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总结反思

时间:2019-05-13 02:3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总结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总结反思》。

第一篇: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总结反思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总结反思

在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学的经验的不足,上个学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班上的纪律抓不好,有一小部分学生偶尔会扰乱课堂纪律,而影响了课堂的效率,导致教学效果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狠抓纪律。

2、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如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

3、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上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4、班上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对于学困生的辅导有待继续加强。

5、在课堂中努力构建开放、民主的教学模式还不够到位。今后还要改进教学态度,与学生和睦相处,争做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

每次上过类似今天这种情况的网络课,总是引发很多的思考和争议,许多人关心的总是他与语文课的关系,把脱离语文教学目标和听说读写能力作为强有力的驳斥论据,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认为我是不是脱离了目标,在走俏啊?在确定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体现课程与技术的整合,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多元智能学习,最终实现融合性学习,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形成为最有力的说明!

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我认为教学策略的设计最为重要,同样,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问题策略的设计

这个主题活动,我始终贯穿着这样几个问题的设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的框架,那么将来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受到这种思维的启发,相信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继而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你知道什么?关于月球的知识你了解多少,是对以前知识的一个积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

3、你怎样知道的?对于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的认识。

4、你学到了什么?总结学生经验。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键要设计好基本问题,基本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高级思维的训练,比如教师在设计“科学进步=探索++”就是要培养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具体事例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

二、活动策略的设计

有效的小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集体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通过两次小组活动的开展,一次问题接龙,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比赛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而且精彩有价值,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月球上有传染病毒吗?”“月球和地球哪个的年寿高?”“月球的尘土具有杀菌的作用吗?”另一个活动是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到别的小组吸取经验,回来补充自己的观点,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表达、倾听、再思维的能力,可以说选择一种好的组织形式,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是相当的重要。

三、评价策略的设计

这堂课中我认为比较失败的就是没有很好的体现评价的过程,无论是对于学生精彩的展示还是小组活动,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语言显得有些干瘪,吝啬,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上好课重要标准,另外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2

1、这是一篇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或者从类似的民间故事入手,或者营造一个相同或者类似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导入本课的学习。

2、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很有启发性。要放手让学生把课文读懂,可以先让学生参照课文前的提示语,明确学习的要求,独立阅读、思考,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骆驼,大徒弟想到的办法最简单,也是常人一般的画法,那就是把骆驼画小。当然,骆驼画得越小,画出的骆驼就有可能越多。二徒弟的方法与大徒弟相比,有一定的进步,他用骆驼的头来代表整个骆驼,这样,他画出的骆驼数就比大徒弟多了。不过,无论是大徒弟还是二徒弟,他们画出的骆驼数毕竟都是有限的,都没脱出俗套。与他们相比,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最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究竟会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最好。教学中,老师也可以问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

3、课文最后学习伙伴说:“我也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的事。”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拓展开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也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提出改进或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把自己随时想到的一些好点子记录下来。

4、老师可以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提示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可以回忆一下学过的课文,比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聪明的华佗、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也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画家作画的一些巧妙的构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3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情节直白,情真意切。课文通过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懂事的孩子。在教学中,我认为在感悟懂事和深化主题的环节,我处理的还算是成功的。

在第一课时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抓住“懂事”这个词,让学生再自读课文,找出认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新课标倡导课堂应该还原给学生,不应该是传统的教师的告知代替学生的思想。此时,我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并配上音乐,为孩子营造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果然,有的孩子认为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是非常关心妈妈的;也有的学生认为她没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可以看出小女孩懂得珍惜花草,非常善良,还有的学生认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感觉小女孩非常懂事;可见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为了让学生将小女孩美好的品质牢牢记在脑海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作者被小姑娘的懂事深深感动了,于是第二天早晨——引读最后一段。我想在这两盆花中会藏有一张贺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张写一写。花瓣有时代表一份心、一片情,如果你手中有这样一片花瓣,你打算送给谁?你会对他(她)说些什么?通过这一情境,让学生也学一学小姑娘对周围关心过自己的人表一表心意,让我们的爱心也像这花瓣一样向周围的人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4

《小虾》一文的教学,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读写结合的方式

课文是北师大版三年级第四单元“可爱的小生灵”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小虾非常有趣,是文章的重点段,也是教师执教的重点,它是通过写小虾吃食很小心来说明的。文中具体写了小虾吃食是怎样小心的:“先……然后……接着再……直到、才”等词语,把小虾吃食的有顺序的动作写得生动、具体,突出了小虾吃食很小心。为使学生体会这段话是如何写具体的,我先用不同形式的读理顺文章,再找出表示顺序的词,并告诉学生:“有顺序地说话能使人看得清楚听得明白。”最后让学生用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说一段话,学生在充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后说:“放学后……”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引导学生以读段训练为重点,着重注意一段话里面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这样既承接了三年级的字词句的训练,又为以后的习作打下了基础。这一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能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天地,从而也为夯实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小组学习的方式

本课第三、四两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第一句都是总写小虾特点,后几句都是围绕这一特点具体写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第三自然段,在体会了小虾有趣的特点之后,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小虾脾气不好的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独立品悟的基础上彼此交流。这样不仅深入理解了小虾的脾气,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还有几点体会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借鉴:

一、抓住重点

本单元的主题是“可爱的小生灵”,教学重点之一是“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我还应该多注重从学生情感上培养他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作者怎样知道小动物的可爱?是长期仔细观察的结果。正因如此,作者才把小虾的样子、吃食、脾气写得活灵活现。我们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习作者写文章的方法,更要知道作者是怎样写出来这篇文章的。如果课堂上激发了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那么在写作时他们自然会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二、学会备课

平时我们的备课通常是面对一篇文章先读一遍,再看看教参和参考资料,然后就开始备课,最后在教学时把教参要求的内容讲出来。通过这课的教学,我知道了备课时不要着急看教参,要以读者的角度去反复读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打动了你,教学时要把这种感受也让学生体会出来。另外每一课的教学都要对照课标要求,想一想这课教学要落实哪一点,用什么方式方法去落实。备课点子应打在研读教材上。教师在读文章时要能把握作者的思路,把握编者的思路,领会其意图后,再从内容上设计教案,从表达方法上设计教案,从而达到真正备课的目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5

《燕子》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3.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难点是: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或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以及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加深了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特征和美丽。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6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本文的重点与难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达到审美的.目的。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然后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边读句子,边找出相对应的图,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感受荷花的姿态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多元解读,让他们说说还可以换成哪些字?学生思维很活跃,有:长、钻、冲、露、伸等,再让学生把这些字放进句子读一读,谈谈体会。有的说说“长”太平常了,让人感觉不到荷花竞相开放、亭亭玉立的姿态。有的说“冲”字少合适,感觉花儿开得太快了。也有的说“钻”字一般用在比较结实、坚硬的地方,因此用“冒”字让人感觉白荷花生机勃勃、喜气洋洋、亭亭玉立的样子。通过交流再让学生读文,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展开想像,对文中的省略号进行补充,让自己与花共舞,与虫共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生活情趣。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7

1、教学方法可能太老式,提问不恰当。

陈旧的一问一答太多,应采用问题式探究。

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作为发现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学生有尝试的欲望,探索的愿望,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展这种探索心理。问题式探究是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引导、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我们所说的问题式探究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问答式教学。应该是教师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尝试,比较,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究解答疑问,在疑问解决的同时发现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的一种反复的思维训练的过程。问题解决不是最终目的,整个探究过程才是核心。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沉浸在问题情境中,探究性学习得到了落实,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会提出一个个具有学生味和个性特点的问题,闪烁出具有学生味和个性化体验的精彩回答,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2、阅读指导注重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只有这样,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精神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如“看看该怎么读,争取把它读好。”另外,朗读也是一种极具个性的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便一样,朗读的方式也肯定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指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他读得最好”,这样的评价激励了一个,扼杀了一片。“你今天发挥了最佳水平。”“你很有自信心!”“我很佩服你的胆量。”“勇敢些,只要把自己的最佳水平发挥出来就行!”“为点评小专家送上掌声。”老师不断地鼓励,引逗,使底下的同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竟相朗读和评议朗读,获得了阵阵掌声。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受到有效激励后的学习与工作的效能是激励前的三到四倍。在阅读中,当人的身心处于激活状态时,大脑会把意识的、潜意识的一切与文字内容相关的储备充分提取起来,勾连贯通,进行意想融会,意会整合。在这种状态下最容易产生顿悟和灵感,言语的、思想的创造性浪花常常会不断飞溅。课堂教学更需要我们走进儿童的心灵,走进儿童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也许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更新、更美的境界。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8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2、本课生字不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3、教学这篇略读课文,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就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对于主要内容的把握,学生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但要注意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

⑴ “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原来,“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学生阅读时要注意读好“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⑵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为什么工程师和工人们都沉默不语呢?工程师“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表明他在此时也注意到了那棵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同样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没有命令工人将其砍倒,但该怎样做呢?他也还不是很清楚,于是工程师沉默不语;工人们不想砍掉这棵橡树,但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他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学生们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⑶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一个“长久地”说明了工程师在内心深处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心理斗争,他“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那么,工程师是为什么叹气呢?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一方面橡树应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要修筑公路的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使公路绕过橡树,但这样一来,公路就不会像箭一样笔直了,因此,这声叹息含蓄地传达出工程师为了保护橡树,在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而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表明工人们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这两句话语速也要舒缓、语调同样要略显低沉。

⑷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工程师的话是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应该比较平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话应该含有一定的激动的情绪,读出来应该略显激动。

⑸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工程师的行动给了工人们一个最好的答复,也使整个事件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表明了工程师在解决问题之后的一种轻松心态。因此,这段话读起来要轻快,但一连串的动作名词“拿出、走到、打进”,语速稍缓、语气略重。

⑹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设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⑺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不约而同地赞叹”,表明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为 (正应了上文工程师的那句话“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因此,他们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高尚的心”则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的、也是最好的评价。学生阅读时要注意这两处的词语。在准确把握主要内容和领会人物心情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交流一下对这件事的看法”进行讨论交流。

4、引导学生积累词句。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

【参考资料】

〖橡树〗

落叶乔木。果实叫橡子,富含淀粉。树皮和壳斗可提单宁酸。有些种类的叶子可饲养柞蚕。

〖灌木〗

无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较矮小,近地面处枝干丛生。例如紫荆、木槿、迎春、海桐等。

〖工程师〗

技术干部的职务名称之一。能够独立完成某一专门技术任务的设计、施工工作的专门人员。

〖排水管〗

排除雨水和各种废水的管道。

〖沥青〗

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黑色或棕黑色,呈胶状,有天然产的,也有分馏石油或煤焦油得到的。用来铺路面,也用作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通称柏油。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9

刚上完20课《恐龙》,对这种近乎神话里才有的动物,学生太有兴趣了。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环节,一是画画,就是选一种你最喜欢、最熟悉的恐龙,画出它的形态,在环境中体现它的生活习性。二是根据自己的画,写出该恐龙的生活习性,并在学习小组中展示自己的画,同时向全组同学口述该恐龙的生活习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意想不到的是,刺激了一些绘画功底差的学生努力去学绘画。《恐龙》教学反思二

这个学期,我把功夫下在课前。就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学生字,读通课文,每个学生在预习时就能把课文流利地读下来,基本弄清课文大意。在教学《恐龙》时,我也这样要求。养成习惯了,只要一提到预习,学生都会这样做。很好的。一上课,我就叫学生齐读课文,再完成一张表,即写出恐龙的名称、形态、特点。由于学生对课文已经很熟悉,完成这个作业得心应手。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的内容,叙述自己的观点。多让几个学生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老师不费吹灰之力,一堂精彩的课就结束了。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0

《刘胡兰》这篇课文记叙了刘胡兰为了同党的安危,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钢铁般的坚强,最后终归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她牺牲时年仅十五岁,花一样的年华,却在残暴的敌人面前勇敢坚定、视死如归。回想起自己上小学时,老师讲这篇课文时,那时候对敌人的残暴我们心里就非常的气愤,对刘胡兰的勇敢坚强非常的佩服,对她的牺牲感...

《刘胡兰》这篇课文记叙了刘胡兰为了同党的安危,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钢铁般的坚强,最后终归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她牺牲时年仅十五岁,花一样的年华,却在残暴的敌人面前勇敢坚定、视死如归。回想起自己上小学时,老师讲这篇课文时,那时候对敌人的残暴我们心里就非常的气愤,对刘胡兰的勇敢坚强非常的佩服,对她的牺牲感到非常的同情、惋惜。学习的过程中,有股默名的情感,仿佛那情感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轮到我教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了,我也真的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同我一样能感受到这些。

上课开始,我想想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敌人的凶残、刘胡兰的英勇。课前也让学生预习了一下,没想到学生对课文缺少了解,在读与敌人的对话时脸上充满了笑容,觉得很好笑。根本无法体会到当时的情境。虽然当时有股无名之火涌上心头,但仔细想想想想也不能怪学生,他们这些年龄的孩子喜欢的是动漫、科幻、武侠,试问了一下学生哪些人看过《地雷战》、《地道战》等这些革命战争年代的电影呀,寥寥无几,难怪孩子们对这段历史的漠不关心,又怎么会对过去的历史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呢?

我想作为老师有责任让学生知道这段历史,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这些历史知识,介绍有关的书籍让学生阅览,播放有关的电影、录像让学生欣赏,同时,还可以利用朗读课外资料、比赛等形式向学生介绍革命烈士们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相互进行交流。我想这种渗透应该是持之以恒的,不是因为教了这篇课文而形式一下就心满意足。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1

这是一个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的故事。我首先创设一个类似情景:如何用最少的钱装满整间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本课的学习。

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很有启发性。我就放手让学生把课文读懂,让学生先参照课文提示,明确学习要求,独立阅读、思考,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学生交流、讨论。

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提示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开阔学生的思维。如:画出《山深藏古刹》《十里传蛙鸣》。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2

《荷花》这篇课文以“我”的感受力为线索,写出了荷花的美。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来欣赏这种美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指导学生理清了课文记叙的顺序,接着,指导学生理解“看荷花”这节课文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把在“看荷花”这节课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势美、颜色美、动态美,充实到“赞荷花”这节课文中去,再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这样,学生在读到“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时候,那赞美之情就溢于言表,把这一池花读“活”了。最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化为课文中的“我”,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历其境,一阵风吹来怎么样,风停了又怎么样,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

下课了,学生意犹未尽,还沉浸在课文中,我也真切地认识到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有感情地朗读是把学生导入情境,引起感情共鸣,过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今后此类课文我还遵循这一模式。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3

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我认为在课堂上需提高引导的机智和评价的?

如果我能及时让其他学生对这位学生的说法进行评价,说说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学生就会各抒己见,说明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思维产生碰撞。同时也进一步地深化文章的主题: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提高引导的机智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它可以让学生杂乱的思维变的有序、深刻;同时也能使知识的掌握更具条理性。而我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恰恰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如当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不是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叙述,而是在复述课文时。我这样处理会更好:再找一个学生用概括的语言说说主要内容,然后引导,我们在说文章主要内容时,如果能用简短、概括的语言叙述就会更好,而你好像是在复述课文内容。这样一引导学生就知道如何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其他同学也起到指导的作用。

再如,在教学理解老师的一段话时,如果这样处理学生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些。让学生把老师说的这段话都来读一读,再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学生的思路就会更清楚,理解起来会更顺畅。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当发现学生读的并不理想时,教师加以示范朗读,效果就会不一样。

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将在这门艺术的殿堂中不断提高。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4

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教材分析

本课打算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一至九自然段,第二课时学习十至十自然段。本次开课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我就说说对这一课时的想法。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1、会认俱、拄等五个生字,理解“检阅、鸦雀无声”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3、感受儿童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关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以直接的方式导入新课。由于对“检阅”一词较难理解,所以我把这个问题放在学生的预习当中。这个学期我让学生借助词语手册进行预习,所以学生能说出检阅的大致意思。那么对检阅这个词语的意思我是这样想的,我不要求学生完全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但想应该让学生明白检阅是一件严肃的事,隆重的事。对下文儿童队员为什么感到为难作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祭出自然段,同时大声地读一读词语。这篇课文的生字很少,而且三年级的生字大多数也是要求写的,所以对生字的教学放入词语,用红色标出。然后用各种形式计新词,如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指名读时基本上叫比较优秀的学生,让学生正确感知新词的读法。

读完新词,我提示学生这篇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让学生再读一读课文,学生能正确找出两部分,并让学生说说两部分分别讲了什么,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对这篇课文的框架也有一定的了解。

第三步是学习一至九段

了解了第一部分主要讲的是儿童队员们商量博莱克是否参加检阅的事,我首先让学生理解怎么样的事是需要商量、讨论的?让学生知道商量的事都是比较重要或难办的事,为学生接下去体会儿童队员的心情作好准备。学习第一部分我又把它分成两部分,体会两部分的不同感受,形成一个对比。接着出示三至六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儿童愉员的为难和矛盾。这一部分的学习是随机的,因为是随机的,所以让我感觉到很难。这四段翻来复去,其实就是一句话:让博莱克去,担心队伍不整齐,不去,担心博莱克伤心。第一次试教时,我设计了很多小问题,我觉得这些小问题还是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学生感悟得也比较好,但是老师的话显得太多。所以这次去了很多小问题,可是发现学生很难体会姪儿童队员们的复杂心情。

对七、八、九这三个自然段的讲解,我想要比三至六段要简单些,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儿童队员们的另一种心情,这种心情是高兴的,兴奋的、激动的,与前面的为难、矛盾形成对比。但是由于对三至六段感悟的肤浅,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感悟也不深入。所以最后对“这些小伙子真棒!”中这个棒字的理解也不够到位。我上完课也在想把“这个小伙子真棒!”这句话放在这儿是否合适,因为这些小伙子真棒,包含了两点,一是整个队伍走得很整齐,二是对残疾人的关爱。

第一部分中儿童队员的心理活动非常丰富,虽然三至六每一段都是很简短的,但是内涵却是很丰富的。学生不能深刻感受儿童队员的内心感受,是因为学生还没有走进儿童队员的内心世界,而学生没有走进儿童队员的内心世界的最关键原因是我的引导还不够。所以我需要学习得还有很多。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5

从文中的拟人句中感受到了山村早晨的美丽:正是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没有生命的事物赋予《山村的早晨》是s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更是一首语言优美、意趣盎然的诗歌。诗歌语言简洁精炼,意境清新明丽,描绘了山村早晨的美丽和宁静,展现了山村里人们生活的祥和、愉快,表达了对山村的热爱和向往。

新课程目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读”贯穿了全课时的始终。培养文本意识应抓住阅读,强调以读为本。众所周知,“感悟”是从“感”开始的,无感之“悟”乃“空悟”,“假悟”,犹如空中楼阁。

因此,我首先让学生细心研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去感受山村早晨的美丽——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山村早晨的美丽,边读边画,边读边想,并写下理由。学生很快了生命,让不是人的动物赋予了人的动作、思想,顿时这些事物便充满了灵性,让这山村的早晨充满了生机勃勃,作者的喜爱之情也就跃然于纸上了。再通过学生个别读、男女生赛读、教师引读、想象画面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老师也及时给予真切的鼓励,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很明显,学生已经走进了文本,进入了诗歌的意境中,与作者产生了心灵的碰撞,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笔下的山村的早晨是如此的美丽而又宁静,她就是一幅水墨丹青哪!

语文教学以大阅读为核心

“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研”、“以读引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主线。而我的这节语文课上,仅仅呈现了“以读引读”这一个环节。早晨的美文精彩片段,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或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进行了课前阅读,还做了记录、交流,所以课堂上能够有所呈现。这期间,不仅有学生的阅读交流、情感交流,更有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因而,参与阅读分享的学生还比较多,基本上达到了“以读引读”的目的,但是离“推进大阅读”的目标甚远。

阅读教学以课文为基点,引发学生更广泛地展开阅读,从大量的相关主题内容的研读中,感悟语言、感悟文学并学习以语言为载体的多种文化。在课堂的交流碰撞中,他们不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一写,让他们在阅读中形成思想,在写作中表达思想,在讨论中交流思想,那就更完美了。另外,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读书、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凸显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然而这节课上,我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仅仅是以小组为单位积分,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这不得不说是本节课最为遗憾的一笔。

第三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

当决定参加镇级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之后,我就默默思考选择什么样的课题来参赛。虽然每年都上一堂语文课,或参加一师一优课评选或完成每年一次的校际公开教学任务,但是已经有7年没有担任语文学科教学,对语文课堂有很大的陌生感;由于普通话水平较差,课堂语言本来就不是很流畅,间断7年没在课堂实际操练,课堂语言的生疏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参加这次比赛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贵在参与,贵在给青年教师起一个带头作用。不过,我只要决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好,不仅对别人更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这也是做人诚信的表现。

优质课比赛结束了,但是我的学习、反思没有结束。回想这节课,感触颇多,为更好地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不断提升自己课堂教学能力,同时也给自己一个交代,现反思如下:

一、选课细细思量

虽然很久不担任语文学科教学,但是我一直关注小学语文学科的发展,坚持阅读报刊或者公众号上关于小学语文教改、教学方面的文章。以前一直担任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比较熟悉,但是随着部编版语文教材逐渐使用,我对此套教材不是十分了解。幸好3月份我参加了部编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网络培训,对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编写思路、特点、教学建议及单元结构有了初步了解。于是,我决定在三年级下册中选择一个教学内容来参加比赛。我知道,语文教学比赛是不能打无准备之仗的。

为了完成好这次比赛,我提前认真阅读了部编版3年级的教材,把参加部编教材小学语文网络培训的笔记再次温习一遍,同时再一次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有了这些知识储备之后,我决定上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的故事,突出表现宋庆龄诚实守信高尚品格。不能失信一直是我做人的原则,答应了的事情一定要尽力办到;承诺别人的事情一定要想办法完成。我觉得选择《我不能失信》这一课很好。

二、备课厚积薄发

选好课题之后,就要开始备课了。利用课余时间,我把《我不能失信》这篇文章进行了多次阅读,有大声朗读,有默读,还与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进行对比阅读,基本弄清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编者的编排意图以及该文在单元系列中的地位和作用。于是就开始撰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表达即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从教几十年,对语文教学设计的格式也算是轻车熟路,尤其是需要结合学情依据教材地位来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初期,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现在我发现很多报刊杂志上刊登不少专家、学者的教学设计,没有将三维目标刻意分开来,因此我也就没有拘泥于这样的格式了。我具体确定了4个教学目标,除了依据课文导读和课后生字确定学习5个生字和理解重点句子含义之外,我还确定了“有感情朗读人物对话,练习写人物对话”和“运用朗读、默读、浏览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两个承前启后的.教学目标。我觉得这两个目标,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关于“人物对话的朗读、人物对话提示语的写法”等知识,还为学生下一节课单元训练中“怎样写一个熟悉的人”的习作做了铺垫,更是为学生今后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打基础的,所以这两个目标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位特级教师曾经说过,要想上好语文课,首先就要有设计感,细心认真谋划好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啊,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学设计是关键。因此,我非常认真对待这次比赛的教学设计,注重教学过程的安排。我设计了“问题激趣,导入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体会主题;学习对话,训练能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布置作业,课外拓展”这六个步骤,而且每一个步骤都确定了大概的时间,同时还安排了两处的机动,避免课堂生成遭遇预设不太一致的尴尬。教学设计初稿完成后,反复推敲了几次,进行了多处修改,尤其是板书的设计和第四环节“学习对话、训练能力”的预设,我反复修改。最终,我利用3个晚上(白天迎接县教育局巡察和担任评委)在忙碌中将教学设计的文字版完成了;根据教学设计(我没有借鉴网络上课件),利用2个晚上将ppt课件做好了。终于在比赛的前三天完成了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我心里不免一阵轻松。要知道,一节语文比赛课,完成教学设计和课件的制作也就完成了40%任务了。

三、课堂以生为本

我虽然上过不少的公开课,也上过很多次比赛课,甚至在省外千人会场做过分享或讲座,但我一直认为,上一百次公开课就一百次紧张。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情况不是十分了解,因此,我对此做了一定的预设,提前也多次熟悉了教学设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心想,这次比赛我不能太差,虽然一等奖拿不到,最少要拿一个三等奖吧!等到周二上午第一节课来到江河小学三年级教室准备上课时,心里还是有些紧张,上课铃没有响起我就走进了教室。本来我最初的预设就是“踏着铃声走进教室,踩着铃声走出教室”的。因为紧张,所以抛弃了预设。现在想起来,觉得真是不应该啊!

新课导入环节,我根据借班上课对学情不了解的情况下预设一个突出表现同学们以前听课的规范要求的评价,不仅激发了同学们上课兴趣,同时告诉学生这节课如何做好听课的规范,对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养成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过渡语也很不错,与课题“我不能失信”很好的联系起来,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个开课的环节我很好地进行了“备课”——上课前练习了好几遍呢,所以自我感觉很好,而且普通话也不差,过渡也很自然。

课堂进入第二环节之后,一位同学在拼读生字“歉”时,把拼音作为三拼音节“q-i-an”来读的,读出来的字音肯定不对。为了帮助这位同学纠正这个错误,我花去了一定的时间,让他一遍又一遍进行拼读“q-ian”,终于学会了,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在分析了解课文的时候,我预设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课文写了几个人物?”,在提问时,出现了两种答案:一种说是五个,一种说是六个。我知道课堂教学进行到这里,时间远远超过了预设,如果我直接给出答案5个,很快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可是,我一直坚持课堂教学需要心中有爱、目中有生的教学理念。于是,我就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分别说出文中描写的人物。没有想到的是有一个学生说六个任务中“女儿”也是一个,其实“女儿”和宋庆龄是同一个人。为了帮助学生认定文中的“女儿”和宋庆龄是同一个人,花费了很多时间才使学生弄明白。虽然这样两次讨论和交流,对后面的教学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我认为还是值得有必要的。

四、课后听录音知得失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本来这次优质课比赛,我是准备完成多项任务的,其中一项就是一师一优课比赛的课堂教学视频的录制。当我完成教学任务走出教室来到楼下办公室时,江河小学教导处汪主任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徐老师,你的课只录了7分钟。”一开始我以为是开玩笑的,后来他说,手机放在三脚架上不知道怎么回事就黑屏了,所以就没有录成功。事已至此,我也就开玩笑说:“因为我长得黑,手机录着录着也就黑屏了!”幸好,上课的时候我用自己的手机录音了。

听着自己上课的录音,感觉很别扭啊!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发现自己的课堂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过渡语不简洁,口头禅“啊”用的较多。每一个环节之间过渡不自然,过渡语言单调,大多是“接下来……”和“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啊,这个”等口头禅较多。

二是蹩脚的普通话让人忍俊不禁。哎,听着课堂教学的录音,发现我的课堂语言真的很差,普通话很不标准,除了开课时的几句话还不错外,经常出现土话,比如把“刚才”读成“江才”;很多语调不对,后鼻音不到位,没有儿化音或变调,听起来十分别扭啊!

三是这节课的教学节奏没有把握好,时间分能配上前松后紧,导致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完成。没能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肯定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教学。

这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前面2个环节就用去了20分钟,占用了课堂的一半时间,导致在“学写对话 训练能力”这个重点环节的教学,只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本来在备课时我就预设了自己写的两段对话,在课件上插入了超链接,因为时间关系,只好忍痛割爱,舍弃没有展示了。没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对话的写法,更没有为后面写人习作的训练打下基础。由于时间关系,后面的几个环节都是紧赶慢赶的一带而过,让学生觉得似在空中漂浮一样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四是课件上出现明显错误。本来在第五环节即“总结课文 升华主题”中,我想“照应开头”,让课堂形成一个“总分总”的教学过程,于是把教材中“学习提示”上面的一句话“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打在课件上,没有想到在录入时将其中的“其”字漏落。当课件一出现这句话,学生马上就发现了,大声提出说:“漏掉一个‘其’字”。虽然我很机智地应对了这个错误,但是这是一个低级的错误,的确不应该发生啊!

总之,这节比赛虽然评委所打的分数不低,但是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很不满意。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要努力践行,不能失信于学生,更不能失信于自己!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2

《珍珠泉》这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珍珠泉水又绿又清,水泡既美丽又有趣,表达了作者对珍珠泉、对家乡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这节课,我重点抓住《珍珠泉》一文中对珍珠泉的美丽和有趣的描写做文章,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对珍珠泉的美丽和有趣产生更深的印象,诸如泉水的“绿”、“深”、“清”。水泡的“色彩斑斓”、“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作者如何写“绿”、如何写“深”、如何写“清”,如何写泉水冒水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学生的写作兴趣。

1、泉水的特点。泉水的特点是:绿、深、清。我让学生充分的想象:那样清,清得能倒映出 。水是那样清,清得就像 ()。从而让学生感受泉水的美,为进一步的朗读做基础。具体感受完三个特点后,我创设了让读书能力教好的学生读原文,其他生想象画面,为学生感情朗读提供了语言环境。

2、有趣的水泡。课文从水泡的形、动、色三方面介绍了水泡的有趣。在学习水泡的形时,我让学生充分谈感受,又重点指导了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之中感受重点。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学习水泡的颜色时,我让学生自己去找读懂了什么?水泡的'颜色多从哪看出来的?怎么读?从读中品味水泡的美感。

3、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已深深的感受到作者是多么喜欢珍珠泉,同时我也感受到学生也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眼清泉,在他们心中有了一种表达需要。这是因为我设计了:假如让你介绍珍珠泉,你会用什么语气介绍,什么心情?为什么会这样?学生会以作者的身份读出自己的感受,全文的朗读一气呵成.

4、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本课的课后给了一个资料袋,里面介绍了我国各具特点的泉,为了扩充知识,我让学生自主阅读,找到介绍的泉水及特点,在学生的汇报中,我又及时补充图片加深视觉上的印象。同时,补充了我国的五大名泉。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3

讲完这一课稍找回一些自信,能量又满格了。设计了板书后思路清晰多了。父亲说教---我认真画--同学嘲笑--老师审视--同学反省--教师教诲 ,父亲说教和教师教诲箭头同指四个字“实事求是”。

第一段,读。“想当然”和“走了样”让学生说出其含义。很简单,想象什么样的就以为什么样的。和原来的不一样。

第一段是父亲的话,后面有一段话和父亲讲的话一个意思。生“第18段,老师的`话。”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生“首尾呼应。”

第二段,为什么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生找关键词句“我的座位正对着杨桃。”抓“正对着”你从我的动作神态中看出了什么?生“看出了我画画认真。”

分析3-17段。同学们看到我的画有什么表现?生“笑”是哪种笑?“嘲笑。”你来嘲笑着读读。直接指导朗读。老师看了我的画做了一个动作。“审视”什么叫审视?“认真仔细的看。”体会老师态度的严谨。

师审视后的师生对话再读。指导朗读时要读出同学们的决然、肯定。找生对话着读。再分析老师严肃的原因。用反文表达出的感情色彩。好-笑的破折号含义是声音延长。读出同学们的痞劲、嬉笑感。

后老师让大家轮流坐在我的座位上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让同学们亲自去体会、去感受。再读,省略号说明了同学们说话吞吞吐吐。为什么同学们会吞吞吐吐?“因为同学们知道错了。”再读。

课文在写作手法上与以前的课文略有不同。“首尾呼应。”还有。师语言提示。运用了很多标点符号。破折号、省略号、问号等。多神奇啊!让表达更清晰、生动了。

师“和颜悦色”知道大家错了很欣慰。

最后,老师的话告诉了我们三个道理,谁来说说?“1、看问题角度不同,结果不一样。”“2、不要忙着嘲笑别人。”“3、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最后生说收获,师总结。“看问题、做事情不能凭空想象。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总觉得自己讲课还是有点牵学生走的感觉,明明已经改了很多了。下次得多下功夫,感觉还是教材研读的浅。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4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作文课,内容不是书中园地的习作题目,通过设计一个情境,获得一次体验,完成一次写话练习。

这节课我设计了三大环节:

一游戏亲自实践

二动笔写写体验

三作品简单展现

设计理念:

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对于他们来说,写作可能还是个难题,缺乏的不是写作的热情,而是不知该怎么写,写什么。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活动式导入,选择了一个小游戏,想通过游戏,提供一个写作素材,激发孩子的写作灵感,学生不会感到厌烦,不会把写作当做成一种机械,枯燥乏味的任务去完成,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不害怕上作文课,期待下一次的作文课。

这节课没有提出太多的写作要求,孩子不会望而生畏,只要能用通顺流利的话来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感就值得赞扬和肯定。

课后名师点评:

1在说一说游戏过程时,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说。

2作品展现的'同时要加入现场的点评。

课后自我反思:

学生有真实的感受,作品在上完课后检查,基本都很充实完整,经过评改,已经抄写在大作文本上。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5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尤其是在网络教学环境下要讲出“语文”的味道非常来之不易,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我采用谈话、激趣、情境教学、自主学习、练习朗读、背诵等方式交叉学习课文。我认为以下几点在课堂上得以较好地呈现:

1.借助信息资源,放手自主阅读。

“认真地读、细细地品味,把你认为描写好的句子、词语划下来。也可以登陆《海底世界》网站,浏览相关内容。一会儿大家交流。”——此环节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边看书,边上网查寻资料。这样,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协作、探究,最终分享信息的能力。接着通过分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简化课堂提问,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可以了解到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于是,我就设计“从哪可以看出海底是个景色奇异”,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3.充分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美。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读”永远是语文课的主旋律。在这节课中,我没有致力可于讲深讲透,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由读、范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赛读去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并延伸拓展,充分展示学生感悟语言的过程。我还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与课文相一致的情境,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语言文字,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4.进扣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形成是在一个一个的“话题”中培养起来的,本节课,在赏读课文语句时,孩子们天生爱说话的潜能就被激活了。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想象海底的其他声音;学生对海底星光非常好奇,于是利用网站了解了相关资料——《海底的冷灯》,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是自己短时间内掌握了有用的信息,感到无比自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比作者描写得还要美?”更是激起学生兴趣,展开想象,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你说得好,我要比你说的更好!无形中,启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培养了说的能力,将语言文字训练延伸拓展,充分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兴趣。

5.学生们自主地上网查阅、下载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海底资料,从而获得更多课文外的知识,使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扩展,提高了认知能力。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拓宽语文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不足之处

1、课堂上生生互评较少,使课堂评价较单调。

2、学习小助手中的第二项要求对指导学生学习交流的内容针对性不强。因此在自主学习环节中没有更好的得以落实。

3、虽然课前家长、学生、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体现了三位一体和开放式课堂的教学理念(例如: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上传信息——资源共享——回帖互评等)但此环节却无法在40分钟的课上更多展示。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6

“雪儿”是一只信鸽的名字,在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雪儿》一课中,它浑身雪白雪白的,有两颗金黄的眼珠,外表非常美丽可爱。

谁能读懂“雪儿”的心呢?当然是充满爱心的小作者。你看,爸爸刚把雪儿捡回家时,雪儿身上很脏,可是小作者却读懂了它眼中充满哀伤;当受伤的“雪儿”还不能飞翔时,小作者天天陪着它到阳台上看蓝天,看蓝天上飘飘悠悠的白云……当“雪儿”终于能展开双翅飞起来时,小作者为它欢呼;当“雪儿”飞回阳台转圈圈时,小作者对它说:“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

《雪儿》是一篇散文,课文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可字里行间充满了感人的人鸽深情。如何引导孩子通过品读课文体会这种美好的感情呢?

教学时我并没有逐句逐段分析,而是抓住了一条主线:体会小作者对雪儿的喜爱之情。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通过读课文,你体会到小作者对雪儿是一种怎样的感情?然后围绕“喜爱之情”引导学生用心默读课文,画出能表达小作者喜爱雪儿的句子加以体会。

在第二自然段中,学生画出了“我和爸爸给它洗了澡,敷了药,它变得雪白雪白的'了,我便给它取名‘雪儿’。”和“我对雪儿说:‘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这两句。品读前一句,请学生画出写我的动作的词语“洗、敷、取名”,体会我对雪儿的细心呵护;后一句主要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我对雪儿的体贴关爱。老师进一步加以点拨:小作者不但为雪儿洗澡、敷药、取名,陪它说话,他还懂雪儿的心,你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学生马上会注意“眼里充满哀伤”“天天陪它到阳台上看蓝天”等语句,这样学生不但读懂了雪儿的心,也体会到了小作者对雪儿的一片深情。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从一个“盼”字,第四自然段从“欢呼”一词,进一步体会了小作者对雪儿真挚的关心和喜爱。学生读懂了小作者对雪儿真挚感情,就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师的第一要务是潜心地与文本对话、深入地解读文本,用心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像《雪儿》一课,教师在与文本对话时要像小作者一样,先要读懂雪儿的心,再巧妙地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在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7

杜牧的《清明》是小学教材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对这首诗的教学,大多数教师都只是叫学生背诵并默写就完事。教师们提起这诗,要让学生说说这诗的意境或大意,能讲好的寥寥无几。可见其教学效果并不好。那么该如何教好这首诗呢?我对上述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背诵默写与理解复述相结合

理解诗的大意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诗中写了哪些事物?

2、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些事物的?

复述这首诗可以选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讲述,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这基础上理解背诵,最终才去默写。

二、对诗歌的意境作些探究

(1)这诗写清明前后,天气多雨,雨丝绵绵,又密又细。春雨、行人、问路,牧童指点杏花村等构成春天野外的雨景,这是什么样的意境呢?

(2)“断魂”如何理解呢?有作“失意落魄”解。认为清明雨多,细密令人失魂落魄,表达诗人渴望安宁的思想感情。有作“消魂畅快”解。认为“断魂”是游兴的一种反衬,说明行人即使欲断魂也不愿还家。

三、采用求异思维赏析诗歌的意境

第一行:清明时节 雨纷纷——春雨入趣(春)

第二行:路上行人 欲断魂——游人惆怅(雨)

第三行:借问酒家 何处有——探问酒家(探)

第四行:牧童遥指杏花村——胜景赏花(胜)

这首诗与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有关。课前我调查了学生,学生对清明节的习俗知道很少,甚至部分学生不知道。所以我在本节课开头设计了清明节的由来和相关习俗。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习俗文化。在教学诗意时,我结合制作的课件,让学生看到春天花红柳绿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在教学诗意时,鼓励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学诗意。在学习古诗后,我让学生跟着视频资料读,学生积极性较高,效果很好。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8

刚上完20课《恐龙》,对这种近乎神话里才有的动物,学生太有兴趣了。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环节,一是画画,就是选一种你最喜欢、最熟悉的恐龙,画出它的形态,在环境中体现它的生活习性。二是根据自己的画,写出该恐龙的生活习性,并在学习小组中展示自己的画,同时向全组同学口述该恐龙的生活习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意想不到的是,刺激了一些绘画功底差的学生努力去学绘画。《恐龙》教学反思二

这个学期,我把功夫下在课前。就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学生字,读通课文,每个学生在预习时就能把课文流利地读下来,基本弄清课文大意。在教学《恐龙》时,我也这样要求。养成习惯了,只要一提到预习,学生都会这样做。很好的.。一上课,我就叫学生齐读课文,再完成一张表,即写出恐龙的名称、形态、特点。由于学生对课文已经很熟悉,完成这个作业得心应手。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的内容,叙述自己的观点。多让几个学生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老师不费吹灰之力,一堂精彩的课就结束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9

风筝是孩子们喜欢的事物,放风筝也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对课文中随风飘荡的各式风筝进行想象补白!再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孩子们美好的理想。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有描写“我”和小强的句子,我让学生想象水兵在海上巡逻时和飞行员驾驶飞机时在蓝天上翱翔的情景,读出骄傲和自豪。

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我采用结合“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这句话和全文在脑海中浮现孩子们放风筝的'画面。体会空中的热闹,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并思考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结合世界,结合课后第二题,说说自己想扎一个怎样的风筝?为什么?学生能说出理想和简单的理由,教学效果很好。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0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受伤的小女孩和一只受伤的信鸽(雪儿)之间的爱心故事。通过“我”对雪儿疗伤,并细心照料它,直到完全康复后,“我”满怀深情地将它送上蓝天,表现了“我”的真诚、善良。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

一是出示图片,激情导入。课前我搜集了大量的鸽子图片和资料,利用多媒体从视觉上吸引学生注意力,鸽子美丽的外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详细了解鸽子有关知识的欲望。同学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开始对文本的学习。

二是细读课文,朗读感悟。教学中通过师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培养学生语感,使其受到感情的熏陶,产生情感共鸣,感悟出“我”对雪儿的关切、怜爱之情,以及为它重返蓝天而快乐自豪的心情。

三是总结全文,迁移拓展。这篇课文写了文中的“我”在与雪儿相识相伴的日子里,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学文后我进行启发提问:“你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吗?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把它写下来好吗?……”教学时我突出强调信鸽的特点,让学生不仅只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知识,使学生学中用,用中学。

教完本课,感觉以下几方面教学效果较为满意。

1、研读教材深透。品读“爸爸说雪儿是一只信鸽……”这段时,我抓住爸爸说的“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飞越千山万水”“忠实传递信息”“蓝天信使”等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在广阔的天地里搏击风浪的信鸽那勇敢、机智、坚毅的品质。通过仔细研读,学生竟悟出了爸爸话语的内涵,有的同学说:“爸爸赞扬信鸽,实际上也是在鼓励自己的女儿要像信鸽一样,不怕任何困难,争取战胜困难”;也有同学说:“小女孩也会忘记脚伤疼痛,漫步在明媚的春光里,望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多么鲜活的`语言!同学们发现了别人读不到的东西,产生了对信鸽的敬佩之情。悟出小作者从受伤的白鸽重新飞上蓝天得到启示、鼓舞。

2、朗读体会到位。这篇文章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真情,学生朗读得非常有感情,不仅深刻体验到“我”的喜悦心情,而且从中觉悟到善待生命的感觉竟是如此美妙!从而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提升自己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通过引读“爸爸、妈妈每天要去上班,家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句中“只剩下”“多么向往”用得贴切传情, 仅重读这些词语,学生就悟出了小作者的孤独、期待之情。“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我和学生一起津津有味地朗读,读出了人鸟情深,读出小作者与雪儿形影不离、十分亲密的伙伴关系,把小作者心中的忧伤“读”得荡然无存。

为点燃起学生情感的火花,我出示“展翅飞翔的雪儿”图,同时出示文中内容:“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翅膀,被春风高高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我启发提问学生:“看到雪儿痊愈了,你是什么心情,你能以这样的心情朗读这段话吗? ”

---学生的情感被充分激发,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中的感情。接下来我要求学生可以边读边配上动作。学生连声叫好,模仿雪儿飞翔的样子,边读边演,很是投入。

3、惊诧于学生的解词能力。以前我没有重点单独训练学生的解词能力,只是联系上下文简单说一说字词表面意思,没想到这次同学们不用查书,竟然把词解得那样贴切。如“敷药”,同学们说就是往伤口上轻轻抹药、擦药的意思,不让伤口发炎。还做抹药的动作,而且用上“轻轻”体现出对病人的关爱之情。再如,“信使”,学生说,是以前奉命令传达消息担任特殊任务、使命的人,就是现在送信的邮递员。

---说得多好!竟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把词语概括得生动、准确。

4、结合文本,拓展有效。 读“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这句,我让学生体会雪儿不但能飞,而且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有的学生提出问题:雪儿真的在画弧线吗?于是我让学生想象鸽子飞翔时有哪些优美姿态。有的同学说它会一个俯冲,掠过河面,又飞上蓝天;它会穿过云层,向太阳飞去;它会在蓝天上空来回盘旋……

---我趁机总结说出:这么多的花样,真是一道又一道美丽的弧线!巧妙地突破了难点。

读到“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时,我提出问题:小作者和雪儿相依相伴了这么久,现在要分别了,你听懂它在叫什么吗?小作者此时又会说些什么呢?有的同学说,“雪儿望望我,好像在向我祝福,祝我早日康复! ”“谢谢你精心照顾我,我会回来看你的。”还有的同学说“小作者会说,雪儿,你飞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雪儿,你会飞得更高!再见!”

---这些适时的拓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美好的想象空间里遨游。也把课堂气氛推上了又一个高潮。

这堂课师生互动,通过学习本文同学们不仅体会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还学会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从小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到人应该关爱动物,关爱生命,与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本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挥想象、联想能力探索与课文内容有关联的知识点;如何引导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学习,让学生敢说、乐说。这都是今后教学中需要着重努力的方向。另外我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普通话水平不高,在想象说话这一环节有语言表达不清楚的现象。在今后教学中,我会针对学生的不足,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1

我带着实实在在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想法完成了《赶海》的二上。

在这堂课上,我根据《赶海》课文特点,按照“追赶浪花——感受乐趣——欣赏美景”的思路开展教学。一堂课下来,我认为以下几点达到了我预期的设想。

1、教学的主线明朗。

2、有意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如教学第3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快速读第3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画下来。”

3、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带问读文,边读边画,联系生活体验,联系具体的.句子学习词语。

4、如何让学生感悟到作者对大海和生活的无比热爱,这是一上中我们遇到的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又突出我们这次研究的主题“课堂引入的有效性”,我采用了这样的新课引入: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张开想象的翅膀,思考: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我这样教学,意在让学生发挥想象,如海边有海鸥的鸣叫声、哗哗的浪涛声,人们在海边的活动,从而激发他们对大海的向往,也为引出第2自然段作出铺垫。当然,在这堂课上,我也特别注意到别的环节的引入,自我感觉这些引入均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堂课下来,我感觉还有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准。前一天下午我用了一个班来试教,结果花了35分钟,于是我就想:这个班已上过花35分钟,那我们班没上过,花40分钟上同样的内容应该合适的。可是真正二上时,单教学第2自然段就花了5分钟,当时我就着急了,担心下面重点段第3段时间紧,于是我在第3段的教学中赶时间。这不赶还不要紧,一赶就省去了表演、个性化朗读,还省出过多的时间了!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学生个性化朗读未得以体现,赶海的趣“挖”得不到位的原因。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2

语文园地是以一种复习的形式出现,不像其他课文的内容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所以我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一、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

1、根据孩子爱表现、爱张扬的心理和求知欲强的特点,我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把自己的见解和了解的知识与同学交流,互相学习和帮助。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只锻炼小部分,忽略大部分的局面。

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延伸拓展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字、词、句的规律,并进行迁移。如教学“我的发现”,我先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子,发现每个句子里的加点字的意思不同,接着引导学生仿照例子说一些类似的句子,加深字义的理解。再出示其它意思把学习点拓宽。然后问:“你还知道哪些字的意思也会变的吗?”这一环节的安排,意在引导学生体会在语文学习中一字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拓展性训练。

“读读认认”的内容是一首儿歌,文字浅显易懂,我通过让学生在读中发现,找出文中介绍了几种树,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后进行多种形式朗读,如:师生接读、男女生对读等。在学生通过读对所介绍树木有一定的形象概念时,我播放幻灯片,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他们欣赏儿歌里介绍到的树木,用直观形象的形式加深记忆,感受大自然的美。

语文教学的课堂既广泛又灵活,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3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次地球上发生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童话表达了作者美好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本文情节简单,但包含的内涵很深刻。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上设计了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上,认识本课8个生字,正确认读10个生词,理解课文内容和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例如:焦渴、喜出望外等。在能力目标上,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在情感态度目标上,体会爱心对别人及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自认为比较不错,但是现实与想象存在者很大的差距,应印了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反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的课堂预设和应变能力太差了。

下面是我针对这一节课的具体反思与改进:

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是和我预想的有很大的差距,学生都能引弄清水罐发生的变化和原因,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也感受童话故事想象的神奇。但是在最后的小练笔“爱的箴言”效果不是很好,因为时间关系,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多,而且这一环节相对略有难度,教师的`引导不到位,所以效果不太好。

课堂气氛

本节课的课堂气氛整体比较闷,在与学生沟通时,学生表现很活跃,但是一看到许多老师来听课学生就开始紧张不敢回答问题,甚至没有勇气举手,这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如果我在过程中穿插一些有意思的活动环节也许会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课堂把握

在这一环节暴露出的问题最多,首先时间把握不合理,前松后紧,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倾听的习惯,在与学生交流时我就发现这个问题了,当时还特意的纠正了这一点,但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整体结构慢了下来。发现这一问题时我还特意把第一环节中的默读时间省去了,时间到最后还是不怎么够用。其次,教师的问题不够精准,导致学生答非所问。最后,个人的应变能力不够,例如,我问学生“哪句话能够体会出小姑娘的孝心?”学生的回答是“我从: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这句话体会出了小姑娘的孝心,因为······”学生回答有些画蛇添足,我采取的是不理会的态度,后来想想就应该顺着学生的思路往下讲,这样这堂课就会好很多。

最后,我还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犯基础性错误,那就是“孝”的最后一笔写的不规范。这是由于我平时写字时不注意字的结构,才出现了这样最低级的错误。今后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严格要求学生。

这真是一次难得机会,虽然课讲的不是很成功,但是确实让我得到了锻炼,让我收获满满。最后,我想对教研室的领导,欢喜庄的领导老师和学生以及我们丰登坞的领导老师们,由衷的说声谢谢,感谢你们的辛勤的付出。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4

本文为人民作家巴金的一篇著名的写景散文作品。描绘了作者在小火轮上所看到的香港夜景。作者在描写时抓住了景物的突 出特点描绘景物之美。 因此我的教学思路本着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希望能能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能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虑到学生仍处在低年段,没有把作者的.写作手法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而是以“香港的夜美在哪里”这个大问题作为统领全文的问题,学生在读中画,画中品,品中感。体味了文章的语言美,及文中的景色美,身心受到了美得熏陶。加强了学生积累内化。但是没有过深地去挖掘文本写作特点,也不失为一个遗憾,比如说:“香港的夜很美,你不可不看。”这一句中的双重否定句用法,没有刻意强调,而是让同学们在读中,和进一步的理解课文中,逐步体会。还有第六段中“作者的视觉与听觉混合起来了”,没有过深地去询问学生的理解,考虑到学生的语言表达可能达不到预设的效果。

此外,文章指导朗读的段落也很多,这里教学设计以一种宽松的态度让学生自由体味,没有过多的形式来要求学生如何如何读,尊重了学生的感受的同时,部分学生的朗读训练可能还没有把手,不知如何表达。我想教师应把朗读指导和训练放在平时的每一节课当中,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通过自己的深情朗读迅速的进入和文本的对话当中。这样阅读理解,感悟体会可能也会更容易些了。

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堂再精彩的课,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个人得力量和水平是有限的,我在这里恳请各位参与本次活动的专家领导们,多给予指正和建议,让我这节课能更好。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5

《雪儿》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受伤的小女孩和一只受伤的信鸽(雪儿)之间的爱心故事。通过“我”对雪儿疗伤,并细心照料它,直到完全康复后,“我”满怀深情地将它送上蓝天,表现了“我”的真诚、善良。本文教学关键是使学生融入、体验。文章的亮点是“我”的所做、所说、所想,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孩子心灵的纯洁、无私、美好,全在“我”的行动中。“雪儿”虽是信鸽的名字,更是孩子纯洁美好心灵的写照。在教学时我以“读”为中心,以“我”的情感变化及对白鸽的感情为线索,渗透听、说、写各种技能的训练平台,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中我借鉴薛法根特级教师的.教学方法,用“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来指导学生朗读理解课文。教学时,选择了课文中重点词如“雪白雪白”、“飘飘悠悠”、“喃喃”,重点句如“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将课文的阅读理解与朗读指导有机结合,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我”说的每一句话,为雪儿做的每一件事都包含着“我”对雪儿的一片深情。让学生这样去读课文,就能从平实的字里行间读出课文中丰富的情感,发现别人读不到的东西。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到人应该关爱动物,关爱生命,与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本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如何将所提的问题进行整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挥想象、联想能力探索与课文内容有关联的知识点;如何引导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学习,让学生敢说、乐说。这都是今后教学中需要着重努力的方向。在今后教学中,我会针对学生的不足,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在品读课文时我力求创设平等、民主的“对话”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第四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受伤的小女孩和一只受伤的信鸽(雪儿)之间的爱心故事。通过“我”对雪儿疗伤,并细心照料它,直到完全康复后,“我”满怀深情地将它送上蓝天,表现了“我”的真诚、善良。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

一是出示图片,激情导入。课前我搜集了大量的鸽子图片和资料,利用多媒体从视觉上吸引学生注意力,鸽子美丽的外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详细了解鸽子有关知识的欲望。同学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开始对文本的学习。

二是细读课文,朗读感悟。教学中通过师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培养学生语感,使其受到感情的熏陶,产生情感共鸣,感悟出“我”对雪儿的关切、怜爱之情,以及为它重返蓝天而快乐自豪的心情。

三是总结全文,迁移拓展。这篇课文写了文中的'“我”在与雪儿相识相伴的日子里,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学文后我进行启发提问:“你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吗?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把它写下来好吗?……”教学时我突出强调信鸽的特点,让学生不仅只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知识,使学生学中用,用中学。

教完本课,感觉以下几方面教学效果较为满意。

1、研读教材深透。品读“爸爸说雪儿是一只信鸽……”这段时,我抓住爸爸说的“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飞越千山万水”“忠实传递信息”“蓝天信使”等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在广阔的天地里搏击风浪的信鸽那勇敢、机智、坚毅的品质。通过仔细研读,学生竟悟出了爸爸话语的内涵,有的同学说:“爸爸赞扬信鸽,实际上也是在鼓励自己的女儿要像信鸽一样,不怕任何困难,争取战胜困难”;也有同学说:“小女孩也会忘记脚伤疼痛,漫步在明媚的春光里,望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多么鲜活的语言!同学们发现了别人读不到的东西,产生了对信鸽的敬佩之情。悟出小作者从受伤的白鸽重新飞上蓝天得到启示、鼓舞。

2、朗读体会到位。这篇文章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真情,学生朗读得非常有感情,不仅深刻体验到“我”的喜悦心情,而且从中觉悟到善待生命的感觉竟是如此美妙!从而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提升自己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通过引读“爸爸、妈妈每天要去上班,家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句中“只剩下”“多么向往”用得贴切传情, 仅重读这些词语,学生就悟出了小作者的孤独、期待之情。“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我和学生一起津津有味地朗读,读出了人鸟情深,读出小作者与雪儿形影不离、十分亲密的伙伴关系,把小作者心中的忧伤“读”得荡然无存。

为点燃起学生情感的火花,我出示“展翅飞翔的雪儿”图,同时出示文中内容:“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翅膀,被春风高高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我启发提问学生:“看到雪儿痊愈了,你是什么心情,你能以这样的心情朗读这段话吗? ”

---学生的情感被充分激发,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中的感情。接下来我要求学生可以边读边配上动作。学生连声叫好,模仿雪儿飞翔的样子,边读边演,很是投入。

3、惊诧于学生的解词能力。以前我没有重点单独训练学生的解词能力,只是联系上下文简单说一说字词表面意思,没想到这次同学们不用查书,竟然把词解得那样贴切。如“敷药”,同学们说就是往伤口上轻轻抹药、擦药的意思,不让伤口发炎。还做抹药的动作,而且用上“轻轻”体现出对病人的关爱之情。再如,“信使”,学生说,是以前奉命令传达消息担任特殊任务、使命的人,就是现在送信的邮递员。

---说得多好!竟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把词语概括得生动、准确。

4、结合文本,拓展有效。 读“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这句,我让学生体会雪儿不但能飞,而且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有的学生提出问题:雪儿真的在画弧线吗?于是我让学生想象鸽子飞翔时有哪些优美姿态。有的同学说它会一个俯冲,掠过河面,又飞上蓝天;它会穿过云层,向太阳飞去;它会在蓝天上空来回盘旋……

---我趁机总结说出:这么多的花样,真是一道又一道美丽的弧线!巧妙地突破了难点。

读到“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时,我提出问题:小作者和雪儿相依相伴了这么久,现在要分别了,你听懂它在叫什么吗?小作者此时又会说些什么呢?有的同学说,“雪儿望望我,好像在向我祝福,祝我早日康复! ”“谢谢你精心照顾我,我会回来看你的。”还有的同学说“小作者会说,雪儿,你飞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雪儿,你会飞得更高!再见!”

---这些适时的拓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美好的想象空间里遨游。也把课堂气氛推上了又一个高潮。

这堂课师生互动,通过学习本文同学们不仅体会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还学会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从小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到人应该关爱动物,关爱生命,与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本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挥想象、联想能力探索与课文内容有关联的知识点;如何引导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学习,让学生敢说、乐说。这都是今后教学中需要着重努力的方向。另外我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普通话水平不高,在想象说话这一环节有语言表达不清楚的现象。在今后教学中,我会针对学生的不足,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2

在校际教研活动中,陈素花老师执教的《她是我的朋友》一课以其朴拙的常态教学风貌,引发与会者深刻的思考,为提升校际教研内涵提供了鲜活的范例。现综合诸方观点,阐述如下:

一、常态教学令人欣喜

与会者一致认为,陈老师的课堂教学摒弃以往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教虫小技”,自然纯朴,无刻意雕饰之痕,其浑然天成的教学方式于我们的日常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1、文道统一,教学目标多维化:

该课的教学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引导学生学会从内容入手体会思想,懂得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由表及里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同时,极其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性,让学生体会阮恒待人真诚、无私助人的品格,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2、读悟结合,学习方法探究化:

让学生读中悟情,把尽量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多读多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从不同方式的朗读中感悟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也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读描写献血过程这一部分,勾画出描写阮恒动作、神情的语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学生评议,激励读,创设情境读,让学生明白阮恒献血时内心很复杂。其二,发挥想象,合作释疑。教学时发动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当学生找出阮恒神情动作句子后,引导学生抓住阮恒的异常表现及其矛盾之处提问,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想象阮恒当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在学生读议之后,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想法,充分展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学生在此时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全班互助互学,共同探究阮恒的内心世界,体会阮恒虽然说以为献了血自己就会死去,但为了朋友能活下去,仍然坚持献血的可贵品质。

3、读说互促,情感体验生命化:

语文教学要“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陈老师在学生理解全文后,用满含激情的语言进行熏陶感染:“小阮恒的鲜血流入了小女孩的身体内,她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她的朋友。是朋友将她幼小的生命挽回,是朋友让她感到了这世界的温暖,是朋友使阮恒勇敢地举起了手,是朋友使他有了战胜面临死亡的勇气。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然后发问:“同学们,你们现在的心里有着怎样的想法?最想说些什么?”于是学生有的谈自己读了这个故事以后的感受,有的.对阮恒说些什么,也有的对小女孩说些什么。这一设计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和自

主性的发挥。充分体现了“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理念,从而实现“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一目标。

二、精彩失约引人深思

陈老师在反思中提出,她在“假如你是阮恒,你会怎么做”这一教学环节中,预设了两种教学方案,即学生“愿意献血”和“不愿献血”两种可能性下的教学思路。结果,课堂上只出现“愿意献血”一种声音,教学流程偏离了教者的“埋伏线”,教者只好将另一方案黯然搁下。对此,刘金山老师不无遗憾地说:“此时的课堂,如果有部分学生提出异议,发出‘另类声音’,教者再顺而导之,便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可惜,亮点与现实教学擦肩而过,精彩失约了。针对这一困惑,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课堂教学,认为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真正做到“让预设和生成激情共舞”(周一贯语)。

1、摒除传统教材观:

在传统观念中,教材是神圣的,其育人目标是无可置疑的。教者在教学中往往就教参教教材,抱着教参的“最高指示”不敢越雷池一步,本是绚丽多姿的语文课堂成了一言堂。学生的读悟被无形的镣铐锁定,自然就听不到“异音”。《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中,作者抱紧“生命诚可贵,友情价更高”这一主旨,对阮恒的“伟大的抉择”津津乐道。我们如果借此教育学生体会友情、学会奉献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果从“珍爱生命”、“合法献血”(阮恒不满18周岁)的角度来看问题,学生则有一百个理由说“我不献血”。因为, “拥有生命,才有奉献”。我们备课时,要尽量多维度审视教材。教师个性化解读教材,是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前提。教者对教材的理解如果是单层面的,在设计教学时,个性化导读就会被忽略。

2、优化课堂民主性:

只有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动态资源才有生成的空间。在陈老师的课堂上,“告诉我”、“跟我说”这一口头禅不绝于耳。试想,面对六十几名学生,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要学生“告诉我”、“跟我说”,学生会做何感想?这种“单线性”、“单向性”交流是极不利建立民主课堂氛围的。尽管教师时常很有礼貌地说个“请”字,但在这彬彬有礼的话语背后,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仍然“阳魂不散”。在教学中,“蹲下来”与学生说话,“迎上去”听学生说话,是融洽师生关的技巧,也是不可忽视的小细节。此其一。

其二,在师生、生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得开”。本堂课在导入课题时,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朋友观的环节,这本身是极为自由宽松的生成性教学环节。教学时,谈话环节浅偿辄止,一两名学生发言就匆匆“收摊”,一张民主气氛的网刚刚撒开就打住。课堂伊始,自由表达的氛围便“胎死腹中”了。

3、找准生成切入点:

精彩是可以预约的。找准生成点,顺学而导,教学亮点将在课堂中时时闪烁。我们认为,在《她是我的朋友》一课中,可引发生成的有:

⑴ 课堂伊始,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朋友观,师相机导之。(陈玉梅建议)

⑵ 理解、对比“啜泣”、“呜咽”、“哭泣”三个词时,让学生设身处地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说心里的想法,如“我要死了,我好怕”等(林文锋建议)。

⑶ 课堂临近结束时,启发学生说说“假如不是朋友”该怎样对待这样的事(陈志强建议)。这样,摆脱文本的拘绊,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的同时,跳出文本,超越文本,焕发个性,在真正的意义上实施生命化阅读教学。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效果还可以,学生的参与面广,学生很感兴趣,想象丰富,课堂气氛活跃。

比如,“让学生想象有一位仙人看到了小姑娘的遭遇,她会看到什么,又会怎么想,怎样做的?”这里学生最有兴趣,学生还可以展开想象,小姑娘在找水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

难,她又是怎么克服的?

又如,在让学生转换角色时,学生就是小姑娘,我问:“你为什么这样匆匆忙忙的啊?”这时学生的思维完全打开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那种情景之中,此时学生都知道,便不约而同地说:“急着为母亲去送水啊!”

再如,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我问:“小狗会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小狗又会向小姑娘欢喜地说些什么?”我用亲切的评价语去引导学生说,学生非常愿意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于是,我再让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学生非常乐意。我觉得这是我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吧。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3

1、这是一篇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或者从类似的民间故事入手,或者营造一个相同或者类似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导入本课的学习。

2、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很有启发性。要放手让学生把课文读懂,可以先让学生参照课文前的提示语,明确学习的要求,独立阅读、思考,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骆驼,大徒弟想到的办法最简单,也是常人一般的画法,那就是把骆驼画小。当然,骆驼画得越小,画出的骆驼就有可能越多。二徒弟的方法与大徒弟相比,有一定的进步,他用骆驼的头来代表整个骆驼,这样,他画出的骆驼数就比大徒弟多了。不过,无论是大徒弟还是二徒弟,他们画出的骆驼数毕竟都是有限的,都没脱出俗套。与他们相比,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最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究竟会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最好。教学中,老师也可以问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

3、课文最后学习伙伴说:“我也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的事。”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拓展开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也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提出改进或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把自己随时想到的一些好点子记录下来。

4、老师可以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提示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可以回忆一下学过的课文,比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聪明的华佗、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也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画家作画的一些巧妙的构思。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4

《海底世界》是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文中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象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

课文一开始,便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第二自然段采用设问的方式回答了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接下来抛出问题“海底动物是怎样窃窃私语的?”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朗读,读出各种小动物的的声音。并且能够模仿动物的叫声,寓教于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的情趣性。再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声音,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连起来说一说,这样使孩子产生了共鸣,他们仿佛置身于情境中,心生向往之情。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海底的动物都有哪些活动方式呢?我运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训练,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齐读等方式,结合课件,对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等动物的活动特点有了更深的了解,读起来自然有感情。默读第四自然段时,让孩子们读懂海底植物的色彩差异和形态差异,勾画出有关内容。学生通过自由读、朗读、默读等方式主动在文本中寻找答案。授之以 “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上教给学生“渔”的方法意义更深远。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5

当决定参加镇级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之后,我就默默思考选择什么样的课题来参赛。虽然每年都上一堂语文课,或参加一师一优课评选或完成每年一次的校际公开教学任务,但是已经有7年没有担任语文学科教学,对语文课堂有很大的陌生感;由于普通话水平较差,课堂语言本来就不是很流畅,间断7年没在课堂实际操练,课堂语言的生疏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参加这次比赛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贵在参与,贵在给青年教师起一个带头作用。不过,我只要决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好,不仅对别人更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这也是做人诚信的表现。

优质课比赛结束了,但是我的学习、反思没有结束。回想这节课,感触颇多,为更好地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不断提升自己课堂教学能力,同时也给自己一个交代,现反思如下:

一、选课细细思量

虽然很久不担任语文学科教学,但是我一直关注小学语文学科的发展,坚持阅读报刊或者公众号上关于小学语文教改、教学方面的文章。以前一直担任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比较熟悉,但是随着部编版语文教材逐渐使用,我对此套教材不是十分了解。幸好3月份我参加了部编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网络培训,对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编写思路、特点、教学建议及单元结构有了初步了解。于是,我决定在三年级下册中选择一个教学内容来参加比赛。我知道,语文教学比赛是不能打无准备之仗的。

为了完成好这次比赛,我提前认真阅读了部编版3年级的教材,把参加部编教材小学语文网络培训的笔记再次温习一遍,同时再一次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有了这些知识储备之后,我决定上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的故事,突出表现宋庆龄诚实守信高尚品格。不能失信一直是我做人的原则,答应了的事情一定要尽力办到;承诺别人的事情一定要想办法完成。我觉得选择《我不能失信》这一课很好。

二、备课厚积薄发

选好课题之后,就要开始备课了。利用课余时间,我把《我不能失信》这篇文章进行了多次阅读,有大声朗读,有默读,还与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进行对比阅读,基本弄清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编者的编排意图以及该文在单元系列中的地位和作用。于是就开始撰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表达即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从教几十年,对语文教学设计的格式也算是轻车熟路,尤其是需要结合学情依据教材地位来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初期,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现在我发现很多报刊杂志上刊登不少专家、学者的教学设计,没有将三维目标刻意分开来,因此我也就没有拘泥于这样的格式了。我具体确定了4个教学目标,除了依据课文导读和课后生字确定学习5个生字和理解重点句子含义之外,我还确定了“有感情朗读人物对话,练习写人物对话”和“运用朗读、默读、浏览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两个承前启后的教学目标。我觉得这两个目标,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关于“人物对话的朗读、人物对话提示语的写法”等知识,还为学生下一节课单元训练中“怎样写一个熟悉的人”的习作做了铺垫,更是为学生今后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打基础的,所以这两个目标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位特级教师曾经说过,要想上好语文课,首先就要有设计感,细心认真谋划好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啊,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学设计是关键。因此,我非常认真对待这次比赛的教学设计,注重教学过程的安排。我设计了“问题激趣,导入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体会主题;学习对话,训练能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布置作业,课外拓展”这六个步骤,而且每一个步骤都确定了大概的时间,同时还安排了两处的机动,避免课堂生成遭遇预设不太一致的尴尬。教学设计初稿完成后,反复推敲了几次,进行了多处修改,尤其是板书的设计和第四环节“学习对话、训练能力”的预设,我反复修改。最终,我利用3个晚上(白天迎接县教育局巡察和担任评委)在忙碌中将教学设计的文字版完成了;根据教学设计(我没有借鉴网络上课件),利用2个晚上将ppt课件做好了。终于在比赛的前三天完成了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我心里不免一阵轻松。要知道,一节语文比赛课,完成教学设计和课件的制作也就完成了40%任务了。

三、课堂以生为本

我虽然上过不少的公开课,也上过很多次比赛课,甚至在省外千人会场做过分享或讲座,但我一直认为,上一百次公开课就一百次紧张。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情况不是十分了解,因此,我对此做了一定的预设,提前也多次熟悉了教学设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心想,这次比赛我不能太差,虽然一等奖拿不到,最少要拿一个三等奖吧!等到周二上午第一节课来到江河小学三年级教室准备上课时,心里还是有些紧张,上课铃没有响起我就走进了教室。本来我最初的预设就是“踏着铃声走进教室,踩着铃声走出教室”的。因为紧张,所以抛弃了预设。现在想起来,觉得真是不应该啊!

新课导入环节,我根据借班上课对学情不了解的情况下预设一个突出表现同学们以前听课的规范要求的评价,不仅激发了同学们上课兴趣,同时告诉学生这节课如何做好听课的规范,对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养成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过渡语也很不错,与课题“我不能失信”很好的联系起来,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个开课的环节我很好地进行了“备课”——上课前练习了好几遍呢,所以自我感觉很好,而且普通话也不差,过渡也很自然。

课堂进入第二环节之后,一位同学在拼读生字“歉”时,把拼音作为三拼音节“q-i-an”来读的,读出来的字音肯定不对。为了帮助这位同学纠正这个错误,我花去了一定的时间,让他一遍又一遍进行拼读“q-ian”,终于学会了,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在分析了解课文的时候,我预设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课文写了几个人物?”,在提问时,出现了两种答案:一种说是五个,一种说是六个。我知道课堂教学进行到这里,时间远远超过了预设,如果我直接给出答案5个,很快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可是,我一直坚持课堂教学需要心中有爱、目中有生的教学理念。于是,我就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分别说出文中描写的人物。没有想到的是有一个学生说六个任务中“女儿”也是一个,其实“女儿”和宋庆龄是同一个人。为了帮助学生认定文中的“女儿”和宋庆龄是同一个人,花费了很多时间才使学生弄明白。虽然这样两次讨论和交流,对后面的教学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我认为还是值得有必要的。

四、课后听录音知得失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本来这次优质课比赛,我是准备完成多项任务的,其中一项就是一师一优课比赛的课堂教学视频的录制。当我完成教学任务走出教室来到楼下办公室时,江河小学教导处汪主任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徐老师,你的课只录了7分钟。”一开始我以为是开玩笑的,后来他说,手机放在三脚架上不知道怎么回事就黑屏了,所以就没有录成功。事已至此,我也就开玩笑说:“因为我长得黑,手机录着录着也就黑屏了!”幸好,上课的时候我用自己的手机录音了。

听着自己上课的录音,感觉很别扭啊!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发现自己的课堂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过渡语不简洁,口头禅“啊”用的较多。每一个环节之间过渡不自然,过渡语言单调,大多是“接下来……”和“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啊,这个”等口头禅较多。

二是蹩脚的普通话让人忍俊不禁。哎,听着课堂教学的`录音,发现我的课堂语言真的很差,普通话很不标准,除了开课时的几句话还不错外,经常出现土话,比如把“刚才”读成“江才”;很多语调不对,后鼻音不到位,没有儿化音或变调,听起来十分别扭啊!

三是这节课的教学节奏没有把握好,时间分能配上前松后紧,导致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完成。没能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肯定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教学。

这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前面2个环节就用去了20分钟,占用了课堂的一半时间,导致在“学写对话 训练能力”这个重点环节的教学,只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本来在备课时我就预设了自己写的两段对话,在课件上插入了超链接,因为时间关系,只好忍痛割爱,舍弃没有展示了。没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对话的写法,更没有为后面写人习作的训练打下基础。由于时间关系,后面的几个环节都是紧赶慢赶的一带而过,让学生觉得似在空中漂浮一样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四是课件上出现明显错误。本来在第五环节即“总结课文 升华主题”中,我想“照应开头”,让课堂形成一个“总分总”的教学过程,于是把教材中“学习提示”上面的一句话“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打在课件上,没有想到在录入时将其中的“其”字漏落。当课件一出现这句话,学生马上就发现了,大声提出说:“漏掉一个‘其’字”。虽然我很机智地应对了这个错误,但是这是一个低级的错误,的确不应该发生啊!

总之,这节比赛虽然评委所打的分数不低,但是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很不满意。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要努力践行,不能失信于学生,更不能失信于自己!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6

语文园地是以一种复习的形式出现,不像其他课文的内容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所以我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一、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

1、根据孩子爱表现、爱张扬的心理和求知欲强的特点,我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把自己的见解和了解的知识与同学交流,互相学习和帮助。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也避免了只锻炼小部分,忽略大部分的局面。

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延伸拓展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字、词、句的规律,并进行迁移。如教学“我的发现”,我先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子,发现每个句子里的加点字的意思不同,接着引导学生仿照例子说一些类似的句子,加深字义的理解。再出示其它意思把学习点拓宽。然后问:“在我们的学习中,肯定遇到很多一字多义的现象,你知道的有哪些?”由于问题所表示的方向不是很明确,学生一下子回答不上来。所以,在问题设计上还是要多下点功夫。

“读读认认”的内容是一首儿歌,文字浅显易懂,我让学生在读后说发现,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由于问题的切入点不明确,学生一开始有点糊涂,不知怎样回答。只读一次就让学生回答,读得不够,虽然问题不难,学生找的答案也不够正确。在学习生字之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后,让他们试背,效果不明显。所以,还是要多读,并且要设计多种形式读,加深理解后才容易背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7

在《语文园地一》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如,学生学习“识字加油站”时,我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然后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的发现的,同时再说一说他所知道的其他的形声字。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思路,大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时,我先让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找一个共同感兴趣的地方,准备去哪玩。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并能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建议,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最后形成一致的意见,这对培养学生合作和交往能力有着很好的作用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日积月累”对诗句的理解没有给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时间,只是老师用口述的形式简单的说给大家,学生对诗句根本没有理解,以至于在背诵时死记硬背,感到困难。

三、今后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教学“口语交际”时,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加以整理,根据自己在课外的收获选择一个角度,然后与选同一个角度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交流并形成书面稿。在小组内认真地讨论交流,讨论时互听互改,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8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后反思

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做到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的了解了课文内容,懂得了只有开动脑筋思考,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道理。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画杨桃教后反思

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作者先略写了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细致的叙述把杨桃化成五角星的事。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结果的思想方法。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了课文内容,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到了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是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路旁的橡树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了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了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掌握了本课生字词。理解了小村庄过去和毁灭的原因,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燕子专列教后反思

学习完本课,学生对本课的重点词句有了一定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爱护动物、保护你环境的意识。让学生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谊。

翠鸟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课本中的生字,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验到了翠鸟的美丽可爱,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珍珠泉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了珍珠泉的美丽积累了优美的`语言,从而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荷花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在欣赏荷花美丽的同时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妙,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古诗两首教后反思

本科结合古诗学习的特点,采用多种诵读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燕子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把握了燕子的主要特点,体会了文中精美的词句,培养了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9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的教学主题是——走进春天。

开学第一天,我认真读起来——《春的消息》、《燕子》、《柳笛和榆钱》……打开课本,扑面而来的是春风、春雨带来的春天的消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春天奏响春天的序曲,枝头吐出新绿、雏菊绽放笑靥,榆钱舞、柳笛飘,又是一年春来早,人们的脸上和心里更是春意盎然……

这一篇篇目清新雅丽的新课文。读起来,我感觉被春天的气息感染了。多美的春天啊,多美的意境啊,字里行间,无一不把春天的特点展现在你的眼前。

学习这一单元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要感受春天的美好,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用心去体验、感受春天带给自然万物的变化和春天的勃勃生机生机勃勃。其次,更要用心研读课文,透过作者观察春天的不同视角,感受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学习作者观察和表现生活的不同方式和方法。

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

第一,通过读文,让学生充分感受春的美丽!不仅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朗读、说话训练上去体会美丽的春天;再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孩子们从视觉上也能走进春天,从而试着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如诗如画的春天。

第二,让学生大胆展现自己的朗读,通过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读、敢读、乐读,读出自己感受到的春天,让诗歌的课堂在学生的琅琅读书声中,想象春天更加绚丽多彩。

第三,学生寻春的脚步不会因为下课铃声的响起而停止,让学生通过课后当当小诗人,小画家,小歌手,小收藏员……让课堂无限延伸,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快乐的寻找春天。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现代语文教学,非常注重个性化阅读和感悟,注重学生大胆地表达个人的创见和疑问。新课程认为,对课程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不是每一个人都相同。每一个人都在重新解读课程,把课程给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课程。教师是课程的二度开发者。学生也应该是课程的最终创造者。所以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和建设文本的机会。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探索与发现,科普、科幻、科学精神与人物品质是这单元的文化主题《大自然的语言》、《植物的“感情”》形象生动的提示了自然界的奥秘;《矿矿的研究》向学生渗透研究、发现的意识意识形态《第一朵杏花》、《蜜蜂》通过故事的叙述表现科学家的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这一单元既有科学家的发现又有同龄人的探索;既有科学精神的提示又有自我意识的培养;阅读链结中通过采访和书信交流的方式,使学生通过科学家平实的语言了解这些伟人的内心世界,又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其实,科学离我们很近。”在教学这单元时,首先要立足于文本的研读,把握单元的精髓所在——科学现象的发现、科学家的实验或同龄人的研究中渗透吧些科学精神和态度;同时打开学生的视野,从学生喜欢的科学家、科学事件入手,通过对科学事件有追踪,对科学家的关注,引发学生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初步的科学意识和态度。

我在教学这单元的课程中,,学生个性化阅读感悟让我惊喜,学生咄咄逼人的质疑,也让我不知所措。从中,我真实感受到了:只有放飞学生的个性,才能使课堂灵动起来。例如:课文中讲到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将20只蜜蜂背上做好记号,装进纸袋里,带到两里多外的陌生地方进行放飞,看看它们能否回到蜂窝。我让学生了解了完成实验有哪些必要条件后,又创设了一个让学生个性化解读的机会。法布尔来到陌生地方放飞时,看见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尔看到这个情景,你会想些什么?会有怎样地推测?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假如我是法布尔,我会想,蜜蜂肯定回不了家。”有的说:“我觉得蜜蜂很聪明,它飞得怎么低,是为了减少空气阻力,以便更快地飞回蜂窝。”有的说:“我觉得蜜蜂很笨,飞得高才能看得远,才容易发现蜂窝。它飞得那么低,怎么能看见两离多外的蜂窝呢?”这时依然有小手高举着,他自信地发表了自己的推测:“我猜,蜜蜂飞这么低是因为,空气太潮湿,空气中的小水珠粘在了蜜蜂的翅膀上,蜜蜂身体变重了,所以飞不高,它要飞回蜂窝一定很困难。”……一个开放型问题,居然引发了学生那么多独特的思考,这让我意想不到。这一单元的教学虽然结束了,可是留给我的思考依然没有结束,对于老师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老师到底应该做多少课前准备才能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呢?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的教学主题是——“感受真情”。亲情是人类生活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学生要通过文中的阅读进行体验与感受,“理解与关爱”贯穿于本单元的几篇文章之中,一把倾斜的伞让我们感受到有的传递与延续;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使我们理解了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用心;无人看管的桃林,让我们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情……其实,爱是无处不在的,它使巨人的花园盛开美丽的花朵,它让遇险的猎狗最终获得搭救……

当今,孩子们不论是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就连上学,无一不在享受着亲人的爱与呵护,那么他们是否感受到了爱的温馨与幸福呢?他们又是否懂得去感恩、回报这些爱呢?这几篇课文正恰到好处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在这一单元教学中,我个人认为比较欣慰的几点:

1、朗读感悟: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读中感悟。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自由读、齐读,小声读、范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读课文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以读代讲,达到了读中悟情,读中理解的效果。

2、爱的体验。让学生说说身边令人感动的事情,该练习既培养了学生表达的丰富性,又把本课情感目标进行内化,使关爱他人的种子在学生中慢慢地扎下根。

3、指导倾听。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引导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4、鼓励评价。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对学生的评价,通过激励来更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单元的教学中,我本着一贯的教学作风,“平实、踏实、真实”,力求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和学生都受益匪浅,不仅在课本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在人格上同样也受到了一次洗礼。相信在今后,我们会把我们心中的爱传播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大家共同生活在爱包围下!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0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重点部分时,要抓住“我”和奶奶对待“偷”杏儿的孩子们不同的态度来学习。在表现“我”的态度时,引导学生抓住“我没好气”、“心里不高兴,暗暗怪奶奶偏向他们”,学生通过抓关键词体会出“我”对小伙伴埋怨、责怪,对奶奶的不满。在体会奶奶的品格时,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奶奶的“动作”、“语言”。例如:“走”、“扶”、“揉”、“回过头说”,让学生体会出奶奶心肠好。“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让乡亲们尝个鲜,杏儿就会越结越多”让学生体会出奶奶的善良淳朴。最后我进行总结:同学们以后写作文要想体现一个人的精神或者品质时,就要学会抓住这个人的'“动作”、“语言”、“神态”、“衣着”等来表现!为了让学生学着运用这种方法,课后布置了一个小练笔:谁是你最熟悉的人?抓住动作表现人物的品质。学生能仿写得不错!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1

核心提示:《燕子》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优美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

《燕子》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优美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感悟燕子优美的外形、优美的飞行姿态、歇息时美妙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首先,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感知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的句子慢慢品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在学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品词。经过老师的点拨和细读想象,学生领悟到了燕子斜着身子飞掠的优美姿态,并通过比较、品味,学生感悟到了作者十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确,同时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燕子飞行时姿态的优美。学生领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增加领悟的效果。咬文嚼字是品味课文内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咬文嚼字,反复诵读,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飞行时的动态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2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2.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读为本,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2.在字词教学方面,它仍然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法,如个别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等方式,使他们掌握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找出描写“守株待兔”这一成语的内容,从而懂得“株”就是指“树桩”的意思。在引导学生领会寓意时,也是让学生从读中来感悟守株待兔背后的真正寓意。将课堂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的说,在说的同时,不忘记对写话的训练。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生总喜欢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在教学中,不能枯燥无味的讲,要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上给学生带给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我让学生分小组来表演这个故事,一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二是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这则故事,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很出色,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是连树桩,他们也想出花样来展示,兔子的动作,特点也展示得十分棒,学生在欢乐中度过这堂课,也正因为他们的表演使这堂课显得生机勃勃,成为这一堂课的`亮点。

三、不足之处

拔高要求,总喜欢要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评价时,老师应抓住最佳时机给学生予以点拨。大多数时候,教师成了一个洗耳恭听的观众,没有穷追猛打,乘胜追击。一味对孩子讲的东西表示认同,似乎是不管你讲什么,只要你能说就行。局面失控,变成了老师被学生牵着走了。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有没有妄想过不劳而获的成功,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2)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丢下”、“全完了”,在简笔画中找出这样的情景。

(3)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4)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通过“拾兔”,懂种田人懒惰的原因。

(5)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6)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种田人认识错误后的情境。

(7)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3

今天上午,在我的三(1)班上了《太阳》这篇说明性的文章,按导学案的设计只是上了第一课时,可是感觉不是太好,原因主要是学生预习没有到位,课堂学习流于形式。

表现之一,学生的导学案中预习检测、独学部分的'内容没有在课前完成,影响了上课的进度。

表现之二,课前特别强调了互学环节中的“小展示”,要求小组长认真组织,每个成员都要参与,不论是提问、解答、或者读课文,一定要联系课文、导学案,把“小展示”落到实处。等互学完了之后,各小组都把成果或问题展示在自己的小黑板上了,可是教学目标中的“学习说明文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中的“了解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个内容,在全班的学习成果或者问题当中没有任何体现。当我无奈何地问到这些时,同学们好象茫然不知所措,似乎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说明方法”,我只好要求学生中午回家继续查资料学习。

反思这节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是由于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三究四学”的高效课堂模式,没有形成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二是最主要的原因,导学案的设计存在问题,具体到这节课,就是只在“目标”和“重点”中提到了“说明方法”,在互学环节中却没有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忽略了这个问题。三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巡视时应该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并提醒学生讨论学习,达到“亡羊补牢”的作用。总之,高效课堂对老师、学生都是新事物,特别是老师,课前一定要认真准备导学案,课堂巧妙引导,课后分析反思。如此方可能尽快掌握“三究四学”高效课堂的精髓,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4

今年我再次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三年级是一个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也是一个在小学阶段较为关键的一个年级。因为三年级是个过渡时期,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转变,教学目标也有了新的变化。如何来上好三年级的语文课,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教学

在教学方面,我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现行教学的总体思路,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反复研读《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上,有很大的收获。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思考的问题。教材中的32篇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我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就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明白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透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

二、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用心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生动活泼、用心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用心性。

三、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同时自己也要多读、多看、多思考。

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鼓励他们多读多看,同时开设小小读书交流会或是让他们写读书笔记。一能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的潜力,让他们向同伴介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以前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养,潜力只能靠潜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的论断。言尽之意就是说“名师出高徒”。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能够透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有时提出的问题,老师也会觉得束手无策。新教材的资料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我认为平时就应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

总之,新教材充满着时代的气息,资料上的更新,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法上如何去创新。努力帮忙学生从小练好语文基本功,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5

《找骆驼》一课情节比较简单,通篇大多是对话,写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走失的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以及要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也就是说,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一种行为,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进行创造性表达的一个过程。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同样阅读一个句子、一段课文,学生和教师的感受很可能迥然不同,老师要注重学生个人的阅读体验,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注重引导学生的朗读。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读,如自己读、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读、全班读、评价别的同学读再自读。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学生会自然体会到课文中每个句子的不同语气,同时也了解老人到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样子,体会老人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了几点不足,如:在引导学生画出“老人看到的现象和由此判断从而知道的句子”时,因这个教学环节难度有点大,课前的预设不够充分,问题提得过快,学生对这个问题还未作出充分理解,以致有小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画出相应的句子。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教学之本,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真正的对话。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

《雪儿》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受伤的小女孩和一只受伤的信鸽(雪儿)之间的爱心故事。通过“我”对雪儿疗伤,并细心照料它,直到完全康复后,“我”满怀深情地将它送上蓝天,表现了“我”的真诚、善良。本文教学关键是使学生融入、体验。文章的亮点是“我”的所做、所说、所想,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孩子心灵的纯洁、无私、美好,全在“我”的行动中。“雪儿”虽是信鸽的名字,更是孩子纯洁美好心灵的写照。在教学时我以“读”为中心,以“我”的情感变化及对白鸽的感情为线索,渗透听、说、写各种技能的训练平台,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中我借鉴薛法根特级教师的教学方法,用“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来指导学生朗读理解课文。教学时,选择了课文中重点词如“雪白雪白”、“飘飘悠悠”、“喃喃”,重点句如“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将课文的阅读理解与朗读指导有机结合,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我”说的每一句话,为雪儿做的每一件事都包含着“我”对雪儿的一片深情。让学生这样去读课文,就能从平实的字里行间读出课文中丰富的情感,发现别人读不到的东西。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到人应该关爱动物,关爱生命,与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本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如何将所提的问题进行整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挥想象、联想能力探索与课文内容有关联的知识点;如何引导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学习,让学生敢说、乐说。这都是今后教学中需要着重努力的方向。在今后教学中,我会针对学生的不足,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在品读课文时我力求创设平等、民主的“对话”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2

这篇寓言的教学我主要是围绕着读来进行的,请生站起来读,同桌读,分组读,与教师合作读,然后自己找同伴读,一圈读下来,这些小家伙们读的异常的起劲,课堂气氛异常的活跃。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真是道理十足的。读了很多遍后,我问孩子们:“你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那个去楚国的人说些什么呢?”他们纷纷答道:“这个人真笨,楚国在南边,往北走,这样怎么到得了楚国呀?”“这个人真愚蠢,不听好心的劝告要吃亏的。”“唉,就算你的马好,时间长了它也跑不动了,这样你还到得了楚国吗?”……孩子们的回答已经能够说明他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了。我总结到:“是呀,行为和目的背道而驰,目的怎么能达得到呢?”

为了让他们结合生活理解的更深刻,我问大家:“我们生活中你觉得你有过南辕北辙的经历吗?”他们纷纷举起手来:“比如说老师要我们认真写字,有些同学就是不认真,这样怎么写得好字呢?”“老师要我们好好学习,有些同学不好好学习,这样是学不好的。”“有的同学说要专心听讲,可是一上课却又开小差,这样也是学不好的。”就在孩子们的一片回答声中我结束了课堂。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3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后反思

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做到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的了解了课文内容,懂得了只有开动脑筋思考,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道理。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画杨桃教后反思

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作者先略写了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细致的叙述把杨桃化成五角星的事。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结果的思想方法。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了课文内容,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到了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是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路旁的橡树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了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了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掌握了本课生字词。理解了小村庄过去和毁灭的原因,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燕子专列教后反思

学习完本课,学生对本课的重点词句有了一定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爱护动物、保护你环境的意识。让学生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谊。

翠鸟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课本中的生字,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验到了翠鸟的美丽可爱,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珍珠泉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了珍珠泉的美丽积累了优美的语言,从而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荷花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在欣赏荷花美丽的同时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妙,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古诗两首教后反思

本科结合古诗学习的特点,采用多种诵读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燕子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把握了燕子的主要特点,体会了文中精美的词句,培养了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4

《燕子》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3.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难点是: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或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以及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加深了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特征和美丽。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5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介绍了南沙群岛美丽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字里行间包含着对南沙群岛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在初步感知课文时共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南沙群岛的美丽:地理位置、物产丰富、景色迷人。再逐段理解,体会每个部分所介绍的特点。其中第二部分物产丰富所用时间较长,不仅要理解“蕴藏、贮存、用之不竭、曾母暗沙”等重点或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还要让学生感知本段总——分式段落结构的特点。以及为什么称南沙群岛为“巨大的蓝色宝库”这个总领问题。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达成了这一段的教学目标,不过我感觉引导讲解的多了一些,学生接受的比较多,但自主理解、体会还不够,特别是“海洋动力”中的潮汐能,尽管花了时间描述和讲解,但是学生还是没有一个深层的认识,今后在这方面还要抓一抓学生的课外阅读,我准备另外再找时间补充些视频资料,将这一块补上去。

第三自然段与第二段结构相似,因此在写作方法的理解上比较顺利,用时也不多,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找找“景色迷人”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相对而言理解的难度比第二段要简单一些,配合图片进行理解,以学生自己说为主,重点指导理解“翡翠与蓝玉合璧”、“碧波浩渺”、“蔚为壮观”的意思。再指导朗读。从效果来看,理解的目标已达成,学生也比学第二段更加自主、参与性更高。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6

《和时间赛跑》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可对于我来说,不但是教学理念完善的开始,更是对生活体验的一个重新解读。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回想几个月来,我一直沉浸在过去里,过去的点点滴滴就像影子一样伴随着自己。岂不知,这一切影响了我工作的内心体验,更是影响了自己的幸福体验。“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发人深省的文字再次敲击着我的心扉,使我更觉得自己是否应该有所反省。

所以,我重新以另一种的眼光来评价面前一张张调皮又天真的小脸。几个月来他们发生多大的变化呀!在老师的眼皮底下肆无忌惮的犯错;课堂上随心所欲地发表无稽的想法;同班同学之间、甚至与他班同学之间无止休的吵闹——现在,似乎已经成为历史了。虽然无法与我的标准相差甚远,但是,他们确实在进步。突然我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又浪费了许多。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7

一、结合文本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翠鸟的课文有着其特殊性,结构很清楚,每个段落的层次也十分明显。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时,就抓住了对于翠鸟外形描写和行动敏捷这两部分。围绕着这两部分来确定了教学的目标。将课文进行深入的研读,首先自己要确定在教学中应该把握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应该如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来落实。同时结合语文工具性学科的特点,将语文能力的培养也同时落实到其中,这样使学习和培养能力双管齐下,努力提高学习的效率,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适当的教法学法。

课文教学中的教学重点是对翠鸟的外形特点的理解,通过对颜色的描写来感受翠鸟颜色鲜艳,并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要体现对翠鸟小巧玲珑的描写,学会抓住个别词语来体会感悟,发现表达时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方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清楚事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这些特点,并结合板书将其进行整理和概括,渗透对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概括的方法的指导。对于难点的第二自然段翠鸟行动敏捷的理解,采取了学生围绕“从哪儿可以感受到翠鸟的行动很快?”这个问题,让学生自我展开学习,从而找到自己体会最深的词汇和语句来结合生活实际谈各自的体会,这样让学生独立的发现和感悟,教师再给予及时的知道和点拨,学生对于难点的理解比较到位。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读书,自然就能声情并茂的读出语气了。学生也在模仿中学习着怎样抓住关键词句来深入理解感悟,能很好的在想象和换词中积累词汇、运用语言。

三、体现整体把握和建立联系的特点渗透写法。

课文的学习最后要回归到整体上,毕竟这是一篇完整的课文,不能割裂开来独立的理解,这样学生的学习是断节的。所以,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个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后,围绕“写翠鸟的外形和它的行动敏捷有什么联系?”这个问题,学生将课文这两个自然段联系起来想,使得课文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但渗透的课文在构段上的特点,也在有意识地使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最后的说话训练也是在对课文整体把握和高度的概括,学生用“喜欢…喜欢…还喜欢…” 的句式进而来再次对课文表达的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概括。

不足之处:

在理解翠鸟颜色鲜艳的特点时,没有结合插图来具体的感受,因此,学生在对于“橄榄色”和“赤褐色”理解不是很到位,没有很好的发挥课件的作用。课文结尾处应该再对文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时间上把握还需要在紧凑一些。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8

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今天,我上完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我不能失信》,感觉有满意之处,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下面反思如下:

由于这片课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在设计学案的时候尽可能放手,从解题开始,我先板书“失信”两个字,结合“信”字的五种解释,让学生判断哪种解释最合适,结果答案不一,看来学生对失信这个词不熟悉,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我又一一把答案带入词中,学生最终明白,失信就是失去诚实。然后我板书“我不能”三个字,在“不能”下点点儿,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把题目读好了,也读出了文章的中心,虽然导入费了5分钟,但我觉得让学生学会一种理解词方法还是值得的。

接着我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由于本次上课学校要求一课同上,所以上一课没学,而导语的第一句是上节课的衔接,所以个别学生误认为是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因此没能很快找到要点,可见,我对三年级孩子的学情了解不够。如果我能直接指明看导语的哪到哪儿就不会让学生误导。

在读课文时,我让一排学生轮流读,当轮到任旭航小朋友时,他一慌张连简单的句子都读的结结巴巴,许多小朋友都争先恐后要举手给他纠正,看着他涨红的脸,我就对同学们说:“任旭航小朋友只是有点紧张,他再读一遍肯定能读好。”于是,我给他起头让他再读,果然,一个字没错,我就说:“我说吧,他只是紧张,看,这一遍没读错一个字。”看着他开心的坐下了,我心里也很开心,接下来读的孩子就不那么慌张了,虽然有的'没读出标点,但我不怕麻烦,认真纠正他,我想,课堂上,教师就应该不放过学生出的小错,耐心引导,直至正确,从而让孩子明白,老师在乎她(他)。

这节课,我感觉最遗憾的是拓展训练这一部分,我补充了这个故事的结尾:“就这样,宋庆龄一个人在家等小珍。11点了,小珍还没来,庆玲十分失望。中午,父母回来了,听宋庆龄说小珍没来,爸爸说:“哎!要知道她不来,就不等她了。”宋庆龄说:“不,没有来,我也要等,虽然没等到,但我心里很坦然。”可能结局太令学生感觉意外了,因为他们觉得小珍一定会来,因此,当我问,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一个人也没举手,后来叫了一名学生,他说它觉得庆龄很诚实,之后学生都这样说,现在想想,如果我能这样说:“同学们,庆龄真不该等小珍,她应该去伯父家,你们觉得庆龄的等值得么?”这样,学生就会有两种意见,在辩论中,加深对诚信的理解。

总之,今天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我更深地了解到备课有时真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学生的学情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有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学习课文,来备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9

我带着实实在在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想法完成了《赶海》的二上。

在这堂课上,我根据《赶海》课文特点,按照“追赶浪花——感受乐趣——欣赏美景”的思路开展教学。一堂课下来,我认为以下几点达到了我预期的设想。

1、教学的主线明朗。

2、有意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如教学第3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快速读第3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画下来。”

3、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带问读文,边读边画,联系生活体验,联系具体的句子学习词语。

4、如何让学生感悟到作者对大海和生活的无比热爱,这是一上中我们遇到的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又突出我们这次研究的主题“课堂引入的有效性”,我采用了这样的新课引入: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张开想象的翅膀,思考: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我这样教学,意在让学生发挥想象,如海边有海鸥的鸣叫声、哗哗的浪涛声,人们在海边的活动,从而激发他们对大海的向往,也为引出第2自然段作出铺垫。当然,在这堂课上,我也特别注意到别的环节的引入,自我感觉这些引入均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堂课下来,我感觉还有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准。前一天下午我用了一个班来试教,结果花了35分钟,于是我就想:这个班已上过花35分钟,那我们班没上过,花40分钟上同样的内容应该合适的。可是真正二上时,单教学第2自然段就花了5分钟,当时我就着急了,担心下面重点段第3段时间紧,于是我在第3段的教学中赶时间。这不赶还不要紧,一赶就省去了表演、个性化朗读,还省出过多的时间了!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学生个性化朗读未得以体现,赶海的趣“挖”得不到位的原因。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0

小学语文《花儿学校》教学反思一文中,作者通过在课堂上对《花儿学校》的教学与课后的反思,提出按照“初读知大意-默读提问题-细读解疑问-品读积语言-美读想意境”等五个环节的教学建议。

《花儿学校》这篇课文是一首儿童诗。教学时能根据儿童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多读,读出诗歌的韵味,感悟出诗的意境,以及诗歌中作者要表达情感。教学是能用电教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这节教学培养学生诗歌的魅力。

教学时能有清晰思路,能按照“初读知大意——————默读提问题——————细读解疑问——————品读积语言——————美读想意境”的思路展开。在第一环节“初读知大意”中,能注重培养学生初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文简要概括能力。在第二环节“默读提问题”中,能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质疑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在第三环节仲“细读解疑问”中,我能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可以结合活动与练习中默读课文,讨论交流展开。在第四环节“品读积语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感受泰戈尔的语言风格。

教学时能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和优美的音乐,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花儿顽皮可爱、活泼向上,读出“我”的天真烂漫,童真童趣!

这节教学还存在不足之处。例如,让学生想象涂色所给的时间少,没让学生说出为什么涂上你喜欢的颜色。没有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感受来说说。读得不够,还没有读到位,读的语言美和诗中表达情感不够显出。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1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尤其是在网络教学环境下要讲出“语文”的味道非常来之不易,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我采用谈话、激趣、情境教学、自主学习、练习朗读、背诵等方式交叉学习课文。我认为以下几点在课堂上得以较好地呈现:

1.借助信息资源,放手自主阅读。

“认真地读、细细地品味,把你认为描写好的句子、词语划下来。也可以登陆《海底世界》网站,浏览相关内容。一会儿大家交流。”——此环节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边看书,边上网查寻资料。这样,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协作、探究,最终分享信息的能力。接着通过分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简化课堂提问,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可以了解到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于是,我就设计“从哪可以看出海底是个景色奇异”,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3.充分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美。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读”永远是语文课的主旋律。在这节课中,我没有致力可于讲深讲透,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由读、范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赛读去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并延伸拓展,充分展示学生感悟语言的过程。我还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与课文相一致的情境,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语言文字,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4.进扣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形成是在一个一个的“话题”中培养起来的,本节课,在赏读课文语句时,孩子们天生爱说话的潜能就被激活了。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想象海底的其他声音;学生对海底星光非常好奇,于是利用网站了解了相关资料——《海底的冷灯》,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是自己短时间内掌握了有用的信息,感到无比自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比作者描写得还要美?”更是激起学生兴趣,展开想象,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你说得好,我要比你说的更好!无形中,启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培养了说的能力,将语言文字训练延伸拓展,充分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兴趣。

5.学生们自主地上网查阅、下载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海底资料,从而获得更多课文外的知识,使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扩展,提高了认知能力。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拓宽语文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不足之处

1、课堂上生生互评较少,使课堂评价较单调。

2、学习小助手中的第二项要求对指导学生学习交流的内容针对性不强。因此在自主学习环节中没有更好的得以落实。

3、虽然课前家长、学生、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体现了三位一体和开放式课堂的教学理念(例如: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上传信息——资源共享——回帖互评等)但此环节却无法在40分钟的课上更多展示。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2

《恐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知识性短文。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孩子们心中最神奇的一种动物。以平时学生对恐龙的兴趣和认识来看,我想孩子们对这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的,所以我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多花了些气力,希望能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达到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一些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掌握介绍一种物品的方法,还要让他们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学生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下面就《恐龙》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预备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恐龙生活在非常遥远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几千万年的史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十分遥远。如果教师只凭借一张嘴、一支粉笔进行教学,很难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文,领悟情境,可能还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此,我鼓励学生回家查询恐龙的相关资料,然后有条件地把资料打印出来或者重要的记录下来,让大家在晨会课上进行恐龙知识的交流,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恐龙的知识。

同时我也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借助网络资源,查到了很多相关资料,并制作了《恐龙》的课件。我们反复查阅资料,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竭力再现恐龙生活时代的场景和意境,力图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生动、真实、亲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赏期——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教学时,一开始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就播放了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录象。当画面上出现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恐龙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里奔跑、嬉戏、漫游的宏伟场景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惊叹不已。美丽的画面,拉近了孩子与文本间的距离。孩子们仿佛进入了恐龙的时代,他们兴奋不已,对自己所要学习的对象又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触摸期——研读文本了解特点。

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见过,其种类、外行和习性都是科学家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作者在文章多处运用了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恐龙形态、生活习性等,我在制作课件时也力求图文结合,即每一种恐龙都和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相配。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研读课文,了解恐龙的教学中,先重点教雷龙,教会孩子们学习的方法。

四、探险期——拓展阅读探索奥秘。

“你们猜测一下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将学生的兴趣更广泛地指向课外阅读,探索这至今尚未揭开的神秘世界。有兴致的可以相互借阅书籍,交流资料,观看电影等。

把这堂课设计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进行学习,提供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网址,引导他们阅读。我相信,利用网络学习,不拘泥于课本,学生会有更多的体会。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3

我们学校评教评学时,我上的是《水上飞机》一课,《水上飞机》是一篇科普童话,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的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向学生展现了科技新成果。

在教学时,我先出示了两个自学目标:

1、默读2----7自然段,说说水上飞机的种类和用途。试着给不同种类的水上飞机取个合适的名字。

2、如果让你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将自己设计的水上飞机的名字、用途写成一段话。

学生围绕目标先自主学习,有了想法后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我在巡视指导时发现不少小组的同学合作的非常好,用表格的形式写出了水上飞机的种类和用途,还给起了名字。如:海上救护机 救援船只

海上战斗机 参加战斗

海上运输机 输送物资

于是全班汇报时我让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板书,学生很高兴,有了成就感。

之后,学生完成目标2.你心目中想设计的水上飞机是怎样的,有哪些用途。学生们争先恐后,述说自己未来想创造的飞机,一个比一个精彩,讨论得很热烈。有的说:“我叫海上清洁机,能清除海面上的垃圾。”有的说:“我叫海上多功能机,既能在海面上巡逻,还能清除垃圾,还能救援遇难的船只。”有的说:“我叫海上巡逻机,能在海面上巡逻,一发现敌情就立即报警,不让敌人来侵略我国的领域。”还有的说:“我叫海上方向机,能给迷路的船只指明方向。”

学生通过畅想水上飞机其他的用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不少学生入境悟情,读出了小海鸥吃了一惊的语气,表现出水上飞机骄傲自豪的神态,但大多数学生读的不到位,有待提高。

尽管师生在课堂上很努力,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今后改进。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这就说明了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要综合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学习,其实也需要综合学生个体各种能力的整体发展,其中就是要把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相得益彰。

在《语文园地八》“读读背背”的教学过程中,听、读的能力都能得到发挥,所以我建议还应该加强说和写的训练,把写作、口语交际融合于其中,例如让学生例举一些平时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形近字,多谈谈自己区分形近字的方法,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创新的精神,也可以通过整合小组成员之间讨论的结果,再表达出来,这样也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更加丰富多彩的趣味语文活动,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自己策划和主持活动,他们更具浓厚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能力无形间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节课的根本教学目的还在于让学生根据语文知识的规律有效地学习、记忆和积累,所以还要把“写”的训练落实到位。所以我在课后要求同学们写一写课后感等,把自己的收获和感受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在这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中,确确实实地得到了综合运用。

整节课里我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时间的掌控,因为在40分钟里要完成“相近单字我会认”“特色成语我会记”“歇后语距我会背”三个部分的内容,不能浅尝辄止,而是要把教学目的落实到位,让学生能够记忆和积累,所以这成为我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难题。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作为语文综合学习的“语文园地”除“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固定的板块,还会有其他不同的板块内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实施语文综合学习呢,我觉得就要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的作用。

形近字和特色成语是学生已学过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更为熟悉,我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查找资料(收集更多的形近字和特色成语,了解歇后语的故事),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发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收集和整合资料的能力。课前的准备可以更好地在40分钟内实施教学,也可以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综合性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在创设教学时联系生活,走进生活,所以我们不应该拘泥于教材和课时,毕竟40分钟的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应该把这种综合性的学习延伸到课后,延伸到生活。例如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们还可以利用多一节课时,把形近字、成语、歇后语运用到实践生活,用形近字连线组词,用成语造句,写话,在具体的句子中使用歇后语等方式,在具体的语境中加深对这些知识的了解,从根本上掌握语文知识。同时也可以结合一些班队活动等,开展如“成语擂台赛”、“与成语交朋友”、“趣味歇后语”、“歇后语故事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那么学生就能在活动得到锻炼,有所体会,获得感受,也能进一步培养他们“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还想建议一点,由于综合性学习是要开创“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所以当师生双方的能力都达到一定的程度,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留给学生自主设计和组织的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在活动中展示出来。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创设更多更有趣味的语文活动,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生成,从而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5

《燕子》这篇课文短小精悍,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可爱的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有的正在湖上飞行,有的飞到柳枝间,还有的停留在远处的电线上歇息,它们给早春的湖光山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

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插图再现课文里的春光美,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教学伊始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音乐视频《小燕子》将孩子们带进美好的童年,带进充满生机的春天,并巧用课文插图,使燕子的形象和明媚的春光更具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适时的插入课件,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学习写作方法。

二、教学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以读促感,彰显师生的风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抓住每一个可以展示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读、说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及时的给与鼓励。在每一段的感情朗读时,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必要的指导,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练习,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在学习拟人句的时候鼓励学生说出积累的或是自己创编的拟人句,并分析这句子的好处,让他们在合作的基础上集中汇报交流,不仅增强了合作意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锻炼了语言能力,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三、丰富学生的想象,在课堂交流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想象春天的美好,借助具体语句来想像燕子的优美姿态,并把想象的内容,用自己语言来描述,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从而达到教学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下载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总结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总结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情节直白,情真意切。课文通过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懂事的孩子。在教......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礼物》教学反思 《礼物》是一首短小朴实的儿童诗。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向读者介绍了亲人们在去年、今年送“我”的礼物,以及“我”通过这些礼物懂得了什么,即礼物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杨学芳 本学期我担任了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低年级教学相比,四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高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后反思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做到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的了解了课文内容,懂得了只有开动脑筋思考,想别人......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 在教学《瀑布》一课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激情引入,整体感知。首先我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又被多媒体所......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 钟山区大河镇鱼塘小学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已有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1 时间如梭,转眼间紧张而繁忙的一学期教学工作转眼间已近尾声。本学期我担负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由于是部编本新人教版教材,......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

    营造书香校园,共享快乐成长 ————2013—201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总结 龚蓉蓉 本学期在语文组以“营造书香校园,共享快乐成长”为主题所营造的氛围中,又度过一个学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