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2015-2016上学期 提问的策略

时间:2019-05-13 02:0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2015-2016上学期 提问的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2015-2016上学期 提问的策略》。

第一篇: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2015-2016上学期 提问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论证报告

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马圈子镇沈丈子小学王文普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的研究》 课题类别:立项课题 立项时间:2015年5月

批准机构:青龙满族自治县教育局教研室 开题时间:2015年5月 主持人 :王文普

课题组成员:贾素艳梁伟涛 王庆东 王庆满 王海民吴玉鸥 傅秀玲

课题组在总校领导和全体实验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根据课题实验方案的要求,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经过努力探索,课题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回顾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35教学模式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问题是教学的心脏”,“课堂的教学过程实质是一组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解决过程。没有好的问题,就不会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没有好的问题的教学一定是低效或无效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尤其是探究性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创造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和主线组织教学。有效的提问会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探究性活动中。有效的问题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以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互动。

纵观近年来的小学135教学课堂改革,教师的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组织、管理、指导、点拨的的角色,135教学课堂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一些问题。学生方面:学生课堂纪律较为松散,学习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老师方面:在135教学改革成果验收活动中,很多教师不愿讲语文课;有些教师的语文课堂看上去热热闹闹,但学生并没有真正走进文本,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有些教师的语文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不可忽略的原因就是没有提出有效的问题。一些语文教师对课堂提问缺乏必要的思考和研究,还存在一定的教学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偏离重难点,实效过低;问题的难度过大,不能面对全体同学;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进行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在135教学活动中,问题贯穿课堂始终,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设计问题,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课题所要达到的目标

课堂提问是最直接的的师生双边活动,是135教学活动中组织教学的主要手段,它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1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设计的问题有价值,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解决课堂气氛不活跃的现象。使教师深入文本提出适合本班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3通过课题研究,解决课堂上假热闹、实低效的问题,让教师的教学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问的原则

3、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问的途径 4 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课堂提问的文献资料、书籍,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学习其科学的提问方法。

案例分析法:通过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认真分析总结提问的方法。

教学实践法: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总结出探究性问题提出的策略和方法。

比较分析法:通过观摩不同教师所上的同一篇课文的课堂,研究哪一种提问的方法更好。

课文研究法: 教师认真研究课文,找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问题引领学生深入理解课

六、课题研究实施的步骤 1学习准备阶段(2015年5月末—6月初): 主要工作有

(1)召开开题会议进行分工。

(2)学习相关理论并搜集相关资料。2研究分析阶段(2015年6月—7月)主要工作有

(1)实施课题研究,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和课堂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初步探究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方法。

(2)做好课题的管理工作,学期末及时将课题研究大事记、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上报教研室。深入研究实践反思阶段(2015年9月-2016年5)主要工作有

(1)通过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认真分析总结提问的策略和方法。通过观摩不同教师所上的同一篇课文的课堂,研究哪一种提问的方法更好。教师认真研究课文,找出提出问题的途径。

(2)小组成员及时参加学校组织的课题活动。课题活动要求围绕课题研究的内容,主题鲜明。学校领导牵头,全员参加。(3)做好详实的记录。

(4)由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5)整理装订成册。

4全面总结阶段(2016年6月)整理相关资料、成果,总结出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方法并撰写结题报告。由主研人完成 六 预期 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 教师学习的心得体会,汇集成册。

第二阶段 论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三阶段 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问的原则》、《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的途径》、《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第四阶段 结题报告 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方法》

七、本阶段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及进展

自2015年9月课题全面进入深入研究实践反思阶段,这段时间,全组人员紧密依据既定的课题实施方案,结合课题组学期工作计划,积极探索,现将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暨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继续学习有关课堂提问的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2观看优秀课例的视频,分析研究课堂提问的策略。

3参加总校举行的教研活动活,研究提问的策略。

八、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按照课题实施计划有序推进,现已进入课题中期汇报阶段。自从立项以来,本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作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工作实绩和研究成果。

(一)课堂面貌有了根本性变化。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认真思考,回答问题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课题组成员 探索出立足本校的课模:导入 自学 质疑 解疑 拓展 练笔。这一课模重视学生的提问老师的提问,重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动脑、动口与动手相结合。

(二)对课堂提问的原则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

1教师要提出立体性问题。讲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要改变以往的串问式的提问方式,改变以往的线性提问为立体提问。线性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向某个唯一答案的提问,线性问题思路窄、跨度小、答案唯一,教学时显得多而杂乱。何谓立体性问题?它相对于线性问题而言,立体性问题思路宽、跨度大、答案多种多样。问题的提出,不是以一个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时空与机会,发散学生的思维,具有巨大的求异性与包容性。通过观看《狼牙山五壮士》、《窃读记》两个教学视频。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活跃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提问是立体性的。所一学生能够惊醒个性化的解读,并能积极讨论。教师能够围绕中心问题组织课堂教学,把握文章的切入点。这样使课堂能够围绕中心问题为线索,组织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收放自由。《狼牙山五壮士》以“为什么称为壮士”为中心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壮阻、壮引壮歼、壮语、壮跳八五位壮士的英雄形象分析得淋漓尽致。《窃读记》以“窃读的滋味是怎样的”为中心问题组织材料。学生各抒己见,深入体会到作者窃读的高兴、渴望、惧怕的内心世界。《给予树》第一个问题是:小女孩为什么要给陌生的小女孩买礼物。第二个问题:是小女孩的妈妈愿意他这样做吗。这两个问题引起学生极大地兴趣。这一问题设计对学生来讲,无论是导读面的广度,还是思维训练的深度,都远远超出了“小女孩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妈妈的感情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两个导读题。因为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与不同角度来立体地理解金吉娅的形象。有的学生说金吉娅比陌生的小女孩家穷。有的学生说金吉娅为了实现陌生的小女孩的心愿,还有的说金吉娅非常的善良。学生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更具有个性化。有的学生说妈妈不愿意,有的说妈妈愿意。最后学生弄清不愿意的原因是不明白真相,认为金吉娅不重感情,当得知真相后妈妈把金吉娅搂在怀里,充分说明妈妈被金吉娅的行为所感动。所以这两个问题不但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实践证明,不论是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思维的角度来讲,对课堂提问进行立体优化,以精妙的立体性问题替代繁琐的线性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与意义。

语文课堂提问只有遵循了立体性的原则,才能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有效提问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大大促进使用教材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只有潜下心来研究学生、研究文本、把握新的理念,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用全新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让我们的课堂师生互动,交流充分,气氛活跃,迷津点窍,人人争先,真正建构起求真务实、清新活泼、充满人文性的和谐课堂。变更提问方式,追寻有效提问的立体式

2提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力求突破教学难点。

每篇课文都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衡量课堂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然后针对教学的重难点设计问题。这样才不会出现 “假热闹,实低效”的现象。教师在进行《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围绕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引导学生体会“这是“?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学生也就体会到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指教者抓住了教学的重点。

3提问题要有层次性,要由浅到深的引领学生探究课文。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温玉洁老师执教《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提出以下三个问题:1原来的葫芦是什么样的。2后来的葫芦是什么样的。3问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这三个问题由表及里,有浅入深。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道理。《触摸春天》这个课例提出了三个问题:

1、盲童是如何发现蝴蝶的?

2、盲童是如何抓住蝴蝶的?

3、盲童抓住蝴蝶那样的高兴,她为什么放飞蝴蝶呢?这三个问题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提出的。通过探究学生深入理解了盲童的内心世界,激发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本课例获得县级一等奖。

“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层浪”。在教学过程中,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提问方式,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和完善。但我坚信只要掌握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将来的课堂教学就会越来越精彩!

(三)课题组成员撰写一定数量的论文和教学心得体会。1优秀课例:《一次成功的实验》 2优秀课例:《给予树》 3优秀教学反思:《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 4论文: 课堂提问的原则 5写了参与教学研究的心得体会 九2015-2016下学期重点工作 1关照具体文本研究提问的技巧。如:围绕文题提问、针对空白处提问„„ 2如何激发学生提问,如何提炼学生的问题形成全班探究性问题。3完善有效提问的原则

4论文:有效提问的技巧如何激发学生提问

十、研究工作的不足之处

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经过不断实践、大胆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课题组成员学习笔记、教学心得、听课笔记等资料需要完善和整理。

2、教师善于将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但不善于形成相关理论。

3、形成的成果也较零散,不够科学和规范。

十、今后努力方向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下阶段的研究活动中,重点探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加强对课题组成员学习笔记、教学心得、听课笔记等资料的管理归档工作。

2、围绕课题,课题组成员在教学实践中将教研成果理论化,全体课题组成员要善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成论文又或者心得体会。总之要勤于动笔。

最后,恳请专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相信,在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帮助下,这一课题定会顺利结题,圆满完成任务,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服务。变更提问方式,追寻有效提问的立体式

王文普

2016年1月

第二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四川省仪陇县新政初级中学校 龚禧然

一、查阅文献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认真阅读了《新课程标准》,建构主义理论,系统教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并浏览了初中数学教学网等相关网页。

1、《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每一个目标要求都没有离开“算”,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保障其进行任何数学活动的基础,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而且,学习数与计算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其中计算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此我们想通过此课题的实研究,克服计算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做计算题。

2、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是由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即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3.系统教学理论

系统论认为,教学系统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具有教育功能的综合体。一般系统论强调从整体出发分析系统内部要素以及要素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设计系统,反对将教学系统简单分解为独立的部分进行设计。系统论的整体性观点则强调研究和处理事物时,要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始终着重从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考察和处理对象,以求得整体功能的优化。系统论理论启示我们,要把某一学科的学习作为一个系统考虑,细化教学行为—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就是要把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各个要素以一定结构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努力优化其整体功能。

4.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师的教,既要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心理系统,启发学生的感知、思维、想象和记忆,还必须作用于学生的情意心理系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二、理论学习

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除了不断地探讨实践以外,还精心组织了有针对性的学习研讨活动,先后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处理与算法的关系及教学处理》《拓展计算教学的效度空间》《努力提高计算教学的质量》等对于数学教学有指导意义的文章,确保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确保实验课题在进行了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对我的实验有以下的指导和帮助:

1、口算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口算与笔算之间呈极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是四则运算内在规律决定的必然结果。笔算其基本运算部分都可以分解为相应的几道乃至几十道基本口算题。笔算过程就是笔录口算的过程。学生的口算能力越高,其笔算能力也会相应越高。

口算作为一种独立的思维训练方式,不仅为个性化、多样化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而且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2、估算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估算与口算、笔算、计算器计算是不同形式与方法的计算,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组成运算能力。估算依靠口算,把比较复杂的计算看作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的计算,通过口算得到原来计算的结果大致是多少。估算促进口算。估算推动口算的算法优化,估算对笔算的作用:能突破思维障碍,支持对笔算方法的探索,促进算法的形成;在进行较大数的计算时,估算能监控笔算的得数。

3、情景的创设和复习铺垫的认识。

良好的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体验,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复习铺垫,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创设情境和复习铺垫并不矛盾,不要因为创设情景而否定传统而有效的复习。铺垫,课堂教学中选择怎样的引入方式,主要是取决于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起点。

4、寻找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最佳契合点

《课程标准》指出,避免程序化的叙述算理,学生算理的形成就在具体的情境中实现,要保证学生在掌握基本运算能力和熟练程度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形成数量意识,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的情景中抽象数学模型、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

计算教学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也需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需要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理解到抽象算法的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依样画葫芦”式的掌握,其迁移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应用。

5、架设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的平衡桥梁

算法多样化应是一种态度,是一个过程,是不同个体间的方法的多样化,而不是指每一个体的方法都要多样化,不要求每一个学生对同一计算掌握多种算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创新,而不是干篇一律。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化。不必为了体现多样化,刻意引导学生寻求“低思维层次算法”。

如何更有效地处理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这对矛盾,应以学生思维凭借的依据来看,可以分为基于动作的思维、基于形象的思维和基于符号与逻辑的思维。显然这三种思维并不在同一层次上,不在同一层次上的算法就应该提倡优化,而且必须优化,只是优化的过程应是学生不断体验与感悟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强制规定和主观臆断的过程,应让学生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算法。

6、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有效统一 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二者不能偏废,在不同时期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学习计算法则的初期,教师要淡化问题解决的情境,凸显对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技巧的习得。待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后,要凸显解决问题的策略,让计算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三、研究活动

1、举行全校的计算题竞赛,统计竞赛的相关数数据,对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组织老师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探讨如何有针对性的组织计算教学。

2、抓好教师的课堂教学,上计算教学研讨课,示范课,并组织老师对每一节实验课进行认真地研讨和分析,并做到及时总结反思。

3、就计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沙龙研讨活动,解决实验中产生的困惑,通过大家的讨论,学习,形成统一的认识。

4、组织老师撰写实验心得体会。

5、组织老师外出学习,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

四、研究效果

1、通过问卷、测试,得出影响学生计算准确率及速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算法和算理不明,(2)轻视口算和估算,(3)思维定势的干扰,(4)作业注意力不集中,(5)学习习惯不好。

2、通过开展课题实验研讨课,使实验老师相互交流,讨论,分析计算课的教学特点,形成计算课教学的一般模式,探讨计算课教学中的注意点,更好地促进计算教学。

3、前一段时间的研究过程中,主要进行了两次沙龙研讨活动。沙龙主题一:《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有哪些》

通过研讨老师们一致认为有以下几点:1.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2.加强学生对口算和估算的训练,3.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2)培养认真演算、检验的习惯,(3)及时订正,4.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5.注重对比训练,6.重视错题分析,7.家庭配合教育对策。

沙龙主题二:《造成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因素有哪里》 通过研讨老师们一致认为有以下几点:

1、教师平时教学中双基落实不到位。

2、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1)注意力不集中。(2)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注意力。(3)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灵活。(4)最关键的是许多学生只爱动口,不爱动手。

3、高科技产品的负面影响。

4、学生认识不到位,简单地把错误归结为粗心。

五、困惑与思考

1.如何正确把握算法多样和最优化的衔接点

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主旨是为了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思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数学思维。算法优化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从而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但是,我从众多的案例中和研讨课堂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往往以下问题:一是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二是不能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即只重视多样化,而不注重算法优化。如何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还是我今后应该继续研究的一个课题。

2.进一步认识口算和估算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重视口算与估算训练,经常给学生提供口算与估算的机会和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学生反馈信息可知:学生估算意识的激发一是有赖于教师的“提示”,二是有赖于反复的强调和训练。另外,在非实验班老师不作要求的时候,学生口算与估算的自觉性有待于加强,由此可见,口算与估算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有一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学生口算与估算应用意识与应用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持之以恒,还有待进一步总结经念,在非实验班进行推广。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除了要做好方案中的几项工作外,教师还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三篇:课题研究报告(怎样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怎样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兴趣、启发思考,还能及时反馈知识的掌握情况,捕捉有效的教学信息,及时调控教学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如何让课堂设问更具有启发性、可思性,则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探究的一个问题。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研究、感受音乐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靠设疑提问来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可以用“问”来规范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可以用“问”来突出重点与难点、可以用“问”来推进教学过程、可以用“问”来控制教学节奏、可以用“问”来调节学生的思维活动、可以用“问”来融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如何通过课堂有效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下开展,值得大家思考和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但事实上,当课堂提问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时,我们才发现,目前课堂提问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目的不明确,现在课堂上很多提问是教师随心所欲,想到哪说到哪,频繁问答。二是层次不高,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提问流于形式,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三是设计不合理,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问偏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学生思维难以展开,影响了教学效果。四是主体性不强,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五是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六是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为此,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上,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

二、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手段,而教师是这场活动的主导者,因此,教师必须提高提问的技巧,而适时的反思,是改变和提高的有效过程。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对自己呈现问题的方式、问题设定的难易层次、问题展示的时机顺序等诸多方面形成规范、科学、合理的套路。

1、课题研究的目的

(1)以师生平等的理念设计课堂提问,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不能居高临下,要以和蔼的态度提问,以尊重的姿态评判学生的回答,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下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有了积极的情感状态,他们才得以主动而愉快地学习。适当的渐进启发、幽默诙谐的语言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增加积极的情感因素。

(2)以激发学习兴趣为课堂提问的切口,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保持有效的学习主动性。

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学内容能够引发学习兴趣,学生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对语言材料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的趣味资源,寻找课堂提问的切入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引导性、启发性且又能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激发其好奇心,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增强提问的效用。

(3)以学生发展为课堂提问的目的,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行为之一,课堂提问的最终目标当然也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就不能按照教师“教”的思路进行提问,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即:学生可能会怎么回答,我们就应该怎么去提问。所设提问要难易适度,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范围,又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注意提问的频率和节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并适时地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

(4)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提问,转变教师角色,加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基于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发展的目的,课堂提问应当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前后问题的整体连贯性,并具有散发性思维的引导作用,这样学生才能突破思维定势的局限,重新组合已有知识,增加探求新知识的愿望。

(5)以课堂提问为先导,促进小组合作,扩大课堂活动的参与面。课堂提问的活动形式不要局限于一问一答,可以在小组范围内讨论进行,也可以在全班范围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把问答的活动面拓展开来,让那些胆怯、内向的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自觉不自觉地参与进来,避免其单独面对问题时的窘迫和退让。

(6)以课堂提问为教学反思的着力点,适时进行教师自我评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出一套适合本校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7)借助课堂上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研究分析,构建促进小学生思维活动引导体系,引领学生进行有效而系统的质疑问难的思考活动,探索出提高教学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纽带。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根据提问进行积极思考,为学生创造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条件。在教学过程当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具体要求,给学生提出问题,给于学生思考的方向,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放矢。

(2)通过问题的反馈功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对于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很多学生往往因为知识网络的不全和思维的局限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考虑问题不全面或者解决问题受阻等情况。通过对学生对问题解决情况的反馈,及时地优化学生的思考,克服问题的难点从而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进行到底。

(3)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有的学生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只带嘴和手,缺乏动手操作意识。因而在学习当中,很容易出现听课的疲软。适当地设置问题,将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智慧,使学生学会良好的构思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爱看小说的人不一定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只有不断地尝试写作,才能提高自己写作的能力。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述能力也同样要在不断的训练当中加以培养。不断地让学生在问题当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表达,才是提问的真正目的所在。

三、课题提出的依据及课题的界定

(一)课题提出的依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 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具体来讲,一是多元智力理论:充分地发掘每个人身上隐藏着的巨大潜力,从整体上提高人的智力素质。二是建构主义心理学:通过自主建构活动,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审美鉴赏力、个性等得以表征、凝固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三是实践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模式正在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

(二)课题的界定

一、有效提问的原则

有效提问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二、有效提问的方法

尼普斯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提出如下一些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善问“十字诀”的办法,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学生问答学习; 例:即是多举例; 比:比较知识和知识间的异同;替:让学生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可:可能会怎么样;想:让学生想各种各样的情况;组:把不同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会如何;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类:是多和学生类推各种可能。

三、有效提问的开放性

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不承认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人,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果用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用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同一方向迈进,学生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方向。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四、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法: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的理论文献资料,了解把握本课题的对象、内容、原则和方案,为该课题进行理论构建。

2、调查研究: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教师课堂提问的状况和学生质疑问难的情况,分析课堂提问方向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原因。

3、行动研究:在研究重尝试问题的设计、提问、引导,发现新问题、新情况。

4、个案研究:对实验班、实验教师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对部分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重点“盯”“防”收集材料总结规律。

5、比较法:将同一内容从不同角度尝试设计几种提问方法,通过实验对比确认比较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方式,进而作出理论性的概括总结。

6、经验总结法:及时进行阶段性概括总结,揭示教师提问和学生质疑及互动交流的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

7、实践法:以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同时采用教学观摩、收看视频、座谈等形式,引导教师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三、研究的实施

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作好研讨笔记;省、市、县教育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

两年来,我们着重在理论研究和课堂教学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每学期都有课题研究课,有时还面向全镇举行课堂有效提问观摩课。

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要求成员尝试运用各种有效的提问方法,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

1、本课适宜采用哪种提问方法?你为何选择此种提问方法?

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提问方法?为何选择此时使用?

3、你期望通过提问方法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

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

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二)课后分析:

1、你选择的提问方法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2、提问方法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

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

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

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

此外,在优质教案、教学能手、教师基本功大比武等活动中,课题组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参考王玉玺老师提供的材料)

四、研究的成果(参考@@@@老师提供的荣誉)

五、问题与思考

(参考@@@@老师提供的材料)

六、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了课题组,制定并逐步完善了研究方案。(参考张明英老师提供的材料)

2.以《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相关规定为指导,不断强化有关“有效课堂提问”理论的再学习,提高业务和能力水平。

3.加强研究过程的调控,采用奖励机制,鼓励科研教师积累与课题相关的资料,鼓励撰写教师日志、相关论文、相关教学设计,定期进行总结评比表彰。(详细内容参考其他几位成员材料)

4.校领导对课题的重视,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详细内容参考其他几位成员材料)

第四篇:讲究提问策略

讲究提问策略,演绎精彩教学____谈音乐课有效提问技巧

讲究提问策略,演绎精彩教学

____谈音乐课有效提问技巧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设疑、激趣、引思、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额、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情感共鸣的纽带。提问更是一门学问。浮于表面、无关痛痒的,为了问而问的无效提问不能为教学带来“精彩”,梗不能为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无效提问催生的无效教学令身处新课程改革第一线的我们不得不反思:什么样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什么样的提问能有效的刺激学生主动质疑?什么样的提问能成为音乐教学的催化剂?什么样的提问能撞击出学生心灵的火花?问的技巧、问的策略已成为教师的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

新的课程理念使得教师的教师的角色变了,教师不仅是学生探究知识道路上的一位引路人,更是教学民主的促进者。学生的地位变了,他们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提问所引发的人与音乐文本的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自我对话可是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盎然的互动场景,提问所引发学生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评价美的活动也更能体现民主、平等、自由、沟通、合作等特性。所以,问题的核心是否恰当,问题的表述是否恰当,研究问题与其它问题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是否具有恰当的问题情景;问题的设计和运用是否适时、适度、适当、有没有淹没教学的重点;是否在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有没有抓住难点、兴趣点、模糊点,课堂提问技巧的把握,技术的运用与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一、围绕教学的核心

作为教学的核心技术的掌控者——课堂提问人,在问题的设计上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科教学的特点,要遵循以音乐为媒介、音乐为主线、审美为核心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课堂问题的设计应围绕教育目标而展开,必须确立教学问题的核心,找准教学问题的切入点。问题是起点,问题是主线,问题是过程与方法,它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对话的生成、教学活动的开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所以,教师提问前首先要做的功课是“吃透教材”,对所要教的内容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明确教学目标,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提问的设计应当直接指向预设的具体教学目标,紧扣教材的主要内容,让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的核心问题展开。问题要抓住新授知识的本质,明确学习重点,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有针对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如:15册4单元《嘎达梅林》的问题设计:

1、你听过带标题的音乐吗?音乐与标题音乐的区别是什么?

2、《嘎达梅林》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A、是你联想到什么?

B、幽静的音乐突然被刺耳 音响打破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音乐在力度伤势如何塑造这一恶势力形象的?

C、听,什么吹响了?那是什么信号?它的旋律是上行还是下行的?为什么? D、听到了号角的人们立刻采取了什么行动?

E、音乐把你带到了什么样的场景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正义与邪恶两大势力的激烈交锋,说出最能表达这两势力的形象的演奏乐器是什么?

F、听辩民歌主题出现了几次?感受音乐在情绪上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G、音乐是你联想到了什么? H、感受乐曲是怎样结束的?

《嘎达梅林》是一首诗、一首用音乐凝成的诗、是一首赞歌,一首英雄的赞歌,让我们记住英雄、歌颂英雄、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交响诗这种音乐体裁及作者辛泸光,并感受和体验交响诗的风格特点。

(2)聆听《嘎达梅林》,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器乐等,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3)通过对《嘎达梅林》的欣赏,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这门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感知音乐中的情绪、理解音乐中的内容。

3、这样的音乐为何冠以“嘎达梅林”这样的标题?这位嘎达梅林是谁?

4、在这段旋律中,音乐要素、器乐等是如何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的?请根据你的欣赏感受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问题设计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在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充分聆听,二是引发思考、探究与互动交流,认识音乐的艺术特征,达到感性认识的升华。提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的观点,将音乐与绘画、文学与艺术的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听、唱、探、悟等多种渠道启发学生思考,概述出音乐要素、器乐在音乐中的表现力和所起到的作用。(是如何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的)问题精要且紧扣主题,抓住教学的关键,层层推进,那些可感知的音乐问题不仅有利于不同音乐基础和音乐层次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提问引发的讨论可能产生许多不同的答案,争论也能给课堂带来很多精彩,然而,这正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正好说明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和宽泛性,说明音乐音响的非语义和非具象性特征,从而提示出音乐艺术中的情绪、形象靠什么来表现和刻画的道理,可谓是“水到渠成”。

二、找准问题的关键点

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不仅要围绕教学的核心,更要围绕教学的内容,把握住教学的关键点,设计最佳的提问点。教者应站在高处,根据课的类型、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进行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有一定的思维深度、系统化的提问为教学服务。其实,我们的每一节课,都应该给学生一个新思维的起点,一个新的思维方向,使学生创造的源泉形成于课堂,发展于课外,成熟于发现。教师教师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提问要有层次性,既大难一步到位的突然提问会使学生有高不可攀的感觉,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僵滞。难度控制要适度、合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要切合实际,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本节课要设计几个问题?针对什么来问?问的目的何在?从哪个角度去问才合适?怎样问才能更具有探讨性、研究性?问题要少而精,要突出重点,要有一定的思考余地。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必须经过精心的构思,要把提问设计在教学进程的重要环节、关键处、转折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密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驿站”,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是否有收获,都与教师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如,课例“肖邦——钢琴音乐中的璀璨明珠”——引导学生欣赏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前奏曲《雨滴》《升C小调圆舞曲》,感受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感受肖邦个人的音乐魅力,了解练习曲、前奏曲、圆舞曲、纯音乐的概念。这节课从教学内容来看是有一定难度的,作品均为纯音乐。怎样“教”的明白,怎样问出精彩?我认为在此类问题的设置上应采取化整为零、先易后难铺垫递进式策略最为有效,根据本课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的欣赏经验和认知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抓住教学的关键点设计出以下问题:

1、你了解肖邦吗?你了解他的音乐风格吗?

2、请说说《C小调练习曲》的速度特征与情绪特征。这是一首普通的练习曲吗?肖邦赋与了作品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前奏曲为什么被称为《雨滴》?你能从音响中找到答案吗?音乐带给我们怎样

。的感受?

4、大家听说过圆舞曲吗?它的拍子有什么特点?对比听赏两段同是3/4拍的圆舞曲,说说它们的表现特征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边听边划拍子)

《杜鹃圆舞曲》(速度均匀,音乐舞蹈性强,舞会圆舞曲)《 升C小调圆舞曲》(速度自由,音乐表现力强,音乐会圆舞曲)

5、通过欣赏,你对肖邦的作品有什么新的认识?

设计策略:(1)运用肖邦的《夜曲》导入教学,明确教学目标。通过第二道问题的学习和研究让学生了解肖邦的爱国情怀,了解肖邦的音乐强调个人情感的表现,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的特点。(2)通过《雨滴》让学生体验音乐形象的鲜明及和声的绚丽多姿,欣赏活动中采用师生四手联弹更能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再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去发现肖邦圆舞曲的与众不同:丰富的表现力,较大的呼吸空间,灵活多变的速度,富有诗意的旋律,技术性强,难度大。(3)让学生在作品欣赏、感受、体验、探究的基础上对作者音乐特点进行梳理和概括,师生共同完成总结和评价。

课堂提问环环相扣,前呼后应。教师从练习曲、到前奏曲、再到圆舞曲选择学生看似熟悉的体裁,设计出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去聆听、思考与体验,给教学注入活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也给学生的探究指明了方向。提问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创造了无限的可能,也为学生的审美表现与评价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好的提问,表述应具有生动性、新颖性、感知性、思维性,能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能刺激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生发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愿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做有心人,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问到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才能极大地提高音乐课堂的学习效率。

提问不能一味的直来直去,久之,学生对体温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加入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使学生开动脑筋。如:再提问“音乐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时,用“这段音乐让你联想起什么?”“你能为这段音乐起个恰当的名字吗?”“你认为这段音乐配上什么样的画面比较贴切?”这样联系实际的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也比较容易记住。

提问要讲究开放性和研究性,要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要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创设提问的情景,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上。

如:“音乐的表现要素”通过有趣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

1、播放《哀乐变奏》(视频欣赏)。

探究:是什么改变了原有的艺术效果使其呈现出另一种艺术风格?

2、唱《小白菜》旋律变奏,体验其音乐情绪的变化。师生共同探讨交流。这个实验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结论1: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色彩、调性等是构成音乐的材料,是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

结论2:同一音乐作品采用不同的艺术手段来演绎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实验是教师针对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大发展,喜欢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和发展过程的特点来设计。目的在于引领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分析教材,对教材内容通过巧妙的变换和设疑,使其更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而譬如:“好不好听?——好听。”“对不对?——对。”“是不是?——是。”“美不美?——美。”等问答,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实则效果甚差。很多学生回答属条件反射随声附和。更何况集体回答,打断他人思维,影响旁人思考,这是逻辑思维学中最忌讳之事。所以教师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静心熟虑,带到弦紧弓张时,指名问答,这样更使学生的思维推向更高一层、更深一步。

四、关注意外生成点

课堂提问要关注课堂的意外生成,“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两者缺一不可。

课堂的意外生成往往围绕着问题而展开,教师要在具有思维价值的细微处设点,善于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巧妙地内化,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生成学生感兴趣的“问”,转化生成问题。通过提问直接引起矛盾的对立点,其质疑效果非常好。提问要选准时机,要问在学生产生矛盾、发生争议之时,这样学生容易产生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的习惯。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把握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成败。教学有问不一定精彩,但精彩的提问定能演绎出精彩的教学。

(一)改善课堂提问体系,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诱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原动力。课堂提问是师生交往、互动、理解对话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种情况下往往借助课堂提问来完成的。

在这里,有效的问题是指,能诱发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回答,并由此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那些问题。这些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常常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即通过它们来影响学生动手操作,或者诱发学生深入思考,开展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和交流。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改善课堂提问体系,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诱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原动力。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往、互动、理解对话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种情况下往往借助课堂提问来完成的。

在这里,有效的问题是指,能诱发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回答,并由此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那些问题。这些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常常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即通过它们来影响学生动手操作,或者诱发学生深入思考,开展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和交流。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课题研究报告

《实现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顺应教育改革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关课改新矛盾和新问题的争论越来越激烈。课堂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暴露的问题最多,因此也备受人们的关注,许多教师对 “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关系”、“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教学模式运用与教学内容体现的关系”等问题产生了诸多疑问与困惑。对此,也曾有过“先破后立”或“先立后破”的争论,“破”与“立” 激烈碰撞和摩擦,似乎一直处在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状态,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最关键的、最根本的一点——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在课堂中究竟学到了什么,课后得到了什么,这永远都是任何教学所必须追问和思考的,也永远是我们解决上述诸多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2.课堂教学现状的呼唤。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二、课题理论依据

1、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在尊重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基础上倡导教学的策略性和科学性,保留传统教学方式中适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部分,摒弃那些死板的、机械的、低效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力求把每天的每一次教育教学行为都调整到最佳效率状态,从而有效地减轻当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逐步形成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型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

三、课题界定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2.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本课题着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四、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但怎样使课堂教学有效则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巴班斯基说:“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轻松,快速,有效地学好英语,我提出了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并努力探索总结一套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引导教师转变观念,从教学方式的变革入手,转变课堂教学中的对话行为,关注交往与沟通,构建高效的课堂;以教师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研究为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加强集体备课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的研究。有效教学理论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问题。“备课”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行为,更应注重效益。

(1)备课的目标要重实效

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

(2)备课的形式要合实际

新的备课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灵活多样的,要因课程内容,教师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异。如活动类课程,应以场所,器材,学具及活动的组织安排等准备为备课形式,自然实验课应着重花功夫做好实验的物质准备,分组安排等,这些类型的课不必拘泥于将一切都写在备课本上。有平行班级的,应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方式。而教龄长,经验丰富,素质高的教师,提倡在书上“点画批注”,让他们腾出精力和时间搞研究。

(3)备课的评价要促发展

按照“课改”的新要求,教师的备课评价应该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要有利于教师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无论是哪一门课,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只要能按这个总要求去备课,就都是好的备课。所以,建立一套符合“课改”要求的新的备课评价标准,是促进教师有效备课的关键。我认为新的备课评价标准应把握一下原则:照搬照抄要严禁,千篇一律要否定,过程思路有特色,促进发展目标明。

(4)备课的研究要花气力

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我认为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坚持不懈,一定会探索出一条符合“课改”要求的“有效备课”新路。

2、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树立“对象意识”与“全人概念”,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同时,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把“效益”简单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我的教学有效吗 ”“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所追求的价值是什么 ”。

(4)确立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需要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二)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现代的教学中了。对于一名这个时代的教师而言,掌握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必要的。但是对像我这样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出来的教师而言,如何很好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并把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整合起来,仍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三)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1、文献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学习相关理论,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初期,比照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3、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4、案例研究法:课题研究中期,在各学科实施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提炼出实效明显的个性化经验。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的评估与结题阶段,通过一轮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堂研究服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四)课题研究步骤

课题实施时间为2007年8月——2008年9月,分3个阶段。A、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8月——2007年9月)学习理论,设计研究方案。

B、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7年9月下旬——2008年7月)实施阶段:具体实施,积累材料,阶段小结,中期评估。C、第三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08年8月-2008年10月)撰写报告,总结得失,结题。

六、主要成绩

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行动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已凸显较大优势,从观念到行为,下述六种意识得到强化或突破。

(一)教师角色转换意识得到充分体现。观察分析270节课堂教学,90%以上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新课程所要求的角色意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材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讽刺、挖苦的少了,激励评价的多了:照搬教材顺序进行教学的少了,根据学情对教材进行适度整合的多了;“填鸭式”“满堂灌”的少了,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多了。教师能够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能够根据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重视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广大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已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三维目标意识得到足够重视。讲课教师基本能够把握课程文本体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都在努力体现学科特点。就语文课而言,大多数课做到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有些还注重体会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语言,同时进行人文熏陶。更可喜的是,教学开始显露语文学科的本色。字词教学得到加强,一些课做到根据语文特点,纠正读音、分析字形和理解字义。关键句、段的理解受到重视,不仅重视理解意思,而且重视体会情感,领悟表达的特点或作用。读书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很多课堂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说写训练引起重视。大部分阅读课都设计了随文练笔,且有的用得恰当而有新意。

(三)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加强。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和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努力尝试着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积极了,并且不时地迸出精彩的发言,展现出可爱的动作,流露出欣喜的眼神。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感受。

(四)教学问题意识得到一定体现。65%以上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问题意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在问题对话中生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问题意识体现为三类:一是课堂内学生生成问题;二是教师课前生成问题;三是课前学生生成问题,课堂解决问题,课内再生成问题,再解决问题。有少数教师在问题教学方面敢于尝试,在教学中进行创新,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创设情境意识得到广泛关注。许多老师采取了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了广阔平台。一是语言创设情境,讲故事、猜谜语。二是活动创设情境,做游戏、课本剧、情景剧,通过形象、逼真、生动的表演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三是媒体创设情境,教师教学过程中巧妙地使用投影仪,媒体播放DV音乐、电视片段、展示图片等,创设了与课程文本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基本符合适度、适合、适用、适时的“四适”原则。

(六)科学评价意识得到有效改善。80%以上的教师已经走出了“为评价而评价”的误区,由过乱、过滥、过露的教学评价转变为真实、规范、科学的教学评价。引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有激励性评价、暗示性评价、及时性评价等,在评价手段上,有星级评价、小红花评价等。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得到真实的学习体验和成功的快乐。评价话语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具有个性意识的差异性评价话语开始增强;具有多元意识的开放性评价话语经常使用;具有科学意识的规范性评价话语较多应用。

七、困惑

本课题虽然按计划进行预定的研究任务,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地研究、探索。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评价有效教学的高低。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张试卷定升学的今天,如何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观念与做法,如何把过程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阶段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与发展性功能,形成与课程改革相适应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评价体系,这是一个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下载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2015-2016上学期 提问的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2015-2016上学期 提问的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主持人:张立敏单位:中孟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研究》研究报告 张立敏 中孟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类别:河北省电化教育馆“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HBDJ20110638 《信息技术条件下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研究》 工作报告平乡县常河镇学区 王素华 闫震平乡......

    课题研究报告

    《通过读背培养小学生语文感悟能力的研究》课题 研究报告 桦甸市第十一小学课题组 课题主持人:陈春霞 【内容提要】 此项课题通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在理论研究上:提高了全体教......

    课题研究报告

    提交日期:16周-17周 提交形式:电子档个人提交 提交邮箱: davidy_cn@hotmail.com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封皮研究题目 姓名 班级 学号 时间 一、标题黑......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大全]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说明:课题研究报告没有固定模式,仅供参考。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一、题目 立项时的课题名,一般不用副标题,不宜过长 二、内容摘要 要求简要、精炼、准确地概括全文内容。300字左右 三、关键词 一般为2~5个 四、引言(或前言......

    课题研究报告

    宿迁市职成教“十二五”规划课题 科研项目研究报告 项目编号 SZY24 项目名称《高职数学教学的可视化研究》 项目类别 项目负责人 工作单位 鉴定日期一般立项课题 项目名称:高......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说明:课题研究报告没有固定模式,仅供参考。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