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肠道传染病疫情处理意见书
疫情处理意见书(肠道传染病)
疫情概况:你校(园)在 级,班发现
病例,患病学生
,于 年 月 日被 医院诊断为 病例,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要求,为了你的家庭和他人康,请家庭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处理意见:
1、隔离治疗病人: 使用的餐具、衣物应单独清洗,单独使用,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2次阴性。病人应以卧床休息为主,注意腹部保暖饮食一般以流质或者半流质为主,忌食多渣多油或者刺激性食物。患病学生必须持医生开具的医学证明,经核查确实痊愈,方可返校。
2、切断传播途径: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认真做好“三管一灭”,即管理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粪便卫生,消灭苍蝇。作为个人一定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牢记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三字经: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3、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搞好周边及家庭的环境卫生,加强对粪便管理,不乱扔垃圾、乱倒污水,消灭苍蝇和蟑螂。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度,生活有规律。
4、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病情加重或家庭成员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与卫生院联系。
指导单位: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现场指导员:
****年**月**日
第二篇: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各种传染病疫情在学校流行和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处理原则
遵循“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知道你思想,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属地化管理,严格控制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发病人数,防治疫情扩散,积极救治病人”的原则,实行分级相应,快速处理的工作机制。
二、疫情报告
1、疫情责任报告人
学校、幼儿园的医疗卫生人员,分管校长(园长)和校长为疫情的责任报告人;校内、园内的其他人员为疫情的义务报告人。学校、幼儿园一旦发生传染病疑似疫情和传染病疫情时,责任报告人立即报告所在地医院、疾控中心和教育局。
2、学生发生散发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及疑似病例时,向责任医院报告,责任医院核实诊断后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学校短期内发生1例麻疹、流脑、乙脑或一个班内发生2例以上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多例相同症状的病例时,立即报告责任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责任医院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处理,并将调查情况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有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4、学校发现1例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中的SARS、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白喉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发生爆发性疫情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有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三、“疫情分级响应”部分
1、一级响应:一个班级中发生散发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及疑似病例时,由学校、幼儿园采取隔离传染源、消毒杀虫、预防服药、健康教育等相应措施,责任医院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并协助落实防治措施。
2、二级响应:学校、幼儿园短期内发生1例麻疹、流脑、乙脑或一个班内发生2例以上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多例相同症状的病例时,学校、幼儿园应立即报告责任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责任医院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处理,指导学校、幼儿园开展扑疫工作;学校、幼儿园组织实施各项控制措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和省市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3、三级响应:学校、幼儿园发现1例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中的SARS、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白喉或发生多例乙类传染病以及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学校、幼儿园应立即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提出疫情控制建议,并立即上报区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执法所负责检查、督促学校、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疫情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责任医院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进行检诊,协助学校、幼儿园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服药等工作,并将工作情况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教育局和卫生局要立即到达现场,了解疫情概况,研究安排扑疫工作。
四、“部门职责”部分
1、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卫生防病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安排、检查、落实学校、幼儿园的卫生防病工作。
2、学校、幼儿园应建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卫生防病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晨检制度、因病缺课追踪调查登记制度、疫情报告制度、自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传染病相关制度,制定学校、幼儿园卫生防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启动预案,按规定报告疫情并做好以下工作:
(1)、及时隔离治疗病人,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现场,防治污染扩大。(2)、学校、幼儿园的保健医生或保健教师询问病史,做好记录(包括症状、体征、发病时间、治疗经过、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目前去向等),必要时可要求提供病历、病情证明等。
(3)、学校、幼儿园相关职能部门应区教育局的领导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组织实施扑疫工作,稳定学生、家长情绪,维护正常教学秩序。(4)、学校、幼儿园应在区卫生执法监督所的监督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实施隔离、消毒、预防接种等控制措施,有关责任医院协助做好相关技术工作。
3、疫情期间,学校、幼儿园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加强晨检,落实疾控中心提出的各项防病措施,严格控制进出学校的人员。
4、学校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布疫情。
5、学校、幼儿园应按照市、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要求落实其他预防控制措施。
五、保障工作
1、组织机构: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幼儿园都应成立卫生防病的应急领导机构,落实人员,明确工作职责。
2、经费和物质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应责成学校、幼儿园落实卫生防病的专项经费并配置扑疫所需的器材和药品。
3、学校、幼儿园疫情监测网络:学校、幼儿园要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应将学校校医、班主任、辅导员及学生寝室的室长等纳入监测网络。
4、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常年卫生防病知识和应急技术的培训,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配合,区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技术指导。
5、卫生防护:参与疫情现场调查处置的负责人员,均应配备必要的卫生防护措施,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工作,避免传染病的扩散。
6、总结:疫情控制后,学校、幼儿园应及时写出书面总结,发现薄弱环节,提出整改办法,总结报所在地疾控中心、卫生执法监督所和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卫生执法监督所要督促学校、幼儿园整改到位。
附件三:
成华区学校、幼儿园预防群体性 食物中毒事故工作方案
为了有效预防学校、幼儿园师生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教育部、卫生部、省、市教育卫生厅局关于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区的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一)、从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
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学校卫生工作要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构建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体系。
(二)、加强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增强责
任心和使命感,提高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建立起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的长效管理机制,将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划化的管理轨道。切实保障广大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学校、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目标
(一)、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卫
生意识和卫生习惯,提高青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建立责任追究制。各学校、幼儿园均要建立起食品卫生安全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加强监督检查,做到:早发现问题、早采取措施、及时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杜绝重大恶性时间的发生。
三、组织管理
(一)、成华区教育局成立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指导、培训和协调全区教育系统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主要工作职责:
1、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市、区卫生教育部门的
指导下,负责对全区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建立学校、幼儿园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学校、幼儿园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按照目标任务制定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对全区学校、幼儿园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督导考评。及时收集有关信息和工作情况,分析研究提出工作意见,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根据具体情况对全区学校、幼儿园教学安排及其它相关工作做出及时调整。
2、日常管理工作由区教育局德育教育科负责,监督管
理和审查工作由安检科负责。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由区教育局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指挥。
(二)、各学校、幼儿园应结合本校(园)的实际,成立由学校、幼儿园一把手负总责的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与卫生部门密切配合,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保障本校(园)食品卫生的安全。
主要工作职责:
1、根据本校(园)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符合本校(园)
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杜绝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恶性事件发生。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的设施条件,保证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喝到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加强检测与信息反馈,发生食物中毒事故,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地的卫生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2、各学校、幼儿园要建立起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规章
制度,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各学校、幼儿园应及时启动应急处理工作预案,并组织协调,保证学校、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稳定。
3、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抓好学校、幼儿园的
基础卫生和常规卫生,消除卫生死角,保持校园环境的卫生整洁。对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要注意做好消毒和通风。
4、要认真执行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时,要立 即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卫生部门。
四、经常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宣传教育
各校、幼儿园要认真开展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公共卫生意识和习惯。
(二)预防措施
1、严格校园管理,坚持凭证出入和来访登记等制度,加强对食堂、小卖部、自备水源的管理,无关人员不能进入食堂、小卖部等场所,要有专人管理学校自备水源。
2、切实做好校园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学校、幼儿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水龙头和放置肥皂(或洗手液、消毒液),教育学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管理,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健康体检(学校、幼儿园开设食堂、小卖部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卫生许可证,食品从业人员必须佩戴有效健康证上岗)。
4、校医务室(或指定人员)要随时了解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情况,当好监督员和校长的参谋。
(三)物资保障与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督导
1、各校(园)要按照《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检查指导意见》对本校(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经常性的定期与不定期督促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要为经常性预防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资、人员、经费保证。各校、幼儿园要对照《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改善设施条件、加强日常管理,保证为学生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和饮用水。
附件四:
成华区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 检查指导意见
一、卫生许可证:一点一证即食堂、小卖部、冷饮部、糕点房等经学校批准的食品经营单位都必须分别办理卫生许可证(学校如有几个食堂或承包人不同,须分别办证),不能超范围经营;学校自备水源必须符合卫生标准经卫生部门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要有完善的水源卫生防护设施,要有专人管理,必须提供当年的卫生检验报告。
二、健康证: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并培训合格
后才能上网,在岗位上须将健康证或复印件戴在胸前(以便检查);每年必须复审;食堂管理人员每天到食堂进行例行检查,发现食堂从业人员如患病(皮肤化脓、腹泻等传染病),必须离岗休息,直至痊愈才能上岗;炊事员必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穿工作服,帽子要将头发盖住。要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工作时不能戴戒指等首饰物品,专间人员必须戴口罩,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必须洗手消毒。
三、食品库房:主食和副食应分开存放;只有一个库房
时,要分别设置主、副食区域。原料库房内不得存放杀虫剂和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资及杂物;食品要离地离墙存放在架子上;要有明显的标签(以免错拿);有无“三无”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一旦发现,立即销毁;不能用化肥袋和饲料袋等非专用食品袋装食品;要配置与库房体积相适应的通风设施;库房内不准住人;不准养猫等动物。
四、索证制度:要到信誉度良好的合法商店、单位定点 采购食品及原料,并让供应方提供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及该项食品的卫生检验单(该项食品的有害成份检测报告单)、质检报告单复印件;要有食品入库的验收制度。
五、食品试尝、留样:供餐前30分钟,安排人员试尝
当餐所供应的所有食品,如无异常,才能向学生供应。试尝者、管理者在记录本上签字;将当餐所供应的所有食品每样至少取100克分别存放在清洁的容器里(不能用餐盘),要有盖子或食用薄膜封口,不能混装。将留样食品存放在冷藏柜(不能存放在冷冻柜和常温下存放),留置48小时后,无学生发生食物中毒才能处理。
六、制度:包括责任追究制;食品留样试尝制;食物中
毒应急预案;原料采购索证制度;库房管理制度;采购食品验收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与管理制度(如亚硝酸盐);粗加工管理制度;烹调加工管理制度;面食制作管理制度;配餐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制度;卫生检查制度和餐厅卫生管理制度等。
七、泡菜坛要有专人管理,放在上锁的房间里或单独上 锁。
八、检查食堂的整体清洁卫生状况。
九、学校食堂要做好计划。当天的饭菜当天处理,不得 将剩菜留到第二天给学生食用。
十、检查学校食堂是否按要求不给学生提供皮蛋、凉拌
菜、四季豆、发芽土豆、豆奶、鲜黄花菜、野生菌等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
十一、食堂选址:必须远离污染源,距离暴露垃圾堆(场)、坑式厕所、粪池25米以上,环境清洁;不能在食堂内养猪、鸡鸭等。
十二、功能分区:要按照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顺
序予以布局,工艺流程要符合生进熟出的单一流向,体现由污染区逐渐趋向清洁区的加工顺序,避免造成生熟交叉污染。
粗加工间要分别设置肉类原料(包括水产品)和果蔬原料的洗涤间或池并有明显的标志,不能混用。
加工肉类原料(包括水产品)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与蔬菜分开使用,并有明显的标志,不能混用。烹调间的食用具有专柜存放,柜内卫生状况良好。
餐具洗消间:要设置相对独立的餐具洗消区域,如使用化学消毒法应设置四联池(一洗、二清、三消、四冲洗),最好用高温消毒。应配备与餐具数量相适应的餐具保洁柜,且相对密闭。
售饭备餐间完全独立:
1、有预进间;
2、要有开合式窗口;
3、有更衣洗手设施;
4、有售饭台;
5、空气消毒设施;
6、有通风降温设施。
餐厅:要设置供用餐者使用的洗手设施,水龙头数量要充足。
十三、冷藏设施:有足够数量的冰箱(柜),生、半成 品、熟食品至少个一个,满足生熟分开存放的要求,并有明显标志。十四、三防设施:应配备纱门、纱窗或者塑料门帘或风
幕机;与外界相通的木门下端应装有60公分高的金属防鼠板;下水道出口处应有金属隔栅。
十五、更衣室:有从业人员更衣室(场所)、更衣柜,不能到处乱放衣服等个人物品。
十六、凡供应水果的学校、幼儿园食堂必须有专用水 池,切配台、刀、毛巾等设施,并设专间或专区。
十七、废弃物存放:各场所要设置密闭的废弃物盛放容 器并按规定管理废弃食用油脂。十八、一般要求:
1、粗加工过程中肉、禽、鱼与蔬菜
分开加工;
2、烹调后至食用前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食物要重新加热;
3、有半成品加工区域;
4、加工后半成品、成品存放不得存在交叉污染。
第三篇: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各种传染病疫情在学校流行和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处理原则
遵循“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知道你思想,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属地化管理,严格控制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发病人数,防治疫情扩散,积极救治病人”的原则,实行分级相应,快速处理的工作机制。
二、疫情报告
1、疫情责任报告人
学校的医疗卫生人员,分管校长方赛娟和校长陈一峰为疫情的责任报告人;校内的其他人员为疫情的义务报告人。学校一旦发生传染病疑似疫情和传染病疫情时,责任报告人立即报告所在地医院、疾控中心和教育局。
2、学生发生散发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及疑似病例时,向责任医院报告,责任医院核实诊断后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学校短期内发生1例麻疹、流脑、乙脑或一个班内发生2例以上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多例相同症状的病例时,立即报告责任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责任医院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处理,并将调查情况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有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4、学校发现1例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中的SARS、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白喉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发生爆发性疫情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有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三、“疫情分级响应”部分
1、一级响应:一个班级中发生散发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及疑似病例时,由学校采取隔离传染源、消毒杀虫、预防服药、健康教育等相应措施,责任医院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并协助落实防治措施。
2、二级响应:学校短期内发生1例麻疹、流脑、乙脑或一个班内发生2例以上的乙类(除SARS、脊髓灰质炎、麻疹、肺炭疽、艾滋病、流脑、乙脑)、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多例相同症状的病例时,学校应立即报告责任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责任医院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处理,指导学校开展扑疫工作;学校组织实施各项控制措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和省市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3、三级响应:学校发现1例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中的SARS、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白喉或发生多例乙类传染病以及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学校应立即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提出疫情控制建议,并立即上报市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执法所负责检查、督促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疫情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责任医院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进行检诊,协助学校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服药等工作,并将工作情况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教育局和卫生局要立即到达现场,了解疫情概况,研究安排扑疫工作。
四、“部门职责”部分
1、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卫生防病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安排、检查、落实学校的卫生防病工作。
2、学校应建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卫生防病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晨检制度、因病缺课追踪调查登记制度、疫情报告制度、自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传染病相关制度,制定学校、幼儿园卫生防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启动预案,按规定报告疫情并做好以下工作:(1)、及时隔离治疗病人,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现场,防治污染扩大。(2)、学校的保健医生或保健教师询问病史,做好记录(包括症状、体征、发病时间、治疗经过、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目前去向等),必要时可要求提供病历、病情证明等。(3)、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区教育局的领导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组织实施扑疫工作,稳定学生、家长情绪,维护正常教学秩序。(4)、学校应在市卫生执法监督所的监督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实施隔离、消毒、预防接种等控制措施,有关责任医院协助做好相关技术工作。
3、疫情期间,学校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加强晨检,落实疾控中心提出的各项防病措施,严格控制进出学校的人员。
4、学校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布疫情。
5、学校应按照市、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要求落实其他预防控制措施。
五、保障工作
1、组织机构: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成立卫生防病的应急领导机构,落实人员,明确工作职责。
2、经费和物质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应责成学校落实卫生防病的专项经费并配置扑疫所需的器材和药品。
3、学校疫情监测网络:学校要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应将学校校医、班主任、辅导员及学生寝室的室长等纳入监测网络。
4、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常年卫生防病知识和应急技术的培训,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配合,区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技术指导。
5、卫生防护:参与疫情现场调查处置的负责人员,均应配备必要的卫生防护措施,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工作,避免传染病的扩散。
6、总结:疫情控制后,学校应及时写出书面总结,发现薄弱环节,提出整改办法,总结报所在地疾控中心、卫生执法监督所和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卫生执法监督所要督促学校整改到位。
附件三:
成华区学校、幼儿园预防群体性 食物中毒事故工作方案
为了有效预防学校、幼儿园师生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教育部、卫生部、省、市教育卫生厅局关于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区的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一)、从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
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学校卫生工作要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构建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体系。
(二)、加强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增强责
任心和使命感,提高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建立起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的长效管理机制,将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划化的管理轨道。切实保障广大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学校、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目标
(一)、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卫
生意识和卫生习惯,提高青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建立责任追究制。各学校、幼儿园均要建立起食品卫生安全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加强监督检查,做到:早发现问题、早采取措施、及时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杜绝重大恶性时间的发生。
三、组织管理
(一)、成华区教育局成立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指导、培训和协调全区教育系统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主要工作职责:
1、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市、区卫生教育部门的
指导下,负责对全区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建立学校、幼儿园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学校、幼儿园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按照目标任务制定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对全区学校、幼儿园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督导考评。及时收集有关信息和工作情况,分析研究提出工作意见,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根据具体情况对全区学校、幼儿园教学安排及其它相关工作做出及时调整。
2、日常管理工作由区教育局德育教育科负责,监督管 理和审查工作由安检科负责。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由区教育局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指挥。
(二)、各学校、幼儿园应结合本校(园)的实际,成立由学校、幼儿园一把手负总责的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与卫生部门密切配合,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保障本校(园)食品卫生的安全。主要工作职责:
1、根据本校(园)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符合本校(园)
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杜绝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恶性事件发生。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的设施条件,保证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喝到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加强检测与信息反馈,发生食物中毒事故,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地的卫生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2、各学校、幼儿园要建立起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规章
制度,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各学校、幼儿园应及时启动应急处理工作预案,并组织协调,保证学校、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稳定。
3、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抓好学校、幼儿园的
基础卫生和常规卫生,消除卫生死角,保持校园环境的卫生整洁。对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要注意做好消毒和通风。
4、要认真执行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时,要立 即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卫生部门。
四、经常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宣传教育
各校、幼儿园要认真开展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公共卫生意识和习惯。
(二)预防措施
1、严格校园管理,坚持凭证出入和来访登记等制度,加强对食堂、小卖部、自备水源的管理,无关人员不能进入食堂、小卖部等场所,要有专人管理学校自备水源。
2、切实做好校园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学校、幼儿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水龙头和放置肥皂(或洗手液、消毒液),教育学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管理,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健康体检(学校、幼儿园开设食堂、小卖部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卫生许可证,食品从业人员必须佩戴有效健康证上岗)。
4、校医务室(或指定人员)要随时了解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情况,当好监督员和校长的参谋。
(三)物资保障与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督导
1、各校(园)要按照《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检查指导意见》对本校(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经常性的定期与不定期督促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要为经常性预防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资、人员、经费保证。各校、幼儿园要对照《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改善设施条件、加强日常管理,保证为学生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和饮用水。
附件四:
成华区学校、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 检查指导意见
一、卫生许可证:一点一证即食堂、小卖部、冷饮部、糕点房等经学校批准的食品经营单位都必须分别办理卫生许可证(学校如有几个食堂或承包人不同,须分别办证),不能超范围经营;学校自备水源必须符合卫生标准经卫生部门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要有完善的水源卫生防护设施,要有专人管理,必须提供当年的卫生检验报告。
二、健康证: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并培训合格
后才能上网,在岗位上须将健康证或复印件戴在胸前(以便检查);每年必须复审;食堂管理人员每天到食堂进行例行检查,发现食堂从业人员如患病(皮肤化脓、腹泻等传染病),必须离岗休息,直至痊愈才能上岗;炊事员必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穿工作服,帽子要将头发盖住。要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工作时不能戴戒指等首饰物品,专间人员必须戴口罩,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必须洗手消毒。
三、食品库房:主食和副食应分开存放;只有一个库房
时,要分别设置主、副食区域。原料库房内不得存放杀虫剂和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资及杂物;食品要离地离墙存放在架子上;要有明显的标签(以免错拿);有无“三无”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一旦发现,立即销毁;不能用化肥袋和饲料袋等非专用食品袋装食品;要配置与库房体积相适应的通风设施;库房内不准住人;不准养猫等动物。
四、索证制度:要到信誉度良好的合法商店、单位定点 采购食品及原料,并让供应方提供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及该项食品的卫生检验单(该项食品的有害成份检测报告单)、质检报告单复印件;要有食品入库的验收制度。
五、食品试尝、留样:供餐前30分钟,安排人员试尝
当餐所供应的所有食品,如无异常,才能向学生供应。试尝者、管理者在记录本上签字;将当餐所供应的所有食品每样至少取100克分别存放在清洁的容器里(不能用餐盘),要有盖子或食用薄膜封口,不能混装。将留样食品存放在冷藏柜(不能存放在冷冻柜和常温下存放),留置48小时后,无学生发生食物中毒才能处理。
六、制度:包括责任追究制;食品留样试尝制;食物中
毒应急预案;原料采购索证制度;库房管理制度;采购食品验收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与管理制度(如亚硝酸盐);粗加工管理制度;烹调加工管理制度;面食制作管理制度;配餐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制度;卫生检查制度和餐厅卫生管理制度等。
七、泡菜坛要有专人管理,放在上锁的房间里或单独上 锁。
八、检查食堂的整体清洁卫生状况。
九、学校食堂要做好计划。当天的饭菜当天处理,不得 将剩菜留到第二天给学生食用。
十、检查学校食堂是否按要求不给学生提供皮蛋、凉拌
菜、四季豆、发芽土豆、豆奶、鲜黄花菜、野生菌等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
十一、食堂选址:必须远离污染源,距离暴露垃圾堆(场)、坑式厕所、粪池25米以上,环境清洁;不能在食堂内养猪、鸡鸭等。
十二、功能分区:要按照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顺 序予以布局,工艺流程要符合生进熟出的单一流向,体现由污染区逐渐趋向清洁区的加工顺序,避免造成生熟交叉污染。
粗加工间要分别设置肉类原料(包括水产品)和果蔬原料的洗涤间或池并有明显的标志,不能混用。
加工肉类原料(包括水产品)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与蔬菜分开使用,并有明显的标志,不能混用。烹调间的食用具有专柜存放,柜内卫生状况良好。
餐具洗消间:要设置相对独立的餐具洗消区域,如使用化学消毒法应设置四联池(一洗、二清、三消、四冲洗),最好用高温消毒。应配备与餐具数量相适应的餐具保洁柜,且相对密闭。
售饭备餐间完全独立:
1、有预进间;
2、要有开合式窗口;
3、有更衣洗手设施;
4、有售饭台;
5、空气消毒设施;
6、有通风降温设施。
餐厅:要设置供用餐者使用的洗手设施,水龙头数量要充足。
十三、冷藏设施:有足够数量的冰箱(柜),生、半成 品、熟食品至少个一个,满足生熟分开存放的要求,并有明显标志。十四、三防设施:应配备纱门、纱窗或者塑料门帘或风 幕机;与外界相通的木门下端应装有60公分高的金属防鼠板;下水道出口处应有金属隔栅。
十五、更衣室:有从业人员更衣室(场所)、更衣柜,不能到处乱放衣服等个人物品。
十六、凡供应水果的学校、幼儿园食堂必须有专用水 池,切配台、刀、毛巾等设施,并设专间或专区。
十七、废弃物存放:各场所要设置密闭的废弃物盛放容 器并按规定管理废弃食用油脂。十八、一般要求:
1、粗加工过程中肉、禽、鱼与蔬菜
分开加工;
2、烹调后至食用前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食物要重新加热;
3、有半成品加工区域;
4、加工后半成品、成品存放不得存在交叉污染。
第四篇:2016传染病疫情处理制度1
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制度
一、辖区内散发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处理
(一)核实诊断:收集病人基本情况和查看临床诊治记录,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体征、诊治检查记录,按诊断标准核实诊断,并做好个案调查。
(二)采集试验标本:按照区疾控中心的指示采集病人(包括恢复期血清)、接触者、环境等有关标本,尽快送检,进一步取得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的依据。
(三)追溯病例的传染源:搜索未发现的疫源地,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查找疑似病人:根据疾控中心的指示,查找与本病患者有接触的人群,确定密切接触者,做好详细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注意续发病例的出现。
(五)确定传播途径、范围和疫源地:查明病人发病前后活动范围,追溯传染源可能的传播途径,划定疫点、疫区范围,采取针对性的隔离、消毒、杀虫、灭鼠、饮食、饮水等卫生措施。
(六)对易感人群采取保护措施:预防服药、应急接种、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等。
(七)填写个案调查表:严格按照质量控制要求填写个案表,2
第五篇:肠道传染病疫情应急防控演练方案
肠道传染病疫情应急防控演练方案
为提高卫生系统的应急水平,检验对肠道传染病疫情防治的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某市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等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演练目的
(一)检验对《某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处置预案》和《某市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的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的掌握程度。
(二)检验市卫生监督所监督个人防护、消毒隔离等疫点疫区预防控制措施落实的能力。
(三)检验市疾病预防中心对现场应急处理能力。
(四)检验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发现和报告能力;检验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救治能力。
(五)检验市疾病预防中心和市医院的应急准备情况。
(六)及时发现和整改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演练内容
(一)疫情信息的处理。一旦获得疫情信息,疾控、监督、医疗等部门能迅速协同行动,开展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理,同时进行监督检查。
(二)应急监督队伍实施卫生监督及现场控制能力。
(三)应急疾病控制队伍现场流调、标本采集、疫源地的消毒处理、医学观察、宣传教育等应急处理能力。
(四)应急医疗队的反应能力。疑似病人转运、诊断、治疗、疫情报告等。
(五)检验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医疗救护人员的个人防护能力。
三、组织机构 总指挥: 现场负责人:
现场考核评估组:
四、演练的过程
设定我市某村1村民因腹泻、呕吐患者到卫生院就诊。科目1 疫情发现与报告 现场负责人:
现场评估员:
地点:某镇卫生院、市疾控中心
模拟事件:某男,43岁,某镇人。昨晚起,突然出现剧烈腹泻(为水样便),伴有呕吐(为胃内容物)等症状,今天8:30时来卫生院就诊,接诊医生发现病人除以上症状外还出现中度脱水、肌肉痉挛等症状,病情较严重。
1.卫生院门诊
腹泻门诊接诊医生要详细问诊,做出可疑肠道传染病的诊断,并立即用电话向院长汇报。将病人留置在相对独立的留观病房,并进行临时封闭,禁止其他人员接近。卫生院门诊要标识明确,通风良好;留观病房要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及有效消毒措施;卫生院必须储备处置传染病的相关防护物资。
演练评估重点:医生有没有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追问患者的流行病史?是否做出可疑肠道传染病的诊断?是否立即电话报告卫生院领导?
2.卫生院院长响应
卫生院院长立即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可疑疫情,并组织人员对可疑病人经过的地点进行消毒,组织人员临时封闭留观病房。
演练评估重点:是否立即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是否按规范开展消毒和隔离?
3.市疾控中心上报
市疾控中心接到卫生院报告后,了解基本情况后,对事件进行初步的判断,并向市卫生局应急办和市疾控中心报告。
演练评估重点:市疾控中心是否及时向市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汇报?报告内容是否全面?
科目2 病人转运 现场负责人: 现场评估员:
地点:某镇卫生院 转运救护车
模拟事件:卫生院接市卫生局应急办指令立即将该名腹泻病人转诊至市人民医院。市卫生局应急办接报告后,初步认定该事件为一起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并作出了现症病人转诊的指令。市人民医院救护车立即赶赴卫生院按规范要求对病人进行转运,转运车辆要配备专门的医务人员,车内设专门的污染物品放置区域,配备防护用品、消毒液、快速洗手液等,医务人员、司机要做好个人防护,转运途中要开窗通风,转运结束后要对车辆进行严格消毒。
演练评估重点:转运是否快速安全?车辆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配齐相关物品?人员是按要求穿戴防护物品?是否对转运情况进行记录?转运后消毒是否规范?
科目3 病人诊断治疗 现场负责人: 现场评估员: 地点:市人民医院
模拟事件:市人民医院收治1例腹泻病人。1.专科腹泻门诊
医院要设立预检分诊,病员到达预检分诊处,接诊人员要简要询问症状,病人自述腹泻,呕吐、无腹痛,接诊人员立即引导病人到腹泻门诊就诊。预检分诊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分诊点要设立在病人就诊必经之处。腹泻门诊接诊后按规范进行处置,并将病人收入传染科病房。
演练评估重点:是否介绍和引导患者到腹泻门诊诊疗?是否作好登记记录?预检分诊人员是否进行个人防护?腹泻门诊设 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腹泻病监测工作要求进行处置?
2.诊断治疗
市人民医院将病人收入住院病房,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做出某传染病疑似病例的诊断后,立即报告市卫生局应急办和市疾控中心。
演练评估重点:市人民医院是否启动相应预案?收治入院流程是否规范合理?是否组织专家进行会诊?是否做出合理诊断?做出诊断后,是否立即报告市卫生局应急办和市疾控中心?医护人员按要求进行个人防护?病例处置是否及时、规范?
科目4 病人流调与采样检测 现场负责人: 现场评估员:
地点:市人民医院腹泻病人收治病房
模拟事件:市人民医院报告一例某传染病的疑似病例。市疾控中心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病人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名单,检验人员按要求进行采样、存放,并马上转运至市疾控中心实验室。
演练评估重点:疾控中心是否用专用流行病学调查表对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和处置的工作内容是否全面、规范?
科目5 应急指挥与协调 现场负责人: 现场评估员:
地点: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
模拟事件:市疾控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报告后,立即派出专业人员赴市人民医院开展流调及采样检测,并向市卫生局应急办报告。
1.市卫生局应急办值班领导对接报事件进行分析判断,向主要领导汇报疫情,并迅速向市医疗救护组、疾病控制组、卫生监督组发出指令,要求以最快速度赶赴市人民医院、某镇卫生院、疫点,核实诊断、开展流调与疫点处理、对措施落实进行卫生监督等。
演练评估重点:是否及时向值班领导汇报?值班领导是否立即向相关疫情处置组发出前往疫点的指令?值班领导是否立即向主要领导汇报疫情?
2.市卫生局应急办立即组织人员赶赴市人民医院、某镇卫生院和疫点,督促相关单位依法迅速采取临时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演练评估重点:各处置组是否能及时赶赴现场?携带的物品是否齐全?
科目6 现场调查与处置 现场负责人: 现场评估员: 地点:市人民医院、某镇卫生院、疫点
模拟事件:市医疗救护组、流行病学调查及疫点处理组、卫生监督组接市卫生局应急办指令立即赶赴市人民医院、某镇卫生院调查和处置该起疫情。
各处置组迅速赶到现场开展按规范要求实施各项处置措施。医疗救护组对病人进行核实诊断;疾病控制组立即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卫生监督组对措施落实进行监督。
演练评估重点:
医疗救护人员是否进行核实诊断?是否做出合理诊断? 疾病控制组是否按要求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 相关人员是否实施严格的个人防护? 疫点、疫区的划分是否合理?
消毒隔离等处置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对所有可能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
疫点的解除时限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