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2:4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第一篇:《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 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⑴如是再啮 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今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二、(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② 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緼③ 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 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宋祁《雁奴后说》 注:①瞑,通“眠”。②陂薮(bēi sǒ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③緼,乱麻绳。④唼(shà),水鸟吞食声。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①如其言()②须其夜艾()③阴布大网()④叹其以诈相笼()11.翻译下面的语句。(2 分)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12.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2 分)

1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 分)

《木兰诗》[测评]

一、双基测评

1.给下面加线字注音。不闻机杼声()

可汗大点兵()()万里赴戎机()

西市买鞍鞯()()朔气传金柝()燕山胡骑鸣啾啾()()2.下面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关山度若飞(过)朔气传金柝(北方)B.赏赐百千强(有余)出郭相扶将(扶持)C.双兔傍地走(跑)惟闻女叹息(只)D.旦辞爷娘去(早晨)愿驰千里足(愿意)3.对下面句子的大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到处购买骏马等出征要用的东西,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们身经百战,捐躯沙场;壮士们征战十年,胜利归来。)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打开了东阁的门,又跑到西阁的床上坐着。)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对着窗子梳理好了头发,又去对着镜子在额头上帖上花黄。)

4.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木兰诗》中写了哪些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四句诗应该怎样理解?

阅读“东市买骏马„„壮士十年归。”完成7—8题。

7.对“旦辞爷娘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木兰离家后的思乡情怀 B.表现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 C.表现木兰离家后的反战思想 D.表现当时前方的军情紧急 8.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的大意。

二、能力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9.用四个字概括这个故事的情节:()10.解释下面加线的字。

(1)天雨墙坏 雨:(2)其邻人之父亦云

云:_____________(3)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_____________

亡:_____________(4)其家甚智其子

智:_____________ 11.翻译下面句子。

(1)暮而果大亡其财。(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2.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第二篇:河中石兽的练习

《河中石兽》

[测评·反思·交流]

一、双基测评

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棹数小舟()

曳铁钯()为暴涨携之去()

湮于沙上()啮沙为坎穴()

石必倒掷坎穴中()溯流逆上()

据理臆断()

2.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一寺临河干 临:___________ 干:___________(2)山门圮于河 圮:___________(3)阅十余岁 阅:___________ 岁:___________(4)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___________ 3.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如是再啮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知其一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2题。

楚有祠者,赐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8.解释句中加线的词。

(1)引酒且饮之 引:___________ 且:___________(2)蛇固无足 固:___________(3)终亡其酒 终:___________ 亡:___________ 9.下面句中的“之”字指代的内容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数人饮之不足 B.引酒且饮之 C.子安能为之足 D.一人饮之有余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由这个故事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创新运用

13.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下面的广告语有没有毛病?试作分析。

(1)今年我家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艾琳洗面奶特别适合任何皮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对同一个现象,产生不同的认识,这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请你举一个例子,并简单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评反思]

(学习本文后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园地]

(家长、学生、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相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中石兽》

[测评·反思·交流]

一、双基测评

1.pǐ zhào yè zhǎng yān niè zhì shuò yì 2.(1)靠近岸(2)倒塌

(3)经历 年(4)推究,推理 3.(1)这样 判断动词

(2)事物的道理 物理学

(3)只 但是 4.D 5.(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6.三种:一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二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7.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二、能力迁移

8.(1)拿,端 将要(2)本来(3)最终 失去 9.C 10.(1)请在地上画蛇,先画成蛇的人饮酒。

(2)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11.画蛇添足

12.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

三、创新运用

13.(1)前后互相矛盾,既说不收礼,又说收脑白金。

(2)“特别”是指某种情况,“任何”指所有情况,两者互相矛盾。14.略

第三篇:《河中石兽》教案

25、《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张婉婉

【教学目标】

1、培养通过反复朗读文章,知晓文章大意的能力。

2、理解文中“河中寻石兽”的四种方法

3、体会“实践出真知”这一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2、难点:理解文中“河中寻石兽”的四种方法;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前预习】

1、查字典扫清文中的字词障碍。

2、反复朗读课文,能通顺流利地通读文章。

3、查看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作者简介: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2、读准字音

圮(pǐ)募(mù)棹(zhào)柿(fèi)湮(yān)啮(niè)溯(sù)欤(yù)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两遍,做到朗读无障碍。

2、再次朗读,读出句中停顿。(如: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

3、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疑难词语。

4、尝试在理解疑难词语的基础上翻译文章。

5、将不能解决的词或句标注出来,小组合作探究。

6、师生共同解疑。(词、句解疑)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思考问题。

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示例: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

3.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讨论并归纳:(可分四层)

第一层:交代找石兽的事由,寺僧至沉落河中的地点和下游均没找到石兽。第二层:讲学家嘲笑寺僧,认为石头埋在河底深沙中。

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第四层: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4、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5.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寻找经过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人物 僧 僧 讲学家 老河兵

寻找的地点原地水中

结果 不可得 无迹

顺流而下 原地沙下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数里外

第四篇:《河中石兽》 Word 文档

27.河中石兽 教案

即墨市龙泉中学

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2 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圮(pǐ)募(mù)棹(zhào)柿(fèi)湮(yān)啮(niè)溯(sù)欤(yù)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语

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同学们认为应该沿着河的什么方向去找呢?

三、正课

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作者纪的,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部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遗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上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料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2. 朗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

3.现在小组内质疑小组不有解决的交全班讨论。4.看课件,集中解决关键字和疑难。5. 朗读课文,复习上节课内容。

6. 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7. 就课文不理解出质疑。

8.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9.指名

朗读课文。思考: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讨论并归纳: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10. 质疑: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讨论并归纳:

(1)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2)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3)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溃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石头一磁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4)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物,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够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11. 质疑: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讨论并归纳:

第一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三种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备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12. 质疑: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基一,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13.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寻找倒塌的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了任保事都不能根据主观推理,实践出真知。14.词语积累。古今异义: 干 阅 物理 是 已

2. 一词多义。闻之笑曰 .沿河求之 .一老河兵闻之 .当求之于上流 .至石之半 .求之下流、求之地中 .然则天下之事 .3.汉字通假 同“癫”,疯

四、作业。背诵课文。

第五篇:河中石兽翻译

《河中石兽》翻译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寺庙正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钱款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到底没能找到,(人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地,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 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 应该是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去寻找它们,难道不疯狂吗?” 大家信服的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巡河的老士兵听了这话,也笑着说:“凡是在河中丢失的石兽,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水流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洞。(石下的沙坑)越冲越深,延伸到石头(底面)一半时,石头一定会栽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止的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去寻找石头,固然疯狂;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人们)依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开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

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下载《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 实验中学 董亚丽 【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分清层次,概括大意,找出层次间的关系,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2、 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

    河中石兽复习资料

    《河中石兽》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四库全书》按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 本文选自《......

    河中石兽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河中石兽》。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河中石兽》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的内容。它是清代才子纪......

    河中石兽教案

    寻古人之思,学探究之法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阳山县青莲中学 张锦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2、训练阅读浅近......

    河中石兽概括全文[五篇]

    河中石兽概括全文《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文言小说。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

    《河中石兽》反思总结范文合集

    《河中石兽》出自于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河中石兽》反思总结,希望大家喜欢!《河中石兽》反思总结篇1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学......

    《河中石兽》说课稿(5篇模版)

    《河中石兽》说课稿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河中石......

    24 河中石兽教案

    24 河中石兽教案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寻找石兽的故事。 2、理解课文中心内容,把握课文所阐述的事理。 导入: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