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探究
中职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探究
收稿日期:2014-04-23
作者简介:丘颂芳(1971-),女,东莞市商业学校(东莞市幼儿师范学校)英语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育管理。(广东 东莞/523107)摘要:本文通过对幼儿英语教育现状的分析,就在学前专业英语课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与培养学生的英语教学技能提出建议,目的是为幼儿园输送更多优秀毕业生,培养更多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5-0064-03一名合格的幼儿英语专业教师既要通晓英语专业知识和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知识,还要精通幼儿英语教学理论,且要具有较强的教学技能。作为学前专业的英语教师,如何利用学生在校的三年时间来提高英语基础和培养他们英语教学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基础上,成为能上英语活动课的幼儿英语教师,是我们每一位学前专业英语教师的应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更是我们的责任。
加涅的学习层级论认为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知识技能在前,能力发展在后。根据加涅学习层级论,我们学前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把教学技能培养进行分割――分内容、分层次、分阶段培养训练。所以我们对学前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技能培养也是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
一、第一阶段(一年级):英语基础知识学习强化阶段
本阶段采用学前专业英语教材,强化学生的英语基本知识(必备素质)即是语言知识(词汇、语法等)和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结合学前专业的特点,我们的课堂除了基本的词汇和语法之外,重点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1.强化学生英语的语音语调训练
幼儿英语教育是对幼儿第二语言的启蒙教育,应以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语言的敏感性和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主要目的。幼儿阶段的孩子语言模仿能力最强,可塑性大,教师的语音语调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
语音训练是学前专业学生英语基本功的第一关。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发音,才能大声朗读和对话,语音关过好了,后续的训练就容易进行。学习语音语调的主要手段是模仿,例如在平时学习时,我们要求学生大量地重复练习48个音素、各类专题单词(如动物类、水果类、游戏类、颜色类„)的发音,朗读句子、儿歌和短篇童话故事。我们要求学生跟着老师和磁带大胆地模仿,大声地读和说,把英语语音完全当作一种新的知识和技能来学。通过语音语调的训练,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发音,地道的英语语调,在未来的教学中才能更好地教授幼儿英语。
2.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幼儿期是语言听说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最佳时期,幼儿英语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听说技能和口语表达能力,才能运用简练的英语口语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大胆开口说和初步运用英语交流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在一年级阶段的学前英语教学中,口语训练是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项任务。口语不光是“说”,也包含“听”。我们在上课时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各种方法,加强听力技能训练,让学生养成多听录音的好习惯。在口语训练中,尽量创设交际语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由开始的机械模仿练习逐渐过渡到学生的自主口头表达练习。除了课堂英语教学训练,我们学前专业部英语教研小组在一年级阶段组织各种活动,如英语儿歌诵读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讲英语小故事比赛、英语童话短剧表演比赛等,以赛促练,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学前英语言语技能培养的基础和关键,对于学前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第二阶段(二年级):英语教学技能学习、训练阶段
此阶段,我们采用学前专业英语教材。这阶段学前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弹、唱、跳、说、画等专业技能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已开始接触各科的活动指导课程的学习,也有到幼儿园观摩和见习的体验,对幼儿园的英语活动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验。只有掌握了这些专业理论知识和幼师专业技能,学生在练习组织英语活动课时才能去考虑、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规律和语言习得规律,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策略和方法,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采用他们已经具备的基本的演唱、舞蹈、乐器伴奏、编排童话短剧以及绘画、折纸、制作教具等方面的能力去组织英语活动课,去激发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兴趣。这一阶段,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训学生的英语教学技能:
?专业建设?中职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探究1.英文儿歌和童谣的说唱训练
儿童的最初启蒙大都是从儿歌、童谣开始的,幼儿英语教育也一样。儿歌是幼儿英语学习的重要载体和活动形式。儿歌中的节奏和乐感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儿童英语故事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分析和表达能力,可以使幼儿在动手、动嘴、动眼、动耳、动脑等各种途径的学习中获得亲身体验。而儿童英语歌曲不仅带给幼儿英语知识,而且带给幼儿一种积极的心理影响和引导。总之,英语儿歌、英语故事、英语歌曲能唤起幼儿学英语的热情,提高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记忆力,训练幼儿发音的准确性,增进幼儿英语语感,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以及其它能力。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英语儿歌、英语故事和英语歌曲的作用和在实际学习活动中的应用是很重要的。在英语儿歌、英语故事、英语歌曲方面,要求二年级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校本教材中的英语儿童歌谣、歌曲、故事,要求学生能做到用钢琴弹唱幼儿英文歌曲,讲述简单的短篇英文童话故事和有节奏地朗读英语儿歌(童谣)。
2.英语活动课游戏技能的培养
游戏是最受幼儿园小朋友欢迎的一种活动,也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幼儿园孩子的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它能调节大脑,活跃神经,缓解疲劳,消除紧张,提高效率,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英语游戏活动使幼儿对英语的习得过程变得愉快、有趣、轻松,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需要,适当开展如找朋友、传口令、听指令做动作等游戏,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学习动机,促使他们语言、音乐、肢体运动等智能的发展。学前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应领会游戏在幼儿英语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掌握教学游戏的结构和分类,掌握英语游戏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技巧,并懂得游戏创编。我们要求学前专业的学生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结合教学内容去设计更多的游戏来使孩子对英语产生更大的兴趣,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热情。为了激发学生创编游戏的热情,我们在二年级第二个学期,我们组织小、中、大班阶段的不同内容的幼儿英语活动课教学设计比赛,把一些优秀活动教学设计和活动游戏在同学中推广和学习,使同学们的教学技能在比赛中提高,而且通过比赛,同学们可以学习和掌握很多不同类型的游戏。
3.幼儿园英语日常用语训练
幼儿园英语日常用语对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幼儿形成最初的英语语感和习得英语起到很大的作用;幼儿园英语日常用语为幼儿的英语学习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语言氛围,从而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英语听说能力;二年级阶段,我们学前专业的英语强化幼儿园英语日常用语的学习,如英语礼貌用语、课堂用语、交际常用语,入园离园英语、活动游戏英语、就餐英语等。为了促进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各项英语教学技能的发展,二年级第二个学期我们学前专业学生都要进行英语课文朗读、英语语音、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儿歌、讲英语故事、英语课堂组织用语等技能的校本证书考核,来提高学生的幼儿园英语日常用语的学习效果。
三、第三阶段(三年级):英语活动课模拟训练和顶岗实习阶段
第一学期,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幼儿英语活动指导》。我们把幼儿园英语活动课搬进课堂,锻炼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我们将英语活动课设计、活动内容处理、教学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及各种教学微技能等有机渗透于教学中,运用微格教学理论,对英语活动课的微技能进行分解、示范,让学生利用校内的功能室,如语言学习室和微格实训室等对各项技能进行自练、互练、展示、自评、互评,然后逐层组合单项技能并进行模拟教学实训。通过学、做、练,达到熟练掌握英语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在这基础上,我们进行幼儿英语活动课模拟训练: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幼儿英语教师组织英语活动课的课例,要求学生从每个活动课程的教学因素和组织环节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议,找出这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特色和亮点,让学生从中学习和模仿。其次,教师为学生布置授课任务,学生要根据授课对象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活动课教学设计、编写活动方案。为突出幼儿英语教育的特殊性,在备课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设计英语游戏、英语歌谣、英语短剧,并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如图片、模型、多媒体教学课件等,为学生下一步的模拟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最后,学生在课堂进行模拟教学,其他学生充当幼儿园的孩子配合其教学,教师要认真倾听,做好记录,并进行现场评议。指出学生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确定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案。在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学实习前我们会集中对学生进行英语活动课教学设计的撰写、英语活动课的组织等环节全面的、综合辅导。实习中我们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监控、指导,实习期间通过对学生问卷和对实习幼儿园访谈了解学生教学技能掌握运用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杜希春.当前幼儿英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教育,2008(9).
[2]汤丹.学前英语教师师资培养的特殊性[J].学前教育研究,2008(7).
[3]祁宏伟.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技能[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4]杨文.幼儿英语教学法[M].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
[5]李妍.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6]黄芳.论学前双语新师资英语教育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10).[7]刘芳.浅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幼儿英语教学能力职前培养[J].学园:教育科研,2010(2).[8]刁慧媛.浅谈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育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J].消费导刊,2010(6).责任编辑赖俊辰
第二篇:中职学校团建工作探究
中职学校团建工作探究
【摘 要】 中职学校团建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当前,中职学校团建工作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本文从以人为本,抓好队伍建设;与时俱进,创新运作模式;精益求精,强化功能手段等方面探讨了加强中职学校团建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 中职;团建工作;团干部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中职学校团组织在育人工作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在思想政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当前,中职学校团建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中职学校团建工作的开展与发展。
一、目前中职学校团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队伍建设问题突出,团建工作内在动力不足
一些中职学校的团干部队伍建设尚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团干部的归属感和成就感比较缺乏。跟一般教师比较,中职学校的专职团干的待遇比较低,同时工作激励机制缺乏,使得这些团干部不得不思考个人的出路与工作前途等问题,进而使得这些团专职干部难以精神饱满地工作,严重缺少归属感与成就感。(2)专职团干部配备数量有限,而兼职的干部则比较多。有些兼职团干部身兼数职,既做党务工作,又做教学工作,使得精力很难完全放在团建工作上。(3)团务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业务水平不高。中职学校的专职干部所学的专业存在差异,导致团学理论知识修养也存在差异,所掌握的团学知识也不是很精通,进而在团建管理工作思路与方法比较陈旧。
(二)组织运作落后于新时期中职学校团建工作发展的要求
团组织可以说是中职学校团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现状会决定着中职学校团组织之地位与作用。而中职团建工作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存在一些困境:第一,组织设置比较落后。一些中职学校的各级团组织所设的工作机构不是很科学,存在随意性比较大的特点。有些中职学校的团委和学生处进行合署办公,而团委则尚未建立的独立的运作机制,同时团委的职能范围不清晰,经费有时得不到保障。第二,活动模式比较落后。团学活动是团组织运作之活力体现,但是一些中职学校的团学活动的模式比较落后,活动的品牌意识比较差,涉及的内容比较单一,甚至重娱乐而忽视了思想教育。第三,制度建设比较落后。一些中职学校的团组织工作制度尚不够健全,甚至根本没有建立起立。还有一些学校的团组织对团组织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工作机制不够透明。关于团建的规章制度的监督落实比较差,没有按时按质召开团代会,团干部则直接是由上级进行任命,不是通过民主选举来产生的。第四,工作考评机制比较落后。一些中职学校的团组织对团干部与团员等管理比较散漫,相关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不够系统。第五,工作手段比较落后。有些中职学校的团学工作手段不够先进,导致团学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利于服务广大团员青年。
二、加强新时期中职学校团建工作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抓好队伍建设
应该结合中职学校的团建工作实际,实施实岗实职,进一步明确与纯化团干部的职责及权利,将待遇与职位有机地挂钩起来;不断优化当前的不够先进的人才任用制度与人才选拔的模式,积极完善中职学校的团干部的选拔任用模式及机制。积极吸收优秀、高学历的人才加入中职学校团干部队伍当中来,给团干部队伍建设增添活力。应该积极规范团干部的岗位培训机制及交流机制。加强团干部的培训基地建设,可积极尝试建立起新的培训基地,设立更加开放的团干部培训基地。结合实际,建立起科学的团干部的交流学习机制,推进团干部的业务水平的大力提高。重视及加强学生团干的培养与发掘实施上岗培训。
(二)与时俱进,创新运作模式
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推进团建进宿舍、团建进社团、团建进网络等工作,创新团组织的设置,不断延伸团组织的触角。比如,在中职生的实习阶段可结合实际建立起实习期的团小组,进一步规范中职学生的实习期团小组的组织建设。要大力创新团学活动的模式,加强团学活动品牌的打造。应该创新团员管理的模式。可在校团委、院系分团委和班级团支部三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班级团支部实施精细化管理。而建立健全的考评体系是团组织有效管理的前提。应该理顺各个考评环节,规范考评的内容和形式。大力加强对院(系)二级团委的管理和考核是健全考评体系的关键。
(三)精益求精,强化功能手段
应该积极强化学习功能,通过深入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涯而深入他们的心灵。中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很多中职学生之所以对团的建设和活动积极性不高正是因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如果我们能把团的各种教育目标和内容转化成团员的主动学习,并且与学生的学业充分结合起来,则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实际需求,影响力和实际效果必然会大大增强,而且有助于提升团组织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要不断强化服务手段,在深化现有服务载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项目,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推动服务团员工作社会化。
同时,还要大力强化工作手段:一是强化项目运作。项目运作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现阶段,努力选好工作项目,在大局中找项目,在团员需求中找项目,同时加强项目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包括项目论证、规划、实施、监督、评估的制度,保障项目方式的有效运作。二是强化物质依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团的工作,离不开强有力的物质依托,现在各所中职学校给予的财力支持为团组织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基本保障,但远未满足开展活动和广大团员的服务需求。吸纳物质资源,出路在于面向社会,途径在于服务社会。中职学校团组织应该努力寻求社会各界的物质支持,尤其是要努力争取各种企业的支持,并且投桃报李,以出色的服务和工作作为回报。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团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很强的工作。我们应该拓宽工作思路,与时俱进积极抓好团建工作,推动中职学校团建工作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凌.对于现阶段高校研究生团建工作方法的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11)
[2]谢润梅.企业团建工作应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变化探究[J].企业研究.2013(08)
[3]彭涛,杜沁.新时期高职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现状及思路[J].科技创新导报.2011(06)
[4]梁瑞英,田淑霞.以党建带团建为契机加强独立学院党的先进性建设[J].河北企业.2011(04)
[5]孙海薇.对新形势下团建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2(09)
第三篇:关于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方法的探究
文/冷素平
【摘 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敏锐地意识到旅游人才培养,建立与旅游相关的专业的重要性。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问题存在旅游教育内部,旅游业发展的速度把中等职业旅游教育抛在了后面。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改进旅游专业教学方法已经是中等职业学校都在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此提出中职旅游教学的方法主要是项目引导、学做合一、模块化项目课程及教学项目设计、多媒体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字法、职业场景化教学等。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旅游人才培训目标的重要手段。但是,就整体而言,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一般比较简单、落后。同样,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旅游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相当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的培养。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和培训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学方法,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一、项目引导、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根据组织教学内容的任务,根据旅游行业和企业的业务流程来组织教学过程,采用“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例如在景点介绍中,老师做示范,学生模拟讲解,也可以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如学生去酒店参观和体验旅行社接待游客的服务等。在“鸡尾酒调制方法”的教学中,因为学生缺乏专业实践感性的经验和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鸡尾酒操作程序,或老师当场示范操作,学生通过观察,以获得操作技巧要领等直观的知识有一定了解。最后,让学生分步的实践培训,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因此,看旅游专业的教学效果,就是要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让学生通过学生自己真正成为主要的教学实践者,巩固知识和实现技能的掌握,通过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反馈,促使教师进一步起到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模仿,纠错,实践和创造的主导作用。
二、模块化项目课程及教学项目设计的教学方法
模块化的课程是按照工作任务来设置的。就是把工作任务,分成若干个大的模块,通过一个比较大的、完整的项目来实现。基于项目的任务分析,就可以把几个项目设计融入到一个模块中。把工作岗位分析的结果转化为项目课程门类的基础,通过工作流程和具体的需求分析,最终转化成各种合适的学习任务,使教学项目的核心技能得以形成,并对教学学时进行合理分配。同时,实施整体任务驱动,组成一组内容相关和循序渐进的单元技能。
教学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使得教学评价不再遵循学期考试的老路走,而应采取分阶段实施的信用评估。分层分类,分项目评估,建立由教师、学生、家长、企业共同参与的实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三、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导入,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必然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集光、形、声、色于一体,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它在视觉形象上生动新颖。学生可直接作用于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结合在一起。旅游专业课里面的《导游基础》,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有说教在课堂上,显得枯燥,也很难使我们将美丽的旅游资源,博大精深的旅游文化生动、形象地描述给学生,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教学《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古代建筑和古典园林”一节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和架构,我预先准备了视频,体现苏州园林“完美的画面”中的亭台轩榭、假山池塘、花草树木等,向学生展示了园林古建筑的美学意义,而且在播放视频时,还配上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古典音乐。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学生留在头脑中就留下了苏州园林的美好画面,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使之进入创设情境中不能自已。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方法。
四、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扮演某职位及处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的职责,使他们得到不同的心理体验,使自己和其他学习者从“表演”中学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方法使用场景建模活动,根据被测试的人可能担负工作的职责编制一套与职责相类似的题目,受试者被放置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受试者被要求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使用多种方法,得出其心理素质的评价、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
五、职业场景化教学法
如高校对口单独招生旅游管理类专业复习考试方面,我们可以直接将过去的内容整合到日常教学中来指导考试。我们学校还依托本地优势,与中国麋鹿园,大纵湖等景点合作,在旅游旺季,让学生利用假期到黄金周的旅游景点进行实践锻炼,教学内容上侧重于学生导游实践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能够从宏观层面了解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的发展,又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
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还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例如,在模拟导游课堂教学中,教师分配学生的学习任务,学生被分为中华麋鹿园,大纵湖旅游景点和大丰港三组,并要求小组收集景区材料,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在课堂上模拟旅游景点现场,让学生各组推选学生角色上台扮演导游和游客,以模拟现场导游的培训和讲解;最后,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互评、进行竞赛。这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团结协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四篇:中职学校汽修专业
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的探索
摘要:本文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最主要的一些专业课程,从传统教学方法、实验存在的一些弊病出发,对“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为其他专业开展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模块式一体化 双师型 教学方法改革
一、前言
“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和“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是技校汽车修理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安排中,通常采用将三门课程独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开进行的传统教法,近年来,我校对汽车维修专业也不断地进行了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改革,经过教学上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发现了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就此,我想谈一谈自己对“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方面的一些想法体会。
二、传统教法的弊端及原因分析
1、传统教法的存在问题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面积的扩招,从质量上来看,学生文化成绩相对较低,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普遍感到困难。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学“修理工艺”时,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排故”时,缺乏思路、摸不着头脑、枯
燥乏味。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进入修理技能形成的实习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
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各个阶段认识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
2、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
同一个汽车部件总成(如传动系中的主减速器总成)的“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学生对某一部件成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而且,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
3、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思路的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模块式一体化”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具体做
法是:
1、建设实训基地
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技能高手,学校就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这两个基地都是实现“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的物质条件。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我校拥有使用面积为1500多平方米的汽车实训中心,包括汽车检测中心、发动机实训室、底盘实训室、汽车电器和新技术实训室、整车拆装与修理实训室和多媒体专业教室。另外,我们还开发了十多个校外实习基地,给“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推行“一体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采用“送出去,引进来”的方法,“一方面将教师定期送到相关的企业进行专门的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不断地从生产第一线引进高水平的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职或兼职教师”,以充分保证“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挑选有较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教学模块主持人,将理论指导与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融为一体。
3、准备教材
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 组织一大批有丰富经验的教师, 将汽车维修人员必备能力按其能力形成的先后为基准进行归纳和整理, 并参阅交通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有关汽车维修人员能力标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编写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用教材, 并开发了“汽车构造”等一系列多媒体课件, 为开展“一体化”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保证教学改革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我们开展了广泛的社会调查, 进行了严格的专题讨论,成立了“专业改革和建设指导委员会”, 建立了广泛的社会参与体系。这些工作都为开展“一体化”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
首先,参阅交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有关汽车维修人员能力标准, 本着独立性、系统性、完整性的原则进行项目开发, 开发出一系列独立的教学与训练模块。
其次,按知识模块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 完成该模块的学习后进行轮换。每个模块的训练步骤包括:
1)明确学习和训练目的与要求;
2)掌握进行该模块实际操作的一些工具和量具的使用方法;
3)在整车上找到该模块(系统)所包括的零部件,了解系统的组成;
4)配合多媒体课件和理论指导,拆装各零部件, 学习其结构;
5)配合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台的演示,学习系统工作原理;
6)由教师设置不同的故障,学习对该系统进行故障诊断的方法;
7)根据故障现象,拆下相关零部件,进行修理作业(排除故障),掌握修理工艺;
8)完成训练日志,开展专题讨论,进行总结;
9)进行考核(改变车型,由教师设置故障,学生独立分析,查找资料,完成故障诊断与修理的全部操作)。
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后,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操作,检验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四、“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启示
两年多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认为:
1、“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法可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技能形成进程加快。
2、“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于切合实际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3、要进一步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需抓紧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双师型”教师目前紧缺,所以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出发,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目前缺乏与“模
块式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教材,必须尽快组织编写出适合“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教材。
参考文献:
[1 ]《职业教育课程》,徐国庆,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
[2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 ]《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改革,推动职高教育健康发展》,李志宏,中国高教研究,2004
[4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刘兰明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第五篇:中职学校学生评价模式探究
中职学校学生评价模式探究
[上传时间:2011-09-10 18:06:42][信息来源: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信息作者:唐志姣]
一 现在学生评价体系分析
目前我校已形成一套在内容上以“学业成绩+评语+操行等级”,在方法上以“过程+结果”,在途径上以“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的学生评价模式,这种模式比较偏重于学生的技能学习、思想品德表现,对过程的考核操作起来比较繁琐,往往因难以坚持而流于形式,带有主观色彩;每学期的德育课成绩没有单独纳入到学生的德育考核评价中,忽视了德育课与学生评价的之间的关联,这种评价模式与《中职学校德育大纲》的精神还不吻合,学生也不太在意学校对他们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目前学校急需建立一套科学的学生德育评价模式。
二 学生评价模式改革的构想与预期目标
(一)构想:建立“人性化、多元化、发展化”的学生评价模式
(1)构想的缘由:
1、基于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需要:中职教育是培养适应职业、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性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因此,学生合格与否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思想道德评价外,还必须包括职业道德评价;具体来说,可由以下五个方面组成:社会公德,思想品德、学习品德、职业道德、伦理道德。
2、基于落实学校理念的需要:学校已经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思想,那么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也必须服从于学校思想,传统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部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比如说对学生成绩的界定以及学生品德鉴定中包含了教师、班主任、同学的评定在内,但是这种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忽视了家庭和企业的评价。
3、基于改善心智模式的需要:职业学校师生都缺乏成就感和自信,主要原因就是心智模式的问题,因为缺乏有效地评价,不能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双方都没有体验成功感,因此都需要改善心智模式,提高对自我的认识。
4、基于贯彻中职德育大纲的需要:中职德育大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并明确指出,德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德育模式的“重形式、重外化”的缺陷,强调“重实效、重内化”,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发展学生,追求自我完善,获得整体全面发展。(2)需要坚持的原则:
1、“知行统一”和“多元并举”德育原则。
1.1“知行统一”的原则强调重视德育的过程评价、实践评价。重视学生平时思想行为表现;注重学习表现与活动表现结合;注重校外表现与校内表现结合; 1.2“多元并举”的评价原则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对学生的德育作出客观、合理、全面、科学的评价。
1.2.1评价主体多元化。学校、家长、教师、企业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包含学生的自我评价。
1.2.2评价手段多元化。除考试测试外,还需要结合校园、家庭生活行为评价、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评价、尤其是注意个体差异性评价等等;要注意评价过程中定性与定量结合、过程与结果结合、自我与他人结合。
1.2.3 评价内容多元化。既要参考学生的理论认识水平,也要重视学生行为的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根据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掌握时事政治成绩、德育认识小论文成绩、心理健康状态、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思想表现,以及家庭与社会的信息反馈等,总之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与行为进行全面的评价。
2、发展性评价原则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与个体差异,评价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通过评价,发现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
3、适度原则
要结合实际,要恰到好处,同时应对学生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不要言过其实,褒扬过度或激将性贬低,使学生处于尴尬境地或者郁闷情绪。
4、互动原则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评价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能正确分析自我,帮助学生不断改进自我。(3)学生评价流程:
1、建档:建立规范档案,确定学生评价起点,记录学生成长轨迹,为发展、动态、个性化评价奠定基础。
2、跟踪:跟踪学生个人成长,注重发展过程和变化轨迹,这是强化过程评价的重要依据,必须与档案留存相配合,以发展的眼光分析看待学生的成长。(学习、活动、交友、校内外表现、家庭表现等都应包括在内)
3、评价:建立第三方评价小组,分别由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企业代表、学校管理层代表共同组成第三方评价小组,对学生进行评价。
3.1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以档案记录的原始数据为准,按照学校既定的要求进行;定性评价带有主观色彩,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定、家长评定、社区评定和企业评定(顶岗实习和教学实习)
3.2全程评价:起点评价---阶段性评价---学年评价---毕业评价。
(二)评价模式改革的预期目标
学生评价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所形成的评价结果,能引导学生明确发展什么样的个性以及如何发展个性,确保培养的学生既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又能获得个人最大程度的个性发展。
三、学生评价模式的内容及实施办法“人性、多元、发展”学生评价模式
体系结构
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或手
段
德育课评价
1、法制纪律观念与
1、建立每个学
1、德育课教师
遵守情况
2、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3、人生观、价值观
4、心理健康状况
生的德育与
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成教师 评价主体
长与发展档
3、班主任 案
2、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设计比赛
3、其他
4、家长
学业评价(文化课、专业技能课)
1、学习态度与学习
1、过程与结果
1、任课教师
习惯
记载
2、班干部
2、学习过程考核成2、自我评价与
3、学生本人
绩
学生互评
4、企业
3、学习目标完成情
3、考试成绩
况
4、竞赛成绩
4、学工交替或工学
5、座谈
结合过程中表
6、其他 现:指导教师与企业评价
5、期末考试各科学业成绩
6、参加技能竞赛等
综合素质评
价
1、生活习惯与能力
1、调查
2、劳动习惯与能力
2、座谈
1、学生本人
2、班干部
3、社会实践活动能
3、自评、互评
3、班主任
力
4、自我教育与管理能力
4、家长会、家
4、家长
访等家校沟
5、社区 通
6、其他
5、个人特长培养与
5、开展走进社个性化发展
6、团队协作精神
7、遵纪守规情况
8、其他
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观察、记录、评析
6、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成长与发展档案
7、其他
四、学生评价模式实施的保障条件
1、组织机构要健全:学校—政教处、教务处、实习处—专业—班级多元化参与的组织机构要健全,学校—家长—社会—企业相结合的立体网络结构要健全。
2、观念要更新
3、经费要到位
4、要形成长效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