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新阳街小学 李 娟
摘 要:多媒体课件以其巨大的容量、丰富的表现形式、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就多媒体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效果这个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正面论述: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二、运用计算机感知语言,培养语感;
三、.运用计算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
四、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多媒体 激发兴趣 培养语感 激发想象力 培养审美能力
目前,中小学应用电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主要体现于课堂教学形式上,即利用电化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电化教育设计,使教育信息能够高速、准确、全面地传授给学生。而多媒体教学又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魅力,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给语文教育也带来了一场革命。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因为没有哪一个学科的学习不涉及到语文,另一方面,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其实也同时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认识这个世界。正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就可以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的丰富的信息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通过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深刻体会到计算机在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教学不言而喻。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有个教育家曾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口才绝佳的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口干舌燥,歇斯底里也力所不能及的。
二、运用多媒体感知语言,培养语感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强调抽象思维而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发展。这就造成了语文课上的“老师讲学生听”。如何才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能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兴趣呢?如何才能使学生意会到语言文字的“味道”呢?如何才能最终提高他们驾御语言的能力,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呢?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体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训练语感,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语感的训练不能凭教师的三言两语,而是要以形象思维理论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形象思维是一种以表象为材料进行的思维,它具有形象性、整体性、直觉性和富有情绪色彩等特点。而我们的阅读教学正是要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把作者的语言转化为活脱脱的生活、人物,在头脑中活动起来,甚至在此基础上想象出超乎语言本身的事物时,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才能对词、句有具体的感受,产生语言的形象感,使学生最终真正理解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可见语感的训练关键在于将文字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运用,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躯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就能很好的激发并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说话能力。而电教媒体在说话训练中,激发并培养学生想象力又极其有利。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躯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所以在课堂中我很注意这一点,教学效果和成绩自我感觉很满意。
可见,加强多媒体教学,运用画面、音乐等媒介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这也是增强审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那鲜活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恰到好处的色彩运用,确实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难忘的印象,有时甚至能起到“以一抵十”的作用。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虽然方便学生学习,但是并不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可以说,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应用电脑,要花的时间大大超过以前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方法。因为在准备和制作软件和网上学习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电脑技术不断变化更新,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四、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把语文教学变成最优化、富有美感效应的艺术,才能使学语文变成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语文教学的审美感知力既要求对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感知,更要求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静止的文字,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因为“美只能在形象中出现”(黑格尔)。多媒体计算机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为语文教学提供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形、音、义统一的信息集合体,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美”的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正是多媒体教学将图、文、像有机地结合,形成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环境,叩击心灵、营造心境,将学生引入审美轨道产生强烈的审美共振。
总之,多媒体的优越性运用得当可以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大放异彩。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特性,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利作用,实现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最佳整和。
参考资料
(1)孙国萍、黄厚江《整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键》,《中学语文教学》(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4)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5)《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2、8期
(6)《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
石门小学
张波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出现,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辅助语文学科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计算机将来自不同途径的信息像人的大脑一样进行了综合处理,将经过处理的信息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各种信息不再只是简单的叠摞,而是建立了一种有机的、逻辑的连接,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节省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加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授课来增强教学效果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许多学校借之率先走上教改之路,他们的实践活动证明其效果是不容置疑的,也有很多人对此拍手称赞。但是,是不是所有的课堂采用课件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根据我们的实践来看,并不是这样,有些课文采用课件进行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我们的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而有的课文就不适合运用课件,如果用了反而会削弱课堂的质量。即使是可以运用课件的课节如果用得课件不好,也不行,它也会对课堂造成坏的影响,甚至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我们在讲授课文时,应该深入分析课文,看它是否适用课件,在确定了之后,再认真制作或者搜索一些有价值的课件来使用。使自己的课堂真正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园。
那么我们应该选取什么样的课文来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呢?我们要制作或者选择怎样的课件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呢?
首先,我想谈谈选择课文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通过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制作和使用课件的情况,我觉得这样的内容适合运用多媒体课件:
一、那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非常适合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设备的功能非常强大,这一点可谓是众所周知。它集图、文、声、光、动画、影视于一体,传达出形象具体、声情并茂的画面,能够跨越时空、重复演示,能再现历史的真实、自然的原貌、事物的内在规律。它比说教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如果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图形或动画演示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把复杂事物简单化,就一定能够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比如在讲授《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就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这篇课文虽然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有美”的特点,而且教材的前面也有彩图,但对于从来都没有见过石拱桥的模样的学生来说,文章的讲解依然难以理解,如果在讲课过程中能将“赵州桥”“卢沟桥”的图片以及一些世界著名石拱桥的图片适时地穿插的讲课的过程中,或者能用一些动画演示石拱桥泻洪的情形,学生就会很容易的理解和接受课文文本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这样授课的效果很不错,同时也拓展了知识面。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说明文类的文章都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来授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在讲授历史久远、时间跨度很大的教学内容时,运用多媒体课件也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一般来说,古文讲授时运用多媒体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讲授《论语十则》以及孟子的文章时,由于我们对这些历史名人知之不多,如果仅从口头上去给同学们介绍孔子的有关知识,我们传达的知识很有限的内容,而且这样得知识给人一种没有依托的比较虚空的感觉,学生对这些历史名人的认识也是表层的平面的,而不是立体的。如果我们借助了多媒体课件,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你可以穿插一些有关的图片、动漫等,并与一定的文字介绍相配合,再设置一些网站的链接,这样的课堂就一定会声情并茂,不但吸引学生,而且还拓展了知识面,使他们能够多侧面立体的深层次的了解这些历史名人,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辩证的认识历史人物及其人生的方法,使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发展。对于古文知识的讲解,我们也可以用多媒体来强化重点,加深学生的记忆和掌握。
三、对于那些距离我们身边较远的内容,也适合运用多媒体.比如像《安塞腰鼓》《云南的歌会》《旅鼠》《消失的罗布泊》等文章,如果能够将具体的情景或者事物播放出来,让学生亲自感受以下,我想如同身临其境的学生是不会轻易忘记的.四、微观世界的内容比如“克隆”等科技方面的知识的文章,往往更能使我们得心应手的运用多媒体来增强课堂的感染力。丰富多彩的图片、精美的动画,往往能使很难讲清楚的知识一目了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对来讲,我觉的一些文学作品,比如小说戏剧等如果有视频片段的话,播放出来的效果和讲授的效果肯定不一样,学生对人物的把握和感受会更到位,但我不主张多用,因为学生读图的时间多了,读字的时候就少了,不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有时会阻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对于散文或记实性的文章我不主张过多采用课件,那样会削弱文章的美感,是学生丧失语言感悟能力的机会。
其次语文课件使用的益处
第一、加大了课堂内信息的容量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 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
第二、易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现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关键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
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再次语文课件使用的注意事项
多媒体对语文教学是把双刃剑,恰当的使用能优化教学,但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对语文教学造成损害,甚至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陷阱。现阶段,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1、滥用多媒体课件削弱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
课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适当运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然而,在新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不用课件就不足以体现出新来,课题用课件播放,重要知识点和其他重要信息用课件播放,教学过程用课件展示,作业、训练题也在课件中显示。还有,有的课件用艳丽的色彩刺激学生的眼球,一堂课中,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课件的演示上,教师则成了放映员和技术员,师生互动退居次要地位,文本研读淡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冲淡了,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被压抑了,师生、生生对话消退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了。
2多媒体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遮蔽
多媒体教学最大问题,是用多媒体取代语言本身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比如教师用图片来替代语言文字,学生的想象力可能是丰富了,但学生对语言的体会能力、想象能力可能反而减弱了。语文教学不能离开语言这个根本的东西,否则就不是语文课了。
另外,我还想说,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大的优势,但并不是使用得越多越好,这是因为:第一,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一项很花时间,很费精力的事情,这势必会影响我们去钻研教材和教法。第二,多媒体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毕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用过多,我担心不仅我们的学生会对它产生依赖,我们的老师也会依赖它来吸引学生保持语文学习的兴趣。第三,有些课件本身还有可能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如我以为,在语文教学中,如果用课件来营造文学作品的意境,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发展等等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我们不仅应该在制作时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且在使用时应该努力寻找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各个领域近年来得到了有效发展,尤其是在开展教育改革后,我国整体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多媒体教学更是受到社会各界关注。高中生物在高中学习阶段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难教、难学也是其特征之一,传统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教育的要求和教育发展趋势。当代教育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通识教育等,多媒体教学在此方面具有广泛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导致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性不高。基于此,本文对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I词: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有效性
一、影响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多媒体利用不到位
多媒体有着强大的视频、声频、动画功能,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很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自然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多媒体的这一些优势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对多媒体使用不到位造成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是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师的语言。而我们的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上制作和选取得不够典型。另一个就是教师在操作上,还存在着不熟练,尤其是女教师在操作能力上要普遍欠缺一些。
2.多媒体依赖性强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呈现有着强大的优势,我们不可厚非。但是,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认识不足,在高中生物教学实际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殊不知,现代多媒体学习教学技术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不足。如果教师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自顾着翻课件,学生根本没有记笔记的时间,导致学生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3.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我国普遍存在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验教学的现象,在高中学习阶段尤为显著,虽然教育改革已经就此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但许多高中教师依然没有转变教学理念。高中生物学科中,实验课时少是普遍现象,利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实验课堂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此种情况直接导致多媒体教学有效性难以提升,而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高中学校虽然重视多媒体教学,但并未意识到将其应用到实验课堂中的重要性;第二,大多数学校相关资源缺失,设备、技术均无法达到标准。
二、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措施
1.强调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只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这一点大部分教师还是能认识到的,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仍然存在忽视这点的情况。计算机不能取代教师,多媒体教学仍要重视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难点,需要教师借助板书和口头讲解的传统方式进行讲解,仅仅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呈现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和加工。同时教师的讲解和课堂互动,是与学生交流的一种主要途径,对于学生情感和个人认识的发展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无论课堂形式如何变化,课堂的主体仍是学生,教师起引导作用。传统教学手段具备多媒体教学所不具备的特点。向学生展示各种生物的标本或实物,或者带领学生参加实地考察,进行实验实践,通过观察、实验和对比让学生掌握事物的构造、特征及其之间的联系。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事物共性中存在的个体差异,还会遇到一些困难,出现一些错误,以及闪现出一些奇思妙想。这些困难和差错让他们能够清楚在具体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环节,寻找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这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是通过简单的图片呈现和模拟实验所无法比拟的。当然在标本缺乏或者实验条件太差的情况下,借助多媒体来完成这些环节是个很好的选择。不同层次接受程度不同,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可能不能很快适应。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做好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过渡,结合教学具体情况,选择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2.提升综合素质,制作精品PPT
针对在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而影响有效性的问题,教师应制作精品PPT。存在计算机技术或是对教材不熟悉的教师应进行积极的学习,可以是双方教师进行相互的学习,或是共同合作商讨课件的制作。在高中生物的课件制作时,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掌握和解析,然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进行课程的设计,是否适用多媒体,是否需要使用等。在制作PPT 时,教师不能只是生硬地将教材内容搬上去,而要充分利用Flash 动画、3D 技术等计算机技术将生物课本上的一些较抽象的内容进行技术上的处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对一些重难点进行理解,降低学习难度。例如,在进行与基因相关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Flash 动画来演示基因的重组和基因的突变等,用一些形象的符号来吸引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3.完善课程设置
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渐渐由单纯的学历、经验转变为全能型、创新型等要求,我国为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开展了教学改革、高校扩招等项目,其中包括调整课程设置,使理论课堂能够与实践课堂相呼应,然而高中阶段的特殊性,导致该目的往往难以实现。因此今后高中学校应善于设计课程规划,使学生能够拥有足够的生物实践课堂,并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其中,使其不仅作为教学工具、实验工具,也能够作为引导学生提升能力的桥梁。生物这门学科,在社会的发展中有着很重要的角色,要想促使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在生物教学的各个阶段需要重视。
三、总结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的切实提高,离不开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性作用。但是,更多的则在于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真正做到对生物教学的重视,保障生物课程的教学课时与质量,提高文理科学生对于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多媒体课件为生物教学提供丰富全面的资料信息,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的问题,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避开其劣势,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高中生物教学,从而切实增强其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雪.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5,(6):139.[2]卜涛.谈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新通信,2015,(8):55.作者简介:
李昌美,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四篇: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和传统的课堂相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的表现出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展现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外延。
首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多种情景,激发了学生兴趣。语文课本身很枯燥,运用多媒体,马上就不一样了。很多老师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如《黄河颂》出示黄河的图片,《观舞记》课前让学生欣赏印度的风俗,《俗世奇人》展示一些奇人奇技。这些导课调动了学生的感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其次,运用多媒体,可以突破教学中的一些难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习更多的注重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以培养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为目标。而多媒体课件里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极大满足了学生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距离,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如教学《观舞记》、《安塞腰鼓》等一类文章时,尽管文词优美,但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很难将那些优美的描写与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学生眼中只有枯燥的文字符号,因而教学中就更谈不上对孩子们美的熏陶与感染了。课堂上运用课件播放相关的视频了,在配以优美的的画面中,让学生真正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再转入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兴趣盎然,就能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
多媒体的运用,使得语文课堂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机。因其形式新颖,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其形象生动,可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因其创设情境,可增强教学效果;因其图文并茂、直观性强,可与传统教学相互补充。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不当的现象
1、过多运用多媒体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和好处,但也并非越多越好。因为它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但有的教师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有时一节课学生只看到老师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忙着操作键盘和 鼠标,既不深入讲解,也没重难点的板书,从而造成“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的情况,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这是一种繁琐的单调,是由过去教师“一言堂”的传统的单调走向新的现代化的单调,这样就有些本末倒置了。所以老师的作用不能等同于放映员,多媒体教学也不能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2、过多运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直以来都是课堂教学所提倡的,这样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拓展,又有感情的交流。尤其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更应突出教师以情感、人格魅力等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而多媒体教学中“人”与“机”的交流是缺乏能动的感情交流,学生听的是音箱里的声音,看的是荧屏上的图象。教师忙着操作机器,播放课件,与学生缺乏心灵的沟通,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疏远,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断下降。
3、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会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变化的灵活调控。检验一位教师是否有经验,从他对课堂灵活性的驾驭能力上可以看出。我们常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无定法,尤其是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一些同学提出比较个性化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对课堂随机应变的调控能力。而多媒体教学在这一点上有所限制,尤其是老师制作课件时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及其答案都事先设计好了,课堂上很难修改,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理解自己设计好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散的思维,埋没了一些有创意的见解,同时也大大牵制了教师的教学,使教师成了课件的“奴隶”。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都得使用多媒体,也并不是每节语文课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得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运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还会产生副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利用多媒体上语文课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三、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的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不能取代课本
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当教学需要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课本是本,脱离了这个“本”,多媒体就是空壳。因而,多媒体不能取代课本。只要课本上有的,尽量还是让学生阅读课本。如每课的出处、作者的资料、写作背景等,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
2、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学生的想象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的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从这方面入手,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的声音、图像等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也影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如讲何其芳的《秋天》一课,诗句中对农家小院的描绘,正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最佳时机,只有通过读才能品味诗中平实优美的语言,体会诗句所创造的意境。可是因为有了对媒体的图像展示,学生对诗中较为含蓄的描写一目了然,根本用不着去想,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的形象力受到限制,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愈是动脑最多、揣摩最多的地方,学生的印象愈是深刻。所以,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视听、思考、想象相结合,使学生对诗文所表达内容的形象认识转化为抽象思维,有效、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学生的品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个道理人人知晓。教师在课堂上的范读听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图文兼备的课件范读,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以前课堂上那种悦耳的读书声渐渐听不到了。离开了学生自己的读,少了学生自己对文字的揣摩品味,语文课的语文味觉究竟还有多少?古人尚且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道理,难道我们因为有了多媒体,就把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优良传统全盘否定吗?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感如何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如何品味,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提高?“操千曲而后晓声”,所以,再先进的多媒体课件,也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品读。
4、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
掌握了多媒体教学的语文教师,洋溢着现代化的潜质和气息,在三尺讲台上尽情地演绎着千变万化,潇洒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教师通过音响传递信息,学生则通过音响获取信息。朗读放录音,板书敲键盘,学生听不到教师的声音,看不到教师手写的字。这些教师认为,在丰富的多媒体课件面前,自己的一切活动都很乏味,因此,他们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讲解,该多说的尽可能地少说,该少说的尽可能地不说。其实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所要传播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学生不仅要从课本中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从教师身上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亲其师,信其道”,此时表现得更为直接,这就更需要教师直接或间接地与学生接触、交流。课件只是课件,它不能取代教师,它只不过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工具,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所使用的手段方法。虽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已逐渐成为历史,但并不意味着目前的教学不再需要黑板和粉笔,不再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接触、交流。所以,在利用多媒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只有心相通,才能做到语相通。
5、多媒体教学不能只搞形式
听过几节语文课,有的教师将整个教学过程都制成了课件,从导课到结果,都通过课件一层一层、一环一环显示出来。整堂课确实做到了大容量、高密度,课件界面也做得很漂亮,交互性也强,但到最后,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便发现本来是学生应该逐步讨论、逐步思考的知识点问题,教师却用课件一股脑儿显示出来。这时,吸引学生的并不是教学内容,而是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由于画面的不断切换,学生这时注意的是这一幅画与那一幅画的画面有何不同,所配音乐哪个更好听。不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受到很大限制,从而影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这时的多媒体使用,并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利用多媒体上课时,大可不必为追求形式而勉强为之,否则,多媒体只会成为“花拳绣腿”。
6、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要合理设计教学容量。以往的课堂教学整节课教师只围绕一两个问题进行讲解。一节课下来,只是得出了课本上就有的几个结论或观点。这样的教学虽然条理清楚,但学生所获甚微。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使课堂教学进入另一个极端——教学容量过大,如有位老师在初三语文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复习时,一节课共设计40道题,整堂课学生跟着教师设计的思路回答问题,这样的课看似热闹,但学生对问题缺少深入思考,没有真正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长期下去,学生会认为多媒体教学也不过如此,而丧失对多媒体教学的兴趣。实际上就是忽视了设计适量的教学容量,导致多媒体教学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7、尝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现在各个市区学校,已经推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能够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这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它使学生形成了长久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有很大的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希望各位老师尝试这种教学。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多媒体课件,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教学的优势,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让媒体有效地服务于教学。
谢谢大家!
第五篇:语文让教学在多媒体中开花结果-
让语文教学在多媒体中开花结果
襄阳市襄城区杨威中学 朱献红
[内容提要]:语文学科是一门有多种美育综合的课,老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领悟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本文重点探讨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的结合,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更好的服务于语文教学:
一、多媒体构建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二、多媒体创设优美的语言意境。
三、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
四、多媒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语文、多媒体、氛围、意境、兴趣、空间 引言:
随着多媒体教学在农村中学的普及,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已成了广大师生目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育工作者,囿于与外界接触面的狭窄,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来服务于自己的教学,是一种好的方法。
一、多媒体构建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引领者。现代教育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老师转变观念,变过去的“老师为主”为现在的“学生为主”,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健康活泼的学习。多媒体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它通过图、文、声、像等多种渠道达到这种效果,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出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也是极为必要和重要的。
如在《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中,我为了调动学生对威尼斯这座城市的喜爱,对城市小艇作用的深刻认识,在导语中设计了威尼斯这座城市优美的图景,小艇在这座城市中来回的穿梭,让孩子们一下了就走进了课文,对这座城市有了很直观的认识,对小艇的作用有了很深刻的体会。就直奔课文主题,给了学生很丰富的想象,培养了学生爱美和欣赏美的情感。有的孩子随着画面啧啧称奇,惊叹不已。课堂的气氛很自然的被调动起来。这便是多媒体的巧妙应用,它带给孩子的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的一节优秀的课所能比拟的。
二、多媒体创设优美的语言意境
教师对课文中优美意境的体会要比学生早、深,教师就可以带着自己的感受创设意境让学生也能感受到课文中的深刻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例如:在讲授《非洲的色彩》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画面:优美的画面中显示着课文中最能体现意境的句子,让孩子通过图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这些能描写色彩的句子,图文并茂学生一下子便进入情境之中来引领学生步入文本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情境,激发情感,启迪思想,使他们通过直观、形象,步入文本境界,感悟课文内容,达到既定的学习要求。
通过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自由选择诵读课文的有关段落,体会课文的感情。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重点的选择,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强化语言积淀的目的。
三、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力争每篇课文都能做课件,虽然增加了不少教学负担,但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积极响应,完全溶入到教学中,我也就很开心了,觉得我所花费的功夫都是值得的。而且能充分利用资源平台的使其发挥更大的优势。例如:我在讲授《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优势,从网上下载了一个Flash动画,让学生们看了以后,上讲台来续编故事假如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会怎么办?要求按照Flash动画的情景,恰当得穿插旁白。学生们的积极性像炸开了锅一样,既有利于了解课文内容,以便下一课时的开展;又锻炼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课件的恰当使用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更好的理解了课文,知道在困难面前不能停止不前而应该积极动脑想办法。直接升华了文章的表达思想,不必老师的泛泛讲解。而当老师结合这一情景又让学生下来做着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的放在瓶子里的实验的时候,孩子的兴趣就更高了,知识性一下子就体现出来。学生自己通过课件的体会、实验的观察、课文的感悟,朗读层次一下子就提升了一个台阶。老师的范读又给孩子以引导,因此本篇课文就在这样的轻松的环境中结束了。孩子的语文素养也相应的提高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随着我们教学的开展,也在不断扩大。可见学生们对于语文这门学科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信也一定会学好这门课。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整合,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四、多媒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培养学生适于网络交际的语言能力。
1)、活用“电脑”语言。
在以多媒体为手段形成了电子文本中,除文字之外,符号、声音及二维动画,都成了构成电子文本的“表情语言”。“有声语言”。尤其在电子邮件和“聊天室”中,人们适时采用创造出的“脸谱”语言,表情达意,眉目传情。这种“脸谱”简洁、含蓄、形象、幽默,给电子文本增添了无限情趣,并与文字语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网上交际任务。
2)形成个性的语言风格。
二十一世纪是个性张扬的世纪。个性化的语言特征源于独立的人格特征和思维品质。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有自己的主见与认识理解,有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不盲目服从,不轻信他人;要勇于向常规发出挑战,标新立异,不满足与己有的结论,善于并敢于怀疑权威的东西。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些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选用独创的词语等。
3)熟用交际语。
网上文章交际性强,培养学生肩“意识的运用交际性和论证性的常用熟语,显得也很重要。如要善于运用”我认为„„“、”我的做法是„„“、”我的观点是„„“、”我看„„“,”总之“等把握全文的篇章结构。
2、培养学生语文中的创新能力。
在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中,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江泽民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所有杰出人物的共同特征,也是国民素质的一个关键要素。随着国际间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深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面对瞬息万变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能力显得极为重要。因此,以创新为目标推进素质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1)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个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获取知识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开拓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就必须煞费苦心的告诉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教会学生面对陌生领域去寻找答案的方法,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那个无边际无际的知识海洋。而现代教育基础就恰好具备了大容量存储教学信息的优势,他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以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力“。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科学巨匠爱因斯但也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着世界上的一切„„严格他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根本因素,可见,培养“创新”能力,十分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信息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首先,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传统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由被动变主动,由“接受”变“获取”。特别是通过交互式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将影视艺术中时主跳跃,时间倒置,蒙太奇等手法运用于电子文本的合成中,这也非常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二十一世纪,写作将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为了使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弄潮儿,就必须培养学生应用电脑进行写作的各种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每学一篇课文结束后都有十分钟左右的学生进入资源库阅读的时间在这里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原有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这些文章的选拔都是有一定的基础的,都经过老师的精挑细选,与所学例文类似的几篇经典文章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识字、认字,和扩大知识的存储量。使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里超越传统的教学效果,达到跨越的目的。由于这种模式的习惯性养成现在班里很多的孩子多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阅读八篇以上的文章,而且还能积累很多的好词佳句呢,这对孩子的写作也有着很重要的帮助。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不再以教师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前台的“演”转,为后台的“导”,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备课上,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划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困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以前学生提起写作头就很大,现在孩子可以主动的拿起笔来写下自己的心情、一天中的最大的收获与感受,而且每参加一项活动都主动带好笔记做好记录回来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定会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多媒体的互动性和流动性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强烈的变革需要,如何吸呐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作为观念的变革,如何充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来加快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
语文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学科系统,开放性是保证它充满活力的源泉,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的开放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深入的了解信息技术,我们才能知道那些东西可以使用,哪些该存放,哪些应毁灭。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