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会
心得体会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中,节日文化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受到了很大冲击,传统节日气氛也在不断淡化,外来节日日益抬头,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母亲节等西方节日获得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的青睐。而中国本土的传统节日却越来越被人们忽视。“洋节”火了,“土节”没地位了,“洋节”的红火衬托出“土节”的冷清与尴尬。导致中国传统节日的弱化乃有着多重的因素。从客观讲,社会的变革,生产的发展,城乡的巨变和生活的更新等,都使节日文化的功能发生了转移,农业不再是唯一的产业和全民自养的手段,宗教与民间信仰也不再主导国人的精神生活,传统的游乐方式也随生活的变迁而发生新的选择,这样传统节日从整体上呈现式微状态自有其合理的方面。国家虽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确定为法定假日,但传统节日的启示意义并没有充分发扬,而是停留在简单的表面,忽视其深层的内涵。从主观上讲,孩子们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是因为传统节日与孩子们的生活脱钩,缺乏对孩子们的吸引力。过圣诞节,孩子们制作圣诞树,与圣诞老人合影,过得生动有趣,而春节则感受不到这种乐趣。他们认为传统节日都与“吃”有关,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没新意,乏味。传统节日已逐渐演变为吃节,精神层面的东西淡化了许多。对与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内涵、意义等方面缺少深入挖掘,缺少宣传,很多人只知节日名称、却并不真正了解其中的历史渊源,更谈不上以此影响、教育孩子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像清明节,虽然列入国家法定假日,可大多数人只知清明节是怀念与悲伤的日子,就是祭祖扫墓,或纪念先烈,除此之外,一无所知。这样当然难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中国传统节日流传到今,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传统节日中的积极道德因素是中国传统几千年来的积淀,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加强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道德品质,在当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传统节日中,大都强调家庭伦理,家庭的稳定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是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传统节日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褒扬也是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清明节是中国人扫墓祭祖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缅怀先辈、寄托哀思也激励后人,有浓重的爱国主义色彩;在端午节,形式上是划龙舟、吃粽子,事实上蕴含着对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情怀的纪念;中秋节以赏月、吃月饼为形式,表达思念乡情,也蕴含了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思想内涵。一年一度的春节是全世界华人共同的节日,对凝聚民族力量有着重要的感召作用。利用传统节日,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育他们学习做人的道理,教育他们弘扬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如诚信正直、互助互爱、尊老爱幼、重视家庭和亲情凝聚、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等。教育学生爱传统节日,就是爱我国的悠久文化,也就是爱我们的祖国。可以说,在节日活动中进行道德学习,是小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传承中国传统节日观念,开展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教育。
在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是涉及民族传统节日教育的,教师要深刻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引入校园生活中,使其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载体和基础平台,比如,清明节与生命教育,端午节与爱国主义教育、七夕节与爱情观教育、中秋节强化对家国团圆的期盼、利用重阳节开展尊老爱老教育等等。其他学科的老师,也要发挥各自学科人文教育的优势,充分展示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的魅力,音乐课里同学们享受着民歌、民乐的熏陶;美术课里同学们领略了剪纸、年画的风采,手工课里同学们沉醉与传统技艺的魔力。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实践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教师利用特定的传统节日,积极开发其中蕴涵的教育资源,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让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例如:
结合“春节”,组织学生开展向长辈拜年活动或是“我该怎样用压岁钱”活动,培养学生“勤劳节俭、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组织学生抄写或是编写春联,让学生体会浓浓的“中国味”和醇醇的“中国情”。
结合“端午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中国心、中国情、中国节”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走一程“端午之旅”,做一个“端午香囊”,包一串“端午香粽”,演一回“端午传说”,使学生对端午习俗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于是爱国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结合“清明节”,可以组织学生们去踏青,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也可以开展“为亲人点一烛香,为烈士献一朵花”祭扫活动,让学生知道祭祖的过程与意义,缅怀亲人和先烈,传承优良传统。
结合“重阳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爱老敬老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敬老爱老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培养他们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结合“端午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包粽子活动,让学生了解屈原的故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结合“中秋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赏月赛诗会等,在活动中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家庭意识和集体情感。
结合“元宵节”,开展“猜灯谜”活动或是“制作灯笼”活动,可以对学生进行“文明、亲情”教育,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做到与家人互助环境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浓厚的节日环境,让学生牢记中国传统节日。具体方法例如:
创设“节日倒计时牌”:如在学校显眼位置设立“距端午节还有天”的牌子。
设立节日专刊:节日前后,在学校黑板报或宣传栏内设立节日专刊,宣传该节日的由来与传说、风俗习惯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凸显民族文化主题,揭示其深厚的内涵。
组织节日风情展:节日前后,让学生书画或创造与该节日有关的文字、图画、诗词、作文、手工艺品等,并进行公开展示和评选。
开展媒体宣传:充分利用学校小喇叭、校园广播、多媒体教室等宣传媒介,利用中午或课间时间,播放有关的节日民族音乐,电影等。既陶冶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又弘扬了民族文化,又为校园增添了浓浓的文化韵味,让学生在直观环境中受到民族节日文化的熏陶。
由于很多传统节日已被确定为法定假日,这些节日小学生是在家里度过的,所以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共同帮助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学校和家庭同步开展的实践活动。“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在传统节日家庭活动中,可以体验到节日所隐含的亲情、友情、和美、团圆的文化情结,增进了与家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在节前教师要先与家长沟通,提出活动要求,分别给孩子和家长布置任务,指导家长和学生有目的地开展活动,这样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春节期间开展“我为爸爸妈妈包饺子”的活动;在清明节期间开展“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的实践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分月饼”活动;在端午节期间开展“我为家人做服务”活动……以此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让学生感受亲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倍受教育。尤其是许多农村学生家庭仍保留着过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教师要努力激发家长参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让祖辈家长给孩子们讲传统节日习俗,比如教孩子扎灯笼、包粽子等技能,让学生们在生动、丰富、真实的节日环境中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乡土节日文化,在亲身体验中真切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经久魅力。
总之,教师要利用各种平台、各种方式,充分引入名人典故、奇闻逸事、励志故事等内容,赋予传统节日更多内涵,精心组织各种节日实践和节日游戏,让传统节日生动起来,变得好看、好听、还好玩,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过节的积极性,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中华传统美德。
韩愈说过,“民俗既迁,风气易随”。作为传统文化的基石和精髓,风俗的好坏对国运的昌盛有密切关系。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座皇冠,民俗是皇冠上面的宝石的话,那么传统节日就是宝石中最大最亮的那颗。传统节日的传承与教育要从根本抓起,从小教育。老师们,我们的行动已迫在眉睫,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传统节日重现光彩,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第二篇:体会
读《班主任工作漫谈》的反思
陈永红 放假了,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真好!家务活干完了,再干点什么呢?想起了校长给我们布置的任务,于是读读《班主任工作漫谈》吧。虽然班级工作从表面上看似乎是“风平浪静”,也是“井然有序”,但这是用累作为交换的,并且说不定什么时候,几位捣蛋学生又会生出些是非,直搅得你焦头烂额。能否有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把这项许多人都感到又苦又累的工作,干得轻松,干得快乐,干得效果更好一些呢?在读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后,使我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体会一:要学会欣赏,不遮挡阳光
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当你走在学校一些不起眼的角落,有时会听到这样的对话,我们老师只喜欢班上某某,而对我们从来都视而不见,真是偏心。这些被忽视的学生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有时就会用一种不好的方式引起你的注意,你为此很生气,师生关系闹得很僵。相反,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纪律就不再是什么问题。学生相信你非常关心他,他就会尽可能地使你高兴: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课、按时完成作业、虚心向你请教„„因为每个人都希望体验成功的感觉,希望被尊重,被欣赏。所以,不要挡住学生的阳光,让我们多做手指运动,当你竖起你的大拇指,可能造就一大批自信的人。
体会二:爱的教育如何实施
书中魏书生老师说“以德治教”,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师必须时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当学生犯错误后,他不是责骂、体罚,而是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魏老师在书中也谈道:“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研究怎样去爱,想爱还要会爱。如果不会爱,原来想爱,后来也变得不爱了。”作为教师的我也跟所有的老师一样一直热爱自己的学生,但对于如何去爱却未做过深入研究,并且很多时侯学生一犯错,就大声斥责、批评,没真正试过如何走进他们的世界,心平气和地用道理去说服他们,没有冷静下来想想,如何爱才得法,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体会三:通过读书感到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通过读书,我深刻体会到,为人师者,就要处处为人师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学生的楷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可能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学会关注每一个活生的心灵,用“真爱”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闪光点,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洒满阳光。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体会四:通过读书让自己对工作产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学习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我有着很深的感触,发觉与这些优秀班主任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觉得做班主任工作压力很大很累,现在却体会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班主任应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这些孩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用爱心去感化、去关心、去教育,全面关心学生的进步,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体会五:通过读书体会到教师必须做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通过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对于学生更需要理解、信任和鼓励。作为班主任,首先应走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
通过阅读此书,我又太多的感悟,结合个人当前班主任工作,我不断反思自己,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得更好: 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虽然我是教语文的,但我本身一直读书不多,其实我也知道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以后我一定做到每天都读书,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
二、亲近学生,关爱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班主任对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孩子所犯的错误要给予宽容,给予积极耐心的引导,要想到孩子犯错误这是正常的事,谁叫他们是孩子呢?把对孩子的爱融入到对他们的批评教育之中。
四、树立榜样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同样竞争也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他任何外在力量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力量。据此我在班内大大表扬守纪律的、爱学习的、有责任心的、爱劳动的各种学生,树立他们的形象,激发其他人向他们学习并努力超过他们与他们竞争,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其目的就是取得全班孩子的进步。
教育是一门科学,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各方面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中,我要不断借鉴学习一些先进经验,在实践中勤于摸索、总结,以形成自己的一套形之有效的方法,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三篇:体会
会教书更要会育人
—— 赴永威学习心得
上一周,我有幸被学校安排到永威学校学习。永威学校优质的教学理念、精细的教学管理、浓厚的育人氛围、教师敬业的奉献精神都深深感染了我,我由衷体会到了会教书更要会育人。
一、处处营造育人氛围。
永威校园的每个角落,处处体现学校的育人氛围。在走廊墙壁上、在楼梯转弯处,英语单词、经典诗歌、教师钢笔字作品展、优秀作文展、学生光荣榜、班级各项评比栏、世界名校简介、各种激励性标语等浓郁的校园文化无处不在。标语具体、亲切、实在,不空洞也不高深,是暗示、是开导、是激励,是安慰,胜过千言万语,无不渗透着学校从行为习惯、文明用语、德育教育等细节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使学生一走进校门就开始接受无声的教育。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似乎不容你去有其它方面的考虑,一切都只能想着学习,处处都在提醒学生,处处都在督促学生更加努力。学生在没有私心杂念的净土中主动或被动的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文化感染和知识熏陶。
“迎着晨光想一想,今天该干点什么?”“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我的收获是什么?”多么朴实的标语,却给人以鞭策。抬头是天文、地理、民族特色;俯首是精选唐诗、宋词、名人警句。厕所里、过道上、办公室、餐厅中,处处是育人准则,条条是做人道理。浓郁的校园文化,无处不在感染着每一个来到学校的人,无时不在激励感召着每一个人。
二、科学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永威学校实施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天的听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这种教学的优势。“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不再是“听戏的观众”,而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当他们迷失方向的时候,给以点拨,牵引,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舒心,双方都得到了解脱,何乐而不为呢?“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都必须做到“胸有成竹”。教师在课前备课时的预设相当关键,把握好课文的重点难点,找到突破口,是组织好“先学后教”课堂的有力保障。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永威学校坚持常年赛课,小学部的张校长课后点评,肯定老师优点,提出改进意见。教师每周都要登上一次赛课的讲台,听课的不只是自己的学生,还有很多同行。经过长期的锻炼,自己的胆量有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更强了,教学水平提高了,课堂驾驭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三、扎实有效的“四清”工作。
实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目标,关键是要落实“四清”。搞好“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为落实“四清”,学生从起床开始,就进入竞争状态。永威有一句口号:“眼睛一睁,开始竞争。”在这里,时时事事处处都充满竞争。学生整天都处在忙碌之中,连进教室都是一路小跑,时间观念很强。而
老师也是如此,上课还没有开始老师就已经进入教室“候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发放学习资料、整顿纪律,确保上课时间。永威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非常高效的,学生处在“紧张的学习”中,效率自然高。学生们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方法,全神贯注的投入学习、能与同学交流,能认真地完成作业,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永威后我主要有三点启示:
(一)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讲”,而对学生的“学”关注的不够,“满堂灌”的形式比较多,这就导致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辛苦,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一头雾水。因此,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必须坚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信心,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扎实推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成绩,以优异的教学成绩赢得尊严。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永威办学的根本理念,这句话悬挂在校园中最醒目的地方,由蔡校长写成了校歌,警醒教师要时时刻刻想到后进生,上课多提问、多些技能竞赛等,这样会激励他们的信心和上进心。永威学校对差生的做法是树立自信,不放过任何一个基础差的学生。在这一点上我做得是不够的,有意无意放弃了一些差生,今后我要把“转差”工作做好,不放弃每一个暂时落后的学生。
(二)因校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
堂教学模式,用好“先学后教”模式。
从永威回来,我就在教学中坚持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在教学中,发现我们很多学生不适应,学生的“自学”是片面的、肤浅的,不能体现“先学”的“要求”,“后教”也磕磕绊绊,“当堂训练”的时间根本无法保障。我们要认识到学会“先学”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方法,需要转变教与学的观念,切不可急于求成,切不可机械地生搬硬套,这是万万行不通的,应根据不同的学情,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学段,制定不同的授课方法;还要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方式方法,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出适合于我们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对学生的要求和管理制度也要精细化,加强行为习惯教育,让学生树立严格的纪律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是永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顺利推进的保证。
跨进永威校门,深入课堂,你会发现永威的学生行为习惯都非常得好,不管是生活方面的,还是学习方面的,他们讲文明,懂礼貌,遵规守纪。课堂上,个个学生坐姿端正,回答问题时,积极踊跃却又很有规矩,整堂课井然有序,令人羡慕,这是我们的学生所远远不能及的。
永威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不是靠学生自觉,也不是靠老师喋喋不休的空头强调,而关键是靠学校强硬的管理制度,其次是靠老师平时每一个细节的严格要求。蔡校长就是这方面的楷模,每天早操后,他都要对学生各方面提出要求,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不留情面。
从起始年级抓起,从每个学生进校时抓起,一点一滴,狠抓硬磨,一旦养成,教师一劳永逸,学生终身受用。
总之,这次我去学习的不仅仅是他们成功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教育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以及对工作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精神。我认为学习永威并不是为了模仿,重要的是学了之后怎样把别人成功的经验融汇到自己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第四篇:体会
学习体会
冯天洁
在充满希望和激情的初夏五月,我非常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多位著名特级教师的讲座及执教,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名师的教学风采。专家们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和娴熟的教学技巧,生动精彩的朗读,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听课的感受。
(一)教学设计精妙独到。《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知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顾不到身后隐患是危险的。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课文相对较长,张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文本内容进行了的深入挖掘与巧妙的解读,把课文重组为由小故事到大故事的解读,也就是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小故事,再回到课文少年智谏吴王这个大故事,这样巧妙的切入点,学生不仅很容易弄清了课文结构,也很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以读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多种读书方法穿插其中,张老师尤其注重体验人物的身份来指导分角色朗读,学生们读出了吴王说话时威严的语气,少年劝吴王时的机智神气。教师凭借简单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滑稽风趣的教学语言,努力实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教学理想。
二、张老师的课对当前语文的“语用”教学走向有了明确的方向。何为“语用”,“语用”教学的课堂如何进展?这曾让我有着朦胧“语用”意识的想法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因为我曾教授每篇课文时,我就想:我们的学生除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思想内涵,是不是还要适当地渗透课文的表达方法?观摩了张老师的教学,我觉得对自己的实际课堂教学有了更好的指引作用。
张老师说“熟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指悟文本的思想和内容,而一篇课文总有许多教学点,但其间必然有最实效的,可是我们该如何取舍,该如何抓住有效的教学点展开教学?那就要找到课文的主要表达方法是什么,找准一个点来练习要表达的方法。
《螳螂捕蝉》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少年智谏吴王的对话,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无疑,对话才是本文最主要表达方法。
上课伊始,张老师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四行词语,分别是:高高在上 悠闲 自由自在 喝露水;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捕蝉;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拿着弹弓,瞄准。指导学生一行一行地通过多种方式,反复地进行朗读,让学生清晰地明确蝉、螳螂、黄雀之间存在的危险隐患,接着又出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整段故事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样由词到段的训练,既让学生通过读词说话,丰富了词汇,历练了语言,巧妙地学习了课文的重点小节,又让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课文内容,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也就为少年智谏吴王的对话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正如张老师所说,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通过这样的训练,我想学生也就能更好地习得语言,而且能说整段的话,还能表达整篇的对话。总之,这观摩学习,像张学伟一样大师们的每一节课都荡涤了我的灵魂,让我有了一次精神的飞跃。
第五篇:体会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而观念的变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新旧观念的反复交锋中才能完成。
发展观念的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思路,首先要转变发展观念。多年来,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思想观念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必须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只重gdp增长而轻视环境保护、只重效率而忽视社会公平、只重城市发展而忽略乡村建设、只重财富创造而忽略财富共享等观念仍在不同地方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有的部门和地区领导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这些情况的存在足以说明,要真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并非易事。我们必须对以往的gdp至上与发展失衡的观念加以矫正,积极促成各个地区走上健康、文明、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政绩观念的转变。能否把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到位,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能否对科学发展观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并将其贯彻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实现政绩观念的转变。因为,领导干部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者和具体执行者,他们的政绩观与发展观是密切相连的,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反之亦然。但事实上,一些领导干部只注重本地区或本部门利益,只顾眼前利益乃至个人的升迁。于是,不管中央如何三令五申反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他们却依然我行我素。这种情况势必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与落实。因此,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领导干部就要实现执政观念和政绩观的转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指标体系,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发展方式观念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增长中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转变。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树立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观念,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第三产业和创新产业。各级干部都要充分认识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确保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顺利完成。
消费观念的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还必须实现消费观念的转变。这种观念的转变,不仅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而且全体公民都要践行,甚至要从娃娃抓起。领导干部首先应该具有忧患意识,认识到我国资源的有限性。譬如,在资源总量、人均耕地状况、森林和淡水的拥有量方面,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弱势状况非常明显。其次要有责任意识,要珍爱资源,为建立节约型政府作贡献。据权威部门测算,我国政府机构的能源消费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节能潜力为15%—20%,节能工作大有可为。最后要具有世界眼光,譬如美国和我国的国土面积差不多,但美国只有3亿人口,其土地使用年限不超过300年,而我们的土地已经被耕种使用了几千年。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我们没有资源优势可言,所以对现有资源一定要倍加珍惜,并且要不断培植开发利用新资源和再生资源的能力。
确立新的共享价值观。目前我国还存在贫富差距过大、城乡差距拉大等现象。如果在今后的发展中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社会风险将会因积累而放大。因此,从缩小差距、协调利益分配、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出发,我们必须树立共享发展成果的观念,并通过树立共享价值观、调整初次分配格局、改进现行税收结构、公平配置公共资源、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措施与制度安排来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确立不断创新的观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的转移,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瓶颈和人才瓶颈制约的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着力点,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