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2011年罗志军)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李学勇)

时间:2019-05-13 19:2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2011年罗志军)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李学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2011年罗志军)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李学勇)》。

第一篇: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2011年罗志军)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李学勇)

罗志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2011年11月6日)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江苏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推进“两个率先”处于继往开来关键时期召开的。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而团结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科学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江苏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胜利完成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这五年,是江苏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益更多的五年,是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发展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在“两个率先”征程上阔步前进的五年。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省生产总值跨过4万亿台阶,预计今年可超过4.8万亿元,人均GDP有望突破9500美元。同口径财政总收入超万亿元,预计今年一般预算收入可超过5000亿元。今年预计实际利用外资32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交通、水利、能源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日趋完善。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今年底将有近2/3的县(市)达标,“两个率先”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 1 以上,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可分别达到35%和24%。现代高效农业比重超过38%,粮食实现连续八年增产的历史性突破。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5%。苏南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苏中苏北占全省经济比重五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全省城市化率达到62%左右,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态省和绿色江苏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

人民生活得到较快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分别增长85%和83%左右。新增城镇就业每年超过百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实施。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城市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全省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今年底可提前一年脱贫。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学有所教目标基本实现,全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计划生育、体育、残疾人、老龄等事业加快发展,惠及广大群众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切实的民主权利,当家作主、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持续提高。人大和政协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工作取得新成绩。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活动扎实推进。法治江苏和平安江苏建设成效显著,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及创新得到加强,人民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居全国前列。

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深入,创业创新创优成为江苏新的时代精神,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精神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持续加强,文化体制改革释放活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艺创作更加繁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不断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效提升了各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创先争优活动有力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驻点调研、“三解三促”活动,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 2 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回首过去五年的历程,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符合江苏省情的工作特色,也积累了宝贵经验。第一,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是江苏发展的鲜明导向。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强化又好又快的发展导向,主动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压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发展创新型经济、实施产业升级计划、建设教育强省和人才强省、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沿海地区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创新社会管理、建设生态文明等作出部署并抓好落实,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构筑江苏长远发展的战略优势。第二,与时俱进推进“两个率先”,是江苏实践创新的集中体现。我们始终坚持把“两个率先”作为引领全省人民开拓奋进的一面旗帜,目标上坚定不移,思路上与时俱进,举措上务实创新,从提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行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到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再到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大力实施“六大战略”、全力推进“八项工程”,努力使“两个率先”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动力之源,深入推进行政管理、财税金融、科教文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团结依靠全省人民群众,注重发挥基层创造活力,集中全省上下智慧和力量,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第三,牢固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是江苏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每年兴办一批民生实事和惠民工程,大幅增加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江苏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我们始终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新一轮“强基工程”、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五年来的成就,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来的实践,为继续前进积累了宝贵财富。所有亲身经历这一不平凡历程并贡献了自己力量的人们,所有关心支持江苏改革发展的人们,都会为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感到自豪。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省委继往开来、接力奋斗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开拓进取、团结拼搏的结果。我代表中共江苏省委,向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人民解放军 3 和武警驻苏部队,向中央各部委、兄弟省区市及其驻苏单位,向海内外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必须清醒地看到,江苏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科学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的任务还很艰巨,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社会管理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不相适应,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执政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完全适应,党风廉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一定要更加兢兢业业地工作,全省人民一定要更加同心同德地奋斗,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在新的起点上把“两个率先”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今后五年,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在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大变革中抢占先机的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需要应对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趋势,更加积极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铸造江苏发展新辉煌。

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牢牢把握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力推进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文化建设、民生幸福、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总的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全面建成体现党的十七大要求、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使江苏的发展更科学、社会更和谐、文化更繁荣、生态更文明、人民更幸福;再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两个率先”是总体统一、既有区分又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第一个率先是第二个率先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个率先不仅是第一个率先量的提升,更是质的跨越。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全省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活力更加旺盛,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考验中,江苏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能力加快提升,创新型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省人民发展信心更加坚定,各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有了新提高,这些都为我们向第二个率先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现实条件。我们要根据中央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适应发展阶段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失时机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努力建设江苏更加美好的明天。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比,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更全面、内涵更丰富。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水平的过程,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共同富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我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内涵是: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以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成效,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5%以上;区域创新体系更趋完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8%,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提升。

——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全省人民共同富裕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万元,城乡居民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财富普遍增加,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中等收入者比重稳步扩大。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大幅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8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2.2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人的全面发展得到有效 5 促进,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显著提升。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和功能互补、特色鲜明、优美宜居的现代城乡形态基本形成。三大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格局更加优化,发展差距逐步缩小。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质量大为改善。

——社会文明和谐程度显著提升。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社会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管理机制更趋完善,社会安定有序、诚信友爱、文明和谐、充满活力。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创新驱动。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在推进“两个率先”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更好地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率先发展统一起来,更快地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发展水平、发展质量走在全国前列。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凝心聚力。伟大的实践呼唤伟大的精神。过去,正是在“四千四万”精神、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精神和“三创”精神的激励和引领下,江苏大地上才有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我们必须传承好江苏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培育与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进一步提升推进“两个率先”的“精气神”,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滞,把各方面创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把全社会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出来,不断开辟“两个率先”实践的新境界。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省不同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决定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必然有先有后。开启第二个率先新征程,经济发达地区要先行先试、提供示范,既为巩固全省全面小康成果、促进其他地区加快发展增强动力,更为破解中等收入阶段发展难题、引领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探索路子。今后五年,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要当好第二个率先的先行军,6 到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苏中地区要提高全面小康建设水平,不失时机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苏北地区要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步伐,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好基础。要充分发挥我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导向、激励和监测作用,科学引领第二个率先的创新实践,使江苏的现代化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符合时代进步潮流、符合人民群众意愿。

我们坚信,经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之时,江苏将成为经济更加发达、文化更加繁荣、综合竞争力更强的省份,成为人民普遍过上富裕安康生活、具有更高文明素质、享有更好生态环境的省份,成为人民群众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更具创造活力的省份,成为全省人民引以自豪、为国家富强作出更大贡献的省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在江苏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三、全力推动经济强省建设

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最根本的是发展先进生产力。要坚定不移把科教与人才强省作为基础战略,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全力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战,推动江苏加快向经济强省跨越。

(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时研判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走势,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大力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主攻方向,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强化市场规模优势和技术领先优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抓好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比重。运用先进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提高工艺、技术、装备、管理水平。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重点,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在保持投资、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强供给管理,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把推动集约发展作为重要途径,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做强做大企业集团,全面提高投入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产业竞争力。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支撑,大力推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使江苏成为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 7 集聚、创新活力充分释放的地区。加大产业技术创新力度,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潜力,推动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突破更多重大关键技术,培育更多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打响“江苏创造”品牌。构建科技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促进政府引导性投入稳步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会多渠道投入大幅增长。优化区域创新体系,推动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苏中苏北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支持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专利战略推进与服务(泰州)中心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

(三)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增创江苏长远发展的战略优势。落实人才优先投入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十大人才工程”,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形成适应“两个率先”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推进人才国际化为引领,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在全球范围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着力提高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打造江苏人才高地。引导创新创业人才向企业集聚,注重培养优秀企业家和一线技术创新人才。进一步营造尊重人才、支持创业、鼓励创新的环境,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真正让人才优势成为江苏科学发展的第一优势,人才竞争力成为江苏的第一竞争力。

(四)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着力提高发展协调性。推进“两个率先”,必须把“三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同步推进,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机制,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着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断提高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保护和服务民生能力。大力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实事工程,重点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显著改善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加快建设沿江、沿海和沿东陇海线城市带,积极推进南京都市圈和宁镇扬“同城化”建设,提高苏锡常都市圈要素整合与互动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徐州都市圈在淮海经济区中的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城市和重点中心镇协调发展。继续抓住用好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叠加机遇,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支持苏南转型升级,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继续 8 当好全省科学发展的排头兵。支持苏中加快崛起,更大力度推进江海联动开发和跨江合作开发,促进苏中尽快融入苏南经济板块。支持苏北全面振兴,继续推进财政、产业、科技、人才“四项转移”和南北共建开发园区,实行“一市一策”,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确保2015年苏北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把沿海开发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积极推进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和盐城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支持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在港口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滩涂开发上取得更大突破,使我省沿海地区尽快成为我国东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继续做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工作。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强统筹设计和整体配套,在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领域改革上取得更大进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更大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深入推进南京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抓好省直管县与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改革试验区等国家试点工作,大力推进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无锡“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等试点工作,为全省改革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积极发展服务贸易,鼓励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能源资源进口。大力引进国际高端产业、智力、人才和技术,推动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发展服务外包,稳步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扩大地方友城务实交往。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辟国际化经营新空间。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园区的示范、辐射作用,增强在全球范围内吸纳优质生产要素的能力。建立大通关电子口岸统一信息平台,促进电子口岸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四、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旗帜。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省有机统一,扩大民主,健全法制,巩固发展江苏民主团结、政通人和、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一)进一步健全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科 9 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实施党对各个领域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坚决贯彻落实。改进和完善党委决策机制,健全决策公开、决策咨询、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决策失误纠错和责任追究制度,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在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党管武装根本原则和制度,积极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大力支持驻苏部队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二)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使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更好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更好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把扩大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基础,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水平。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权益。积极推进基层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丰富基层民主形式,拓宽基层民主渠道。

(三)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大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政治协商和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力度,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选拔和推荐优秀党外干部到各级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深化与港澳台交流合作,加强与海外侨胞、归侨侨眷联系,为推动江苏发展、促进祖国完全统一赢得更广泛力量支持。

(四)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引领、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秩序为目标,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高法治江苏建设水平。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重点推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完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与“两个率先”相适应的地方性规章。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强化行政问责,推动法律法规正确实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继续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深入实施法治惠民实事工程,提高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

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实现“两个率先”,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导向,文化是灵魂,改革创新是动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牢固确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是党的工作一条主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一个主阵地、推进“两个率先”一支主力军的地位,加快建设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更好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文化的凝聚力引领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两个率先”宏伟目标凝心聚力,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大力弘扬“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面向科学发展实践的理论创新。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营造健康向上、生动丰富的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建设,运用和管理,注重网络民意,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全省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二)全面提升文化事业发展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按照公益 11 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普遍实行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完善政府购买重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的长效机制,加快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加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主流网站等重要媒体建设,大力发展新兴媒体,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技术先进、传输便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加快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创作生产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和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加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对江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先进文化交相辉映。支持南京市承办好亚青会和青奥会。

(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江苏文化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积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强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深度融合,使文化产业成为江苏的支柱产业。着力培育大型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支持重点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扩大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拓展文化服务消费,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文化流通组织形式,强化文化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各项改革,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增强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力。深化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推动转制企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资产经营责任制,增强发展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激发文化战线创造活力,努力造就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德艺双馨的文化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造就一批懂文化、会经营的文化企业家,造就一批热爱文化、精通文化的文化管理工作者,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六、加强以增进民生幸福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民生幸福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衡量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和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把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贯穿于“两个率先”全过程,努力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江苏。

(一)全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把增加收入作为民生幸福的重要基础,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基础上,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收入,确保2017年全省居民收入比2010年实现倍增,坚决兑现对全省人民的承诺。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按照共同富裕的方向,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坚持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促进,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帮扶等居民增收渠道,强化全民创业理念,优化创业环境,让更多的人通过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突出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完善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加大物价调控监管力度,稳定物价总体水平,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使困难群众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受到影响。

(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按照符合省情、惠及全民、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养老服务“六大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高质量为核心、促进公平为重点,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的终身教育体系。把充分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统筹城乡就业,完善融培训提高、就业帮扶、创业带动为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标准和统筹层次,推进城乡保障制度接轨,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为基础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健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形成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以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难为重点,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协调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促进房价合理 13 调整,完善多渠道、多形式解决群众住房问题的住房保障体系。适应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体育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统筹做好人口、慈善、残疾人等工作。

(三)着力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以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为统揽,积极推进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创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社会管理制度建设,健全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提高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法律规范、道德约束,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加强人口管理服务,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库和管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制度,做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加快推进村级有集体收入、有活动阵地、有信息网络、有双强带头人、强化党组织领导责任的“四有一责”建设,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坚持积极引导和依法管理并重,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四)深化平安江苏建设。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建设和谐稳定示范区为目标,实现基层平安创建全覆盖,加快建设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江苏。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强化大调解机制建设。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根据防得住、控得严、打得狠的要求,更加注重科技防范,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现代治安防控体系,强化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场所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分裂、渗透、颠覆、窃密等破坏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切实提高安全监管水平,特别是要健全覆盖城乡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生产、流通全过程控制,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用药安全。

七、更大力度建设生态文明

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严格落实节约优先、环保优先方针,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使生态文明成为江苏的重要品牌。

(一)坚定不移推进节能减排。把节能减排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实行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三管齐下”,铁腕治污、刚性降耗,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严格控制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禁止新上高排放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减排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推进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健全节能减排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工作机制,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清水蓝天”工程,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把太湖治理作为重中之重,促进湖体水质持续改善,让太湖重现碧波美景。加强大江大河、大中型湖泊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扎实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切实加强饮用水源管理和保护,加快推进区域集中供水,确保城乡人民饮水安全。突出抓好城市大气污染控制和治理,大幅度减少灰霾天气。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重视重金属、危险固体废物、有机毒物污染防治,强化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加强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使农村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坚持不懈推进生态省和绿色江苏建设,广泛开展植树造林,重点抓好生态防护林建设和村镇绿化。深入开展山体保护复绿和工矿废弃地整治,加强近岸海域、河湖水域和沿海滩涂湿地保护。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立生态保护转移支付、重点河流上下游污染补偿制度。广泛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县)、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提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水平。

(三)构建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探索破解土地资源硬约束的思路和办法。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大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鼓励发展清洁能源、绿色能源,推进传统行业低碳化改造,发展新型低碳产业。深入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和改造,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把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生态工业园。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努力形成节约、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自觉行动。

八、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适应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深入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快建设能够担当历史重任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推动江苏党的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一样走在全国前列。

(一)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把加强学习作为关系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新思想新知识,学习历史特别是我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共党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强对改革发展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善于用改革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努力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适应推进“两个率先”的新任务和实施“八项工程”的新要求,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驾驭复杂局面、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二)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推动党内民主健康有序发展。始终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以扩大党内民主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全面推行党代表任期制,继续做好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健全和规范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述职述廉并接受监督制度,实行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重要干部制度,完善党委讨论重大问题票决制。营造党内充分发表意见、进行民主讨论的环境,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积极探索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的坚强团结和集中统一。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化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鲜明导向,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广开进贤之路,鼓励多渠道推荐干部,把各方面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办法,扩大和完善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健全差额选拔干部制度,促进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公推票决、竞争上岗等选拔干部方法制度化、常 16 态化,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选优配强各级党政正职,注意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领导班子。进一步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综合运用定向选拔、破格使用和关键岗位锻炼等举措,促进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重视培养女干部,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

(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坚持以创先争优统揽基层党建工作,深入推进“强基工程”,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力以赴争科学发展之先、同心同德创社会和谐之优,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和工作机制,突出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领域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农村、社区、高校、机关、企业等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加快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各个领域有效覆盖。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争创群众满意窗口单位为载体,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更好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选配、培训、管理、保障等机制,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加强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选派培养工作,使他们干事有劲头、创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五)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反腐倡廉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惩防体系建设5个文件,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定不移地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全过程,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提高制度执行力,从省委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做起,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理念,使法规制度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绝不让任何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严惩。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把群众放在心坎上,做人民的好公仆,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真抓实干,以更加奋发进取 17 的精神、更加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更加鲜明地写在江苏党员干部队伍的旗帜上。

同志们!

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百年梦想,是几代江苏人不懈奋斗的目标追求。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以苏南为例,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进入新世纪,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总书记殷切希望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现在,第一个率先已经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现实模样。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第二个率先也一定会在江苏大地上成为美好现实。

伟大的时代赋予我们光荣使命,伟大的事业召唤我们开拓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坚定不移朝着“两个率先”的目标奋勇前进,为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201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李学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江苏省委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紧紧把握主题主线,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和政策举措,落实“六个注重”,实施“六大战略”,全面推进“八项工程”,切实执行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扎实抓好大事实事,年度安排与五年规划紧密衔接,省域发展与国家规划有效对接,全面展开“十二五”工作布局。过去的一年,是攻坚克难、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重大步伐的一年。面对国际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我们自加压力,主动作为,全力以赴稳增长,坚定不移转方式,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8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区域协调、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一些反映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实现了重大突破,跨上了新的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1000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万件,粮食总产突破660亿斤,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突破1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8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突破2.6万元和1万元。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在“十一五”发展的坚实基础上,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千方百计稳增长控物价,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我们认真落实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及时出台应对措施,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一是积极扩大内需。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加快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扩大有效投入,突出抓好200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实施一批重大产业、民生、环保项目。京沪高铁江苏段建 19 成运营,崇启大桥建成通车,泰州大桥顺利合龙,苏中江都机场主体建成,南水北调工程江苏段全线推进,淮河入江水道、苏南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顺利开工,徐州棚户区改造超额完成国家任务。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5%,民间投资占比达65.4%。二是着力稳定外需。在境内外举办一系列经贸活动,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外贸出口3126.2亿美元,增长15.6%。大力调整外贸结构,一般贸易增幅高于加工贸易增幅19.9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增幅高于货物贸易增幅34.6个百分点。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实际利用外资321亿美元。境外投资同比增长65.5%。各类开发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三是加强物价调控。坚持综合施策,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加大价格调节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平价商店,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切实控制物价涨幅,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困难群众的物价补贴由按季发放改为按月发放,全年发放物价补贴4.4亿元,有效减轻了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生活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正在显现。四是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出台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18条政策措施,大力促进银企对接,全省中小企业新增贷款超过3000亿元,担保机构在保金额超过2700亿元。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6147亿元,增长13.9%。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扩大直接融资,全年直接融资总额达1700亿元,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57家。出台规范涉企收费的政策意见,每年可为企业减负9亿多元。加大煤电油气运调节力度。企业在外需市场波动、要素供应趋紧的情况下总体保持稳定发展。

二、坚定不移调结构抓创新,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我们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大力组织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和科技创新工程。一是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时对接国家规划,制定我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设立专项引导资金,重点推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6万亿元。制定实施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6%。实施“万企升级行动计划”、“百项千亿”技改工程,推进产品质量攻关和品牌创建,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7万亿元。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40家,其中超过500亿元的15家。二是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2%,创投资金规模超过650亿元。出台鼓励企业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的23条政策措施,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47.6%和44.3%。国家专利审查协作中心落户苏州。新增 20 两院院士6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创业类人才占全国的32%,通过实施省“双创计划”引进402名领军人才、30个创新团队。深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2%,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三是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完成情况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实施“清水蓝天”工程,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06万立方米,太湖水质进一步改善,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加大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力度,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继续改善。加快绿色江苏建设,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1.2%,新增5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个国家森林城市、12个国家生态市(县、区)。着眼于增强发展动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实施,教育体制改革继续推进,财税、金融、价格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三、毫不放松强基础促增收,“三农”工作全面加强。我们坚持把“三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巩固和发展了“三农”工作的好形势。战胜严重干旱,粮食实现连续八年增产。高效农业面积占比超过42%,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到49%,农业龙头企业数和农民合作组织数位居全国前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提前一年整体脱贫。扎实推进国家水利现代化建设试点,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六件实事年度任务圆满完成,解决了28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加快,县域经济更具活力。

四、坚持不懈重统筹促互动,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我们加大分类指导力度,推动三大区域协调发展。出台促进苏北地区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10条政策意见,继续推进产业、财政、科技、人才四项转移和共建开发园区,落实“一市一策”,苏北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支持苏中江海联动、跨江合作,增创特色发展新优势,苏中崛起明显提速。促进苏南加快转型升级,苏南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制定并实施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一批优质项目落户沿海,滩涂匡围示范工程开工建设,沿海地区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 21 化率达61.9%。全面落实长三角区域规划,深化各领域合作。扎实做好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和青海工作,年度援建项目全面完成,产业合作成效显著。

五、更加注重办实事建体系,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扎实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部署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和养老服务六大体系。一是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7%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增幅与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二是多渠道扩大就业。着力解决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新增城镇就业13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2%,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0%以上,帮扶20.1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三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五个“全覆盖”。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70%和70%。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稳步推进。新建477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7%的市、县(市)建成老年公寓或福利院。四是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45.3万套(户),超额完成国家和省定的年度目标,城镇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六、多措并举增和谐促稳定,社会建设扎实推进。我们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一是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认真实施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支持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提高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8%,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繁荣文化创作生产,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取得新进展。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我省体育健儿在第七届全国城运会等国内外重要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二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创新“大调解”机制,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特 22 殊人群、“两新”组织、信息网络等服务管理新举措,认真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绩效和公众安全感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做好国防动员、优抚安置、双拥创建工作,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民防、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事务、档案、史志、参事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事业取得新进步。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构建政务服务体系,推行绩效管理,加强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不仅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而且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认识: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必须紧扣主题主线,把推动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转型升级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强化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用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优势;必须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进民生幸福。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苏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江苏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经济运行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增幅不同程度回落,外经贸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生产要素供给趋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物价涨幅仍处在高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解决经济结构 23 性矛盾、城乡和区域差距等深层次问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社会建设和管理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还不相适应,公共服务、改善民生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还必须看到,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有的部门和少数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还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现象依然存在,反腐倡廉建设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2012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全面落实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的第一年。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我省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同时,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十分严峻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与物价上涨压力并存,在加快转型升级中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许多新挑战。我们既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发展信心,又要足够估计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六个注重”,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全力推进“八项工程”,坚持稳中求进,突出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统筹协调,着力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推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把握“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紧紧把握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紧紧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把握又好又快发展的鲜明导向。围绕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充分发挥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导向、激励、监测作用,对照目标要求,细化分解任务,加强分类指导,务求取得实效。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8%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节能减排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4%。左右。这些指标的安排,既考虑了稳定经济增长的要求,也为推进转型升级预留了空间,既考虑了经济发展,也突出了民生幸福,有利于引 24 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改善民生上来。

今年要着力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最重要的基础和保证。要认真落实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处理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三者关系,有效防范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着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消费是基础,有效投入是关键。要着眼于扩大消费需求、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着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逐步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职工工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完善消费政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积极扩大消费信贷。推进流通体系建设,提高交通便捷化程度,改善城乡消费环境。扩大有效投入,抓好项目带动,加快建设一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一批成效明显的重大民生工程。着力构建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苏中苏北铁路网和过江通道建设,积极发展苏南城际铁路。继续推进重点机场建设,增加国际国内航线。明确功能定位,加大沿江沿海港口群建设力度,加快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启动治太新沟河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江苏高速宽带网。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扩大民间投资领域,释放社会投资活力。

着力强化实体经济发展优势。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区域综合实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要发挥江苏实体经济优势,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等政策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拓展市场,提高江苏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加强煤电油气运调度,保障要素供给。强化金融支持,优化融资结构,增加有效信贷投放,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力争社会融资规模增长15%左右。进一步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服务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招工难等问题。加强对龙头骨干企业的服务,力争百亿级企业超过150家,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千亿级企业。

着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物价关系民生,也影响全局。要继续把控制食品价格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落实好“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做好主要农产品收储和投放工作,增强市场调控 25 能力。加强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流通环节成本,扶持农贸市场和平价店建设。加强服务收费监督检查,坚决治理乱收费乱罚款。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二、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既是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充分发挥江苏科教和人才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工程和科技创新工程,深入实施产业升级“三大计划”,突出自主创新、突出高端引领、突出人才支撑,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

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政策创新和落实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和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源头作用,加强企业研发中心、校企联盟、产业技术联盟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6%。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培育和保护知识产权,力争各项专利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打响江苏创造的品牌。深入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推动高新区创新发展,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认真抓好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建设一批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植江苏长远发展优势的关键举措。要落实好我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制定实施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推进方案。瞄准科技前沿和市场需求,努力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形成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加快南京软件和智能电网、苏州纳米技术、无锡物联网、常州智能装备、镇江新型材料、泰州中国医药城、扬州新光源、南通海工平台、徐州先进装备制造等基地建设,支持苏北特色产业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抓好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等十大重点产业,着力培育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做强做大服务业重点企业,确保服务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优化服务业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生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0%。积极发展家政、社区、养老等生活服务业。创新服务理念、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加快培育 26 服务业新业态。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工程,建设一批创新性强、特色鲜明、带动作用大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分行业研究传统产业提升的主攻方向和政策措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实施“百项千亿”技术改造工程,发挥好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力争技改投资增长17%以上。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高品牌经济比重。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竞争力。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践行科学人才观,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深入实施“十大人才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在全球范围引进更多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培养培训企业急需、社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进一步强化尊重人才、支持创业、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创新人才政策,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加快创建“人才特区”。

三、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增强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必须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三化同步”,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大力抓好“三农”工作。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农业现代化工程为载体,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高效设施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试点县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产学研、农科教有机结合,加强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转化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规范有序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认真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加快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农业保险,提高金融为农服务水平。

大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一体化。实施全省城镇体系规划,以 27 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积极推进南京都市圈和宁镇扬“同城化”建设,增强苏锡常都市圈互动发展水平,壮大徐州都市圈综合实力。加快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重点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完成苏南地区50%、苏中苏北地区20%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着力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滩涂围垦、城镇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沿海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支持服务沿海发展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建设。加快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和盐城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支持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促进苏北跨越发展,深入推进“四项转移”和共建开发园区,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一市一策”,支持徐州老工业基地加快振兴、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和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增强苏北发展内生动力。促进苏中特色发展、加速崛起,深化江海联动和跨江合作,加快产业集聚和国际化进程,推动苏中与苏南融合发展。促进苏南率先发展,抓住国家对苏南现代化建设整体规划的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先行军”和“排头兵”的目标定位,聚焦转型升级,实现创新突破,积极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和生态高地,使苏南走在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最前列。加快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和区域经济合作。

四、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提高生态建设水平。生态良好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要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

强化节能减排。把节能减排作为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综合施策,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禁止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和居民生活等领域的节能。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加强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加快燃煤机组脱硝建设。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开展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创建活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健全监测预警、统计和考核体系,严格监管考核,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强化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清水蓝天”工程。加强控源截污和生态修复,扎实推进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环境治理,持续改善太湖水质,确保南水北调工 28 程沿线水质达标。加强饮用水源地管理和保护。加大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按照国家部署,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13个省辖市全部形成PM2.5监测能力。加强机动车、扬尘、工业废气、秸秆焚烧等污染综合治理,扩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范围,以更有力的措施减少灰霾污染。集中整治突出环境问题,重点加强化工污染专项治理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强化生态建设。持续开展植树造林,深入实施森林抚育工程,新增造林面积80万亩,抚育森林150万亩。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水域和滩涂保护,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平衡能力。深入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生态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五、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增创发展新优势。破解发展难题,推动转型升级,必须深化改革开放。要着力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加强统筹设计和整体配套,在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领域改革方面取得更大进展。继续推进强县扩权改革,开展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抓好20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加强政府性债务的清理、监管和风险防范。加强对国家税制改革的跟踪研究,及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大中型银行向县域延伸服务网点,增强地方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深化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电价改革,合理制定和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改革,逐步实施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积极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充分发挥南京科技体制改革、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无锡“两型”社会建设、宿迁区域协调发展等改革试点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扩大开放,不断提升江苏发展的国际化水平。把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作为稳外需的首要任务,努力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千方百计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实施我省稳定外贸增长促进外经贸转型升级的意见,强化对外贸发展的政策支持,落实好国家出口退税、出口信贷、信用保险、出口免验等政策,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采取更多的贸易便利化措施,为稳 29 定外贸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调整优化出口结构,积极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自主品牌商品和服务出口,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积极扩大进口。优化外资结构,引导外资投向,大力引进国际高端产业和技术装备。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建立境外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提升跨国经营能力。推进开发园区“二次创业”,进一步增强集聚、创新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示范效应。

六、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实现“两个率先”,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导向,文化是灵魂。要切实履行政府文化建设的责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提升先进文化引领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更好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事业,扶持文化创作生产,更多地出精品出人才。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重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提升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实施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共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和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添动力。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强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重点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推进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金融深度融合,提高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江苏的支柱产业。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扩大文化对外交流,不断提升江苏文化影响力。

七、以创新社会管理为着力点促进和谐稳定。面对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新情况,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努力在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明显成效,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 30 群众自治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健全社区综合平台,提升社区服务管理功能。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更好地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落实法治惠民措施,加强法律援助,加快法治江苏建设步伐。

切实解决社会管理重点问题。加强社会矛盾隐患排查,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健全矛盾纠纷专业调处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实现全省范围内流动人口“一证通”。分类研究制定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政策。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重视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着力化解信访积案。严厉查处征地搬迁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和完善网络信息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规范民间借贷,依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切实保障公共安全。进一步加大公共安全工作力度,加快构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深化平安江苏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应急管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气象、洪涝、地震、地质等灾害监测和防御工作。加大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力度,加强生产、流通全过程控制,维护食品药品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用药安全。

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深化双拥共建,提高军转安置和优抚工作水平,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

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立足当前扎实办好民生大事实事,着眼根本加快构建保障和改善民生“六大体系”,落实实施方案,加强试点工作,扩大示范效应,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省人民。

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力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突出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增收,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适时适度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实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低收入者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就业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城 31 乡退役士兵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90%以上。制定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持力度,采取切实措施,增强经济薄弱地区和低收入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也是扩大居民消费的信心之源。要围绕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主要险种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力争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到95%以上。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运行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实行城乡保障制度接轨。落实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提高城乡低保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严格全过程管理,促进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开、公平、公正。

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达到18%。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高水平普及基础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能力。继续实施高校教学质量提升与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以培养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医学生,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1.7人。加大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做好妇女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和谐互信的医患关系。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发展老龄事业。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大力支持南京市做好青奥会筹备工作,力争江苏健儿在奥运大赛上再创佳绩。

各位代表,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今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一是帮助困难群众就业。继续开发5000个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开发1.6万个就业见习岗位,帮助困难家庭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万人。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培训6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加固改造、重建新建农村校舍776万平方米,推进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启动实施农村校车安全工程。三是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不低于240元,城镇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70%以上,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新增应急救护培训100万人。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工作。四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做好土地供应和资金支持工作,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36万套(户),其中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1.5万套(户)、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5万户,竣工保障性住房13万套(户)。五是推进文化惠民。普遍免费开放美术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继续开展送科普、送书、送戏、送展览下基层活动,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百名艺术家百场惠民演出活动。六是加强养老服务。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0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10%以上。新建250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经济薄弱地区40%的乡镇敬老院配置生活设备。七是关爱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全面提升“妇女儿童之家”建设水平,重点建设1000个省级示范点。八是加大助残力度。向5万户残疾人家庭提供辅助器具和进行无障碍改造,为2万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九是便利城乡居民出行。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20%左右,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8%,镇村公交覆盖率达26%。十是提高饮用水安全和空气环境改善的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新解决221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实现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完成68个国控点空气自动监测站改造。继续鼓励支持各地、各部门办好民生实事。

各位代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能力,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民生服务。我们要提高依 33 法行政水平。加强政府立法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和扩大政务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提升政府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水平。加强绩效管理、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切实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更加自觉地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社会公众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我们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坚持求真务实,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大力弘扬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狠抓落实的作风,巩固和发展上下齐心、层层负责、创先争优的好局面。继续精简会议和文件,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调查研究、真抓实干。我们要坚持廉洁从政。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真正用在推动发展最急需的地方,用在改善民生最迫切的事情上。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把廉政建设的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奋斗,奋力夺取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新胜利,以科学发展的丰硕成果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二篇:罗志军在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罗志军在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11月6日)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江苏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推进“两个率先”处于继往开来关键时期召开的。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而团结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科学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江苏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胜利完成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这五年,是江苏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

益更多的五年,是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发展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在“两个率先”征程上阔步前进的五年。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省生产总值跨过4万亿台阶,预计今年可超过4.8万亿元,人均GDP有望突破9500美元。同口径财政总收入超万亿元,预计今年一般预算收入可超过5000亿元。今年预计实际利用外资32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交通、水利、能源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日趋完善。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今年底将有近2/3的县(市)达标,“两个率先”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可分别达到35%和24%。现代高效农业比重超过38%,粮食实现连续八年增产的历史性突破。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5%。苏南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苏中苏北占全省经济比重五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全省城市化率达到62%左右,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态省和绿色江苏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

人民生活得到较快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分别增长85%和83%左右。新增城镇就业每年超过百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

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实施。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城市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全省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今年底可提前一年脱贫。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学有所教目标基本实现,全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计划生育、体育、残疾人、老龄等事业加快发展,惠及广大群众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切实的民主权利,当家作主、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持续提高。人大和政协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工作取得新成绩。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活动扎实推进。法治江苏和平安江苏建设成效显著,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及创新得到加强,人民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居全国前列。

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深入,创业创新创优成为江苏新的时代精神,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精神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持续加强,文化体制改革释放活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艺创作更加繁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反腐倡

廉制度建设不断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效提升了各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创先争优活动有力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驻点调研、“三解三促”活动,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回首过去五年的历程,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符合江苏省情的工作特色,也积累了宝贵经验。第一,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是江苏发展的鲜明导向。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强化又好又快的发展导向,主动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压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发展创新型经济、实施产业升级计划、建设教育强省和人才强省、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沿海地区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创新社会管理、建设生态文明等作出部署并抓好落实,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构筑江苏长远发展的战略优势。第二,与时俱进推进“两个率先”,是江苏实践创新的集中体现。我们始终坚持把“两个率先”作为引领全省人民开拓奋进的一面旗帜,目标上坚定不移,思路上与时俱进,举措上务实创新,从提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行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到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再到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大力实施“六大战略”、全力推进“八项工程”,努力使“两个率先”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动力之源,深入推进行政管理、财税金融、科教文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农

村综合改革。团结依靠全省人民群众,注重发挥基层创造活力,集中全省上下智慧和力量,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第三,牢固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是江苏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每年兴办一批民生实事和惠民工程,大幅增加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江苏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我们始终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新一轮“强基工程”、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五年来的成就,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来的实践,为继续前进积累了宝贵财富。所有亲身经历这一不平凡历程并贡献了自己力量的人们,所有关心支持江苏改革发展的人们,都会为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感到自豪。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省委继往开来、接力奋斗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开拓进取、团结拼搏的结果。我代表中共江苏省委,向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苏部队,向中央各部委、兄弟省区市及其驻苏单位,向海内外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必须清醒地看到,江苏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科学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的任务还很艰巨,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社会管理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不相适应,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执政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完全适应,党风廉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一定要更加兢兢业业地工作,全省人民一定要更加同心同德地奋斗,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在新的起点上把“两个率先”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今后五年,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在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大变革中抢占先机的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需要应对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趋势,更加积极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再创一

个黄金发展期,铸造江苏发展新辉煌。

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牢牢把握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力推进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文化建设、民生幸福、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总的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全面建成体现党的十七大要求、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使江苏的发展更科学、社会更和谐、文化更繁荣、生态更文明、人民更幸福;再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两个率先”是总体统一、既有区分又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第一个率先是第二个率先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个率先不仅是第一个率先量的提升,更是质的跨越。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全省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活力更加旺盛,特别是在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考验中,江苏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能力加快提升,创新型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省人民发展信心更加坚定,各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有了新提高,这些都为我们向第二个率先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现实条件。我们要根据中央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适应发展阶段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失时机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努力建设江苏更加美好的明天。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比,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更全面、内涵更丰富。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水平的过程,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共同富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我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内涵是: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以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成效,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5%以上;区域创新体系更趋完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8%,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提升。

——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全省人民共同富裕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3万元,城乡居民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财富普遍增加,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中等收入者比重稳步扩大。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大幅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8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2.2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人的全面发展得到有效促进,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显著提升。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和功能互补、特色鲜明、优美宜居的现代城乡形态基本形成。三大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格局更加优化,发展差距逐步缩小。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质量大为改善。

——社会文明和谐程度显著提升。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社会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管理机制更趋完善,社会安定有序、诚信友爱、文明和谐、充满活力。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创新驱动。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在推进“两个率先”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更好地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率先发展统一起来,更快地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着力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发展水平、发展质量走在全国前列。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凝心聚力。伟大的实践呼唤伟大的精神。过去,正是在“四千四万”精神、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精神和“三创”精神的激励和引领下,江苏大地上才有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我们必须传承好江苏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培育与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进一步提升推进“两个率先”的“精气神”,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滞,把各方面创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把全社会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出来,不断开辟“两个率先”实践的新境界。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省不同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决定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必然有先有后。开启第二个率先新征程,经济发达地区要先行先试、提供示范,既为巩固全省全面小康成果、促进其他地区加快发展增强动力,更为破解中等收入阶段发展难题、引领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探索路子。今后五年,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要当好第二个率先的先行军,到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苏中地区要提高全面小康建设水平,不失时机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苏北地区要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步伐,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好基础。要充分

发挥我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导向、激励和监测作用,科学引领第二个率先的创新实践,使江苏的现代化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符合时代进步潮流、符合人民群众意愿。

我们坚信,经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之时,江苏将成为经济更加发达、文化更加繁荣、综合竞争力更强的省份,成为人民普遍过上富裕安康生活、具有更高文明素质、享有更好生态环境的省份,成为人民群众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更具创造活力的省份,成为全省人民引以自豪、为国家富强作出更大贡献的省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在江苏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三、全力推动经济强省建设

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最根本的是发展先进生产力。要坚定不移把科教与人才强省作为基础战略,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全力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战,推动江苏加快向经济强省跨越。

(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时研判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走势,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大力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主攻方向,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强化市场规模优势和技术领先优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抓好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比重。运用先进

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提高工艺、技术、装备、管理水平。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重点,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在保持投资、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强供给管理,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把推动集约发展作为重要途径,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做强做大企业集团,全面提高投入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产业竞争力。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支撑,大力推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使江苏成为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活力充分释放的地区。加大产业技术创新力度,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潜力,推动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突破更多重大关键技术,培育更多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打响“江苏创造”品牌。构建科技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促进政府引导性投入稳步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会多渠道投入大幅增长。优化区域创新体系,推动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苏中苏北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支持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专利战略推进与服务(泰州)中心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

(三)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增创江苏长远发展的战略优势。落实人才优先投入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十大人才工程”,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形成适应“两个率先”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推进人才国际化为引领,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在全球范围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着力提高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打造江苏人才高地。引导创新创业人才向企业集聚,注重培养优秀企业家和一线技术创新人才。进一步营造尊重人才、支持创业、鼓励创新的环境,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真正让人才优势成为江苏科学发展的第一优势,人才竞争力成为江苏的第一竞争力。

(四)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着力提高发展协调性。推进“两个率先”,必须把“三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同步推进,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机制,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着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断提高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保护和服务民生能力。大力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实事工程,重点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显著改善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加快建设沿江、沿海和沿东陇海线城市带,积极推进南京都市圈和宁镇扬“同城化”建设,提高苏锡常都市圈要素整合与互动发展水平,充

分发挥徐州都市圈在淮海经济区中的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城市和重点中心镇协调发展。继续抓住用好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叠加机遇,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支持苏南转型升级,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继续当好全省科学发展的排头兵。支持苏中加快崛起,更大力度推进江海联动开发和跨江合作开发,促进苏中尽快融入苏南经济板块。支持苏北全面振兴,继续推进财政、产业、科技、人才“四项转移”和南北共建开发园区,实行“一市一策”,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确保2015年苏北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把沿海开发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积极推进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和盐城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支持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在港口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滩涂开发上取得更大突破,使我省沿海地区尽快成为我国东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继续做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工作。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强统筹设计和整体配套,在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领域改革上取得更大进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更大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深入推进南京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抓好省直管县与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改

革试验区等国家试点工作,大力推进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无锡“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等试点工作,为全省改革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积极发展服务贸易,鼓励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能源资源进口。大力引进国际高端产业、智力、人才和技术,推动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发展服务外包,稳步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扩大地方友城务实交往。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辟国际化经营新空间。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园区的示范、辐射作用,增强在全球范围内吸纳优质生产要素的能力。建立大通关电子口岸统一信息平台,促进电子口岸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四、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旗帜。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省有机统一,扩大民主,健全法制,巩固发展江苏民主团结、政通人和、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一)进一步健全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实施党对各个领域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坚决贯彻落实。改进和完善党委决策机制,健全决策公开、决策咨询、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决策失误纠错和责任追究制度,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在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党管武装根本原则和制度,积极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大力支持驻苏部队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二)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使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更好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更好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把扩大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基础,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水平。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权益。积极推进基层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丰富基层民主形式,拓宽基层民主渠道。

(三)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大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政治协商和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力度,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选拔和推荐优秀党外干部到各级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深化与港澳台交流合作,加强与海外侨胞、归侨侨眷联系,为推动江苏发展、促进祖国完全统一赢得更广泛力量支持。

(四)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引领、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秩序为目标,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高法治江苏建设水平。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重点推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完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与“两个率先”相适应的地方性规章。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强化行政问责,推动法律法规正确实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继续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深入实施法治惠民实事工程,提高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 的满意度。

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实现“两个率先”,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导向,文化是灵魂,改革创新是动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牢固确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是党的工作一条主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一个主阵地、推进“两个率先”一支主力军的地位,加快建设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更好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文化的凝聚力引领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两个率先”宏伟目标凝心聚力,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大力弘扬“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面向科学发展实践的理论创新。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营造健康向上、生动丰富的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建设,运用和管理,注重网络民意,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加强青

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全省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二)全面提升文化事业发展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普遍实行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完善政府购买重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的长效机制,加快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加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主流网站等重要媒体建设,大力发展新兴媒体,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技术先进、传输便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加快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创作生产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和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加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对江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先进文化交相辉映。支持南京市承办好亚青会和青奥会。

(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江苏文化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积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强文化

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深度融合,使文化产业成为江苏的支柱产业。着力培育大型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支持重点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扩大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拓展文化服务消费,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文化流通组织形式,强化文化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各项改革,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增强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力。深化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推动转制企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资产经营责任制,增强发展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激发文化战线创造活力,努力造就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德艺双馨的文化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造就一批懂文化、会经营的文化企业家,造就一批热爱文化、精通文化的文化管理工作者,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六、加强以增进民生幸福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民生幸福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衡量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和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把加强社

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贯穿于“两个率先”全过程,努力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江苏。

(一)全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把增加收入作为民生幸福的重要基础,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基础上,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收入,确保2017年全省居民收入比2010年实现倍增,坚决兑现对全省人民的承诺。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按照共同富裕的方向,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坚持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促进,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帮扶等居民增收渠道,强化全民创业理念,优化创业环境,让更多的人通过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突出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完善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加大物价调控监管力度,稳定物价总体水平,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使困难群众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受到影响。

(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按照符合省情、惠及全民、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养老服务“六大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高质量为核心、促进公平为重点,高水平普及15年

基础教育,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的终身教育体系。把充分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统筹城乡就业,完善融培训提高、就业帮扶、创业带动为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标准和统筹层次,推进城乡保障制度接轨,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为基础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健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形成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以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难为重点,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协调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促进房价合理调整,完善多渠道、多形式解决群众住房问题的住房保障体系。适应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体育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统筹做好人口、慈善、残疾人等工作。

(三)着力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以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为统揽,积极推进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创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社会管理制度建设,健全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提高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法律规范、道德约束,完善社会诚信

体系。加强人口管理服务,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库和管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制度,做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加快推进村级有集体收入、有活动阵地、有信息网络、有双强带头人、强化党组织领导责任的“四有一责”建设,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坚持积极引导和依法管理并重,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四)深化平安江苏建设。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建设和谐稳定示范区为目标,实现基层平安创建全覆盖,加快建设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江苏。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强化大调解机制建设。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根据防得住、控得严、打得狠的要求,更加注重科技防范,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现代治安防控体系,强化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场所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分裂、渗透、颠覆、窃密等破坏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切实提高安全监管水平,特别是要健全覆盖城乡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生产、流通全过程控制,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用药安全。

七、更大力度建设生态文明

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严格落实节约优先、环保优先方针,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使生态文明成为江苏的重要品牌。

(一)坚定不移推进节能减排。把节能减排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实行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三管齐下”,铁腕治污、刚性降耗,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严格控制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禁止新上高排放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减排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推进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健全节能减排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工作机制,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清水蓝天”工程,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把太湖治理作为重中之重,促进湖体水质持续改善,让太湖重现碧波美景。加强大江大河、大中型湖泊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扎实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切实加强饮用水源管理和保护,加快推进区域集中供水,确保城乡人民饮水安全。突出抓好城市大气污染控制和治理,大幅度减少灰霾天气。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重视重金属、危险固体废物、有机毒物污染防治,强化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加强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使农村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坚持不懈推进生态省和绿色江苏建设,广泛开展植树造林,重点抓好生态防护林建设和村镇绿化。深入开展山体保护复绿和工矿废弃地整治,加强近岸海域、河湖水域和沿海滩涂湿地保护。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立生态保护转移支付、重点河流上下游污染补偿制度。广泛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县)、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提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水平。

(三)构建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探索破解土地资源硬约束的思路和办法。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大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鼓励发展清洁能源、绿色能源,推进传统行业低碳化改造,发展新型低碳产业。深入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和改造,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把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生态工业园。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努力形成节约、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自觉行动。

八、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适应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深入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不断提

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快建设能够担当历史重任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推动江苏党的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一样走在全国前列。

(一)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把加强学习作为关系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新思想新知识,学习历史特别是我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共党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强对改革发展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善于用改革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努力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适应推进“两个率先”的新任务和实施“八项工程”的新要求,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驾驭复杂局面、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二)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推动党内民主健康有序发展。始终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以扩大党内民主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全面推行党代表任期制,继续做好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健全和规范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述职述廉并接受监督制度,实行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重要干部制度,完善党委讨

论重大问题票决制。营造党内充分发表意见、进行民主讨论的环境,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积极探索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的坚强团结和集中统一。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化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鲜明导向,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广开进贤之路,鼓励多渠道推荐干部,把各方面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办法,扩大和完善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健全差额选拔干部制度,促进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公推票决、竞争上岗等选拔干部方法制度化、常态化,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选优配强各级党政正职,注意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领导班子。进一步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综合运用定向选拔、破格使用和关键岗位锻炼等举措,促进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重视培养女干部,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

(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坚持以创先争优统揽基层党建工作,深入推进“强基工程”,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力以赴争科学发展之先、同心同德创社会和谐之优,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和工作机制,突出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领域党建

工作,积极探索农村、社区、高校、机关、企业等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加快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各个领域有效覆盖。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争创群众满意窗口单位为载体,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更好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选配、培训、管理、保障等机制,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加强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选派培养工作,使他们干事有劲头、创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五)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反腐倡廉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惩防体系建设5个文件,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定不移地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全过程,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提高制度执行力,从省委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做起,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理念,使法规制度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绝不让任何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严惩。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

重点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把群众放在心坎上,做人民的好公仆,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真抓实干,以更加奋发进取的精神、更加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更加鲜明地写在江苏党员干部队伍的旗帜上。

同志们!

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百年梦想,是几代江苏人不懈奋斗的目标追求。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以苏南为例,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进入新世纪,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总书记殷切希望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现在,第一个率先已经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现实模样。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第二个率先也一定会在江苏大地上成为美好现实。

伟大的时代赋予我们光荣使命,伟大的事业召唤我们开拓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坚定不移朝着“两个率先”的目标奋勇前进,为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罗志军同志在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登

罗志军同志在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登 过去五年是科学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

罗志军同志在报告中回顾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时说,这五年,是江苏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益更多的五年,是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发展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在“两个率先”征程上阔步前进的五年。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省生产总值跨过4万亿台阶,同口径财政总收入超万亿元。交通、水利、能源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日趋完善。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两个率先”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可分别达到35%和24%。现代高效农业比重超过38%,粮食实现连续八年增产的历史性突破。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5%。苏南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苏中苏北占全省经济比重五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生态省和绿色江苏建设成效显著。

人民生活得到较快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分别增长85%和83%左右。新增城镇就业每年超过百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全省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今年底可提前一年脱贫。各项事业加快发展,惠及广大群众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切实的民主权利,当家作主、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持续提高。法治江苏和平安江苏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居全国前列。

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深入,创业创新创优成为江苏新的时代精神,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持续加强,文化体制改革释放活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不断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效提升了各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创先争优活动有力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驻点调研、“三解三促”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今后五年工作指导思想和一个时期奋斗目标

罗志军同志在报告中说,今后五年,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我们必须更加积极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铸造江苏发展新辉煌。

第四篇: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解读

第一部分;判断题

1.下面说法正确吗?大幅度培训干部,提高干部素质,来增强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驾驭复杂局

正确 √

面,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下面说法正确吗?在这个五年,甚至是十年,我们在率先基本现代化的进程中间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城乡、区域、正确 √

群体收入差距的问题。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下面说法正确吗?大企业当然要搞,税收主要来源是大企业,但是小企业我们也不能少,因为就业的主要是中小

正确 √

企业。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下面说法正确吗?江苏在干部制度、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在反复强调制度建设方面。

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关于先进文化说法正确吗?民主、科学、法制、改革、开放、创新、务实、协调、和谐、合作、诚信

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6.下面说法正确吗?英国、法国、美国的制造业很少,没有实体经济,制造业搞不起来,找不到工人,现因素体系、正确 √

产业体系、服务体系早已经瓦解掉了。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7.下面说法正确吗?社会事业,包括医疗等,市场化的步伐比较快

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8.下面说法正确吗?到2025年,比如说苏北部分地方达到了,部分地方没达到,全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县或者是

错误 ×

70%-80%以上的县达到了现代化指标体系,江苏基本实现率先基本现代化的目标。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9.下面说法正确吗?这次党代会的主题一个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下面说法正确吗?罗书记在全会上讲的,包括后面提的要求跟大家共同勉励: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珍惜江苏

正确 √

现在大好的局面;珍惜现在这样的工作岗位、这个舞台,共同努力,把工作干好,把江苏建设得更好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1.下面说法正确吗?江苏省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有回顾;提出目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民生;生态建设;

正确 √ 党的建设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2.下面说法正确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五年分别增长了75%和83%左右。

错误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3.下面说法正确吗?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4.下面是说法正确吗?老百姓70%的人说满意可以认为基本现代化了,但难度相当大,因为即使到了完全的现代

正确 √

化,矛盾还是有的,老百姓中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所以到基本现代化,同样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5.下面说法正确吗?江苏省里面对苏北就是叫一市一策,每个市都有特殊政策

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6.下面说法正确吗?所谓世界性,就是指这个它有它的一般的普遍的规律和普遍的标准和要求,这是共性。

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7.下面说法正确吗?新世纪江苏精神——三优三先精神:创新、创业、创优,争先、领先、率先

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8.下面说法正确吗?党代会上提出来,党的建设的任务: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党

正确 √ 的执政能力。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9.下面说法正确吗?今后五年,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当好第二个率先的先行者,到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

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0.下面说法正确吗?前十年经济大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个是经济全球化的因素;第二个信息技术革命。

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单选题

1.在____届三中全会上面邓小平讲的要有一个大政策: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由此带动其他地区

正确 √

一浪接一浪地把我们的发展推向前进。

A.十届

B.十一届

C.十二届

D.十三届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2.在___一次全会上面,书记讲了四个继、四个开。

正确 √

A.九届

B.十届

C.十一届

D.十二届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3.到今年年底,全省大概___的县达到省定小康

正确 √

A.三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三分之二

D.全部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4.江苏的GDP占全国___,我们的资源,包括能源的用的比重也是很高的

正确 √

A.五分之一

B.七分之一

C.十分之一

D.八分之一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5.今年是建党___年,我们回顾共产党从开始武装斗争到夺取政权,包括解放后为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付出了多大

正确 √ 的代价,做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才有我们现在这个共产党的好传统

A.80周年

B.88周年

C.90周年

D.91周年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6.北欧国家GDP中间的___用于社会保障

正确 √

A.50%

B.55%

C.60%

D.65%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7.如果地方综合分达到___,就算基本实现现代化。

正确 √

A.60分

B.70分

C.80分

D.90分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8.江苏___年提出来全面小康以后,最近八、九年,基本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我们江苏的旗帜

正确 √

B.03

C.04

D.05

A.02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9.国家的长三角规划里面,明确地规定到___年,长三角地区,就是包括江苏、浙江上海等,全部行政区划到___

正确 √

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 A.2015

B.2017

C.2020

D.2025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10.2010年中国的经济增量大概占了全球的___

错误 ×

A.20%

B.22%

C.23%

D.25%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第三部分;多选题

1.党代会再进一步强调的内容是加快建设文化凝聚力___的文化强省

正确 √

A.引领力强

B.文化事业

C.文化产业强

D.文化人才队伍强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2.民主法制建设在社会建设里面有哪些方面

正确 √

A.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B.执政方式和决策机制

C.人代会的制度

D.基层民主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存在的问题有

正确 √

A.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更新程度、速度基本一致

B.知识产权保护

C.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更新程度、速度大大加快,永远跟不上

D.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

您的答案:BCD 正确答案:BCD

答案分析:

4.中国这二、三十年发展,想了两个东西

错误 ×

A.毛泽东时期,没搞计划生育,劳动力资源优势

B.千方百计延长平稳较快的增长期

C.邓小平搞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现在劳动力优势慢慢减少了

D.解决好社会问题

您的答案:BD 正确答案:AC

答案分析:

5.发展协调可持续里面包括有哪些方面

正确 √

A.城乡一体化的问题

B.城市化水平的问题

C.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

D.生态环境的问题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6.江苏省在今后5年的发展方法有哪些

错误 ×

B.创新发展路径

C.提高统筹能力

D.改革社会事业

A.建立信心,增强忧患意识

您的答案:BCDA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7.罗书记的报告中间总结的经验有哪些

正确 √ A.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

B.与时俱进

C.牢固坚持以人本为本、民生优先

D.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8.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的问题。党代会上提出来,党的建设的任务有哪些

正确 √

A.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B.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来弘扬党的优良作风

C.坚持、完善民主集中制,推动党内民主健康有序发展

D.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E.深入开展增先创优活动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分析:

9.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有哪些

错误 ×

A.征地拆迁

B.耕地

C.污染

D.生态环境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D

答案分析:

10.江苏省提出来基本现代化的问题依托于哪几个方面

错误 ×

A.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显著提升

B.中央的要求、人民的期待

C.江苏推进两个率先的必然要求

D.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BCD

答案分析:

|

关闭

第五篇: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解读答案

第一部分;判断题

1.下面说法正确吗?大幅度培训干部,提高干部素质,来增强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驾驭复杂局面,促进社会

正确 √ 和谐的能力。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下面说法正确吗?7 8年前谈自主创新的时候,我们比较强调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下面说法正确吗?社会事业要全部交给市场或者政府全都包回来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正确 √

4.下面说法正确吗?今后五年,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当好第二个率先的先行者,到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下面说法正确吗?2011年底苏南、苏中以县为单位全面达标,苏北有三个县进入了全面小康的行列。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正确 √

6.下面说法正确吗?从整个国家来说,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从来没有像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这么发展得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7.下面说法正确吗?新世纪江苏精神??三优三先精神:创新、创业、创优,争先、领先、率先 A.正确

正确 √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下面说法正确吗?现代化要放在全世界的发展里面来考量、比较,是世界性的,是历史进程,代表的是现代文明的世界先进水

正确 √ 平。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下面说法正确吗?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主要的特征、矛盾就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不断增长的人民群众

正确 √ 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所以发展经济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下面说法正确吗?最近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五年分别增长了85%和83%左右。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11.下面说法正确吗?社会事业,包括医疗等,市场化的步伐比较快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2.下面说法正确吗?江苏省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有回顾;提出目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民生;生态建设;党的建设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3.下面说法正确吗?这次党代会的主题一个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4.下面说法正确吗?前十年经济大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个是经济全球化的因素;第二个信息技术革命。A.正确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5.下面说法正确吗?到2015年,江苏省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苏南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20

正确 √ 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6.下面说法正确吗?继我们党九十年辉煌历程之往,开为实现党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之来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7.下面说法正确吗?在这个五年,甚至是十年,我们在率先基本现代化的进程中间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城乡、区域、群体收入差距的问题。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正确 √

18.下面说法正确吗?社会事业,它跟我们的经济各个领域是不同的特征:它有公益性的一面;也有市场性的一面。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19.下面说法正确吗?到2025年,比如说苏北部分地方达到了,部分地方没达到,全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县或者是70%-80%以上

正确 √ 的县达到了现代化指标体系,江苏基本实现率先基本现代化的目标。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20.关于先进文化说法正确吗?民主、科学、法制、改革、开放、创新、务实、协调、和谐、合作、诚信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单选题

正确 √

1.在____届三中全会上面邓小平讲的要有一个大政策: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由此带动其他地区一浪接一浪地把

正确 √ 我们的发展推向前进。A.十届 B.十一届 C.十二届 D.十三届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2.2010年中国的经济增量大概占了全球的___ A.20% B.22% C.23% D.25%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3.到今年年底,全省大概___的县达到省定小康 A.三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三分之二

正确 √

正确 √

D.全部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4.今年是建党___年,我们回顾共产党从开始武装斗争到夺取政权,包括解放后为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做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才有我们现在这个共产党的好传统 A.80周年 B.88周年 C.90周年 D.91周年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5.中国发展速度惊人,世界外贸总量全球第一。我们只有珠江三角洲、广东的一部分、浙江的一部分、上海、苏南的一部分在搞

正确 √ 出口型,已经占了全国外贸出口的____以上 A.40% B.50% C.60% D.70%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6.如果地方综合分达到___,就算基本实现现代化。

正确 √

A.60分 B.70分 C.80分 D.90分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7.在___一次全会上面,书记讲了四个继、四个开。A.九届 B.十届 C.十一届 D.十二届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8.苏北上一个五年大概占全省GDP的比重提高了___个百分点 A.2 B.2.2 C.2.3 D.2.4

正确 √

正确 √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9.十一届九次全会上,在研究制订江苏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建议里面,经过研究,增加了一个战略是 A.创新驱动战略 B.可持续发展战略 C.经济化、国际化战略 D.城乡一体化战略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到___年底苏南、苏中以县为单位全面达标,苏北有三个县进入了全面小康的行列。A.2008年 B.2009年 C.2010年 D.2011年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第三部分;多选题

正确 √

正确 √

1.罗书记在这个报告中间提出了江苏基本现代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内涵主要有哪些 A.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B.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问题

C.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显著提升 D.社会文明和谐程度显著提升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2.中科院、中国社科院、和北京统计局几家一起研究的现代化指标体系现在有三十项指标,分为哪几个方面 A.经济 B.社会 C.民生 D.社会生态环境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3.江苏省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提升____水平的过程 A.物质文明 B.政治文明 C.精神文明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D.生态文明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4.社会事业的特征有哪些 A.公益性 B.公平性 C.商业性 D.市场性

您的答案:AD 正确答案:AD 答案分析: 5.江苏省要建设的现代化是坚持____的历史进程 A.以人为本 B.促进共同富裕 C.社会全面进步 D.人的全面发展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6.党代会报告中间对各个地区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包括哪些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A.苏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B.苏中提高全面小康建设的成果,不失时机地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 C.苏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D.苏北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步伐,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好基础

您的答案:ABD 正确答案:ABD 答案分析: 7.江苏省今后5年的核心要求中深入实施六大战略有 A.创新驱动战略 B.城乡一体化战略 C.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D.经济化、国际化战略 E.可持续发展战略 F.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

您的答案:ABCDEF 正确答案:ABCDEF 答案分析: 8.社会事业要防止两种倾向 A.全部交给市场,老百姓有意见 B.政府全都包回来,那是不可持续的

正确 √

正确 √

C.政府全都包回来,那是可持续的 D.全部交给市场,老百姓不会有意见

您的答案:AB 正确答案:AB 答案分析: 9.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教育体系、就业体系和___ A.社会保障体系 B.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C.住房保障体系 D.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10.江苏省在今后5年的发展方法有哪些 B.创新发展路径 C.提高统筹能力 D.改革社会事业

A.建立信心,增强忧患意识

您的答案:BCDA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正确 √

错误 ×

下载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2011年罗志军)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李学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2011年罗志军)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李学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