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湖中专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的诊断与改进的调查报告1

时间:2019-05-13 02:5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建湖中专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的诊断与改进的调查报告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建湖中专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的诊断与改进的调查报告1》。

第一篇:关于建湖中专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的诊断与改进的调查报告1

关于建湖中专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的诊断与改进的调查报告

一、背景资料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建立常态化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根据《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部决定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指根据诸多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

计算机专业是中职学校正常开设的专业,它的特点是实践性、操作性强。许多教师针对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的特点,主要采用“演示―模仿”“指导―接受”“自学―辅导”等教学模式,即以教师的讲授、演示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模拟性地操作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大多只注重对学生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传授,只注重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操作训练,满足于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并没有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开展教学,造成学生只会操作,不知道为什么操作或学会这项操作能做什么,不能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形成自身的能力,忽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学生也习惯于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这种模式,在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一旦脱离书本、脱离课堂教学实例,到单位顶岗实习,就显得不知所措。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我们把“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引入中职计算机公共课堂。“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或项目交给学生自主完成,从资料的搜集、方案的设计与施行,到任务完成后的评价等都由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教师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项目的实地进行,使学生能够领会和把握完成项目每一环节的具体要求和实施策略。希望通过这种能够实现课程深层次整合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教学模式来解决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经验,真正具有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的理论、实践并举的各种能力。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基础差,程度不一。大部分中职学校都面临招生困难问题,所招学生学习程度大不相同,学生普遍基础很差,缺乏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2.学校教学设施和设备更新缓慢,配置较低,无法满足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环境的需要。目前,计算机的软、硬件发展非常迅速,许多学校设备更新缓慢,配置较低,无法适应时代发展。

3.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目前社会上对计算机技术人员的要求是:既掌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较好的团队意识、服务精神。

4.教师知识落后,能力不足。有许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学历本不是计算机专业,是从其它学科经过转岗培训而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专业水平不高,技能不强,不能胜任快速发展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职务。

二、调查方案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江苏省建湖中等专业学校15级计算机5班和16级计算机2班,运用问卷调查法,在开展项目教学模式前后分别进行“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情况”调查,了解和分析运用项目教学模式前后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的态度、能力提高等方面内容。并随机选取15(5)班为实验班、16(2)班为对照班,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横向比较并进行相关的实验分析和归纳,从而得出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效果。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18份,回收112份,有效问卷108份;其中实验班15(5)班有效问卷51份,对照班16(2)班有效问卷57份。

三、调查分析

1.前期测试调查结果分析

在使用项目教学前,我们对实验班15(5)班和对照班16(2)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动手能力进行统计分析。

从统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进行项目教学前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相当,符合对照样本选取要求。

2.后期测试调查结果分析

在经过一个学期的项目教学后,实验班15(5)班和对照班16(2)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动手能力进行统计分析。

从统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运用项目教学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特别是优秀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前期测试问卷调查结果

(1)在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上,学生的表现经常是:很认真地听课,很感兴趣的占15.8%;比较认真听课,有时候感兴趣,有时候没兴趣的占51.9%;有时认真,不太感兴趣的占27.2%;经常走神,感觉内容枯燥的占5.1%。

(2)学生认为目前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有8%的学生认为理论东西太多,教材滞后;有40%的学生认为动手实践的内容太少;有29%的学生认为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培养;有23%的学生认为与实际工作脱节。

(3)当遇到计算机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发生冲突的困难时,希望怎么解决:有30%的学生认为是与同学共同协作,努力克服;34%的学生认为是教师适时提供技术支持;21%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独自攻克;15%的学生认为是借助网络寻找解决方案。

(4)在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学生更喜欢教师在课堂中讲授,学生听,然后做练习或作业的占18%;教师不讲,做简单的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的占28%;教师讲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练习)相结合的占23%;以实际的任务或项目亲自动手操作的占31%。

(5)通过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学生希望提高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有18%的学生希望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有12%的学生希望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9%的学生希望提高知识积累能力;有19%的学生希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16%的学生希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15%的学生希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有11%的学生希望提高社会活动能力。

(6)对“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的学生占1%;了解一点的占24%;听说过的占32%;完全不知道的占43%。

(7)“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这种模式,而是通过具体项目的完成,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经验,学生对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感兴趣吗?非常感兴趣的占25%,比较感兴趣的占42%,无所谓的占25%,一点都不感兴趣的占8%。

(8)学生是否愿意采用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来学习计算机课程?非常愿意,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端的占51%;怕自己不能适应项目教学模式,有些犹豫的占36%;不愿意,因为已经习惯了原来的教学模式,不想花费精力再进行尝试的占13%。4.后期测试问卷调查结果

(1)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态度:实验班有72%的学生基本能认真听讲,抱着积极的态度,对照班为56%;实验班有20%的学生有很多原因听不进课,但还是努力听讲,对照班为30%;无所谓的态度,看心情的学生实验班占6%,对照班占9%;很多课都不想听,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实验班占2%,对照班占5%。

(2)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哪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收获最多:实验班有16%的学生认为是老师讲授、学生模仿,对照班为47%;实验班有38%的学生认为是小组分工、团队合作,对照班为14%;实验班有28%的学生认为是自我探索,对照班为16%;实验班有18%的学生认为是老师答疑,对照班为23%。

(3)学生们喜欢老师布置的作业吗?实验班有40%的学生认为很喜欢,刚好是学生感兴趣的,对照班为27%;实验班有41%的学生认为还可以,通过作业了解了很多时事和常识,对照班为24%;实验班有7%的学生认为不喜欢,太繁琐,对照班为22%;实验班有12%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对照班为27%。

(4)通过计算机专业的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实验班有19%的学生认为是查找、整理、整合信息的能力,对照班为30%;实验班有15%的学生认为是分析、应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照班为23%;实验班有10%的学生认为是策划、组织、主持活动的能力,对照班为8%;实验班有9%的学生认为是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对照班为17%;实验班有11%的学生认为是项目开发、过程设计的能力,对照班为4%;实验班有21%的学生认为是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对照班为11%;实验班有15%的学生认为是创新能力,对照班为7%。

(5)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学生的体会如何:实验班有34%的学生认为看到了自己的潜力,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照班为16%;实验班有27%的学生认为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目标更明确,对照班为18%;实验班有19%的学生认为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后悔没有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得更好,对照班为31%;实验班有18%的学生认为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有机会还想再做,对照班为22%;实验班有2%的学生认为计算机很难,没有兴趣,对照班为13%。

四、促进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发展的对策 1.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对同一探究任务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与需求,教师在教学中可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探究,确定不同层次的学生任务。例如:教师可以为那些低水平的学生创造一个不易失败的情境,把适合的问题和机会留给他们,同时给哪些水平较高的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活动,从而激起他们对计算机专业学习的更大兴趣。当代美圉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恰当的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程序,化抽象为直观,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合理应用直观性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事半功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加强学校教学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

近年来,中职校的办学条件虽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一些中职学校仍面临基础能力不足与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着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缺资金、缺师资、缺设备的职业学校要提高办学质量,无疑要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因惑,因此中职学校要根据办学规模,全面规划,逐步实施,建成相配套的计算机实训室,满足教学需求。3.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

中职学校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时要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根据中职学生就业的岗位群设置相应的专业模块,逐步使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社会的要求相适应。中职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仍面临就业的挑战。

4.多方面培训教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每年对计算机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计算机专业培训,对教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另外,教师需要及时检查自己的不足,加以完善。计算机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计算机教师自身的素质必须得到提升,时刻关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做一个称职的计算机专职教师。

第二篇:学前教育专业诊断与改进

学前教育专业诊断与改进

实施方案

2019-2020年学前教育专业自主诊改报告

根据《**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学校专业建设标准》,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及学情,对照本专业建设目标及标准,确定学前教育专业规划目标为校级骨干专业。

一、专业自我诊改工作概述

(一)专业诊改基本情况

学前教育专业以学校专业建设规划为指导,继续按照8字螺旋诊改运行机制,针对2018年出现的问题,通过本签约了广东、深圳、东莞、海南等一些发达城市的的幼儿园,学生顶岗实习的落实率达到100%,就业率达到100%,幼儿园满意度达到95%。2019年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450人,共开设9个班级,专业教师:于帮娜、陈文颖、卢森、刘娟、欧枝华老师在指导学生参加市技能大赛获五项全能二等奖、三等奖;其中刘娟老师指导的单项讲故事比赛获一等奖;欧枝华老师指导的单项钢琴弹唱比赛获二等奖、三等奖;于帮娜老师指导的单项绘画比赛获三等奖;卢森老师指导单项舞蹈比赛获三等奖;均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我校有学生学前教育专业已完成了8字诊改螺旋的建议,并于用专业发展及诊改工作。

存在问题

1.教师信息化使用能力不强

2.3.(二)原因分析

1.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时代中职教师核心能力之一,大部分教师还未系统的学习信息化课件的制作,同时教师也没有养成使用信息化产品的习惯,少部分教师经过培训仍有部分功能未掌握,增加教师使用的困难

2.3.(四)改进措施

1.更新观念。组织教师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和讨论,让大家明白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现代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挣脱传统教学的羁绊,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强化实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2.3.二、专业自我诊改表

建设目标:校级骨干专业

诊断要素

序号

诊断点

规划目标

本轮次目标

现状

存在问题

改进举措

专业设置

是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的,能适应现代企业一线技术、管理岗位需求的,会学习的劳动者

专业设置是否符合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符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文件要求

专业规划

是否具有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是否具有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规模

专业连续招生年数

≥6年

专业学籍人数

≥800人

每年招生量平行班数量

≥5个

师资结构

职称结构(具有中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中级职称及以上教师比例≥8%

学历结构(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15%

双师素质(具有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45%

生师比(本专业学生人数与本专业有上课专任教师数之比)

≤19:1

能力提升

每年专任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培训和进修人次

≥8次

专任教师中的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人次占比

≥专业教师的40%

校企合作基本情况

产学合作企业数

≥5

支持专业兼职教师数占比

不低于专任教师比例的20%

接受顶岗实习学生数占比

≥90%

课堂管理

教师调课率是否低于5%

学生到课率

≥95%

实践教学

学生顶岗实习入岗率

98%

学生顶岗实习对口率

≥85%

教学成果奖

≥1项(省级)

师生大赛

学生获奖情况

省级技能大赛二等奖及以上≥2项

教师获奖情况

省级三等奖及以上≥1项

满意度

专业教学满意度

≥95%

学生实习就业满意度

≥95%

.校企合作企业满意度

≥95%

服务社会

学生近两年毕业合格率

100%

学生近两年就业率

100%

国内500强企业实习或就业人数占比

≥8%

第三篇:计算机专业职业化调查报告1

计算机专业社会人才

需求调查报告

摘 要:通过调研、分析当今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与趋势,对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进行有益的思考和研究。关键词:职业化调查、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计算机专业的设置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发展计算机教育既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要求。计算机不是低层次的高等教育,它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合理调整。计算机专业教

育应该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主要培养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面向社会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等一线岗位,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具体技术问题的应用型人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类专业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当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的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运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进行了调查,并加以分析,对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进行研究,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一、计算机专业就业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方法是传统问卷调查、网络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共收回传统问卷100份、网络问卷100份,调查对象是我校计算机学院专业学生实习及就业单位、人才服务中心及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主要包括本省及其他省市与我校有用人历史的中小学校、中小企业等.调查表主要有基本信息和计算机专项职业能力调查两部分组成.调查中发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大,但中小学计算机教师需求量减少.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软件的大量使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专业的编程人员及项目负责人或相关工程师等专业人才.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和网络安全人才显得非常缺乏.从人才需求调查表的结果看,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优秀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以往需求较大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岗位逐年减少,教师岗位已不能作为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唯一出口。

计算机专项职业能力调查

1.专项能力熟练掌握一般具备大致了解

2.计算机基本组装与维护

3.计算机基本操作

4.常用办公软件

5.计算机软件编程与开发

6.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7.网站系统开发

8.网站管理维护

9.数据库系统的开发

10.数据库管理

11.英语阅读

12.其他

(2)地区需求差异明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对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有一定需求,他们将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而在中小城市,则大量需求从事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等技术工作。

(3)企业招聘时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①要求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希望在短时间内具备上岗能力.多数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大多数企业希望员工尽早具备上岗能力,希望降低再培养成本.在对新员工培训方面的调查中,愿意提供一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74.52%,愿意提供三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占25.48%,愿意提供三个月以上培训时间占o%.②具备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备多种技能的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如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基础上,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维护、信息系统管理、产品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也能胜任.据调查,单位要求人才具备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占84.23%.而不要求的仅占15.77%.这反映了现代企业在人才运用上,更加强调使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③要求专业毕业生具有与从事职业相关的资格认证.企业对认证的认可程度分别是国家计算机等级认证、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和网络工程师)、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和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认证。④要求具有突出的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调查显示,企业中的负责人对本科生具备的专业技能要求是:编程能力、数据结构知识和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4)对专业学生专项能力的要求.在专业学生专项能力调杳中,排名靠前的依次为“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编程与软件开发能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此外外语能力、信息系统管理、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次之。

2.对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的研究

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明确,人才培养层次单一,人才结构培养不合理。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各类院校对自己培养的人才定位不清,专业定位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明显的偏差。虽然课程体系设置比较全面,但没有特色,毕业生虽然知识结构比较全面,但实际工作能力不强。

(2)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课程设置陈旧,没有跟踪新技术的发展,专业课教学内容滞后,基础课教学多年不变。教学方法改革不够,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设计缺乏特色,从重点高校到地方普通院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基本相同。

(3)师资队伍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师来源单一,大都是从高校到高校,没有实际软件工程和项目研发经验,缺乏双师型教师。大部分教师没有参加继续教育,没有时间和机会参加专业实践和技能培训。

(4)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虽然实践硬件得到了改善,但软件没有实质性提高。实验指导教师层次不高,缺乏高质量的设计性实验和实践项目库。学生们缺乏充足、系统、综合的训练,影响了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造成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缺乏。

通过以上社会调查分析,发现沿用过去专业培养模式很难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须要对目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及内容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毕业生就业需要。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计算机专业培养上,必须与行业接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在充分认识和调研社

会和行业需求的基础上,运用课程理论和教学资源进行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的总体设计。

(2)确定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重点在于研究如何使培养目标多元化,从而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和企业用人需要,进而形成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在充分考虑服务区域和现有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不同学生采用分专业方向的教学,真正落实多元化的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出口的学生,采取不同培养方案.如在大四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对希望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增加理论知识讲解的选修课。对希望就业的同学,增加实践课程的选修课,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从适应就业需求的角度,社会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备多种技能,应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多方面技能。

(3)突出专业教学特色,积极引入学历学位加资格认证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等国家计算机资格认证考试,并取得相应认证证书。

(4)加强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规划。在原有的实验室和教育教学基地基础上,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并增设实训基地。

第四篇:如何做专业诊断与改进-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之一(2018)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之一(2018)

高职院校如何做专业诊断与改进

2015年教育部发布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要求高职院校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专业作为职业院校的办学基础,是职业教育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专业建设的水平既反映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也是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标志。

《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文件明确提出“试行专业诊改”,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设计诊断项目,通过反馈诊断报告和改进建议等方式,反映出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质量,从而倒逼专业改革与建设。专业建设和诊改是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牛鼻子”,是学校开展诊改工作的基础,扎实做好专业诊改工作,既有利于专业健康良性发展,又能为课程、师资、学生等主体的诊改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确定专业建设目标

专业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给自己预定发展目标。专业建设目标由专业自主设定,一般是由专业教学团队根据专业发展的基础和现状,经过深入研讨后确定,多以 3-5 年为期限,既要设定阶段性目标,也要设定长远性目标。

一般来说,专业建设目标分为专业的社会声誉和校内的地位两个方面。专业社会声誉是指专业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在行业企业中的知名度,具体来说,是把专业建设成全国知名的专业、品牌专业,或是省级的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或是校级的示范专业、特色专业。专业在学校的内部地位,是指专业在高职院校内部的存在感,比如说,提到学生素质高、毕业生好就业、学生竞赛成绩好,师生们就会联想到学校某些对应的专业。专业建设目标的确定既要实事求是,又要能不停地“跳起来,摘桃子”,切忌“高大上,概而全”,不切实际。定什么样的专业建设目标,就决定专业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二、明确专业建设标准

专业建设标准是将专业建设目标细化分解成具体的建设任务,形成可监测、可量化、可描述的数据或指标,是建设目标的具体化、数量化、任务化。专业建 设标准既要有定量的数据,又要有定性的描述,包括预计专业学生规模、确定专业教学团队的组成与结构、明确教学资源建设的数量与质量(含课程、教材等)、建设的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践基地等)、组织与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实施产教融合的模式与程度等。建设标准是专业建设目标的支撑,实现了专业预定的建设标准,即初步达成了专业设定的建设目标。

三、制订专业建设规划

确定了专业建设目标和需要达成的建设标准,就可以制订专业的建设规划,将建设的目标和标准按条块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专业建设的实施方案。科学的专业建设规划是要在分析专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专业建设的目标和标准,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进行系统规划,制定出相应的建设措施或改进策略,同时,还要把规划转化成具体的阶段性工作任务,形成实施计划,分组织实施,保证建设目标和标准“落地生根”。

四、开展专业诊改

针对专业建设的目标和标准,依据专业建设规划,就可以定期对专业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诊断,在充分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修正专业建设发展方向,形成常态化、周期性的专业诊改机制。组织专业诊改主要从如下方面来进行。

(一)专业定位是否准确

诊改要点:专业职业定位是否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实际需求;面向的职业岗位是否准确;人才培养目标是否与产业需求对接,是否满足产业职业岗位需求。

分析数据: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数据;专业人才招聘网站提出的专业人才能力需求分析数据;麦可思调研数据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职业和就业行业、就业工作现状、对口就业率等相关分析数据。

(二)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

诊改要点:课程体系是否科学,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是否纳入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否合适,是否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内容是否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专业理论、实践技能比重是否适当;教学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注重实践教学,教育活动是否系统地设计;毕业生质量是否可检测。分析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麦可思调研数据中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度、满足度分析数据;A(理论课)类、B(理论+实践课)类、C(实践课)类课程所占比重;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所占比重;专业实践课占整个课程体系的比重;专业核心能力及其考评方式。

(三)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合适

诊改要点:人才培养模式是否体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实现产教融合、一体化育人。

分析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该人才培养模式前后的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对比分析数据。

(四)专业带头人是否得力

诊改要点:专业带头人职称、能力是否满足;专业带头人是否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在行业中是否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专业带头人能否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教学改革方向,指导专业建设和改革;专业带头人能否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专业和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引领专业和教学团队的持续发展。

分析数据:专业带头人的职称、职务,教研、科研能力,在行业和协会中的社会兼职等数据;如果是校外专业带头人,是否被聘为本省技能名师,带头人所在工作单位及其单位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等数据。

(五)教学团队是否合理

诊改要点:教学团队的规模是否适度,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比例是否协调,专业的生师比例是否恰当;教学团队结构(包括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等)是否合理;教师双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是否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团队教师是否具备较强的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能力,是否有较好的成效;是否制订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建设方法和措施是否有力。

分析数据:教学团队的人员构成、组成结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等基本情况,专业师生比例;教学团队近三年的教学,担任学生导师,教科研和社会服务,教师培训进修和下企业参加社会锻炼,开展的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相关的数据;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规划。

(六)实践教学条件是否满足

诊改要点:校内专业实训室的布局是否合理,实训室数量、设备配置等是否 满足教学、生产、科研、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的需求;校内实训室的管理是否规范,是否有较高的使用效率;学校、行业、企业是否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量是否够用,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建设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开展的活动是否有效;是否制订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规划。

分析数据:校内专业实训室的名称、数量、面积、工位数、设备配置情况数据;实训室的功能、适用专业、开设的实训项目相关数据;实训室的管理及“四率”(实验实训室的利用率、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教学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实践项目的开出率)考核数据;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名称、适应专业、实习实训使用率等相关数据;创新创业实训室的设置,组织开展活动情况;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规划。

(七)教学资源是否丰富

诊改要点: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否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能鉴定、社会培训、就业创业的需求;专业课程标准是否科学规范,系统完善;是否建设一批优质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资源使用效率高,并形成了可持续开发、应用机制;是否建立教材开发和选用制度,是否注重选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专业实践教材是否开发完成;是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的、仿真的实训教学项目。

分析数据: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及其质量;课程标准的数据及质量;职业标准;信息化课程网站数量及其资源的完整性;选用教材的质量;开发的实验实训指导书数量及其适用性;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数量。

(八)教学活动是否有效

诊改要点:教学组织模式是否恰当,教学管理是否严谨、规范;教学设计是否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活动(理论、实践)是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知识是否理解,训练是否到位;专业实践教学是否根据真实工作过程序化设计,专业认知实习、专业技能实践教学、顶岗实习(见习)是否系统完整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分析数据:专业教学活动安排表;专业课程体系的属性和类型统计分析;专业教学管理、运行保障制度;专业教学方法、手段及其教学改革材料;麦可思调研数据中毕业生反馈的教学满意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有效性、核心知识培养效果、创新创业能力等相关分析数据;专业实践教学安排表,专业认知实习、顶岗 实习(见习)方案与实施管理。

(九)校企合作是否深入

诊改要点:校企合作是否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质量评价等方面是否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分析数据:校企合作的企业情况,合作的方式方法,合作共建的成果等;校企合作开展的专业订单培养班及其订单人才培养的效果,订单班学生毕业就业岗位、就业率、薪资水平、就业现状满意度、职业现状吻合度、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核心知识满足度等就业质量分析数据。

(十)职业技能是否达标

诊改要点:专业实践技能培养体系是否系统完整;职业技能培养的方法措施,培养效果是否达标;专业毕业生能否获得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分析数据:学生“三通一专”(计算机基本技能、职场英语、应用文写作、专业核心能力)测试成绩;学生参加校内外职业技能竞赛及其获奖数据;学徒制改革实施情况;麦可思调研数据中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培养效果分析数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评价数据;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十一)学生是否可持续发展

诊改要点:学生素质培养模式是否科学全面;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是否系统完善。

分析数据:专业素质拓展教育方式、组织实施和管理模式;专业文化基础课的开设情况,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实施开展情况;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麦可思调研数据中毕业生素质培养效果分析数据。

(十二)培养目标是否达成

诊改要点:专业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学业作品(毕业设计)的选题是否适当,过程管理是否规范,作品反映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是否达到毕业资格标准;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否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分析数据:专业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学业作品(毕业设计)选题及其成果材料;毕业生跟踪调研数据;麦可思调研数据中毕业生就业率、月收入、就业现状满意度、职业现状吻合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核 心知识满足度等就业质量分析数据。

(十三)社会服务是否有成效

诊改要点:专业是否实现了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是否承接政府和行业企业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多样化的职工继续教育;能否为行业企业开展技术开发、产品设计、技术服务,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撑;能否面向社区、社会成员组织开展群体性的各类惠民服务活动。

分析数据:专业每年“就业湖北、就业黄冈”的毕业生数量;组织开展的各类社会培训及其培训人员的类型、数量,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行业企业开展的技术研发、横向科研、生产服务等,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惠民服务活动的类型、数量及受益人群。

(十四)专业特色是否形成

诊改要点:专业建设和发展是否有亮点;专业特色是否形成。

分析数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学徒制改革、中高职衔接、示范引领、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数据,及其与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数据对比。

五、建设专业诊改工作链

专业诊改工作链是专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基础,是专业诊改的依据,应包含目标体系、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其中,目标体系主要包括专业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规划等,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专业学生毕业标准等,制度体系主要包括教研活动制度、顶岗实习实施方案、学业作品管理办法、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建立系统、完整的专业诊改工作链,专业诊改工作才能有据可依,才能顺序实施和开展,才能逐步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自定目标、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不断螺旋提升的过程,需要专业全体教师切实履行专业建设的主体责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改进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7 年第 17 期第 38 卷,万德年,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进与专业自主发展计划 作业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进与专业自主发展计划

姓名:

晏杰

工作单位:

江西省上高县泗溪镇叶山小学

学科年级:

小学三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优势

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从整体上看,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在逐步养成。

不足

一堂课的整体结构把握不够;概念课的教学没有把握好;技能课的教学在注重实效上有欠缺。

二.课堂改进行动目标

数学课要上出数学的味道,教师的站位如何高些,怎样把视野放宽些,使得数学内容更逼近数学。

三.教学改进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夯实基础:优化课堂教学的系统设计

熟悉教材,细读教学参考上的指导要点,做到对教材的全面了解。

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互动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设计教学,让学生对每堂课充满好奇感和新鲜感。

落实重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积极地,有机地与信息技术整合。

四.分阶段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1年9月)

1,设计好教学计划。

2,制定好改进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

1,围绕改进内容,收集材料。

2,定期做好改进阶段小结,研究改进阶段性成果,撰写改进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2年1月,2月)

1,撰写改进报告,编辑,展示改进成果。

2,对改进中所获得的材料,经验进行全面分析总结。

五.教学改进推进策略

1、让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3、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4、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5、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

6、使学生形成质疑问题、敢于提问的好习惯;

7、教会学生整理知识脉络,总结学习过程;

8、教会学生进行数学交流。

下载关于建湖中专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的诊断与改进的调查报告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建湖中专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的诊断与改进的调查报告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