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 诱思 乐学 电力学校韩婷婷

时间:2019-05-13 02:1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激趣 诱思 乐学 电力学校韩婷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激趣 诱思 乐学 电力学校韩婷婷》。

第一篇:激趣 诱思 乐学 电力学校韩婷婷

全省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

激趣

诱思

乐学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学校:蒲城电力学校 姓名:韩 婷 婷

时间:2012/11/11

激趣

诱思

乐学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 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值得我们每位数学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尽管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意义的认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激趣”的问题上多下些功夫。

一、运用故事、谜语,激趣乐学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第九册“循环小数”时,首先让学生听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从前------” 然后,学生就也自主地跟着老师念了起来。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明确了“循环小数”的特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

二、创造操作情境,激趣乐学

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学生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在多种操作过程中,调动多种感官一起参加活动,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把外界的运动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强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通过看、听、摸、折、剪、摆、画等实际活动,引导学生从直观操作到形象思维,探索规律。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要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

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三、发挥图示、教具作用,激趣乐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喜欢拔河比赛之类的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学习就感兴趣。

四、进行尝试练习,满足好奇心

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是很强的。教师就要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采取尝试性练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第九册“分数化成小数”时,先让学生用除法把4/

3、7/

25、1/

3、7/22化成小数,然后教师指出问题,什么样的最简分数能够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最简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们能不能进行除法计算,从中找出规律来呢?由于学生通过练习,急于寻找规律,学习积极性就高涨,兴趣就大增,教师可就势引导学生观察分数化成小数的几道算式,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五、巧妙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还是进行新课时,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老师又提出2×3 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4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

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什么?通过层层设问,就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六、采取多种练习手段,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某一事物集中一段时间就开始分散、就不感兴趣、喜欢多变,这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低中年级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如口算、笔算接力、组数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看谁解得快,看谁解法多,看谁编得又对又快(自编应用题)等办法,不仅能提起学生学习的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总之,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因此,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乐趣中学到知识,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第二篇:借数学绘本激趣引思

借数学绘本激趣引思,助小学低段概念教学 作者:朱雅萍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2015年第03期

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引入概念,形成表象;抽象概括,明确概念;分化比较,应用概念。由于数学概念相对比较抽象,这对以具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低段学生来说,学习概念时兴趣不浓,效果不好,普遍存在对概念内涵不明、外延不清、辨析困难等问题。在小学低段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可借助数学绘本激趣引思。

数学绘本是基于小学低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化抽象为具象的寓故事性、趣味性、情感性等于一体的课外读本。数学绘本比较符合低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数学绘本助推小学低段概念的教学,从故事与趣味中激发学习动机,在生动与具体中形成概念表象,在自主与动手中掌握概念本质,在改编与拓展中巩固应用概念,使得数学概念的教学变得有趣、有效。

一、借助数学绘本,故事与趣味中激发学习动机

数学绘本以生动的图文呈现,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与趣味性,展示了富有趣味的数学故事,让学生在生动有意义的故事中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增长数学智慧,让孩子有滋有味地品数学,使数学不再乏味、不再枯燥。这些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1.了解数学历史,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了,学生才会主动自发地去学习。数学绘本为学生展示了现实的、熟悉的生活场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引领学生在自己的身边寻觅数学、发现数学、感悟数学,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数学不再遥远、不再陌生。如通过以《九章算术》为题材的数学绘本的阅读,使学生能在五彩缤纷的数学发展史中走一走、看一看,用心感受中国数学的价值与美妙,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数数的教学中可引入《过去的人是怎么数数的呢》。师:同学们,你们会数数吗?生:会!师:是啊,数数谁不会呢?可是在古代,数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过去的人是怎么数数的呢》。你想知道什么?生1:过去的人们到底是怎么数数的?生2:他们有哪些数数的方法?跟我们一样吗?师:是呀,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人们到底是怎么数数的呢?答案就在书里,让我们一起去书里寻找答案吧。自己阅读绘本,从每页的图画中,你了解到什么?

2.设置合适目标,激发成功体验

有了靶子才能瞄准射击,有了目标才能努力奋斗。如果目标建立得过于远大而不能实现,不但不能激发学习动力,反而会因为无法达成目标而沮丧,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所以不管是短期目标还是长期目标都需要合适。例如,用“数学绘本阅读卡”列出每学期要阅读的绘

本,阅读完一本并能简要表述其中的相关数学概念,就颁发给一张阅读卡,当积累到三张阅读卡时,就能换取一次额外的课余活动时间,或者换取一张家庭作业“免做卡”。学生在一次次的目标达成中,获得成功体验,就能增强学习动机。

3.亲子阅读绘本,激发情感碰撞

学生天生就喜欢听故事,当数学知识是以有关学生生活的事物为线索和背景呈现出来时,那些讨厌数学的学生就会慢慢喜欢上数学。一年级学生识字量比较少,可与家长一起阅读。选出绘本中的关键图文,以循序渐进的引导方法,亲子互动,享受共读数学绘本的乐趣,一方面增进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另一方面让学生更加亲近数学。待学生读懂绘本故事后,可根据绘本故事适时提问,让他们发现数学知识。

如《时间的故事》。学生阅读之后,教师提问:你知道时间是怎么来的?谁来说说一秒有多长?怎么表示?那一分钟呢?一小时里有几个一分钟?古代,时间是怎么表示的„„让学生再现绘本故事,品味“时间”的由来,积累对时间概念的认识。概念教学中,经常进行“绘本赏析导读”“亲子共读”,家长热情帮助学生解决数学绘本阅读学习中的困难,加强了亲子情感的交流,也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二、借助数学绘本,生动与具体中形成概念表象

学生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发展的,教学中应以直观形象性为基础,逐步向抽象逻辑性发展,使学生的知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数学绘本中丰富的故事情境为学生的数学阅读打开了一扇窗,把他们带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有趣,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基础的数学概念,在生动与具体中形成概念的表象。

1.呈现故事情境,初步渗透概念

初步渗透是指当教学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单元概念时,运用绘本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但不涉及核心的数学概念。教学时,先引入简单的生活案例为单元概念的学习作铺垫,接着带领学生阅读绘本,透过图文诱发学生进一步提出疑问或想法,结合书中内容与故事情境,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带出与本单元相关的数学概念。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绘本“直观呈现、生动有趣”的特点为概念教学服务。书中的有趣情节和生动画面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形象化,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具体形象的支撑。

2.讨论分析情境,逐步探究概念

在引导学生阅读数学绘本时,有的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数学概念不熟悉。教学时可以在故事叙说的同时,刻意聚焦于即将学习的相关数学概念上,带领学生观察绘本内容、讨论绘本情境,再运用图文线索解题,或是提出学生回答、讨论的矛盾点,逐步探究相关概念。

直观形象的绘本可以在学生的“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数学概念的本质,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

三、借助数学绘本,自主与动手中掌握概念本质

绘本提供了很多自主操作的机会,学生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对概念的本质特征的掌握要比教师直接讲结论印象深刻得多,这就是“悟”的过程。数学思想就是在“悟”的过程中逐渐领悟的。

1.动手操作,构建概念模型

戴尔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指出,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抽象。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下手,逐步上升到抽象,有效的学习之路就应该先充满具体经验。目前,我们的教育教学最大的失败在于使学生记住许多普通法则和概念时,没有具体经验作它们的支柱,学生对这些法则和概念的理解只能是抽象的、不具体的。因此,要充分理解概念,要从做的经验开始。模型构建是做的经验,通过模型构建,我们再去理解概念,就容易多了。

2.自主表达,辨析概念属性

概念辨析,首先是对概念所代表的实际物(含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辨认,不仅会对近似概念进行比较辨别,而且会对相关联的一些概念进行比较或区别。数学的概念都是有来龙去脉的,与其他的数学知识、其他的学科知识、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是有联系的。只有让学生了解且清晰表达所学数学知识与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才能辨析概念属性。如在学习“三角形特性”时,充分挖掘《三角形的故事》绘本中蕴含的数学元素,让孩子借助图画描述故事,辨析“三角形”概念的本质属性。

3.过程体验,掌握概念本质

“数”和“形”是数学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华罗庚先生说“数无形时不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借助绘本凸显概念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读——理解”“疑——提问”“做——解决问题”“说——表达交流”,经历和体验一些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并掌握数学概念的本质。

四、借助数学绘本,改编与拓展中巩固应用概念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大多有一定的联系,常常是这个概念从另一个概念发展而来,同时又为后续的概念学习打下基础。基础没打好,概念不清晰,相应的技能、技巧就不易形成。为此,要利用数学绘本的仿绘、续写、创编等巩固应用新学的概念。

1.仿绘数学绘本,巩固数学概念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总是以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我们要利用学生的特性,不求画面多么精美,也不强求故事多么吸引人,只要把所掌握的概念用“画一画”的形式呈现,在绘本的“仿绘”中巩固概念。

2.续写数学绘本,应用数学概念

数学绘本往往会在某些地方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抓住绘本中的这些资源,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充分想象,对绘本进行合理续写。这样学生在续写的过程中,对于自己所学的概念,又有了新的认识,有利于概念的巩固、应用与深化。数学绘本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最初浅、最好玩、最实用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都蕴藏在美妙的故事中,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优美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将抽象的数理知识蕴含其中,让学生轻松地获得知识。绘本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绘本的魅力,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一个有利的脚手架,也为学生开心、快乐地学习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第三篇:利用物理趣味实验激趣导思教学的尝试

利用物理趣味实验激趣导思教学的尝试

姓名: 周戟

单位:北京第十中学

利用物理趣味实验激趣导思教学的尝试

一. 背景

面对21世纪,高科技将成为社会的支柱产业,知识创新将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的今天,我国提出科教兴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热爱学习,探求知识是我们当前的任务.

二. 问题

过去的教育理论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这个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它过分强调了外因的作用。现在,我们引进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与源泉,认为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活动与实践都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人类一般的实践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主要目的,教育活动则是以实现学生的有效发展为主要目的。通过这个理论,我在教学中进行尝试与实践。能否找到学生兴趣的情意因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创新精神,是我所探讨的内容。

三. 对策

既然物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它来源于生活,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实验,激发他们利用科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在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可以用简易材料制作的趣味小实验,或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会使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从而引起了中学生们的极大兴趣与求知欲望.

四. 实施

在一次匀速圆周运动的教学中,我利用一次性的纸杯和一根线绳自制了一个水流星.当时我在水盆中盛上半杯水,正准备使杯子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时,许多坐在前边的学生生怕水会泼在自己身上,身体直往后倾,有的学生还说:"老师,水不会溅到我身上吧?".我笑了一笑,回答他说:"你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当同学们看到水随 着杯子飞快地旋转起来时,并没有洒出来时,都兴奋起来.尤其同学们看到当杯子通过最高点时,水一滴也没洒出来时,都为这个实验现象所吸引.许多同学提出了为什么水不洒下来呢?同学们积极地思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提出自己的观点.此时我引导学生利用匀速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进行分析水在最高点的受力情况.有的学生分析水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我问:"绳子作用在水上了吗?"连他自己都笑了.其他学生补充到水受重力和杯子给水的向下的压力,这两个的合力充当向心力,保证水做圆周运动而不洒下来.此时我提出几个问题:

1、当杯子越转越快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学生回答:绳子会断,因为绳子受的力大了(有的学生是靠平时生活尝试得到的,但不知原因,而有的学生可以利用刚学的知识得到,因为速度大,需要的向心力大,所以绳子受的力就大).

2、当杯子越转越慢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学生回答:水会洒出来.具体原因他们充分讨论,得到速度小了,所需的向心力小,但重力大于所需的向心力,所以水会洒出来.

3、如果将杯子换成小球,将线绳换成木棍,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学生回答:小球的向心力由重力和(支持力或拉力)的合力提供,小球不会掉下来.

4、当小球在最高点或最低点脱离木棍时,小球会作什么运动?为什么? 学生回答:做平抛运动,因为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而且只受重力作用. 五. 效果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已学到的知识,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这个兴趣来源于生活中的奇特现象,学生通过一步步尝试自己的思考获得答案的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充分发挥了学生创新的潜力。

在振动图像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教学中是采用沙摆装置,在匀速抽动的木板或玻璃板上描绘出振动的图像,但由于这个图像不易于所有的同学观察到图像的形成,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根据沙摆装置的特点,用一个矿泉水瓶子和一根线绳自制了一个单摆振动装置,瓶子里的水从瓶子底部的小孔中流出,让瓶子做机械振动,地面相当于抽动的木板,则从瓶子里流出的水就会在地面上描绘出振动的图像.这个实验现象不仅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观察到,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学生的要求下,将所有的空 当都画出了图像.学生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一条光滑的正弦或余弦曲线.此时我提出几个问题:

1、研究曲线时,我们加横纵坐标.横坐标表示什么?纵坐标表示什么?

2、这条曲线是不是质点运动的轨迹?

3、这条曲线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图像的特点,表示的物理意义.

六. 启示

在教学中,我们可利用许多玩具是由物理原理设计而成的,能呈现物理规律,其鲜艳的色彩、神奇的现象、设计的巧妙、精美的外观能牢牢抓住学生的目光,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能够起到实验仪器所不能替代作用,使学生在好奇中愉快地学习物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新器件层出不穷,这些都为玩具设计提供了物质基础.及时了解玩具发展的现状,一定能为玩具移用于教学实验提供有用的信息. 如:牛顿“秋千”是三百多年前牛顿所发明的仪器.由于它特有的演示魅力,吸引了无数成人和儿童,已开发成为市场上一种造型精美的新颖礼品和易智科学玩具.

心理学研究与教学实践表明:如果实验所用的材料是学生所熟悉的,就会富有亲切感,从而较易克服思维障碍,较快地达到掌握物理概念的目的.如果学生亲手摆弄过或制作过器具,不仅能提示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建立起牢固的物理表象,敏锐地洞察其中发生的物理过程,使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由实验的新奇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首先形成直接兴趣和求知欲,虽然这种兴趣还处于一种较低层次的水平,但它对发展学生直觉兴趣和操作兴趣的培养,应以理论兴趣的培养为中心.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因为没有一定的直觉和操作兴趣为基础,理论兴趣也是难以发展起来的.以因果兴趣和理论兴趣为主的探究兴趣应当包容直觉和操作兴趣。活动是学生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实践。它分为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外部活动主要指实物性的操作活动,内部活动主要指心理与观念的活动。两种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只有通过活动,学生才能有效地吸收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使之化为自己的素质。只有那些高于学生个体发展水平而又是他有能力进行的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发 展。为此,教育者应认为研究学生的发展状况。包括学生的现在发展水平,把握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来安排教育活动的顺序与目标。坚持以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已成为精诚教育的灵魂,焕发出精诚教育的活动。

对高中阶段的趣味物理实验进行了初期的尝试,所选择的趣味物理实验原则是:

1、实验现象新颖、新奇、有趣,原理涉及在高中物理范围内.

2、实验所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学生在家可以完成.

3、实验所蕴含的知识丰富,有助于学生学好物理.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不仅要熟练地使用实验仪器来进行演示实验,也因该善于用身边的材料或低成本材料来设计小型的、新颖的、趣味的实验.尤其熟悉家中一些常见物品或材料,如线(棉线、丝线、毛线)、毛皮、洗洁净、保鲜膜、纸杯、眼镜等,这些材料有其不同的物理性能.教师必须对它们的物理性能(如强度、脆性、弹性、柔性、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等)有所了解,并能用于特定的情景中,让它的物理特性出乎意料地显示出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知识、挖掘现象实质的积极性.体现主体教学的特点.

第四篇:激 发 兴 趣 , 快 乐 学习 ——提 高 学 生 的 学习兴 趣

激 发 兴 趣,快 乐 学习

——提 高 学 生 的 学习兴 趣

八街小学

冯志辉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激发起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当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正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为“愉快教学”的基础。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愉快的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心境,有助于主动精神和积极性的发挥,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反之,不良的心境则会影响身心健康,妨碍工作和学习顺利开展。如何让学生学有乐趣呢?

一、指导预习,诱发兴趣。预习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前应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和求知的兴趣,并且在课堂上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理解透彻。

二、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导入布疑则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迅速地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所以在学习新课时,就应在导入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新课教学。

在导入时,教师用巧妙的语言巧设“悬念”,能把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出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巧设“悬念”:“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他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学生精神大振,跃跃欲试。我接着说:“带你去哪里呢?”说完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哦!”学生恍然大悟,但随之产生疑问,小兴安岭?在哪里呀?那里是怎样的景象呢?这时,我顺势引语:“同学们,小兴安岭,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有香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许多人参和珍贵的药材,美丽的小鹿„„要想领略小兴安岭的秀丽风光,就让我们随作者去小兴安岭旅游观光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了学习活动。

三、巧用教材 多样化教学 变换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避免单调地较长时间地从事一项活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这要教师搞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学有乐趣,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和《所见》时,为了达到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编排几个有利于表达诗句意思的动作。学生立刻有了乐趣,争先恐后地要求朗诵。学生很快掌握了诗句的主要意思,把古诗文读得很有韵味。

四、活用教具,提高效率

多媒体进课堂,已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它以有趣的音乐、图象、颜色、画面、动作,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把幻灯片、录象片、教学光盘等教学手段穿插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可先放有关邓小平爷爷骨灰撒落大海的录象,同时播放课文朗读音,把学生引入情景。读完课文,揭示课题,启发学生思考:“永生”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自读课文,读顺句子,读通课文使学生一下子进入文章的角色。

只有充满“乐趣”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传递伴随着浓烈的趣味,才能达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学充满乐趣,让教育对象在欢乐中游弋,用乐趣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一点对小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它符合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学习的心理特点。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除了听说读写外,还可用喜闻乐见的五彩笔,画出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黄果树瀑布》等课文,学生描画出作者描述的黄果树瀑布的美景;一幅幅画画出了学生们的心声和向往,这其中的快乐每个学生都深深体味到了。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满意、愉快、喜爱的情绪,学生才愿学、乐学。正如心理学家研究的那样:兴趣和爱好是一种同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认识倾向性与活动的倾向性,它能推动人学习科学知识,追求真理,形成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可见,乐趣对人的认知和学习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过度的兴奋也会给学习效率产生干扰性影响。这个尺度需要老师掌握好,适度调整。有时还要保持适当的紧张度,对提高效率,增强竞争能力有积极意义。

有乐趣才能有兴趣。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满腔的热情,高度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作者简介:冯志辉

男,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94年8月参加工作,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十四年,小学高级教师。电话:*** 邮编:650305

教学论文

激发兴趣,快乐学习

八街中心小学:冯志辉

二00八年十二月

第五篇: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宁波外国语学校

书山有路趣为径 学海无涯乐作舟

宁波外国语学校

鲁玲莉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数学中更是强调“一分辛苦一分才”。而面对学生有增无减的学习压力,日益增长的厌学情绪,作为数学老师更应该有“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本领,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在数学(华师大版)课堂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重视每章新知识中导图的阅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华师大教材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每章开始时,都有相应的导图与导入语。这些导图画面呈现方式卡通化、生活化,导入语有的借用名家之言,揭示知识的本质,显示数学世界的风貌,有的则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入手,引发学生对身边问题的思索和对新知的渴求,语言简洁优美,引人入胜。例如: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的导入语: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第2章《有理数》的导图:

在上面的天气预报电视屏幕上,我们看到,这一天上海的最低温度是-5℃,读作负5℃,表示零下5℃。这里,出现了一种新数——负数.我们将会看到,除了表示温度以外,还有许多量需要用负数来表示.有了负数,数的家族引进了新的成员,将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更加便于应用.本章将与你一起认识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并研究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第23章《圆》的导图和导入语:

古希腊的数学家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它的完美来自于中心对称,无论处于哪个位置,都具有同一形状.它最谐调、最匀称.教师可以有感情地解读导入语,同时结合教材的内容,适当地介绍一些相关的数学史话,特别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古今数学家的生平、趣事,如华罗庚努力钻研,靠勤奋创造了奇迹等故事,以及一些著名数学问题的历史典故,一些已经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难题和猜想等等,都会令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兴味盎然地投入学习,而且还会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钻研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也是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种极好的方式!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分解难点,展示数学的实用性、现代性和发展性

在平常教学中除了使用PP(POWERPOINT)制作一些课件之外,也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一些其他与数学相关的工具。常用的工具有:

1、Excel软件 在讲“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一课时,可以借助Excel软件处理数据,制作图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好的工具,展示数学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紧密联系。

2、“七巧板”软件 在上“平面图形”一课时课后有一阅读材料“七巧板”,七巧板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除了让同学们动手制作外,还在网上下载了“七巧板”游戏,只要按照一定的图案直接就可在电脑上拼接,丰富多彩的图案,加上便捷的操作方式,令同学们爱不释手。除了“七巧板”之外,还有一些计算24点的软件和学生爱玩的“扫雷”游戏,都蕴涵了计算、逻辑推理等数学方面的知识,寓教于乐,深受同学喜爱!

3、几何画板 这也是在教学中常用的辅助工具,例如轴对称变换、旋转变换中的作图问题;二次函数中的抛物线的开口大小与二次项系数之间的关系、抛物线的平移问题;圆当中的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问题;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中分割三角 形时点的位置的不同选择问题等等。几何画板对于动点的展示能帮助学生想象,将几何中复杂的动点问题直观化,降低理解难度。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展示这个软件的使用过程,如旋转变换中要先“标记中心”,选择“旋转对象”之后要输入“旋转角度”,这恰恰是学生用笔作图过程中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及旋转的角度,对于学生如何描述一个旋转变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与计算机、实物投影等多媒体的积极合作,能使数学课堂显得更加生动和形象,枯燥的数学也不再那么地单调,同时让数学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显示了数学的实用性,前瞻性。当然对多媒体的熟练操作也能让学生对老师刮目相看,于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在学生心目当中的地位。

三、合理设置数学实验,在动手实践中加深体会

数学实验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通过数学实验课,学生不仅掌握了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乐于研究探索问题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有利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实例1: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提出下列问题:搭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火柴(如下图):

……

(1)按上图的方式,搭两个三角形需要 根火柴,搭三个三角形需要 根火柴。(2)搭10个、100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你是怎样得到的?

(3)如果用n表示用火柴搭三角形的个数,那么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探究交流,学生从多角度中去思考、去发现规律,发现如下一些结果:

1、… 2n+1

2、… 3+2(n-1)

3、… 3n-(n-1)

4、… n+n+1 实例2:在“菱形”的教学中,认识了菱形的定义及如何识别菱形之后,为了加深对识别的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 验:如何利用一张矩形的纸剪出一个菱形,如何说明这是一个菱形?同学们的做法五花八门,如对折后以折痕为底边剪一个等腰三角形,或对折再对折(如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了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这样两种识别方法。

通过搭火柴棒与折纸这些直观形象的实验来阐述抽象的数学内容,这在教材中是很多的,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勾股定理”、“特殊直角三角形”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操作,一方面使学生能更深入、更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实验本身也激发了学生去主动探究的兴趣,在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它们的主体地位,从而让学生喜爱数学!

实例3:在教学“数据的收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我们班同学中有同月同日出生的吗?通过全体同学的讨论,这个实验可以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按月份来对全班同学和老师进行同类分类记录,然后再看同一个月中有否同一天出生的?具体操作时可以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作记录,请两位同学唱票的形式来提高效率。

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在一个十分人文的数据收集的过程中,亲历调查收集数据的六个步骤,同时充分感受到,整个数据的收集在十分温馨、和睦、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着,每一次、每一组生日的“偶遇”都给师生们带来莫大的惊喜和亲情。这样的实验大家能不喜欢吗?

实例4:这个游戏公平吗?首先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在拔河比赛中甲乙两队如何选择场地?(大家纷纷献计献策),若采取掷硬币的办法(甲同学建议),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若正面朝上,由甲队选择场地,若反面朝上,由乙队选择,是否公平呢?接下来就由同桌两人做20次掷硬币的游戏实验,收集数据并计算正面朝上的频率和反面朝上的频率,填在表格上。累计全班同学的试验结果,分别计算试验累计进行到20次、40次、80次、120次……400次时正面朝上的频率,利用计算机完成折线统计图,并观察寻找规律。

利用生活中的概率,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形成概念。在数学实验中,学生由于亲自动手操作,从一个旁观者和听众变成了一个参与者,同时,实验中要求合作互动,因此,学生对实验的结果、产生结果的原因、新的知识、方法等产生强烈的愿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合作精神。

著名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曾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 的严谨学科;但是另一方面,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学科。”同时数学实验也符合中学生的好动、喜新、求变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数学实验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获得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等的感性认识,进而通过加工、整理上升为理性认识。

四、在班级当中构建“玩”数学的良好氛围

做法

1、在刚进入七年级时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数学游戏,笔者利用班主任的优势让他们在班队课时交流,有些小把戏能当场 “戳穿”,挖掘其数学本质。让人印象深刻的有个女孩带来的6张卡片,依据数字的出现与否能猜出他人心中所想的数字(1-63),虽然简单但极其准确而且有意思,只是其中的原理当时没能参透,只好让大家一起寻找这个问题的解答。后来在一次讲座时才知道宁波市教研室曾经以类似的问题考过学生,让学生以邮寄答案的形式进行抢答。在了解原理之后我在第二批学生的教学时先让学生由简单着手,用4张卡片猜1-15的数字,找出这个游戏的原理,然后再自己设计一套能猜1-63的卡片。获得成功的学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甚至回家后也不忘向父母 “炫耀”。这样一来,大家对于数学的喜爱之情自然又增加了几分!

做法

2、利用班级图书角的建立,笔者把自己购来的数学书籍置于其中,有介绍数学家及其事迹的《希尔伯特》,《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等,有张景中先生主编的《好玩的数学》系列丛书,“趣味数学专辑”等等,共计二十多本。这些书籍有的介绍了数学家及数学史,有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数学问题或是一些尚未解决的数学难题。虽然学生未必能成为数学家,但通过这些书籍他们也能得到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个可能比单纯地学习数学更加重要!当然,对于一些热爱数学的学生,数学书籍是鼓励他们的最好奖品!

做法

3、及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界取得重大突破,比如被列为七大“数学世纪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2006年6月由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美国利哈伊大学曹怀东教授加以证明;华裔数学家Terence Tao(陶哲轩)在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得菲尔兹奖(数学中的诺贝尔奖)等等。这些同时代的人研究成果以及他们的成长经历,更能激起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增强数学的亲切感。

“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觉得有趣,才会主动去学,自觉去学,积极去学,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认为是苦,反而还会从中找到战胜困难的乐趣,产生强劲的内驱力!

下载激趣 诱思 乐学 电力学校韩婷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激趣 诱思 乐学 电力学校韩婷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