式已经形成,棉幼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将更加宽广和长远。
二、幼儿园特色发展
文化是核心,是幼儿园发展的主线。如何利用文化优势形成幼儿园特色?如何促进幼儿园特色发展?我们依据开放办园的理念,确立国际视野,结合幼儿园实际发展现状与实际,整合幼儿园资源,分析幼儿园特色发展的可能,以文化建设中倡导服务型的管理理念为基础,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优势打造特色,经过五年的努力形成了北京市幼儿园信息化特色园。
(一)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的背景
面对学前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以及幼儿园高起点的发展背景,从“十一五”幼儿园开始了信息化建设工程,逐步制定了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的三年发展方案,以三年内建设能够独立运行的解决一园多址、高效办公的集科研、教学、管理、安全、家园共育于一体的网络运行模式,发挥示范园辐射作用为总目标,全面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支持园所的各项工作,提升办园质量。如何使“服务型”管理文化落地,我们所思考的问题是:
1.面对时代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如何更好的为幼儿和家长以及社会提供优质的学期教育教育服务? 2.面对学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对幼儿园办园规模的扩大现状,如何确保园所的保教质量稳步发展,为教师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提供便利与可能?
基于以上的思考,盘点幼儿园资源,经过民主讨论与协商,确立了幼儿园信息化特色。
(二)幼儿园信息化的基础建设
早在2005年幼儿园就已经建立了自己设计的可以进行后台管理的网站。幼儿园在没有信息化专项资金的情况下,深入挖掘资源合理使用资金,争取社会力量捐助等,解决幼儿园信息化设备配置,近三年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市区对于幼儿园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投入不断加大,进一步支持了幼儿园的信息化发展,幼儿园从零散点的投入向稳定有的项目规划投入转变。包括网络建设、网络监控设备和服务器、交换机、存储器、交互式触控一体机,班级信息射照设备添置,中控室、幼儿及教师电脑室,科学发现室的建设等等。随着网络不断发展我们园所各种教育服务平台也在逐步建立完善。
在软件建设管理上,幼儿园不断研发与创新,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第一,信息技术投入丰富了幼儿活动,改善了教师的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第二,信息技术投入保障实现家园共育的实效,为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提供了便利。第三,为园所的管理提供了更为科学有效的手段与平台。第四,信息技术投入全方位的保障幼儿园安全。
在近两年的信息化建设中,为了满足幼儿各种活动的需求,我园建设改造了幼儿园的多功能厅,安装了电子弧幕,电子背景更换流畅,灵活度大,支持幼儿开展各种类型的表演活动和大型活动,同时我园还投资建设了幼儿科学发现室,安装一些班级不宜投放的的光电影像设备,让幼儿能在科技手段的支持下开展更有趣的探究活动,感受科技的神奇和有趣。有了这样的建设,如何应用于幼儿园的办园过程之中形成特色取得实效呢?我们做了以下的尝试。
(三)幼儿园信息化的实践与应用 1.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管理(1)网络公开使管理更加有效
根据教育行政管理要求,我园会利用网络平台定期将一些园务管理和重大的发展建设举措,以及新颁布的相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文件在网站中进行公开公示,广泛接受监督的同时,征求多方建议,充分体现民主管理,调动教职工、家长的主动性,鼓励更多人参与共同谋划园所发展。例如:幼儿伙食费用收支,幼儿园的园所规划等等。(2)广泛宣传发挥示范园辐射作用
充分利用网站,APP平台,公众号面向家长、同行、社会广泛宣传幼儿园教育理念、展示幼儿园丰富多采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借助网络便捷、快速的传播特质全面了解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发挥我园的示范园辐射作用的同时也让社会各界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变化。(3)技术设备保障安全管理更为有成效
幼儿园技防设施到位,将原有的射枪式监控镜头全部更换为可旋转式360度球形监控设备,24小时全方位监控无死角,楼道内的警报系统与地区公安系统紧急电话相连接,安全保障无盲点,同时也为周边治安提供相应支持。安全的门禁系统,给家长、教师安心工作提供支持。
(4)保障了幼儿园招生工作的科学与规范
近几年幼儿园入园难的形势越来越凸显,每年“招生”也成为焦点工作,我园利用校园网站,创建幼儿园网上招生系统,家长不用来园就能完成报名工作,同时幼儿园在网上进行录取操作,达到公开透明,减少了矛盾及不良的社会影响,保证幼儿园正常的工作秩序,招生工作安全有序的开展,取得了效果良好,社会满意度达到95%以上。2.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一日生活,(1)为幼儿提供多种学习途径
为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幼儿学习,教师利用园里网络全覆盖的优势,和幼儿一起查询相关信息资料。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鼓励幼儿主动学习与探究,有时也利用家长资源,帮助幼儿获得成功与体验,达到主动学习。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幼儿了解电脑网络是获取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
(2)利用即时影像进行游戏分享活动
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利用摄录设备,把幼儿游戏时的过程和作品成果拍摄下来,进行有效分享,活动的画面、清晰生动的语言表达,使幼儿获得了直接的经验与感受,促进幼儿相互学习,开展共同的研究讨论,形成对于新经验有效的梳理和提升,也充分满足幼儿展示分享自己幼儿过程和成果的愿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游戏中幼儿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利用班级的信息化设备开展游戏活动,例如:发型屋,照相馆等,他们把制作的头发造型传进电脑让小朋友观看,把编排的表演过程录下来,共同观看分析自己表演的优势和问题,进行主动调整,也供小朋友观看欣赏,(3)开展领域教育活动
信息技术是教育手段,当老师们掌握了一定设备使用方法,并运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时,我们把重点放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的学习服务,为教育目标服务,为突破重点难点服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上。
在五大领域教学中,尝试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挖掘各领域信息技术资源,根据教学需要找到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的亮点,使活动更为生动有趣,增加幼儿学习兴趣。如,教师在开展绘本阅读时,根据幼儿特点,在组织图画书阅读时,细心观察幼儿,发现孩子们多被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图画内容所吸引,在组织集体阅读的时候,通过扫描和拍摄书中的图片,并做成ppt,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和动画效果,让幼儿欣赏故事作品,使幼儿在充分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体验故事中蕴含的有趣和神奇,把图书中的每个画面表现得淋漓尽致。3.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1)利用视频摄录呈现真实现场,开展教育研究
为了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我园利用多机位的视频摄录,将班级活动摄录并剪辑编辑供教研活动研究活动质量、分析幼儿行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我们还根据研究的需要,把教师在日常中的问题,用录像的形式记录下来开展研究活动。例:开展关于小班幼儿娃娃家的游戏水平的研究活动时,老师们就抓拍了许多幼儿在娃娃家游戏的情景录像,视频案例,通过事实再现的方式,使教师广泛关注小班幼儿的游戏行为,集中再现出不同指导下幼儿游戏的不同状况,使教师产生认知冲突,重新审视幼儿的游戏,发现自身的引导和支持的作用,在进一步将零散的状况进行汇总分类,研究归纳不同状况下适宜的支持策略。
(2)通过网络镜头,关注班级常态进行质量分析
管理者和教师通过网络镜头观察和分析正在进行的班级活动,做到不用进班看,就能观察孩子们和教师的表现及互动过程,展现了教学活动的原生态和真实性。通过不同维度的观察和评价,分析反思常态下保教工作中的优势和问题,讨论提升日常保教质量的有效方法。(3)借助视频会议系统,拓宽在线研讨空间和人群
随着设备的更新,电话会议的全新使用将教研活动变成了即时性的在线研究活动。园所重要的大型教育研讨会和教育研究培训,可利用网上在线的电视电话会议的方式进行转播,不同现场的教师都可通过网络转播进行研讨,保证了大规模研讨会议中教师参与性,提高会议质量。
(4)建设教师自主发展研修平台,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目前我园一园多址,教师队伍建设难度增强,青年教师较多,如何使教师能不断地可持续发展?不同水平及层次的教师在自身基础上能形成螺旋式上升?这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经验的过程,是教学实践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利用数字化环境的,能够有效的拓宽教师自主发展的时间、空间、内容和途径。我们开展了“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师自主发展研修平台”建设,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们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了教师自主研修平台,立足于解决幼儿园教师多,集中培训效果不好的问题。教师可以自主选择时间、地点以及内容,根据需要自主学习与研修,目前根据新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结合市区对于幼儿园专业教师继续教育的要求,我们正在全面调整框架和内容,基于教师终身学习和生态取向的专业发展理念,形成一套比较科学的、切合实际的、便于操作的网络研修课程,让网络研修和其他教师培养方式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
4.信息技术应用于家园共育
(1)网络视频点播,让家长“看”到孩子
为了更好实施开放办园思路,幼儿园开辟了“宝宝在线视频点播”系统。给家长了解幼儿园、了解孩子在园活动开辟了直观的渠道,幼儿园里的管理者与教师们都以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幼儿教育,积极地调整教育观念。让家长在家、在办公室、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和教师的工作情况,增加了幼儿园教学工作的透明度,为幼儿园进行有效地日常管理提供支持,由此,家长也就更加支持了幼儿园的工作。网络视频点播使幼儿园办园更加开放和高效。(2)电子档案,记录幼儿成长的轨迹 建立数字化成长档案,全方位记录幼儿成长轨迹。为了将幼儿在园游戏、学习、生活的情况记录下来,我们尝试用电子档案的方式来记录幼儿成长的轨迹。
幼儿电子档案开发初期没有可借鉴的模式,我们依据幼儿在园的活动将档案内容分为文字、照片、录像和生长发育指标四个文件夹,老师们依据文件夹内容将孩子的电子信息录入,在运用过程中,教师们感觉单一的文件夹从内容上分类不够细致与准确,画面缺少儿童情趣性,不能反应幼儿的成长过程,经过广泛征求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建议,逐渐如增加了幼儿基本信息介绍、教师观察记录、教师评语、幼儿活动照片、幼儿作品照片、班级合影、幼儿活动录像、大班毕业典礼、体检表、教师祝福等,使之成为幼儿真正的成长记录。提取档案的方式也从最初的整体提取刻录光盘,转变为网络化的随时下载。
幼儿电子档案从前期的开发到如今还在随着教育改革的脚步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力求给家长与孩子保留下最珍贵的幼儿园成长资料。(3)手机APP家园互动平台,用教育携手走进每个家庭
手机APP互动平台是家园沟通的一种高效、快捷的途径,教师通过平台每日及时、快捷有针对性的与家长互动沟通幼儿情况,幼儿园的各项通知、政策、防病宣传、幼儿发展情况、家长信箱、等板块,真实再现幼儿发展情况,使得家园共育更便捷、更加迅速。
“手机APP”平台包括以下五大板块:班内通知、班级秀、热点话题、宝宝秀、教师直通车。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沟通形成无缝对接,取得了家园共育的实效。几年来,幼儿园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在幼儿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幼儿园自身的教育特色,这种特色的形成得益于我们有一只良好的教师队伍,以及开放办园的教育理念,在特色建设中我们始终本着“科学规划,注重实效,适度超前,全面发展”的原则,立足教育实践,保持信息技术特色优势,支持教育实践的深入研究,使教育研究成果,切实为幼儿的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园效率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而努力。
棉花胡同幼儿园
李建丽
第三篇:40.以鼓乡特色文化,引领社区教育和谐发展
以鼓乡特色文化,引领社区教育和谐发展
上海市宝山区月浦镇社区学校钱庆丰
摘要:月浦“锣鼓”这一特色文化,正起着引领月浦社区教育和谐发展的作用。通过实践,我们认识了“锣鼓特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我们认识了在社区教育发展中应把握的关键点。
关键词:月浦锣鼓、特色文化、引领、社区教育、文化品牌、和谐发展
特色文化是指具有独特鲜明个性,易为广大市民接受认可,喜欢亲睐的文化。在推进终身教育,创建学习型社区的进程中,特色文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月浦“锣鼓”历史悠久,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和发展,备受月浦人民喜爱,成为了月浦地区的特色文化,同时也使月浦拥有了“锣鼓之乡”的美誉。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宝钢建设,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来到宝山,纷纷落户月浦,山西的“威风锣鼓”、“太原锣鼓”、东北的“辽远锣鼓”、江南的“浙东锣鼓”等许多不同风格的优秀鼓种也随之融进了月浦,形成了气势更加恢宏,更具艺术表现力的新型的月浦“锣鼓文化”。为了更好地培育月浦“锣鼓文化”,上世纪90年代末月浦镇确立了两年一届的“鼓乡欢乐节”,并通过有规划、有序列、有主题的举办月浦群众文化艺术展示活动,切实有效地推进月浦群众性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那么,如何进一步体现月浦“锣鼓文化”海纳百川的兼容性,并富有创造性的开发利用锣鼓文化,提升月浦社区市民文化素养和品味。1999年6月,由月浦镇党委、政府牵头,宝钢各冶建公司的加盟,月浦镇成立了“上海市宝山区月浦地区锣鼓协会”,将月浦的“锣鼓”作为特色品牌文化来加以弘扬与发展,并以此引领社区教育整体性和谐发展。
一、以“鼓乡特色文化”引领社区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一)发挥“锣鼓文化”优势,全力打造群众文艺活动展示品牌
为了充分体现“鼓乡欢乐节”锣鼓文化之神韵,切实有效开展好社区群众文艺展演活动。2006年初,我月浦镇设计了主题为“为宝山变样,为月浦发展增实力”的社区群众文艺系列展示活动的总体方案,明确了主办、协办、承办、指导等各方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在此基础上,有系列地举办社区群众文艺展演活动。至2007年底,先后举办了颇有影响的展演活动近二十场。如:2006年的国际性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第五届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暨月浦镇第八届“锣鼓年会”,以及《春色满园》、《纪念三·八节》、《欢乐在钢城,和谐在月浦》、“走到一起来”《钢城欢歌》、《军地情深》、《群英荟萃》等系列专场文艺汇演。2007这一年创下了自月浦镇“鼓乡欢乐节”创立以来,参演团队最多,涉及面最广(欧洲国家多个代表团也应邀参加),观看人数最多,表演场次最多,节目最为精彩的几个最佳记录,成为了月浦地区文艺表演活动的丰富年。
(二)凸现“锣鼓文化”魅力,全心打造社区教育整体性和谐发展品牌
月浦“锣鼓”,它以恢宏的气势,给人激越奋进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使月浦人民对社区文化拥有了亲和力和融合力。为此,我月浦镇将社区各类文化教育活动与“鼓乡欢乐节”文化艺术展示活动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将文艺活动与社区市民文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了彼此渗透,相互促进,联动发展。这几年,我们凭借“鼓乡欢乐节”组织管理方法,有效落实了社区市民文化教育主题活动。先后举办了一系列文化艺术节。如“书画艺术节”、“沪剧表演节”、“民族舞蹈节”、“体育健身节”、“科普知识节”、“文明礼仪节”等。同时,举办相应的主题赛事活动。比如:“盛海杯”舞蹈赛;“中田杯”健身赛;“龙腾杯”歌咏赛;“合力杯”戏曲赛;“育苗杯”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赛;“创业杯”职业技能赛;“健康杯”老年人保健知识竞赛;“家园杯”书画艺术展和“安全杯”青少年安全知识
1竞赛等。
在有效展示社区教育和谐发展过程中,我们按照“鼓乡欢乐节”活动组织形式,强调了以市民的自主参与和自主管理,不断组建社区群众文化自治学习型团队。先后又成立了“盛桥书画会所”、“月盛沪剧文艺小分队”、“宝莲湖丝网花制作社”、“新月读书会”、“爱心编织社”、“月浦之歌合唱队”、“常青艺术舞蹈队”、“老年健身体操队”等等,使原本50来个社区群众文艺团队发展成为81支团队。
也正是在“锣鼓文化”魅力引领下,这几年月浦镇社区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不仅创作了不少优秀文艺、书画、工艺作品,而且还参与了区级以上各类文化知识竞赛活动,获得了多项奖励。例如:社区学校先后两度荣获了宝山区宣传部和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和谐社会欢乐年”和“我的文化家园”社区市民文艺展演和书画展活动优秀组织奖。期间,民族舞蹈《山那边的女人》、《春回大地》,沪剧《好媳妇夸婆婆》,健美舞的《拐杖操》、《梆梆操》;摄影《镜中情》、《欣赏》和书画《春艳》等优秀节目和艺术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另外,月浦镇居民在区2007年科普知识演讲和竞赛中也分获团体一等奖和多个个人优秀奖等。
(三)丰富“锣鼓文化”内涵,全新打造社区群众文化教育活动课程品牌
为进一步丰富“锣鼓文化”内涵,拓展“鼓乡文化节”发展思路。我月浦镇积极开展“全国先进文化社区”、“学习型社区”和“全国文明镇”等创建活动,精心组织举办了“欢乐在社区”广场文化主题活动。做到了“广场演出天天有”、“村宅电影周周放”、“乡村文艺月月演”。两年间仅由群众文艺团队自发组织举办的下乡展演活动11场,露天电影150多场次。如今,一支支群众文艺团队正活跃在月浦社区群众文艺表演舞台上,正带动和促进月浦社区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在不断繁荣社区基层群众文化艺术的过程中,月浦镇积极开展了“一居(村)一品一特色”创建工作。将社区文化活动与居民小组学习结合起来。如今,月浦社区“一居一品一特色”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月浦八村、十村的书画,宝莲湖、新月丽苑的“丝网花”、盛桥地区的沪剧、乐业新村的“盆栽花卉”,月浦七、九村的“健美舞蹈”,月浦实验学校的中小学生的“腰鼓队”等特色文化已颇有影响力,成为了月浦社区文化园中一朵朵奇葩。
与此同时,根据区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工作要求,我月浦镇镇切实加强了市民文化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坚持不懈地开展主题文化教育。如:围绕“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等重大纪事,为社区各类居民举办专题报告或讲座,组织居民参观月浦公园“解放月浦攻坚战纪念碑”,开展“我的月浦,我的家园”家乡史情主题教育等活动。通过教育活动,培育社区居民的民族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第二、根据社区市民不同文化需求,合理开发各类居民文化学习课程。如:健康教育、老年教育、家庭教育、青少年道德教育、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失地农民与来沪务工人员就业培训等学习课程。
在健康教育上,我们主要通过举办市民健康知识,科学思维方式等知识等讲座,提高市民科学的健康理念。
在老年教育上,我们从老年人修身养心,愉悦身心的角度出发,开设了书法、国画、合唱、舞蹈、钢琴、瓷画、健身操、太极拳、丝网花、沪剧、学说上海话、串珠、法律维权知识等课程。并将“月浦十村”、“月浦八村”居委作为镇老年教育示范小区。
在家庭教育上,在镇妇联牵头下,以镇小红帽、盛桥新村、月浦新村近十家幼儿园作为家庭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了《社区家庭道德教育方法指导》研究。通过举办《家长与孩子沟
通》、《如何做合格父母》等主题知识讲座,组织开展了“亲子游戏”、“老少同乐”等游艺活动,以促进了社区家庭教育的发展。
在青少年教育上,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关工委志愿者师资力量,利用寒暑期、双休日为青少年开设“迎奥运、迎世博”——“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知识”、“做合法文明市民”、“争当时代好少年”及民族精神主题教育等系列知识讲座;举办“观看武警战士消防演练”、“参观月浦公园和月浦锣鼓纪念馆”、“学礼仪,做敬老爱老的好少年”等夏令营活动。
在职业教育上:充分发挥了政府的主导地位,积极主动与区内有关的教育培训机构组织联手,发挥社区保障中心的服务功能,利用社区学校的场地资源,切实加强了月浦镇企业职工的技能培训,以及失地农民和进程来沪人员就业技能培训。
2007年开设的企业职工职业资格、工种技能证书或复证等培训课程有:电工、焊工、行车工、铲车工、企业会计审证、办公自动化、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制作、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等十几门课程。
2007年为失地农民与来沪务工人员就业开设的培训课程有:“超市营业员”、“社区绿化保洁员”、“建筑物保洁员”、“社区交通安全、市容管理协管员”、“创业者创业指导”以及城市文明礼仪、婚姻家庭知识、法律法规、计划生育、安全卫生等课程讲座。
总之,社区教育市民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既进一步丰富了月浦锣鼓文化的内涵,同时奠定了基础,赋予了课程开发的活力,激发和培育了市民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注重“鼓乡文化”科学研究,全情打造社区文化教育科研品牌
社区文化教育的发展,需要用科学理念引领。对此,围绕“社区文化”的功能和特点,月浦镇进行了“社区文化与文化融合”,“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社区教育文化的共建”以及“社区文化教育运作模式”等课题研究,并撰写了:《社区文化与文化融合》、《社区文化及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整合资源,构建整体性和谐发展的社区教育运行模式》,《城镇结构的多元化与学习型社区建设与发展研究》以及《学校、社区共建的实践》等文章。其中《社区文化与文化融合》荣获上海市社区文化研究协会论文三等奖;《整合资源,构建整体性和谐发展的社区教育运行模式》论文荣获了第五届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并被入选2006—2007《上海市社区教育优秀论文集》。
总之,通过科学的实践研究,不仅提升了鼓乡特色文化品牌效应,同时也提高了月浦镇社区教育工作整体性和谐发展的价值。
二、以“鼓乡特色文化”引领社区教育建设与发展的认识与体会
(一)“特色文化”在社区教育发展中的魅力
1、历史积淀:造就了文化品牌的潜在优势
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延续。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仅是形成这一地区文化品牌的重要源泉,也是成功定位一个地区文化品牌的重要支点。月浦锣鼓起源于清朝中期,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在月浦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起到了凝聚人心,激励人奋进的作用。所以传承这一优秀文化,既是展示月浦锣鼓文化的神韵和魅力,更是推进整体性和谐发展社区文化教育的原动力。在社区教育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以调动起广大社区居民学习的热情。
2、与时俱进:奠定了文化品牌的生命力
文化的传承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地赋予社区文化新的内涵,才会使社区文化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对此,近年来,月浦镇不断地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为月浦镇充实了新的文化元素。月浦镇市民活动中心、金悦市民文化活动广场等建设的新景观,使古镇更具魅力,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当社区广大居民看到了社区
文化发展态势,便拥有了自觉参与社区教育的热情,由此,也加快推进了月浦镇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着月浦镇“学习型社区”、“全国文明镇”等各项创建工作深入发展。
3、互动效应:成就了文化品牌的扩张力
当今时代,文化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并正推进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月浦镇坚持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发展,给经济发展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在努力打造月浦“锣鼓”社区精品文化的过程中,月浦镇又开辟了休闲文化的农家乐旅游景点,培植了“钢城月浦”工业园区的经济文化等,使月浦社区“锣鼓”文化具有带动社区经济发展的扩张力。
4、市民参与:扩大了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人民群众既是塑造地区文化品牌的主体,更是地区文化品牌长盛不衰的动力。社区文化品牌确立之后,我们必须强调的是居民和社区的互动,让社区居民认同社区的文化品牌,为自己的地区文化品牌感到光荣,并身体力行成为地区文化品牌的推销员。近几年来,月浦镇无论在举办“鼓乡欢乐节”大型文艺展演,还是在组织市民开展小型的社区文化教育活动中,都积极引导广大居民广泛参与,使广大社区居民既成为了先进文化的受教者、享受者;更成为特色品牌创建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二)“特色文化”引领社区教育发展所应把握的关键点
1、“以人为本”是社区教育发展的核心
“特色文化”之所以备受社区广大居民的喜爱,是因为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文化需要,展示了地区的人文精神和风貌,激发了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热情。所以,我们要以“特色文化”为引领,根据社区人群年龄结构的差异性;文化层次的多样性;学习需求的多重性,因地制宜开展社区居民各色各类社区文化教育活动。
2、广泛参与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前提
“特色文化”活动之所以能深入持久地发展下去,最主要的因素在于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对此,以“特色文化”引领社区教育发展,就在于更好地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地参与到社区各类文化教育活动中去,以确保社区教育有序发展。
3、有效培育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基础
“特色文化”的发展,除其内涵吸引力外,很大程度取决于对特色文化培育的程度。有培育才会有发展,所以我们要用培育“特色文化”的热情来培育社区教育,积极有效地推进“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组”、“学习型社区”等创建工作的开展。
4、提升素质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点
开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根本宗旨在于提升社区广大居民文化素质。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盛和文化繁荣的国家。所以创建学习型社区,提升社区市民文化素质已成为社会教育发展的重点。“特色文化”是富有内涵的文化,是社区居民乐意接受和传承的文化,所以我们在开展社区教育中要充分利用“特色文化”教育活动中的魅力元素,使其渗透于提审市民素质的社区教育的全过程。
5、整合资源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
“特色文化”虽然是社区独特的文化,但它与辖区内其他文化具有相互影响,互为补充的作用。对此,在发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发挥好“特色文化”的引领性,对各类教育资源加以有效整合,使各类资源(如:社区内的教育资源、文化资源、以及人才资源)产生互为影响、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作用,同时发挥好社区内相关的学习教育机构功能,形成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
6、形成合力是社区教育发展的保证
“特色文化”活动之所以能有条不紊得以展开,很大程度上依靠了政府的统筹领导,依靠了各条线部门的通力合作。从活动的策划,计划实施,经费落实等方面,都得到了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所以,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需要体现组织管理机构的合力。
总而言之,以特色文化引领社区教育事业发展,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因为它备受社区居民喜爱和认同,是富有社区居民情感的文化,这种文化既有亲和力,又有凝聚力。所以,凭借“特色文化”之魅力,引领社区教育发展无疑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参考书目: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理论和实践》——叶忠海著,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4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