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总结

时间:2019-05-13 02:4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总结》。

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总结

五重安乡成教 胡少明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决定因素,进行有效地设置、调整、整合,转变一些原有的陈旧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改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内心感受,减轻学生负担,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

率。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就是指把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具体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使教师、学生、借课程载体的双向交流,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状态。

四、课题研究拟采用的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调查法、文献法、案例法、经验总结法和观察法等为辅,结合日常工作有序地

进行。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9月)

1、搜集资料,学习相关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2、制定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

1、按方案制订实施细则,开展研究。

2、在研究过程中与同伴进行交流探讨,并注意研究活动的总结分析,积累过程性材料,定期进行阶段性小

结。

3、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对课题的理解,将产生教师教学随笔、教学案例、经验总结等有形

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12月)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

1、深入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要改革教学方法,需要教育者首先转变原有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教学思想和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是进行课题实验的前提。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才能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从而进一步明确“自主探究”的实验意义,并自觉地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改革实验研究。

3、加强教学研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提高课题教研实效,认真备课,做到“胸中有书、心中有生、手中有法”,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体现“四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会学

为宗旨)。

3、注意交流,及时总结提高。

实施课题实验,需要不断以全新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作指导,这就决定了课题实验不能孤立、封闭地进行,需要对外交流、相互学习、博采众长,用予充实自我,推动实验的进展。虚心听取意见,及时总结“自主探究”的实验经验,同时根据普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归纳形成教

学策略和模式。

七、课题研究的成效

1、学生的自信得到了强化,学习的热情得到了助燃,学习的习惯得到了关注,合作的意识得到了强化,思维的质量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学习的效果得到了加强。

2、提高了自身业务素质。课题的研究,促使我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拉近了心理距离 使学生乐于学习。传统的教学活动多数只有“主--客”的单向活动,把学生看成是“鸭子”、“容器”,压抑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给学生一种“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禁锢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创造性思维。我在研究中从学生年龄特点及心理需要出发,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体验情境以及适时的激励机智,缩短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心理距离。在课堂教学中,温暖和谐的氛围,学生在思维上是紧张的,但在情绪上是放松,心理上有安全感,不再感到压抑。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好的学法受到大家的鼓励,不全面有效的学法也不会受到嘲笑和指责,而是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学习、进步,学生能轻轻松松舒展自己的才能,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运用多种外因性动机的诱因,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情绪。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上举手的多了,争着发言的场面出现了,发表

不同见解的有了。

3、掌握了学习方法 使学生善于学习

在研究过程中,我结合课堂教学,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主要的成效有:(1)知道了根据学案来理解单元学习重点并进行运用;(2)从课内预习到课外预习,从扶到放,使大部分学生学会了预习的基本方法,如查阅工具书、质疑、查阅课外阅读资料等,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3)具有了一定的质疑水平,学生懂得了质疑的一般方法(如对课题的质疑、对重点字词的质疑、对课文的空白点质疑等),训练了思维。(4)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环境、相互间的对话交流,使学生敢说、愿说,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训练了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八、课题研究的启示

1、“教”的重点在于为“学”服务,要把精力放在如何促进学上。所以,“教案”应该成为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案,学习什么,怎样学习,教师在何时何地帮一把等构成导学案的主要内容。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成为一名顾问、交流意见的参与者,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帮助他们能

够适应未来社会。

2.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追求热闹场面,要以高质量的问题来激活学生高质量的思维。这就有赖于教师对自身行为的研究与调控,有赖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现状、学习环境、学习心态的研究与设计。正因如此,教师才具有“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将表现为高效的“引导”功能。

3、为保证学生活动的充畅性,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延缓评价、宽待错误、创造机会、热情鼓励。

九、存在问题及设想

课题研究,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但我知道还需进一步作深入的研究,有些问题还有待于大家讨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给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反馈要有恰当的反应、判断和处理能力;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以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有序和有效。同时,由于对学生探究反馈结果的不确定性,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恰当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也

需在教学中仔细斟酌,因材施教。

我将通过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而加以完善。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

第二篇: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总结

构建“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在我校实施以来,课题组积极申请立项,完善上报了子课题申请评审书,确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结合全县“三公开”新课堂教学活动,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培训为主抓手,以教研为突破口,深入地进行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将课题组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培训,夯实课题理念。1、3月25日——4月3日,组织安排各学校领导和相关学科教师参加我县新课堂“三公开”教学暨能手考核听评

课的研讨活动。2、4月28日,组织安排全校16名教师到阳城三小进行了白板使用的相关培训,我校骨干教师郝学东,于5月4日下午,面向本校全体教师举行了关于电子白板的功能及基本操作培训活动。3、4月29日,选派课题组领导和教师赴蟒河镇台头完小参加特级教师示范讲学活动。4、5月8日上午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首届山西省中小学教师电子白板教学应用技能大赛”获奖优秀课展示网络直播。5、5月15日我校组织了数学学科听、评课教研活动,县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杨二兵、原鹏飞老师应邀到校听课指导。

6、本学期课题组共组织5次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内容包含:“导学案”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如何结合;如何在“四步导学”课堂上关注生成资源;如何在“四步导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

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怎样调动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如何充分发挥小组作用,用好评价武器。

通过经常性的培训、学习、取经,及时组织参加活动的教师利用校本教研时间谈感受,讲收获,交流心得,并形成文字材料及时在阳城教育博客专栏进行网络研讨,为我校开展“三公开”教学活动树立了样本,有力促进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经验的学习,明确了探索“生动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方法,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搞活动,落实模式应用。

(一)强化课改模式规范化。

2013年12月,12月,我校确立了新课堂课改模式阶段目标,强力推行“四步导学”模式上课,各教研组积极调整、完善教研组教研、课改方案,开展了各学科“四步导学”生动课堂教学及小组活动展示,进行了“我与课改共成长” 专题课改论坛。通过组织评议,推选出我校

课改之星3人:宋蒲红、郭育平、吉云芳。2014年6月举办了第二届“生动课堂”课改论坛,建立了“课改名师”档案。此举有力推动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规范化”实施。

(二)推行课改工作常态化。

1、积极研制高质量的导学案。逐级审核导学案,从领导到教师人人参与导学案的编写、审核、定稿,从而提升导学案的编写质量。

2、领导推门听课、教研常态化。校领导坚持定时不定时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抓教学、抓教研,听课后随即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专题教研。要求学生人人备有语文积累本、数学纠错本,教师实行周批阅,并且纳入教师平时考核。

3、坚持进行质量监测。本学期共进行了两次教学质量监测反思分析,查找学科教学漏洞,并进行针对性研讨。

(三)综合实践活动标准化。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县展契机,我们积极研究,及时修订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完善适合寄宿制小学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四)校际教研讲座促进化。

2013年12月20日,我校和阳城县实验小学8位教师进行了校际教研活动,经过听课、互动交流研讨,从而明确了课改实践方向,坚定了全体教师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鼓舞了我校全体教师投身课改的信念。

(五)领导深入教学经常化。

我校建立了课堂巡查制度,坚持每周进行督查,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主动参加教研,实现了教学管理常态化,教科研活动经常化。

三、建模式,保障学科覆盖。

本学期以来,我校围绕构建“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立足新课堂,运用新模式,教学“三公开”,研讨常态课,扎实开展听、评课教学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利用课题研究扎实推进课改。“三公开”教

学公开课活动,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学科均进行了两轮公开教学研讨;科学、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体育、美术、地方与校本课程等学科进行了1次公开教学研讨,每次活动均由学校领导班子牵头,各教研组及时依托课题研究进行课堂教学专题研讨。(各学科相关研究活动情况在阳城教育网、阳城教研博客、阳城在线网进行了报道。)

本学期公开课的展示奇葩朵朵,姹紫嫣红,浓墨重彩,可圈可点,课堂教学改革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实”、四“突出”、五“转变”。三“实”,即课堂真实,教风朴实,训练扎实。四“突出”,即突出“四基”教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突出学法指导,突出赏识、评价,突出个性化教学。五“转变”,即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接受学习向重探究性学习转变,由重关注学习结果向重关注学习过程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以学科为中心向学科整合

转变。具体情况如下:

1、三月份进行了数学、英语、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教导主任李晋龙,政教副主任郝学东积极主动作了品德与社会和数学公开课。

2、四月份进行了音乐、语文、美术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专职音乐教师张晓莉、美术教师郭莹登台展示了音乐和美术公开课,交流教师原仓库、张龙胜,支教教师王敏慈也踊跃承担了公开课。

3、五月份进行了数学、音乐、地方与学校课程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专职音乐教师张晓莉与支教教师王敏慈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新聘数学教师郭晓金也主动进行了公开教学。

4、六月份进行了语文、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教师延婷婷、新聘教师郭晓金精心准备、运用“四步导学”教学模式展示了语文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深

受大家一致好评。

5、开展了“家长进课堂”活动。五月安排的公开课教学,我们为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沟通,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充分感受我校“课改”氛围,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情况,共邀请3-6年级班的56名家长参加,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及时整理和整改家长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完善,并将之常态化,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提升、有机融合的“大教育”机制,为我校进一步创建“家校共育、课堂生动”的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奠定基础。

四、研课题,完善模式构建。

(一)校本教研

1、加强教研活动,以教学研讨促进课题研究。本学期,我们致力于打造 “生动课堂”的教学研究,重视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重视教学目标的恰当预设、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教学流程的弹性设计。在教学活动

中,我们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和学生的参与情况来衡量一堂课是否和谐、生动、高效、充满活力。在“生动课堂”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序,并且形式多样,如语、数、英学科的青年教师课堂基本功竞赛,各年级组的“三人行”、“一课三议”、“同题异构”活动,老教师的传经课……老师们本着谦逊诚恳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积极地参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促进自身不断成长。

2、加强反思交流,以反思对话促进课题研究。学校为鼓励教师尽可能理性地去思索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让教师的经验在实践中总结,在反思中成长。每个月都引导教师做好反思对话。本学期,我们要求教师每月撰写“教育叙事”或“教育案例”,以自身教育教学中的事件引发思考,理性分析后叙写成文,上传至阳城教研博客进行交流。每月对这些文章进行统计、点评,本学期共上

传300余篇博文,多数教师形成了教学反思交流的习惯。

3、加强子课题研究,以子课题的研究深化主课题研究。子课题的切入口小,主要研究的是与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非常贴近教师教育教学,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我校所有教师均申报了子课题,教师们从自己开始,从自己的课堂或他人课堂开始,以理性的眼光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研究中成长。至学期末,学校各教师的子课题都撰写了较有质量的结题报告,叙写了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研究后的思考等,都是比较有价值的。

4、加强成长训练,以教师专业成长训练夯实课题研究。本学期,我校在进一步开展新课堂“三公开”教学活动的同时,开展了教师专业成长训练活动,给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成长平台。活动在教师间的反响很大,取得的效果也不错。

(二)课题研究

1、课改论坛进行时

6月12日晚,我校组织全体教师举办了第二届“生动课堂”课堂教学改革专题论坛。活动中教师们围绕学校本学期来开展的“三公开”教学活动的感受,结合自身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经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谈体会,谈收获,找差距,找不足,深入剖析课改实施以来的得失。各位教师不仅从课改整体方面、某一学科、某一节课、某一教学环节等角度,展现了课改实施过程中的点滴收获,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具体的、有效的、创新的、成功的做法,还对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所有领导都参加了以此次活动。课改论坛活动的开展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专题研讨促成长

我校举行了复习课专题研讨活动。

全校教师及领导全程参加了活动。活动以学校骨干教师郝学东老师执教的《小数混合运算》复习课为范例进行主题研讨。郝学东老师执教的《小数混合运算》从口算切入,围绕本节课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估算、简便计算、综合运算等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建构了完整的知识链,学生的兴趣高涨、思维奔放,整节课轻松、诙谐、生动、高效。参加活动的各位教师围绕如何上好复习课的活动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老师们的发言既关注了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技术,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困惑,如在小组合作中个别同学与他人合作不主动,练习课缺少“新鲜感”,后进生对知识的遗忘率高,练习题设计的质与量,学生自主整理和归纳能力的提高等。通过复习课课型的研讨活动,将新课堂教学实践与新模式构建提升相结合,使教师有所思、有所悟,在交流研讨中达成了共识,体现了开展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3、案例分析展精华

学校要求45周岁以下(含45)教师都要参加案例分析活动。案例分析活动每次安排3名教师根据学校提供的课例作好充分的准备,写好案例分析稿,提前一周交给教研组长,然后在活动时进行交流和教研组长点评。我们对案例分析的要求是从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对案例中学习目标的设计、学习内容的确定,教学流程的设计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教研组长点评可以对教师的案例分析进行点评,也可以就案例本身提出商讨的建议。活动中教师认真钻研,踊跃交流,有很多争鸣。县教研室杨二兵、原鹏飞老师也参加过我们的此项活动,对我们的做法给予了好评。

(三)研究成效

我校实施课题研究的成效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

1、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得到较大进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们更能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活泼,更爱学习。课改实验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初步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到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学有所得。

2、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得到较大进展。课改实验过程中一定强度和密度的教研活动给老师们带来了压力,但也推动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越来越多的教师撰写教学随记和案例,也促进了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和改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能自觉运用网络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创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了显着的提高,并且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

3、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得到较大进展。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也逐渐增多,并能创造

性地使用教材。课题研究的实施,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发展空间,教材处理与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通过网上查询资料和联系实际生活以问题驱动教学,将学生本身作为课程资源,师生角色互换等等,已成为广大教师所追求的教学行为。

4、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得到较大进展。实践表明,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所付出的一切,在学生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教材变得更有生成性。

5、教学评价制度改革的实施得到了较大进展。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加强了以课程标准为基础、能力为核心的考试命题研究,发挥了考试结果对改进教学的反馈指导作用,加强了对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评价方式和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正在初步形成。

五、立章法,创新管理机制。

(一)课改管理

1、制定完善了白桑小学高效课堂建设推进工作思路,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

2、组织所有教师认真学习了《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和高效课堂小组体验式培训,要求教师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必须节节使用导学案。其他学科鼓励使用导学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也已开始使用)。

3、制定出台了高效课堂导学案评价标准、教导处制定出了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建立了周、月质评监控及通报制度。

4、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小组建设、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文化建设等要求,并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培训操作流程。

5、各教研组组织本组教师进行了小组建设体验式培训。

6、各班结合本班特点制定出了具有班级特色的小组建设评价细则。

7、中层以上领导、教研组长、教学能手每学期至少带头主讲一节“生动课堂”示范课。

8、实行了领导包年级蹲点制,要求领导必须深入所包年级与教师共同实践,共同成长。(李晋龙包三年级班,程忠义包四年级班,郝学东包五年级2班)

9、编发《高效课堂我们在行动》工作简报,通过阳城教育网、阳城在线网站和阳城教研博客以及教师个人博客等宣传媒介发布全校课改信息,为学校和教师搭建交流课改经验,共同进步成长的教研平台。

(二)常规要求

1、备课:实行周考核积分制。语文、数学、英语每节积1分,科学、品社(品德与生活)每节分,综合实践每节分,音、体、美、地方每节分。实行提前一周备课制度。

2、上课:满分20分。上课必须带教案和导学案(导学案保证每生1份),每节课后的学生导学案必须进行批阅。

3、作业:每月的最后一周进行集中检查(抽查),进行积分。语文每周2次,作文2周一篇,数学每周3次,英语、品社、科学、美术每周1次,综合实践2周一次(主要检查学校相关表格填写及学生作品、作业)。

4、常规检查:每月最后一周进行。重点检查备课质量,作业批改、语文积累本、数学记错本、教研笔记、听课笔记、业务学习笔记等。

六、找问题,明确科研方向。

(一)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教师模式应用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教师成长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课题研究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课题研究的方向与打算: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分析研究水平。在研究过程中,做到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做到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邀请专家来校讲学与安排教师外出学习相结合;定期开展专题课堂教学研究课、教研沙龙等活动,共同探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开展探究实践,构建优质高效生动课堂。

课题组将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围绕不同的目标进行课堂实验,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每位成员及学科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实验课研究活动,及时交流、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构建“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新模式,为进一步实验积累数据和资料,确保课题研究高质量地开展。

3、组织经验总结,促进课题组成员业务提升。

所有课题组成员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基础上,要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撰

写教学案例和论文,总结研究成果。平时充分利用阳城教研博客平台,加快校园区域网和教师个人博客建设,及时发布通知和研究经验,为全校师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服务平台。

4、实施开放性研究,进行多渠道的学习。

注重平时积累,定期进行QQ网络研讨,研究过程中加强与县教研室和兄弟学校的联系,与他们讨论交流,共同提高。同时,积极派出教师外出学习取经,获取新的理念和信息,返校后上汇报课,与课题组成员展开交流,有效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

(三)对县总课题组提出的建议:

1、县总课题组要为各校配备兼职课题督导员,每月深入子课题研究学校,()了解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课题研究工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以“课题研究动态”的形式在全县交流通报。

2、要求各学校拿出专项课题资金用于课题研究,由各校课题组负责人和

县局课题督导员统筹安排使用。

3、县总课题组要设立专项课题研究的成果奖励基金,用于有突出研究成果的子课题研究学校或研究者的奖励。以提高参与研究校及研究者的积极性。对消极应付的研究校要取消其立项课题,并通报批评。

4、县总课题组要对子课题研究的外出培训学习观摩交流等工作进行统一安排,以免造成课题研究走过场,只交资料不求实效的情况发生。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总结

课题的提出

1.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天的社会已然进入一个经济迅猛发展、信息爆炸式传播、网络资源被广泛利用的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和知识,单纯追求知识的量显然已落后于时代,时代的发展呼唤变革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型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大量信息面前能够自主的判断、选择、获取和应用信息,要求学生通过证实、辨伪、获得知识,要求学生具有多渠道获得信息的主动意识和能力,具有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因而综合性学习的出现,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2.新课改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更多的强调体验、参与和生成;强调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强调课程功能的转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每个学段都设有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语文与学生生活、语文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这种发展的落脚点则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语文自身特点所决定。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认识到这些,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看到语文教师应负的职责和努力的方向。

4.学生发展的需要。要把学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放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它绝不仅仅是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这样有形的时空观念,而更应该是一种能在有限的时空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最大的精神成果的无形的时空观念。由于语文教育自身具有的多效性、多职能、多项目,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拓展更大的空间,依托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概念的界定 综合性学习

文综合性学习是在实施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利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资源,运用业已形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学到的各科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激发兴趣,发展能力,获得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

语文素养。课程标准这样解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平的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些年来,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一些省市先后进行了语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多方面的改革实验,同时注意了综合化的探讨,为本课题的选择和实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总的研究目标是:以服务于语文课程实施为宗旨,围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研究,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体系,力争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最终研究成果形式:情趣课堂、实验报告、学生成果、教师论文与案例。

具体目标是:

1.运用教育科学和语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和认识小学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及本质特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2.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研究,探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佳途径,探索并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情趣课堂。

3.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各种模式和优秀的教学案例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研究内容

根据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的界定及内涵的研究,结合本课题研究成员的教学专长,我们将研究内容确定为:

1.语文课堂模式研究。建构与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建立多项交流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

2.拓展教材内容研究。引导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自己求知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把学习扎根于广博的生活空间,把思维扩展到无限的知识海洋中。

3.实践活动探索。开辟语文教学空间,着力探索在语文学科本身、学科间的整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活动。

4.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探讨。通过师生读书活动,班级读书交流汇报、书香校园的打造,摸索课外阅读课型模式,培养师生爱读、善读、博读、导读、恒读的习惯与能力。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广泛阅读有关书籍,通过分析、比较、吸收,指导实践研究的进展。

2.行动研究法。课题组老师通过边学习边实践边沿就,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把行动的过程作为研究的过程。

3.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和反思,及时收集好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并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概括,以科学地解释教学研究中的规律,最后形成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研究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一)理论学习阶段2006.4-2006.6

研讨课题研究的内容实施及措施,使成员较快进入研究者的角色。

课题组成员在学习相关理论特别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主要研讨了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基本明确了该研究实施的几大领域,并进行了初步的分工。

(二)进入实施阶段2006.7-2007.7 1.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举办首届江滨实小校园文化读书节,引导学生开放读书,通过首届校园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的评选,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在校园掀起读书热潮。其间刘爱华老师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家长开设《亲爱的汉修先生》新书推介课,吸引全体家长也参与到书香校园的打造和书香家庭的建设中来。严娟老师开设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展示课《秦兵马俑》,代表学校在市区各级比赛中获一等奖。李智勇老师一堂《雾凇》以其精美的画面欣赏,精心的教学设计、精当的综合性活动,在区校长书记赛课中获一等奖。

2.课题组理论学习及培训。听取江苏教育科学学院王一军等、市区教科所专家来我校作课题论证指导,进一步指导实验研究的开展。

3.形成阶段研究报告《拓宽渠道,引语文实践活动的源头活水》。

(三)整合研究阶段2007.8-2009.12 1.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评选第三届校园文化读书节之“读书之星”“书香班级”及首届“书香家庭”并隆重颁奖。结合春秋游,开展了解家乡文化“走进焦山”等主题实践活动。

2.进行课题中期汇报,举办阅读课型的研讨活动,成果在全校推广。3.推出《江花》校报,主要刊发学生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

(四)总结评价阶段2010.2-2010.4 1.课题进入整理完善和总结自评阶段,着手编写《江滨实小语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课题图片汇编》《实验教师论文集》以及学生成果汇编。

.全面进行课题试验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摸索了一套综合性学习的选择策略

依据现代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师生、生生的互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确定应该首先思考学生关心什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条件、能力为依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遵循以上原则,经过课题组老师的研究探索,对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选择方面我们总结出以下几大策略:

1.挖掘教材因素,在课堂学习中发现问题

课堂是实施语文教育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最基本和最便利的资源,其中不仅蕴藏了丰富的综合性学习资源,而且是听说读写各种语文能力的孕育地。因此紧密结合语文教材,立足课堂,设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训练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教师首要重视的阵地。

比如四年级《生命桥》一课的学习,老师们结合开展了一个关于动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阅读作家沈石溪,听作家讲座,动物趣味交流会,编一编人和动物的童话故事。孩子们兴趣盎然,从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更得到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

2.注重多向整合,在学科融通中提炼主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新教材提倡打破学科界限的跨领域的学习,让学生徜徉于学科之间,汲取多方面营养,综合性的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

再如一年级《春到梅花山》一课学习之前,一年级家长委员会发动组织了亲子游梅山的活动,孩子们画梅花、写梅花、颂梅花,不仅从感性上走进课文,感知了早春梅花的烂漫气息,理解了“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的空前盛况,还通过画笔来表现梅花的缤纷色彩,淡淡清香,并且在“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吟诵中,更增添了对报春的梅花的喜爱。

.开发课程资源,在生活实践中采撷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立足于学校的语文学习和生活语文的天然联系,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观察生活,体悟人生,培养学生具有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核对社会的责任心,能够不断的发现发生在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如春节前夕,有心的老师结合这一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市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为(1)讲1-2个有关“年”的故事;(2)手机3-5副你最喜欢的春联,并背一背;(3)有书法爱好的同学参与社区“写春联送春联”活动;(4)感受年文化,写写春节见闻等。在这样讲故事、集对联、抒感想的活动中,学生们感悟着社会,锻炼了听说读写以及收集信息整理资料等能力。

还比如今年的春游主题就来源于课题组老师的设想《诗话镇江,走进南郊》很富诗意和家乡情结,活动以中央电视台“科学探索”栏目近期热播的五集纪录片《诗话镇江》的收看拉开帷幕,有收看电视剧,了解家乡镇江;收集资料,制作读书卡;有春游南郊,寻访古迹;有春游后中的摄影书画、主题征文的评比,赞美家乡,抒发情怀。如今各项活动正在进行中,孩子们也正翘首以盼着。

4.强化主题阅读,突破时空局限鲜明主题

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是本课题着力研究的一个方面,老师们在其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二)总结出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的步骤

综合性学习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知识观,改变了过去师授生受的被动式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通过实践探索,老师们总结了一套实施步骤,即“确定专题——制定方案——具体实施——总结展评”。

1.确定专题。结合新课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教师在单元学习前首先要心中有数,做到及时引导学生选择综合性学习的专题,便于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随时关注相关信息。

.制定方案。为保证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老师要和学生一起精心设计活动的具体方案。方案应该包括教师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方案和学生实施综合性学习的行动计划。具体来说,应包括专题名称、预期成果和成果表现形式等。

3.具体实施。有了方案,组织学生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活动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根据自己定出的活动计划活步骤,在本次活动主题的统领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式,一步一步开展活动。教师要及时做好组织交流工作,同时因地制宜的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获取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4.成果展评。结合班级园地或专题班队活动课,让学生将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予以展示,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展一展,通过倾听和欣赏,分享他人的活动成果和心得感受,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尝试对自我或本组成员在活动中的不同表现作出反思或评价。

(三)开展了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的类型探索

根据《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的具体要求,课题组成员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探索,与专题的选择策略相对应,我们研究总结了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1.课本拓展类。

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处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语文知识融入实践性活动中,如办小报、编演课本剧等,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综合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2.主题活动类

相对应于学科间的融合,指导学生开展跨学科的实践活动,达到课程的整合。3.问题讨论类

与“语文和生活相联系”对应,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研究和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平时生活中一个小小的发现,也可以来自于自然或社会现象,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独立完成,如查找资料、访谈等,也可以是同学间合作完成。

4.社会实践类

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增长才干。

5.专题阅读类

之所以与课本拓展类并列,一是因为专题阅读在本课题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师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二是因为小学阶段的专题阅读贯穿始终,除配套的《新语文读本》、师生共用的《拓展阅读》外,我们还研究编印了一套拓展专题阅读的书目,学生在专题性阅读中大大的拓展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能力与素养。

(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活动的结果。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宽松开放的大语文教学环境,创设了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使学生得以充分施展才华,使各种语文能力在活动中充分运用,整体提高。

1.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课题研究以来,实验班级的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唤醒了心中的语文学习热情,形成了良好的语文心理,促进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意愿和学习效果;在查找资料、归纳整理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资源意识,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

3.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由于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大多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后意识到的环保问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学生进行的名人名言、诗与画的收集,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树立了社会责任感。

4.激发情感,激活思维,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积淀。生活的领域有多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领域就有多宽。缤纷的世界、多彩的生活是最生动、最鲜活的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文化营养,充实自己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综合”,实验班级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科研兴校,科研强校,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学校既为课题研究的教师铺路搭桥,也给老师们压担子,营造了一个进取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热情更高,更具自觉性。

严娟老师发挥自身优势,多次为全校教师开设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课,带领教师学习使用校园网站的自主学习的平台,并在市区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孙国琴老师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和活动作文的探索,将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摸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首届江花教学节所上的展示课获得专家高度评价;王学清老师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充分开发利用家长自愿,把大社会引入小课堂,在语文学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她的“报喜小队”“幸福妈妈”的评选活动成为我区语文学科与德育相结合的品牌;杨卉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五彩池”“九寨沟”,师生的九寨沟之旅给学生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回忆;李志勇老师“包饺子”的社会实践,孙国琴老师的“粽飘香”活动让学生们认识了事物,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文字;李智勇老师以自身的读书行为感染学生,每个学期大量的拓展阅读使该班成为我校底蕴最为深厚的书香班级;刘爱华老师带头进行阅读课型的摸索研讨,和吴美玲、严娟、孙国琴分别开设了新书推介、阅读分享、好书交流、片断赏析等课型的观摩展示;邹金卫老师将读书活动系列化、常规化,她的“书虫”系列班会为学生打下了乐读善读的亮丽底色,目前已成为我区的特色“书香中队”„„

老师们还勤于思考,不断总结,多篇论文、案例在全国、省、市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

五、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评价。教师能始终指导并参与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而对课程标准提出的对其结果的评价“着重考察的是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但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亟需开发一种具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值得老师们深入研究。

2.与综合性学习相适应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性学习,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为了体现人文性、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应如何处理好教师指导下的群体合作和学生选择下的自主探究性的关系,将更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把综合性学习推向更高的层次。

3.课题研究凝聚了大批有识有志教师的参与,且教师们以此为支点,在研究中得到创造的乐趣和研究的幸福,但由于子课题的确立不够明确,老师们的独立研究意识不够强,因而科研的独立承担能力还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

结束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综合性学习又是一个需要长期时间、深入探索的过程,虽然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本着“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相信用我们辛勤的汗水和教学智慧,定能找到综合性学习的不竭源泉,使语文学习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

师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素养与学生语文成绩关系的研究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总结

课题的提出

1.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天的社会已然进入一个经济迅猛发展、信息爆炸式传播、网络资源被广泛利用的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和知识,单纯追求知识的量显然已落后于时代,时代的发展呼唤变革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型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大量信息面前能够自主的判断、选择、获取和应用信息,要求学生通过证实、辨伪、获得知识,要求学生具有多渠道获得信息的主动意识和能力,具有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因而综合性学习的出现,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2.新课改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更多的强调体验、参与和生成;强调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强调课程功能的转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每个学段都设有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语文与学生生活、语文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这种发展的落脚点则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语文自身特点所决定。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认识到这些,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看到语文教师应负的职责和努力的方向。

4.学生发展的需要。要把学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放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它绝不仅仅是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这样有形的时空观念,而更应该是一种能在有限的时空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最大的精神成果的无形的时空观念。由于语文教育自身具有的多效性、多职能、多项目,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拓展更大的空间,依托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概念的界定

查阅众多资料,综合“课程说”“学习方式说”“过程说”等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我们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实施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利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资源,运用业已形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学到的各科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激发兴趣,发展能力,获得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

语文素养。课程标准这样解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平的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些年来,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一些省市先后进行了语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多方面的改革实验,同时注意了综合化的探讨,为本课题的选择和实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总的研究目标是:以服务于语文课程实施为宗旨,围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研究,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体系,力争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最终研究成果形式:情趣课堂、实验报告、学生成果、教师论文与案例。

具体目标是:

1.运用教育科学和语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和认识小学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及本质特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研究,探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佳途径,探索并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情趣课堂。

3.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4.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各种模式和优秀的教学案例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研究内容

根据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的界定及内涵的研究,结合本课题研究成员的教学专长,我们将研究内容确定为:

1.语文课堂模式研究。建构与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建立多项交流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

2.拓展教材内容研究。引导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自己求知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把学习扎根于广博的生活空间,把思维扩展到无限的知识海洋中。

3.实践活动探索。开辟语文教学空间,着力探索在语文学科本身、学科间的整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活动。

4.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探讨。通过师生读书活动,班级读书交流汇报、书香校园的打造,摸索课外阅读课型模式,培养师生爱读、善读、博读、导读、恒读的习惯与能力。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广泛阅读有关书籍,通过分析、比较、吸收,指导实践研究的进展。

2.行动研究法。课题组老师通过边学习边实践边沿就,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把行动的过程作为研究的过程。

.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和反思,及时收集好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并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概括,以科学地解释教学研究中的规律,最后形成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研究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一)理论学习阶段2006.4-2006.6 主要是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学习课题方案,了解课题研究的背景、目标、研讨课题研究的内容实施及措施,使成员较快进入研究者的角色。

课题组成员在学习相关理论特别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主要研讨了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基本明确了该研究实施的几大领域,并进行了初步的分工。

(二)进入实施阶段2006.7-2007.7 1.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举办首届江滨实小校园文化读书节,引导学生开放读书,通过首届校园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的评选,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在校园掀起读书热潮。其间刘爱华老师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家长开设《亲爱的汉修先生》新书推介课,吸引全体家长也参与到书香校园的打造和书香家庭的建设中来。严娟老师开设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展示课《秦兵马俑》,代表学校在市区各级比赛中获一等奖。李智勇老师一堂《雾凇》以其精美的画面欣赏,精心的教学设计、精当的综合性活动,在区校长书记赛课中获一等奖。

2.课题组理论学习及培训。听取江苏教育科学学院王一军等、市区教科所专家来我校作课题论证指导,进一步指导实验研究的开展。

3.形成阶段研究报告《拓宽渠道,引语文实践活动的源头活水》。

(三)整合研究阶段2007.8-2009.12 1.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评选第三届校园文化读书节之“读书之星”“书香班级”及首届“书香家庭”并隆重颁奖。结合春秋游,开展了解家乡文化“走进焦山”等主题实践活动。

.进行课题中期汇报,举办阅读课型的研讨活动,成果在全校推广。3.推出《江花》校报,主要刊发学生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

(四)总结评价阶段2010.2-2010.4 1.课题进入整理完善和总结自评阶段,着手编写《江滨实小语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课题图片汇编》《实验教师论文集》以及学生成果汇编。

2.全面进行课题试验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摸索了一套综合性学习的选择策略

依据现代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师生、生生的互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确定应该首先思考学生关心什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条件、能力为依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遵循以上原则,经过课题组老师的研究探索,对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选择方面我们总结出以下几大策略:

1.挖掘教材因素,在课堂学习中发现问题

课堂是实施语文教育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最基本和最便利的资源,其中不仅蕴藏了丰富的综合性学习资源,而且是听说读写各种语文能力的孕育地。因此紧密结合语文教材,立足课堂,设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训练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教师首要重视的阵地。

比如四年级《生命桥》一课的学习,老师们结合开展了一个关于动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阅读作家沈石溪,听作家讲座,动物趣味交流会,编一编人和动物的童话故事。孩子们兴趣盎然,从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更得到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

.注重多向整合,在学科融通中提炼主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新教材提倡打破学科界限的跨领域的学习,让学生徜徉于学科之间,汲取多方面营养,综合性的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

再如一年级《春到梅花山》一课学习之前,一年级家长委员会发动组织了亲子游梅山的活动,孩子们画梅花、写梅花、颂梅花,不仅从感性上走进课文,感知了早春梅花的烂漫气息,理解了“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的空前盛况,还通过画笔来表现梅花的缤纷色彩,淡淡清香,并且在“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吟诵中,更增添了对报春的梅花的喜爱。

3.开发课程资源,在生活实践中采撷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立足于学校的语文学习和生活语文的天然联系,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观察生活,体悟人生,培养学生具有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核对社会的责任心,能够不断的发现发生在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如春节前夕,有心的老师结合这一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市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为(1)讲1-2个有关“年”的故事;(2)手机3-5副你最喜欢的春联,并背一背;(3)有书法爱好的同学参与社区“写春联送春联”活动;(4)感受年文化,写写春节见闻等。在这样讲故事、集对联、抒感想的活动中,学生们感悟着社会,锻炼了听说读写以及收集信息整理资料等能力。

还比如今年的春游主题就来源于课题组老师的设想《诗话镇江,走进南郊》很富诗意和家乡情结,活动以中央电视台“科学探索”栏目近期热播的五集纪录片《诗话镇江》的收看拉开帷幕,有收看电视剧,了解家乡镇江;收集资料,制作读书卡;有春游南郊,寻访古迹;有春游后中的摄影书画、主题征文的评比,赞美家乡,抒发情怀。如今各项活动正在进行中,孩子们也正翘首以盼着。

.强化主题阅读,突破时空局限鲜明主题

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是本课题着力研究的一个方面,老师们在其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二)总结出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的步骤

综合性学习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知识观,改变了过去师授生受的被动式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通过实践探索,老师们总结了一套实施步骤,即“确定专题——制定方案——具体实施——总结展评”。

1.确定专题。结合新课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教师在单元学习前首先要心中有数,做到及时引导学生选择综合性学习的专题,便于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随时关注相关信息。

2.制定方案。为保证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老师要和学生一起精心设计活动的具体方案。方案应该包括教师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方案和学生实施综合性学习的行动计划。具体来说,应包括专题名称、预期成果和成果表现形式等。

3.具体实施。有了方案,组织学生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活动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根据自己定出的活动计划活步骤,在本次活动主题的统领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式,一步一步开展活动。教师要及时做好组织交流工作,同时因地制宜的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获取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4.成果展评。结合班级园地或专题班队活动课,让学生将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予以展示,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展一展,通过倾听和欣赏,分享他人的活动成果和心得感受,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尝试对自我或本组成员在活动中的不同表现作出反思或评价。

(三)开展了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的类型探索

题的选择策略相对应,我们研究总结了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1.课本拓展类。

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处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语文知识融入实践性活动中,如办小报、编演课本剧等,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综合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2.主题活动类

相对应于学科间的融合,指导学生开展跨学科的实践活动,达到课程的整合。3.问题讨论类

与“语文和生活相联系”对应,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研究和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平时生活中一个小小的发现,也可以来自于自然或社会现象,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独立完成,如查找资料、访谈等,也可以是同学间合作完成。

4.社会实践类

学校是个小社会,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教师善于发现活动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因素,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增长才干。

5.专题阅读类

之所以与课本拓展类并列,一是因为专题阅读在本课题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师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二是因为小学阶段的专题阅读贯穿始终,除配套的《新语文读本》、师生共用的《拓展阅读》外,我们还研究编印了一套拓展专题阅读的书目,学生在专题性阅读中大大的拓展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能力与素养。

(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文教学环境,创设了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使学生得以充分施展才华,使各种语文能力在活动中充分运用,整体提高。

1.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课题研究以来,实验班级的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唤醒了心中的语文学习热情,形成了良好的语文心理,促进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意愿和学习效果;在查找资料、归纳整理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资源意识,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

3.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由于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大多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后意识到的环保问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学生进行的名人名言、诗与画的收集,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树立了社会责任感。

4.激发情感,激活思维,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积淀。生活的领域有多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领域就有多宽。缤纷的世界、多彩的生活是最生动、最鲜活的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文化营养,充实自己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综合”,实验班级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五)教师形成了较成熟的教学策略

科研兴校,科研强校,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学校既为课题研究的教师铺路搭桥,也给老师们压担子,营造了一个进取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热情更高,更具自觉性。

严娟老师发挥自身优势,多次为全校教师开设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课,带领教师学习使用校园网站的自主学习的平台,并在市区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孙国琴老师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和活动作文的探索,将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摸索作文教学的充分开发利用家长自愿,把大社会引入小课堂,在语文学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她的“报喜小队”“幸福妈妈”的评选活动成为我区语文学科与德育相结合的品牌;杨卉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五彩池”“九寨沟”,师生的九寨沟之旅给学生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回忆;李志勇老师“包饺子”的社会实践,孙国琴老师的“粽飘香”活动让学生们认识了事物,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文字;李智勇老师以自身的读书行为感染学生,每个学期大量的拓展阅读使该班成为我校底蕴最为深厚的书香班级;刘爱华老师带头进行阅读课型的摸索研讨,和吴美玲、严娟、孙国琴分别开设了新书推介、阅读分享、好书交流、片断赏析等课型的观摩展示;邹金卫老师将读书活动系列化、常规化,她的“书虫”系列班会为学生打下了乐读善读的亮丽底色,目前已成为我区的特色“书香中队”„„

老师们还勤于思考,不断总结,多篇论文、案例在全国、省、市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

五、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评价。教师能始终指导并参与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而对课程标准提出的对其结果的评价“着重考察的是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但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亟需开发一种具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值得老师们深入研究。

2.与综合性学习相适应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性学习,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为了体现人文性、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应如何处理好教师指导下的群体合作和学生选择下的自主探究性的关系,将更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把综合性学习推向更高的层次。

3.课题研究凝聚了大批有识有志教师的参与,且教师们以此为支点,在研究中得到创造的乐趣和研究的幸福,但由于子课题的确立不够明确,老师们的独立研究意识不够强,因而科研的独立承担能力还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

结束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综合性学习又是一个需要长期时间、深入探索的过程,虽然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本着“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相信用我们辛勤的汗水和教学智慧,定能找到综合性学习的不竭源泉,使语文学习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

师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素养与学生语文成绩关系的研究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总结

课题的提出

1.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天的社会已然进入一个经济迅猛发展、信息爆炸式传播、网络资源被广泛利用的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和知识,单纯追求知识的量显然已落后于时代,时代的发展呼唤变革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型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大量信息面前能够自主的判断、选择、获取和应用信息,要求学生通过证实、辨伪、获得知识,要求学生具有多渠道获得信息的主动意识和能力,具有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因而综合性学习的出现,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2.新课改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更多的强调体验、参与和生成;强调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强调课程功能的转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每个学段都设有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语文与学生生活、语文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这种发展的落脚点则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语文自身特点所决定。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认识到这些,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看到语文教师应负的职责和努力的方向。

4.学生发展的需要。要把学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放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它绝不仅仅是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这样有形的时空观念,而更应该是一种能在有限的时空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最大的精神成果的无形的时空观念。由于语文教育自身具有的多效性、多职能、多项目,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拓展更大的空间,依托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概念的界定 综合性学习

综合“课程说”“学习方式说”“过程说”等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我们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实施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利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资源,运用业已形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学到的各科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激发兴趣,发展能力,获得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

语文素养。课程标准这样解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平的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些年来,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一些省市先后进行了语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多方面的改革实验,同时注意了综合化的探讨,为本课题的选择和实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总的研究目标是:以服务于语文课程实施为宗旨,围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研究,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体系,力争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最终研究成果形式:情趣课堂、实验报告、学生成果、教师论文与案例。

具体目标是:

1.运用教育科学和语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和认识小学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及本质特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2.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研究,探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佳途径,探索并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情趣课堂。

3.通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各种模式和优秀的教学案例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研究内容

根据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的界定及内涵的研究,结合本课题研究成员的教学专长,我们将研究内容确定为:

1.语文课堂模式研究。建构与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建立多项交流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

2.拓展教材内容研究。引导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自己求知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把学习扎根于广博的生活空间,把思维扩展到无限的知识海洋中。

3.实践活动探索。开辟语文教学空间,着力探索在语文学科本身、学科间的整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活动。

4.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探讨。通过师生读书活动,班级读书交流汇报、书香校园的打造,摸索课外阅读课型模式,培养师生爱读、善读、博读、导读、恒读的习惯与能力。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广泛阅读有关书籍,通过分析、比较、吸收,指导实践研究的进展。

2.行动研究法。课题组老师通过边学习边实践边沿就,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把行动的过程作为研究的过程。

3.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和反思,及时收集好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并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概括,以科学地解释教学研究中的规律,最后形成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研究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一)理论学习阶段2006.4-2006.6

研讨课题研究的内容实施及措施,使成员较快进入研究者的角色。

课题组成员在学习相关理论特别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主要研讨了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基本明确了该研究实施的几大领域,并进行了初步的分工。

(二)进入实施阶段2006.7-2007.7 1.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举办首届江滨实小校园文化读书节,引导学生开放读书,通过首届校园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的评选,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在校园掀起读书热潮。其间刘爱华老师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家长开设《亲爱的汉修先生》新书推介课,吸引全体家长也参与到书香校园的打造和书香家庭的建设中来。严娟老师开设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展示课《秦兵马俑》,代表学校在市区各级比赛中获一等奖。李智勇老师一堂《雾凇》以其精美的画面欣赏,精心的教学设计、精当的综合性活动,在区校长书记赛课中获一等奖。

2.课题组理论学习及培训。听取江苏教育科学学院王一军等、市区教科所专家来我校作课题论证指导,进一步指导实验研究的开展。

3.形成阶段研究报告《拓宽渠道,引语文实践活动的源头活水》。

(三)整合研究阶段2007.8-2009.12 1.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评选第三届校园文化读书节之“读书之星”“书香班级”及首届“书香家庭”并隆重颁奖。结合春秋游,开展了解家乡文化“走进焦山”等主题实践活动。

2.进行课题中期汇报,举办阅读课型的研讨活动,成果在全校推广。3.推出《江花》校报,主要刊发学生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

(四)总结评价阶段2010.2-2010.4 1.课题进入整理完善和总结自评阶段,着手编写《江滨实小语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课题图片汇编》《实验教师论文集》以及学生成果汇编。

.全面进行课题试验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摸索了一套综合性学习的选择策略

依据现代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师生、生生的互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确定应该首先思考学生关心什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条件、能力为依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遵循以上原则,经过课题组老师的研究探索,对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选择方面我们总结出以下几大策略:

1.挖掘教材因素,在课堂学习中发现问题

课堂是实施语文教育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最基本和最便利的资源,其中不仅蕴藏了丰富的综合性学习资源,而且是听说读写各种语文能力的孕育地。因此紧密结合语文教材,立足课堂,设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训练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教师首要重视的阵地。

比如四年级《生命桥》一课的学习,老师们结合开展了一个关于动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阅读作家沈石溪,听作家讲座,动物趣味交流会,编一编人和动物的童话故事。孩子们兴趣盎然,从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更得到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

2.注重多向整合,在学科融通中提炼主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新教材提倡打破学科界限的跨领域的学习,让学生徜徉于学科之间,汲取多方面营养,综合性的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

再如一年级《春到梅花山》一课学习之前,一年级家长委员会发动组织了亲子游梅山的活动,孩子们画梅花、写梅花、颂梅花,不仅从感性上走进课文,感知了早春梅花的烂漫气息,理解了“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的空前盛况,还通过画笔来表现梅花的缤纷色彩,淡淡清香,并且在“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吟诵中,更增添了对报春的梅花的喜爱。

.开发课程资源,在生活实践中采撷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立足于学校的语文学习和生活语文的天然联系,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观察生活,体悟人生,培养学生具有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核对社会的责任心,能够不断的发现发生在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如春节前夕,有心的老师结合这一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市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为(1)讲1-2个有关“年”的故事;(2)手机3-5副你最喜欢的春联,并背一背;(3)有书法爱好的同学参与社区“写春联送春联”活动;(4)感受年文化,写写春节见闻等。在这样讲故事、集对联、抒感想的活动中,学生们感悟着社会,锻炼了听说读写以及收集信息整理资料等能力。

还比如今年的春游主题就来源于课题组老师的设想《诗话镇江,走进南郊》很富诗意和家乡情结,活动以中央电视台“科学探索”栏目近期热播的五集纪录片《诗话镇江》的收看拉开帷幕,有收看电视剧,了解家乡镇江;收集资料,制作读书卡;有春游南郊,寻访古迹;有春游后中的摄影书画、主题征文的评比,赞美家乡,抒发情怀。如今各项活动正在进行中,孩子们也正翘首以盼着。

4.强化主题阅读,突破时空局限鲜明主题

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是本课题着力研究的一个方面,老师们在其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二)总结出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的步骤

综合性学习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知识观,改变了过去师授生受的被动式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通过实践探索,老师们总结了一套实施步骤,即“确定专题——制定方案——具体实施——总结展评”。

1.确定专题。结合新课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教师在单元学习前首先要心中有数,做到及时引导学生选择综合性学习的专题,便于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随时关注相关信息。

.制定方案。为保证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老师要和学生一起精心设计活动的具体方案。方案应该包括教师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方案和学生实施综合性学习的行动计划。具体来说,应包括专题名称、预期成果和成果表现形式等。

3.具体实施。有了方案,组织学生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活动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根据自己定出的活动计划活步骤,在本次活动主题的统领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式,一步一步开展活动。教师要及时做好组织交流工作,同时因地制宜的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获取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4.成果展评。结合班级园地或专题班队活动课,让学生将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予以展示,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展一展,通过倾听和欣赏,分享他人的活动成果和心得感受,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尝试对自我或本组成员在活动中的不同表现作出反思或评价。

(三)开展了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的类型探索

根据《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的具体要求,课题组成员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探索,与专题的选择策略相对应,我们研究总结了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1.课本拓展类。

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处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语文知识融入实践性活动中,如办小报、编演课本剧等,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综合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2.主题活动类

相对应于学科间的融合,指导学生开展跨学科的实践活动,达到课程的整合。3.问题讨论类

与“语文和生活相联系”对应,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研究和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平时生活中一个小小的发现,也可以来自于自然或社会现象,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独立完成,如查找资料、访谈等,也可以是同学间合作完成。

4.社会实践类

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教师善于发现活动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因素,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增长才干。

5.专题阅读类

之所以与课本拓展类并列,一是因为专题阅读在本课题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师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二是因为小学阶段的专题阅读贯穿始终,除配套的《新语文读本》、师生共用的《拓展阅读》外,我们还研究编印了一套拓展专题阅读的书目,学生在专题性阅读中大大的拓展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能力与素养。

(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活动的结果。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宽松开放的大语文教学环境,创设了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使学生得以充分施展才华,使各种语文能力在活动中充分运用,整体提高。

1.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课题研究以来,实验班级的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唤醒了心中的语文学习热情,形成了良好的语文心理,促进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意愿和学习效果;在查找资料、归纳整理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资源意识,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

3.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由于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大多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后意识到的环保问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学生进行的名人名言、诗与画的收集,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树立了社会责任感。

4.激发情感,激活思维,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积淀。生活的领域有多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领域就有多宽。缤纷的世界、多彩的生活是最生动、最鲜活的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文化营养,充实自己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综合”,实验班级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科研兴校,科研强校,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学校既为课题研究的教师铺路搭桥,也给老师们压担子,营造了一个进取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热情更高,更具自觉性。

严娟老师发挥自身优势,多次为全校教师开设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课,带领教师学习使用校园网站的自主学习的平台,并在市区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孙国琴老师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和活动作文的探索,将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摸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首届江花教学节所上的展示课获得专家高度评价;王学清老师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充分开发利用家长自愿,把大社会引入小课堂,在语文学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她的“报喜小队”“幸福妈妈”的评选活动成为我区语文学科与德育相结合的品牌;杨卉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五彩池”“九寨沟”,师生的九寨沟之旅给学生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回忆;李志勇老师“包饺子”的社会实践,孙国琴老师的“粽飘香”活动让学生们认识了事物,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文字;李智勇老师以自身的读书行为感染学生,每个学期大量的拓展阅读使该班成为我校底蕴最为深厚的书香班级;刘爱华老师带头进行阅读课型的摸索研讨,和吴美玲、严娟、孙国琴分别开设了新书推介、阅读分享、好书交流、片断赏析等课型的观摩展示;邹金卫老师将读书活动系列化、常规化,她的“书虫”系列班会为学生打下了乐读善读的亮丽底色,目前已成为我区的特色“书香中队”„„

老师们还勤于思考,不断总结,多篇论文、案例在全国、省、市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

五、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评价。教师能始终指导并参与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而对课程标准提出的对其结果的评价“着重考察的是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但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亟需开发一种具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值得老师们深入研究。

2.与综合性学习相适应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性学习,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为了体现人文性、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应如何处理好教师指导下的群体合作和学生选择下的自主探究性的关系,将更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把综合性学习推向更高的层次。

3.课题研究凝聚了大批有识有志教师的参与,且教师们以此为支点,在研究中得到创造的乐趣和研究的幸福,但由于子课题的确立不够明确,老师们的独立研究意识不够强,因而科研的独立承担能力还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

结束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综合性学习又是一个需要长期时间、深入探索的过程,虽然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本着“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相信用我们辛勤的汗水和教学智慧,定能找到综合性学习的不竭源泉,使语文学习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

师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素养与学生语文成绩关系的研究

下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白砂中心小学语文“深入研读教材,构建有效课堂”课题实施方案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可以说,没有......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朱 应 芳 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工具学科,无论是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还是在今后的工作或交往中,都将发挥其重要的工具作用。以往我们总感到:语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在大力提倡高效课堂教学的今天,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下面结合我的实践......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东街小学 李琴芳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关键在于提高语文课堂教......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 课外阅读的研究 目标:总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 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对......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草根”课题研究:如何让学生过好背诵关 浍南镇中心小学:于三红 陈素梅我的课题研究来得很是偶然。本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新课本刚发下来,不少学生刚打开课本,就发出阵阵惊......

    小学语文第十册课题研究总结

    “先学后教六步教学法”课题研究小结 2011~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小学语文第十册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学。这学期我在课题研究方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阶段小结

    江西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子课题 《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阶段性小结一、主要工作我校承担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