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兹·卢卡索维斯基的声乐教学(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02:1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弗朗兹·卢卡索维斯基的声乐教学(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弗朗兹·卢卡索维斯基的声乐教学(最终版)》。

第一篇:弗朗兹·卢卡索维斯基的声乐教学(最终版)

弗朗兹·卢卡索维斯基的声乐教学

弗朗兹•卢卡索维斯基(Franz Lukasovsky)是奥地利当代著名歌唱家、教育家,被誉为“德奥艺术歌曲大师”。自1984年来,他一直执教于维也纳国立表演艺术大学,并出任音乐学院院长。该院成立于1812年,是世界顶级的音乐学院之一。建院近200年,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享誉世界的指挥大师卡拉扬、祖宾•梅塔等早年均曾求学于此。笔者曾有幸在这所音乐学院系统地进行过歌唱艺术的专业学习,并师从卢卡索维斯基教授。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位声乐大师的独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有着深切的体会,进而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并常常有意识地与国内的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比对和思考。

弗朗兹•卢卡索维斯基出生在维也纳,6岁时就开始接受音乐教育,少年时曾是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成员。随后,卢卡索维斯基又在意大利、奥地利和德国系统地学习过艺术歌曲、歌剧、清唱剧、音乐教学法等,并对德国心理学、艺术史等领域有所涉猎。1967年,卢卡索维斯基开始了他的歌唱和教学生涯,在奥地利格拉茨音乐大学从事声乐教学。作为男高音歌唱家,他除与欧洲、日本多家大歌剧院签约,在几十部歌剧和清唱剧中出演重要角色,还曾举办过数以百计的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他对德奥艺术歌有着很深的研究,精于诠释舒伯特、舒曼、理查•施特劳斯、沃尔夫等人的作品,对歌词研读、音乐的处理、作品的分析等从实践到理论层面都体现出极高的艺术修养;在理论研究方面,卢卡索维斯基撰写了大量音乐专著,如《声乐启蒙训练》、《如何纠正歌唱技巧中的错误》、《声乐表演和技巧的完善》、《艺术歌曲的风格把握》、《如何获得完善的音乐表现》等,形成了自己较为系统的教学、研究理论体系,这些论著被许多国家的图书馆收藏。同时,在教学实践方面,他为世界声乐表演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40余年来,在维也纳歌剧院、格拉茨歌剧院、巴黎歌剧院、科隆歌剧院及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等世界著名歌剧院舞台上都活跃着他的学生。而他本人也应邀在欧洲和亚洲举办过多期国际大师班,作为维也纳声乐大师班的主要成员之一,在我国北京、天津都留下过他讲学的身影。目前,卢卡索维斯基是奥地利最受人崇敬的歌唱家和音乐教育家之一,他成功的教学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地发掘和学习。

一、强调语言的准确表达

卢卡索维斯基精通德语、英语、意大利语和日语,像他这样能够流利地用东西方不同语言和音乐术语执教的老师是很少见的,在教学过程当中,他能够使用不同的语言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交流与授课,避免了在教学中由于语言不通而引起误解和误导。卢卡索维斯基认为,语言是准确表达歌曲意境和情感的基础,只有做到歌曲意蕴与优美旋律的完美融合,才能充分表达歌曲的意境,进而感染听众。

卢卡索维斯基指出,在“泛音乐”概念下(卢卡索维斯基使用这个词特指那些看似音乐,实际与音乐表现无关的现象),有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偏爱追捧过于随便的演唱风格,一首歌曲唱下来,任凭你怎么注意也没有办法听明白唱的是什么内容、想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在他看来,歌曲与声音有着本质区别,再怎么具有旋律意味的声音也不能与哪怕最简单的歌曲相提并论。比如舒曼的《奉献》,假如我们将其看似极其简单的歌词抽去,只剩下依然优美的旋律,也没有办法获取那令人心绪如云的感动。从这层意义上说,“玩”音乐和音乐表达是决然不同的!在课堂上,对每首作品,他把自己能收集到的优秀歌唱家甚至学生的音像资料,都拿给学生视听。更重要的是,他总是能够引领学生去理解“音乐是人类情感的灵魂”这一简单而又深刻的艺术哲理。卢卡索维斯基反对把古典音乐作品演唱得看似很“另类”或很“新潮时尚”,在他看来,这既是对作曲家的侮辱,也是对音乐的亵渎。他指出,音乐从来都不反对创新并提倡百花齐放,但也绝不应该堕落到可以把什么都看作是“花”。他一再告诫学生,要学会回顾音乐的历史,让学生明白那些能够流传久远的,在不同人群中引发共鸣的歌曲不仅可以触动人的感官,而且一定能触动人的心灵。

维也纳国立表演艺术大学音乐学院的歌唱专业分歌剧(Opera)和艺术歌曲(Lied)两个方向。尤其在德奥艺术歌曲的演唱教学中,卢卡索维斯基都会给学生认真讲解每一首作品的文化背景。德奥艺术歌曲是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运动的文化成果,其歌词也反映了特定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风采,歌德、海涅、席勒、德默尔等诗人的经典诗作,在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等作曲家的笔触下谱写成流芳百世的优美歌曲。因此,研读艺术歌曲的歌词是唱好德奥艺术歌曲的先决条件。大师总是不放过学生对每一首歌词含义的准确把握,对歌曲创作背景、词作者表达意愿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逐步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正确表达歌曲艺术感染力的演唱技巧。在歌曲演唱教学中,他总是首先要求学生随着作品的节奏逐字逐句大声朗读歌词,直到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熟练表达歌词。正是因为他注重正确表达语言意蕴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解歌词吸收歌曲的文化养分,开阔艺术视野,进而在学习歌唱技巧的同时使自身的素养也得到较大提升。

二、在愉快的过程学习

在歌曲演唱教学中,卢卡索维斯基非常注意调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他认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还应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等必要知识,此外,还应该懂得人的生理活动规律以及声音生理等知识。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活动才会建立在科学、自然的基础上。卢卡索维斯基在他的著作《声乐启蒙训练》中指出“好的心情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培养良好歌唱心理的基本前提,因此,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声乐课时成为一段愉快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他反对缺乏科学根据的教学方法,特别注意避免学生因过度紧张或疲劳形成生理负担而影响学习效果。卢卡索维斯基总是强调,教师不能光凭借自己的经验教学,而是要通过不断探索和学习形成相对全面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以对象化的方法去面对每一个不同基础、不同学习心理的学生,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扩展音域,学习和掌握嗓音技巧。可以说,卢卡索维斯基总是把人放在首位,在传授声乐技巧的过程中,在调节学生心理和内心感受方面比许多老师下的功夫都要多。例如:他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理解呼吸的位置在哪里,保持又是怎样一种状态,常见的错误情况有哪些,在整个歌唱过程中呼吸的状态会出现哪些变化等等,几乎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都考虑到了。他善于把捕捉到的细微现象引申到学生的技巧学习中,甚至一首歌曲在演唱中何处吸气他都能够细致地帮学生划出来。对于共鸣的调节运用、位置的保持、高音问题的解决这些平时学生看似很复杂的问题,大师会用生活中人们最熟悉的本能和生理状态引导他们去感知和理解。在嗓音技巧方面,卢卡索维斯基强调用意识控制声音,而不是靠肌肉的力量人为施力。他认为,歌唱时的音高变了,但演唱者的意识还应该保持在起音上。在他看来,每一句歌唱都是有思想的,因此,应该始终坚持意识和思维对嗓音技巧的引导。通过这样的训练,他的学生在演唱舞台上总是充满自信,无论是呼吸上那种内在的张力,还是全身共鸣的充分利用,甚至是演唱时的那种神韵,都能够强烈地感染听众。这都要归功于大师以

人为本、自然融洽的教学方式和技巧。

三、“用心歌唱”是最终目标

作为一个成功的歌唱家、教育家,卢卡索维斯基始终追求的是“用心歌唱”,而不是“用声音歌唱”。他强调,对于歌曲演唱来说,“没有感受的听”是毫无意义的。他更注重表达和传递情感是音乐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音乐理念,在他的教学观念中,歌曲演唱的最终目的就为了感染人,连接和激发人的情感,触动和润养人的心灵。

如同要感受炉火的温暖就必须要靠近它,为了感受音乐的美,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就必须了解它。这仅有情感也是不够的,还要有知识。大师从来不把歌曲演唱看作是即兴的声音表现,他总是会让学生细致地理解歌曲,让学生研读词作家和作曲家的生平以及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认真研读原谱并写出演唱的构思。音乐作品作为作曲家人生体验的产物,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从纵向角度来看,离不开历史的延续、技法的传承、审美趣味的更迭;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则有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影响与渗透。宏观诸如政治、经济、社会乃至哲学与美学思潮的变迁;微观则如作曲家的性格、情趣甚至一时一事的所思所想……一个好的演唱者在二度创作的过程中,必须有能力准确把握作曲家的创作思维,理解作曲家的音乐语言,在音乐材料上、语意上乃至音乐风格上与作曲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以期能够对艺术作品能做出基本正确的解读与还原。同时,演唱者应该试图以观众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表演,这种审视并非简单意义上的迎合,而是结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揣度受众可能的欣赏感受,综合做出的艺术诠释。这更多的是一种传达,一种引导,从而逐步形成既符和一般的审美共识,又兼具自我风格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再创造,在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卢卡索维斯基常常会问学生在作品中听到什么,理解了多少,有什么感触等等。在他看来,如果演唱者自己都不能理解要演唱的歌曲,不能被歌曲所打动,那么也就不能期望听众会被歌曲所感染。他让学生始终在思考中学习,不断在作品中深化自己的思想,并用心发现和品味新的事物,从而在技术、文化、修养等方面不断提高。

卢卡索维斯基注重培养学生艺术思维的敏感性,激发学生用内心深处那些具有创造性的灵感来用于歌唱,他反对任何装腔作势的、外在的表现,哪怕一个手势的运用他都要求从音乐原本的情感表达出发,都必须符合歌词内容和扮演角色的特性。他一再强调只有可以触动灵魂的声音才能够达到艺术的高度,在最大程度上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演唱才能。

结 语

在声乐的演唱与教学中,传授声音的技巧是重要也是必要的,但只有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内涵的深刻理解进而去接近音乐的真谛,才能够使学生的心灵与技巧得到升华。卢卡索维斯基大师的教学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他的观念摒弃了歌唱中那些纯感官的夸张、虚假和技巧卖弄,强调还原音乐本性和心灵的净化。中国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终极目的不能仅仅局限于使学习者在技能上达到多高的水准,而是帮助他们开启音乐艺术这扇门,使他们更丰富、更全面地理解音乐,锻造爱乐的心灵。

参考文献

Franz Lukasovsky.Educating young voices, Falter-Verlag, Austria 1988.

赵青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张萌)

下载弗朗兹·卢卡索维斯基的声乐教学(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弗朗兹·卢卡索维斯基的声乐教学(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