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三民族中学四三三教学模式修改 2

时间:2019-05-13 02:1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三民族中学四三三教学模式修改 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三民族中学四三三教学模式修改 2》。

第一篇: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三民族中学四三三教学模式修改 2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三民族中学

关于修订完善“四·三·三”课堂教学模式的

实施意见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我校推行的“四·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已初步成型,基本符合有效课堂模式理念。根据普洱市和澜沧县教育局“构建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实际,为进一步探索“四·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努力构建“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把教学效果真正落到实处,现对我校“四·三·三”课堂教学模式作如下修订完善意见,请各教研组、科任教师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导向,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知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在认真编制《导学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努力开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实现教学质量的新突破。

二、总体目标

以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宗旨,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法为重点,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构建先学后导,讲练结合,当堂测评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专业技能得到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三、“四·三·三”课堂教学模式环节要求 “四.三.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1.“四.三.三”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时间分配命名,将课堂40分钟的时间划分为4:3:3的比例来进行,即教师精讲(不含点评、合作学习指导等)时间占约40%,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占约30%,课堂训练与评价时间占约30%。

2.四步三段教学:“四步”即自主学习、课堂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测评。“三段”即课前、课堂、课后。

(一)课前 1.导学案编制环节

(1)大力推行集体备课制度,明确导学案编制流程

编制好导学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研组要加大力度推行集体备课制度。每个教研组要在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组内推选出一位学科负责人作为备课组长,带领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群策群力,用集体智慧编制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案。

导学案编制流程为:备课组长提前在放假前一周至二周召集小组成员会议,安排布置导学案编制工作任务。会议要围绕下学期学习内容进行研讨,分析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计导学过程,确定导学案编制主备人,每人轮流主备一个章节或一单元内容。主备教师编制完成导学案初稿后,利用QQ等网络传输工具将导学案初稿传送给其他参与教师修改完善,再在教研会议上由全体教师集体研讨修改完善导学案,最后由一名较有经验的教师审定成稿,交校领导审阅批准。每个任课教师人手一份,共同使用同一份教案上课。上完课后,教师根据课前及课堂的使用情况进行反思,并进行记录,以备再进一步对导学案修正完善。

(2)编制导学案要求

导学案的设计要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集体研究,在“学”字上狠下功夫,真正为学 生的“学”服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心中有数。教师站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编写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学案设计要符合学生自学的认知规律和课堂教学规律,教师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加工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尽量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增强备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四·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教)案格式: 课题: 《XXXX》导学(教)案

主备教师:XXX 参与教师:XXX XXX XXX 审定教师:XXX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二、合作探究

三、巩固训练

四、当堂检测

五、拓展延伸

六、课堂小结

七、课外作业

八、教学反思(3)学案设计基本思路与要求

紧扣《课程标准》遵循“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设计思路、课程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对每章内容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分解和 细化,旨在使教师教和学生学时既有针对性,又有整体性。对各章节的知识与方法的学习和探索,要紧紧围绕双基,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的形成为重点,与教材紧密相连,体现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设计基本问题时,可把一个重要知识点放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考查,使学生能深刻认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同时,要注意总结方法、规律,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设置有层次,有梯度,有适当的比例,这样可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依据初中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学案设计既要以双基为主、层层推进、清晰自然、目标明确,又要渗透新课标理念,创设基本知识自主学习及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探究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教学知识和方法,快速掌握本节知识和方法要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倡导学生从问题开始,在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提倡创造性学习。

2.自主预习: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自主在课外提前完成,具体任务:熟悉教材内容,按导学案要求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二)课堂

1.自主学习(共12分钟,其中学生自学约8分钟、自学检测约4分钟)。本环节教师一律不得讲课,但可在学习小组间巡回指导,主要由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或合作完成“自主学习”内容,交流展示自学成果;由教师在白板上展示自学环节的重点内容涉及的题型,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简明,要适中,要有梯度,重点要以理解教学内容为主。对简单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自己解决,对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要让学生在讨论或在老师的导学环节中去解决。

2.课堂导学(约14分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把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说明,按照具体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生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圆满完成问题的解决。可以适当开展各种竞赛,让学生在愉悦、进取、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回答以鼓励为主,允许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

3.合作探究(约8分钟)。本环节以学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主,但要做到学生不讨论不引导。教师在导学中,必须运用白板和笔记本电脑导学,教师事先要在笔记本电脑上结合导学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第二次备课,制作出适合于本班学生认识程度的导学课件,适时导学。但切忌展示课件,以课件代导学。教务处、教科处将不定期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推门检查,如查出不按规定执行“四·三·三”课堂教学模式者,按《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三民族中学规章管理制度》中的“教学事故”相关条款给予处理。

教师导学可穿插在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中比较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等重要的内容进行引导,设计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甚至争议,并在学生激烈的讨论中分组给予适时引导,以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知识、探究知识的欲望,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

4.课堂测评(包括巩固训练、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约6分钟)。学生自主训练与全班展演结合,学生点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做到不练不讲。

学生完成巩固练习,不单单是孤立的巩固课堂成果的活动,而是在巩固训练中要认真回顾所学的知识,它是是掌握知识与提高技能一个重要过程。因为只有让学生巩固训练并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之后,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思考并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因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慢慢积累的过程,所以,要讲究过程的落实。一个学生在学习的面前,不踏实、不务实、不求实、不真实,必然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受到挫折,这些挫折在课堂巩固训练中就会呈现出来。因此,一个学生在做巩固练习题时,首先,一定要认真检查前面所学的知识中,究竟是哪些知识没有掌握牢固,找出原因在什么地方,然后采取积极补救的措施,及时调整有效地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才能避免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从指导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入手,把具体的练习与巩固旧知识结合起来,逐步让学生提高练习的质量,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要组织学生认真反刍当堂学习的重点内容,构建清晰的课堂知识网络,当堂内容当堂清出底子,迅速、独立完成当堂检测。

组织学习组长对小组成员学习内容和学习表现的进行总结性评价,评选出课堂表现最佳个人和最佳学习小组并记录。

(三)课后 1.课后反思

学生做好课后巩固,及时查找未清问题,布置三个层次的作业题,分别要求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课后反思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查找未落实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批阅作业后反思学生巩固情况,力求做到堂堂清并对导学设计作修改完善。

2.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部分,是老师检查自己课堂教学,巩固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一个有效方法。

课后辅导是实现教学相长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后辅导,了解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难懂的地方、难点问题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课后辅导,了解学生的水平,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老师的备课、讲课起到指导作用;通过课后辅导,可以拉近老师跟学生的关系,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课后辅 导,可以面对面直接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关于晚自习:我校晚自习分两段,第一段为60分钟,第二段为70分钟。

第一段晚自习时间为19:30-20:30。上晚自习教师可针对多数学生的作业中出现的错题或提出的问题作短时间讲解辅导。

第二段晚自习为学生自主预习时间(20:45-21:55)。第二段晚自习不允许任何教师讲授新课(包括作业、练习、试卷等)。教师应督促学生根据第二天的课程安排,认真完成导学教。学习小组长要组织本组学生自学教材、查阅相关学习资料、收集相关学习信息、完成当天各科作业。每天晚结束后,由课代表将导学案收交给任课教师,上课前进行批阅,特别是学习小组长的学案要认真批改,并要求过关。

总之,我校推行的“四·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已得到广大师生甚至是家长的认可,我们要努力探索,不断改进,将她推而广之,让她为边疆教育发展添砖加瓦,实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三民族中学的腾飞。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三民族中学

2014年1月16日

第二篇:昌宁县第三中学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昌宁县第三中学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为搞好此次教学模式改革,学校设计了三个问题对教师进行实名问卷调查。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二是“教学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三是“导致学生学困、厌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1、“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65/73=89%]、“教学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40/73=55%]以及“导致学生学困、厌学的主要原因”[(29)/73=40%]。绝大部分教师能从主观上寻找自身的原因,这为下一步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但是,还有一大部分教师将“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和“导致学生学困、厌学的主要原因”都归为学生原因、客观条件原因,不从自己主观上寻找原因。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解决学困、厌学的问题,需要激发学生热情、激情、学习动机,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那么培养主动学习型学生,营造浓厚的学风,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的研究都不足,研究不够深入。

3、解决理念更新不够,教学方法、模式单一,灵活性不足的问题;解决驾驭课堂的能力差问题;解决长期以来教师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解决长期以来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还较大范围的存在,教师讲的过多,管得太死,学生活动太少,师生互动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问题;需要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这一问题已被绝大多数教师认可。

4、对学生关爱不够,基础差的学生得不到学校、老师的认可,因材施教不到位,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难以从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找到乐趣,不了解学生的心理,摸不透学生,管理方法不当;(或是)在学生管理上不够严格,方法简单,没有把握好对学困生管理的“严爱相济”的尺度问题。这也被绝大部分教师重视。

5、根据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学不懂,学无所获,学习差异大的问题,需要学习:

维果茨基(苏)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新教材观:将未知纳入已知认知结构。不是教教材,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教材里怎么说的就怎么教;而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而是学生需要什么才教什么;不是以教定学,而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促教,以教导学。学生需要学习什么?学生是按什么方式来学的?

6、根据学生学习习惯差,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失,学习目的不明确,目标不具体,自信心不足,缺乏自信心,学习不主动、不自觉、无欲望、无兴趣、无动力、注意力不集中,读书无用论作祟等问题,需要学习:

(1)赞可夫(苏)“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理论,进行分层教学;(2)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注意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兴趣,搞好师生关系;

(3)学习“学习金字塔”理论,已懂的检查、看得会的自主提炼、合作学习才懂的讨论(互动——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问题较大的精讲、必须通过实践的组织活动——以学定教而非以教定学,基于学生而教;

(4)学习需要层次理论,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有效地进行管理与激励;

(5)学习马卡连科协作教育、“培养集体并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理论,组织合作学习,培养集体主义、团队精神。

二、主要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将昌宁三中建设成为昌宁县示范性初级中学、“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

1、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2、实现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改进,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构建起适合昌宁三中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3、完成国家课程校本化,建立适合昌宁三中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案”管理系统;

4、开发出德育教育校本课程,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特色。

三、实施策略

全面学习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并在七年级所有科目的教学中试点,取得一定经验后在全校推开。

“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1、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1)将教学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小组,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学习小组的集体智慧,产生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

(2)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多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如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倡导全体参与体验;

(3)在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2、自主学习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1)预习课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然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生发出新的学习目标。

(2)展示环节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交流,又是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提升。主要进行“展现提升”与“穿插巩固”的工作。展示课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

(3)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

“弱势群体”,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尽力达到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全面、全体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

3、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学习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内,一般每组只完成一项即可;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和反馈模块都占用正式课时,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

4、杜郎口中学教改的课堂体系:

课堂时间模式:10+35(师10分钟,生35分钟)

5、在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学习中辅以蠡园中学的“六助”教学模式。

在学习中开展备助:明标定策;自助:学知探究;求助:回馈显疑;互助;解疑提升; 补助:拓展提升;续助:拾遗巩固。

四、实施步骤(分二个阶段)

(一)试点示范阶段

1、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杨子安(校长、支部书记)副组长:杨映中(教学副校长)成 员:字唐梅(教务主任)

辉朝祥(教科室主任)李维成(政教主任)

茶洪景(政史地教研组长兼七年级历史备课组长)辉树平(语文教研组长兼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长)

杨成伟(数学教研组长)

王志勇(英语教研组长)

兰丽娟(理化生教研组长兼八年级物理备课组长)

罗国海(化学备课组长)

李文权(七年级思品备课组长)李春梅(七年级数学备课组长)字学美(七年级英语备课组长)王艳萍(七年级地理备课组长)左建英(七年级生物备课组长)

2、试点研究

(1)2010年11月1日—10日

①挂级副校长、领导小组副组长杨映中给学生开宣讲会,动员学生认真负责、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模式改革。②七年级教师对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再学习、再感悟,做到心中有数。

③七年级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共同研究,分出班级学习小组,并指定各成员的任务。(2)2010年11月11日—20日

①教务主任字唐梅借七年级班级开出一节研讨课,所有理科教师参加观摩。②教学副校长杨映中开出一节思品研讨课,所有文科教师参加观摩。(3)2010年11月21日—30日

七年级各科备课组长开出一节观摩课,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研讨。(4)2010年12月

七年级所有任课教师自主实践,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位教师上一节汇报课。(5)2011年1月—2月

①反思总结,确定新学期在七年级推开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②七年级各学科备课组在教研组的协助下完成新学期第一、二周的“学案”编制工作。③布置第三周的学案编制工作(第二周教研组活动时间交流、确定)(6)2010—2011学年下学期

3、要求:

①参与教师必须下决心,彻底打破传统模式,积极学习,认真探索,不断总结反思改进。②政教处要有计划有目的,开展德育教育实践研究(有课题、有研究、有成果)。七年级全面推开

(二)总结推广阶段 1、2011年暑假

①总结反思与培训学习。

②布置新学年在新的七年级推开的工作。

③布置新学年在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中推开的工作。2、2011—2012学年

(1)培训原九年级思品、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教师,培训原八年级地理、生物教师,在新的七年级推开新的教学模式。(2)培训原九年级物理教师,在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中推广新的教学模式。(3)跟踪八年级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的驾驭情况。3、2012—2013年学年

(1)培训原九年级思品、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教师,在新的七年级推开新教学模式。(2)培训原九年级物理教师,在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中推广新的教学模式。(3)培训化学教师,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推广新的教学模式(4)跟踪八、九年级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的驾驭情况。

五、保障措施

1、后勤保障

(1)成立后勤保障组

组长:杨绍羽(后勤副校长)成员:罗国海(办公室主任)

杨黎明(总务主任)

(2)筹措经费,为教改提供必须得条件和培训所需资金。

2、机制保障

(1)由教学副校长具体组织有关领导小组成员,对教学模式推广各个环节进行督促检查,每月召开两个两层面的汇报会(责任人向教务处汇报,教务处向学校行政会汇报),及时跟踪检查。

(2)由教学副校长组织有关领导小组成员修改、制定管理制度,提交2011年暑期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2010年10月18日

第三篇:民族中学教学常规工作自评报告20110507 2

泉港民族中学教学常规工作自评报告

(2011年05月07日)

根据《关于开展泉港区普通中学教学常规检查的通知》精神,按照泉港教[2008]综66号《关于印发〈泉港区普通中学教学常规评估细则〉的通知》要求,为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管理有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对2010-2011学学校教学常规工作进行自查自评。现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我校系泉港区唯一的一所少数民族初中校,现有学生261人(畲族学生占半数),3个年段,7个班级。教职工46人,专任教师40人(包括3位支教老师),职工6人。校园总占地面积25472㎡,学习生活区有综合楼、教学楼、行政办公楼、食堂、厕所各1座,运动区有田径运动场、篮球场、小广场各1个。学校活动场地15000多㎡,生均运动场地面积57㎡,校园绿化面积达10000多㎡。拥有理化生实验室3间,化学实验室设施配臵达到省颁Ⅰ类标准,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各1间,体育、美术、音乐器材室各1间,器材配备均达到省颁Ⅱ类标准。图书室、阅览室各1间,藏书14536册,生均图书55册。多媒体教室2间,教师电子备课室1间,学生电脑室1间,学生专用计算机47台,生机比达到5:1。地理专用教室1间60㎡,劳技室1间60㎡。

二、教学常规工作

(一)指标情况

1、我校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课时计划和教学内容,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确保各学科有专职教师任课,无任意增减或删改课程课时现象。在学校日常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校,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全体教职工通过教代会和工会组织发挥主人翁作用,2009年秋季,学校教职工大会高票通过了《泉港民族中学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2010年秋季通过了《泉港民族中学岗位设臵方案》,2011年春季通过了《泉

港民族中学岗位设臵实施方案》。本项自评得分3分。

2、为切实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我校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校长、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具体抓。因学校办学规模不大,班级数较少,每位行政均负责挂钩一个年段、一个教研组和一个班级,统筹指导年段、教研组和班级的日常管理事务。本项自评得分1分。

3、学校工作计划是学校一个学期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我校每学期初的预备周均组织召开了行政扩大会,并邀请教职工代表参加。根据区进修学校的《工作计划》和《教科研工作计划》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反复讨论修订《学校工作计划》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计划拟订后,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公布,接受质询和监督。然后各处室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拟订各类计划,确保每周工作有重点、平时有检查,期末有总结,各项工作系统、规范、有序运作。本项自评得分2分。

4、我校依据上级的政策、法规,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的参政议政作用,结合学校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出台了《泉港民族中学管理手册》、《泉港民族中学教师目标管理考评细则》、《泉港民族中学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泉港民族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奖励性绩效工资月分配方案(草案)》、《泉港民族中学岗位设臵方案》、《泉港民族中学岗位设臵实施方案》等规定,对教研组工作、集体备课、听评课、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作明确规定,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操作。办公室宝法老师负责及时归档各项材料,管理规范齐全。本项自评得分2分。

5、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招生、巩生工作。成立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实行控辍保学奖惩制度,建立辍学月报告制度,做好“控辍活动月”的宣传动员工作,组织行政、教师进村入户家访,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及时到校学习。学校在依法控辍、管理控辍、扶贫控辍、教改控辍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探索,入学率达98.8%。本项自评得分2分。

6、教师目标管理考评直接关系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和水平。我校

成立了专项考评领导机构,并不断完善《民族中学教师目标管理考评细则》。切实抓好每学期一次的量化考评工作,期初有安排,期末有总结,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采取措施。本项自评得分6.5分。

7、教师目标管理考评的过程性材料收集管理情况良好,做好过程性材料的的收集,相关材料及时公布。其中教职工考勤情况、教学常规检查情况、指导教师、学生获奖情况、继续教育情况、撰写论文情况、个人教学成绩、受综合表彰等情况作为最主要的参照。本项自评得分5分。

8、教师目标管理考评结果作为学校校务公开对内公开的重要内容,及时公布在行政楼三楼会议室,接受全体教职工的监督,确保整个考评过程公平、公正、公开。对考评结果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关怀、鼓励和提拔。其中姚辉波老师被推荐参加市班主任培训;陈潮滨、庄学祥老师被推荐参加省级农村教师培训、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庄伟东老师被推荐为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聘任对象,陈潮滨、庄梅霞、庄学祥、庄阳波等老师被推荐为中学一级教师职务聘任对象,其他老师分别在专业技术等级上相应变动,现岗位设臵工作正在顺利实施中。本项自评得分3分。

9、学校确立了德育工作的首位意识、教学工作的主导地位,定期组织召开校务专题会议和教学专题会议研究、决策和布臵教学常规工作,每学期至少召开3次校务会,每个月至少召开2次教学会。本项自评得分4分。

10、教学计划和校历表、功课表、课外活动表、作息时间表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同时对应“三表”,立足校情,印发了《班主任工作手册》、《教学工作手册》、《教研活动资料册》《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等特色管理材料。本项自评得分2分。

11、学校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政史、理化、生地、技能等七个教研组,每学期初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拟定各教研组的内部计划,统筹安排全学期的教学及校本研究工作,平衡各备课组的教学进度,规范教师教案撰写尺度,强调教学反思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本项自评得分5.5分。

12、学校主要领导能深入课堂第一线,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了解掌握教学第一手资料;教务主任积极承担初三毕业班语文科教学,分管副校长积极承担初三毕业班两个班级的政治科教学任务。平时各位行政能深入各自挂钩的教研组带头听课,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课,学校听课、评课的氛围整体较浓厚。本项自评得分6分。

13、每学期分别召开一次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采取问卷调查和填写《座谈会意见征求表》的形式认真听取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及时纠正存在问题。同时根据区教学常规工作要求,每学期期中、期末两次检查教师教案撰写、作业批改情况;根据区政风行风“五评议”工作要求,每学期定期组织开展针对教师履职情况的民意测评,教师业务档案较完整规范。本项自评得分8分。

14、我校立足农村校实际,贴近教情、学情,研究出台了《民族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着力培养市级、区级骨干教师,学校现有国家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区级骨干教师10名。一年来,本着“以人为本、主动发展、全面提高”的要求,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区“第三轮素质教育评估”迎检工作中受到区教育局领导的充分肯定。2008、2009、2010连续三届荣获区教育质量管理先进校的称号,2011届中考力争再续辉煌。本项自评得分4分。

15、学校一贯重视教研教改工作,有较完整规范的校本教研制度和操作性较强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各教研组每单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各备课组定期组织安排集体备课。学校主要领导能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指导挂钩教研组研究课题,推进教改项目。本学年,确立了《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等5个校级课题,1个区级课题《中学写作教学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研究》已递交结题报告;每位老师均能做细做好个人小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填写《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并能把研究成果应用在课堂教学上。初三毕业班语文、政治、历史、化学等学科针对中考教改方向,组织人手编写了针对性较强的备考材料。本项自评得分8.5分。

16、学校课外活动与兴趣小组活动有机结合,计划较完整、规范,有组织、有项目、有时间、有辅导,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教务处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本项自评得分5分。

17、我校制订了《民族中学教师教育理论学习计划》,每两周一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本学期重点组织学习班主任工作理论、毕业班学科教学理论。每学期各召开一次教研、教改成果交流会,结集出版《民族中学教师论文汇编本》。本项自评得分3分。

18、本学年,我校积极承办全区英语教学研讨活动,认真开展区“实验(科学)教学观摩月”活动,认真组织老师参加博文中学的教学开放周活动,邀请区语文校际教研组长庄赞华老师为语文组作“中考语文试题命制走向”的讲座。在全体科任教师中深入开展优质课评选,要求每学年每位教师主动承担一次优质课教学任务。每学期各安排一周针对内部的教学开放周活动,在开放周期间,教师和学生家长可随堂听课不受限制。优质课授课情况作为我校教师参评校级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本项自评得分3分。

19、学校制定了《功能室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室使用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各实验室、功能室均有制度上墙,日常管理情况良好。本项自评得分4分。

20、按照区教育局的统一要求,成立了教学设备管理专项机构,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任执行组长。学校功能室配备一名专职管理人员,各实验室配备一名兼职管理人员,其中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电脑室管理员持证上岗,其他管理员均培训上岗,具有良好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本项自评得分5.5分。

21、理化生实验室制订有专门的实验计划,实验课开设情况良好,积极开展区“实验(科学)教学观摩月”活动,进行“教学仪器设备使用情况专题调研活动”自查自纠,认真落实“2011年学生信息技术、物理和化学实验操作考查工作”。信息技术课教师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电脑室使用率高,维护情况良好。图书室新进了2000多册图书,学生借书热情较高。本项自评得分2分。

22、学校计算机、多媒体、电子备课、体音美器材等功能室配备较齐全,理、化、生实验室设施配臵达省颁Ⅰ类标准,教学仪器设备

全部达省颁Ⅰ类标准,体育、音乐、美术器材配备达省颁Ⅱ类标准,图书有14536册;在提高日常办公效率,服务教育教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项自评得分3分。

23、我校严格执行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招生计划,努力控制班生规模,现阶段初

一、初二年的班生规模较合理。学校学籍管理人员钟金彬老师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较高,能认真执行省、市、区学籍管理规定,学生的学籍档案完整规范,完全做到学籍电子无纸化管理,符合相关要求。本项自评得分5分。

24、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获评泉港区文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泉州市普通初中达标学校、课改先进学校等28项区级以上荣誉称号。2008、2009、2010连续三届荣获区教育质量管理先进校的称号。一年来,我校还通过了泉州市“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被评为泉州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泉州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本学年,王清辉老师获2008-2010学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唐建忠、郑彩霞、钟亚祥等老师被评为山腰街道优秀教师;庄建鹏教师被评为中小学生田径赵云传优秀教练员;郭惠仁被评为山腰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庄金滨老师的课件获泉州市课件制作一等奖并获泉州市教学能手称号;张宝法、郭龙法、庄钦阳等老师获区教学创新比赛奖项。叶舒婷等同学获区校园歌手赛荣获一、二、三等奖有6人次,我校学生在区中小学生合唱节活动中获二等奖。本项自评得分2分。

25、按时完成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其中区“第三轮素质教育评估”迎检工作受到区教育局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本项自评得分3分。

以上各项自评累计得分98分。

(二)特色做法

1、规章制度科学合理,体现课改理念。

本学年多次的深入调研,不断完善《泉港民族中学管理手册》并出台了《泉港民族中学教师目标管理考评细则》、《泉港民族中学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泉港民族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奖励性

绩效工资月分配方案(草案)》等规定,整体上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对于指导当前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2、教研氛围日趋浓厚,彰显以人为本。

立足学校实际,贴近教情、学情,扎实持续地组织开展公开课听、评课活动。举办九年级教师复习研讨课、八年级教师创新实验课、语文科教学汇报课、体音美特色教学课。每双周的教师例会为全体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时间,每单周均组织召开全校性的教研活动。引导和激励教师从教学实践中挖掘校本教材,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开展培训、教研工作,使校本教研成为推动我校教学工作平衡发展的不竭动力。积极参与“联校协作”等校际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发现不足,在参与中提高。

3、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实现相辅相成。

作为一所畲族学生占半数以上的学校,我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凸显畲乡特色,搭建了“三书文学社”和“畲乡广播台”等两种文化交流平台,编辑了《畲乡教育》、《畲乡》等两种校刊。一学年的各个月份,学校都组织开展了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这些载体和平台,努力实现架桥引学、激趣乐学的目标。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因学校地理特点和历史因素,以及人事变动、提拔任用等原因,最近几年我校流失了一部分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而新调入的个别教师敬业意识不强,主动融入意识不强,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有待于提高。同时,绩效奖励性工资的分配仍处于摸索阶段,对一线骨干教师的激励作用不够明显,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学校教学常规工作开展不够平衡,创新性的成果较少;老师参与业务培训、校际活动和各种区级以上竞赛活动的主动性、积极不高,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不利于学校工作的有序推进。这些都有待于今后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纵向比较,我校近年来各项工作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教学常规管理较实在,也较有成效。但与周边城区学校横向对比,还有明显的差距。因此,我校将以本次检查评估为契机,正视问题,查找差

距,积极探索面向少数民族聚集区创新发展的办学新路子。要认真按照“加强学习、完善制度、精致管理、狠抓常规”的总体思路,继续修订和完善教学常规条例和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师教学行为评价体系,以制度为保障,向管理要质量。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提升教师岗位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教学行为;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调控能力,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研组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研究意识、研究能力,优化教学研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合各种资源,努力创建“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

第四篇: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高中化学 第2单元 课时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2.运用对比实验方法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3.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用途。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三、设计思路

由药片溶于水产生气泡的现象引入钠的碳酸盐,在比较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物理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类比碳酸钠与碳酸钙的方法学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而通过对比实验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化学性质的异同,利用两者的性质介绍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并解释药片溶于水产生气泡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用维生素C泡腾片溶于水,药片迅速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探究碳酸氢钠性质的兴趣。将主题引导到钠的碳酸盐性质的研究。(注:维生素C泡腾片中含有碳酸氢钠和酒石酸氢钾。)

[板书]Na2CO3,俗名:纯碱。NaHCO3,俗名:小苏打。(ppt 2)[活动与探究1]取适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样品于小烧杯中,进行溶解性实验。

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Na2CO3:白色固体,可溶于水。

NaHCO3:白色固体,可溶于水。(ppt 2)[过渡]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碳酸氢钙同为碳酸盐,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是否会有相似之处呢?现在以碳酸钠为例,进行研究。

[活动与探究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取2~3mL澄清的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再分别向上述两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中训练实验的设计、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总结出碳酸钠的主要化学性质,并能归纳出碳酸钠与碳酸钙在性质上的异同。

[板书]

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ppt 3)1.能与某些碱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2.能与某些盐反应

Na2CO3+CaCl2=CaCO3↓+2NaCl [活动与探究3] 组装如P51实验2的装置,将滴管中的浓盐酸加入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3.能与某些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CO2+H2O=2NaHCO3

俗名:小苏打

[活动与探究4]用pH计或pH试纸测制得的碳酸钠溶液的pH值。

[活动与探究5] 在一只烧杯中加入50mL 前面配置好的碳酸钠溶液,用酒精灯加热至接近沸腾。将一小块沾有油污(植物油或动物脂肪)的铜片浸入碳酸钠溶液中,静置约2min。用镊子将铜片从溶液中取出后,用水冲洗干净。与另一块沾有相同油污浸入清水的铜片作比较。

[板书]4.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热的纯碱溶液可以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

[叙述]这是利用了油脂在碱性溶液中发生的水解反应,虽然这个反应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这个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却十分广泛。比如碳酸钠可以用来制肥皂、洗涤剂等,就是利用了它的去污能力。

[设问]碳酸钙和碳酸氢钙之间怎样实现相互转换呢?

[思考与讨论]学生可能回答: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受热分解转换成碳酸钙。

[设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之间怎样实现相互转换呢?

[思考与讨论]学生可能回答:碳酸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但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反应还不知道。

[叙述]碳酸氢钠与碳酸氢钙的化学性质相似,受热时也会分解为正盐、水和二氧化碳,请大家自行写出反应方程式。

[板书]

[活动与探究]学生根据“活动与探究”中给出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表格中的信息,设计实验方案辨别未知的白色固体粉末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ppt 5)[过渡] 我们已经知道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有关性质,现在可以解决课前的那个小实验的现象了吗?

[思考与讨论]学生可能要求查看维C泡腾片的说明书,在获得有关成分信息后进行判断。还可能例举出生活中其他的类似现象,比如服用含有碳酸氢钠的胃药后会出现打嗝的现象等。

[过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其他用途吗? [叙述]

四、碳酸钠的应用(ppt 6)重要的用途之一是制造玻璃。在工业发达的国家,用于生产玻璃的纯碱量,约占纯碱生产总量的40~50%。

在化学工业方面,纯碱可以用作染料、有机合成的原料;在冶金工业方面,可以用于冶炼钢铁、铝和其它有色金属;在国防工业方面,可以用于生产TNT及60%的胶质炸药。另外,在化肥、农药、造纸、印染、搪瓷、医药等产业也必不可少,特别在生活中,是人们发面做馒头的必需品。

[叙述]

五、碳酸氢钠的用途(ppt 7)利用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性质,可以在制糕点的时候做发泡剂,也可利用能与酸反应的性质,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练习](ppt 9~11)1.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不能吸收CO2的是()

A.Na2CO3 B.NaOH C.NaHCO3 D.Na2O 答案:C。

2.下列关于Na2CO3固体和NaHCO3固体性质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水中溶解性:Na2CO3>NaHCO3 B.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C.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速度:Na2CO3<NaHCO3 D.Na2CO3与NaHCO3相互转化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答案:BC。

3.相同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钠放出CO2多 B.碳酸氢钠放出CO2多

C.碳酸钠消耗盐酸多 D.碳酸氢钠消耗盐酸多 答案:C。

4.将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加强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生成CaCO3 20.0g,将残留物加足量盐酸时,生成CO2气体11.0g。试计算原混合物中含Na2CO3、NaHCO3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答案:m(Na2CO3)=5.3g m(NaHCO3)=33.6g

第五篇:广东省中山市石歧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新人教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化学教材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课题1“分子和原子”的第二课时,是继前两个单元学习氧气、氮气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建立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说出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用微观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或直观教具展示),了解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现象了解分子的本质,使学生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分子、原子的过程中,通过实验现象获得对分子的感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逐步形成辨证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重点:分子、原子的概念; 难点: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1、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的情形与电解水时水“跑”走的情形是否一样?为什么?

2、一种分子是如何变成新分子的?

以水的电解为例,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与讲解,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

教师引导:电解水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分子,所以是化学变化。一旦发生变化之后,分子的化学性质是否也发生改变呢?

教师分析:一旦发生化学变化,分子将不再保持原来物质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得出分子的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教师板书:

一、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学生练习:展示课件

演示过氧化氢和氧化汞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教师引导:在过氧化氢和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发生了变化,那么原子是否也发生改变呢? 教师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可以发生变化,而原子种类不会发生变化。学生活动:得出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学生练习:展示课件

板书:

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巩固与提升 :

氢气(H2)是一种新型能源,用氢气(H2)和氧气(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可以得到水(H2O),试用图示表述其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微粒变化情况。

反复利用几种物质——氢气(H2)、氧气(O2)、水(H2O)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各种变化,刺激学生思维,使“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认识得到深化和升华。延伸性研究:

放飞思维:(可放在课后进行)

思考问题:氢气燃烧可释放能量。这样,汽车加油站能不能变成加水站?

教学反思:

鉴于分子和原子这个课题是关于微观粒子的纯理论知识,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理解的能力,如果按正常的理论性的讲解,会让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因此,我采用了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联系生活实例、模型展示、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这种生动有趣且直观、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掌握甚好,而且对微观世界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下载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三民族中学四三三教学模式修改 2word格式文档
下载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三民族中学四三三教学模式修改 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