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最近我有幸拜读这本由当代教育家李希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奉献给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大作——《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本以为又会是浮夸的侃侃而谈。但当我读完本书,却发现他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创造了一种可能,自由学习的可能。而且我深深地被李希贵老师深刻的思想、博大的胸怀和伟大的实践精神所感动,更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首先,我们不得不谈一下李希贵老师的“自由说”。完成一件事,需要的不只是能力和技术,更要有一种心境,那就是在心灵上的自由与愉悦。一个被囚禁起来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与快乐的人,只会浑浑噩噩度日如年,更不可能去创造,去开拓新的领域。老师之教,学生之学,本应当如孔子、苏格拉底一样,相互间一起快乐地探索求知,而不是一种身心交瘁的苦役。既然如此,就要给老师和学生以一定的自由,让他们在审美中享受教育与学习的快感。在现在的教育形势下,我们无法短期内找到比高考更合理的选拔方式,那么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该如何给学生和老师自由?李希贵老师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分层走班制。李希贵老师这种敢想敢做的精神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习的。学生无力改变什么,但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并努力付诸实现。而且李希贵老师提到,应该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当学校、班级各种一日常规考核,各种量化管理,每周综合评价,按月兑现奖惩把班主任和学生折腾的“死去活来”,这样或能造就秩序井然的学校,但是会造成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关系的紧张。“把学校办的像监狱一样,这实在是教育的悲哀。”李希贵老师如是说。我们不应该在狭隘的小圈子里和学生们计较。如果要提高班级生活质量,建设良好校风,就应该从我们老师自身做起。我们应该变得更宽容一些,但是不失威信,要思考的更加长远,不要急躁喜怒无常,要大度自信宽容。这样斤斤计较互相猜忌的师生关系才能的到改善。
其次,书中楔子就提到爷爷以及他的父母对他的影响。是他们引领李希贵老师走上正确的道路,幸福的家庭生活没有给他留下任何阴影。“对一个人而言,情感的种子总是播下的越早愈好。”爷爷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阅读的兴趣使李希贵老师内心那热爱读书的种子开始发芽。母亲风风火火,父亲沉稳淡泊。就像李希贵老师说的:“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最适合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作为老师,虽然不能像父母一样从小与学生耳濡目染,但是在高中阶段,也是学生思想正在定型定性的重要发展阶段,学生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远比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多。所以老师也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养成教育、激励教育、人格教育和自然教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并给予纠正。李希贵老师还说:“其实,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同龄的伙伴互相影响之外,一定要有那么一两位亦师亦友的长者,用他们的人格,用他们的精神智慧,用他们宽阔的胸襟,用他们对后生真诚的欣赏和尊重,来引领年轻人开始漫漫的人生之旅。对一个成长中的生命来说,这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位长者可以是父母长辈,也可以是学生的师长。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言传身教,切不可只说不做;应该平易近人而不是高高在上,对学生的过错不要妄加责骂、挖苦、嘲讽,而应该用一种宽容的心态,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老师的话语应是让人积极向上的,可以让学生如沐春风的感到温暖。并且在16-18岁这个特殊的年龄,学生渴望被尊重的愿望尤其强烈,一味的打压只会适得其反。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才能将学生教育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再次,李希贵老师讲到,“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填鸭式教育是最不可取的教育模式。虽然语文教学与数学教学有很大的不同。语文是需要很长时间的阅历和人生积淀,数学更多的是对公式的理解和熟练运用。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要让学生更多的去思考,一道题可能有许多种解法,就算学生想法不对也不应该去打击。而是应该鼓励这种发散思维。让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里。如果情况允许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更清晰的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把握教材难点,重点;甚至可以让学生自编题目并进行自测,让学生人人参与各负其责。最后让老师来进行总结性的检查考试。这样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他们足够的自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井然有序进行的话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在“尊重选择与张扬个性”章节中,李希贵老师这样写到“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尊重了孩子的个性、特长,也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兴趣在哪里。并鼓励他们发扬光大。而不是靠管理扼杀爱好和兴趣的自由。可是,现在的教育管理往往是以牺牲教师与学生的自由为代价的,这种管理的学校,无异于一个产生做题机器的工厂。学生何以感受教育的幸福?更遑论创造奇迹了!李希贵感叹道:“我们现在有了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从理念到管理早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可是,我们的管理思想与教育方法却依然停留在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如果我们在这方面不做深刻的反醒,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不真正地还自由幸福于教师与学生,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最后,我对书中几句话深有感触。“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李希贵老师的一条重要的管理思想。“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这是李希贵老师对“管理”一词的诠释。李希贵老师的思想让我钦佩。这充分的告诉了我们该如何去管理学生,以及何种管理才是成功的管理。
“永不屈服”。永不屈服是什么?就是100次跌倒101次爬起来还能面带微笑,纵有天大的困难,坚定自己的信念,把困难当成磨砺自己的磨刀石,是人生的试金石,也只有经历困难还不屈服,你才可以说是具有了坚韧的品性和无畏的精神。
“为四十岁做准备”。当我们还是18岁的学生的时候,也会觉得十八岁到四十岁是很遥远的一段岁月。但是十年弹指一挥间,当我们再回首发现青葱年华已不再。所以我们应该给学生这样的豪言壮语,要让他们知道,年轻时的努力和付出才可以造就无悔的人生。
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守望者。我们应该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带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义去教导学生,为其师亦为其友,才能真正的让教育成为使自己和他人都幸福的事业。让我们从李希贵老师宝贵的经历中吸取经验,勇于创新,敢于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尝试自由的教育。希望我们可以怀着梦想,为了实现自由呼吸的教育而努力!
第二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最近拜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中的‘自由呼吸’。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点,有创新意识的孩子我想他的思维方式应该是特别活跃的。如何让孩子在自由呼吸的状态下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呢?我带着这个思考翻开书。
书中作者以通俗易懂的叙事手法把受到教育和教育学生的内容丰富的展现出来。没有高深的“理论”“体系”“架构”,更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理论也好,理念也好,都不是游离于生活、教育、实践之外,而是水乳交融于一个个生动的、具体的、感人的典型事例之中。一切都是那么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这也许就是吸引我的原因。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李希贵”是啊,这平实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其实,在教育过程中,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感叹学生的难教时,是否应该该想想我们对他们倾注了满腔爱吗?我们是否能宽容学生身上错误。“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一直以来,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是什么?除了成绩,还是成绩,就是有些学校加入了一些活动、表现、文明等等,也只不过给成绩当当陪衬而已,最终还是成绩说了算,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优秀的学生。从李老师建立的“学生技能测试站”这种评价方式受到欢迎的事例中我也感受到尊重是作为评价的灵魂。每一位学生的成功都必然充满个性,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也必然有各不相同的道路。正如阿姆斯特朗说的那样:“如果一个学生主要通过图片来学习知识,那么让他学习文字性的新型材料,他就会难以掌握材料的主题。李老师说:“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书中列举了没有老师的语文科事例,说明“学生的成长固然需要老师的引领,但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在成长,我们永远无法代替他们的成长。”作为教师的作用就是怎样懂得欣赏!欣赏学生,欣赏他们的创造,欣赏他们的成果。“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种教育思想正是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所要认识和研究的课题。
李希贵老师在他的人生感言中写到:教育学其实就是“人学”而“人学”应该是最大的学问,也应该是人人应该认知的学问。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
我顿悟了人生。怎么能够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名人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历练自己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一世人皆知的道理,就看谁能坚持做到,做到了,就能让自己在教育工作中自由顺畅地呼吸。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
读完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仿佛呼吸到了一股新鲜的空气,但我们也应该明白真正实现或拥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学习、享用李希贵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不断丰富、拓展李希贵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做教育的人,一个真正懂教育的人。
第三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感受颇深。这本书以朴实清新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这位教育家一路走来的成长历程,从教师到校长,再到局长,每一步的变化,都不仅仅是一个人地位的升迁,都伴随着他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都给人以教育革新的启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这部著作,李希贵老师用三条主线将若干取自生活,源于实践的小故事串联起来,每个故事中都融入了自己对教育独特的感悟与思考,那点滴心语,可谓画龙点睛。这三条主线分别是教学、教育和管理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教学工作,主要写作者语文教学改革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方面是教育工作,主要写作者在从教过程中学生观的变化历程;第三方面是管理工作,主要写作者从管理一所学校到管理一个地级市的教育工作的历程和感受。而对于我最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就是教学教育管理工作。
作为一名校长,搞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责无旁贷,怎样才能做好一名称职的校长,其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就是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尺。作为管理者,我们要时时告戒自己,管理的前提是要尊重被管理者,而且管理者其实就是服务者。因此,管理者要学会尊重,学会服务。在工作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本职工作,切记杜绝权位思想和名利思想,否则,就会高高在上,距被管理者于千里之外,犯下脱离群众、脱离学生的毛病。其结果必然是众叛亲离,做校长的管理不
了老师,做老师的管理不了学生。试问,这样的校长如何能够领导好一个学校?这样的教师如何能够领导好一个班级?长此以往,我们的领导者如何能够自由的呼吸?我们的教师如何能够自由的呼吸?我们的学生如何能够自由的呼吸?我们又哪来的自由呼吸的教育。
且看李希贵老师的一条重要的管理思想,那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他认为“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这是李希贵老师对“管理”一词的诠释。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不管你是校长,还是副校长,抑或是中层领导,也不管你是任教哪一个学科的普通教师,都要和活生生的人打交道,领导管理教师需要尊重,让每一个教师都感到自己重要;教师管理学生需要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重要。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管理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第四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导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作,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欢迎阅读!
【篇一】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参加工作时光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但是,此刻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十分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以前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就应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期望学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长,更期望他们在最短的时光内成熟,不断地把自我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期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必须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我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我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我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篇二】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那睿智的管理手段,鲜明的教育理念,新颖的教学方法,给人以春风扑面的愉悦。收获的不仅仅是对作者那些教育理念、观点、方法和做法的感悟,更为他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的解说而感动。掩卷沉思,我们所追求的教育,不正是如此吗?
教育需要改革。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李老师说:“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真爱是土壤,宽容是营养,学生就像自然界中生长的万物,有了适宜的土壤和充足的营养,没有不成才的理由,就看我们看待成才的标准是什么。
李老师指出:“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谈教育就不能回避教育管理。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李希贵老师的一条重要的管理思想。“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这是李老师对“管理”一词的诠释。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不管你是哪一个级别的领导,或是任教哪一个学科的普通教师,都要和活生生的人打交道,领导管理教师需要尊重,让每一个教师都感到自己重要;教师管理学生需要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重要。
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管理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教师需要解放。“教不严,师之惰”。如今我们的老师管得不谓不严、不谓不宽,但厌学的同学仍有增加的趋势。是师惰,还是生惰?都不是,是我的教育出了问题,或者说教学方法出了问题。李老师说:“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书中列举了没有老师的语文课事例,说明“学生的成长固然需要老师的引领,但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在成长,我们永远无法代替他们成长。”教师的作用就是欣赏!欣赏学生,欣赏他们的创造,欣赏他们的成果。“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我们常常过于看重管理的权威,却往往忽略了管理的终极目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如果以牺牲孩子的前程命运作为维护管理权威的代价,这不但背离了管理的初衷,而且这种管理最终必然走向死胡同。”、“我宁肯教出一个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也不愿教出一个人格上不诚实的学生。”这些正是我们教师所要探讨的课题。学生需要张扬。让师生能够自由地呼吸、自主地发展是李希贵老师一贯倡导的。韩愈在《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手段和学习内容较过去有很大的变化,塑造自我、展示自我、成功自我的愿望也较迫切。有人说这是浮躁的表现,是急功近利,李老师指导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陈景润教不好初中数学,不影响他成为数学家;比尔盖茨大学未毕业,不影响他成为全球首富。为什么我们对学生的要求要千篇一律呢?“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空间。”是树苗,我们就把他培养成参天大树;是麦苗,我们就把他培养成丰收的麦穗。如果小草也能结出稻谷,还要农民干什么?实际上,我们的教育,有时就是不论你是树苗,还是麦苗、稻苗,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让你长成参天大树,苦了孩子,也害了教育。
【篇三】
这学期我们教研组共读的是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我趁闲暇的时候,翻了几页。但感触颇深。
书看到一大半,我已经被李老师那博大的胸怀、深邃的思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而深深感叹了。在拿到这本书之前,还以为不过是一个教育者为自己立传罢了,读着读着就不由自主地被他的理智的成熟的工作热情所鼓舞,为官能如此深入地大刀阔斧地改革,不客气地说,我周围还没见一个。敢想敢做,而非凡成就的取得都缘于一颗诚挚地热爱教育的心灵。
尤其当看到“语文实验室计划”时,不由怦然心动,“语文教学原生态”仿佛一股清泉从我思索的荒原中流淌而来。这项实验最大的改变是课程安排:每周只用2课时完成教材规定的学习任务,而把4课时拿出来,让学生到自修室去学习。想到今天的语文课,由于很多学生已经对复习厌倦了,可是下周2就考试,我很想让学生去读课外书,可对考试成绩又有点担心,于是虽然课本复习味同嚼蜡,我依然按部就班地领着学生复习。学习没有乐趣,没有自主性。追究原因,还是没有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是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我不禁自问,我的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呼吸了吗?下学期我要在学生课外阅读上动动脑筋,完全可以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堂,“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
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当看到李老师引用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时,我更增强了教学改革的信心,想到这里,我对新学年的课堂改革充满期待和信心。
看到“让教育从细节入手”中引用了斯宾塞《教育论》中的话:“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想想我们的教育吧,校园里几乎每处都有无形的规矩在约束着孩子们,校园里也总能看到佩带值日绶带的学生,说是值日,其实是监督其他学生的,一旦发现打闹的、违纪的,值日生就会煞有介事地掏出小本子记下罪证,这些无处不在的规则一旦有意无意碰触就会招致班主任可能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因为学生的举动和星级班级评比挂钩。我们教育工作者太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了,让孩子们没有了自由。“注重细节管理”,不是为了约束学生,管制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教育的目的不同,教育的方式也会千差万别,教育效果也会大相径庭,我们的管理是不是偏离了正确的教育目的呢?如果我们的校园里不再有那么多的监督员,孩子们走路也不必非要按指定线路去教室,我们的校园不是更和谐吗?
书还没看完,脑子里里却生出许多想法,要是校长或者我们的老师都来认真学习和研究这本书,我想我们的学校会更加魅力无穷。
第五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我从事教育将有10个年头了,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我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第一次接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时,我便被吸引住了,可以说是看第一段文字时就被李局长的真诚与朴实吸引住了:“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李希贵”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
边读书,边让我佩服起李局长来,他是真正的用“心”在做教育,真正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我想能成为李校长的学生一定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还有一点在李校长身上也深深的体现出来了,那就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李校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可是,往往是草草了事,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他向你讲述自己的童年、当学生、为人师、做校长、当局长的成长过程,讲述在成长中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人和事,讲述自己教育实践中的生动案例以及感悟;他向你讲述自己的人生哲学、教育理想、对教育本质的认识;讲自己在读教育这本大书中不断探索,进入比较满意的人生境界„„没有高深的“理论”“体系”“架构”,更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理论也好,理念也好,都不是游离于生活、教育、实践之外,而是水乳交融于一个个生动的、具体的、感人的典型事例之中。一切都是那么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想起了陶行知。作者的真诚、真挚,那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服膺教育规律的科学态度,再次深深地打动了我。《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拓出的是一条回归教育本源之路。“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也顿悟了人生。”——摘自《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而反思我们的教育,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把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上,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非常认真的在告诉学生真理,结果呢?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老师的任务不应该是告诉学生真理,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一直以来,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是
什么?除了成绩,还是成绩,就是有些学校加入了一些活动、表现、文明等等,也只不过给成绩当当陪衬而已,最终还是成绩说了算,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优秀的学生,就是拔尖的学生。我们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社会的多元化,但我们却始终以“成绩”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就如同我们希望用一个模子塑造出千姿百态的产品,其结果可想而知。李希贵老师在书中说:“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轮美奂。”不要再用单一的学习成绩去评价每个学生,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为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通过我们的学校教育,让学生充满自信,这是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责任。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难免会碰到一些成绩不好,又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说
实话,这些学生很让老师头疼,有时候像 “你还上吗?赶快回家吧﹗”之类的气话也会用在这些学生身上,书中有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因为,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
李希贵老师的很多重要的管理思想对我的启发也很大。“让每一个人都感到
自己重要”,“让教育从细节入手”,“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作为管理者,我们通常最关注的是制定各种‘规定’和严格贯彻这些‘规定’,却常常忽略了应该如何把这些‘规定’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进而形成习惯。”。想想我们平时的管理,在我们的制度中多数都是“不许”、“禁止”之类的话语,对于违反规定的学生,我们也多数是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批评与惩戒,有时甚至是不问青红皂白,应该说我们的制度让孩子们没有了自由。如果我们能从细节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把“规定”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没有那么多的“不许”与“禁止”,我们的校园不是更和谐吗?
李希贵老师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经谈到: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作为一名教师,除课本、教学用书和练习册外,更应该博览群书,心中没有渊博的知识怎么能够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名人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历练自己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一世人皆知的道理,就看谁能坚持做到,做到了,就能让自己在教育工作中自由顺畅地呼吸。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最
后,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吧,“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2011年
青岛市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优秀论文
征文
统一封面
文章标题:
作者姓名:
所在单位:
通讯地址:
邮编:电话:手机:E-mail:zcl9147@163.com《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张春丽胶南市珠海路小学胶南市珠海路18号2664008819***8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